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是好是坏

武则天是好是坏武则天(624年-705年),原名武则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基为皇帝的女性,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女性政治家之一。
她在唐朝时期统治了中国长达15年之久,被一些人称赞为杰出的统治者,而被一些人指责为暴君。
对于她是否好还是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评判。
首先,从政治和管理方面看,武则天的统治被认为是相对稳定且富有成就的。
她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她重用贤能,废除了丞相一职,建立了三省: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以便更好地监督官员和推动政策的实施。
她减少了贵族家族的权力,更多地依靠技术和才能选拔官员,这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公平性。
同时,她还重视修筑水利,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强国家防御力量等措施,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次,从社会角度看,武则天也推动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古代帝制时期登基为皇帝的女性。
她的登基打破了男权社会的局限,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而言,是一种鼓舞和激励。
她通过自身的例子,向整个社会传达了一个信息:女性也可以胜任重要的职位,并且可以有自己的声音和发表自己的政策。
她的统治期间,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得到了提高,也为后来的女性地位提升奠定了基础。
然而,武则天的统治也存在一些负面的评价和争议。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她通过权谋手段取得了皇位,对于一些政敌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这被认为是她的暴君行为的一部分。
同时,她实施的一些改革措施也存在争议,比如太平公主的废立案,被指责为个人私欲的滥用。
此外,她的统治期间,政府的官僚机构也存在腐败和贪婪的问题,这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武则天是否好还是坏,评判标准因人而异。
她的统治期间,无论是在政治管理方面、女性地位的提升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的评价和争议,这也是她作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体现出来的。
评价武则天功过

评价武则天功过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真题预测:评价武则天的功过2017-06-29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由于历史疑云颇多,所以对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历史上论述其功过是非也是众说纷纭,从未有过定论。
但武则天在位期间发展农业生产,重视人才,开拓边疆,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我国封建社会开元盛世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一、武则天其人武则天(624—705),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
14岁那年进了后宫,24岁削发为尼,32岁成为大唐皇后,61岁失去二儿子,流放了三儿子,囚禁了四儿子,66岁登上女皇大位,82岁那年准备一块无字碑。
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二、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武则天是否是一个伟大女性,主要看其政绩,武则天当政时期是唐代发展的重要阶段,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政绩是较为突出的。
武则天的功绩主要表现在:1、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从武则天的发展来看她是十分的聪明机智的,在被立为皇后以后,为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为她登上皇帝的宝座也扫清了道路,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2、开创了科举考试中的殿试和武举武则天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不计门第出身,一律做到量才使用。
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大隋以来的科举制度。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变化表现在,她别出心裁,叫及格考生到大殿前来再考一次,由皇上亲自出场主持殿试,这样既增加了考试的严格性,又增加了考生的光荣感,更加忠君爱国。
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还允许有才能的人自荐。
正史对武则天的评价

正史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明代思想家李贽把武则天列为明君,这个评价应该说是不过分的。
当然这个只是的评价,那么你知道正史上是怎样对武则天的评价?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正史对武则天的评价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正史对武则天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一分为二。
武则天其功:1、政治较清明这主要表现在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
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
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
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
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2、经济有发展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
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
她继续推行均田制。
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
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
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
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
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主要表现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贸易的发达。
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
(以上详见拙作《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收入《武则天与洛阳》,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3、国力很强盛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
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武则天评价

武则天评价一、引言武则天(公元625年-公元705年),唐朝第二位女性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登基的皇帝。
她的政治才能和个人魅力使她成为唐朝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统治者之一。
然而,武则天在历史上的评价是相当复杂的。
有人称赞她的才华和政绩,而有人则对她的统治持负面态度。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武则天的评价。
二、正面评价1. 才华出众武则天以其非凡的才华闻名,她在文学、音乐和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造诣。
她善于用诗歌和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使她成为了一个受人敬仰的文化艺术家。
她的书法被誉为“飞白”,风格独特,极具个人特色。
2. 政绩显赫作为唐朝的统治者,武则天奉行开明的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教育和文化。
她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开发新疆、加强农业生产和加强对外交往等,使唐朝的国力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她还大力提倡教育,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和文化人才。
3. 女性地位提升武则天作为唐朝的女性皇帝,对于当时的封建社会来说是一种突破。
她的成功统治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为后来的女性地位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的统治时期,女性在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中都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权益保护。
三、负面评价1. 权谋手段有人批评武则天在夺取皇位和巩固统治权的过程中使用了阴谋和权谋手段。
据史书记载,她在唐高宗和唐中宗治丧之后,以佞幸之计而得到了对政治的干预权,进而登上了皇位。
她对政治阴谋的运用使人们对她的统治产生了质疑。
2. 纵容奢华享乐武则天在位期间,喜欢奢侈和享乐,豪华宫殿、珍贵宝石和昂贵的服饰都是她的日常。
她个人的奢华生活方式被认为是对朝廷和百姓的不负责任,也符合了当时对女性寡妇行为的批判。
3. 后期统治失职在武则天的晚年,由于对政务的疏忽和失职,导致朝政渐渐陷入混乱。
她对权力的过度追求和个人恩怨的处理方式影响了她作为统治者的形象。
四、总结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统治者。
她的非凡才华和赋予女性更多权益的贡献受到赞赏,但她的权谋手段和奢侈生活方式也受到批评。
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

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624年-705年),本名武曌,唐朝第二位女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她在位的时间长达15年,堪称唐朝的女性统治者。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自古有诸多争议,人们对她的看法多种多样。
一方面,武则天被视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她的登上皇位对于唐朝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武则天智慧聪明、勤政爱民,她推行了一系列的举措。
首先,她在位期间积极推进了科举制度,使得社会阶层流动更加顺畅,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其次,她强调民生政策,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她大力提倡文化教育,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她统治时期,政务高效有序,社会治安稳定,国家边疆安宁,政权威信得以巩固,唐朝的疆域版图也扩展了许多。
武则天作为唐朝的女皇帝,她以其非凡的才智和睿智的决策,实现了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扎实而有突破性的贡献。
另一方面,也有人对武则天持有消极的评价。
一些人认为她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以权谋私,残害政敌。
他们认为她篡夺了唐高宗和唐中宗的政权,将自己推上了皇位。
在位期间,她通过残忍地镇压政治敌手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种种不稳定因素。
同时,武则天也以她的放纵、妖艳、深情狡黠形象出现在后世人们眼中,被一些史书和文学作品渲染成一个权力欲望旺盛、贪婪奸诈的女性形象,这让人们对她的评价更加复杂。
综上所述,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多元化的。
她的历史地位与她的建树和功过是分不开的。
尽管她在登上皇位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不道德的手段,但她的统治促进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对唐朝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同样,她也在一定程度上滥用权力,打压异己,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应该是一个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角度,充分认识她的建树和过错,并将其放置在历史的背景和文化环境中进行审视。
无论如何评价,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存在和所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她的故事值得被铭记和研究。
赞美武则天的句子霸气

1.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
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
铭开武岩侧,图
荐洛川中。
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
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2.三尺青锋怀天下,一骑白马开吴疆。
3.纵横天下二十年,深宫迷离任凭添。
两面评价在人间,女中豪杰武则天。
4.翻手可杀万民,覆手可救苍生,这便是大权,只要大权在握,朕即天下。
5.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
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
扪天遂启极,梦
日乃升曦。
6.丽容虽丽,犹待镜以端形;明德虽明,终假言而荣行。
7.荷恩承顾托,执契恭临抚。
庙略静边荒,天兵曜神武。
有截资先化,
无为道旧矩。
祯符降昊穹,大业光寰宇。
8.天无私硬,地无私载。
日月无私烛,四时无私为。
9.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
10.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
11.将视兵如子,则兵事将如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
12.瞻紫极,望玄穹。
翘至恳,罄深衷。
听虽远,诚必通。
垂厚泽,降云宫。
13.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
14.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对武则天的评价

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独特而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她在中国历史上独揽大权,成为唐朝唯一一位女皇帝。
她的统治被一些人称赞为一个政治天才的典范,而另一些人则视她为野心勃勃、野心家和暴君。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待。
从一位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武则天可以被称为一位杰出而有能力的领导者。
她在位期间,推动了许多 reform () ,包括政府结构、推进教育、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外交关系等。
她还注重选拔有才干的官员,充实政府机构,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在她的统治下,唐朝取得了相对的繁荣和和平,越过了无边界的边境和财政危机。
然而,武则天的统治也有一些争议。
她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夺取权力,包括刺杀和极端的政治手段。
她通过宫廷政变推翻唐高宗,最终夺取了皇帝的地位。
一些人认为,这种手段违背了正统的皇权传承方式,并且她的统治缺乏合法性。
此外,她的专制统治被认为是导致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的根源之一除了政治方面,武则天在文化和艺术发展上也做出了一定贡献。
她保护和赞助了许多文学家、诗人和艺术家。
他倡导文人官僚的发展,推动了唐代文化的繁荣。
她本人也深受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亲自撰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但是,武则天的性格和行为也引发了一些非议。
她被认为是一个野心勃勃、野心家和暴君。
她的统治方式被认为是残酷和缺乏情感的。
她对政敌、异己和反叛者采取了残酷的手段进行镇压,大规模的迫害和杀戮引发了人们的恐惧和不满。
综上所述,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作为一个政治家,她可以被认为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她的行为和统治方式也存在争议,她的非常规手段和专制统治引发了批评。
无论如何评价武则天的统治,她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女性皇帝,她对中国历史和政治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评价武则天作文

评价武则天作文说起武则天啊,那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在咱中国历史上就像一颗超闪亮的星,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呢。
这武则天啊,从一个小小的才人一步步爬上那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这可绝不是靠运气。
你想啊,在那个男人当家作主的封建时代,一个女人要想崭露头角得有多难。
她就像是在荆棘丛里开出的一朵娇艳无比的花,浑身都是刺儿,谁要是想跟她过不去,那可就等着被扎得满手是血吧。
她刚进宫的时候,估计也是个机灵聪慧的小女子。
在宫廷那大染缸里,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权谋之术。
都说伴君如伴虎,可她愣是把唐太宗、唐高宗这两只“大老虎”都给伺候得还不错,同时还为自己积攒了不少人脉和政治资本。
就拿她和唐高宗李治的感情来说,那也是充满了算计和利用,但又有点爱情的小火花在里头。
李治被她迷得晕头转向的,她就借着李治的宠爱开始插手朝政。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那干的事儿也是可圈可点的。
她可不像那些昏君只知道吃喝玩乐,她心里有大抱负。
她重视人才选拔,搞了那个什么殿试,让那些有才华的人有机会直接在她面前展示自己。
像狄仁杰那样的能臣,都被她发掘出来重用。
在她的治理下,国家也算发展得不错,经济啊、文化啊都有一定的进步。
不过呢,她也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毕竟是个女人当皇帝,在那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很多人觉得她是乱了纲常。
而且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手段也是相当狠辣。
那些反对她的人啊,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
什么来俊臣之类的酷吏被她用来镇压异己,搞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的。
但从她的角度看,她要是不狠一点,那些老顽固们肯定得把她从皇位上拉下来,她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还有啊,她的私生活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什么男宠之类的,在那个时候可是惊世骇俗的事儿。
但咱也得理解一下,人家毕竟是皇帝,男人当皇帝可以有三宫六院,她弄几个男宠也算是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吧,虽然这事儿看起来有点违背传统道德观念。
总的来说,武则天就是一个充满争议但又无比伟大的人物。
她打破了封建时代对于女性的种种束缚,就像一阵狂风,把那些男尊女卑的陈旧观念吹得七零八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对于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先后以皇后、皇太后和女皇帝的名义,参与政治,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现象。
在她身前身后,她的功过是非是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
有人说她倒行逆施,荒淫残暴;有人说她知人善任,忧劳天下;有人说她昏庸无道,有人说她明察善断。
时至今日,仍然众说纷纭,毁誉不一。
一、古代人对武则天的评价
古代人对武则天的评价,最早可以追溯到武则天在世的时候。
武则天临朝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声讨她“杀姐屠兄,弑君鸠母”“娥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
当时李唐宗室及封建秩序的维护者,坚决反对武则天的统治,认为是伪政权;诸武集团及一些政治投机者则坚决拥护,还有一些人则隐忍不发。
武则天死后,对武则天的评价发生了一些变化。
神龙二年(706)五月,中宗给武则天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国子司业崔融在所撰《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说她“沉潜刚克”、“惠心泉塞”、“仗义当责”、“忘躯济厄”、“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禀朔”,为国家民族立下不朽的“鸿业大勋”,高度评价其历史功绩。
玄宗时,不满于中宗所修《则天实录》,命刘知己、吴兢重修为30卷。
同年,太常卿蒋皎和礼官陈贞节又以封建礼仪为准则,上表正名分,说:太庙中武则天配高宗,题为“天皇圣帝武氏”,“若使帝号长存,恐非圣朝通典”,请改为“则天皇后武氏”,玄宗采纳。
后玄宗认为武则天的施政纲领不错,加之武惠妃得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旧怨,玄宗基本上肯定了武则天。
盛唐以后的统治者对武则天还是尊重的,把她绘进了《历代圣贤图》,春耕时节,让人进献武则天时所撰写的《兆人本业记》,效法武则天进行劝农。
但唐朝官方对于人们如何看待武则天的地位,并未做强制规定,文献中也没有总的评价。
主要集中在改朝换代和纳谏用人两个方面,对于前者多有异议,如德宗时,左拾遗、史馆编修沈既济就吴兢把武则天的事情列于《国史》本纪一事上书反对,说武则天“牝司燕啄之踪,难于备述”;对于后者则多持赞扬态度,如德宗贞元八年(792),名相陆贽上书谈到人才问题时说:“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多拔擢,弘委托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
所荐并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
朝赖多士之用。
”
唐代以后,古人对于武则天地位的看法,体现在史书编纂和史事评论中。
五代所修《旧唐书》,对武则天任用酷吏、改朝换代的事及武周政治进行了严厉抨击:“李氏自武后移国三十余年,朝廷罕有正人,附丽无非险辈;持苞苴而请谒,奔走权门;效鹰犬以飞驰,中伤端士。
以致斫丧王室,屠害宗校。
骨鲠大臣,屡遭诬陷;舞文酷吏,坐致显荣。
”也说她“犹泛延党议,时礼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于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
但总体是否定的。
北宋赵匡胤在谈到武则天时说:“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滥,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
”对武则天颇有几分肯定。
仁宗嘉佑五年(1060)修成《新唐书》,在书中,欧阳修、宋祁等人模仿“春秋笔法”,攻击武则天:“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大夫不免者十八九。
以太宗之治,其遗德余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对于武则天的政绩并不否认:“武后自高宗时挟天子威福,胁制四海,虽逐嗣帝,改国号,然赏罚己出,不假借群臣,僭于上而治于下。
”司马光《资治通鉴》隋唐纪是在范祖禹草稿的基础上删改而成,二者皆推崇儒家思想,反对女人专权,对武则天有所贬责,但对于用人等方面依然持赞赏态度“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兢为之用”。
随着南宋程朱理学的兴起,人们对武则天的评价也越来越低。
但也不是全部否定。
如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对武则天极为痛恨,在《通鉴纲目》中贬责武则天,说:“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胡致堂认为武则天有九大罪,即“以才人蛊惑嗣帝”,“戕杀主母”,“黜中宗而夺其位”,“杀君子之三人”,“自立为帝”,“废高宗庙”,“诛除宗室”,“秽德彰闻”,“尊用酷吏”。
但仍肯定了武则天任贤与其才能,“武氏虽肆行诛杀,而当时号为贤士则未有死者,惟所宠幸邪恶之人,反多不免”,“太后不以内嬖之私屈外庭之议,肯自抑断以伸正直之气,其与汉文听申屠嘉困邓通何以异哉!使其生为男子而临天下,其雄才大略殆与孝武等矣”。
对武则天有较高的评价。
明清对于武则天的评价也是因人而异。
文学家胡应麟崇拜骆宾王,极力贬低武则天,说“恶之穷天地亘古今者谁乎?武曌是已”。
清代王夫之借古讽今,称武周政权为“伪周”,骂武则天为“嗜
杀之淫妪”。
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都对武则天持否定态度,但李贽对于武则天爱惜人才给予很高评价,赵翼则认为武则天虽好杀但也知人纳谏。
二、关于武则天评价的一点思考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时至今日,仍然众说纷纭,不仅无法对于她有一个总体评价,即使在某一方面也没有定论,比如用人方面,有人说她不拘一格降人才,武周政治清明,也有人说当时政风败坏,吏治废弛,官吏贪污,法制被破坏。
首先,后族与宦官一样是依附于专制皇权的,当皇帝无法掌握权力时,大权自然旁落,历史上也不乏女性临朝称制的,是皇权的畸形,只是唐代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武则天的个人能力使她突破了最后的界限。
在评价帝王时,不乏从人格方面考虑,但女性的身份使人们在评价武则天时,有两种趋向,一是出于封建秩序、正统观念和传统意识对女性特殊的要求,而有失偏颇,比如男性为帝有三宫六院是为世俗所认可的,但是武则天有男宠却为世人诟病;一种则认为作为封建社会的女性,武则天能有那样的政绩已非常可贵,特别在用人方面。
无论哪种,都未把女性放在与男子平等的地位。
到现在,则应淡化武则天的性别色彩,更多的从她是一个政治家的角度。
第二,要掌握丰富而又准确的史料。
对于同一个问题却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很重要的原因是史料缺乏以及对于史料不正确的处理。
因此要尽可能详尽地搜集有关武则天和武周社会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认真考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尽量弄清每一个历史事实,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宏观总结。
避免断章取义和简单化、绝对化的倾向。
第三,开辟新的研究角度。
很多的文章人云亦云,在研究上也只是重复古代以来的角度,比如“荒淫好杀”、用人纳谏等,少有新意。
而雷家骥编写的《狐媚偏能惑主——武则天的精神与心理分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研究武则天,认为武则天的自我观念、自信心、占有欲极强,有强烈的反社会、反传统心理,自我神化、夺权篡国、恐怖整肃,是一个精神失调者。
结论是她不会成为一流的君主,而是破坏国家体制的独裁者。
无论结论正确与否,至少是一个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