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肺吸虫病1例报告 余琴

合集下载

肝肺吸虫病1例诊治分析

肝肺吸虫病1例诊治分析
的或未 煮熟 的石 蟹 、 蛄史 ; 20 蜊 于 05年 l 0月 1 日 4 发 现全 身荨 麻疹 ;05年 1 感 上 腹 部 饱 胀 及 胸 20 1月 部 不适 。20 06年 1月 1 日出现 寒 战 高 热及 腹 痛 , 7 曾在外 院经抗 炎治疗 无效 , 院就 诊入 院 。查体 : 遂来 剑 突下 可扪及 肿大 肝脏 , 质硬 , 触痛 , 区叩击痛 ; 肝 脾 未扪及 。实验 室 检 查 : 血 常规 : ① 嗜酸 性 粒细 胞 增 高 4 .0 ; O 6 2 % ② T试 验 阴性 ; E R 7 / ; 乙 ③ S 5 mm h ④ 肝两对 半 阴性 ;⑤ A P阴 性 ; 肝 肾功 正 常 范 围 。 F ⑥ 胸 部 x线 检 查 、 电 图均 未 见 异 常 。B 超 : 尾 状 心 肝 叶见一 7 4 l 回声 团 , 有 包 膜 , 边 有 血 7X 9mn低 似 周
予 以 口服 吡喹酮 2 / g3次/ , 服 2d 间隔 1 5mgk , d连 , 周 , 服 1疗 程 。 患者 术 后 不 规 则 发 热 , 达 3 . 再 高 99 ℃, 经用 吡喹酮 治疗 后 体 温 恢 复 正 常 。术 后 3月 复 查: 无寒 战发 热 , 无腹 痛 , 下 未 扪及 肿 大 肝 脏 。增 剑
术 后 常 规切 片报告 示 : 送检 肝 组 织 内见 大 片坏 死 并 大量 嗜酸性 白细胞 浸润 及 嗜 酸 性脓 肿 形 成 , 其 内见 多量夏 科 一雷登 氏结 晶 , 变 符 合 寄 生虫 感 染 病
( 吸虫感染可能性大 ) 肺 。而血清肺 吸虫循环抗体 检 测 阴性 ( 由贵 州省疾 控 中心 检测 ) 。诊 断 明确后 ,
强C T示 : 门区可见 囊 实 性 不规 则 软 组织 密 度影 , 肝

1例肺吸虫病长期误诊报告

1例肺吸虫病长期误诊报告

1例肺吸虫病长期误诊报告
王跃华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
【年(卷),期】1998(002)005
【总页数】1页(P266)
【作者】王跃华
【作者单位】铜陵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32.220.4
【相关文献】
1.肝肺吸虫病1例报告 [J], 余琴;赵礼金;涂奎;王甸北;王芳
2.肺吸虫病误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刘肖君;贾宇涛
3.肺吸虫病一例长期误诊 [J], 吕波涛;韩勇彬
4.一例猪肺吸虫病的诊治报告 [J], 王源元
5.留守儿童肺吸虫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刘勇; 王反玲; 骆健; 王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肺吸虫病1例报告

儿童肺吸虫病1例报告

儿童肺吸虫病1例报告发表时间:2011-07-26T09:08:02.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7期供稿作者:吴玲玲[导读] 肺部多无阳性体征,少数患者有局限性湿哕音,以及胸膜炎或胸膜增厚的体征。

吴玲玲(浙江省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316200)【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7-0243-02患儿,阎某,男,2006年5月5日出生(住院号20103851),现住浙江省岱山县长涂镇某工业区。

因“反复咳嗽3月余”于2010年7月15日住院。

患儿于3个月前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为阵发性连声咳,有痰,不易咳出,无气喘,无咯血,无发热,无呕吐腹泻,无胸闷心悸盗汗等症状。

曾来本院门诊求诊,胸片示“右下肺炎症改变,右侧胸膜反应伴少量胸腔积液”。

自行回当地卫生院予以“阿洛西林针+头孢噻肟针”抗感染治疗7天后,咳嗽稍好转,但未继续诊治。

以后患儿时有阵发性咳嗽,感食欲减退,恶心欲吐。

2010年7月12日来院复诊胸片示“右下肺炎症,右侧胸膜反应伴少量胸腔积液,对比前胸片表现有进展”。

次日赴市妇幼医院求诊,给予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感染性病变伴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当时未作治疗。

2天后再次来我院求治,门诊即拟“右下肺炎,右侧胸腔积液”收入住院。

患儿出生在云南某县,随父母打工到过山东等地。

当地地方病情况不详。

体格及智力发育如同龄儿,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父母身体健康,有一哥哥,体健,否认家族二系三代有遗传病史及传染病史。

1 体格检查T 37.4C,P120次/分,R32次/分,BP88/50mmHg,神情,精神可,营养一般,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咽不充血,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不对称,以右侧为低,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心率120次/分,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未及肿块,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肝肺吸虫病误诊为肝脓肿1例

肝肺吸虫病误诊为肝脓肿1例

㊃病例报告㊃通信作者:唐红,E m a i l :h t a n g6198@h o t m a i l .c o m 肝肺吸虫病误诊为肝脓肿1例朱 霞,杨 丽,唐 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感染性疾病研究室,四川成都610041)关键词:肝脓肿;吸虫感染;肝;肺中图分类号:R 57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10-1144-03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10.026 肝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致的寄生虫病,是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蟹㊁蝲蛄等引起感染㊂肝肺吸虫表现为肝脏占位性改变,以肝脏损伤为唯一临床表现的患者容易误诊为肝癌㊁肝脓肿等,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肝脓肿的肝肺吸虫病例报告如下㊂1 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四川仁寿人㊂因 反复发热㊁畏寒5月,加重伴右上腹痛24天 于2015年3月4日入院㊂入院前5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无规律,体温最高达39.0ħ,伴畏寒㊁寒颤,伴干咳㊁喘息㊁全身出汗㊁乏力㊁食欲下降,到当地诊所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㊂但症状反复,经治疗均可缓解㊂24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寒颤㊁高热,伴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伴干咳㊁喘息,遂收入我院感染科㊂患者否认曾进食过生或不熟的蟹㊁蝲蛄等食物,有长期饮用生水的习惯㊂25年前,患者曾患 黄疸性肝炎 ㊂19年前,曾患 畸胎瘤 ,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㊂3年前,诊断为 支气管哮喘 ㊂入院查体:体温38ħ,脉搏100次/m i n ,呼吸20次/m i n ,血压133/75mmH g (1mmH g =0.133k P a ),意识清楚,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左下肺呼吸动度减弱,左下肺叩呈浊音,左下肺呼吸音减弱,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㊂腹部无压痛㊁反跳痛,肝㊁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双下肢无水肿㊂血常规示:白细胞10.31ˑ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0.623,淋巴细胞比例0.186,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140,血小板761ˑ109/L ,血红蛋白91g /L ;生化:白蛋白33.9g/L ,甘油三酯1.95m m o l /L ,碱性磷酸酶161U /L ,谷氨酰转肽酶188U /L ,余正常;降钙素原0.12μg /L ;输血前全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余阴性㊂肺吸虫抗体I g G 阴性,肝吸虫抗体I gG 阴性,血吸虫抗体I gG 阴性㊂甲胎蛋白(A F P ),癌胚抗原(C E A ),糖类抗原(C A -125,C A 153,C A 199)正常㊂超声心动图:左心房稍大,室间隔增厚,左心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心包积液(微量)㊂入院前2天,腹部彩色超声示:肝脏囊实性团块:炎性?其他?胆囊壁固醇沉积,脾脏偏大㊂上腹部增强C T :肝右叶考虑肝脓肿可能,右肺下叶感染性病变及纤维灶,右侧胸腔中量积液伴右肺下叶节段性肺不张(图1)㊂入院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㊁体征,结合辅助检查,临床诊断首先考虑肝脓肿,以细菌性肝脓肿可能性大,于入院第2天行彩色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置管术,共引流出约15m l 血性液体,引流液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㊂入院后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先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舒巴坦+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无畏寒㊁寒战,干咳㊁喘息㊁全身出汗㊁乏力㊁食欲下降等症状明显缓解,入院后第9天,复查上腹部增强C T :肝右叶散在多个不规则稍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较大者位于肝右前叶上段,约6.5c mˑ5.2c m ,内见引流管影㊂考虑肝脓肿可能㊂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图2)㊂患者体温正常约3周,入院后第20天,再次复查上腹部C T :肝脏病灶略缩小,内低密度影稍明显㊂右侧胸腔中大量积液(图3)㊂患者一般情况改善,肝脏病灶也在缩小,引流管无脓液流出,初步判断临床治疗有效,继续原方案抗感染治疗㊂但入院后第25天,患者再次出现寒颤㊁高热,血象升高,血培养阴性,故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换用克倍宁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降至正常,体温正常维持1周后,患者再次出现寒战㊁高热,入院后第37天,复查上腹部C T 示:肝右叶多发类圆形混杂密度灶,与17天前的C T 比较,肝右叶上段病变增大,右侧胸腔中量积液(图4)㊂患者肝脏病灶明显增加,为加强引流,进一步明确病原菌,再次给予彩色超声引导下肝脏脓肿穿刺引流术,无脓液引流出㊂患者体温仍反复,因患者病程长,院外治疗达5个月,在我科住院治疗2个月,但患者仍有病情反复,治疗效果明显不佳㊂遂于肝脏外科行肝脏右叶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见肝脏右前叶上段探及一质硬包块,约2.5c mˑ2.5c m ,外生性生长,包膜完整,与膈肌粘连紧密,切除肿块呈淡红色,内充满淡红色脓液,右肝内胆管扩张,可见数颗黑色结石,标本送病理检查㊂病理检查示:肝脏嗜酸性脓肿伴隧道形成,查见夏科雷登晶体,病变符合肺吸虫感染(图5㊁6)㊂术后诊断:肝肺吸虫病㊂术后患者恢复好,无畏寒㊁发热,无腹痛等不适,术后治疗半个月后出院,出院第3个月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4g /L ,白细胞4.54ˑ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例0.434,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59,嗜酸性细胞绝对值0.27ˑ109/L ,血小板74ˑ109/L ㊂出院1年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㊂图1 入院前2天上腹部增强C T 图2 入院后第9天上腹部增强C T 图3 入院后第20天上腹部C T 图4 入院后第37天上腹部C T 图5 肝脏嗜酸性脓肿伴隧道形成 图6 肝组织中查见夏科雷登晶体2 讨 论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源性寄生虫病,其病原为并殖吸虫,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流行,比如我国东北㊁浙江㊁四川㊁广东㊁广西等地区均有肺吸虫病的报告㊂大多数是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淡水蟹㊁蝲蛄等感染[1]㊂寄生于人体的肺吸虫主要为卫氏肺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肺吸虫不仅可寄生于肺,还可以异位寄生在皮下㊁肝㊁脑㊁脊髓㊁肌肉㊁眼眶等处引起全身性吸虫病㊂根据肺吸虫寄居的部位可分为:胸肺型㊁皮肤型㊁肝型和脑型㊂根据肺吸虫发展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组织破坏期:组织坏死出血,形成腔隙,无炎症细胞及囊壁形成㊂脓肿囊肿形成期:囊腔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的坏死组织,囊壁有肉芽组织或肉芽肿样结节形成,其周围有慢性炎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㊂愈合期:囊壁纤维组织进一步增厚,囊腔被肉芽组织充填而愈合[2]㊂肝肺吸虫病大多数缺乏病原学证据,只能根据其临床表现㊁辅助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㊂但是这些表现均无特异性,所以容易误诊㊁漏诊㊂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以肝脏占位为主要特征的肺吸虫病例逐渐增多[3],容易误诊为肝脓肿㊁肝癌㊁肝结核病等㊂以肝脏占位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误诊为肝癌的报告较多[4]㊂但误诊为肝脓肿的病例目前报道极少,特别是由于肝脏肺吸虫病以肝脏损害为唯一表现,起病时患者有寒战㊁高热表现,呼吸道症状缺乏或轻微,没有其他脏器损害或损害不显著,易被忽视而致漏诊或误诊[5]㊂肝肺吸虫病在影像学上无特异性,常规超声大多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而容易与部分液化的肝脓肿及肝内胆管癌相混淆,诊断较为困难[6]㊂超声造影或许能发现肝内不均质低回声病灶内坏死区呈不规则窦道样改变,并伴有病灶周边均匀薄环状强化[7]㊂腹部增强C T 常表现为肝左和(或)右叶内簇状㊁管状(多发囊状)或分页状低密度灶,典型可呈 隧道征 ;囊腔内无强化,而囊壁呈单个或网状强化,邻近肝组织可出现结节状或锲形强化[8]㊂增强MR I 表现为T 1W I 呈等信号或者高信号,T 2W I 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影像[9]㊂病理检查是诊断肝肺吸虫最可靠的手段,但是因肺吸虫虫体穿行移位,在肝脏中形成陈旧性窦穴,所以肝肺吸虫在肝脏组织中常常找不到虫体㊂孟宇宏等[10]认为只要在病变组织查见肺吸虫虫体或虫卵,即可确诊㊂如未见虫体或虫卵,只要具备以下特点可明确诊断:①含有凝固性坏死物的多房性小囊腔或穴道形成;②在坏死物中查见多量的夏科雷登结晶;③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1]㊂该病例中未查见肺吸虫虫体或虫卵,但可见嗜酸性脓肿伴隧道形成,查见夏科雷登晶体,故肺吸虫病诊断成立㊂肝肺吸虫病一经确诊,必须尽早进行病原治疗,可口服吡喹酮或硫双二氯酚;若病灶局限于一叶或肝段,直径大于5.0c m以上者,为防止肝组织继续被肺吸虫破坏者宜行病灶清除术㊂若能行肝脏寄生虫病灶的完全清除,在清除病灶后,可不给予抗寄生虫治疗㊂该例患者按照肝脓肿的治疗方案,给予彩色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术2次,并给予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和常见的细菌性肝脓肿不同的是,该患者二次肝脓肿穿刺引流,均无脓液引流出,病原学培养阴性㊂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反复,脓肿缩小不明显,患者脓肿吸收差,治疗效果明显不佳㊂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及清除肝脏病灶,患者肝脏病变位于肝脏右叶,有外科手术指征,遂于肝脏外科行肝脏部分切除术㊂通过外科手术,该患者最终得以明确诊断,同时也给予了病灶清除㊂并殖吸虫分布广,目前约有2300万肺吸虫分布于东亚㊁南亚㊁非洲㊁拉丁美洲等诸多地区,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肺吸虫的发病率出现增高的趋势[12]㊂肺吸虫病重在预防,主要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开展健康教育,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蟹㊁小龙虾㊁生水等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13]㊂此例患者虽无明确的进食生的或未熟的蟹㊁蝲蛄等,但患者有长期饮用生水的习惯,四川是肺吸虫病流行地区,该患者发病原因可能是饮用被囊蚴污染的生水,而感染肺吸虫㊂所以对于在流行区生活且有生食㊁半生食蟹㊁蝲蛄或生饮溪水的患者出现肝脏损害,血常规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应考虑肝肺吸虫病的可能,在患者手术穿刺活检病灶中查见肺吸虫虫体或虫卵,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者多房性小囊腔㊁穴道形成,大量夏科雷登晶体,即可确诊㊂该例患者病程反复5个月,此前一直误诊为肝脓肿,误诊为肝脓肿的原因有:临床医师忽视对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患者有畏寒㊁寒颤㊁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血常规支持感染的表现,肝脏彩色超声及上腹部C T提示肝脏低密度影,考虑肝脏脓肿可能,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㊂但是患者病情反复,需要与肝脏肿瘤及肝脏寄生虫鉴别,对于这类患者,可借助于外科手术来清除病灶及治疗㊂遇到类似病例,为了减少漏诊㊁误诊率,临床医师应做到:①注意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除了应熟悉一些常见的传播途径的询问,还应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对可能的传播途径进行仔细询问,特别是对于临床考虑肝脓肿的诊断,但是治疗效果不佳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病例㊂②加强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分析,对于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临床思维应广些,该例患者简单的把嗜酸性细胞增高归咎于患者支气管哮喘引起的,临床医师应注意疾病的鉴别㊂③重视影像学的特异性表现,肝吸虫病在影像学上的鉴别有一些困难,但是在超声造影㊁增强C T㊁增强M R I上在不同阶段有特异性表现,临床医师应多与影像科医师沟通,有特异性表现时要引起重视㊂④积极开展肺吸虫抗体金标法快速检测技术,该检测技术具有敏感性较高㊁特异性较强,操作简便㊁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等特点,适用于临床检验和现场应用㊂⑤有条件尽可能行肝脏穿刺检查,如有病理学上特征性表现,即可明确诊断㊂肝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以肝脏占位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易误诊为肝癌,合并感染症状的患者易被误诊为肝脓肿,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重视对患者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多与影像科及病理科医师沟通,是减少误诊的关键㊂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负担㊂参考文献:[1]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3-278.[2] L i uQ,W e i F,L i u W,e t a l.P a r a g o n i m i a s i s:a n i m p o r t a n t f o o db o r n e z o o n o s i s i n C h i n a[J].T r e n d sP a r a s i t o l,2008,24(7):318-323.[3]邵向云.肝型并殖吸虫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19(5):133-134.[4]赵贺红,冯萍.肝肺吸虫病误诊为肝癌并腹腔多发转移1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4):309-310.[5]辛隽,李晓灵.74例肺吸虫病例分析[J].四川医学,2015,36(8),1125-1127.[6]王小鹏,陈卫霞,伍东升.肝肺吸虫病的多层螺旋C T诊断与鉴别诊断[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3):542-544.[7]朱冬梅,罗燕,卢强,等.肝肺吸虫病的超声造影临床特征[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3):224-226.[8] K i m E A,J u h n g S K,K i m HW,e ta l.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 so fh e p a t i c p a r a g o n i m i a s i s:ac a s e r e p o r t[J].JK o r e a n M e dS c i,2004,19(5):759-762.[9]吴天斌,张文伟,胡祥华,等.肝肺吸虫病的M R I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80-82.[10]孟宇宏,李维华,张晤光.八例内脏肺吸虫病的病理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24(3):180-181.[11]彭文伟.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75-1585[12] Z h a n g X L,W a n g Y,W a n g G X,e t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c l i n i c a lf e a t u r e s o f p a r ag o n i m i a s i s s k r j a b i n i nTh r e eG o r g e sR e s e r v oi rR e g i o n[J].P a r a s i t o l I n t,2012,61(4):645-649.[13] D i a z J H.B o i lb e f o r ee a t i n g:p a r a g o n i m i a s i sa f t e re a t i n g r a wc r a y f i s h i n t h eM i s s i s s i p p i R i v e r B a s i n[J].J L a S t a t eM ed S o c,2011,163(5):261-266.收稿日期:2016-08-01编辑:张卫国㊃6411㊃‘临床荟萃“2016年10月5日第31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5,2016,V o l31,N o.10。

肝肺吸虫病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

肝肺吸虫病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

19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 第26卷 第1期 IMHGN,January 2020,Vol. 26 No. 1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T、PT、FIB 比较(±s )时间组别 n TT(s) PT(s) FIB(g/L)治疗前 观察组 42 17.89±2.26 14.46±1.98 4.76±1.53 对照组 42 18.20±2.47 14.02±1.86 4.32±1.41 t 值 0.600 1.050 1.371P 值 0.550 0.297 0.174治疗14 d 后 观察组 42 13.69±1.76 11.23±1.42 2.51±0.65 对照组 42 15.33±1.92 12.36±1.59 3.42±0.89 t 值 4.081 3.435 5.351P 值<0.001 0.001 <0.001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头痛 心律失常 恶心呕吐 总发生观察组 42 2(4.76) 3(7.14) 2(4.76) 7(16.67)a 对照组 42 0(0.00) 2(4.76) 1(2.38) 3(7.14) 注:与对照组比较,a χ2=1.816,P =0.1782.3 TT、PT、FIB 治疗前两组TT、PT、FI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 d 后观察组TT、PT、FIB 较对照组低(P <0.05),具体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CIS 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与遗传、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有关。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 发病率高,占CIS 的20%~40%,病情严重,预后较差[5]。

同时感染肝吸虫肺吸虫1例报告

同时感染肝吸虫肺吸虫1例报告

方式主要是通过进食 生 的或未煮熟 的含有华支睾
吸虫囊 蚴 的淡水 鱼 虾 。人 生食 了被 吸 虫囊 蚴 感 染 的鱼虾 , 囊蚴 在 胃液作 用 下 , 十 二 指肠 内穿 破肠 在 壁 , 胆 总 管 进 人 肝 脏 发 育 , 成 虫 寄 生 于 胆 管 从 或
内口 。寄生 于肝胆 管 的肝 吸 虫虫 体 受 机 械与 化 学 ] 刺 激 , 引 起 胆 管 炎 、 管 结 石 、 硬 化 , 至 癌 易 胆 肝 甚
河蟹 3只 ,d后 出现 胃纳 差 。体 检 : 院时 体检 除 7 人 右颌下 可及 08m × . c . c 05m大 小 淋 巴结 外 , 无其 它
明显 阳性 体 征 。生 化 筛查 : 白蛋 白 3 g L 白蛋 白 6/ ,
球蛋 白 比例 1 1 谷 丙 转 氨 酶 6 U L 谷 草转 氨 酶 ., 6/ ,
常 。4 d后 , 温再次 上 升 到 3 . c , 服用 “ 体 9 4I 仍 = 退烧 症状 该 隔4 d左右 仍会 出 现 , 服 “ 热 镇 痛 药 ” 缓 解 。 均 解 后
为进一 步诊 治 , 1 d前 ( 0 8年 1 于 2 20 1月 1 日) 2 就
区肺 吸虫病 常有所 见 , 且多 为散 发病例 。 肝 吸虫 病 ( 即华支 睾吸 虫 ) 要 分布 在东 亚 国 主 家 , 世界估 计有 约 7百万 人 受 到感 染 … , 感 染 全 人
2 U L 血 常规 : 8/ ; 白细 胞 1 . 6 1×1 L 中性 粒 细胞 0/ ( 3 . % , 巴细胞 1 . % , 99 淋 0 6 嗜酸性 粒 细胞 4 . % ) 25 。
2 讨 论
肺 吸虫 病 又 称 肺 并 殖 吸虫 病 , 由卫 氏 并 殖 是 吸虫或 斯 氏并殖 吸虫 在 体 内寄 生 繁 殖 而 引起 的 急 性 或慢 性寄 生虫 病 。感 染途 径 为 吞 食 生 的或 半 生

留守儿童肺吸虫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留守儿童肺吸虫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留守儿童肺吸虫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刘勇王反玲骆健王源(厦门长庚医院,福建厦门361028)DOI:10.19435/j.1672-1721.2020.04.080肺吸虫病(pulmonary distomiasis)是由寄生于人体内并殖吸虫所致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疾病,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易引起众多非特异性临床症状,误诊率高。

目前肺吸虫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回顾性总结1例留守儿童输入性肺吸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总结,以加深临床医生对肺吸虫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1病历资料患儿,男,4岁,户籍四川省巴中市,留守儿童,于2015年9月20日入院,主诉反复发热1周。

7d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具体体温未监测,伴多汗,无咳嗽,无呕吐、腹痛、腹泻,曾外院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无改善,3d前来厦门(父母工作地)就诊,睡眠稍差,体重无减轻,既往体健。

查体:体温(T)36.4℃,脉搏(P)122次/min,呼吸(R)32次/min,体重13.5kg。

精神尚可,轻度贫血貌,皮肤无黄染、皮疹及结节,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特殊,肝右肋下3cm,质软,无压痛,表面光滑,脾未及,余查体无特殊。

检查:血白细胞29.0×109/L、血红蛋白107.0g/L、血小板652×109/L、嗜酸性粒细胞50.0%,C反应蛋白(CRP)34.75mg/L、余肝肾功能等生化正常。

粪寄生虫阴性,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右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右肝内见多个低回声,最大1.3cm×0.9cm,边界欠清,无血流信号,余无异常(见封三图1-A)。

胸片:两肺纹理增粗、增多、变形伴多发点片状影。

入院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待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寄生虫感染?入院予头孢呋辛抗感染,住院期间无发热,血培养阴性,查腹部CT(见封三图2):肝实质内多发散在低密度影,考虑炎性病变,肝脓肿可能性大;腹腔少量积液;两下肺感染;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肝片形吸虫病误诊1例

肝片形吸虫病误诊1例

肝片形吸虫病误诊1例报道1例肝片形吸虫病在2007年期间相继确诊为“感冒”、“胃肠道疾病”、“阿米巴肝脓肿”、“血吸虫病”、“肺吸虫病”、“胆结石症”、“肝癌”等疾病。

该病极易引起漏诊、误诊,通过对该病例的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由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引起的人畜共患病[1]。

肝片形吸虫能感染很多不同的哺乳动物,尤其是羊和牛。

人类多由于食用被肝片形吸虫囊蚴污染的水生植物或饮用被肝片形吸虫囊蚴污染的水等而被感染。

近年来,在四十几个国家,被报道的病例有几千例[2] [3]。

世界卫生组织将肝片形吸虫病列为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现报告1例被误诊的肝片形吸虫病病例。

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57岁,四川成都人,2006-09至江浙一带旅游,进食以海鲜、河鲜为主当地特色食物。

回家后约1月,开始高热(39℃左右)、腹痛2d,并周期性发作,患者以感冒和胃肠道不适处理。

2007-02,患者除高热、腹痛外,伴明显乏力、食欲不振和腹泻等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

血常规检查显示:RBC 4.60×1012 /L, 血小板106×109 /L,WBC 5.52×109 /L,嗜酸性粒细胞22.5%(参考值1-5.0%),嗜酸性细胞绝对值 1.24×109 /L(参考值0.05-0.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6IU/L,门冬氨酸氨转移酶(AST)16IU/L,甘油三脂(TG) 4.06mmol/L,谷氨酰转肽酶(GGT)58 IU/L,碱性磷酸酶(ALP)64IU/L,肌酸激酶(CK)22IU/L,。

CT检查显示:肝右叶后下段多房性病灶,大小约4.0×6.5×6.0cm 低密度灶,肝左叶内侧段低密度影,结论是多系肝脓肿。

2007-04底,患者病情加重,到该院用头孢、替硝唑等药物治疗半月,病情有所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琴, 等.肝肺吸虫病 1例报告
1 6 5
? 1v
余㊀琴,赵礼金,涂㊀奎,王甸北,王㊀芳
(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贵州 遵义 5 6 3 0 0 0 )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病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 R 3 8 3 . 2 ㊀㊀㊀文献标志码: B ㊀㊀㊀文章编号: 1 0 0 1- 5 2 5 6 ( 2 0 1 7 ) 0 1- 0 1 6 5-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7 . 0 1 . 0 3 7 收稿日期: 2 0 1 6- 0 8- 0 9 ; 修回日期: 2 0 1 6- 0 9- 2 3 。 作者简介: 余琴( 1 9 9 0- ) , 女, 主要从事肝胆管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 机制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 赵礼金, 电子信箱: 3 8 6 4 2 1 6 9 6 @q q . c o m 。
K e yw o r d s : p a r a g o n i m i a s i s ;c a s er e p o r t s
1 ㊀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 5 2岁, 因“ 右上腹疼痛 7d ” 入院。7d 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 呈阵发性胀痛, 无放射性。为求进一步诊治, 门诊以“ 右肝占位性病 变: 怀疑肝囊肿 / 肝癌” 收住院。患者自诉曾食未煮熟 的淡水虾。查体: 全身皮肤、 巩膜无黄染, 无肝掌、 蜘 蛛痣, 心肺查体未见异常。右上腹轻微压痛, 无反跳 痛, 肌紧张, 墨菲征阴性, 剑突下可扪及肿大肝脏, 质 稍硬, 触痛, 肝区叩击痛; 脾未扪及, 麦氏点无压痛, 肝 肾无叩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 双下肢无水肿, 生理反射 9 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 WB C1 1 . 4 0ˑ 1 0 / L , 9 嗜酸细胞比例 4 1 %, 嗜酸细胞绝对值 4 . 6 3ˑ 1 0/ L 。 肝功能: A L T6 4U/ L ; H B s A g 阴性。尿、 便常规未见明 显异常。辅助检查: 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提示: 肝右叶不均质低回声区, 右肾结石。上腹部 C T平扫 + 增强提示: 肝实质内多发结节, 隧道影低密度、 部分 融合, 边缘模糊, 增强扫描病变轻度强化( 图1 ) , 可能 为寄生虫感染, 胆管细胞癌等, 建议活组织检查。腹 部M R I 提示: T 1低信号, T 2高信号区肝实质内或边 缘强化, 形态不规则囊肿( 图2 ) 。入院后积极完善术 前准备, 排除手术禁忌后, 于2 0 1 6年 1月 7日在全麻 下行开腹右肝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 送检 肝组织内可见脓肿形成, 脓肿壁可见上皮样细胞增 生, 周围较多嗜酸性细胞浸润, 脓肿内可见大量夏科 雷登晶体形成( 图3 ) , 寄生虫性肝脓肿, 倾向于肝肺
吸虫病, 需密切结合临床确诊。感染科会诊后考虑肺 吸虫病感染, 给予吡喹酮治疗。口服吡喹酮 1个月后 复查腹部彩超结果示: 肝脏术后, 肝左叶及剩余肝右 叶、 胆、 胰、 脾、 双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 随诊。
图1 ㊀肝肺吸虫病 C T扫描
图2 ㊀M R I 检查
图3 ㊀术后病理检查( H E染色, ˑ 4 0 0 ) ㊀箭头所指为 夏科雷登晶体 2 ㊀讨论 肺吸虫病是由寄生虫经食源性传播的一种疾病, 1 ]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国家, 南美国家及非洲也流行 [ 。 在我国,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有 所改变。生食某些水产品日渐流行, 因此肺吸虫病的 发病率较以往上升。肺和胸膜为感染主要部位, 但异 位感染可以发生在其他器官, 如皮肤、 肝脏、 大脑和卵 巢等。由于寄生虫不稳定的迁移和罕见多变的临床
1 1 ] , 肝细胞 回声区可能是肝软组织、 更可能是肝硬化 [ 癌的坏死组织亦表现为低回声区。在肝化脓性脓肿 1 2 ] 中, 发烧和右上腹部疼痛症状明显 [ , 通常经验性应 用抗生素可能改善肝脓肿, 而肝吸虫病脓肿是不规则 的排列方式。肝血管瘤可能表现为低回声病灶, 而超 声造影通常显示结节外周增强, 由于动脉期和门脉期 逐渐充盈, 后期出现强化。 综上, 本文报道了 1例少见的肝肺吸虫病, 其在 C T或 M R I 呈特征性表现, 该结果有助于鉴别各种肝 脏囊性病变, 为肝肺吸虫病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1 6 6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 3 3卷第 1期 2 0 1 7年 1月㊀JC l i nH e p a t o l , V o l . 3 3N o . 1 , J a n . 2 0 1 7
症状, 临床诊断困难, 只能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及 影像学检查, 在排除其他吸虫类疾病基础上进行综合 诊断。临床诊断可根据以下情况: ( 1 ) 发生于吸虫病 流行区, 当地无其他吸虫类疾病流行; ( 2 ) 有生食淡水 蟹或龙虾史; ( 3 ) 临床症状以腹痛、 发热、 纳差等全身 症状为主, 呼吸道无症状或轻微, 无 咳 嗽、 咳痰及咯 血; ( 4 ) 肝脏肿大、 质硬、 压痛不明 显,黄 疸 极 少 见; ( 5 ) A L T一般情况正常, 偶有轻度升高; ( 6 ) 其他器官 7 ) 胸片正常, 不出现吸虫病的特征性改变; 无损伤; ( ( 8 ) 白细胞及嗜酸细胞增高显著; ( 9 ) 肺吸虫抗原皮 2 ] 试阳性或伴 E L I S A 、 间接血凝试验、 循环抗原阳性 [ ; ( 1 0 ) 依据病理学检查。 人类从摄入生或未煮熟的淡水蟹或龙虾感染囊 蚴, 摄入囊蚴后, 在肠内脱囊并进入腹腔, 幼蠕虫向腹 部肌肉迁移, 感染后 2 8周, 通过膈肌和胸膜腔最后 3 ] 到达肺, 成为成虫 [ 。在腹腔阶段, 幼蠕虫可造成肝 [ 4 ] 包膜及实质损伤 。临床对肺吸虫肝损伤的认识不 5 ] 报告, 肺吸虫肝损伤频率高于预期, 实验 足, 有研究 [ 狗喂服肺吸虫囊蚴, 摄入后 3 4 9d , 肝脏中发现成虫 的数量是摄入囊蚴的 5 0 %。 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相关影像学特征 性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本例肝肺吸虫病患者 C T扫 描表现为肝脏右叶团块, 幼虫通过肝包膜侵入肝实 质, 在肝内迁移和穿凿可形成特有的“ 隧道样改变” , 病灶周围多为未完全坏死的肝组织、 纤维组织及血管 6 ] [ 7 ] 等形成的慢性肉芽组织, 结果与脑 [ 、 肺吸虫病 C T 相似, 与本病例类似的 C T表现患者还涉及大网膜、 腹 [ 8 - 9 ] 膜后 ; 本例患者 M R I 结果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 考虑感染或肿瘤性病变, 合并出血。边缘增强的 C T 和M R I 特征囊肿是嗜酸性脓肿含有坏死组织和肺吸 6 ] 虫卵的反映 [ 。回顾国内外文献, 肝包膜增强和楔形 病灶周围在 C T扫描的增强缘于炎症改变, 根据此前 报道的微观肝包膜急性炎症和相邻的实质被视为相 1 0 ] 邻的嗜酸性脓肿 [ 。外围位置病变反映的是蠕虫通 过包膜侵入肝脏, 并驻留在包膜。最终的诊断则依靠 患者粪便或痰液中检查到肺吸虫卵或者手术 / 穿刺活 组织检查病灶中查见大量夏科雷登晶体。肝肺吸虫 病按发展过程分为 3个阶段: 组织破坏期、 脓肿 -囊 肿形成期、 瘢痕形成期, 大量夏科雷登晶体形成一般 出现在脓肿 - 囊肿形成期。 5m mˑ 6 2m m 本例患者超声示肝右叶见大小约 7 不均质低回声区, 边界不清, 内见点状血流信号。当 肝内低回声病变时, 通过超声成像, 鉴别诊断应包括 肝细胞癌、 化脓性脓肿和血管瘤。在肝细胞癌中, 低

[ 1 ] ㊀H UY M,J I A N GZ F .Z h uF u t a n gt e x t b o o ko f p e d i a t r i c s [ M] . 7 t he d .B e i j i n g :P e o p l e ᶄ sMe d i c a l P u b l i s h i n gH o u s e ,2 0 0 2 : 1 1 1 2- 1 1 1 5 .( i nC h i n e s e )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M] . 7版. 北京: 人民卫 生出版社, 2 0 0 2 : 1 1 1 2- 1 1 1 5 . [ 2 ] ㊀S H A OX Y ,H O N GJ L ,L I U MD ,e t a l .I n d e p e n d e n t c l i n i c a l t y p e ss h o u l db ee s t a b l i s h e df o r h e p a t i cp a r a g o n i mi a s i s [ J ] . C h i nH e p a t o l , 2 0 0 6 , 1 1 ( 3 ) : 2 2 2 .( i nC h i n e s e ) 邵向云,洪嘉林,刘明达,等.肝型并殖吸虫病应建立独立的 临床型[ J ] .肝脏, 2 0 0 6 , 1 1 ( 3 ) : 2 2 2 . [ 3 ] ㊀S O N GJ ,H O N GG ,S O N GJ U ,e t a l .Ac a s eo f p l e u r a l p a r a g o n i mi a s i sc o n f u s e dwi t ht u b e r c u l o u sp l e u r i s y [ J ] .T u b e r c S e o u l ) , 2 0 1 4 , 7 6 ( 4 ) : 1 7 5- 1 7 8 . R e s p i r D i s( [ 4 ] ㊀Y O K O G A WAM.P a r a g o n i mu sa n dp a r a g o n i mi a s i s [ J ] .A d v P a s a s i t o l , 1 9 6 5 , 3 : 9 9- 1 5 8 . [ 5 ] ㊀H UX ,F E N GR ,Z H E N GZ ,e t a l .H e p a t i cd a ma g ei ne x p e r i me n t a l a n dc l i n i c a l p a r a g o n i mi a s i s [ J ] .A m JT r o pMe dH y g , 1 9 8 2 , 3 1 ( 6 ) : 1 1 4 8- 1 1 5 5 . [ 6 ] ㊀C H AS H ,C H A N GK H ,C H OS Y ,e t a l .C e r e b r a l p a r a g o n i mi a s i si ne a r l ya c t i v es t a g e :C Ta n dMRf e a t u r e s [ J ] .A m JR o e n t g e n o l , 1 9 9 4 , 1 6 2 ( 1 ) : 1 4 1- 1 4 5 . [ 7 ] ㊀I MJ G ,WH A N GH Y ,K I M WS ,e t a l .P l e u r o p u l mo n a r yp a r a g o n i mi a s i s :r a d i o l o g i cf i n d i n g si n7 1p a t i e n t s [ J ] .A J RA mJ R o e n t g e n o l , 1 9 9 2 , 1 5 9 ( 1 ) : 3 9- 4 3 . [ 8 ] ㊀R H AS E ,H AH K ,K I MJ G ,e t a l .C Tf e a t u r e so f i n t r a p e r i t o n e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o fp a r a s i t i ci n f e s t a t i o n [ J ] .A J RA m J R o e n t g e n o l , 1 9 9 9 , 1 7 2 ( 5 ) : 1 2 8 9- 1 2 9 2 . [ 9 ] ㊀J E O N G MG ,Y UJ S ,K I MK W,e t a l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p a r a :ac a s eo fe c t o p i cp a r a g o n i mi a s i sp r e s e n t i n ga s g o n i mi a s i s p e r i u r e t e r a l ma s s e s [ J ] .JC o mp u t A s s i s t T o mo g r , 1 9 9 9 , 2 3 ( 5 ) : 6 9 6- 6 9 8 . [ 1 0 ] ㊀C H I J G ,C H O I WY ,L E EO R ,e t a l .C h a n g e so f l i v e r a n dd i a p h r a g mi ne x p e r i me n t a l p a r a g o n i mi a s i s [ J ] .K i s a e n g c h u n g , 1 9 8 2 , 2 0 ( 2 ) : 1 6 0- 1 6 8 . h a kC h a p c h i [ 1 1 ] ㊀B R U I XJ ,S H E R MA NM,A me r i c a nA s s o c i a t i o nf o r t h eS t u d y o f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s .Ma n a g e me n t o f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a : a nu p d a t e [ J ] .H e p a t o l o g y , 2 0 1 1 , 5 3 ( 3 ) : 1 0 2 0- 1 0 2 2 . [ 1 2 ] ㊀L I UG J ,L U MD ,X I EX Y ,e t a l .R e a l -t i mec o n t r a s t -e n h a n c e du l t r a s o u n di ma g i n go f i n f e c t e df o c a l l i v e r l e s i o n s [ J ] . JU l t r a s o u n dMe d , 2 0 0 8 , 2 7 ( 4 ) : 6 5 7- 6 6 6 . ㊀㊀㊀ 引证本文: Y U Q,Z H A OL J ,T UK ,e t a l .A c a s eo f h e p a t i c p a r a g o n i mi a s i s [ J ] .JC l i nH e p a t o l , 2 0 1 7 , 3 3 ( 1 ) : 1 6 5- 1 6 6 . ( i nC h i n e s e ) 余琴,赵礼金,涂奎,等.肝肺吸虫病 1例报告[ J ] .临床肝胆 病杂志, 2 0 1 7 , 3 3 ( 1 ) e p a t i cp a r a g o n i mi a s i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