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重要实验题型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重要实验题型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重要实验题班级: 姓名:2、快乐连连看仙人掌 叶有刺 热带雨林松树 叶宽大 山地香蕉树针形叶沙漠3、准备两盆豆苗,两个纸盒。

去掉盒盖,在盒的底部一端开个窗户。

把两盆豆苗放在阳光下,各扣上一个纸盒,让一个纸盒的窗户朝左,另一个纸盒的窗户朝右。

经常浇水,保持盆内土壤湿润,浇水后仍然把纸盒扣上。

如图:(1)三四天后,把盆上的纸盒拿掉,你知道两盆豆苗的生长发生了什么变化?答:(2)你能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吗? 答:(3)你能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吗?答:3、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蚯蚓是喜欢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还是潮湿的环境中?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4、将一小块岩石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一会儿,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在冷水中冷却,(1)这个实验研究的是 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

(2)从这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相当于大自然中 。

(4)实验中将石块放入冷水中,相当于大自然中 。

(5)这个实验说明: 。

5、某科学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研究计划:研究目的: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

我们的推测: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雨水侵蚀的程度小;如果无植物覆盖,土地受雨水的侵蚀程度大。

实验方法:①永泥土堆积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土坡; ②在土坡甲上覆盖草皮,土坡乙不覆盖;③永配水器在甲乙两块土地上从同样的高度洒下相同量的水,观察记录土坡被侵蚀的程度。

请你回答:(1)实验小组对问题的猜测是:。

(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 。

(3)实验中的对照组: 。

(4)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土坡乙的土壤受水的侵蚀程度大,说明: 。

6、快乐练练看盆地山地丘陵高原 平原7、右下图是测量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图1、图2的木板相同,木块的质量一样,图3的接触面是毛巾。

图1弹簧测力计读数是35N,图2弹簧测力计测力计读数是20N ,图3弹簧测力计读数是31N.图1图2图3(1)图1与图2的对比实验中,改变的量是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项测试试卷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项测试试卷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项测试试卷一、实验探究题1.阅读实验,回答问题。

(10分)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假设:实验方法:①在纸箱上面画出街道的图形。

②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③请一个同学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④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1)在横线上写出假设。

(2)这个实验能验证你的假设吗?简要谈谈你的想法。

(3)通过实验,你知道当地震发生时,该怎样保护自己吗?(至少2条)2.在箱子的最底层,设置了一个小灯泡,照亮了一个生态瓶、一盆绿豆芽和一个黑色的蚯蚓养殖皿,四周还放了几张卡纸。

(1)小明拿来一个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生态瓶中的鹅卵石形状各异:有的方,有的圆,还有的长出了“皱纹”一一裂缝,下列对鹅卵石“样貌”的影响最小的是。

A.小灯泡照射B.日晒雨淋C.风吹雨打(2)在蚯蚓培养皿中,蚯蚓可“害羞”了,都躲起来了,这是因为。

A.外面太冷了B.小灯泡的照射C.蚯蚓真的很害羞(3)生态瓶旁边放着几张写了字的卡片:①有光合作用;②能消耗垃圾产生肥料;③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④有生命;⑤需要阳光、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土壤等条件。

根据绿豆芽和蚯蚓的特点,小明很快将序号填入下面的维恩图中。

3.学了《我们的身体》单元后,小华同学对用听诊器测量心跳很感兴趣。

他找来了橡胶管、漏斗、气球、剪刀、皮筋等材料和工具,作了一个听诊器(如图)。

(1)请对小华如何制作听诊器提两点建议。

①橡胶管套住漏斗嘴时________;②气球皮包裹漏斗时________。

(2)小华在用自制的听诊器测量心跳时,应该怎样操作?①包有气球皮的漏斗应该紧贴胸部的哪个位置?(________)。

A.正中间B.中偏左C.中偏右②没有与漏斗相连接的那一端橡胶管应该紧贴________。

(3)在用听诊器测量心跳的过程中,如果用手把橡胶管弯折,实验结果会怎样?①还能非常清楚地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吗?(________)。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大全(精选10个实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大全(精选10个实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大全(精选10个实验)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5条、吸水纸。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光线不同条件:干燥、潮湿实验方法:1.将长方形纸盒的底部铺上吸水纸。

2.将5条蚯蚓放入盒子中。

3.实验组在吸水纸上喷水,保持潮湿。

4.对照组不加水,保持干燥。

5.观察并记录蚯蚓的行为。

实验现象:实验组中的蚯蚓在潮湿的环境中活动频繁,对照组中的蚯蚓则不活跃。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实验材料包括长方形纸盒、10条蚯蚓、干土和湿土。

实验条件相同,包括空气和温度,只有土壤干湿程度不同。

实验方法是在纸盒两端铺上干湿土,将蚯蚓放在中间,等待5分钟后观察其移动方向。

实验结果表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实验名称为“五种颜色物体吸热能力强弱对比研究”,实验器材包括黑色、粉色、铝箔色、黑色蜡光和白色五种颜色纸和五支温度计。

操作过程是将五种颜色纸做成大小相同的纸袋,放入温度计并放置在阳光下,等待5分钟后观察记录温度。

实验结论是深色物体吸热快于浅色物体。

实验名称为“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实验材料包括小石块、镊子、酒精灯、火柴、烧杯和冷水。

实验步骤是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小石块在酒精灯上烧热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操作3次并记录现象。

实验结论是冷热作用能够破碎岩石。

在模拟实验和自然界中的变化有很大区别,包括酒精灯上的温度比阳光下的高、实验中岩石变化更快、实验中冷热变化更大、自然界中的岩石变化有多种因素混合的影响。

实验名称为“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假设是摩擦力与物体重量有关。

实验材料包括弹簧秤和轻重物体各一个,实验过程是用弹簧秤钩住重物体和轻物体在桌面上作匀速运动并记录摩擦力,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覆盖的土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

实验材料:盒子2个、水壶2个、沙、水等、植物实验过程:1.两个盒子堆成相同形状的沙山。

2.实验组在一个盒子里种上植物,让其生长成为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对照组不种植物,让其成为无植物覆盖的土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题专题训练1.学习了水的作用会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产生影响之后,为了探究雨水对土地带来的变化,科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步骤如下:①塑料盒底下铺上报纸,在塑料盒里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并在土壤表面撒上红色的沙子。

①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①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

(1)下列各物体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请连线。

塑料盒收集的水雨水喷壶中的水自然界中的地形塑料盒中的小山丘在地面流动的水(2)在土壤表面撒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

A.使小山丘更结实B.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使小山丘更美观沙子出现在山丘(填“底部”或“顶部”)。

(4)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说明雨水降落到地面会土地。

2.强强为了探究地震的成因,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地震的成因。

实验材料:剪成两半的小盒、塑料铲、土、塑料薄膜、水等。

实验步骤:①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①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①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①观察发生的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以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在实验中,和成的泥模拟的是()。

A.土壤B.岩层C.地幔现泥土发生了。

(填“断裂”或“隆起”)(3)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地震的成因是由于地下的发生了弯曲,产生了断裂、错位。

(4)拓展: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的。

(填“剧烈”或“缓慢”)3.水利部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271.08万平方千米,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普查数据相比,减少23.83万平方千米,总体减幅为8.08%,流失面积以平均每年近3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减少。

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进一步向好态势发展。

(1)由此材料可以看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A.呈上升趋势B.呈下降趋势C.保持不变(1)摆动一次的计算方式是()。

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1、2 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科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1、2 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科版(含答案)

《种子发芽实验(二)》练习一、填空题1.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是()。

2.在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的对比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和()。

3.将绿豆完全浸没在水中,四五天之后种子会停止发芽,这种实验现象说明种子发芽需要()。

4.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和()。

二、判断题1.在地球的南极看不到植物,是因为那里一年四季都非常寒冷,植物的种子即使到了那里也无法发芽、生长。

()2.光照是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3.种子要发芽除了要满足一定能够的条件之外,还要求种子必须是活的、结构完整、饱满的、保存时间短,已度过休眠期等自身条件。

()4.把种子放到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发芽。

()三、选择题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千万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发育成的。

A.种皮B.花C.根D.芽2.已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不能萌发,原因是()。

A.种子的胚被破坏,无法存活B.外界条件不适宜C.感染虫子的病毒,无法生存D.种子还在休眠期3.下列常见的食物中,()不是种子。

A.花生B.菜豆C.大蒜D.黄豆4.在测定绿豆种子发芽的试验中,下列绿豆种子中,()最符合条件。

A.随机抽取的绿豆种子B.挑选颗粒饱满的绿豆种子C.被虫子蛀过的绿豆种子D.种皮破损的绿豆种子5.下面()不是种子发芽最关键的因素。

A.肥料B.温度C.水分D.空气四、简答题1.选择豆子时,为什么要选择绿豆,而不是选择黄豆?2.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三要素是什么?《种子发芽实验(二)》练习答案一、填空题1.0-40℃解析:植物种子的发芽温度可以从0-40℃的范围,但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发芽适温,也就是最适合于发芽的温度。

植物的发芽适温因原产地而异,一般而言,温带植物以15-20℃为最适,亚热带及热带植物以25-30℃为适。

[来源:学|科|网Z|X|X|K]2.水、空气、光解析:在做对照实验时,我们所要控制的是一个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其余的是都是不变的。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一、实验探究题(共25题;共183分)1.分析题。

(1)完成下面的表格。

对小车运动的思考(2)我们发现:①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________。

②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________。

③要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必须________。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物。

(1)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叫做________。

(2)弹簧测力计甲测得的重物为牛顿,弹簧测力计乙测得的重物为________牛顿。

(3)如果被测的重物约是400克,应选择弹簧测力计________(选填“甲”或“乙”),这样选择是因为________。

(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B.拿到一个弹簧测力计可以马上使用,不用做任何检查C.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3.弹簧测力计是人类的一项优秀发明,它的核心部件是一根弹簧,弹簧测力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这是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也就是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得越长。

(1)关于弹簧测力计,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力的单位被命名为“牛顿”B.挂钩上的物体重量减少时,弹簧就会变长C.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可以指示力的大小(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从下往上看指针B.从上往下看指针C.视线与指针相平4.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并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用曲别针、硬纸板、橡皮筋制作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

并写出简单的制作方法。

(2)根据实验现象,完善下面的表格。

(选填“大”“小”“高”“低”)5.分析题。

下表是某小组做“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实验记录,结合表格回答问题。

(1)本实验是一个________(选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

(2)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发现:________。

6.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梳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科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梳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科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课堂知识重现1. 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 我们研究种子的发芽实验,一般采用对比实验,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化,并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3. 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对比实验的结果,没有对照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将无法确定。

4. 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因此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不需要施肥,但生长需要阳光。

5.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等。

6. 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地蒸发水来适应炎热;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7.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8.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 企鹅、雪狼为适应寒冷的环境而长有又浓又密的毛,天鹅为适应水中生活而脚上长蹼,大雁的迁徙,青蛙、蛇类的冬眠都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10.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11.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2.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4.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15. 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食物,动物为植物提供养料,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16.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17.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8. 改变生态瓶条件的方法有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2023年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

2023年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

教科版五上科学试验题2023 年最整理全册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试验报告第一单元光试验一:红苹果试验试验材料:红苹果、黑暗的房间等。

试验要求:在桌子上放一个红苹果,把门、窗户都关上,并把全部的灯都关掉,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够进入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试验留意点:本次试验的难点在于制造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没有光能够进入,才能到达比较好的试验效果。

推想试验结果:推想1: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推想2: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观看这个红苹果。

推想3: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模糊的影子。

试验现象: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试验结论:这个试验说明白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推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试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试验二:光的传播试验试验材料:4 张矩形卡纸、手电筒、4 个能直立的凤尾夹等等。

试验方法: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一厘米。

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 厘米,保持全部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③在最终一张卡纸之后约15 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④关闭全部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

⑤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确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

观看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⑥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5 厘米,再观看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试验留意点:4 张卡纸直立在桌面上,卡纸之间的间隔都是15 厘米,并且保持前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试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试验效果会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三、提出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的猜测: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 不同条件:阳光 实验方法: 1.把发芽的绿豆种子种在两个花盆里。 2.实验组将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 的地方。 3.对照组将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 4. 观察并作好记录。 •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花盆绿豆芽长得茁壮 且颜色深绿,放在黑暗地方的花盆中的绿豆芽比较嫩且 颜色浅。 • 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 七、实验名称:研究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 实验材料:小石块、镊子、酒精灯、火柴、烧 杯、冷水、 • 实验步骤: • 1.点燃酒精灯。 • 2.用镊子夹住小石块在酒精灯上烧热后,立即 放入冷水中。 • 3.反复操作3次,作好记录。 • 4.根据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 实验现象:小石块出现裂缝,并看到小砂子、 细沙…… • 实验结论:冷热作用对岩石的破碎。
• 2、我的假设: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有关 • 实验材料:弹簧秤、长方体木块、布和毛巾各一块 • 改变的条件:物体接触的光滑程度 • 不改变的条件:物体的重量、物体运动方式。 • 实验的过程: • 1.把毛巾和布平放在桌面上。 • 2. 实验组用弹簧秤拖着长方体木块在(毛巾)上作水平 匀速运动,观察并记录好摩擦力的大小。 • 3. 对照组用弹簧秤拖着长方体木块在(布)上作水平匀 速运动,观察并记录好摩擦力的大小。 • 4.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 实验结论: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接 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 • • • • • • • • • •
五、提出问题: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 我的猜测: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10条、干土和湿土。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10条蚯蚓 不同条件:干燥、潮湿 实验方法: 1.在长方形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 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2.将蚯蚓10条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湿土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 九、实验名称:围绕“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与哪些因 素有关”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要求:提出一个假设, 围绕这个假设设计一个实验。 • 1、我的假设:雨量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一样吗? • 我的猜测:雨量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雨量小 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小; • 实验材料:盒子2个、水壶2个、沙、水等 • 实验过程: • 1.两个盒子堆成相同形状的沙山。 • 2.实验组用喷水强的喷水器向沙山上喷水。(雨量大) • 3.对照组用喷水弱的喷水器向沙山上喷水。(雨量小) • 4.观察哪组的沙山被雨水侵蚀大。 • 实验结论:雨量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雨量小对 土地的侵蚀程度小。
• 3、实验名称:有植物覆盖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地,雨 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一样吗? • 我的猜测:有植物覆盖的土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 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 • 实验材料:盒子2个、水壶2个、沙、水、有植物覆盖 的泥土、无植物覆盖的泥土等 • 实验过程: • 1.实验组用盒子装入有植物覆盖的泥土。 • 2.对照组用盒子装入无植物覆盖的泥土。 • 3.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相同的喷水器向自已的盒子里喷 水。 • 4. 观察哪组的盒子里的泥土被雨水侵蚀程度大 • 实验结论:有植物覆盖的土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 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
• 六、实验名称:黑色、粉色、铝箔色、黑色蜡 光、白色五种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强弱对比研 究实验设计. • 实验器材:黑色、粉色、铝箔色、黑色蜡光、 白色五种颜色纸和五支温度计。 • 操作过程: • 1. 将五种颜色的纸分别做成大小相同的纸袋。 • 2. 五个纸袋中各放入一支温度计,并同时平放 在阳光下, • 3. 过5分钟后观察各纸袋里的温度,并作好记 录。 • 4. 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 实验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二、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 色塑料袋。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光 实验方法:1.在两个种植盒中,垫上纸巾并滴相同的水量,各放 3粒绿豆。 2.实验组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 3.对照组用一个用黑色塑料袋把种植盒罩起来(留有气孔), 放在窗台上。 4. 观察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 子也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 八、实验名称:围绕“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 题设计实验。要求:提出一个假设,围绕这个假设量有关。 • 我的猜测: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 实验材料:弹簧秤、轻重物体各一个等 • 不改变的条件: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运动方式 • 要改变的条件:物体的轻重。 • 实验的过程: • 1.实验组用弹簧秤钩住重物体在桌面上作匀速运动,观察记 录摩擦力。 • 2.对照组用弹簧秤钩住轻物体在桌面上作匀速运动,观察记 录摩擦力。 • 3.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 实验结论: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 四、提出问题:蚯蚓喜欢有光明的生活环境还是 黑暗的生活环境? • 我的猜测: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5条、吸水纸。 •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湿度、10条蚯蚓 • 不同条件:光明、黑暗 • 实验方法: • 1. 把长方形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 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 2. 把10条蚯蚓放在中间,盖好盖子。 • 3. 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反复做 几次。 •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 •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一、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水 实验方法: 1.在两个种植盒中,垫上纸巾,各放3粒绿豆种子。 2.实验组让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 3.对照组让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 4.观察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 的绿豆种子 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 以上模拟实验中,我们用点燃的酒精灯模拟一 切(热 )的条件:用水来模拟一切(冷)的条 件。但是,模拟实验毕竟和自然界中的变化有 很大的区别,请你写出三个不同点: • 1.酒精灯上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高。 • 2.实验时的岩石变化比自然界里的岩石变化更 快。 • 3.实验时冷热变化比自然界里的冷热变化更大。 • 4. 自然界里的岩石变化是有很多因素混合在一 起的。
• 2、我的假设:坡度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一样 吗? • 我的猜测:坡度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坡度 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小; • 实验材料:盒子2个、水壶2个、沙、水等 • 实验过程: • 1.两个盒子堆成不同形状的沙山。 • 2.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相同的喷水器向沙山上喷 水。 • 3.观察哪组的沙山被雨水侵蚀程度大。 • 实验结论:坡度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坡度 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小。
• 3、我的假设: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 (即滑动和滚动) • 实验材料:弹簧秤、两个相同小车( 一个车的轮子转 动,一个车的轮子不转动)。 • 要改变的条件:物体的运动方式 • 不改变的条件:物体的重量、物体接触的光滑程度 • 实验过程: • 1. 实验组弹簧秤拖住轮子转动的小车,在桌面上作水 平匀速运动,观察并记录好摩擦力的大小。 • 2. 对照组弹簧秤拖住轮子不转动的小车,在桌面上作 水平匀速运动,观察并记录好摩擦力的大小。 • 3.根据两组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