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印刷特性分析
印刷纸张调研报告

印刷纸张调研报告印刷纸张调研报告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印刷纸张是指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包装等印刷品制作的纸张。
印刷纸张是印刷业的重要原材料,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质量和印刷效果。
本报告对市场上常见的印刷纸张进行了调研,并就其特点、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常见的印刷纸张可分为涂布纸和未涂布纸两大类。
涂布纸表面经过涂布处理,因此具有较好的光泽度和平滑度,适用于高品质的出版印刷品制作,如书籍、杂志等。
未涂布纸则相对较便宜,适用于报纸、广告宣传单页等大量印刷品制作。
其次,印刷纸张在不同应用领域具有不同的特点。
对于书籍和杂志,要求纸张质地坚韧、耐磨,纸面平整,能够较好地展示图文内容。
在包装领域,纸张要有较好的抗压性和撕裂性,以确保包装材料的稳定性和保护性。
对于报纸和宣传资料,纸张要求成本低廉,但具有足够的印刷透明度和亮度。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降解和可回收的印刷纸张越来越受到关注。
许多印刷纸张工厂开始采用环保材料生产纸张,如棉纤维、竹浆等,并且加强回收再利用的环节,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一趋势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最后,印刷纸张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纸张市场逐渐向个性化、小批量、快速交付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印刷纸张的设计和印刷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印刷纸张的特点、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是多方面的,如涂布纸和未涂布纸的区别、纸张特性与应用的匹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
随着印刷业的发展,印刷纸张市场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纸张制造商和印刷业务应该及时调整自身发展策略,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纸张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纸张的质量指标有哪些知识点:纸张的质量指标纸张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量:定量是指纸张单位面积的质量,通常以克/平方米(g/m²)表示。
它是衡量纸张重量的重要参数,也是确定纸张用途的重要依据。
2.厚度:厚度是纸张的物理特性之一,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纸张的厚度会影响到印刷效果和纸张的手感。
3.强度:纸张的强度包括抗张强度、抗撕裂强度和耐折度等,这些指标反映了纸张在使用过程中的耐用性。
4.表面质量:纸张的表面质量通常分为光滑度和粗糙度两个方面。
光滑度好的纸张印刷效果更好,而粗糙度大的纸张则具有更好的吸墨性能。
5.白度:白度是纸张颜色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纸张的色泽和光泽。
白度高的纸张更适合印刷高质量的图文。
6.不透明度:不透明度是指纸张对光线的阻挡能力,它影响到纸张的印刷效果和书写时的可视性。
7.吸收性:纸张的吸收性是指纸张对液体和粉末物质的吸附能力。
吸收性好的纸张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渗透,能保持文字和图像的清晰度。
8.施胶度:施胶度是指纸张表面经过施胶处理后,抗水性能的能力。
施胶度高的纸张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适用于湿作业环境。
9.尘埃度:尘埃度是指纸张表面和内部的尘埃颗粒含量。
尘埃度低的纸张印刷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印刷质量。
10.颜色:纸张的颜色也是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纸张的颜色会影响到印刷品的视觉效果,不同用途的纸张对颜色要求也不同。
11.环保性能: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纸张的环保性能也成为衡量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环保性能好的纸张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减少废纸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12.透气性:纸张的透气性是指气体通过纸张的能力。
透气性好的纸张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积聚湿气,有利于保持书写和印刷材料的干燥。
13.油墨吸附性:油墨吸附性是指纸张对油墨的吸附能力。
油墨吸附性好的纸张印刷效果更好,能提高印刷质量。
14.耐久性:纸张的耐久性是指其在长期保存过程中保持稳定性的能力。
纸张印刷适性探讨

刷运 行适 性 (r t g R nbI y 和 印刷 质量 适性 ( u l y Pit g bIy 。所 谓 印刷运 行 Pi i u a it ) nn i Q ai r i a it ) t nn i
要 以F ;J FB过程 中纸张 油墨和 F ;J  ̄ F ̄ B机之 间 的相互作 用 为基础 . 具 有重要 的实 用性 . 方 应 一
面. 对纸 张F ; 性 能进行 实验 分析 . 为造纸 工艺提 供参 考依据 ;另一方 面 .纸张 的基本 F ̄ B J 可 性质 会影 响对印 刷品 质量 的最终 评价 。 因此 . 过对 纸张基 本性 能进行 定 量或定 性的 检测 通 和 实验 数据 分析 .建立 对纸张 F ;J F ̄ B适性 的评价 体 系对实 际生产 有指 导意 义 。
HG4 2重 型 四 色胶 印 机 5
H能胶 印机 l 4 SN
WF 7系列六开胶印机 4
l
D 1系列大八开胶印机 8
维普资讯 l器材 及特 种 印尉】 【
性和 色彩再现 性 影响 比较 大 的是纸 张 的平滑 度 吸收性
纸 张 的表 观平 滑度 与其光 泽度有 一定 的关 系 , 表观 平滑 度 高 的纸张 , 其光 泽度也 相 对较 高 。印刷 平滑 度是 指在利 用 压 力实现 油墨 转移 的印刷模 式 中 , 纸张 在 印刷 压 力作 用下 所 呈现 的平整度 。 印刷 平滑度 是纸 张表观 平滑 度和 表面可 压缩 性 的综 合效 应 , 印刷 品的 质量有 着直 接的 影响 , 对 它 决定 着在压 印瞬 间 , 纸张 表 面与 印版 或橡 皮布 表面 的接触 程度 , 是影 响油 墨转移 是否全 面 、图文是 否清 晰 的重 要 因
夜间发光油墨及印刷纸张的性能的研究-文档资料

实验结果及分析
断裂伸长率是指试样在 拉断时的位移值与原长 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 (%)。随着发光粉质量 从0g增加到25g,我们可 以看出,断裂伸长率也 开始增加,此后随着发 光粉质量的增加,伸长 率开始下降,说明25g发 光粉含量组的断裂伸长 率最大为5.21%。
实验过程
(1)采用蔡恩杯(柴氏杯)对各夜间发光油墨进行流出
时间的测试,通过V=K(t-c),相对的得出各夜间发光油 墨的粘度(cst)。 (2)采用简易的的方法测出夜间发光油墨在纸张上的润 湿性能,说明发光油墨在纸张上印刷。 (3)通过采用划格法测出各夜间发光油墨在玻璃板上的 附着力 。 (4)将夜间发光油墨印刷到纸张上,通过荧光测定仪测 定相对荧光强度进行对比分析。 (5)通过万能试验机测定油墨在纸张上的连接料和发光 粉成分拉伸试样的测量,得出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屈 服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屈服载荷,断裂伸长 的相关数据并分析。
图3-8不同发光粉含量的油墨在纸张上印刷 所测得的与抗拉强度的折线图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不同发光粉质量含量的发光油墨与弹性模量的关系 弹性模量是指对弹性体施加 一个外界作用,弹性体会发生 形状的改变,“弹性模量”一 般定义为应力除以应变。图323可知在所测的发光油墨中, 随着发光粉含量的增加,纸张 的弹性模量也开始出现了增加。 发光粉含量为35g的发光油墨 组数的弹性模量达到了最为 4.74Gpa,发光粉含量超过35g 之后开始出现弹性模量下降的 趋势,纸张自身的弹性模量为 2.88Gpa,开始加入少量发光 图3-9是不同发光粉很亮的发光油墨在纸 粉反而降低了纸张的弹性模量。
张上印刷所测得的与弹性模量的折线图
文化纸 质量标准

文化纸质量标准一、引言文化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广泛应用于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品的制作。
文化纸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印刷品的质量,促进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文化纸的质量特性、现行质量标准以及建立合理的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对文化纸的质量标准进行探讨。
二、文化纸的质量特性1. 纸张平整度:文化纸的平整度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好的文化纸应该具有良好的平整度,避免出现纸张变形、翘曲等问题。
2. 色泽鲜艳度:文化纸应具有良好的色泽鲜艳度,保证印刷品的视觉效果。
3. 强度和耐磨性:文化纸应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以保证印刷品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4. 吸水性:文化纸的吸水性要适中,既要保证印刷过程中的水墨传递效果,又要避免出现因纸张过度吸水而引起的印刷质量问题。
5. PH 值:文化纸的 PH 值应处于合适的范围内,既要满足印刷工艺的要求,又要保护印刷品的长期保存。
以上几个方面是影响文化纸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文化纸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从现行文化纸质量标准以及建立合理的质量标准体系两个方面对文化纸质量标准进行探讨。
三、现行文化纸质量标准目前,国内外对于文化纸的质量标准都有一定规范,主要包括文化纸的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等内容。
中国国家标准《GB/T 15468-2019 文化用纸》对文化用纸的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都进行了规定,包括纸张平整度、色泽、抗张强度、吸水性等指标。
而国际上也有类似的标准,如ISO的文化纸质量标准,它们对文化纸的质量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这些现行标准虽然对文化纸的质量进行了规范,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实际生产中,部分文化纸的质量可能无法完全符合这些标准,或者对于一些新型文化纸的质量指标没有明确规定。
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纸的质量标准体系。
四、建立合理的质量标准体系为了提高文化纸的质量,保障印刷品的质量,有必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文化纸质量标准体系。
印刷品设计流程优化作业指导

印刷品设计流程优化作业指导第1章印刷品设计准备 (4)1.1 设计前期调研 (4)1.1.1 市场调研 (4)1.1.2 客户需求调研 (4)1.1.3 用户调研 (4)1.2 明确设计目标与要求 (5)1.2.1 确定设计风格 (5)1.2.2 设定设计主题 (5)1.2.3 设计要求 (5)1.3 制定设计计划 (5)1.3.1 设计时间表 (5)1.3.2 设计分工 (5)1.3.3 设计流程 (5)1.3.4 沟通与协作 (5)第2章设计概念与创意 (5)2.1 创意思维方法 (5)2.1.1 头脑风暴法 (6)2.1.2 六顶思考帽法 (6)2.1.3 SCAMPER法 (6)2.2 设计概念的形成 (6)2.2.1 确定设计目标 (6)2.2.2 分析竞品 (6)2.2.3 梳理设计元素 (6)2.2.4 整合创意思维方法 (6)2.3 设计风格与元素 (6)2.3.1 设计风格 (6)2.3.2 设计元素 (7)第3章印刷工艺与材料选择 (7)3.1 常见印刷工艺介绍 (7)3.1.1 平版印刷 (7)3.1.2 柔版印刷 (7)3.1.3 丝网印刷 (7)3.1.4 数码印刷 (7)3.2 印刷材料特性分析 (7)3.2.1 纸张 (8)3.2.2 塑料薄膜 (8)3.2.3 金属箔 (8)3.2.4 纺织品 (8)3.3 工艺与材料搭配 (8)3.3.1 高档图书 (8)3.3.2 商品包装 (8)3.3.4 环保型印刷品 (8)第4章网点与色彩管理 (9)4.1 网点原理与应用 (9)4.2 色彩模式与转换 (9)4.3 色彩搭配与调整 (9)第5章版面布局与设计 (10)5.1 文字与图像排版 (10)5.1.1 确定版面布局基本原则 (10)5.1.2 文字排版 (10)5.1.3 图像排版 (10)5.2 视觉层次与引导 (10)5.2.1 视觉层次 (10)5.2.2 视觉引导 (10)5.3 布局优化与调整 (10)5.3.1 检查版面平衡 (10)5.3.2 调整版面元素 (11)5.3.3 审视细节 (11)第6章字体选用与设计 (11)6.1 字体分类与特性 (11)6.1.1 宋体字体 (11)6.1.2 黑体字体 (11)6.1.3 楷体字体 (11)6.1.4 行书字体 (11)6.1.5 艺术字体 (11)6.2 字体选用原则 (11)6.2.1 适用性 (11)6.2.2 可读性 (12)6.2.3 美观性 (12)6.2.4 独特性 (12)6.3 字体创意设计 (12)6.3.1 变形设计 (12)6.3.2 组合设计 (12)6.3.3 色彩运用 (12)6.3.4 材质表现 (12)6.3.5 动态效果 (12)第7章印刷品视觉元素设计 (12)7.1 标志与图标设计 (12)7.1.1 创意构思 (13)7.1.2 图形设计 (13)7.1.3 色彩运用 (13)7.1.4 细节处理 (13)7.2 插图与图形设计 (13)7.2.1 创意构思 (13)7.2.3 风格选择 (14)7.3 背景与纹理设计 (14)7.3.1 背景设计 (14)7.3.2 纹理创意 (14)7.3.3 应用技巧 (14)第8章印刷品制作与打样 (14)8.1 制作前的准备 (14)8.1.1 确认设计文件 (14)8.1.2 选择印刷纸张 (15)8.1.3 确定印刷工艺 (15)8.1.4 检查印刷设备 (15)8.2 印刷品制作流程 (15)8.2.1 印前制作 (15)8.2.2 印刷 (15)8.2.3 印后加工 (15)8.3 打样与校对 (16)8.3.1 打样 (16)8.3.2 校对 (16)第9章印刷品质量评估与优化 (16)9.1 印刷品质量标准 (16)9.1.1 色彩准确性:印刷品的色彩应与打样或设计稿保持一致,色彩偏差应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印刷知识介绍》课件

02
定期检查橡皮布、压印 滚筒等部件是否磨损严 重或出现裂纹,及时更 换或修复。
03
定期检查输纸系统、收 纸系统等部件是否正常 工作,及时调整或更换 损坏部件。
04
定期对印刷机进行全面 检查和保养,保证机器 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 寿命。
05
印刷行业发展趋势
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发展
数字印刷技术的普及
数字印刷的质量提升
《印刷知识介绍》课件
• 印刷概述 • 印刷材料 • 印刷工艺 • 印刷设备 • 印刷行业发展趋势 • 印刷案例分析
01
印刷概述
印刷的定义与历史
定义
印刷是将文字、图像等原稿复制 成数量众多的复制品的过程,涉 及印版、油墨、压印机等要素。
历史
印刷技术起源于中国的活字印刷 ,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先后 经历了手工印刷、机械印刷、数 字印刷等阶段。
报纸印刷案例
报纸印刷的特点
报纸印刷要求快速、大量、低成本,因此多采用平版印刷方式, 色彩以黑白为主,但也有部分彩报。
报纸印刷工艺流程
从排版、拼版、制版到印刷,整个工艺流程需要高效、准确,以 确保新闻的时效性。
报纸印刷技术的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报纸印刷也逐渐向数字化转型,如数字 印刷技术的应用。
书籍印刷案例
书籍印刷的特点
书籍印刷要求色彩丰富、还原度高,多采用彩色印刷,且对纸张、 装帧等要求较高。
书籍印刷工艺流程
从设计、排版、制版到印刷,每一步都需要精细操作,以确保最终 的印刷质量和效果。
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
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普及,个性化印刷和按需印刷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包装印刷案例
包装印刷的特点
1 2
个性化商品市场的兴起
平版张页黄豆油墨印刷品质特性分析

●器
张 晶 页 质 黄 鹈
工 口
.
熔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 本施胶装订后 3 书 0分 钟 可 以 内得 到 固化 , 到 最 佳 的粘 接 效 果 。 达 高 速 发 展 的今 天 , 求 更 高 的 生 产效 能 、 全 性 。 追 安
入 i 工l v Y 工 # r 人㈠
给人们更便宜 、 质量 更 高 的新 型 P UR 热 熔 胶 。 随 社会 的 进 步 , 们 对 文 化 享 受 、 人 品味 追 求越 来 越
高 , 本 、 物 、 志等趋 向时尚性 、 性 化 、 用性 、 书 读 杂 个 耐 耐 收藏 性 、 平 性 、 全 性 更 高 的档 次 。 到 目 前 为 止 , 翻 安 要 符合 人 们 的 需 求 , UR 热熔 胶 装 订 技 术 是 一 个 最 好 P 的选 择 。 可 以 预 测 的 是 , 低 P 降 UR 热 熔 胶 的价 格 , 提 高 P UR 的 易 使 用性 能 ,扩 宽 适 用 性 至 精 装 装 订 工 艺
I
当 时 的合 成 技 术 ,在 熔 胶 操 作 过 程 中 ,较 大 量 的异 味
( MDI T ) 留 异 氰 酸 酯 单 体 挥 发 , 操 作 工 人 刺 激 、 DI残 对 比较 大 。到 了 9 O年 代 中后 期 ,第 二代 P UR 热 熔 胶 固 化 速 度 缩 短 到 三 天 ,异 氰 酸 酯 残 留 单 体 得 到 有 效 的控 制 。踏 入 2 1世纪 ,第三 代 的湿 气 固化 聚 氨 酯 P UR 热
;
;
‘ _ ●
Ⅱ 4
显然 第 三代 的 P UR 热 熔 胶 仍 然 未 能 满 足 生 产 的 需 要 。一 些 国 际 知 名 的大 公 司 , 缩 短 P 为 UR 热 熔 胶 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211223作者简介:朱绪耀(1984-),男,江苏淮安人,江南大学研究生,主攻印刷企业管理系统。
纸张印刷特性分析朱绪耀,钱军浩(江南大学,无锡214122)中图分类号:TS7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08)03-0069-03A b ou t P r in t in g Q u a lity A n a lys is of P r in t in g P ap e rZHU X u 2yao,Q I AN Jun 2hao(J iangnan University,W uxi 214122,China )(续前)2 纸张特性与印品质量关系所谓纸张特性与印品质量的关系,就是分析研究纸张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在一定的印刷条件下,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印刷品。
我们始终追求的是印品的最佳质量的实现,这就无疑需要研究纸张,所具有的各种特性与什么样的印刷条件相适应,即纸张的印刷适性研究。
2.1 吸湿性、尺寸稳定性与印刷在印刷中,引起套印不准的因素很多,而印刷过程中纸张因含水量变化,而产生的纸张变形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纸张含水量的改变,不仅导致纸张的膨胀和收缩,而且使得纸张局部尺寸变化,从而产生诸如卷曲、皱褶、波浪等形式的形变,严重影响印品质量。
纸张的吸湿变形对印刷工艺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多色胶印中,即使车间的温、湿度可以控制,但由于润湿液的存在,导致每印一色,纸张的含水量就有所增加,给获得准确的套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纸张在印刷前,必须进行吊晾调湿处理,使之与印刷车间温、湿度条件相适应,以及控制版面水分,车间温、湿度的一致性来保证纸张尺寸的稳定性。
2.1.1 纸张的吸湿滞后效应滞后效应表现为:某一相对湿度条件下达到平衡水量的纸张,如果再经吸湿后,重新回到原有相对湿度的环境空气中,其含水量比原来的要有增加;在某一相对湿度条件达到平衡水量的纸张,如果再经脱湿后,重新回来原有相对湿度的环境空气中,其含水量将会比原来的有所减少,见图1。
2.1.2 纸张的调湿处理就是指在印刷前将纸张吊晾在晾纸间,经过一段时间,使纸图1 相对湿度与含水量Fig .1The relative hu m idity and moisture content张达到晾纸间的温、湿度条件下的平衡水分量。
调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纸张对环境温、湿度的敏感程度有所下降,且纸张含水量均匀,提高纸张尺寸的稳定性。
具体的调湿方法主要有:(1)在印刷车间内或晾纸间调湿,利用印刷车间或晾纸间的相对湿度(45%),使纸张的含水量平衡;(2)在相对湿度比印刷车间高8%的环境中调湿;(3)先把纸张放在相对湿度更高(65%)的环境下调湿,然后又在比印刷车间高的相对湿度8%的环境下调湿处理。
图2为不同调湿处理方法纸张在多色胶印机上湿含量图2 多色胶印中纸张含水量的变化Fig .2The moisture content of paper changes in Multi 2col or offset(水分)的变化曲线。
图中a是未经调湿的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润湿液而使之吸湿,导致每印一色含水量增加一次,会导致纸张的伸长,增加了套准难度。
曲线b,对应于调湿方法(1),在印刷中含水量仍然是有变化的,只是少一些,但纸张尺寸仍是有变化的。
曲线c,对应于调湿方法(2),在印刷过程中,湿含量保持不变。
曲线d,对应于调湿方法(3),印刷过程中,纸张的湿含量也保持不变。
但这种纸张原始水分高,这是吸湿滞后作用产生的。
综上所述,在纸张调湿处理方法选择上,以(2)和(3)2种比较有利。
2.1.3 纸张吸湿性对纸张强度的影响纸张中水分增加了,导致纤维之间的结合减弱了,在外力作用下,纤维之间更容易错开,并在较弱的力量下被拉断,从而导致纸张中通过纤维之间结合起来形成的强度,如抗张强度、表面强度等能力的下降。
另外,当水分增加时,相对来说纸张会变得柔软,从而致使纸张中与柔软性有关的强度,如耐折度、撕裂度等能力的提高。
2.2 含水量这里主要包括纸张总体含水量与外界环境温、湿度不平衡情况下对印刷的影响,以及纸张的四周边与纸张中间的含水量不一致对印刷的影响。
纸张含水量不仅会引起纸张的变形从而造成套印不准确,还会由于水分的改变,引起纸张其它性质的改变,直接影响其印刷适性。
纸张含水量过大,便会使纸张的抗张能力及表面强度降低、弹性下降、塑性增强、在印刷中容易产生皱折,纸张的吸收性下降,印迹的干燥速度受到影响,容易使纸张背面蹭脏。
纸张含水量过小,则纸张脆而硬,无弹性,易产生破损现象,在印刷过程中会因磨擦产生大量静电,影响纸张传输,造成收纸不齐,从而浪费纸张。
大量纸张在存放过程中,只有四边能与空气接触,中部接触较少,因此随着周围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引起纸张含水量的不均衡,出现“荷叶边”或“紧边”现象。
在承受印刷压力之后,会具有不同的受压形变。
如果纸张在印刷前已有“荷叶边”或“紧边”,则压印后纸张表面所获得的图文印迹就无法同印版一致,造成套印不准。
2.3 白度纸张的白度[4]是印刷用纸的一个重要性质。
由于印刷品的反差是随着纸张白度增加而增加的,且大多数彩色油墨都为透明或半透明的,而且白纸纸面把通过透明墨层减色合成的色光投射出来,因此对于彩色印刷品,纸张的白度越高,其表面越能使油墨色彩的特性准确表现出来。
因为,白度高的纸张,几乎可以反射全部的色光,使印品墨色鲜艳悦目,层次丰富,视觉效果好。
而对于书刊印刷品,需要经常阅读,而且一般均是黑白印刷品,为了防止黑白对比强烈,导致不良的读书效果,引起视觉疲劳,常选择白度不是很高的纸张。
白度低的纸张,由于只吸收部分色光,既不能如实表现明暗部分的反差,又容易造成偏色。
如有的出现偏黄,有的出现偏红,有的出现偏绿,还有的出现偏蓝等等。
当纸张本身偏色时,纸面上所印的颜色便是油墨和纸张两者综合呈色的效果了,这样必然会出现一些偏色情况,基于这一情况,印刷时有必要对纸张的白度和偏色情况进行对照原稿进行分析,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达到纠正偏色的目的。
如当纸张色泽偏黄时,就不宜选用深黄、孔雀蓝和大红等色相的油墨印刷,也就是说,应根据纸色特点,正确选用油墨来消除偏色。
另一方面,可通过调墨工艺来纠正色偏。
2.4 不透明度不透明度是书刊、证券等印刷纸和书写纸非常重要的性质,对于纸张在印刷或书写后是否会产生透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纸张的不透明低,在印刷后,由于油墨渗透到纸张的反面,或在纸张的反面可看到正面图文的影像,这会影响图文印迹的清晰度、印刷效果。
对于印刷用纸,特别是双面印刷用纸,不透明度越高越好。
2.5 平滑度纸张表面平滑度[5]是决定印品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纸张平滑度越好,压印时能以最大的接触面积与印版或橡皮布的图文部分接触,也就越均匀和完整,版面(凸版)或橡皮布上的墨层转移也越充分,印品呈色效果也越好,使图文清晰、饱满地再现于纸张上。
反之,平滑度差的纸张,油墨转移不均匀、不充分,且纸面对墨量的渗透性强,呈色效果也就差,往往容易使印品墨色发花、发淡。
所以,印刷精细的产品,网线越细、网点直径越小,越应采用平滑度好的纸张进行印刷,这样才能使原稿再现性好。
印刷平滑度影响纸张的油墨需要量,即达到一定印刷密度及纸面或版面所需的油墨量。
纸张越粗糙,版上需要墨膜越厚,而版上墨膜厚度的增加,将增加印品的不均匀性和透印性,并导致不良的网点质量,增加机械性网点增大的可能性。
印刷平滑度影响纸张着墨的均匀性。
对于实地印刷品,印刷平滑度差的纸张,网点质量差,而且有严重的网点丢失现象,在凹印中图像的中间调和亮调部分,由于网点较小,丢失尤为严重,影响了印刷品高光部分的层次再现。
印刷平滑度影响印刷品的光泽度。
高的印刷平滑度有利于在纸面形成均匀平滑的墨膜,从而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度。
印刷时,可以通过采用较大的印刷压力和较厚的墨膜,来提高因为纸张印刷平滑度差导致的印品质量。
对于不同的印刷方法,对纸张印刷平滑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油墨转移到纸面的方式不一样。
对于凹印和凸印,纸面直接与印版接触,而且印版大多数为不可压缩的金属,所以纸张的印刷平滑度对油墨转移的均匀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胶印,印刷平滑度就不如凹印那么要求严格,因为胶印是靠富有弹性的橡皮布来间接转移油墨,对普通的胶印产品,橡皮布的弹性能够弥补纸面的轻微粗糙而较好的把油墨转移到纸张表面;但对于高档胶印产品,网线数高,为了保证图像层次不受损失,还应该选择印刷平滑度高的纸张印刷,保证印刷品的质量。
2.6 光泽度从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来看,无论是快干油墨还是慢干油墨,印刷品光泽度均随纸张本身光泽度的提高而提高。
在实际印刷中,要印刷高光泽度的印刷品,常常要选用高光泽度的纸张。
最近研究发现,纸张的光泽度与纸张的着墨效率有着直接的联系,光泽度高的纸张较光泽度低的纸张,在纸面印以相同墨膜厚度时能获得更高的印刷密度。
对于彩色印刷品,光泽度高的纸张可以提高颜色的鲜艳度,使印刷色彩光亮具有立体感。
对于文字印刷品和用于书写的纸张,为了避免由于眩光影响,产生强光刺激眼睛,而导致阅读质量的下降,使人感到疲倦,往往采用低光泽度的纸张。
以宣传画为主的商业性印刷中,高光泽度的涂料纸仍占主流。
2.7 表面强度在印刷过程中,纸张在油墨层被转印的一瞬间,在印刷速度的惯性力作用下,,油墨粘附力如大于纸张表面强度时,纸面就会发生脱粉(掉粉)、拉毛(掉毛)等现象。
拉毛对印刷的影响主要有:造成图文部分的污染及胶印中橡皮布及墨辊清洗次数增加。
图文部分的污染由以下原因造成:纸面粒子剥落后,由于未沾上油墨而引起白斑点。
那些被粘拉下的粉质颗粒或纤维,粘附在印版或橡皮布表面,再转印到其他纸面上时就会出现疵点;严重脱粉、拉毛会与油墨相混合而产生糊版现象,使图文模糊不清,严重影响印刷品质量。
纸张在印刷中发生拉毛后,橡皮布清洗的次数会明显的增加,而大大地影响印刷生产。
为了保证纸张在压印时油墨能够正常转移和纸张剥离时其结构不遭破坏,纸张表面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P3F1+F2+F3式中:P—纸张中纤维、填料和胶料间的结合力,F1—油墨对纸面的粘附力,F2—剥离张力(惯性力),F3—印刷版面(印版或橡皮布)的吸附力。
为了防止印刷中出现脱粉、拉毛现象,在印刷工艺操作和印刷质量允许的情况下,可调整各F值去适应和平衡P值。
可以适当降低油墨的粘度和粘性并减少墨层厚度,来减轻油墨对纸面的粘附作用;印刷速度越快,惯性力越大,印刷滚筒半径越小,剥离张力越大,一般可以降低印刷速度;一般在橡皮布进行处理或更换,来降低其值。
2.8 纸张酸碱性与印刷纸张的酸碱性是影响图文印迹氧化结膜干燥速度的因素之一。
纸张的酸性会引起印版的腐蚀和粘版,同时会吸收油墨中的干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