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乳腺癌靶向药物治疗毒副作用的护理

乳腺癌靶向药物治疗毒副作用的护理

乳腺癌靶向药物治疗毒副作用的护理
潘艳华;肖芳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综合版)》
【年(卷),期】2018(025)011
【摘要】总结了本院26例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其中包括过敏反应8例次,心脏不适1例次,血液学毒性5例次,胃肠道反应5例次,骨痛1例次,认为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毒副反应大、发生率高,但积极给予护理干预患者的症状可明显好转,多数患者可以继续靶向药物治疗.
【总页数】2页(P93-94)
【作者】潘艳华;肖芳
【作者单位】541002桂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肿瘤科;541002桂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毒副作用的护理 [J], 罗帅
2.延续性护理干预在乳腺癌口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J], 迟瑞玲;李进;王飞燕
3.原发性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毒副作用护理 [J], 杨晓丽
4.延续性护理在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毒副作用护理中的应用 [J], 杨素娟;吴秀华;刘雅清;吴华丽
5.超声心动图对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靶向药物治疗后早期心脏毒性的监测 [J], 黄美英;茹佩儒;岑红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已经成为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

传统的乳腺癌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于高危患者可能存在疾病复发或者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人们开始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靶向药物治疗。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未分化大细胞乳腺癌是一种罕见但高度侵袭性的乳腺癌,它的病理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呈现出高度异质性和未分化状态。

过去,其治疗通常采用放疗和化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在长期治疗中可能会导致治疗副作用。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发现靶向药物治疗对于未分化大细胞乳腺癌的治疗非常有效。

HER2 阳性未分化大细胞乳腺癌的治疗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根据研究,HER2 阳性未分化大细胞乳腺癌标志物基因簇可以靶向抗HER2治疗,并且HER2阴性未分化大细胞乳腺癌还可以针对 p53 治疗。

此外,许多研究人员发现未分化大细胞乳腺癌和 STAT3 有关,这为针对 STAT3 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激素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患者对激素治疗不响应或者发生复发的情况。

这些患者需要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治疗。

目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靶向 HER2 和 CDK 4/6 抑制剂方面。

例如,目前临床上可用的 HER2 靶向药物有 trastuzumab 和 pertuzumab。

CDK 4/6 抑制剂的代表药物包括 palbociclib 和 ribociclib。

通过使用这些靶向药物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对于传统治疗方法非常难以治愈的乳腺癌类型。

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缺乏激素受体、HER2 及其他特征分子,因此常常被称作“没有特征分子的乳腺癌”。

总之,靶向药物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乳腺癌治疗方法,它可以针对特定的癌细胞分子或者途径,从而更有效地杀死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增殖。

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应用的护理管理实践与体会

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应用的护理管理实践与体会

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应用的护理管理实践与体会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抗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能够通过靶向治疗药物获得有效的治疗。

靶向治疗药物具有独特的靶点作用,能够精准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这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护理管理挑战和风险,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护理管理实践1. 药物使用前的评估在进行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应用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临床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尤其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脏功能等情况,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风险评估,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2. 用药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在患者接受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后,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激发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3. 定期复查和随访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通过定期的复查和随访来进行评估和监测。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做好用药后的定期复查工作,并记录和分析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4. 应对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在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应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和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和寻求帮助,确保患者能够安全、舒适地完成治疗过程。

三、个人观点和体会作为护理人员,参与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应用的护理管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和贴心的护理服务。

乳腺癌术后靶向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

乳腺癌术后靶向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

乳腺癌术后靶向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一、乳腺癌术后靶向治疗的基础知识什么是靶向治疗?对于癌症,人类一直没有放弃与其斗争,近年来,又一个新的词汇出现一一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顾名思义就是只针对癌细胞的治疗,避免了以往治疗癌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出现。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性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结合而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什么是靶向制剂?靶向制剂的分类与作用特点有哪些?(I)靶向制剂:又称靶向治疗药物,靶向制剂是指一类能使药物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内,且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靶向给药系统。

靶向制剂为第四代药物剂型,且被认为是抗癌药的适宜剂型。

靶向制剂最初意指狭义的抗癌制剂,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从给药途径、靶向的专一性和特效性等方面均有突破性进展,故广义的靶向制剂包括所有具有靶向性的药物制剂。

(2)靶向制剂的分类:按载体的不同,可以将靶向制剂分为脂质体、毫微粒、毫微球、复合型乳剂等;按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腔给药系统、直肠给药系统、结肠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皮肤给药系统以及眼内给药系统等;按靶向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向制剂等。

(3)靶向制剂的作用特点:使药物具有药理活性的专一性,增加药物对靶组织的指向性和滞留性,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减少剂量,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二、分子靶向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乳腺癌免疫组化的分类有哪些?目前针对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已经发现了一个有效靶点一一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又名HER2。

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人们根据免疫组化检测将乳腺癌划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类型。

(1)激素依赖型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此类患者适合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副作用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副作用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副作用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逐渐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然而,靶向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一些常见副作用,并探讨如何有效管理这些副作用,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 皮肤反应乳腺癌靶向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是皮肤反应,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红斑、脱屑等症状。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水泡、糜烂、疼痛等严重的皮肤损伤。

这些副作用主要是由于治疗药物对皮肤细胞的作用导致的。

患者在靶向治疗期间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和洗护用品。

同时,可以选择使用保湿霜、药物类外用剂和局部冷敷等方法缓解症状。

2. 消化道反应乳腺癌靶向治疗中常见的消化道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这些反应通常在治疗开始时出现,但也有可能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发生。

对于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

在用药期间,可以选择合适的饮食,如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等。

此外,也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药物来缓解消化道不适。

3. 血液系统反应乳腺癌靶向治疗可能对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血小板减少、贫血等问题。

这些副作用通常会在治疗开始后的几周内出现,但也有可能在治疗的任何时候发生。

为了尽量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密切关注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变化。

对于出现贫血的患者,可以考虑用药物来改善贫血的状况。

4. 心脏毒性一些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问题。

因此,在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处理。

此外,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身体过度疲劳,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降低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帮助。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肿瘤是威胁人们生命的疾病之一,在经过相关学研究者的努力下,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了临床治疗肿瘤疾病的主要方式,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肿瘤生物治疗的最新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分析分子靶向治疗,本文针对性的进行了研究,对其概念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护理措施。

1、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含义从理论上分析,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主要是建立在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基础之上的,通过肿瘤组织以及细胞的特异性结构作为靶点,然后将与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与靶体加以结合,实施直接治疗。

经临床验证,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分子选择性比较强,能够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并且对正常组织不会产生损伤,其效果远远高于化疗。

2、肿瘤传统化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的区别毋庸置疑,肿瘤传统化疗与分子靶向治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细胞毒药物主要是依据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生长、修复、死亡的动力学间的差异将肿瘤细胞杀死,其选择性比较差。

而靶向治疗则主要是针对肿瘤机制,对致癌病因加以攻击,其选择性比较强。

3、分子靶向药物的主要副作用较为常见的分子靶向药物包括了Gefitinib、EGFR-TKIs、Cetuximab。

对于Gefitinib而言,其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了皮疹与腹泻,如患者长期使用,毒性不会产生蓄积,且与化疗药物毒性之间没有明确的关联性。

对于EGFR-TKIs而言,其副作用比较多,比如像出现皮肤毒性,特别是皮疹的发生率比较高,部分患者还会导致甲沟炎、毛发改变,出现超敏反应,比如像面红、荨麻疹等。

对于Cetuximab而言,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便是代谢与营养障碍、肝胆功能障碍、输液反应、胃肠道系统病变等。

面对这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在靶向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好护理干预。

4、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4.1 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将分子靶向治疗的优点、作用机制、适用症及时的告诉患者以及家属,使其有所了解,同时还要将治疗期间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告诉患者,包括发热、寒战、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胸闷、心慌、低血症等。

肿瘤患者分子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肿瘤患者分子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肿瘤患者分子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了在针对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总结了护理环节需要注意的对策。

方法:我们筛选的实验对象是我院2017.1到2017.12之间收录的肿瘤患者60例,对他们采取常规的护理,针对护理环节中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然后总结需要采取的护理对策。

结果:一定周期的护理之后,研究发现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皮肤瘙痒以及出现干燥等各种皮肤不良情况。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方式容易出现皮肤不良反应。

通过针对性进行护理,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只有5例,占比8.84%。

结论:分子靶向治疗肿瘤相对于传统的放疗以及化疗治疗来说,极大程度的降低了非特异性地药物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血液毒性、脏器出现衰竭等,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治疗效果,但是依然会出现一些皮肤方面的不良反应,护理对策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肿瘤;分镊子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2-0073-01肿瘤是人类面临的一类重大疾病,所谓“谈癌色变”说的就是肿瘤。

肿瘤的发生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可能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基因改变,使得细胞不再受身体的调控而出现恶性增长和分裂。

传统的肿瘤治疗可以分为两大类,包括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

放射性治疗指的就是对肿瘤局部给予放射性照射,使得肿瘤病灶脱落,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容易对周围组织产生辐射,对人体的损伤特别大;化学药物治疗指的就是采取一些化学药物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但是这些化学药物不存在特异性的识别,因此对病人的正常细胞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突破,出现了一种比较先进的肿瘤治疗手段,那就是分子靶向治疗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肿瘤主要是利用一些小分子药物、单抗等一些可以特异性靶向肿瘤部位的药物,通过药物调节肿瘤细胞的生物过程,诱发肿瘤自然凋亡。

乳腺癌培训心得

乳腺癌培训心得

乳腺癌培训心得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乳腺癌的诊疗技术和最新进展,我参加了一次乳腺癌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不仅对乳腺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临床技能和知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乳腺癌的基本知识在培训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乳腺癌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发病原因、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病理类型主要分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两大类;临床表现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MRI等;治疗方法则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这些知识为我后续的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乳腺癌的诊疗技术在培训中,我们还重点学习了乳腺癌的诊疗技术。

首先,我们了解了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保乳手术和全乳房切除术等。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保乳手术在保留患者乳房外观的同时,也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乳腺癌的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方法,包括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副作用等。

这些知识使我对乳腺癌的治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我们还学习了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针对乳腺癌的特定分子靶点,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和疗效;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些新型治疗方法的发展和应用,让我看到了乳腺癌治疗的美好前景。

三、乳腺癌的预防和筛查在培训中,我们还学习了乳腺癌的预防和筛查知识。

预防方面,我们了解了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等措施对于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重要性。

筛查方面,我们学习了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等常用筛查方法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这些知识使我认识到乳腺癌的预防和筛查工作同样重要,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8-09-05T12:16:12.23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作者:李婷1 万丽君2 [导读] 实验组分子靶向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头颈外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2新疆哈密市中心医院新疆哈密 839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模式。

比较效果。

结果:实验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对分子靶向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的认知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B分数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分子靶向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

关键词:分子靶向药物;乳腺癌患者;护理体会
分子靶向药物是一种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可有效抑制新血管的形成。

分子靶向药物可有效识别VEGF受体,阻断肿瘤组织的营养和氧供应,有利于稳定肿瘤,对肿瘤生长进行抑制,用于乳腺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同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1-3]。

本研究分析了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按照信封法分组,实验组年龄31-68岁,平均(50.24±2.13)岁。

对照组年龄31-69岁,平均(50.21±2.47)岁。

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模式。

第一,服药前护理。

告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患者关于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机制、副作用等,消除患者心理鼓励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

第二,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评估用药的毒副作用,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介绍药物相关知识,使其更好配合治疗,有效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药物储存。

一般分子靶向药物需要在2至8°C条件冷藏,避免摇动。

第四,用药护理。

首次输液需要注意控制速度缓慢,患者可良好耐受。

第二次输入时间维持在1小时左右,第三次开始每次输入时间半小时左右,输入之后导管可用100ml生理盐水冲洗。

第五,不良反应护理。

对于高血压不良反应,需要在服药前对血压进行监测,维持血压稳定,发生高血压后需要遵医嘱给予降血压药物[4-5]。

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重视主诉,若有皮疹、恶心、发热和寒战等症状,需要减慢输液的速度,或者暂时停止药物的使用,遵医给予吸氧、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治疗。

对于出现胸闷、心慌和心力衰竭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汇报医生不良反应并采取急救治疗。

用药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无油、少渣食物,对排便进行观察,便后温水清洗,维持皮肤清洁干燥。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满意比例;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对分子靶向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的认知程度(100分最高分,越高越好);护理前后患者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B分数(最高144分,最低0分,越低越好);分子靶向药物副作用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统计计量以及计数数据,并分别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满意比例相比较
实验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

如表1. 表1两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满意比例相比较[例数(%)]
3讨论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新进展的重要体现之一,分子靶向药物为抗血管生成药物,是抑制肿瘤生长的有效治疗药物,患者耐受性轻,不良反应较少,且不会导致化疗毒副作用增加,给多数乳腺癌患者带来治疗希望,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6-9]。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靶向药物使用详细的健康教育,严格的操作程序,熟悉药物的配置,并确保分子靶向药物的合理储存和给药,加强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可有效减少分子靶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5]。

本研究显示,优质护理模式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治疗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巍,谭韡,操寄望,于红刚.肾细胞癌切除术后胰腺转移二例[J].海南医学,2018(12):1765-1766.
[2]宋伟欣,李东霞.长链非编码RNA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12):2345-2349+2355.
[3]戚敏芳,郑齐,周淑珍,高孟飞.程序性死亡受体和程序性死亡配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06):892-893.
[4]刘宇,张永平,崔潇龙,魏志刚,刘建生.胰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06):1039-1040.
[5]鲍敏,陈海军,毛新良,陈策实,刘蓉.米非司酮衍生物FZU-00,033通过负调控KLF5表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06):608-612.
[6]祝亚男,俞国红,杨方英,孔红武,汪永坚,倪建芬,陈晓洁.中医护理技术对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03):289-292.
[7]夏小芳,练玲玲,徐民.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02):126-129.
[8]王莉莉,王蓓.品质链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22(23):27-30.
[9]韩玲,王蓓,潘俊,王开慧.延伸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2):856-8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