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铁路信息系统架构与集成

架构组件
硬件组件
软件组件
数据组件
安全组件
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 网络设备等物理基础设
施。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 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等
软件系统。
涉及数据的组织、存储、 管理和保护等方面。
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 系统、加密技术等安全
设备和措施。
架构标准与规范
01
国际铁路联盟标准
国家标准
02
03
行业最佳实践
铁路信息系统架构与 集成
目 录
• 铁路信息系统概述 • 铁路信息系统架构 • 铁路信息系统集成 •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与可靠性 • 铁路信息系统应用案例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铁路信息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铁路信息系统是指用于铁路运输管理 的各种信息系统的集合,包括列车运 行控制系统、调度指挥系统、客货运 管理系统等。
EDI
电子数据交换,实现企业间标准化的数据交 换。
MQTT
轻量级的发布/订阅消息传输协议,适用于 物联网场景。
集成模式
联邦集成
各系统保持独立,通过集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中心化集成
建立一个集中的数据中心,其他系统与之进行数据交互。
事件驱动集成
以事件为触发点,实现各系统间的实时响应。
面向服务的集成
基于SOA架构,实现松耦合、高可扩展的系统集成。
案例三:货运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总结词
安全可靠、数据保密
详细描述
货运管理信息系统注重安全防护,采 取了多项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和 保密性,保障了铁路货运的正常运转。
案例四:铁路交通控制系统的集成实践
总结词
跨区域、跨平台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承担着大量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任务。
为了确保铁路运输的高效、安全和有序,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
这一系统就像是铁路运输的“智慧大脑”,对整个运输过程进行着全面的管控和优化。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系统,它涵盖了从客运到货运,从车站管理到列车调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对铁路运输业务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首先,在客运方面,该系统能够实现车票的预订、发售和管理。
乘客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或者售票窗口等多种渠道购买车票。
系统会实时更新车票的库存信息,确保乘客能够准确获取车票的余量和座位情况。
同时,对于旅客的个人信息和行程安排,系统也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记录,为旅客提供便捷的服务,比如改签、退票等操作。
在货运方面,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对货物的运输需求进行登记和处理,合理安排货运列车的车次和路线。
系统还可以对货物的装卸、运输过程进行监控,及时掌握货物的位置和状态,确保货物能够按时、安全地送达目的地。
车站管理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环节之一。
这一系统可以对车站的设备设施、人员安排、列车进出站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调度。
例如,通过实时监测车站的客流量,合理调整安检通道的开放数量,优化旅客的进站流程;对于车站内的各种设备,如电梯、自动售票机等,系统能够进行远程监控和故障报警,及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列车调度是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它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列车的运行速度、线路的繁忙程度、天气状况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列车运行计划。
系统会实时监控列车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晚点或其他异常情况,能够及时调整运行计划,确保整个铁路运输网络的顺畅运行。
此外,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
通过对大量运输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够发现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大秦车务段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析

大秦车务段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析作者:王呈喆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10年第05期摘要:文章指出了铁路运输管理系统实施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大秦车务段信息系统建设的调查,分析了该单位铁路运输管理系统各个项目的实施现状,并针对大秦车务段信息系统的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维护;岗位培训;应急演练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是中国铁路第一个覆盖全国铁路的信息系统,也是中国铁路信息化的核心系统。
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收集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以及所运货物的动态信息,对列车、车辆、集装箱和货物进行节点式追踪管理、实现货票、确报、编组站、区段站、货运站、货运营销及调度系统的计算机管理,为全国铁路各级运输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运输信息和辅助决策方案,实现紧密运输、均衡运输,提高运输生产效率,改善客户服务质量。
在运输过程中,铁路可借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实现在途货车和货物的跟踪,也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随时监控和调度,及时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
一、大秦车务段简介大秦车务段是大秦铁路的主要运输站段,车务段贯穿一省两市,即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
管辖主要干线2条(大秦线、迁曹线),管辖线路817.89公里。
其中管辖大秦线一等编组站1个、一等区段站1个、二等区段站1个、二等中间站2个、三等中间站4个、四等中间站2个、线路所1个,管辖线路587.079正线公里;管辖迁曹线一等区段站2个、二等区段站1个、二等中间站1个、三等中间站2个、四等中间站4个,管辖线路230.811正线公里。
大秦车务段主要担当山西、陕西、内蒙等地煤炭经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三大港口陆转水的接卸任务,担负着大秦线80%以上的卸车任务,为全路卸车量最大的车务段。
二、大秦车务段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现在车管理系统、车号确报信息系统、十八点统计系统、ATIS车号扫描系统、分界口统计系统、货运计划系统、货调录运货五日请车系统、货运制票系统、计划调度系统、集装箱追踪、车流分析施工调度揭示管理系统、货运收入统计上报系统、货运专用线管理系统等。
建立包钢厂内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20 0 8年 1 O月
包
钢
科
技
V 13 No 5 0 .4. .
Oco e , 0 tb r 2 08
Si c c n e& T c nlg f a t t l G op oprt n e e h o yo o uS e ( r )C ro i o B o e u ao
N i n gl C i ) e Mog o, hn a
Ab t a t: h ril nr d c ste ta p rain o e ain sau n Ba tu Se la d p p s ste n c siyt sa ls h sr c T e a t e ito u e h ns otto p rto ttsi oo te n m oe h e e st o e tbih t e c r ri y ta so a o nom a o n a e n y tm .ta ay e h mp ra c fs se sft na e n ,h p r t n a d al wa r n p r t n ifr t n ma g me ts se I n ls s te i o n e o ytm aey ma g me t t e o ea o n t i i t i mane a c te ons o tt inic n e o e l ig t e r i y ra p rain ifr ain itn n e,h n p it u he sg f a c frai n h al t ns ott n o i z wa o m t ma a e n n e a piain o n g me ta d t p lc to h
应 不 断降低运 输成 本及 钢铁生 产 日趋 严格 的保 产需
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铁路运输在现代物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作为一种高效、智能的管理工具,在提升运输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的作用、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的作用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工具,旨在为企业提供全面、精细、实时的运输调度服务。
它能够准确获取运输信息、分析和预测运输需求,实现运输过程的优化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1.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能够准确获取实时的运输需求信息,并根据需求进行智能化的资源配置。
通过优化调度,合理安排车辆、车厢和人力资源,使得运输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运输需求的变动进行快速调整,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效益。
2. 提高运输效率铁路运输以其高速、大批量、低排放的特点备受青睐。
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运输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准确计算各个运输环节的时间、成本和资源等指标,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精细的调度和优化,可以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3. 强化风险管理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运输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识别、预警和应对潜在的危险因素。
通过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运输风险,保障企业和货物的安全。
二、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的特点1. 数据共享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可与国内外相关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实现共享数据资源和信息服务,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效率。
同时,系统还能够与其他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和流程协同。
2. 决策辅助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具备较强的决策支持功能,能够提供运输预测、资源规划、运力调度等方面的决策建议。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和预测运输需求,为运输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TDMS总体介绍

欢迎共阅1概述项目背景铁路运输调度担负着组织客货运输、保证重点运输、提高客货服务质量、确保运输安全的重要责任,对铁路运输企业完成铁路运输生产经营任务,提高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同编制、生产闭环管理、优化信息共享”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梳理规范、整合改造既有各工种系统功能,优化提升T/D结合及其它系统数据共享,提高日(班)计划编制科学性及自动化水平,使得调度系统在应用功能、体系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更好地为调度部门组织运输与指挥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实现日(班)计划协同编制运输调度管理系统(TDMS)4.0努力实现“横向局间接续编制、局内多工种协同编制货运、列车和机车三大工作计划,纵向部、局、站段三级协作编制轮廓与日(班)计划”的建设目标。
运输调度管理系统(TDMS)4.0将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为各调度工种提供统一的计划编制平台,各工种数据经平台计算后生成完整的调度日(班)计划,构建全局完整日(班)计划。
调度管理系统(TDMS)4.0作为全路推广使用的标准软件,在系统规划设计、开发建设、部署实施、运行维护各个阶段,也将贯彻分级维护,统一指挥的原则,建立全路统一的系统维护体系。
铁道部制定统一的应用系统管理、运用、维护和考核等制度和办法,将系统软硬件更新改造、升级、扩容及维护、报废等纳入规范化程序,保证相关费用的落实。
铁路局根据统一的维护管理制度,制定本局的维护管理考核细则,落实岗位责任,规范作业流程,加强路局和站段计划调度管理系统的维护管理,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2系统需求现有路局调度业务分析铁路局级调度主要负责铁路局管内货流、车流组织和车流调整,并按阶段均衡地完成铁道部下达的车流调整计划,经济合理地使用机车车辆,充分利用通过能力及运输设备,挖掘运输潜力,提高运能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机车调度:负责经济合理使用机车,编制机车运用计划,优质高效地完成运输生产任务;根据车流日(班)计划了解车流、去向、编组辆数、吨数、核实日计划列车对数;通过机务段了解可提供的机车台数及机车概况;对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编制机车日(班)计划并指挥机车完成运输任务。
铁路交通的运输管理系统

铁路交通的运输管理系统铁路交通是一项依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现代化交通手段,运送大量人员和物品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了确保铁路交通安全、高效地运转,运输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铁路交通的运输管理系统,包括其定义、作用、构成以及一些发展前景等。
一、定义铁路交通的运输管理系统是指为了保证铁路交通运输安全、快速、准确而进行的管理系统。
其主要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如信息技术、摄像监控等,对铁路上的车辆、站点、停车场进行管理,以保证铁路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效率和便捷度。
二、作用1. 提高铁路交通管理效率铁路交通的运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对运载物品的数量进行记录和控制,在车站乘降人员进行控制及保障安全。
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地控制铁路交通的运输速度和车辆的行驶轨迹,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调度,提高铁路交通系统的管理效率。
2. 提高铁路交通安全运输管理系统通过监测员工在车站工作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可以监测安全设备,及时发现交通事故的情况。
同时,在乘客进站时,对其进行身份和行李的检查,可以有效地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铁路交通系统的安全。
3. 降低运输成本运输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的空载率、货物质量、车速、能耗等制约要素,从而针对不同的情况的需求,进行模型优化。
同时,对运输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也能为运输部门提供数据基础,从而使得铁路交通运输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三、构成要素铁路交通的运输管理系统主要由车载成分、地面成分、综合管理系统三部分构成。
1.车载成分车载成分可以为实现列车加速度、速度、车辆制动等实时监测和控制出色发挥重要作用。
应用于列车上的自动地图以及自动运行的相关系统,均可以通过在列车上安装器械的方式,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地面成分地面成分分为列车调度系统和铁路地面级联控制系统。
前者通过将列车的信息上传到地面系统,从而实现列车调度和运输过程监管的目的;后者则是一种车间控制技术,通过在列车和智能控制器之间建立通信链接,实现自动化控制,减轻工人工作强度,增加运输安全。
运输与配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按照行业划分,统可分为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水运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航 空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公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管道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
具体来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 信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实 现战略优势、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 化人机系统。
在快递、运输和配送企业中,运输与配送管理信息系统是主导的功能系统,而 在其他一些应用环境中,如制造企业,运输与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则是服务于制造与 销售等主导过程。在作为主导功能系统的企业中,运输与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趋势也需要其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紧密联系。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MRP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资需求计划)、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户关系管理)等。运输与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体系中的角 色如图所示。
1.3 运输与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种类
按照使用主体划分,可分为行业应用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行 业应用信息系统主要指政府公共部门的运输管理职能的信息化,如运政管理信息 系统、公共运输信息平台、各个运输管理部门门户网站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包 括快递运输与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第三方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信息系统、集装箱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题目: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报告院(系)二O一一年十二月目录1.引言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ransport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简称TMIS)是以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为主要工具,对铁路运输生产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检索、加工和传递,使其应用于铁路运输生产的指挥、调度和管理领域的人机系统。
铁路运输既是工业企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运输的货运量7O%发生在工业企业专用铁道(或专用线)上,因而搞好专用铁道上的运输管理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铁路运输管理工作中,信息是关键,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必须准确及时,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在铁路运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门类众多,而相互之间密切关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联动机,任何一个环节薄弱都会影响全局为适应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一个全国的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铁路运输中应有的整体效益。
2.国内研究现状信息化建设既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近几年,铁路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长足进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
在此之前,铁路运营工作基本处于经验管理阶段,信息处理采用手工操作,输主要靠电话、电报。
随着运输设备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铁路运量大幅度增长,信息量越来越大,迫切要求运营管理手段现代化,为管理人员提供运输生产管理和决策支持,使整个铁路运营管理工作从经验管理过渡到现代化管理。
近年来,陆续投入使用的TMIS各个子系统,在运输生产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初步显示出TMIS对铁路运输能力的“倍增器”效应。
在管理领域中成功应用计算机,不能忽视引入计算机所应伴随的企业再造工作,不能单纯的让计算机来模仿人,代替人过去的工作。
TMIS的开发,不再简单地模拟旧的管理模式和处理过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管理的要求从优化与创新的思路出发组织货运作业[1]。
这就是所谓的企业再造。
按其倡导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Hammer教授为企业再造所下的定义,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将组织的作业流程做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与速度上获得戏剧化的改善”[2]。
TMIS按照企业再造的思想组织车站的现车、货运、集装箱作业过程,缩短了作业车在车站的作业时间和作业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加速了企业进步。
3.初步调查根据我国铁路四级(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基层站段)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吸取国外的经验,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最后选定TMIS采用集中建库与分布处理相结合的结构方案,主要信息进入中央数据库后,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基层站段从中央数据库索取所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系统建成后.铁道部中央主处理系统从全国铁路2200个信息报告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收集全路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以及所运货物的动态信息,实现列车、货物,机车车辆,集装箱的节点式实时追踪管理.为全国铁路各级运输生产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和辅助决策管理方案,以实现均衡运输,紧密运输.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输管理现代化水平系统建成后,由于有了可靠的卸车预报,合理的组织车流,加上编组站货车管理信息系统及货运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实现,可以减少货物作业平均停留时间l小时,物调中转停留时间05小时,因此就可节省13,000辆用车,一年可多运货物6,000多万吨,仅此一项一年的运输收入就可增加l5亿多元。
总之.TMIS的建设有着长远的、现实的重要意义。
这么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有了国外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借鉴,有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有了各专题组技术人员的努力和各业务部门有关人员的积极助配合以及全国铁路广大专职,兼职电算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TMIS的全面建成,指日可待。
4.可行性分析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物流过程是企业产品制造、流通链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被公认为是继制造商和商业利润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以下对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4.1管理上的可行性研究物流企业是在发挥铁路干线运输优势的前提下,将铁路货运由传统的承运、交付组织方式,向储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服务的方向转变;将铁路货场传统的计划管理、作业方案和设备管理向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方向转变,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良好的经营利润。
货运多样化。
改变货运产品单一的局面,形成满足不同客户运输需求的系列产品。
货物运输的营业办理也向多样化转化,整车,零担和集装箱已初具规模。
4.2技术上的可行性研究首先,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本保障。
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以及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配送中心管理等软件的开发,同时最优化算法和模拟预测算法的应用等,对各子系统的信息加以综合利用和处理,优化了决策支持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安全、高速、可靠和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其次,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提高了信息共享程度,构造了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运输全程的实时监控信息,使物流中心实时的掌握所托运货物的运行路线、到达时间、装卸搬运情况已有无货损货差等意外情况。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为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三个契机。
因此,从技术角度来说,开发该系统是可行的。
4.3经济上的可行性研究在国内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大宗物资、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运输在时限、价格、服务的综合优势上应比公路、航空运输更具竞争力,也具有更长距离的经济辐射性。
由于铁路运输的连续性、直通性、最优的全天候性、陆路中长距离物流的规模不可替代性,使其较之公路运输具有更长距离的经济辐射作用。
4.4社会上的可行性研究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是铁道部为实现铁路现代化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是铁路信息化的核心,被世界银行专家喻为世界铁路运输最复杂、最庞大的信息系统。
TMIS的总体目标是:铁道部中央主处理系统从全路2200个信息报告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收集全路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及所运货物的动态信息,实现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及所运货物节点式实时追踪管理,实现货运营销、货票、车站作业、确报和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调度的计算机管理,为铁路各级运输生产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和辅助决策管理方案,以实现均衡运输、紧密运输,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输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运输管理与国际接轨。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在管理上,技术上,经济上和社会上都是可行的。
5.项目开发计划6.详细调查(管理功能调查、业务流程调查和数据流程流程调查)6.1组织结构调查铁路客户服务中心是服务客户的重要窗口,将集成全路客货运输信息,为社会和铁路客户提供客货运输业务和公共信息查询服务。
根据目前各大中型铁路部门的实际情况,以铁路现有的客、货信息资源为基础,率先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亲情化、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为各铁路部门开辟了一种新的服务窗口和服务渠道,同时使铁路部门加强业务管理,有助于提高国内铁路部门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塑造铁路部门的新形象,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增加销售与增强服务支持,带动铁路运输利润增长.6.2管理功能调查铁路信息系统(RailwayInformationsystem)的核心部分[1][4],路信息系统中各个分系统处理所需的基本信息大都来源于TMIS.TMIS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全路货车的实时追踪管理,其基本功能是从全路180个信息报告点收集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以及所运送旅客、货物的动态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输入铁道部中央主处理系统,经过实时信息的收集和处理,TMIS将实现对列车、车辆、机车和集装箱的实时追踪管理,以及对货票信息、确报信息、计划信息、现在车及车流推算信息、日常运输统计信息、客运(包括客票预售)信息进行实时管理.为全路各级运输生产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和辅助决策管理方案.同时,为了实现上述功能,TMIS本身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其主要的子系统包括:货车实时追踪管理系统;机车实时追踪管理系统;集装箱实时追踪管理系统;货票信息管理系统;确报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现在车及车流推算信息系统;日常运输统计信息系统;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区段站管理信息系统;货运站管理信息系统;军交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
6.3现有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托运人填写托运单给托运收货员,托运收货员根据托运标准,把不合格的托运单退回托运人。
托运收货员把合格的托运单递交给收费员,收费员收到合格的托运单后,首先,查阅收费标准,根据收费标准开收据单给托运人;收费员把已收费托运单提交给货物分配员,分配员查询托运点信息表,根据信息表填写分配托运单,提交给运输部门。
6.3.1业务流程图6.3.2数据流程图6.4数据字典为了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作出详细说明,有必要建立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的内容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流、数据储存、处理逻辑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
6.4.1数据项数据项编号:I-01数据项名称:货物名称别名:货物编码简述:某种货物的代码类型及宽度:字符型,4位取值范围:所有汉字或英文6.4.2数据流描述数据流编号:D-01数据流名称:托运单简述:托运货物所要填的单据数据流来源:托运人数据流去向:托运收货处理数据流组成:托运货物名称+货物编码+货物数量+货物重量数据流量:10份/小时高峰流量:20份/小时数据流编号:D-02数据流名称:合格托运单简述:合格货物所要填的单据数据流来源:托运收获处理数据流去向:收货管理数据流组成:货物名称+货物编码+货物数量+货物重量数据流量:10份/小时高峰流量:20份/小时数据流编号:D-03数据流名称:收据单简述:收费了填的单据数据流来源:收费管理数据流去向:托运人数据流组成:货物名称+数量+单价+总量+总金额数据流量:10份/小时高峰流量:20份/小时数据流编号:D-04数据流名称:已收费托运单简述:已经收费的货物托运单数据流来源:收费管理数据流去向:货物分配管理数据流组成:托运货物名称+货物编码+金额+数据流量:10份/小时高峰流量:20份/小时数据流编号:D-05数据流名称:分配托运单简述:分配托运货物的单据数据流来源:货物分配管理数据流去向:货物运输管理数据流组成:分配的货物名+到达地点+收货人高峰流量:10份/小时高峰流量:20份/小时6.4.3数据存储数据储存编号:F-01数据储存名称:托运标准简述:衡量托运货物的标准数据储存组成:货物名称+货运类型+货运属性关键字:标准相关联的处理:托运收获管理数据储存编号:F-02数据储存名称:不合格托运单简述:不合格货物所要填的单据数据储存组成:货物名称+货运类型+货运属性关键字:不合格相关联的处理:托运收获管理数据储存编号:F-03数据储存名称:收费标准简述:衡量货运收费的标准数据储存组成:货物名称+货运类型+货运属性+价格+重量+数量关键字:收费相关联的处理:收费处理数据储存编号:F-04数据储存名称:托运点信息表简述:托运到达点信息数据储存组成:托运物名称+地点+收货人关键字:托运点相关联的处理:货物分配管理6.4.4处理逻辑处理逻辑编号:P-01处理逻辑名称:托运收货管理简述:处理货运的收货输入的数据流:托运单输出的数据流:合格托运单处理频率:10份/小时处理逻辑编号:P-02处理逻辑名称:收费管理简述:计算应交纳的货运费输入的数据流:合格托运单输出的数据流:已收费托运单处理频率:10份/小时处理逻辑编号:P-03处理逻辑名称:货物分配管理简述:执行货物的分配输入的数据流:已收费托运单输出的数据流:分配托运单处理频率:10份/小时处理逻辑编号:P-04处理逻辑名称:货物运输管理简述:执行货物的运送输入的数据流:已收费托运单输出的数据流:分配托运单处理频率:10份/小时6.4.5外部实体外部实体编号:S-01外部实体名称:托运人简述:托运货物的人输入的数据流:D-03输出的数据流:D-017.参考文献[1]XuWeixiang.StudyonAppraisingMethodofInformationSystemProjectswiththeBackgr oundofTMIS,TrafficandTransportationStudies[A].In:ProceedingsoftheConferenceon TrafficandTransportationStudies,ICTTS2000[C].AmericanSocietyofCivilEngineers, 2000.494—498.[2]GregoryAJ,JacksonMC.Evaluatingmethodologies:Asystemofuse[J].JournalofOpera tionalResearchSociety,1997,48(1):19—24.[3]Chenjingyan,Zhangjianping.ThegeneralstructureChineseofRailwayInformationsy stem.Officeautomation,1993,14(3-4):306一308[4]TMIS总体组.TMIS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