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长篇小说《手机》第二章 阅读答案
专题26:小说形象概括与鉴赏-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天津专用)学生版

专题26 小说形象概括与赏析【考点解读】小说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小说是以表现人物为核心的文学艺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与概括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也是我们小说复习的重中之重。
应在一轮复习已基本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析概括的精准度,在审题、阅读与答题三个环节上加大思考与训练力度。
【备考建议】概括人物形象常见5种错误类型【技巧点拨】一、审清题干【典例梳理】●设问方式:1.整体设问(1)×××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请概△括△×××的形象特征....。
(3)请概△括△×××的生活状态....。
(4)请概△括△×××的心理..(情感..)变化。
(5)××ד仁厚宽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6)×××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具△体△说△明△。
2.局部设问(1)画线句子....体现了××怎样的心理..(或性格..)? (2)简△要△分△析△画线句子....中人物的心理状态....。
(3)如何理解×××此时的行为.....(眼泪../微笑..)?请简要分△析△。
一般而言,审题要抓住以下三组关键词:①概括与分析。
如有“概括”一词,只需准确答出人物形象特点即可,不用分析;如有“分析”一词,需要“概括+分析”或“分析+概括”,答题重点是结合人物的言行表现分析,“具体说明”与“分析”一词含义差不多。
《手机文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手机文学手机文学还只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
手机文学首先是手机短信,它必然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
一般来说,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70个字(包括标点)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具备内容精短、富于艺术张力的特点。
手机文学的创作要精心选择艺术视角,不能有“云山雾水”之感,而要有“寸铁杀人”之功。
手机文学的艺术视角最忌寻常化、模式化,循规蹈矩的创作思路是难以适应这种文学机制的。
手机文学的语言必须精彩,具有视觉爆发力。
这就如同演话剧一般,要求每句话都有挠到痒处或刺到痛处的艺术效果。
语言的精彩体现在形式上,往往是讲究音韵协调、句式齐整之美,凸现优美凝练的视觉表层效果,此外,戏谑、悖论、反讽、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艺术表达的内在张力,使得精短的语言如同利刃一般瞬时间穿透读者的心灵空间,刺激读者的心理空白。
其实,手机文学的艺术张力,既体现在“变化的文本”自身体制与功能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平衡之中,也体现在受众的原初心理与阅读期待心理之间冲突达成的平衡之中。
这二者的张力结构之间又形成了互为引发、互为促进的互动效果。
也正是在这种双重的艺术张力的影响下,才满足了市场经济语境之下渐趋浮躁的阅读需求。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
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
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只要取得“开心一笑”、“快意一笑”、“会心一笑”的艺术效果,或者说就是要达到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效果,就“心满意足”了。
手机文学,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
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
“无边信息萧萧下,不尽财源滚滚来”。
下载、发送成为事关手机文学命运的两件大事。
就传统文学来说,手机文学在技术时代、市场经济的双重语境下,难以避免要犯下“两宗罪”,也就是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
在产业化境遇之中的手机文学,体现了鲜明的商品性。
西工大《大学语文》作业机考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作业有20年10月的~试卷总分:100 得分:92要答an:网教辅导,这四个字的拼音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1.墨子名()。
A.轲B.丘C.翟D.周正确答案:C2.《劝学》是出自()学派的著作(《》)。
A.法家韩非子B.道家老子C.墨家墨子D.儒家荀子正确答案:D3.《王子猷居山阴》中王子猷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体现了玄学命题“得意忘言”,其中的“言”是指()。
A.人说的话B.人生过程C.人生目的D.人生真谛正确答案:C4.“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是()中的句子。
A.柳永《八声甘州》B.李清照《武陵春》C.辛弃疾《摸鱼儿》D.晏殊《蝶恋花》正确答案:D5.下列词集里属于晏殊的词集是()。
A.《乐章集》B.《珠玉词》C.《东坡七集》D.《漱玉词》正确答案:B6.现代文学最早的“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是()。
A.《压迫》B.《获虎之夜》C.《名优之死》D.《终身大事》正确答案:D7.当代作家王安忆写老上海的代表作是()。
A.《小鲍庄》B.《长恨歌》C.《伤心太平洋》D.《百合花》正确答案:B8.元杂剧的奠基人是()。
A.关汉卿B.王实甫C.马致远D.汤显祖正确答案:A9.宋代词人中变典雅为俚俗的婉约派词人是()。
A.李清照B.苏轼C.秦观D.柳永正确答案:D10.初期新诗抒写爱情青春为主的诗人是()。
A.胡适B.汪静之C.郭沫若D.闻一多正确答案:B11.明代长篇章回体小说是由宋元时期的(“”)话本发展而来的。
A.讲史B.说经C.话本D.小说正确答案:A12.《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
A.夏衍B.郭沫若C.李健吾D.宋之的正确答案:A13.四十年代“山药蛋派”小说家有()。
A.周立波B.孙犁C.赵树理D.李季正确答案:C14.赵树理《传家宝》中的方言是()。
A.山西话B.陕西话C.河北话D.陕北话正确答案:A15.《稼轩词》的作者是()。
A.范成大B.苏轼C.辛弃疾D.吴文英正确答案:C16.为张中丞请求援兵的人是()。
刘震云《手机》读书笔记

刘震云《手机》读书笔记刘震云,一位当代知名作家,以他独特的讽刺幽默、深入人心的作品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手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一个普通的手机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普通人一生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家庭和亲情的纠葛以及爱情的曲折。
《手机》这部小说的主题是关于人性的探究。
刘震云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入地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他通过手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也通过手机失去了很多。
这个普通人的故事,实际上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普遍心态。
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但又无法摆脱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在这部小说中,刘震云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他通过手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也通过手机失去了很多。
他的同事们也是一群生动的人物,他们互相竞争、互相攀比,展现了人性的贪婪、虚荣和嫉妒。
此外,小说中还有许多真实感人的亲情和爱情描写,这些描写展现了人性的温暖和美好。
刘震云在《手机》中运用了独特的叙述手法。
他巧妙地运用对话、描写和叙事等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小说中的对话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让读者可以轻松地进入故事情节。
描写也很细腻,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叙事则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展开,让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独特风格。
在这部小说中,刘震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语言特色。
他的词汇丰富、句式多变,而且运用了很多有趣的比喻和形容,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小说中描写主人公心情低落时的状态,作者用“他像一只被踩扁的塑料袋”来形容,让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此外,小说中的韵律也很和谐,让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一种音乐感。
读完《手机》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部小说的思想内涵和阅读体验。
这部小说实际上是关于人性的探究,让我们反思自己对手机的依赖以及这种依赖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开作业《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学前自测》 (73)

题目:1.从1979到1980年间开始的“意识流”小说尝试创作中,《我是谁》的作者是()。
选项A:宗璞选项B:张洁选项C:茹志娟选项D:王蒙答案:宗璞题目:1.1977年底,刘心武在文学界乃至全社会激起了强烈的反响的短篇小说是()。
选项A:《天云山传奇》选项B:《蝴蝶》选项C:《班主任》选项D:《伤痕》答案:《班主任》题目:2.蒋子龙的“改革文学”代表作是()。
选项A:《花园街五号》选项B:《乔厂长上任记》选项C:《沉重的翅膀》选项D:《新星》答案:《乔厂长上任记》题目:3.在“文化寻根”的浪潮中,阿城的名篇是()。
选项A:《美食家》选项B:《烟壶》选项C:《黑骏马》选项D:《棋王》答案:《棋王》题目:4.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有《文化苦旅》《白鹿原》《尘埃落定》《马桥词典》《日光流年》等,其中,《文化苦旅》的作者是()。
选项A:韩少功选项B:阎连科选项C:阿来选项D:余秋雨答案:余秋雨题目:5.《狗日的粮食》的作者是()。
选项A:苏童选项B:刘恒选项C:池莉选项D:方方答案:刘恒题目:6.新写实小说作为一面旗帜树立起来,始于某杂志1989年第3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这家杂志是()。
选项A:《十月》选项B:《收获》选项C:《当代》选项D:《钟山》答案:《钟山》题目:7.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苏童小说是()。
选项A:《米》选项B:《红粉》选项C:《妻妾成群》选项D:《罂粟之家》答案:《妻妾成群》题目:8.改编为同名电影的小说《红粉》和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的小说《米》的作者是()。
选项A:余华选项B:王安忆选项C:苏童选项D:刘震云答案:苏童题目:9.以相当平实的笔触,记录普通工人印家厚“烦恼人生”的作者是()。
选项A:刘恒选项B:方方选项C:刘震云选项D:池莉答案:池莉题目:10.刘震云“生活流”小说的代表作是()。
选项A:《一地鸡毛》选项B:《烦恼人生》选项C:《不谈爱情》选项D:《太阳出世》答案:《一地鸡毛》题目:1.“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有()等。
2020.10月西工大课程考试《大学语文》答案

1.《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
A.夏衍B.郭沫若C.李健吾D.宋之的答案:A2.当代作家王安忆写老上海的代表作是()。
A.《小鲍庄》B.《长恨歌》C.《伤心太平洋》D.《百合花》答案:B3.下列作品中属于钱钟书的是()。
A.《伤感的旅行》B.《故乡的野菜》C.《白马湖之东》D.《写在人生边上》答案:D4.属于20世纪40年代抗战时小说的代表作品是()。
A.茅盾《子夜》B.萧红《生死场》C.老舍《四世同堂》D.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答案:C5.《霍小玉传》被明代汤显祖改编为()。
A.《南柯记》B.《牡丹亭》C.《邯郸记》D.《紫钗记》答案:D6.墨子名()。
A.轲B.丘C.翟D.周答案:C7.汤显祖,字()。
A.剑臣B.梦阮C.聘之D.义仍答案:D8.下列只有()不是南宋爱国词人。
A.辛弃疾B.陆游C.苏轼D.张孝祥答案:C9.老舍的话剧《茶馆》所写的三个时代是()。
A.满清末年、“五四”运动、军阀混战B.“五四”运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C.满清末年、“五四”运动、抗日战争D.满清末年、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答案:D10.赵树理《传家宝》中的方言是()。
A.山西话B.陕西话C.河北话D.陕北话答案:A11.《稼轩词》的作者是()。
A.范成大B.苏轼C.辛弃疾D.吴文英答案:C12.北宋有“富贵词人”之称的词人是()。
A.周邦彦B.欧阳修C.张先D.晏殊答案:D13.四十年代“山药蛋派”小说家有()。
B.孙犁C.赵树理D.李季答案:C14.屈原《涉江》选自他的()。
A.《天问》B.《九歌》C.《九章》D.《离骚》答案:C15.杜甫的《登高》一诗写于()。
A.长安时期B.成都时期C.夔州时期D.漂泊西南时期答案:C16.现代文学最早的“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是()。
A.《压迫》B.《获虎之夜》C.《名优之死》D.《终身大事》答案:D17.《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是()的词作。
B.秦观C.温庭筠D.李清照答案:A18.豪放派词人中擅于以文为词的词人是()。
内蒙古赤峰市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选择题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镌刻(juān)颁发(bān)潜滋暗长(qiǎn)B. 俯瞰(gǎn)璀璨(càn)诘责(jié)藏污纳垢(gòu)C. 踱步(duó)悄然(qiāo)丘壑(hè)惟妙惟肖(xiào)D. 濒临(bīn)喧嚣(xiāo)纤维(xiān)络绎不绝(luò)【答案】D【解析】A潜滋暗长(qián)。
B俯瞰(kàn)。
C悄然(qiǎo)。
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人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B. 外祖母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C. 他们对这位文坛泰斗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达到诚皇诚恐的地步。
D. 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总能让人流恋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
【答案】B【解析】B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正确。
A为富不仁。
C诚惶诚恐。
D流连忘返。
选择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苏轼。
他曾写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佳句。
B. 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用“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C. 罗素,法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D.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受戒》等。
【答案】B【解析】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的诗句。
C 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获1950 年诺贝尔文学奖。
D《受戒》作者是汪曾祺。
选择题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试析刘震云的《手机》中流露的对现代人异化的隐忧

试析刘震云的《手机》中流露的对现代人异化的隐忧作者:李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1期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李超主持的2017年度宁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网络刑侦剧的社会性别建构研究”(GIP2017064)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当代人日益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的便利和愉悦,对现代科技产生了越来越强的依赖性进而导致了人类主体的异化。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手机》通过以语言传播方式的转变为切入点,表达了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危机的担忧,指出了现代人的异化现象,对人类的现代文明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现代科技;人类;异化;手机作者简介:李超(1991.8-),男,汉族,山东济宁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主修文化与传媒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002-2139(2017)-21-0-01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手机》以幽默且犀利的反讽手法,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现代都市的风情画,指出了现代人的异化现象,对人类的现代文明进行了反思。
一、现代人的异化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下的异化概念,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科技产品逐渐普及,极大地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使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社会。
但是客观上这也造成了人类自己为产品所控制和奴役,人的个性得不到全面发展,甚至是畸形发展。
刘震云从话语传播方式的转变的特殊角度入手,针对当代社会出现的问题,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向人们明确地指出,当代社会人的异化已不容我们再忽视。
二、手机——现代人的异化符号手机是当代文明的典型产物,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但是我们却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手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因为我们的手机装了太多秘密。
手机里的秘密如果泄露可能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
严守一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纵观小说《手机》可知,文本分为三个部分,各个部分的时代背景分别为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及插叙的二十年代。
笔者分别从每一个部分提炼出一个关键词,分别是“电话”“手机”“口信”,来对文本进行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震云长篇小说《手机》第二章阅读答案
严守一的好朋友叫费墨。
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时候,严守一好朋友很多,天天聚在一起聊天,场面热闹得像沸腾的火锅;过了四十岁,男人中,就剩下这一个,像凌晨两点的酒店大堂,偶尔有一个人坐在那里,低头喝咖啡。
费墨1954年生,属马,比严守一大三岁。
费墨是个胖子,是个矮胖子,是个大学教授,北京人,脸上架一深度眼镜。
无论春夏秋冬,都爱穿对襟儿褂子,冬天脖子里爱搭一条围巾,说话文白相间。
严守一初见到他,马上想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派知识分子。
费墨与严守一的老婆于文娟的小表舅是大学同学。
六年前,小表舅的儿子过百天,严守一和费墨碰到一起。
那顿饭吃的是火锅。
初次见面,严守一以为费墨是个不爱说话的人,因为牛顿饭过去,费墨只顾仰身涮肉,俯身蘸料,吃出一脸胖汗,没说一句话。
大家没在意费墨,依旧海阔天空,先聊起一些政治芫话,接着聊到眼前的火锅。
费墨遮时摘下眼镜擦汗,慢条斯理地发了言。
发言并不看焱人,看着房顶。
说火锅并不从火锅开始,而是引经据典,从胡人谈起,到成吉思汗,又扯到秦朝,扯到锅盔,一个火锅,竞和秦灭六国有关系。
六国灭完,众人以为就完了,费墨又从秦朝兜回清朝。
说清朝又撇下清朝,开始讲原始社会的陶器,由陶器到铁的发现,由铁器到青铜器的产生。
青铜器离火锅已经很近了,他又撇下青铜器,开始讲游牧民族扣农耕民族的区别,满族是如何将二者柠巴到一起的于文娟的小表舅招呼大家:边吃边听。
没想到这话惹着了费墨,费圣又低头吃内,不再说话,任满族不上不下,悬在半空中;任火锅不明不白,好像这顿饭除了费圣,其他人都是瞎吃。
以后又碰到过几次,或开会,或吃饭,一草一木,一碗一碟,费墨都能引申出另外的意思。
言语之间,叉总有人惹得费墨不痛快。
严守一看他是个杂家,适合做电视节目,便邀他到自己主持的《有一说一》栏目当策划。
《有一说一》是个社会、生活栏目,话题繁杂,不愁费墨没有用武之地。
没想到邀了两次,费墨辞了两次:我不会说话。
这时严守一已与费墨熟了,严守一:你要不会说话,全国人民都得憋死。
费圣瞪了严守一一眼:我说的不会,不是这个不会,而是那个不会。
严守一明白了,他说的不会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严守一:为吗呢?费墨:话有话的用处,我不至于拿话赚饭吃。
严守一:你在大学讲课,不也是拿话赚饭吃?费墨瞪了严守一一眼:这怎么能一样呢?个是授徒,一个是作秀;一个是授业解惑,一个是自轻自贱;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戏子。
明白了吧严守一恍然大悟,只好作罢。
但过了两个月,严守-又去邀。
因在两个月之中,严守一经常想起费墨,一想起就笑。
严守一还从来没有这么难忘一个男人。
严守一说:老费,我这是三顾茅庐。
知你看不上我们,无法与我们对话,但你也得顾及影响。
我这次来,并不是代表我自己!费圣倒吃了一惊:那你代表谁呀?严守一:我代表天下的苍生,再不能让我们这么不明不白地活着了!如果你再把授业解惑局限在学校,你就是自私。
费墨像孩子一样扑哧笑了,点着严守一:自认识你以来,就这句话,说得还算幽默。
但又说:那也不能因为你一句话,我就弃良从娼。
严守一:请你过来,主要也不是为了让你帮我们做事。
费墨又吃了一惊:那为了什么?严守一:事情并不重要,那不过是一个借口,主要是为了经常见面。
费墨盯着严守一看,看后叹了口气:原来以为你是一个花马掉嘴的人,谁知也是个有心人。
原来以为你是个名利之徒,谁知也稍微懂一点儿朋友。
阅读练习试题来源:2015年乌鲁木齐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乌鲁木齐一诊】
就这样,费墨被严守一拉进《有一说一》。
自从费墨加入幕划队伍,《有一说一》果然和过去不同。
严守一一开始担心费墨放不下大学教授的架子,大学和电视台,正像费墨说过的那样,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同样的话,两种不同的说法,担心费墨给弄拧巴了,没想到费墨能上能下,进得厅堂,也下得厨房,从深刻到庸俗,转变得很快。
费墨
说话慢,做事也慢,严守一从不催他。
但几年之中,费墨策划的多期节目,都大受观众欢迎,使《有一说一》一年上一个台阶。
剧组开会的时候,严守一说:主要是文化的力量,使《有一说一》与众不同。
为什么我们年年上台阶,别人走下坡路呢?区别在于,面对这个世界,老费有话要说,别人都是没话找话。
我建议,以后我们就不要叫老费了,叫费老。
费墨看着窗外,叹一口气: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所有开会的人都想笑,但都憋住没敢笑。
【注】干文娟:后因发现严守一在婚姻中出轨且撒谎隐瞒,决然与严离婚。
(l)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过了四十岁,严守一感到自己年轻时虽然好朋友很多,经常聚会也很热闹,但费墨却是现在自己身边唯一的好友,二人的交往显得宁静而有内涵。
B.严守一和费墨相识于一次聚会,因为费墨像个老派知识分子,严守一起初对他并不感兴趣,但后来费墨关于火锅源起的一番话使严守一改变了看法。
c.于文娟的小表舅待客热情周到,但他打断费墨的话招呼大家边吃边听的做法让费墨不太痛快,这从费墨后来低头吃肉,不再说话的举动可以看出。
D.严守一很想邀请费墨参与《有一说一》栏目的策划,但前两次都被费墨拒绝了,第三次严守一改变了策略,以想经常见面为由终于说服了费墨。
E选文记叙了严守一和费墨相识交往的几件事,表现了两人不同的思想性格,也在体现两个中年男子友谊的同时展现出当下一些知识分子的生活现状。
(2)选文中的费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选文中写严守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1.B D
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大学教授。
①知识博杂,说话爱引经据典。
②好为人师,爱炫耀显摆。
③清高自许,觉得鲜有人能真正理解他。
①通过其观感表现费墨的思想性格;②通过写他与费墨的相识及交往,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③与费墨互为补充,展现当代中国两位有代表性的不同的文化人。
①名字反讽:严守一的名字、有一说一的栏目名与严守一后来在婚姻中出轨还撒谎隐瞒的行为恰恰相反;费墨表面涉猎广泛,但其言谈思想大多也不过是徒然费墨而已。
②语言反讽:如好像这顿饭除了费墨,其他人都是瞎吃,表面上说大家都混沌糊涂,其实讽刺了费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心态和知识精英的优越感。
③形象反讽:严守一和费墨,表面上一个是知名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一个是大学教授,但其言谈行事却常常流露出与其身份不匹配的另一面,中国文化人性格中的消极面及人性的幽微处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