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分析
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6月第28卷第17期•肿瘤医学•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毕大鹏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六区,辽宁鞍山114034[摘要]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鞍山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及并发症总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渊P<0.05)o结论采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 并发症发生,且用药不良反应较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咲键词]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乳腺癌;临床效果;安全性;并发症冲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1)6(b)-0109-03Clinical effect of Trastuzumab targe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BI Da-pengThe SixLh DisLricL,Anshan Cancer HospiLal,Liaoning Province,Anshan114034,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Lhe clinical effecL of TrasLuzumab LargeLing in Lhe LreaLmenL of breasL cancer paLienLs.Methods A LoLal of100cases of breasL cancer paLienLs admiLLed Lo Anshan Cancer HospiLal from December2017Lo December2019were selecLed selecLed as Lhe research objecLs,and L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Lo Lhe conLrol group (n=50)and Lhe observaLion group(n=50)using compuLers.The conLrol group was only LreaLed wiLh convenLional chemoLherapy,while Lhe observaLion group was LreaLed wiLh TrasLuzumab LargeLing LreaLmenL on Lhe basis of Lhe conLrol group.The LreaLmenL effecL,adverse drug reacLions and Lhe LoLal incidence of complicaLions of Lhe L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LoLal effecLive raLe of paLienLs in Lhe observaLion group was higher Lhan LhaL in Lhe conLrol group,and Lhe difference was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L difference in L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Lions beLween Lhe Lwo groups(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Lions in Lhe observaLion group was lower Lhan LhaL in Lhe conLrol group,and Lhe difference was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P<0.05).Conclusion TrasLuzumab LargeLed LreaLmenL of breasL cancer paLienLs has significanL effecL,can effecLively improve Lhe LreaLmenL effecL,reduce L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Lions,and less adverse drug reacLions,high safeLy,iL is worLhy of promoLion and applicaLion.[Key words]TrasLuzumab;TargeLed Lherapy;BreasL cancer;Clinical effecL;SafeLy;ComplicaLion乳腺癌是发生于人体乳腺导管上皮或腺小叶区域的恶性肿瘤病症[1],多见于中年女性,男性亦可发病但极为少见。
乳腺癌的新型辅助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新型辅助治疗方案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乳腺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来治疗,但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常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辅助治疗方案逐渐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为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一、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特异性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靶向药物来治疗乳腺癌。
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靶向药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能够更精确地作用于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现阶段,常用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和帕博西尼等。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阻断肿瘤血管的发生,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癌的效果。
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乳腺癌的治疗格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阻断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信号通路,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
这些药物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应答,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目前,免疫治疗被广泛运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
三、化疗联合放疗化疗联合放疗是指在手术前或手术后,通过给予化疗药物,结合放疗的治疗方式。
化疗药物能够杀灭癌细胞,减小肿瘤体积;而放疗则可以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预防肿瘤的复发。
化疗联合放疗的优势在于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癌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例如,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结合使用靶向药物和放疗,提高治疗效果。
四、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近年来,新型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热点。
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通过研究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现并干预癌细胞的特定分子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扩散的目的。
例如,最近一项研究发现,通过抑制乳腺癌维持干细胞的信号通路,可以抑制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
这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新型辅助治疗方案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益处。
它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乳腺癌是女性发生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肿瘤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并且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这些传统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而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靶向治疗是基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靶点进行治疗的一种手段,通过干扰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靶向治疗可以更精确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包括抗HER2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两个方面。
抗HER2靶向治疗是乳腺癌靶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HER2是一种生长因子受体,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使用抗HER2单克隆抗体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的生长。
其中最常用的抗HER2单克隆抗体是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该药物靶向结合HER2受体,阻断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抗HER2药物,如拉普替尼(Lapatinib)和托泊替尼(Tucatinib),它们可以作为曲妥珠单抗的辅助疗法,提高治疗效果。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的基础治疗之一,它通过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或抑制雌激素受体来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乳腺癌中约70%的患者表达雌激素受体,这些患者往往对内分泌治疗更为敏感。
目前,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和雌激素合成抑制剂等。
SERM类药物如托马斯汀(Tamoxifen)可以抑制雌激素对受体的结合,SERD类药物如寻食激酶抑制剂(Fulvestrant)可以通过抑制雌激素受体的降解来发挥治疗作用,雌激素合成抑制剂如萘普生(Anastrozole)可以抑制体内雌激素的合成。
虽然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乳腺癌的治疗进展新技术如何提高治愈率

乳腺癌的治疗进展新技术如何提高治愈率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医学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发出了许多新技术。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治疗的新技术,并探讨其如何提高治愈率。
一、早期诊断技术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乳腺X线摄影术、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技术。
其中,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术是最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方法,其可以提高乳腺病灶的检出率。
此外,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能够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和定位准确度。
二、个体化治疗技术乳腺癌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目前,个体化治疗技术主要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检测等。
分子靶向治疗通过靶向乳腺癌细胞特异性分子来阻断其生长和转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则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杀灭癌细胞,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预测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反应,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
三、微创治疗技术传统乳腺癌手术采用切除乳房的方式,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较大伤害。
而微创治疗技术的应用则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
微创治疗技术主要包括经皮乳房肿瘤射频消融术、乳房保乳手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等。
经皮乳房肿瘤射频消融术通过导入射频电流,热疗体积较小的乳腺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乳房保乳手术则尽可能保留患者的乳房,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外观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四、辅助治疗技术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技术包括放射治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化疗则通过静脉或口服给药来杀灭远处转移的癌细胞。
内分泌治疗则适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通过使用激素类药物来抑制雌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作用。
这些辅助治疗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总结起来,乳腺癌的治疗进展新技术为乳腺癌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发生在男性。
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分子靶向治疗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乳腺癌概况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房组织中的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乳腺小叶或导管。
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但这些治疗方法并不总是有效,因此迫切需要更精准的治疗手段。
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1. HER2靶向治疗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在乳腺癌中过度表达的蛋白质,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药物如赫赛汀(Herceptin)和帕博利珠单抗(Perjeta)成功靶向HER2,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2. CDK4/6抑制剂CDK4/6(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是调控细胞周期的关键蛋白,它的过度活化与乳腺癌的发展有关。
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Ibrance)和里巴索利(Kisqali)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3. PARP抑制剂PARP(聚腰核糖聚合酶)是一种修复DNA损伤的蛋白质。
在乳腺癌患者中,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尼布(Lynparza)和尼拉帕尼布(Talzenna)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家族性乳腺癌和BRCA1/BRCA2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
4.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和特瑞姆巴(Tecentriq),已在乳腺癌治疗中展现出潜力。
它们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
三、发展趋势1. 个体化治疗未来,乳腺癌治疗将更加个体化。
通过分子分型和基因检测,医生将能够为每位患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2. 新靶点的发现科学家正在不断研究乳腺癌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这可能会导致更多创新性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以满足不同亚型的治疗需求。
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

检查 , 测定肿瘤组织 中的 H R E 2状态 。实验室测定 H R E 2状态 的
最 常 用 的 检 测 手 段 是 免 疫 组 化 ( H ) 荧 光 原 位 杂 交 ( IH) IC 和 FS 。
I C和 FS H IH在检测 H R E 2扩增/ 过度表达方面均有很好 的方法 ,
有研究表明这两种 方法之间的符合率 在 9 %以上。I 0 HC检查 结
抗体 , e et ( H r pi 赫赛 汀 ) c n 即是 此类 分 子靶 向治疗 药 物 的代表 。
hret ecpi n的活性成分为 曲妥珠单抗 ( r t u a ) 它是 一种 针对 Ta u m b , sz H R/ e E 2 n u蛋白设计的人源化人 鼠嵌合型单抗 , 第1期 CI S D OE N EI L EERH 外医 研 0 0 月 卷 5 HN E N RI D A SAC E A F GM C R
√ | 一 0 一 - 。 。 ≯。 ll l 一。l . l 。l 。—Il |一 l ■拿 l 。 - l0 l l
异质二聚体 , 减弱细胞生长信号的传 递 ; 介导 H R一 / e受体的 E 2 nu
内吞降解 以减少其细胞表 面密度 , 制肿瘤 的进 一步生长 ; 抑 通过
诱 导 P7 ii R 2 k 和 B相 关 蛋 白 p 3 , 量 减 少 S 细胞 数 目; 调 p 10 大 期 下 细胞表 面 的 H R /e E 2 nu蛋 白 、 少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的 产 生 减
果 为 H R (++~+++) FS E2 或 IH检查 结果 为(+) 则 为 hr , e-
cpi 疗 的适 应 证 。 et n治
最好的代表 , 它是指以肿瘤 的原癌基因产物或其信号传 导通路 为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价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价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女性。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辅助治疗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一、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1. 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是一种能够针对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的药物。
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
其中,最常用的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HER2信号通路,阻断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传播,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是指将多种化疗药物同时应用,以增加疗效和降低药物耐药性。
如通过将多西他赛(docetaxel)和顺铂(cisplatin)等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此外,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可以根据乳腺癌的分子亚型来进行个体化调整,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刺激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
在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被广泛研究和使用。
这些药物能够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二、辅助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1. 病理学疗效评价病理学疗效评价是通过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评估治疗前后乳腺癌病灶的大小和病灶内细胞学的变化。
常用的评估标准有Miller-Payne分级、Chevallier分类以及Pierce分类等。
这些评估指标可以客观反映辅助治疗的疗效,指导后续的治疗策略。
2. 影像学疗效评价影像学疗效评价是通过影像学方法(如CT、MRI等)检查肿瘤的缩小程度、边界清晰度等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评估标准有RECIST准则、WHO准则等。
这些评估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辅助治疗的疗效,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 生存率评价生存率评价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个体化靶向治疗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个体化靶向治疗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由于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以及个体化靶向治疗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一、乳腺癌的分子分型1.1 五种亚型划分:根据全基因组测序和表达谱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乳腺癌划分为五种亚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basal-like)和未分类型。
这种分类方式不仅可以反映出肿瘤细胞起源及其生物学特点,还能够指导患者的治疗选择。
1.2 分子标志物:乳腺癌各个亚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和表达模式。
通过检测特定的标志物如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可以判断乳腺癌所属的亚型,从而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1.3 分子分型与患者预后:不同亚型的乳腺癌具有不同预后。
例如,luminal A型通常有较好的预后,而basal-like和Her2过表达型则具有较差的生存率。
分子分型等级在临床实践中有助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决策。
二、个体化靶向治疗2.1 靶向治疗的原理:个体化靶向治疗是根据乳腺癌细胞特定的生物学标志物来选择合适的靶点,并通过专门设计和开发的药物来抑制或阻断这些靶点,以达到治疗效果。
靶向药物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拮抗剂、HER2抑制剂和PARP抑制剂等。
2.2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约70%的乳腺癌患者为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针对这一亚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和第三代Aromatase Inhibitors(AI)。
具体的选择取决于患者是否绝经以及荷尔蒙受体状态。
2.3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个体化治疗: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通常存在HER2基因扩增或突变,通过使用单克隆抗体如Trastuzumab、Pertuzumab等来靶向HER2受体,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0T13:46:13.5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4期作者:孟祥玉
[导读]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分析
黑龙江大庆市第五医院心胸外科 163714
摘要: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为对象,并以数字随机分方法分为2组。
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行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
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分子靶向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效果;
乳腺癌为临床较常见疾病,属于严重恶性肿瘤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等均造成较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为以采取手术治疗、抗癌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治疗为主[1]。
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为对象,并以数字随机分方法分为2组。
研究组:年龄:32岁至69岁,平均年龄为(43.85±3.50)岁;TNM分期:TNMⅠ期有22例,TNMⅡ期有8例;手术类型:有1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8例乳腺癌根治术,有3例单侧乳腺癌切除术。
对照组:年龄:33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43.65±3.75)岁;TNM分期:TNMⅠ期有21例,TNMⅡ期有9例;手术类型:有1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10例乳腺癌根治术,有2例单侧乳腺癌切除术。
两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行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
(1)化疗前准备。
给予患者常规静脉置管,以降低血管受化疗刺激;每次进行化疗治疗前30分钟均给予两组患者甲磺酸托烷司琼静脉注射,以降低其胃肠道不适反应;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水化[2]。
(2)化疗治疗。
化疗治疗具体操作如下:给予环磷酰胺(600mg/ m2)+盐酸表柔比星(60mg/ m2),一个周期为21日,持续治疗3个周期;第4个周期开始,给予序贯多西他赛(90mg/ m2),一个周期为21日,持续治疗3个周期[3]。
(3)赫赛汀治疗。
赫赛汀具体用法用量为:首次给予患者静脉输注赫赛汀4mg/kg,随后调整为静脉输注赫赛汀2mg/kg,每隔21日给予患者静脉输注1次[4]。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处理分析两组数据,经比较,P<0.05为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差异性,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5.65±11.65)分、(74.30±11.85)分;组间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3.9236,P值=0.0002。
3讨论
乳腺癌即乳腺腺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且以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约占99.00%),对妇女的身体健康、生命
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尚未乳腺癌根治方法,以采取手术治疗联合抗癌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随着临床医学越来越重视及深入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分子机制,分子靶向治疗方案已被越来越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乳腺癌中,且在乳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价值。
本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化疗治疗,而研究组则接受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
从研究结果可知,经治疗后,两组均得到较好的疾病控制效果,且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其次,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差异性(P>0.05)。
提示,运用分子靶向治疗乳腺癌,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疾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质量。
赫赛汀药物为全球首个依据HER-2作为靶点治疗乳腺癌疾病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5]。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乳腺癌患者的疾病特点,实施分子靶向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夏晓天.正电子分子靶向探针在乳腺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10):786-789.
[2]迟瑞玲,李进,王飞燕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在乳腺癌口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135-138.
[3]佟仲生.抗HER-2靶向治疗乳腺癌在研临床试验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3):630-634.
[4]雷霄,赵文锐,梁英魁等.PET/CT在乳腺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7,37(10):660-663.
[5]李媛媛,何俊瑛,郭小肃等.脑膜癌病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43(3):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