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核衰变和核反应方程

高三物理核衰变和核反应方程
高三物理核衰变和核反应方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

2、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熟练运用核衰变的规律写出核的衰变方程式

2、能够利用半衰期来进行简单计算(课后自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传说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不断的设疑培养学生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而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美妙的微观世界。

★教学重点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

★教学难点

半衰期描述的对象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点石成金的传说,或者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学生讨论非常活跃,孙悟空,八仙,神仙;魔术,街头骗局。

点评:通过这样新颖的课题引入,给学生创设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挑起学生对未知知识的热情。

教师:刚才同学们讲的都很好,但都是假的。孙悟空,八仙,神仙:人物不存在。魔术,街头骗局:就是假的。

学生顿时安静,同时也心存疑惑:当然是假的,难道还有真的不成?点评:对于学生来讲要使其相信科学技术反对迷信,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更加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为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教师:那有没有真的(科学的)能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呢?

学生愕然。

点评:进一步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教师:有(大声,肯定地回答)学生惊讶,议论纷纷。

点评:再一次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

通过这样四次吊胃口,新课的成功将是必然。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点评:及时推出课题。

(二)进行新课

1.原子核的衰变

教师:原子核放出a或卩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学生豁然开朗:科学、真实的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原来就是原子核的衰变。点评:及时给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并不会索然无味,相反会对原子核的衰变这一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铀238核放出一个a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变成新核-----

钍234核。那这种放出a粒子的衰变叫做a衰变。

学生定有这样的想法:放出a粒子的衰变叫做a衰变。那放出卩粒子的衰变叫做卩衰变?

点评:这里一下子会出现了“a衰变” ,“衰变方程式”两个新名词,教师要耐心的讲解,学生有插嘴的,如果正确要及时肯定并表扬。

教师:这个过程可以用衰变方程式来表示:23892U H 2349o Th+42He (—边说一边写,不要解释,

要请学生来分析其中的奥秘)

学生定有这样的想法:衰变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有何联系与区别? 点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过程。

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作为认识对象的知识并不像实物一样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须由学生自己来建构,并纳入他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在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即: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来帮助学生自己来建构衰变方程式,并把它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学生充分讨论:衰变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有何联系与区别,并由学生自己表述。

点评: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不到之处教师再帮助总结。教师:衰变方程式遵守的规律:

( 1)质量数守恒

(2)核电荷数守恒

(进一步解释:守恒就是反应前后相等)

a衰变规律:Az X^ A-4z-2Y+42He

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守恒:

( 1)质量数守恒

(2)核电荷数守恒

教师:钍234核也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卩粒子而变成2349i Pa (镁),那它进行的是

卩衰变,请同学们写出钍234核的衰变方程式?

学生探究、练习写出钍234核的衰变方程式。

点评:写钍234 核的衰变方程式是要求学生可以查阅化学书后面的元素周期表,但不可

以看物理教材。在此培养学生查阅质料的能力。学生在此会碰到卩粒子的表示,教师要及时

直接给出结论:卩粒子用0-i e表示。

教师:钍234 核的衰变方程式:

234 234 0

f 9i Pa+-i e

9o Th

衰变前后核电荷数、质量数都守恒,新核的质量数不会改变但核电荷数应加1

卩衰变规律:A Z X^A Z+1Y+-1 e 学生再一次理解两个守恒:

( 1)质量数守恒

(2)核电荷数守恒

点评:卩衰变如果按衰变方程式的规律来写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但并不象a衰变那样容易理解,因为核电荷数要增加,学生会问为什么会增加?哪来的电子?

这里就顺理成章的来解释中子转化的过程。

教师:原子核内虽然没有电子,但核内的的质子和中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同时要产生一个电子

I n~ 1i H+ 0-i e

这个电子从核内释放出来,就形成了卩衰变。

可以看出新核少了一个中子,去卩增加了一个质子,并放出一个电子。

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两个守恒:

(1)质量数守恒

(2)核电荷数守恒

教师:Y射线是由于原子核在发生a衰变和卩衰变时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光(能量)

辐射,通常是伴随a射线和卩射线而产生。丫射线的本质是能量。

学生理解丫射线的本质,不能单独发生。

2?半衰期

教师:阅读教材半衰期部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快慢有什么规律?用什么物理量描述?这种描述的对象是谁?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点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阅读能力、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提供教材上的氡的衰变图的投影:

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1)氡每隔天质量就减少一半。

(2)用半衰期来表示。

(3)大量的氡核。

点评:第三个问题:描述的对象是谁?这个问题学生比较难理解,需要教师做引导和类比。培养学生阅读图象的方法和能力。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鼓励)

教师总结:

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快慢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半衰期描述的对象是大量的原子核,不是个别原子核,这是一个统计规律。

学生进一步整理自己的阅读体会并形成自己的知识。

点评:教师做引导和类比可以从统计规律的角度出发。

例如:数学上的概率问题

(抛硬币)将1万枚硬币抛在地上,那正反两面的个数大概为5000对5000,但就某个硬

币来看要么是正面,要么是反面。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统计规律的对象仅仅对大量事实适用,对个别不适用。教师:元素的半衰期反映的是原子核内部的性质,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简单介绍:镭226T氡222的半衰期为1620年

铀238T钍234的半衰期为亿年

学生对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进行理解。

点评:一种元素的半衰期与这种元素是以单质形式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或者加压,增温均不会改变。

教师给出课堂巩固练习题

例1 :配平下列衰变方程

234 230 4 .

T 9o Th+( 2He )

92U

T 2349i Pa+( 0-i e )

2349o U

例2 :钍232 (2329o Th)经过____________ 次a衰变和 _________ 次卩衰变,最后成为铅208( 20;2Pb) 学生独立分析:因为a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卩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a衰变

次数入手:

a 衰变次数=232 U -208 u =6.

4u

每经过1次a衰变,原子核失去2个基本电荷,那么,钍核经过6次a衰变后剩余的电

荷数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卩衰变次数:

3衰变次数=(90e-2e 6)-82e =4

(-1)e

点评:这些课堂练习都很基本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学生总结,讨论。

本堂课研究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其实质是原子核发生衰变。衰变有二种:a衰变、3衰变。Y辐射伴随a衰变和3衰变而产生。

原子核衰变的快慢用半衰期表示,它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完全由原子核自身的性质决定,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四)作业:

布置学生课后看科学漫步

探究:如何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来测定古物的年代。

点评: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和学习的空间。

★教学体会

本堂课探究原子核内部的美妙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设置疑问来吊学生的胃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充分运用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本课的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践、去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它的优势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主体意识: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启入境、自学探究、自研交流、自评完善;②独立意识: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独立的解决问题;③创新意识:学生在继承传统,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迁移,能运用原来的知识体系去开拓新的领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

2017核反应总结

章末总结 原子核?????????? ? 原子核的组成——核子? ?? ?? 质子(11H )中子(1 n )核变化??? ???? 衰变?? ?? ? 三种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三种衰变:α衰变、β衰变、γ衰变半衰期人工转变 ? ???? 质子的发现:14 7N +4 2 He →17 8O +11 H 中子的发现:94Be +42 He →12 6C +10 n 核裂变:23592U +10 n →144 56Ba +8936Kr +310 n 核聚变:21 H +31H →42He +10 n 核能? ????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或ΔE =Δmc 2 核能的利用:核电站、核武器 一、对核反应方程及类型的理解 1.四类核反应方程的比较 (1)熟记一些粒子的符号 α粒子(42He)、质子(11H)、中子(10n)、电子( 0-1e)、氘核(21H)、氚核(3 1H) (2)注意在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是守恒的;在解有关力学综合问题时,还有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例1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中,表述正确的是( ) A.31H +21H →42He +10n 是核聚变反应 B.31H +21H →42He +10n 是β衰变 C .235 92U +10n →144 56Ba +8936Kr +310n 是核裂变反应 D .235 92U +10n →140 54Xe +9438Sr +210n 是α衰变 解析 B 项为轻核聚变,β衰变的实质为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后释放出一个电子,选项B 错误;α衰变的实质是释放氦核(α粒子),而D 项是重核裂变,并未释放α粒子,选项D 错误, 正确选项为A 、C. 答案 AC 二、半衰期及衰变次数的计算 1.半衰期:大量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计算公式:N 余=N 原(12)n 或m 余=m 原(12)n , 其中n =t τ,τ为半衰期. 2.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 (1)A Z X →A ′ Z ′Y +n 42He +m -1e 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得 A =A ′+4n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13章动量光电效应核能第3节核反应和核能

第3节 核反应和核能 知识点1 原子核的组成 放射性及放射性同位素 1.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基本关系 ①核电荷数=质子数(Z )=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 )=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3)X 元素的原子核的符号为A Z X ,其中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核电荷数. 2.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2)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物质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3)三种射线: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共有三种,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1)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核. (2)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3)应用:消除静电、工业探伤、作示踪原子等. (4)防护:防止放射性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知识点2 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1.原子核的衰变 (1)定义: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 (2)分类: α衰变:A Z X→A -4Z -2Y +4 2He β衰变:A Z X→ A Z +1Y + 0 -1e γ辐射: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变,有的发生β衰变,同时伴随着γ辐射. (3)两个典型的衰变方程: ①α衰变:238 92U→234 90Th +4 2He ; ②β衰变:234 90Th→234 91Pa +0 -1e.

原子核、核反应练习题

原子核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类认识原子核组成的过程复习,使学生明确认识依赖于实践;科学的认识源于科学家们的科学实验与研究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探索精神. 学生应知道一些重要的物理事实: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质子、中子、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等,恰恰是明确原子核组成的实验基础. 2.掌握衰变及原子核人工转变的规律——质量数守恒、核电荷数守恒.学生应能根据实际写出正确的核反应方程.应用衰变规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并明确半衰期的意义. 3.明确核力、结合能、平均结合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意义,并掌握其应用——获得核能的途径(裂变、聚变).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通常会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即α、β衰变核反应同时放出γ射线(释放能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某些放射性元素只放出α或只放出β射线.但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只放出γ射线,γ射线只能伴随α或β射线放出.发现放射性同位素的同时,发现正电子的核反应可称为放射性同位素的+β衰变,其核反应方程为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决定于原子核的性质,与元素所处物理、化 对应质量关系

2.写四类核反应方程,即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核反应时,要遵循三个守恒,即质量数、荷电核数、能量守恒.但要以核反应的事实为基础,不能仅根据质量数、荷电核数两个守恒而书写出事实上不存在的核反应.另外,核反应通常是不可逆的,方程中只能用“→”连接并指示反应方向,而不能用“=”连接. β衰变与+β衰变中,新原子核的荷电核数的变化,可理解为在原来的核中有: 3.△E=△mc2这一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是释放原子核能的重要理论依据.具体应用之计算核能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m单位是“kg”,△E单位是“J”;若△m单位是“U”,则△E的单位是“MeV”. 此结论可在计算中直接应用. 4.裂变与聚变均是释放原子核能(结合能)的核反应,应理解为反应后均发生质量亏损,所以都释放出核能以γ光形式辐射;重核裂变、轻核聚变都是变成中等质量核,即都是由核子平均结合能小的核变成核子平均结合能大的核;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完成的核反应,即必须先吸收能量(有中子轰击或超高温存在),再释放能量;是由于生成新核的核子平均结合能大,所以反应吸收的能量小于核子平均结合能与核子数乘积(释放的能量). 5.在无光子辐射的情况下,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生成新核与粒子的动能.此种情况可应用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计算核能.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到微观原子核的组成的? 再通过以下具体问题引导同学回答: 学生活动 同学们看书、讨论.

第02节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

第四章原子核 第二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学习目标 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 3、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4、理解半衰期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 难点:半衰期描述的对象 课前导学 一、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①物质发射射线的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②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二、放射线中的三剑客 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射线会分成三束,其中有两束发生了不同的偏转,说明这两束_____________,另一束不偏转,说明_____________。这三种射线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子核的衰变 1.定义: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可分为、,并伴随着γ射线放出. 2.分类: (1)α衰变:铀238发生α衰变的方程为:,每发生一次α衰变,核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少4.α衰变的实质是某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由两个和两个组成的粒子(即氦核). (2)β衰变:钍234发生β衰变的方程为:,每发生一次β衰变,核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β衰变的实质是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一个变成时放射出一个(核内

110 011n H e -→+). (3)γ射线是伴随 衰变或 衰变同时产生的、γ射线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其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产生的某些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 . 3.规律: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衰变前后的 和 都守恒. 注意:元素的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放射性表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四、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 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原子核的半衰期. 2.意义:反映了核衰变过程的统计快慢程度. 3.特征:半衰期由 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 或 状态无关. 新 知 探 究 一、 放射线中的三剑客 导学释疑:再一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以下问题,实现兵教兵。 射线到底是什么?(小组合作讨论) 把放射源放入由铅做成的容器中,射线只能从容器的小孔射出,成为细细的一束。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发现射线如图所示:(投影)思考与讨论: ①我们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射线的性质? ②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③如果α射线,β射线都是带电粒子流的话,根据图判断,他们分别带什么电荷。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①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 ②射线分成三束,射线在磁场中发生偏转,是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是洛伦 兹力,说明其中的两束射线是带电粒子。 ③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断α射线是正电荷,β射线是负电荷。 合作探究:(教师精讲) 如果不用磁场判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要受电场力作用,可以加一偏转电场,也能判断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 再次阅读课本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全册各模块要点回眸:第14点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四点注意

第14点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四点注意 书写核反应方程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必须遵守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 2.核反应方程中的箭头“→”表示核反应进行的方向,不能把箭头写成等号. 3.写核反应方程必须要有实验依据,决不能毫无根据地编造. 4.书写核反应方程时,应先由已知原子核和已知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确定出未知粒子(或未知核)的质量数和电荷数,然后确定未知粒子(或未知核)是哪种粒子(或哪种元素). 对点例题(多选)下列核反应方程中,正确的是() A.105B+(α粒子)→147N+11H B.2713Al+10n→2712Mg+(质子) C.94Be+42He→126C+(中子) D.147N+42He→178O+(氘核) 解题指导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A选项中质量数10+4≠14+1,D选项中质量数14+4≠17+2,所以A、D错误,B、C正确. 答案BC 完成下列各核反应方程,并指出哪个核反应是首次发现质子和中子的. (1)105B+42He→137N+() (2)94Be+()→126C+10n (3)2713Al+()→2712Mg+11H (4)147N+42He→178O+() (5)23892U→23490Th+() (6)2311Na+()→2411Na+11H 答案见解析 解析(1)105B+42He→137N+10n (2)94Be+42He→126C+10n 此核反应使查德威克首次发现了中子. (3)2713Al+10n→2712Mg+11H

(4)147N+42He→178O+11H 此核反应使卢瑟福首次发现了质子. (5)238 92U→234 90Th+42He (6)2311Na+21H→2411Na+11H

高三物理核衰变和核反应方程

高三物理核衰变和核反 应方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核衰变和核反应方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 2、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熟练运用核衰变的规律写出核的衰变方程式 2、能够利用半衰期来进行简单计算(课后自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传说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不断的设疑培养学生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而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美妙的微观世界。 ★教学重点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 ★教学难点 半衰期描述的对象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点石成金的传说,或者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 学生讨论非常活跃,孙悟空,八仙,神仙;魔术,街头骗局。 点评:通过这样新颖的课题引入,给学生创设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挑起学生对未知知识的热情。 教师:刚才同学们讲的都很好,但都是假的。孙悟空,八仙,神仙:人物不存在。魔术,街头骗局:就是假的。 学生顿时安静,同时也心存疑惑:当然是假的,难道还有真的不成? 点评:对于学生来讲要使其相信科学技术反对迷信,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更加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为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教师:那有没有真的(科学的)能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呢? 学生愕然。 点评:进一步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 教师:有(大声,肯定地回答) 学生惊讶,议论纷纷。 点评:再一次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 通过这样四次吊胃口,新课的成功将是必然。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点评:及时推出课题。 (二)进行新课 1.原子核的衰变

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第二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同步练习2粤教版选修

4.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练习2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1、(单项) .某原子核A 经过一次β衰变变成B 核,B 核再发生一次α衰变变成C 核, 则: A .核A 的中子数减核C 的中子数等于2 B .核A 的质量数减核 C 的质量数等于5 C .原子核为A 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比原子核为B 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多1 D .核C 的质子数比核A 的质子数减少1 2、(单项)一块含铀的矿石质量为M ,其中铀元素的质量为m 。铀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生 成物为铅。已知铀的半衰期为T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经过两个半衰期后这块矿石中基本不再含有铀了 B .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原来所含的铀元素的原子核有m /4发生了衰变 C .经过三个半衰期后,其中铀元素的质量还剩m /8 D .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该矿石的质量剩下M /2 3、(双项) A 、B 为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中的两个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变化示意 图,其中一个放出一α粒子,另一个放出一β粒子,运动方向都与磁场方向垂直.下图中 a 、 b 与 c 、 d 分别表示各粒子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磁场方向一定为垂直纸面向里 B .磁场方向一定为水平方向 C .A 放出的是α粒子,B 放出的是β粒子 D .b 为α粒子的运动轨迹,c 为β粒子的运动轨迹 4、(双项) 如图所示,铅盒A 中装有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线从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 出,在小孔和荧光屏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打在图中a 、b 、c 三点的依次是α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 B .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抛物线 C .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圆弧 D .如果在铅盒和荧光屏间再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则屏上的亮斑可能只剩下b

高三物理核能

原子物理单元测试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研究“两弹”的基本核反应方程式 是 ( ) A. N 147 +He 42→O 178+H 1 1 B. U 23592+n 10→Sr 9038+Xe 13654+10n 10 C. U 23892 →Th 23490+He 4 2 D. H 21+H 3 1→He 42+n 1 解析:本题考查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原理 分别为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B 为重核裂变方程之一,D 为轻核聚变方程.故正确选项为BD. 答案BD 2.下图为查德威克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 o )放出 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 ,用粒子流a 打击石蜡后会打出粒子流b ,经研究知道 ( ) A.a 为质子,b 为中子 B.a 为γ射线,b 为中子 C.a 为中子,b 为γ射线 D.a 为中子,b 为质子 解析:本题考查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装置.选项D 正确. 答案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α射线和γ射线都是电磁波 B.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C.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D.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总质量总小于原核的质量 解析:组成α射线的粒子是氦原子核,γ射线是高频电磁波,A 错.β射线是原子的核内中子转变成质子时放出的电子流,B 错.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它所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专题7 原子核 核能

专题7原子核核能 雷区扫描 本部分常见的失分点有: 1.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应用不灵活. 2.α、β、γ射线特点掌握不准确. 3.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理解不清及运算不准确. 造成失误的根本原因:一是记忆性的知识记得不牢;二是E=mc2的含义不明白;三是运算能力差. 排雷示例 例1. 天然放射属于元素232 90Th(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208 82 P b(铅).下列 论断中正确的是 A.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 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C.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雷区探测 本题考查衰变过程中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及原子核的组成. 雷区诊断 设发生α衰变x次,β衰变y次,则质量数守恒,得:232-4x=208 所以x=6. β衰变是中子转变成电子和质子,由电荷数守恒,得:90-2x+y=82 所以y=4. 因此,选项D正确. 发生6次α衰变,钍核中子数减少2×6=12个,发生4次β衰变,钍核中子数又减少4个,中子数共减少16个,选项A错误.由核电荷数可直接判定钍核质子数减少90-82=8个,选项B正确. 正确解答BD 例2. 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雷区探测 本题考查三种射线的本质及特点. 雷区诊断 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α衰变放出的氦核流,它的电离能力强,但穿透能力弱;β射线也是原子核发生β衰变放出的电子流,具有较强的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强,电离能力弱. 正确解答 C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原子物理练习题选编

原子与原子核 (一)原子核式结构和玻尔模型 1.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粒子( ). (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 (B)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 (C)绝大多数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 (D)绝大多数发生偏转,甚至被弹回 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可能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可能轨道的过程中( ). (A)辐射光子,获得能量 (B)吸收光子,获得能量 (C)吸收光了,放出能量(D)辐射光子,放出能量 3.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比较氢原子所处的量子数n=1及n=2的两个状态,若用E 表示氢原子的能量,r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则( ). (A)E2>E1,r2>r1 (B)E2>E1,r2r1 (D)E2

2020年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专题58放射性、核反应、核能

专题58 放射性、核反应、核能 一、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 1.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2.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 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2)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 物质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3)三种射线: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共有三种,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②应用:消除静电、工业探伤、作示踪原子等。 ③防护:防止放射性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3.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分类 α衰变:42X Y+He A A Z Z A -→ β衰变:011X Y+e A A Z Z +-→ (3)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二、核力、结合能、质量亏损 1.核力 (1)定义: 原子核内部,核子间所特有的相互作用力。 (2)特点: ①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②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 之内; ③每个核子只跟它的相邻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

2.结合能 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3.比结合能 (1)定义: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 (2)特点: 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4.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和要小Δm ,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ΔE =Δmc 2。 三、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核反应方程 1.重核裂变 (1)定义: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的轰击而分裂成几个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的过程。 (2)典型的裂变反应方程: 235189144192036560U+n Kr+Ba 3n →+。 (3)链式反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 (4)临界体积和临界质量: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及其相应的质量。 (5)裂变的应用:原子弹、核反应堆。 (6)反应堆构造:核燃料、减速剂、镉棒、防护层。 2.轻核聚变 (1)定义:两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轻核聚变反应必须在高温下进行,因此又叫热核反应。 (2)典型的聚变反应方程: 四、原子核的衰变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衰变规律及实质 (1)两种衰变的比较

3.23核反应与核能(作业)

核反应与核能 1.(多选)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2.(2019·常德模拟)某一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时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让这 三种射线进入磁场,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会增大 B.C粒子是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C.A粒子一定带正电 D.B粒子的穿透性最弱 3.232 90Th(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变成208 82Pb(铅)。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B.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 C.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D.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4.若元素A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 A∶m B为() A.30∶31B.31∶30 C.1∶2 D.2∶1 5.(多选)(2019·南通模拟)钍234 90Th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 为镤234 91Pa,同时伴随有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234 90Th→234 91Pa+X,钍的半衰期为24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为质子 B.X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 C.γ射线是镤原子核放出的 D.1 g钍234 90Th经过120天后还剩0.312 5 g 6.(多选)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238 92U→234 90Th+42He是α衰变B.14 7N+42He→17 8O+11H是β衰变 C.21H+31H→42He+10n是轻核聚变 D.8234Se→8236Kr+20-1e是重核裂变 7.(2018·全国卷Ⅲ)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2713Al→n+X。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A.15和28B.15和30 C.16和30 D.17和31 8.(2017·全国卷Ⅰ)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1H+21H→32He+10n。已知21H的质量为2.013

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章末整合提升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_5

第四章原子核 章末整合提升 一、对核反应方程及类型的理解 1.四类核反应方程的比较

(1)熟记一些粒子的符号 α粒子(42He)、质子(11H或P)、中子(10n)、电子(0-1e)、氘核(21H)、氚核(31H) (2)注意在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是守恒的;在解有关力学综合问题时,还有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例1】在下列四个核反应中,X表示中子的是________; 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是________. A.14 7N+42He―→17 8O+X B.2713Al+42He―→3015P+X C.21H+31H―→42He+X D.235 92U+X―→9038Sr+136 54Xe+10X 答案BCD AB 解析在核反应中,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核反应,都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据此,可以判断未知粒子属于什么粒子,在A选项中,未知粒子的质量数为:14+4=17+x,x=1,其电荷数为:7+2=8+y,y=1,即未知粒子是质子(11H);在B选项中,未知粒子的质量数:27+4=30+x,x=1,其电荷数为:13+2=15+y,y=0,所以是中子(10n);在C选项中,未知粒子的质量数为:2+3=4+x,x=1,电荷数为:1+1=2+y,y=0,也是中子(10n);在D选项中,未知粒子质量数为235+x=90+136+10x,x=1,电荷数为:92+y=38+54+10y,y=0,也是中子(10n),故方程中X是中子的核反应为B、C、D.其中A、B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针对训练1 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 A.147N+42He―→178O+________ B.3015P―→3014Si+________ C.23592U+10n―→9038Sr+13654Xe+________ D.21H+31H―→________+10n 其中属于衰变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人工转变的是____________,属于裂变的是____________,属于聚变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11H 0+1e 1010n 42He B A C D 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完成核反应方程,然后由核反应的类型即可判断出反应的类型. 二、半衰期及衰变次数的计算 1.半衰期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24核反应 核能 质能方程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24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学案新 人教版 一、知识点梳理 1、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14 7N+4 2 He 8 O+1 1 H 质子1 1 H的发现方程卢瑟福 9 4Be+4 2 He 6 C+1 n 中子1 n的发现方程查德威克 2、核能 (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质能关系为E=mc2 原子核的结合能ΔE=Δmc2 3、裂变 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典型的裂变反应是: 235 92U+nSr+136 54 Xe+101 n 4.轻核的聚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 2 1H+HHe+1 n 5.链式反应 一个重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释放若干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可以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二、典型例题 例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νe+37 17Cl→37 18 Ar十 0 -1 e 已知37 17Cl核的质量为36.95658 u,37 18 Ar核的质量为36.95691 u, 0 -1 e的质量为0.00055 u,1 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

高三物理核反应和核能

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 一、知识点梳理 1、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14 7N+4 2 He 17 8 O+1 1 H 质子1 1 H的发现方程卢瑟福 9 4Be+4 2 He 12 6 C+1 n 中子1 n的发现方程查德威克 2、核能 (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质能关系为E=mc2 原子核的结合能ΔE=Δmc2 3、裂变 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典型的裂变反应是: 235 92U+1 n90 38 Sr+136 54 Xe+101 n 4.轻核的聚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 2 1H+3 1 H4 2 He+1 n 5.链式反应 一个重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释放若干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可以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二、典型例题 例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νe+37 17Cl→37 18 Ar十 0 -1 e 已知37 17Cl核的质量为36.95658 u,37 18 Ar核的质量为36.95691 u, 0 -1 e的质量为0.00055 u,1 u 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

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 一、考点聚焦 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Ⅱ要求 核反应堆.核电站Ⅰ要求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轻核的聚变Ⅰ要求 可控热核反应.Ⅰ要求 二、知识扫描 1、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14 7N+4 2 He 8 O+1 1 H 质子1 1 H的发觉方程卢瑟福 9 4Be+4 2 He 6 C+1 n 中子1 n的发觉方程查德威克 2、核能 〔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质能关系为E=mc2 原子核的结合能ΔE=Δmc2 3、裂变 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开释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典型的裂变反应是: 235 92U+nSr+136 54 Xe+101 n 4.轻核的聚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开释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开释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 2 1H+HHe+1 n 5.链式反应 一个重核吸取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开释假设干个中子,假如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能够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三、好题精析 例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能够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νe+37 17Cl→37 18 Ar十 0 -1 e 37 17Cl核的质量为36.95658 u,37 18 Ar核的质量为36.95691 u, 0 -1 e的质量为0.00055 u,1 u质量对应的能量 为931.5MeV.依照以上数据,能够判定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A〕0.82 Me V 〔B〕0.31 MeV 〔C〕1.33 MeV 〔D〕0.51 MeV [解析] 由题意可得:电子中微子的能量E≥E ?=mc2-〔m Ar+m e-m Cl〕·931.5MeV

高中物理-原子核练习

高中物理-原子核练习 一、选择题 1、(单项)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 A.10-10cm; B.10-8m C. 10-10m D.10-13m 2、(单项)若氢原子被激发到主量子数为n的能级,当产生能级跃迁时可能发生的所有谱线总条数应为: A.n-1 B .n(n-1)/2 C .n(n+1)/2 D .n 3、(单项)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 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的核式结构 C.原子核还可再分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4、(双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26 88Ra衰变为222 86 Rn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 B.238 92U衰变为234 91 Pa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 C.232 90 Th衰变为208 82 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238 92U衰变为222 86 Rn要经过4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1 2 3 4 二、综合题 5、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 (1) 234 90Hh→234 91 Pa+ (2) 10 5B+4 2 He→13 7 N+ (3) 27 13Al+1 n→+4 2 He (4) 0 1e+0 1 e→ (5) 1 1 H→+0 1 e 6、一束天然放射线沿垂直电力线的方向从中间进入到两块平行带电金属板M、N之间的匀强电场中,试问: (1)射线Ⅰ、Ⅱ、Ⅲ各是哪种射线?(2)M、N各带何种电荷?(请写出解题过程)

7、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小车质量为20 kg,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小车上,与车一起以5 m/s 的速度运动.试求: (1)相对于车以2 m/s的速度沿车前进的反方向行走,车速是多大? (2)相对于车以2 m/s竖直跳起,车速是多大? (3)相对于轨道以2 m/s竖直跳起,车速是多大? 参考答案: 1、A 2、B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章节训练 核反应 核能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章节训练之核反应核能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8×8′=64′) 1.(2012·天津理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B.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 C.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 D.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解析: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不受原子所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选项A错误;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要放出光子,选项B正确;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的红外线的穿透能力,选项C错误;由于轻核聚变要释放能量,根据质能方程可知选项D说法错误. 答案:B 2.激光中子是由一重原子核吸收一光子后发射一中子而产生的,光子的极限能量大约是10 MeV.假定中子从原子核上向外移开距离10-13 cm所受的力保持不变,则中子与原子核间的作用力的数量级是( ) A.10-3N B.10 N C.103N D.无法计算 解析:10 MeV=1.6×10-12J,而根据功的知识,f=1.6×10-12 10-15 N=1.6×103N,比较接近 C项. 答案:C 3.2013·广东模拟“轨道电子俘获”也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其内部一个质子变为中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极小,不带电,很难被探测到,人们最早是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的.关于一个静止的母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衰变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子核的动量与中微子的动量相同 B.母核的电荷数大于子核的电荷数 C.母核的质量数等于子核的质量数 D.子核的动能大于中微子的动能 解析:子核的动量与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p=2mE k可知,子核的动能小于中微子的动能,母核的电荷数等于子核的电荷数,中微子的质量极小,质量数为零.答案:ABD

天然放射现象、核反应和核能

学案正标题 一、考纲要求 1.掌握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等知识. 2.会书写核反应方程,并能根据质能方程求解核能问题. 二、知识梳理 1.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两者统称为核子. (2)原子核常用表示,X为元素符号,上角标A表示核的质量数,下角标Z表示核的电荷 数(原子序数). (3)同位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2.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某些元素自发放射某些射线的现象称为天然放射现象,这些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2)三种射线的本质:α射线是氦核,β射线是电子,γ射线是光子. 3.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可分为α衰变、β衰变,并伴随着γ射线放出. (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①利用射线: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应用于工业、探伤、农业、医疗等. ②作示踪原子. 4.核反应、核力与核能 (1)核反应规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2)核力 ①概念: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 ②核力特点 a.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在它的作用范围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b.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c.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3)质量亏损 ①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②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的现象. (4)结合能:克服核力束缚,使原子核分解为单个核子时需要的能量,或若干个核子在核力作用下结合成原子核时需要的能量. 5.核裂变和核聚变 (1)重核裂变 ①定义:使重核分裂成几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的核反应. ②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一种典型的反应是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三个中子,核反应方程为:

核反应方程专项训练卷

2013-2014学年度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 核反应方程专项训练卷 考试范围:核反应方程;命题人:王占国;审题人:孙炜煜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3分,选对3个给4分;每选错1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其核反应方程式是147N +42He →171 81O H + c .21083Bi 的半衰期是5天,12g 21083Bi 经过15天后还有1.5g 未衰变 d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总能量增大 e .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 【答案】abc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 正确;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其核反应方程式是147N +42He →171 81O H +,b 正确; 21083 Bi 的半衰期是5天,12g 21083Bi 经过5天后还有6g 未衰变, 经过10天后还有3g 未衰变,经过15天后,还有1.5g 未衰变,C 正确; 库仑力对电子做负功,所以动能变小,电势能变大(动能转为电势能),因为吸收了光子,总能量变大,故d 错误; 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e 错误。 2.钚的一种同位素 23994 Pu 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如图所示,其衰变方程为 2392354 94 922Pu U He γ→ ++, 则 ( ) A .核燃料总是利用比结合能小的核 B .核反应中γ光子的能量就是结合能 C . 23592 U 核比23994Pu 核更稳定,说明235 92U 的结合能大 D .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所以239 94 Pu 比23592U 的比结合能小 【答案】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