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语言的任意性的认识

合集下载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名词解释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名词解释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名词解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符号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改变或者创造所用语言符号。

(一)随意原则随意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符号取决于语言使用的目的;二是语言符号的使用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则和规范。

(1)运用语言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即使用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交往中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因此,凡能满足这种需要的语言符号就是合理的、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不正确的。

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美国英语”“美国英语”,但如果把“英语”改成“美国语”,其含义也相同。

(2)表示一个概念,只要认为该概念与另一个概念是等同的,则它们所代表的对象即可被视为同一事物,这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叫做等值关系。

如:主体和客体、动作和结果、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等都是等值关系。

(3)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时,既可以表示同一种思想感情,又可以表示不同的思想感情。

如:“我爱好数学”和“我喜欢数学”;“他不喜欢喝茶”和“他喜欢喝茶”。

(4)运用语言来交际,要遵守约定俗成的习惯和礼貌。

如:英语不说“ My Teacher”,而要说“ My Teacher”;对妇女用“您”,对男子用“你”,对朋友说“ Please”,对熟悉的人说“ What’s Up”。

语言符号任意性,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人们使用语言符号交际,只要符合上述原则,就应予以尊重,无论语言符号本身合不合理、正不正确,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自由原则(三)无限制原则(四)非约定原则语言符号有以上几个特征。

(1)简单性,即语言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能够省略更多的语音成分;只有一套声音,没有像物质一样复杂的形态,因而,语言符号比物质符号简单得多,而且由于声音占有空间小,声音一旦发出就会产生强烈的印象,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觉;语言符号有以上几个特征。

(2)约定性,即语言符号按照某种规则组合起来表示某种意义,有一种确定不移的标记。

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中的任意性思想

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中的任意性思想

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中的任意性思想索绪尔是20世纪一位重要的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他对语言和语言使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了著名的任意性思想,对语言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中的任意性思想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任意性思想的概念任意性思想是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中心概念之一,指的是语言符号和所代表的含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具体来说,语言符号是由人类自主创造出来的,它们本身没有具体意义,只有通过社会认同和使用,才能形成具体的含义。

因此,同一个符号在不同的语境和社会背景下可能代表不同的含义。

二、任意性思想的思考起源任意性思想的思考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口音字形不是天然的符号,它们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

在中世纪,圣奥古斯丁也认为语言符号与它所代表的含义之间是任意的。

但是,任意性思想真正得到挖掘和阐述,是在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中。

三、任意性思想的理论基础索绪尔的任意性思想是建立在他的“语言-言说-文字”的三元关系基础上的。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学习和交流的基本工具,是由一系列符号组成的,这些符号被用于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和意欲等,因此语言既是自我反思的产物,也是人际交往的媒介。

言说则指的是语言在特定场合和语境下的使用,用于传达信息、表达意见或感情等。

语言使用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言说方式来表达同样的含义,说明语言符号和所代表的含义之间是任意的。

文字则是语言符号的书写形式,是系统地记录语言的一种方式。

四、任意性思想的意义任意性思想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揭示了语言符号和所代表的含义之间是任意的这一事实,使人们意识到语言的多义性和可变性,从而对语言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分析。

其次,任意性思想为语言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对于探究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现象的激增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最后,任意性思想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了人类智力和文化创造的本质,因为只有通过自主创造符号并共同认同其含义,才能形成复杂的人类文化和知识系统。

浅议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浅议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人文天下|2017年10月刊|总第106期浅议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耿君_、关于任意性和理据性的论争这两个概念派生于拍拉■孛派关于语首的规约 性和自然性的二元论争,是西方语#学思想中最根 本的何題^在亚里士多德传统中,规约论者把语言看作具 有规约意义上的任意性,即语词和它所代表的事物 之间的某种契约关系s吾词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达成的约定关系,所以它是一种规约,或称之为无理据的。

而在柏拉图的传统中,自然论者把语嘗看作是 自然的,也就是语词和事物的关系是自然赋予的,或是人类外部的现实所赋予的,所以,在貧然论者 看来,外部现实为语词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理 据。

至索绪尔时代,任意性和理据性问题仍是语言 研究关注的基本问题:惠特尼>新语法学派、十九 世纪历史语言学家都对任意性和理据性作过深人研 究。

此后论争继续延绵:莱布尼兹、洛克、梅耶、霍凯特、萨丕尔强调语言的任意性和历史继承性;布达哥夫、兹维金采夫反对任意性。

维特根斯坦认 为语育的理据性是由“家族相似”提供的。

虽然对任意性和理据性的解释各种各样,但这 些观点中存在着共性的东西.:1. 任意性和理据性被看作完全对立的概念D2. 从语春外部来解释任意性和理据性。

二、索绪尔的观点任意性和理据性这两个概念是索绪尔语言学中 最棊本的概念。

理解索绪尔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概念 的关键是要厘清他所区分的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 性的概念。

索绪尔曾使用过三:个术语:任意性、绝 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

任意性是联系语言赞号的一般原则给以解释 的。

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是联系i吾言系统机制 的理据性加以阐述的。

“符号任意性的根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 语营中把完全对任意的,即无理据的和相对任意的 区分开来。

有些符号是绝对任意的;而在另一些符 号中,我们注意到任意性虽然不是完全不存在,但 却存在程度的差别:符号可能是相对有理据的。

”w (一)绝对任意性索绪尔认为语貧是价值系统。

你如何看待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

你如何看待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

你如何看待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互动关系摘要 :语言符号任意性的问题 ,一直是语言学界存在争议的话题。

近年来 ,一些学者因为语言符号同时存在象似性而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甚至排斥符号的这种特性。

任意性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性的本体论问题,更是人类文化的本体论问题。

可见,这一论题不但是从古至今人们不断探索的话题,而且在当代语言学、哲学和人类学理论界都是公认的具有极其重要基础性作用的课题。

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内涵的界定,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初步探索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关键词 : 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索绪尔认为任意性是一切符号系统的基本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系统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①许多语言学家都从他那里得到启发,无不折射出他的影子,但后来的诸多学者对这一原则提出了质疑,象似性便成为争论的焦点。

大部分的学者对语言任意性的理解是基于索绪尔符号任意性的阐述,而对象似性的理解是基于皮尔斯符号理论中关于象似符(icon)的论述。

索绪尔是符号学(semiology)的创始人,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他虽没有详细阐述符号学以及它的研究方法,但把它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来确立的思想已初见端倪,“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我管它叫做符号学”,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一种符号的现象”,“依我看来,语言问题主要是符号的问题”。

1.任意性任意性(Arbitrariness)。

任意性原则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惯例派(代表人亚里士多德),但近代对此作出最明确阐述的是索绪尔。

他指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

或者,说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①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1-102.体,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各种语言间的差异和不同语言的存在就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证明。

这就是说,在各种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概念。

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

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

语⾔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语⾔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精选10篇) 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下⾯是⼩编精⼼整理的语⾔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篇1 ⼀、词法理据 “词法理据指的是⼤部分词可以从构成该词的词素或其他⼿段分析出词义的来历。

根据词法构成的词体现为词素的组合,⽽词素本⾝可能是有理据的或者⽆理据的。

但词汇的构成是有理由的,是由有意义的更低层次的单位构成。

”[4]索绪尔把这⼀现象称为相对任意性,若以理据性为参照,我们也可以称为相对理据性。

据统计,在英语词汇中,只有9%的词汇才是完全任意的,⽽另外91%的词在⾳义或者形义之间存在⼀定的联系,可以说是有理据可循的,如派⽣词(deriva-tives)、合成词(componundwords)、逆成词(backfor-mations)、拼缀词(blendings)、外借词(theborrowedwords)、缩略语(abbreviations)等,都是有⼀定理据的。

那些9%的具有完全任意性的词汇可以称之为原始词汇,由这些原始词汇发展⽽来的即为⼆级词汇。

⽐如英语中⽤“Roll”表⽰“滚动”是原始阶段的构词,⽽之后由roll发展⽽来的词汇,如troll(使旋转)、scroll(卷)、enroll(卷,包,招进来)、roller(滚筒)、rolling(滚动的)、rotate(旋转)、rotary(旋转的)、rotor(转⼦)、roam(漫游)等,都是⼆级阶段的词汇,有较强的理据性[5]。

原始阶段所形成的词汇在⾳义或者词义⽅⾯有较强的任意性,但⼆级阶段所形成的很多词汇都是运⽤原始阶段形成的固定⾳义关系⽽形成的,在⾳义或形义⽅⾯存在明显的理据痕迹[6]。

⽐如“sun”表⽰“太阳”,“flower”表⽰“花”,“egg”表⽰“鸡蛋”,“ap-ple”表⽰“苹果”,这些没有什么理据可循,但⽤“sun-flower”表⽰“向⽇葵”,⽤“eggplant”表⽰“茄⼦”,⽤“pineapple”表⽰“菠萝”,却是有原始理据存在的。

关于语言的任意性作文

关于语言的任意性作文

关于语言的任意性作文English answer.The arbitrariness of language is a fascinating concept that has been debated by linguists and philosophers for centuries. It refers to the idea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word and its meaning is not natural or logical, but rather arbitrary and conventional. This means that there is no inhere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ound of a word and the thing it represents.For example, the English word "dog" does not inherently represent the concept of a dog. It is simply a label that we have agreed upon to refer to this particular animal. In another language, such as Spanish, the same animal is referred to as "perro." There is no logical reason why "dog" should represent the concept of a dog any more than "perro" does.The arbitrariness of language has several implications.First, it means that language is not a universal phenomenon. There is no one language that is spoken by all humans. Instead, there are thousand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each with its own unique set of words and grammar rules. This is because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eveloped different ways of categorizing and representing the world around them.Second, the arbitrariness of language means that it is constantly evolving. A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changes, so too does our language. New words are created to describe new concepts, and old words are given new meanings. This process of linguistic change is ongoing, and it is one of the things that makes language so fascinating.Third, the arbitrariness of language means that it is a powerful tool for communication. Because words are arbitrary, they can be used to represent any concept thatwe can imagine. This allows us to communicate complex ideas and emotions in a way that would not be possible if language were not arbitrary.Of course, the arbitrariness of language also has itsdrawbacks. It can make it difficult to learn new languages, and it ca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people who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However, the arbitrariness of language is also one of its strengths. It is what makes language so flexible and expressive, and it is what allows u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such a rich and varied way.中文回答:语言的任意性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概念,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争论不休。

语言的任意性

语言的任意性

语言的任意性
语言的任意性是指索XX语言学中的术语,是语言符号的两个特性之一。

索XX提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具有任意性,语言符号是任意的,即事物和词语(声音)之间的联系是不必然的。

索XX称概念所指和声音像所指为现代语言学家普遍认为的语义和语音方面。

索XX提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具有任意性,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索绪尔把概念叫做“所指”,把音响形象叫做“能指”,即现代语言学家一般认为的语义和语音两个层面,此后索绪尔又进一步解释:“能指是没有理据的,即对于实际上与它无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


需要注意的是,索XX对语言的任意性指的是符号中构成要素之间的结合是任意的,而不是说符号与符号的结合是任意的。

并不是首先存在一个一个的要素,我们再为之分配名称,而是我们用语言将世界切分成一个一个的要素。

我们在这个语言世界范围内思考。

语言不仅是传达思考的手段,还是决定思考的原因。

[任意性,语言]由变化的语言浅谈语言的任意性

[任意性,语言]由变化的语言浅谈语言的任意性

从交际的角度,结合那些已成定势的语言变化来谈其任意性会使论题更有依据,更有意义。从语言的任意方面作说明:
此外,还要从时间的角度考虑语言的任意性。由于语言是任意的,其存在完全依赖于关系来确立;而这种关系又必然处于一定的时间之内,因而必有共时的假设。然而,正因为语音形式和所指对象之间不存在本质的、天然的联系,也就没有抵制变化的东西。所以,语言符号总是暂时的,从而在不同的时代便出现了不同的语言,我们便也得出了语言在不停地产生变化这种结论。然而,语言的任意性在语言系统的存在方式中是无法用理性来解释的,人们也就无法凭借理性使它整个地发生变化;再加上集体的惰性,变化就不可能涉及整个系统,而只涉及个别要素。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变化。因此,我们也可解释那些语言变化现象:为什么语言在不停地变着,却丝毫不妨碍我们去理解它。
3 语言的变化
既然语言的任意性中强调的“约定俗成”不免或多或少地限制语言的变化,但在现实中语言还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起变化,这即语言学界曾提出的语言的可变性。这种可变性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例如:地理位置的变迁,新旧事物的更替,不完善的习得,社会威望等;也有相应的语言因素,例如:发音舒适化,类推作用,盲目变化等,在此不需作详细探讨。
2 语言的任意性
所谓语言的任意性,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曾阐述为语音形式与它所指谓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它们没有内在的必然性。“约”即社会制约,是受社会制约的东西,是社会共议的结果,而不是任意的创造。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任意性的,但绝非是彻底地完全地任意,因为有时音与义之间――起码是似乎有一种关联。例如,每种语言都有拟声词,它们是有理据的,因为人们不学就好像能悟出这些拟声词与它们所指的关系。另外,不少合成词也并非全然任意。例如girl和friend两个任意性很强的词(或称无理据词)合二为一成了girlfriend的意思。所以,语言的任意性在很大程度上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涉及“任意”的量,而不牵涉“任意”的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认识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

首先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世界上之所以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

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当然,说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是就语言的主要方面说的,语言中有少部分词语的音义联系是可以解释的,不具有任意性,比如布谷鸟,汉语叫做“布谷”,英语是cuckoo,法语是coucou,匈牙利语是kakuk,古希腊语是kokkuk,这里关于布谷鸟的语音形式,五种语言都十分相似,是根据自然界的布谷鸟鸣叫的声音仿拟的结果,这些词的音义结合就具有一种可以解释的逻辑联系。

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言语缘起》一文中说,汉语的汉语的马、牛、鹊、雀、雁、鹅、
鸠等,都是模拟自然事物的声音构成的。

不过,这种模拟词语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语言的音义联系不具有任意性特点,因为纵观人类的语言,一方面,这种性质的模拟词语只占语言词汇系统中很少一部分,不具有系统性,客观世界中有声音可以模拟的事物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即使具有声音的事物,人类记录这些现象时,其词语并不都采用模拟的方式,有些语言采用模拟方式,有些语言不采用模拟方式。

例如
“猫”,汉语念mao,与猫的叫声很接近,是模拟性的,但英语是cat,法语是chat,德语是kater,俄语是KOT,没有采用模拟方式记录。

再就是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

像上面那些词语,汉语的读音是ren、dao、shu、shui、lu、qizi、taiyang、yueliang,英语的读音是person、knife、tree、water、road、wife、sun、moon。

(为便于查看,这里没有使用国际音标符号表示读音)
再者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

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又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

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

汉语有七大方言,各个方言区根据语音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次方言区。

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

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不然,就不会存在什么方言差别了。

所以,这个不能说明推论语言不具有任意性,
“呼呼”除了表示风声之外也可以理解为人打呼噜的声音,而自行车是中国人约定俗成的语言,可能外星人理解为“飞船”。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

09汉一
SY0901158
黄威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