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学前教育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学前教育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系统教育的过程,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

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教育阶段,也是儿童教育的基础。

它不仅关注儿童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更注重培养其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古代的家庭、宗族或宫廷中,会为王公贵族的子女安排专门的教育,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早期的学前教育形式。

然而,现代学前教育的概念和形式主要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启蒙运动和儿童保护运动。

以下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1. 早期家庭教育阶段在古代社会,儿童的早期教育主要由家庭负责。

家长通过口口相传、模仿教育等方式,传授给孩子基本的生存技能、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这个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以生活技能为主,重视对幼儿的保育和照顾。

2. 早期幼儿园的出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开始兴建早期幼儿园,早期幼儿园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学前教育的雏形。

这些早期幼儿园主要由慈善机构或私人创办,为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基本的保育和教育服务。

3. 学前教育正式化20世纪初,随着教育改革和儿童保护运动的兴起,各国开始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步将其纳入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开始走向正式化,建立起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和课程体系。

在此期间,蒙台梭利教育、弗洛贝尔幼儿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被引入学前教育领域。

4. 学前教育普及与发展20世纪中叶至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前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和发展。

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法规,建立起了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不再局限于幼儿园,还包括了家庭教育、托儿所、幼儿园、早期教育中心等多种形式,为更多的儿童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

5. 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学前教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注重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教育行业学前教育政策解读与实施指南

教育行业学前教育政策解读与实施指南

教育行业学前教育政策解读与实施指南第一章学前教育政策概述 (3)1.1 学前教育政策的历史发展 (3)1.1.1 新中国成立初期 (3)1.1.2 改革开放时期 (3)1.1.3 21世纪初至今 (4)1.2 学前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 (4)1.2.1 以人民为中心 (4)1.2.2 公平与普惠 (4)1.2.3 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1.2.4 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 (4)1.2.5 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相结合 (4)第二章学前教育政策目标与任务 (4)2.1 学前教育政策目标 (4)2.2 学前教育政策任务 (5)2.3 学前教育政策实施策略 (5)第三章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5)3.1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5)3.1.1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定义 (6)3.1.2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构成 (6)3.2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3.2.1 改革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系 (6)3.2.2 改革学前教育服务机构 (6)3.2.3 改革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6)3.3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步骤 (7)3.3.1 调查研究阶段 (7)3.3.2 政策制定阶段 (7)3.3.3 改革实施阶段 (7)3.3.4 监督评估阶段 (7)第四章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7)4.1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原则 (7)4.2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策略 (7)4.3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实施与监管 (8)第五章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8)5.1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8)5.1.1 师资队伍结构 (8)5.1.2 师资队伍素质 (8)5.1.3 师资队伍培训与激励 (9)5.2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9)5.2.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9)5.2.2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9)5.2.3 完善师资队伍培训与激励机制 (9)5.3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与选拔 (9)5.3.1 师资培养 (9)5.3.2 师资选拔 (9)第六章学前教育课程改革 (9)6.1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9)6.2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10)6.2.1 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幼儿 (10)6.2.2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0)6.2.3 优化课程体系 (10)6.3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 (10)6.3.1 更新教育观念 (10)6.3.2 优化课程结构 (10)6.3.3 创新教学方法 (10)6.3.4 完善评价体系 (10)6.3.5 加强教师培训 (11)第七章学前教育质量保障 (11)7.1 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1)7.2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监管 (11)7.3 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实施与推广 (12)第八章学前教育政策实施与评估 (12)8.1 学前教育政策实施流程 (12)8.1.1 政策制定与发布 (12)8.1.2 政策宣传与培训 (12)8.1.3 政策实施与监督 (12)8.1.4 政策调整与完善 (12)8.2 学前教育政策评估方法 (13)8.2.1 定量评估 (13)8.2.2 定性评估 (13)8.2.3 案例分析 (13)8.2.4 比较评估 (13)8.3 学前教育政策评估结果的应用 (13)8.3.1 政策调整与优化 (13)8.3.2 政策推广与复制 (13)8.3.3 政策宣传与教育 (13)8.3.4 政策监测与预警 (13)第九章学前教育政策宣传与推广 (13)9.1 学前教育政策宣传策略 (13)9.1.1 制定明确的宣传目标 (14)9.1.2 制定多元化的宣传内容 (14)9.1.3 创新宣传形式 (14)9.1.4 加强政策解读与培训 (14)9.2 学前教育政策推广途径 (14)9.2.1 主导 (14)9.2.2 社会参与 (14)9.2.3 家庭配合 (14)9.2.4 国际合作与交流 (14)9.3 学前教育政策推广效果评价 (14)9.3.1 政策知晓度评价 (15)9.3.2 政策满意度评价 (15)9.3.3 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15)9.3.4 政策推广策略评价 (15)第十章学前教育政策风险防控与应对 (15)10.1 学前教育政策风险识别 (15)10.1.1 政策制定风险识别 (15)10.1.2 政策实施风险识别 (15)10.1.3 政策监管风险识别 (15)10.2 学前教育政策风险评估 (15)10.2.1 风险等级划分 (15)10.2.2 风险评估方法 (15)10.2.3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16)10.3 学前教育政策风险防控与应对措施 (16)10.3.1 完善政策制定机制 (16)10.3.2 加强政策实施力度 (16)10.3.3 优化政策监管体系 (16)10.3.4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16)第一章学前教育政策概述1.1 学前教育政策的历史发展自我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改革。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了解)
• (四)托幼园所一体化
托儿所、幼儿园联在一起,招收出生几个月至六周岁的儿童。主要由 工厂兴办。
• (五)幼儿班
城镇、农村,附设在小学。
• (六)儿童福利院
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主要是被父母遗弃的残疾儿童。
• (七)SOS国际儿童村
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
• (八)家庭教育
第四节、现代学前教育主要理论流派
陶行知
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主要幼儿教 育著作有《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 书》《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幼稚园之新大陆》等。强调学 前教育的重要性。
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 劳工幼稚园。
作业
• 一. 名词解释 • 1.恩物 2.学前社会教育 3.学前教育年龄对象 • 二.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前教育主张有 哪些? • 三. 简述蒙台梭利法包含的基本内容。 • 四. 简述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有哪些 影响? • 五. 简述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 六. 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 主要观点。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 古代欧洲 • 1.柏拉图 《理想国》《法律篇》 提出从学前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 教育,对象是哲学家、军人、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子女,不包括奴隶的子女。 重视学前期的教育 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亚里士多德 《政治观》 把学前教育分成三个阶段:出生前的胎教、出生至5岁的婴 幼儿教育、5-7岁的儿童教育;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卢梭 . 代表作:《爱弥儿》 . 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按照 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 教育。 .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 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教育 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 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 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 制度是什么?
狭义的教育 制度是什么?
广义的教育制度含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 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 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 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从逻辑上讲,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和教育的各种管理机 构与组织都是教育制度这个题目应当论述的范围。 在教育学中,教育制度这个题目通常只论述教育的各种施教机 构与组织构成的系统。
研究生院 年级
23 22 21 20 19 18 17
(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 研究生
大学和专门学院 4-5 年)
高中、职业 高中(3年)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专科学 校(23年) 中专 (2-4 年) 初中(3-4年)
育打好基础。
主要招收三至六岁儿童。
2、初等教育 指小学教育。主要是招收年满六~七周岁儿童入学,城 市一般是六周岁,农村一般是七周岁。但目前在城市里有 的也提前到五周岁或五周半,农村也有提前到六周入学的, 而在较落后的农村地区也还有八岁入学的。 学制年限基本上是五~六年,大部分农村地区多采用五 年制,并逐步由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小学阶段主要是进 行最基本的读、写、算的教育和人格教育,为在中学阶段 进一步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 现在我国不仅从法律上保证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而 且已经普及了初等教育。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提高质量。
汉语中,“制度”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 按一定规程办事的规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二是在一 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体系,如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等。 综合而言,“制度”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或组 织的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学前教育史第三、四、五章

学前教育史第三、四、五章

学前教育史第三、四、五章第三章:学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本章将深入探讨学前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轨迹。

首先,我们会回顾古代文明中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初步认识和实践,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观念。

接着,我们将重点研究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的变迁,以及启蒙运动如何为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奠定基础。

在本章的后半部分,我们将讨论19世纪工业革命对学前教育普及的影响,以及20世纪初教育改革者如何推动学前教育成为公共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此外,本章还将概述二战后学前教育的全球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普及情况和政策支持。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本章将介绍学前教育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教育哲学,分析它们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我们将从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建构主义等角度,探讨儿童如何学习和发展,以及这些理论如何指导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

此外,本章还将讨论关于游戏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游戏来促进学习。

我们也会探讨多元文化和包容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实施这些理念。

第五章: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法在本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原则和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会讨论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来设计课程,确保课程内容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

接着,我们将探讨不同的教学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游戏化学习,以及它们如何帮助儿童建立知识体系和社交技能。

本章还将分析家庭和社区参与对学前教育成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

最后,本章将讨论当前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数字工具和在线资源的使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学习体验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我们也会关注教育技术的挑战和限制,以及如何在保护儿童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NO3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NO3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的特点与影响
影响
促进了中国学前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为当代学前教育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
有助于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03 学前教育制度与 政策
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
清朝末期的学前教育制度
清朝末期,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开始建立学前教育制度。当时的学前教育主要 由蒙养院等机构承担,教育内容以传统蒙学为主。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学前教育
02
各种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并存,如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等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
03
经历了学习苏联、探索中国化道路、改革开放后多元化发展等
阶段。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受西方影响,不断探索中国化道路;
多种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并存;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的特点与影响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逐渐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儿童的全面 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国 情和儿童发展特点,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06 学前教育实践与 探索
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历程
清朝末年的学前教育
模仿日本,设立蒙养院,作为学前教育机构。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受西方影响,出现幼稚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并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 。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
政府重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立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
保育与教育相结合

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重点+试题

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重点+试题

⒉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 • 在幼稚师范教育方面,陶行知运用了艺友 制培养幼教师资。在《艺友制师范教育答 客问》中,陶行知解释了艺友制:“艺友 制是什么?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 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 手艺便是艺友制。”“凡是朋友之道教人 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
含义: 艺友制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 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 方法是边干边学。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培养幼教师资运用( ) A.小先生制 B.艺友制 C.五指活动 D.行为课程
判断: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运用艺友制培养 幼教师资。( )
(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P73 (二)幼儿教育普及化、平民化、大众化 真题 :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
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 和富贵病的是我国教育家(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 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 富贵病。
第四章育思想概述
一、近代的儿童公育思想
(一)康有为论儿童公育思想
康有为(1858-1927),广东省南海人,是中国近 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 主义的代表人物。 1891年起,在广州庆里万木草堂讲授新学,宣传自 己的改革思想,先后出版《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 考》,引起思想界大轰动。 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 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1.康有为是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的
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同书》)中。
2.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 相应地,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的是( 康有为 )

00398学前教育原理

00398学前教育原理
学校教育产生,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了区分。
学前教育的实施对象——婴幼儿+胎儿。中国是最早实施胎教的国家。
刘向《列女传·周室三母》太任
学前教育实施方式——学前家庭教育+宫廷学校/保傅制度
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身体保育、道德习俗教育、宗教教育和初步的 文化艺术教育等
(三)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学前教育仍以家庭教育的方式存在,具有阶级性和性别差异性 1、中国 学前教育下移,成为普通封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之后,胎 教在民间广泛实施 学前教育内容:包括身体保健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文 化知识的教育等方面 三部识字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2、欧洲中世纪(宗教性和等级性)
(1)儿童是遵循自身生命法则发展的生物体 (2)儿童具有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胚胎期”,他们具有非常 强的吸收力
(3)儿童的发展存在敏感期
(4)儿童具有强烈的探索环境的本能,教育在于促进这一内 在力量推动的自然发展过程。
教学思想:P52-53
(1)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自由发展的、有秩序、生气勃勃的 、愉快的)
(一)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3个) 1、欧文
创立了幼儿学校——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欧文把人的性格看成是环境的产物,建立了“性格形成学 院
2、福禄贝尔(幼儿园之父) 1837年在勃兰根堡创办、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世
界上最早的幼儿园。
(二)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9世纪50年代 英国 双轨学前教育制度(劳动人民子女/中上层子女 ) 1828年法国 “模范托儿所” 1881年 法国 “母育学校” 免费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基本形式 1860年 德国 幼儿园 学前教育主要形式 1860年 俄国 第一所幼儿园 注重民族性 1855年 美国 第一所幼儿园 1860年 美国 第一所英语幼儿园 1876年 日本 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 国最有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家。他于1879年毕业 于佛蒙特大学,后进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研究师 从皮尔士,1884年获博士学位,此后相继在密执 安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五四 运动前后他曾来中国讲学,促进了实用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哲学的改造》 (1920)、《经验与自然》(1925)、《确定 性的寻求》(1929)等。 1884年杜威获取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和明尼苏达 大学任教。188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美日心理学教 科书,在当时很受欢迎。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 教工作十年。这十年是他对心理学有重大影响的 时期。1904年他到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直到1930 年退休。在那里他不再研究心理学,而只是把心 理学应用到教育和哲学方面,宣扬他的实用主义 哲学和教育学思想。
课程内容分为精神训练、基本训练和专业训练三项,外加人生心理一科。
教材和教学方法强调尽量与小学实际、幼稚园实际相联系, 教学方法强调 以“做”为中心,采用陈鹤琴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 方法。 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学校校风优良, 自由平等, 实行“ 纯爱 ” 教育,培养了一批批幼教战线的优秀人才。1948 年并入南昌女师,改为幼稚师范科。

《幼稚园规程》:招收4岁-6岁儿童

第四节 幼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一、幼稚师资标准的制定 二、幼稚师资培养机构的设立和发展
一、幼稚师资标准的制定

1926年,张宗麟——《幼稚教育概论》中提出幼 稚师资的修养应顾及学问上、品性上,以及技术上 等诸多方面。不过政府有关部门始终未有统一规范 出台。 1943年,国民政府公布、施行的《幼稚园设置办 法》中规定:“幼稚园教员,以幼稚师范学校毕业 或具有小学教员资格、曾任幼稚园教员一年以上之 女子为合格。

第五节 幼稚教育研究与幼稚园发展概况

一、幼稚教育的研究和实验活动 二、幼稚园发展概况




1917年,博文女学的钟佩英、黄绍兰女士在上海 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推胡彬夏女士为主任。 仅棠花一现,未有后续。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举行年会时,时任江苏教 育学会会长的袁希涛曾提出筹设模范幼稚园,以推 动幼稚教育,同时建议创立幼稚师范科,以造就幼 稚教育师资。 仅付之保留。

“标准”的第二部分是课程范围,规定的幼稚园的课 程内容有: 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 工作、静息、餐点 , 共七项。每一项都分别阐述 , 各项均列目标、内容及最低限度的要求。

“标准”的第三部分是教育方法要点。共列 17 项 , 说明幼稚园具体的教育方法。

主要内容举说如下: 规定幼稚园七项课程不可截然分开。 于实际施行时,无所谓科目, 而实行课程(作业) 中心制的 设计教学,以一种需要的材料,做一日或两三日内作业的中 心,一切活动都不离开这个中心; 各种作业 , 可由儿童各 从所好 , 自由活动 , 但每日必有一次团体作业, 故事、 游戏、音乐、社会和自然,大部分都可由教师引导, 施行 团体作业; 教师是儿童活动中的引导者、把舵者、裁判者, 教师必须作充分的准备 , 提出引导儿童活动的材料, 指 导儿童活动的方法 , 教师应体察儿 童的心理 , 为儿童 准备的活动材料和指导儿童活动的方法 , 都要切合 儿童 的经验 , 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裁判者 , 但又不是替代者, 儿童的问题,应由儿童自己解决,儿童确不能解决时,教师 也只可从旁启发引导。

一、幼稚园制度的建立 二、幼稚园制度的发展

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将幼稚园正式列入教 育系统,并指出幼稚园收受6岁以下的儿童。
最初我国学前教育一直没有关于课程标准的规定,各种学前
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上各行其是。 1922 年幼稚园制度确立 后,学前教育有所发展, 幼稚园课程和教材的审查编辑的问题 就更为突出 , 此外还有师资、推广乡村幼稚园问题等。编订 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就成为幼教战线一项迫 切的任务。同时国内的很多幼稚园,如南京鼓楼幼稚园、晓庄 乡村幼稚园、南京高师附小附属幼稚园都在幼稚园课 程等方 面做了改革实验,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因此,制定一个全国 通行的课程标准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 陈鹤琴等11 人受教 育会议的委托,着手进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拟定。1929年9 月《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拟定完成 , 并由教育部令各省市 作为暂行标准试验推行。1932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称 《幼稚园课程标准》,1936年又修正一次。这个“标准”,是 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1922
年学制作了师范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可附设幼稚师范 科的规定。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幼稚师范教育还没能得到人 们应有的重视。 192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陶行知、陈鹤琴分别提出开设 幼稚师范和在普通师范中设幼师科的提案,经过讨论通过。 1932年国民党政府颁布《师范教育法》 1933年教育部颁布《师范学校规程》,对附设幼稚师范科作 了若干规定, 规定师范校要附设幼帷师范科,修业年限三年或 二年,招收初中毕业生。

蔡元培最早介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913年,黄炎培发表文章力主学校采用实用主义, 以改变当时的学校教育脱离实际和生活的现象。 1919年,杜威来华 讲学,实用主义在中国成为一 种流行的思潮。


主要儿童教育观:儿童是教育的最新,学校的一切 应该为了学生的生活; “教育即生活” ;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

《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 稚园课程标准,它建立在幼稚园制度确定以后幼稚园 数量上的较大发展和各种实验活动开展的基础之上 的,它是由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基础 上 , 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而 形成的, 因此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 的精神。

玛利娅·蒙台梭利(意大利语: 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 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 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 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 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 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 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 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 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 等概念。




规程规定: 两年制幼稚师范科的教学科目为:公民、体育及游 戏、卫生、国文、算学、历史、地理、生理、理化、 劳作、美术、音乐、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幼稚园 教材及教学法、保育法、幼稚园行政及实习。 三年制幼稚师范科的教学科目为:公民、体育及游 戏、卫生、军事、看护、国文、算学、历史、地理、 生物、化学、物理、劳作、美术、音乐、伦理学、 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幼稚园教材及教学法、保育 法、幼稚园行政、教育测验及统计、实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现代西方儿童教育理论的传播 新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宣传 幼稚园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幼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幼稚教育研究与幼稚园发展概况

第一节 现代西方儿童教育理论的传播

一、蒙台梭利思想研究的深入 二、杜伟实用主义儿童教育观的影响 三、设计教学法的传播
(二)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 学校。, 由陈鹤琴在1940 年10 月创立于江西泰和县,附有小学、幼稚园、 婴儿园。 1943年2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添设幼稚师范专科。办学宗旨是: 一、培养幼稚园的师资; 二、开展幼稚教育的理论和教材教法的实验研究; 三、进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的实验。

克伯屈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计划,自己联系实际的 动作。


威廉·赫德·克伯屈(1871—1965)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他一生致 力于对杜威的教育哲学进行解释,使普通教师都能接受进步教育思想 并付诸实践。他具体阐述了进步教育的学习理论,提出了设计教学法 (又称单元教学法)。 他是杜威的学生,于1918年从杜威“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出发,并 在其“问题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内部动机和附随学习的理论所创 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其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呆板的课 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学生学习被动,以及分科教学孤立、分散 等缺点。它废除班级授课制度,打破学科界限,摒弃传统的教科书。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是:(1)学生根据其兴趣和需要, 从实际生活环境中提出学习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2)制订达 到目的的工作计划;(3)在自然状态下,适用具体材料,通过实际 活动去完成这项工作;(4)检查其结果。这种教学形式在克服传统 教学中的缺点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该组织形式在教学的 指导、设备和教材的编写上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学生不能获 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影响教学质量。



194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学校教员检定办 法》。 规定:担任幼稚园的教员必须具备师范学校毕业或 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毕业者的资格。
彼时的规定只是对学历的规定,而对具体的要求未 见明确规定出台。


二、幼稚师资培养机构的设立和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不仅幼稚园数量较少,独立 设立的幼稚师范也极少,公立的如北京女子高等师 范学校附设的保母班,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附设的幼稚园师范班,以及浙江、福建等省开办的 幼稚师范班。
第二节
新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宣传


鲁迅 《狂人日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上海 的儿童》、《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 使自己的子女更强,更聪明高尚。 因此父母应该用无私的爱和牺牲精神为后起的新人 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节
幼稚园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幼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教会设立的幼稚师范学校, 如苏州景海幼稚师范、杭州弘道幼稚师范、福州协 和幼稚师范、厦门怀德幼稚师范等。 毕业生>幼稚园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