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关视角的义乌城市形象塑造研究_胡艳
公共关系视域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众形象塑造研究

公共关系视域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众形象塑造研究作者:姜惟鸿门家睿来源:《国际公关》2023年第18期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仍不成熟,社会公众对机构的认知度和信任感仍有待提高,机构公众形象的塑造仍面临较多困境。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济南市J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媒体平台运营负责人及机构服务半径内的社区居民进行个别访谈,以探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众形象塑造的现状及困境。
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公众形象塑造中存在未能厘清服务关系主体地位、争取服务对象支持的力度欠佳、介入服务难以匹配服务对象的需求等突出困境。
基于问题分析,本研究提出“机构—服务对象”共优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众形象塑造的介入对策。
关键词:公共关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众形象国际上发达国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内外部建设、发展规划与其公共关系活动建设情况密切相关,机构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内涵与外延都较为明确。
在我国,虽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公共关系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结合度较低。
由于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在我国仍处于上升期,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对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不同。
总体呈现出较发达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质量较高,而较落后地区发展比较缓慢,对于公共关系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不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不断壮大,“公共关系如何应用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讨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营利性组织公共关系不同的是,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中,公共关系主要用于扩大影响、发展成员、争取公众支持以及推广观念、筹措资金等。
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营过程中,受到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速度快的影响,部分负面事件容易在极短的时间内扩散,成为影响力较大的社会事件,使机构的公众形象受到影响。
因此,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如何有效利用公共关系手段,塑造机构良好的公众形象,值得进行深入探索。
当前我国学界关于公共關系对社会服务机构公众形象影响的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主要为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共关系能力的研究、[1,2,3]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众形象的研究,[4,5]存在二者关系割裂的现象,尚未意识到公共关系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众形象的价值。
公关视角下的展会品牌形象塑造

公关视角下的展会品牌形象塑造
陈文水
【期刊名称】《中国会展》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展会在品牌化经营中,如何应用媒体和专业手段进行有效公关,进而塑造良好的展会品牌形象?这是摆在展会经营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对于部分成长型的品牌展会而言,这是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但现实是,一些展会经营者因不知品牌公关之道,一时性起举办了一些蹩脚的公关活动,往往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吃力不讨好,到头来还损坏了展会的品牌形象。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陈文水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9
【相关文献】
1.互联网视角下厦门华厦学院公关形象塑造策略研究 [J], 王阁
2.基于公关视角下的区域形象塑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J], 刘春斌;谢远健;
3.公关视角下的品牌形象塑造——以贝因美为例 [J], 丁亚鸽; 富永年
4.CIS视角下公安类抖音号品牌形象塑造策略 [J], 解婷婷
5.品牌管理视角下的展会品牌构建与发展研究 [J], 赵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公共关系

论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公共关系TheoryResearch学★★理★★论.fDD论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公共关系胡艳(义乌工商学院人文旅游学院,浙江义乌322000)摘要:近年来,城市形象塑造广泛采用公关中的广告,展览,策划新闻事件等手段,以此提高城市知名度,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缺乏持久性,创新性等不足,这将是未来城市公关的侧重点.关键词:城市;形象塑造;公共关系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0—01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如何把这个无形资产化成有形资产,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很多城市也积极开始探索并开展城市公共关系活动,借此来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塑造良好城市形象.一,公共关系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功能(一)内外沟通,提高城市知名度公共关系具有内外沟通的职能,迅速提高城市在公众中的知名度.通过与内部公众的双向沟通,增强公众即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提升市民的责任感,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促使公众积极投身参与城市的各项建设任务当中来;对外沟通的目标则主要是促使外部公众对城市形象形成统一的认知,提高外部知名度,强化品牌影响力,达到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二)招商引资,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公共关系运用一系列的传播手段在短时间内吸引住人们注意力,让外部公众充分了解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城市的软硬件条件,,人文历史等,展示城市的雄厚实力, 吸纳人才,为城市的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带动城市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树立公关意识,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和谐发展,而城市的和谐首先要在思想上得到城市中每个公众的共识,只有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才可能在具体实际行动上得以体现.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在全民中树立形象,长远,创新等公关意识,使公众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与素质,促进和谐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二,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公共关系手段广告,策划新闻事件,参观等这些公关手段有着各自的特点,并在塑造与传播城市形象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城市公关广告城市公关广告就是通过广告的形式向公众展示出城市的整体风格,文化内涵等等,让公众对城市有一个观念上的准确认知了解.广告的内容重在突出城市的特点.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旅游形象广告.选取城市的旅游资源作为城市广告的主导形象.如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形象广告,哈尔滨国际冰雪旅游节广告,杭州”情系西湖,中国杭州”都是以特有的旅游资源突出城市特色的.第二,经贸形象广告.对于一些缺乏旅游资源又没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城市而言,利用城市发达的产业经济和优势产业来建构城市形象是明智的.如浙江”义乌——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天堂”“永康,中国五金城”就是突出了当地的特色行业经济.第三,人文历史形象广告.将城市沉淀的历史底蕴挖掘出来作为城市形象广告的独特要素.例如洛阳的广告语“千年帝都”直接体现了其历史定位,南京”科技先导,古都特色,滨江人居,大学一流”四位一体的”世界文化之都”形象定位也反映了南京的人文历史【I】.(二)公关展览与开放参观城市公关展览不仅可以让公众面对面地了解城市,还可以借助众多新闻媒介的关注取得更大的宣传效果.如杭州的西湖博览会以及2010年5月即将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就是一个对外推介城市的大型展览.展览是走出去让别人来了解你,而开放参观则是把别人请进来了解自己,主动性更强.通过有针对性的参观,深化公众对城市形象的印象.如浙江义乌每年将近有上百个社会组织机构来此参观考察,而参观对象首推当地的”国际商贸城”.因为它最能代表义乌的城市特色,是义乌城市经济发展的见证和象收稿日期:2010-03-22基金项目:金华市社科联重点项目(2008196)作者简介:胡艳(1979一),女(土家族),湖北恩施入.讲师.硕士,从事公共关系研究.SheHUXUeY8nJiUI☆社会学研究☆l征.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在公众面前塑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三)策划新闻事件策划新闻事件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新闻媒体的报道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城市良好形象.一是常规的新闻策划,即把城市里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准确及时的传导给新闻界,引起他们关注和报道.如最近一段时间, 我们经常可以在很多媒介上看到购买世博会门票,会说话的吉祥物,世博会志愿者招募等信息,让公众从多方面了解上海这个城市.二是在不损害公众利益和城市形象的基础上,主动策划出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引发媒体对城市的报道,从而提高知名度.如举办大型节庆活动,如山东曲阜举办”孔子文化节”,浙江象山举办”开渔节”等.当然,举办好节会活动,必须做好节会活动的主题创意团.紧紧抓住城市的历史,文化,经贸等特征,既塑造城市形象,又增强城市内涵.(四)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是塑造社会组织良好形象的有力途径,它也适用于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回报社会,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对本城市或其他城市,国际社会的慈善,教育,体育,文化等事业的赞助和支持,塑造出”重责任”的形象,赢得公众对城市的良好口碑,继而支持参与城市的各项建设.例如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很多经济发达的城市都加入了全面对口支援的行列,援建援教援医,从经济,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为灾区的重建献策出力,使公众在原有的城市形象基础上,认知感,信任感又增进一层.三,公共关系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成功个案——北京的奥运城市公关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这给古老的北京城注入无限的生机.当然城市公关在这个事件中更是功不可没,彰显出其独特魅力.首先,北京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城市形象口号.并且将这个”新”细化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并且根据口号提出了加强内外沟通,招募更多的合作伙伴,全面宣传北京等目标,并为此开展了多项公关活动, 如加强城市服务管理水平,培育公众在社会,赛场,涉外等六方面的基本礼仪,展示传统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等.其次,加强内外部公共关系.北京申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具有最高的民众支持率.举办了”北京奥运?炎黄之光”的海峡两岸长跑等多项活动,最大限度的赢得所有内部公众的支持.挪威籍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乔恩感慨万分地说:”北京申奥给我印象最深的来自中国民众的支持.”同时,也积极争取外部公众对北京的支持,如请世界三大男高音在古老的紫禁城引吭高歌,北京申奥代表团顾同何振梁出访了2O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外部公众了解北京,了解中国.第三,双向交流与沟通.北京制作精美的城市申奥宣传片,同时吸取了悉尼申奥的成功经验:不要光自己说,更要让人家看.主动与西方媒介广泛接触,邀请外国记者来中国访问,亲身感受,让世界近距离了解中国,了解北京. 四,开展城市公关的建议中国的城市公关目前虽然有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成功典范,但由于总体上起步时间不长,因此,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在城市形象塑造的公关之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公关的持久性城市形象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这就决定了城市公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综观近几年的许多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公关活动,明显缺乏阶段性目标和延续性的传播.一系列城市定位的公关后,公众刚对她有了一点认知,但一些城市为了实现更多的经济效应,在后期的公关传播中就会改变原有诉求内容,前后之间没有联系,没有延续性,使城市形象信息混乱,结果给人的印象模糊庞杂,收效甚微.所以城市公关的持续性,稳定性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定位一个城市形象可能只要很短的时间,但是真正让公众记住城市的形象确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二)公关的创新性发展贵在创新.创新是公关成功的关键.城市形象塑造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创新.如城市形象定位,定位是塑造形象的第一步.很多城市定位时盲目模仿别人,缺乏特色,没有创新.例如很多城市以”江南水乡”“时尚之都”,“国际大都市”的形象自诩,但真正的”江南水乡”“时尚之都”也许就只此一家,不可能干城一貌.比如说到”江南水乡”,公众马上联想到苏州,杭州,我们无法改变这种已经根深蒂固的观念,所以必须创新,挖掘出自己城市的独特所在.再就是城市形象的传播也缺乏创新.如当节庆活动这种传播手段很成功,其他城市纷纷仿效,各种各样的节日铺天而来,最后导致公众既记不住城市名——无”知名度”,更谈不上对城市的称赞——无”美誉度”.(三)公关的全民性城市形象塑造是一个全民大事,不能单靠城市所在政府,机关单位等来承担.可是,在现有的城市形象塑造中, 很多城市过于重视外部公众(如社会知名人士或组织),忽略掉了内部公关,导致公众的参与度不高或者根本不参与.个人的智慧和创新是有限的,公关的创新性需要调动所有的公众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发挥出群众的集体智慧. 因此,着力于塑造形象的城市公关应该以”全员公关”思想为指导,吸引和引导市民参与到城市公关的系列活动中, 充分发挥市民的作用和效能.总而言之,城市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优秀的城市公关.在这个形象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我们需要在借鉴国外国内优秀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把城市公关做得更完美,最大限度地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良好的城市形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参考文献:[1]沈山.祁豫玮.林炳耀.文化都市:形象定位与建设策略——以南京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5,(02):84—85.[2]樊传果.论节会活动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J].学术交流. 2006.(12):109-i10.[3]黄耀诚.公共关系与城市形象[J].公关世界,2004,(10).[4]李丽丽.公关.以城市的名义[J].公关世界.2004,(10).[5]张楠楠.城市形象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08,(01).(责任编辑/陈雅莉)JDJ。
义乌在海外媒体中的形象建构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 2020年 第7卷 第2期义乌在海外媒体中的形象建构研究*浙江工商大学 钱毓芳 董颖颖提要:浙江义乌作为驰名海内外的世界小商品之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随着义乌小商品远销海外,外籍商人纷至沓来,义乌这座原本因为“鸡毛换糖”而闻名的小城如今已逐渐被海外媒体所关注。
本研究运用语料库和批判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美国杨百翰大学创建的NOW新闻语料库,观察近10年来海外媒体围绕义乌的话语表征及形象建构。
研究发现:海外媒体围绕义乌的话语建构源于“小商品”,这些话语体现了深厚、持久、基础的互联互通,“小商品”已然成为一个文化标记,是实现“和谐共生”“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载体。
关键词:义乌、海外媒体、国际形象、NOW语料库、话语研究1. 引言义乌作为全国小商品经济重镇,其商业集群化的发展路径、义乌经济模式、新兴的跨境电商运营方式,以及物流行业发展态势,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学者的关注(陆立军、白小虎 2000;白小虎 2004;钱俭、郑志锋 2013);除此之外,城市化发展问题、城市规划也一直是学科研究的典型案例(叶靖等 2010;徐剑锋 2002);义乌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及人才培养问题、政府与企业关系问题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义乌经验”(陈旭华 2014;贾少华2008;陈国权、李院林 2009;李慧艳 2014)。
作为“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小商品天堂,义乌的城市基因俨然已经具备了国际化的元素,因此义乌在海外媒体中的形象建构是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但相关研究较少。
本研究将利用涵盖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英文在线新闻语料库,观察“义乌”这座城市在海外媒体中是如何被言说的、关注点是什么,这些话语反映“义乌”什么样的国际形象。
* 本文系2019年义乌市文旅局项目“‘一带一路’义乌经验与文化共生研究”(S19-0451-001)的阶段性成果。
钱毓芳 董颖颖2. NOW语料库NOW网络新闻语料库(News on the Web Corpus)是由美国学者Mark Davis 创建的一个动态在线新闻语料库,涵盖了从2010年至今20个国家和地区的英语网络报纸和杂志的数据,共约90亿词,并以每月1.4—1.6亿词(约30万篇新文章)的速度增长,每年增长约18亿词。
基于公关视角的义乌城市形象塑造研究

义 乌未 来 十年 的城 市 品牌 战 略 规划 , 从提 高义 乌
的知 名度 、 升义 乌 的美 誉度 到 义 乌 品牌 的认 同 提 度等 , 了详 实 的规 划 。 做 通过 中视 金桥 专 业 人 员 的调 查 分 析 , 全 国 从 角度 来 看 . 乌小 商 品 市 场 不仅 是 当地经 济产 业 义 的支 柱 , 时在 全 国的 角度 来 说 也具 有 规模 效 应 同
和领先 优势 。当时与 其竞 争 的小 商 品市 场 只有 武 汉 的汉正 街 市 场 和河 北 的 白沟市 场 , 然 这两 个 虽
入 围《 福布 斯》 名单 , 不 是 偶 然 , 一个 名 不 见 这 从 经 传 的 小 县 诚 一 跃 而 为 世 界 瞩 目的 国 际 化 城
市。 也不 是 偶然 , 与 义 乌 近年 实 施 的城 市 形象 它
基于公关视 角 的义乌城市形 象塑造 研究
胡 艳
( 乌工 商职 业技 术 学院 ,浙 江 义乌 3 2 0 ) 义 2 0 0
摘 要 : 乌 从 一 个 名 不 见 经 传 的 小 县 城 发 展 成 享 誉 内 外 的 国 际 商 贸 名 城 , 公 关 角度 来 看 , 与 它 长 久 的 形 象规 义 从 这 划 、 确 的形 象定 住 、 体 的 传 播 手 段 有 很 大 关 系。 义 乌城 市 形 象的 可 持 续 发 展 除 了持 续 的 传 播 策 略 外 , 要 注 重加 强 准 立 还
人榜城 市第 六 , 内人榜 县 级 市第 一 。在 《 布 省 福
斯》 中文版 同时公 布 的子榜 单 “ 0 9福 布斯 中国 20 大 陆最 佳县 级 市 ” 行榜 中 . 乌 与 昆 山 、 熟 排 义 常 成 为全 国最 具 投资 价 值 县级 市 的 前 三 甲 。连续
乡村旅游形象塑造需要公关——以“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为例

个生态农业村落推 向市场 , 赢得形象 的
认知 、 可, 认 进而 树立 品牌 , 最终 达 到社 会、 经济利益 的丰收。
网络 上也 涌现 出了许多 关于 “ 中国 最 美丽 乡村 ”的热帖 , 多人 在论坛 、 许 校 内、 微博 等 网络互 动交际平 台上 , 出婺 贴
作为客体 ,也就是公关 活动的受众 , 这 里包括潜 在受众 、知 晓受 众和行 动受
推 到 了大众面前 , 此时它 已经 “ 中国最美 丽 乡村 了”。
以及景点运营商 , 他们 的目的就是将这样
一
丽 。洞 内保 留有 “ 岳飞游此”、 吴徽 朱 “ 熹 ” 名人 题墨 2 0 处 。 鸯 湖是我 等 0 0余 鸳
国最大的鸳 鸯栖 息地 , 是婺源最具特 色的 自然生态景观之一。 婺源境 内古树名 木繁
【 关键词】 源 婺 公关 乡村旅游
“ 国最 美 的乡村 ”、 中国十 大踏 中 “ 青好去处 ”、 人一生 5 个 不可不去的地 “ 0 方 ”。 年来 , 近 江西东北 部 的 山区小镇 婺
众 ,他们 外化 到现实生活 中即是 非旅游
者, 想旅游者 和旅游者 , 他们 大多 生活在
其 中最著名的如文公山的杉王群 , 据称那
2 7日,湖南 人民广播 电台组织 自驾游约 会春天走进 婺源, 媒体工作者在亲身游览
婺源 的公关 活动取 得成 功 的一个原 因就是主体 目的与客体需求 的对接 。 作为
婺源形象公 关的决策方 , 即婺源镇政府 也
婺源后 , 纷纷赞 叹 , 并表示将在 媒体 上更
多的宣传 婺源 , 介绍婺源 。 时媒体 掀起 一 了“ 婺源热 ”, 曾经不知名 的 山村 婺源 将
辅助手段
政府公共关系视角下政府形象的塑造分析

政府公共关系视角下政府形象的塑造分析作者:孙志红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4期摘要:政府公共关系对政府行政管理效能有直接影响,我国政府处于经济转型期,政府公共关系尤为重要。
塑造政府形象对政府公共关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政府公关活动是以塑造政府象形为出发点。
本文以政府公共关系视角为基础,探究如何塑造政府象形,从而提升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为协调好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形象早起有学者针对公共关系提出,公共关系是塑造并维持一个组织在社会中形象,与民众进行沟通的长久策略。
可以将公共关系视为社会组织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影响公众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塑造组织形象。
可见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公共关系在塑造形象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对于国家来说塑造政府象形是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发展目标。
政府是一项特殊的社会组织,需要利用公共关系塑造良好的形象,获取民众的认可与支持,并行使自身的职责与义务,从而加快国家建设与发展。
因此,公共关系对政府来说十分重要。
一、政府要坚持执政为民的思想政府在行使自身职能时,要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以实现群众利益、为群众谋发展为出发点。
为此,各级政府要在进行一起行政行为与活动的过程中,要权衡人民群众是否会拥护,人民群众是否会赞成,人民群众是否高兴,人民群众是否会答应。
只有坚持这样的行动标准才能树立政府亲民、爱民、为民的形象。
不论是政府机构的领导还是负责执行的公务人员,都要恪守本质岗位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着想,要意识到自身的权利是人民群众给予厚望赋予的,因此要彻底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身为政府人员要悉心听取人民群众的声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依照中央下达的指示,严查严惩贪污受贿、表面工程等现象。
要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积极开辟全新的参与渠道。
与此同时,要深入到基层群众中,进行实地考察,在人民群众中了解真实情况,听取群众的意见,从而做出科学决策,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城市形象国际公共关系管理研究——以杭州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形象国际公共关系管理研究——以杭州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交流的不断加深,城市形象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形象不仅关乎城市的地位和声誉,也影响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和吸引力等方面。
因此,城市形象国际公共关系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品牌”,它的管理与推广与商业品牌的管理与推广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但是,与商业品牌不同,城市形象的塑造涉及到城市的政治、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
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全面、系统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管理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
杭州作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城市形象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以杭州为例,通过对其城市形象的剖析和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城市形象的本质特征和影响因素,提高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形象国际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同时通过对杭州城市形象的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城市形象的剖面结构、塑造途径和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形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主要研究城市形象的概念、特征、类型以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城市形象管理的实践方法和策略。
2. 杭州城市形象的剖析和比较。
通过对杭州城市形象的抽样调研和采访,深入了解杭州的城市形象特征和形象管理实践,同时通过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分析杭州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3. 城市形象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机制。
针对杭州城市形象质量评价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并设计适合杭州城市形象管理的科学性评价指标,并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机制。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数据分析、案例比较和实地调查等方法,结合软件分析和定量评价工具,以打造一个科学的城市形象管理框架和质量评价体系。
三、预期成果与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一个科学的城市形象管理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87期2010年第13期Serial No.87No.13,2010义乌是位于浙江中部的一个面积只有1105平方公里的小县城。
在“2009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四十五位,名列浙江入榜城市第六,省内入榜县级市第一。
在《福布斯》中文版同时公布的子榜单“2009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市”排行榜中,义乌与昆山、常熟成为全国最具投资价值县级市的前三甲。
连续入围《福布斯》名单,这不是偶然;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诚一跃而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化城市,也不是偶然,它与义乌近年实施的城市形象品牌塑造有很大关系。
那么,义乌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有哪些成功举措呢?一、长远的规划是前提义乌的发展素以商贸闻名,在1982年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形成,二十多年来,从“兴商建县”到“兴商建市”,义乌逐步走向了城市化的道路。
1998年,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经过三次发展,形成了一个拥有5000多个摊位的交易大市场,而到了2008年,义乌已经拥有5万多个标准摊位。
在新世纪义乌提出城市长远发展目标是“创建国际商贸名城”,将城市形象、产业优势等进行品牌融合,创建特色城市形象。
为了迅速提升义乌城市知名度,树立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个品牌,义乌市委宣传部与中视金桥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
中视金桥派驻一个项目专家小组,对义乌市进行深入的调研。
在充分了解义乌市的现状的基础上,与义乌市委共同制定了义乌未来十年的城市品牌战略规划,从提高义乌的知名度、提升义乌的美誉度到义乌品牌的认同度等,做了翔实的规划。
通过中视金桥专业人员的调查分析,从全国角度来看,义乌小商品市场不仅是当地经济产业的支柱,同时在全国的角度来说也具有规模效应和领先优势,当时与其产生竞争的小商品市场只有武汉的汉正街市场和河北的白沟市场,虽然这两个市场的知名度较高,但其规模和市场经营的模式义乌小商品市场更为领先。
从全球角度来看,市场发展比较好的也只有阿联酋的迪拜、墨西哥的蒂华纳。
所以,义乌提出建设“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的理念。
为传播这样一个理念,设定了三个阶段的品牌传播战略:第一阶段(1999—2001)借助“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机会,提高义乌市在全国的知名度。
第二阶段(2002—2005)提升义乌城市形象与小商品之间的关系,强化小商品在义乌城市品牌中的作用,让义乌与小商品紧紧联系在一起,提升城市品牌的美誉度,同时提升义乌在海外的知名度。
第三阶段(2006—2008)将传播的重点转移到“国际商贸城市”的城市品牌高度,从义乌的文化融合、产业特点、居住环境等方面,立体传播这一理念。
二、准确的形象定位是基础定位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于西方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1969年,美国营销学家里斯和特劳特在美国营销杂志《广告年代》和《工业营销》上正式提出这个概念。
1972年,两人又将定位概念修定为“所谓定位,就是你对未来的潜在的顾客的心智所下的功夫”[12]。
当时强调的是广告攻心,将产品定位在顾客的心中潜移默化,而不改变产品的本身。
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菲力普科特勒开始把定位理论系统化、规范化。
他指出,定位就是树立企业形象,设计有价值的产品和行为,以便使细分市场的顾客了解和理解企业与竞争的差异。
可见,要想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就必须有准确的形象定位。
城市形象的生命力,在于永不停滞地追求。
持久的良好形象是城市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谋求长远发展和事业开拓收稿日期:2010-02-17基金项目:金华市社科联重点项目(2008196)作者简介:胡艳(1979-),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关系研究。
基于公关视角的义乌城市形象塑造研究胡艳(义乌工商学院,浙江义乌322000)摘要:义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发展成享誉国内外的国际商贸名城,从公关角度来看,这与它长久的形象规划、准确的形象定位、立体的传播手段有很大关系。
义乌城市形象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持续的传播策略外,还要注重加强内部公众的沟通,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以及加强城市公关危机的预警、改善城市公关环境等。
关键词:义乌;城市形象;公关视角;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10)13-0116-03116——的重要条件。
2008年7月,在义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扩大会议暨市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义乌中长期发展定位———国际商贸名城。
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决定》。
对于正处在转型提升关键时期的义乌来说,科学准确的目标定位,必将为义乌城市形象塑造创造先机。
“国际”是方向,“商贸”是核心,“名城”是品质。
其基本内涵是: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聚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以小商品为特色,进出口贸易与内贸并重,以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区域金融高地,即“三中心两高地”为核心构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综合实力雄厚、城市功能完善、社会秩序和谐、管理体系高效、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在全球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商贸城市。
“国际”方向的发展定位,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未来的发展,紧紧扣住了国际商贸功能,激励着义乌加快国际化进程,推动义乌从单一、低层次的国际化向全方位、高层次的国际化迈进。
“国际”方向映射出了这座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
小商品贸易是义乌经济的命脉,义乌的发展离不开小商品。
“商贸”定位凸显了义乌城市的特色,强化了义乌城市的商贸功能。
在“国际商贸名城”的城市形象定位中,既展现了城市主体个性———发达的小商品经济,同时也遵循了形象定位的竞争导向,突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地位。
作为没有地域优势的小型城市,就只能在别的领域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对于义乌来讲,小商品是他最大的优势。
三、立体传播策略是技术手段1.城市公关广告的宣传。
义乌是一座构建在市场上的城市。
如何将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国际化小商品市场交易平台展现在受众面前,是义乌城市形象电视广告片的首要任务。
围绕“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为主题的一系列画面,交代的不仅是义乌在品牌个性上的优势,而且是对未来的国际化商贸城将拥有的软硬件基础环境的必要展示,为城市品牌的进一步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在整个广告宣传策略中,义乌的创新在于适时改变传播诉求。
第一阶段:创意表现策略定为城市和市场,提出了“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广告语,然后进一步告之义乌这个城市是什么样的城市?有什么优势?从视觉表现上,城市形象广告《会议篇》更侧重突出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及小商品市场的现代化标准,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第二阶段:在原有广告定位“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不变的前提下,融入义乌现有的新商业文化,告之人们义乌是一个能使梦想成真的地方,同时,为提升义乌是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在策略表现方面,利用一个外国人重回义乌的亲身感受,来表现义乌近几年的巨大变化,也使义乌《梦想篇》城市形象广告片更具人性化,更亲切、更贴近生活。
同时在广告投放媒体上,选择CCTV—4。
它是以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频道落地点遍布于亚、非、拉美、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同时在国内的有线电视网中和央视的其他频道一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拥有广泛的国内受众群。
CCTV—4这种覆盖全球国内强势的特点,恰好符合城市投放形象广告的两个目的:面向海外资本招商引资;在国人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
2.特色节庆活动———会展。
近几年来,节庆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品牌塑造和传播的公关方式和手段。
义乌根据自身的特点创办的节庆活动非常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各种展会,在众多展会中,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有义博会、森博会、五金博览会等。
2006年义乌市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会展城市,义博会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据统计,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义乌市共举办展会42个,累计展览面积45.7万平方米,展览成交额达171.2亿元。
其中,国家级行业协会以及国内外知名展览机构已有15家在这里办展。
这些展会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中外客商,成为义乌市的一大节庆活动。
作为义乌最具有影响的节庆活动———义博会,已经成为仅次于广交会的全国第二大展会。
3.旅游业的推进。
义乌发达的小商品市场带来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006年1月15日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4A级购物旅游区”。
在此之前,全国虽然已有400多家4A级旅游区,但其中没有一个商业方面的景区。
义乌建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贸易中心后,渐渐变成世界一大“购物旅游”热地。
同时,依托义乌在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信息采集领域的强大功能,中国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也落户义乌,对旅游商品的研发进行整体规划与管理。
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小商品海洋”形象的巩固和提升。
四、义乌城市形象塑造的可持续性策略1.加强对内的传播与沟通。
在公共关系领域,传播与沟通有对外沟通和对内沟通两种。
对内传播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充分传播,明晰城市定位,完成阶段性的传播任务,增强市民的认同感,提升市民的自豪感,促使市民与政府共同为建设城市品牌体验而做出贡献;对外传播的目标则主要是促使人才、投资者、旅游者、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对城市形成从知名到完整的认知,造就期望的联想,促进品牌偏好,累积、强化并形成品牌拉力,提升原有的品牌体验,进而达到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城市营销的目标。
在以上的传播策略中,义乌城市形象的传播对象主要公众集中在外部公众,包括义乌以外的其他中国公众和中国以外的国际公众,而且,为了打造“国际性”,传播很多都是针对国外公众的。
毋庸置疑,这样做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是,从公关的角度来看,忽视内部公众是并非明智之举。
内部公众是组织内求团结的对象。
在塑造“国际商贸名城”的活动中,虽然政府是组织者,是活动的主体,但是作为内部公众———广大的义乌市民和企事业,更是活动不可或缺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作为政府部门,应该首先让“国际商贸名城”的城市形象在本省范围本市得117——到认可,得到公众认可和支持后,公众甚至会利用自身渠道去自觉地传播义乌的城市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城市形象内涵的提升。
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涵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应当纵向地挖掘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历史的眼光来对待城市形象的演变,寻求最能深入人心的城市形象。
同时,还要从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乡土人情等方面寻找城市一以贯之的精神脉络,它不仅可以为受众展示城市的变迁历程,更重要的是使其真切感受城市变化的速度和变化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