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数学用假设法解题

级数学用假设法解题
级数学用假设法解题

用假设法解题一、考点、热点回顾

假设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假设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运用假设法的思路解应用题,先要根据题意假设未知的两个量是同一种量,或者假设要求的两个未知量相等;其次,要根据所作的假设,注意到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典型例题

例1:今有鸡、兔共居一笼,已知鸡头和兔头共35个,鸡脚与兔脚共94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例2: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共27张,全计99元。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例3:一批水泥,用小车装载,要用45辆;用大车装载,只要36辆。每辆大车比小车多装4吨,这批水泥有多少吨?

例4:某玻璃杯厂要为商场运送1000个玻璃杯,双方商定每个运费为1元,如果打碎一个,这个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要赔偿3元。结果运到目的地后结算时,玻璃杯厂共得运费920元。求打碎了几个玻璃杯?

例5:某场乒乓球比赛售出30元、40元、50元的门票共200张,收入7800元。其中40元和50元的张数相等,每种票各售出多少张?

三、课堂练习

1,鸡与兔共有30只,共有脚70只。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2,鸡与兔共有20只,共有脚50只。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3,鸡与兔共有100只,鸡脚比兔脚多80只。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4,孙佳有2分、5分硬币共40枚,一共是1元7角。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5,50名同学去划船,一共乘坐11只船,其中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和小船各几只?

6,小明参加猜谜比赛,共20道题,规定猜对一道得5分,猜错一道倒扣3分(不猜按错算)。小明共得60分,他猜对了几道?

7,一批货物用大卡车装要16辆,如果用小卡车装要48辆。已知大卡车比小卡车每辆多装4吨,问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8,有一堆黄沙,用大汽车运需运50次,如果用小汽车运,要运80次。每辆大汽车比小汽车多运3吨,这堆黄沙有多少吨?

9,一批钢材,用小车装,要用35辆,用大车装只用30辆,每辆小车比大车少装3吨,这批钢材有多少吨?

四、课后作业

1,搬运1000玻璃瓶,规定安全运到一只可得搬运费3角。但打碎一只,不仅不给搬运费还要赔5角。如果运完后共得运费260元,那么,搬运中打碎了多少只?

2,某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评分标准是每做对一题得5分,每做错一题倒扣1分。刘亮参加了这次竞赛,得了64分。刘亮做对了多少道题?

3,某校举行化学竞赛共有15道题,规定每做对一题得10分,每做错一道或不做倒扣4分。小华在这次竞赛中共得66分,他做对了几道题?

4,某场球赛售出40元、30元、50元的门票共400张,收入15600元。其中40元和50元的张数相等,每种门票各售出多少张?

5,数学测试卷有20道题,做对一题得7分,做错一题倒扣4分,不做得0分。红红得了100分,她几道题没做?

6,有甲、乙、丙三种练习簿,价钱分别为7角、3角和2角,三种练习簿一共买了47本,付了21元2角。买乙种练习簿的本数是丙种练习簿的2倍,三种练习簿各买了多少本?

六年级假设法解决问题集锦

假设法问题集锦 一、填空 1.用180元钱可以买3只排球和2只足球,每只足球的价钱是每只排球的3倍。用替换的思想: 可以把3只排球替换成()只足球,这样180元钱就可以买()足球,每只足球()元。 还可以把2只足球替换成()排球,这样180元钱就可以买()只排球,每只排球()元。 2.44名同学到公园划船,租了3条大船和2条小船,每条大船比每条小船多8人。 用替换的思想: 把3条大船替换成小船,这样5条小船就要比原来少装()人,只能装()人,每条小船装()人。 把2条小船替换成大船,这样5条大船就要比原来多装()人,能装()人,每条大船装()人。 3.松鼠妈妈采松果,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可以采12个,她一连8天共采松果112个。这几天中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雨天? 用假设的思想: 假设这8天都是晴天:那么一共可以采松果()个,比112个多()个,把一天雨天看成一天晴天要多采()个,因此有()个雨天被看成了晴天。 假设这8天都是雨天:那么一共可以采松果()个,比112个少()个,把一天晴天看成一天雨天要多采()个,因此有()个晴天被看成了雨天。 3.小明的储蓄罐里1元和5角的硬币一共40枚,有35元。1元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4.某次数学测验共20道题,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或不做一题倒扣1分.小华得了76分.问小华做对了几道题? 5、有1元和8角的人民币共12张,共计10元,1元和8角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6、小芳家养了鸡和兔共100只,如果鸡和兔共有248条腿,那么鸡和兔各有多 少只?

7、30个人去旅游,住宾馆时租了2人间和4人间共10间,2人间和4人间各租 了多少间? 8、一次数学竞赛共20题,规定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不做的题 不得分。小红在这次竞赛中全部题都做了,总分是84分,她做错了几题? 9、鸡、兔同笼,头共有35个,脚共有94只,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10、30个人去旅游,住宾馆时租了2人间和4人间工10间,2人间和4人间 各租了多少间? 11、蝉有1对翅膀,蜻蜓有2对翅膀。现在蝉和蜻蜓一共有10只,共有16 对翅膀。蝉和蜻蜓各有几只? (1)如果10只都是蝉,就有()对翅膀,1只蝉比1只蜻蜓少1对翅膀,少了()对翅膀,所以有()只蜻蜓。 (2)如果10只都是蜻蜓,就有()对翅膀,1只蜻蜓比1只蝉多1对翅膀,多出了()对翅膀,所以有()只蝉。

六年级假设法解题(一)

第十周 假设法解题(一) 专题简析: 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例题1 1. 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 与乙数的1 5 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14 ”、“乙数的1 5 ”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 了“甲数与乙数的45 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 5 。 解: 乙:(185-42×4)÷(1-1 5 ×4)=85 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 1、 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 与乙的1 10 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 元钱? 2、 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17 ,乙队人数的1 3 ,共抽调78人,甲、 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 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 3 多50吨,五月份完 成总数的2 5 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练1 1、 乙:(150-35×2)÷(1-1 10 ×2)=100(元) 甲:150-100=50(元) 2、 甲:(338-78×3)÷(1-1 7 ×3)=182(人) 乙:338-182=156(人) 3、 (420-70+50)÷(1―13 -2 5 )=1500(吨) 例题2 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 9 ,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 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1 9 后剩下的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大全

第一章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一、 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 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a +b) =a +2ab +b ,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如: a 2 + b 2=(a +b)2 -2ab =(a -b)2 +2ab ; a 2 +a b +b 2 =(a +b)2 -ab =(a -b)2 +3ab ; a 2 + b 2 + c 2 +ab +bc +ca = 2 1[(a +b)2 +(b +c) 2+(c +a) 2] a 2+b 2+c 2=(a +b +c) 2-2(ab +bc +ca)=(a +b -c)2 -2(ab -bc -ca)=… 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如: 1+sin2α=1+2sin αcos α=(sin α+cos α) ; x + =(x + ) -2=(x - ) +2 ;…… 等等。 Ⅰ、再现性题组: 1. 在正项等比数列{a }中,a ?a +2a ?a +a ?a =25,则 a +a =_______。 2. 方程x +y -4kx -2y +5k =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_____。 A. 1 C. k ∈R D. k = 或k =1 3. 已知sin α+cos α=1,则sin α+cos α的值为______。

举一反三- 六年级奥数 -第11讲 假设法解题(二)

第11讲假设法解题(二) 一、知识要点 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应用题中的变倍问题,有两数同增、两数同减、一增一减等各种情况。虽然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解答时的关键仍是确定哪个量为单位“1”,然后通过假设,找出变化前后的相差数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从而求出单位“1”的量,其他要求的量就迎刃而解了。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两根铁丝,第一根长度是第二根的3倍,两根各用去6米,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是第二根剩下的长度的5倍,第二根原来有多少米? 练习1: 1、丁晓原有书的本数是王阳的5倍,若两人同时各借出5本给其他同学,则丁晓书的本数是王阳的10倍,两人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2、在植树劳动中,光明中学植树的棵数是光明小学的3倍,如果中学增加450棵,小学增加400棵,则中学是小学的2倍。求中、小学原来各植树多少棵?

【例题2】王明平时积蓄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若两个人各买了一本4.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就是陈刚的8倍,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 练习2: 1、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的3倍多50本,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0本,则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2倍,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2、上学年,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2倍多54人,本学年马村中学增加了20人,牛庄小学减少了8人,则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4倍少26人,上学年马村中学和牛庄小学各有学生多少人? 【例题3】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 21,两人各买5枝后,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3 2,两人原来各有彩笔多少枝?

小学奥数教材举一反三六年级课程40讲全整理

修改整理加入目录,方便查用,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目录 第1讲定义新运算 (3) 第2讲简便运算(一) (6) 第3讲简便运算(二) (9) 第4讲简便运算(三) (11) 第5讲简便运算(四) (14) 第6讲转化单位“1”(一) (17) 第7讲转化单位“1”(二) (19) 第8讲转化单位“1”(三) (22) 第9讲设数法解题 (25) 第10讲假设法解题(一) (28) 第11讲假设法解题(二) (31) 第12讲倒推法解题 (34) 第13讲代数法解题 (37) 第14讲比的应用(一) (40) 第15讲比的应用(二) (43) 第16讲用“组合法”解工程问题 (47) 第17讲浓度问题 (50) 第18讲面积计算(一) (54) 第19讲面积计算(二) (59) 第20讲面积计算 (64)

第二十一周抓“不变量”解题 (69) 第二十二周特殊工程问题 (71) 第二十三周周期工程问题 (75) 第二十四周比较大小 (83) 第二十五周最大最小问题 (87) 第26周加法、乘法原理 (90) 第27周表面积与体积(一) (92) 第28周表面积与体积(二) (101) 第二十九周抽屉原理(一) (104) 第三十周抽屉原理(二) (109) 第三十一周逻辑推理(一) (114) 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二) (121) 第三十三周行程问题(一) (127) 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 (135) 第三十五周行程问题(三) (144) 第三十六周流水行船问题 (151) 第三十七周对策问题 (154) 第三十八周应用同余问题 (156) 第三十九周“牛吃草”问题 (158) 第四十周不定方程 (161)

高中数学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大全

前言 (2)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3) 一、配方法 (3) 二、换元法 (7) 三、待定系数法 (14) 四、定义法 (19) 五、数学归纳法 (23) 六、参数法 (28) 七、反证法 (32) 八、消去法……………………………………… 九、分析与综合法……………………………… 十、特殊与一般法……………………………… 十一、类比与归纳法………………………… 十二、观察与实验法………………………… 第二章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35) 一、数形结合思想 (35) 二、分类讨论思想 (41)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 四、转化(化归)思想 (54) 第三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 一、应用问题 (59) 二、探索性问题 (65) 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 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 附录……………………………………………………… 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前言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 法等; 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 归纳和演绎等; 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 归)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一、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a+b) 2 =a 2 +2ab+b 2 ,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如: a 2 +b 2 =(a+b) 2 -2ab=(a-b) 2 +2ab; a 2 +ab+b 2 =(a+b) 2 -ab=(a-b) 2 +3ab=(a+ b 2) 2 +( 3 2b) 2 ; a 2 +b 2 +c 2 +ab+bc+ca= 1 2[(a+b) 2 +(b+c) 2 +(c+a) 2 ] a 2 +b 2 +c 2 =(a+b+c) 2 -2(ab+bc+ca)=(a+b-c) 2 -2(ab-bc-ca)=… 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如: 1+sin2α=1+2sinαcosα=(sinα+cosα) 2 ; x 2 + 1 2 x=(x+ 1 x) 2 -2=(x- 1 x) 2 +2 ;……等等。 Ⅰ、再现性题组: 1. 在正项等比数列{a n}中,a1?a5+2a3?a5+a3?a7=25,则 a3+a5=_______。 2. 方程x 2 +y 2 -4kx-2y+5k=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_____。 A. 1 41 C. k∈R D. k= 1 4或k=1 3. 已知sin 4 α+cos 4 α=1,则sinα+cosα的值为______。 A. 1 B. -1 C. 1或-1 D. 0 4. 函数y=log1 2 (-2x 2 +5x+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 A. (-∞, 5 4] B. [ 5 4,+∞) C. (- 1 2, 5 4] D. [ 5 4,3) 5. 已知方程x 2 +(a-2)x+a-1=0的两根x1、x2,则点P(x1,x2)在圆x 2 +y 2 =4上,则实数a=_____。 【简解】 1小题:利用等比数列性质a m p -a m p +=a m 2 ,将已知等式左边后配方(a3+a5) 2 易求。答案是:5。 2小题:配方成圆的标准方程形式(x-a) 2 +(y-b) 2 =r 2 ,解r 2 >0即可,选B。 3小题:已知等式经配方成(sin 2 α+cos 2 α) 2 -2sin 2 αcos 2 α=1,求出sinαcosα,然后求出所求式的平方值,再开方求解。选C。 4小题:配方后得到对称轴,结合定义域和对数函数及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解。选D。 5小题:答案3-11。 Ⅱ、示范性题组: 例1.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 A. 23 B. 14 C. 5 D. 6 【分析】先转换为数学表达式: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则211 424 () () xy yz xz x y z ++= ++= ? ? ? ,而欲求对角线长x y z 222 ++,将其配凑成两已知式的组合形式可得。

高考数学典型例题---数学归纳法解题

数学归纳法 每临大事,必有静气;静则神明,疑难冰释; 积极准备,坦然面对;最佳发挥,舍我其谁? 结合起来看效果更好 体会绝妙解题思路 建立强大数学模型 感受数学思想魅力 品味学习数学快乐 数学归纳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类比与猜想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所体现的比较突出的思想,抽象与概括,从特殊到一般是应用的一种主要思想方法. ●难点磁场 (★★★★)是否存在a、b、c使得等式1·22+2·32+… +n(n+1)2= 12)1 ( n n (an2+bn+c). ●案例探究 [例1]试证明:不论正数a、b、c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当n>1,n∈N*且a、b、c互不相等时,均有:a n+c n>2b n.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属★★★★级题目. 错解分析:应分别证明不等式对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均成立,不应只证明一种情况. 技巧与方法:本题中使用到结论:(a k -c k )(a -c )>0恒成立(a 、b 、c 为正数),从而a k +1+c k +1>a k ·c +c k ·a . 证明:(1)设a 、b 、c 为等比数列,a =q b ,c =bq (q >0且q ≠1) ∴a n +c n =n n q b +b n q n =b n (n q 1+q n )>2b n (2)设a 、b 、c 为等差数列,则2b =a +c 猜想2n n c a +>(2 c a +)n (n ≥2且n ∈N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 =2时,由2(a 2 +c 2 )>(a +c )2 ,∴222)2 (2c a c a +>+ ②设n =k 时成立,即,)2 (2k k k c a c a +>+ 则当n =k +1时, 4 1 211=+++k k c a (a k +1+c k +1+a k +1+c k +1) >41(a k +1+c k +1+a k ·c +c k ·a )=41 (a k +c k )(a +c ) >(2c a +)k ·(2c a +)=(2 c a +)k +1 [例2]在数列{a n }中,a 1=1,当n ≥2时,a n ,S n ,S n -2 1 成等比数列. (1)求a 2,a 3,a 4,并推出a n 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的结论; (3)求数列{a n }所有项的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数列、数学归纳法、数列极限等基础知识. 知识依托:等比数列的性质及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采用的方法是归纳、猜想、证明. 错解分析:(2)中,S k =- 3 21 -k 应舍去,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 技巧与方法:求通项可证明{ n S 1}是以{11S }为首项,2 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时用假设法解决问题2》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2课时:用“假设”法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P70-7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4-7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 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使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回顾 昨天,我们学习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例题教学,探索新知 1.出示例2 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凑巧是8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每个小盒呢?

2.分析比较。 提问:这道题和我们昨天学习的问题有什么例外? 根据回答概括:昨天是倍数关系,而这题是相差关系。 “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这是什么意思?你能想到什么? 3.探索假设的过程。 (1)出示相应的假设过程图。 提问:你怎么想的?(假设都是小盒) 那还能装80个球吗?为什么? (2)出示相应的假设过程图。 提问:还可以怎么想?(假设都是大盒) 假设以后就全是什么盒子了? 现在一共能装多少个球?为什么? (3)解决问题。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方法,在作业纸上解答。 出示两份例外的解法,让学生在座位上介绍解题过程。 追问:①这儿的“8”什么意思?为什么要-8? ②这儿的“40”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40? 4.回顾反思。 提问:在解决这道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方法?(假设)通过假设,就可以把两种例外的盒子假设成一种相同的盒子。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之构造法(含答案)

十、构造法 解数学问题时,常规的思考方法是由条件到结论的定向思考,但有些问题用常规的思维 方式来寻求解题途径却比较困难,甚至无从着手。在这种情况下,经常要求我们改变思维方 向,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从而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新途径。 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数学家,如欧几里得、欧拉、高斯、拉格朗日等人,都曾经用“构 造法”成功地解决过数学上的难题。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美,而灵活、 巧妙的构造令人拍手叫绝,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增添色彩,更具研究和欣赏价值。近几年来, 构造法极其应用又逐渐为数学教育界所重视,在数学竞赛中有着一定的地位。 构造需要以足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较强的观察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前提, 根据题目的特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已知”与“所求(所证)”之间的联系纽带, 使解题另辟蹊径、水到渠成。 用构造法解题时,被构造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按它的内容可分为数、式、函数、方程、 数列、复数、图形、图表、几何变换、对应、数学模型、反例等,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这 些想法的实现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不可生搬硬套。但可以尝试从中总结 规律:在运用构造法时,一要明确构造的目的,即为什么目的而构造;二要弄清楚问题的特 点,以便依据特点确定方案,实现构造。 再现性题组 1、求证: 3 10910 22≥++=x x y (构造函数) 2、若x > 0, y > 0, x + y = 1,则4 2511≥???? ??+??? ??+ y y x x (构造函数) 3、已知01a <<,01b <<,求证: 22)1()1()1()1(22222222≥-+-+-+++-++b a b a b a b a (构造图形、复数) 4、求证:9)9(272≤-+x x ,并指出等号成立的条件。(构造向量) 5、已知:a>0、b>0、c>0 ,求证:222222c ac a c bc b b ab a ++≥+-++-当且仅当 c a b 111+=时取等号。(构造图形) 6 、求函数y = 再现性题组简解: 1、解:设)3(92 ≥+=t x t 则t t y t f 1)(2+==,用定义法可证:f (t )在),3[+∞上单调递增,令:3≤12t t < 则0)1)((11)()(2 1212122212121>--=+-+=-t t t t t t t t t t t f t f ∴310313)3(9 10322=+=≥++= f x x y

六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

假设法解题 专题简析: 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应用题中的变倍问题,有两数同增、两数同减、一增一减等各种情况。虽然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解答时的关键仍是确定哪个量为单位“1”,然后通过假设,找出变化前后的相差数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从而求出单位“1”的量,其他要求的量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1 两根铁丝,第一根长度是第二根的3倍,两根各用去6米,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是第二根剩下的长度的5倍,第二根原来有多少米? 练习1 1.丁晓原有书的本数是王阳的5倍,若两人同时各借出5本给其他同学,则丁 晓书的本数是王阳的10倍,两人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2.在植树劳动中,光明中学植树的棵数是光明小学的3倍,如果中学增加450 棵,小学增加400棵,则中学是小学的2倍。求中、小学原来各植树多少棵? 例题2 王明平时积蓄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若两个人各买了一本4.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就是陈刚的8倍,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 练习2 1.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的3倍多50本,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0本,则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2倍,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2.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比白球的3倍多2粒,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粒白球和15粒红球,若干次后,箱子里剩下3粒白球和53粒红球,那么,箱子里白球原有多少粒?

例题3 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12 ,两人各买5枝后,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 的23 ,两人原来各有彩笔多少枝? 练习3 1. 小华今年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16 ,四年后小华的年龄是爸爸的14 ,求小华 和爸爸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2. 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57 ,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90本后,甲书架 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45 ,甲、乙两各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例题4 王芳原有的图书本数是李卫的45 ,两人各捐给“希望工程”10本后,则 王芳的图书的本数是李卫的710 ,两人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练习4 1. 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45 ,从这两个书架上各借出112本后,甲书架 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47 ,原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有多少本书? 2. 小明今年的年龄是爸爸的611 ,10年前小明的年龄是爸爸的49 ,小明和爸爸 今年各多少岁?

六年级奥数假设法解决问题及盈亏问题

消去法解决问题(一) 1.买3千克茶叶和5千克果冻一共用去420元,买同样的3千克茶叶和3千克果冻,一共用去384元,每千克茶叶和每千克果冻各多少元? 练:商店第一次运来6筐苹果和4筐橘子共重400千克,第二次运来9筐苹果和4筐橘子共重550千克,每筐苹果和每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2.3筐苹果和5筐梨共重138千克,同样的9筐苹果和4筐梨共重216千克,每筐苹果和每筐梨各重多少千克? 练:8只玻璃杯与3只热水瓶共值32元,4只玻璃杯与9只热水瓶共值76元,每只玻璃杯与每只热水瓶各值多少元?3.学校第一次买6张课桌6把椅子共付240元,第二次买5张课桌4把椅子共付185元,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练:5盒钢笔和5盒铅笔共90支,同样的9盒钢笔和4盒铅笔共112只,每盒钢笔盒、每盒铅笔各多少只? 4.甲、乙两种货物,买6件甲种货物4件乙种货物共用54元,买3件甲种货物6件乙种货物共用51元,买甲、乙两种货物各一件各需多少钱? 练:粮店第一次运来8袋花生和6袋黄豆,共重1440千克,第二次运来4袋花生和5袋黄豆,共重880千克,求一袋花生和一袋黄豆各重多少千克?

5.小明买5本书和3支铅笔共花18元,若买3本书和5支铅笔需花14元,每本书和每支铅笔各多少元? 练:3个足球和2个篮球共140元,同样的2个足球和3个篮球共135元,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各多少元? 6.买9张桌子和3把椅子共780元,5张桌子的价格比3把椅子的价格多340元,每张桌子多少元?每把椅子多少元? 练:3包味精和6包糖共重3300克,7包糖比3包味精重3200克,每包味精和每包糖各多少克?提升:1.小明计划买3本语文书和4本数学书,算好了,价钱是88元,到了商店他突然想起来,应该买3本数学书和4本语文书,结果多出了几元钱,正好能多买一本语文书,求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2.妈妈到菜场买菜,他所带的钱可以买6千克鱼和8千克肉,或者3千克鱼和12千克肉,如果妈妈只想买其中一种,那他能买多少千克鱼?多少钱千克肉? 3.甲有5盒糖,乙有4盒糕,共值22元,如果甲、乙兑换一盒,则每人所有物的价值相等,求如果甲、乙兑换两盒甲乙两人所有物品的价值是否还相等的?若不等哪个多多多少?

高中最全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资料全

一、《高中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
很抱歉这么晚才来给大家讲课,因为今年暑假刚去安徽写生画图,
昨天下午坐了 24 个小时的火车过来,误了 4 天的课程,最后咱们
下午物理上完之后再给大家补课,再给大家补 5 天的课程,
去年高考难,很多学生数学考得也很不错,,很多人可能会问补课
有用吗。给大家举个例子,那几年留学很流行,大家可能会说,留
学很贵,实际上很多海归回来后一年的工资就把多花的挣回来了,
补课也是,讲到的某些知识点能被大家用到高考中,增加分数,高
考中分数的重要性,,我姐是个老师,我姐经常说孩子们考好了,
家长就说,,考不好,家长就说老师和郭师哥教的不好,实际上主
体还是我们学生,次要的才是老师,家长,环境,据去年那批学生
反映最后对我们 3 个教的还不错,
我先讲一下我补课大概基本要讲的内容,把大家数学必修的知识点
基本过一遍,再做相应的习题,中间穿插还有很多我个人感觉很多
好题;很多我归纳的知识和一些数学技巧;在最后 2 天我要给大家
讲一下数学解题策略,如果最后还有时间的话,还会给大家讲一下
一些英语,语文和其他科目的技巧。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途径,是进行有效
的训练,本策略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数学思维的变通性(举例子过几天再给他们讲,考试的时候有些难题大家容易钻
牛角尖,这个变通不只是说思维,也可以说是大家对数学卷子的一种变通,高考 120 分
钟,12 道选择,4 道填空,基本用时不超过 50 分钟,选这题一般最后 2 个比较难,填
空题一般最后一个比较难,大家很容易被这卡主,流汗,紧张,看到你旁边的人第 2 道

【精品】六年级下册数学奥数试题 假设法解题 人教版

假设法解题 知识导航: 由于一些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量的问题,我们在解答时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假设法解决,所谓假设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假设为同一个未知量,然后按照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从而找到答案。 假设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应用很广,我们不仅可以把不同的事物进行假设,还可以把事物的几种不同情况假设成同一种情况,本讲我们就此展开探究。 经典例题1、鸡和兔共27个头,72只脚。鸡、兔各有多少只? 举一反三1、 1、鸡和兔共60个头,160只脚。鸡、兔各有多少只? 2、鸡比兔多16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12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3、某城市实行峰谷电价,收费标准如下:

小刚家8月份用电150千瓦时,缴纳电费70.5元,你知道小刚家谷时用电多少千瓦时吗?请你算乙算。 经典例题2、星期天,小丹和姐姐去游乐场玩,她们买了1元、2元、5元的游乐劵共40张,面值共计75元,且1元的游乐劵比2元的游乐劵多5张,三种游乐劵各有多少张? 举一反三2、 1、明明有10元、2元、5元的游乐劵27张,面值共计108元,且10元的游乐劵比5元的少7张。三种游乐劵各有多少张? 2、王阿姨买10元、5元、4元的公园门票20张,共用去115元,其中10元和5元的门票张数相等。三种门票各买了多少张?

3、某公司有大、中、小型卡车共19辆,每次共运货155箱。每辆大型卡车每次运10箱,每辆中型卡车每次运9箱,每辆小型卡车每次运6箱。中型卡车和小型卡车的辆数一样多。大卡车有多少辆? 经典例题3、物资公司用大、小两种型号的卡车运货,每辆大卡车装16箱,每辆小卡车装12箱。共有27车货,价值5000元。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4200元。大卡车、小卡车各有多少辆? 举一反三3、 1、超市运来一批西瓜准备按大小分两类卖,大西瓜每千克1.2元,小西瓜每千克1元,这批西瓜共卖了168元。如果每千克西瓜降价0.2元,这批西瓜只能卖138元。大西瓜、小西瓜各有多少千克? 2、商场有鸡蛋18箱,每个大箱装180个鸡蛋,每个小箱装120个鸡蛋,这批鸡蛋价值756元,若将每个鸡蛋便宜2分出售,则这批鸡蛋价值705.6元。大箱、小箱各有多少个?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及解析大全

最全面的高考复习资料 目录 前言 (2) 一、配方法 (3) 二、换元法 (7) 三、待定系数法 (14) 四、定义法 (19) 五、数学归纳法 (23) 六、参数法 (28) 七、反证法 (32) 八、消去法……………………………………… 九、分析与综合法……………………………… 十、特殊与一般法……………………………… 十一、类比与归纳法………………………… 十二、观察与实验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 (35) 二、分类讨论思想 (41)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 四、转化(化归)思想 (54) 第一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 一、应用问题 (59) 二、探索性问题 (65) 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 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 附录……………………………………………………… 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前言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 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和 演绎等; 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 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最后谈谈解题中的有关策略和高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在每节的内容中,先是对方法或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再以三种题组的形式出现。再现性题组是一组简单的选择填空题进行方法的再现,示范性题组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对方法和问题进行示范。巩固性题组旨在检查学习的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每个题组中习题的选取,又尽量综合到代数、三角、几何几个部分重要章节的数学知识。

小学奥数六年级举一反三第10周假设法解题

第十周 假设法解题(一) 专题简析: 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例题1 甲、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 与乙数的1 5 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14 ”、“乙数的1 5 ”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 了“甲数与乙数的45 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 5 。 解: 乙:(185-42×4)÷(1-1 5 ×4)=85 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 1. 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 与乙的1 10 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 元钱? 2. 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17 ,乙队人数的1 3 ,共抽调78人,甲、 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 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 3 多50吨,五月份完 成总数的2 5 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例题2 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 9 ,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 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1 9 后剩下的 一样多。 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后,相当于彩色电视机的(1-19 )=8 9 。 (250+5)÷(1+1-1 9 )=135(台) 250-125=115(台)

(完整)六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讲座

六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讲座 假设法解题(一) 一、知识要点 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甲、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与乙数的1/5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1/4”、“乙数的1/5”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了“甲数与乙数的4/5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5。 解:乙:(185-42×4)÷(1-1/5×4)=85 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 1.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与乙的1/10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元钱?

2.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1/7,乙队人数的1/3,共抽调78人,甲、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3多50吨,五月份完成总数的2/5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例题2】 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9,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1/9后剩下的一样多。 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后,相当于彩色电视机的(1-1/9)=8/9。 (250+5)÷(1+1-1/9)=135(台) 250-125=115(台) 答:彩色电视机原有135台,黑白电视机原有115台。 练习2: 1.姐妹俩养兔120只,如果姐姐卖掉1/7,还比妹妹多10只,姐姐和妹妹各养了多少只兔? 2.学校有篮球和足球共21个,篮球借出1/3后,比足球少1个,原来篮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

高中数学7大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的7大解题方法 想要提高数学成绩,不是多做题就可以了。创世教育认为,保证做题量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在做题的同时要保证做题的质量,善于分析,对题型进行深入思考。我教过的学生很多,好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之间差别在于,好学生是很善于总结与归纳的。总结题型归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更高境界,只有用数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才能更有效的学习数学。高中数学常用的无非就是七种解题方法与四大思想,熟练掌握,成绩想不提高都难。这里创世教育先讲一讲方法: 第一大解题方法: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第二大解题方法: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种方法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此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y。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

六年级数学假设法解分数应用题

假设法解题:运用假设创设一个新条件进行运算,使结果与题目中的原有条件产生矛盾,最后加以适当调整,消除因假设而产生的差异的解题方法就是假设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假设类型: 1、 把未知量假设为已知数量。 2、 将不同的分率假设为相同的分率。 3、 将变化了的倍数(或分率)假设为不变的倍数(或分率)。 4、 把中途发生的事件假设为一开始就发生。 5、 把发生的事件假设为未发生的事件。 1、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00,已知甲数的 31等于乙数的5 1 等于丙数的一半。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2、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00米,12天修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实际几天可以修完? 3、一辆汽车从甲地往乙地送货,每小时行45千米,121小时到达,返回时速度是原来的5 6 ,几小时可以返回? 4、一条铁路,修完800千米后,剩余部分比全长的53 少200千米,这条铁路长多少千米? 5、某修路对三天修完了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31多150米,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 2 少100 米,第三天修了195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6、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学生96人。抽一班人数的43,二班人数的5 3 ,组成66人的鼓号队。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各有多少学生? 7、今年小华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51,12年后小华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7 3 ,今年小华多少岁? 8、两堆煤,第一堆的重量是第二堆重量的7 6 ,第一堆用去9吨,第二堆用去8吨,第一堆剩下的重量是第二堆剩下重量的 4 3 ,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9、去年光明小学的学生人数是红星小学学生人数的5 3 ,今年光明小学转入学生60名,红 星小学转出学生20名,现在光明小学的学生人数是红星小学学生人数的4 3 ,去年两个小学 各有多少名学生? 10、有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轻7千克,甲筐苹果卖出53,乙筐卖出16 11 后,两筐剩下的苹果重量相等,问甲、乙两筐原来有多少千克苹果? 11、某大学开学时,新生分三批报到,第一批是市内的,报到的比全体新生数的3 1 少40人,第二批是省内的,报到的是第一批市内报到人数的5 3 ,第三批是省外的,报到的计260人,问该校有新生多少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