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业科普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

农业科普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农业科普: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农田土壤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不仅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能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壤肥力管理和保护方面进行科普介绍。
一、土壤肥力管理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农田土壤肥力的基础。
根据农作物的需求以及土壤的养分状况,选择适当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化肥、有机肥等可以结合使用,互补优势。
同时,注意配合施肥与追肥,保证农作物在生长周期内得到充足的养分供应。
2. 精细施肥精细施肥是提高施肥效益的关键。
通过土壤测试,准确测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并依据测试结果调整施肥方案,减少农民的施肥成本,避免养分浪费。
此外,在施肥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施肥、地域施肥等精确施肥技术,使养分更加精准地到达植物根系。
3. 配套施肥配套施肥强调不同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差异,合理安排作物的轮作和间隔。
不同作物搭配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减少土壤肥力退化的风险。
通过安排合理的作物轮作,还能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病虫害的防治。
二、土壤资源保护1. 合理耕作合理耕作是土壤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
合理选择农耕方式,如兼顾耕地利用率和土壤保护的杂粮间作、粮草综合种植等耕作方式,可以避免连作难题和土壤侵蚀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合理的耕作深度和施耕频率,也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
2. 植物覆盖植物覆盖是保护土壤资源的有效途径。
在农田休耕或间作期间,可以种植耐旱耐寒的绿肥作物,如苜蓿、燕麦等,来覆盖裸露的土壤。
植被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同时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固体有机质。
3. 防止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重要的土壤资源流失途径之一。
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设置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梯田等,能有效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土壤和养分流失。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保持河道生态,减少土壤流失风险。
4. 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的利用和改良措施

土壤的利用和改良措施一、引言土壤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它不仅是农业的基础,还是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材料。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土壤质量也逐渐下降。
因此,对于如何科学利用和改良土壤,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壤利用措施1.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是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
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并遵循“节约集约、保护优先”的原则进行开发。
在农村地区,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农业发展计划,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等。
2.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绿色种植技术包括有机肥料、复合肥料、生物菌肥等多种方式。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并且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是一种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的农业模式,它通过保护和改善土地、水、气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并且可以增加作物品质和产量。
三、土壤改良措施1.有机质添加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通气性和肥力。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可以添加有机肥料或者秸秆等废弃物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石灰石添加石灰石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改良材料,它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促进植物吸收养分。
在酸性土壤中添加适量的石灰石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微生物菌肥使用微生物菌肥是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材料,它包含了大量的益生菌和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4.植物种植植物种植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改良方式。
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豆科植物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而绿肥作物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因此,在改良土壤时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进行选择。
四、总结综上所述,科学利用和改良土壤是保障农业和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实践中,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规划,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保护和改良土地资源。
植物农学技术专家分享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植物农学技术专家分享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土壤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要素,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为植物农学技术专家,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经验和技巧,希望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第一,土壤理化性质的了解充分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基础,只有了解了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重要指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土壤,提高其质量和肥力。
针对土壤pH值,可以通过添加石灰、腐熟有机肥等方法进行调节,使其适宜于不同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及时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合理施用化肥或者有机肥料,以充分满足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提高产量和质量。
第二,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在耕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耕作措施也是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重要方法之一。
首先,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的平衡。
通过适时施水和施肥,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流失,达到节约并有效利用的目的。
其次,要注重农作物的轮作和间作,以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并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
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农作物的密度,以充分利用土壤空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第三,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技术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品质的重要手段。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合理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促进养分的释放和吸收,增加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率。
生物技术在土壤修复和植物病虫害防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科学施肥和草地建设科学合理的施肥是实现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关键。
应根据土壤养分的状况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养分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草地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建设和管理草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第五,监测和评估土壤质量和肥力定期进行土壤质量监测和评估是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重要环节。
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回答写作,探讨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 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是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基本形式。
农村土地资源可以通过适当的耕作方式和合理的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
例如,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合理轮作休耕,优化农作物品种选择等,可以增加农产品产量,稳定供应。
2. 生态农业的土地资源利用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有机农业耕作和农业旅游等方式,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3. 乡村旅游的土地资源利用乡村旅游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农村发展方式。
通过开发和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提供旅游服务和农事体验,可以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4. 农村土地资源的产权和流转农村土地资源的产权和流转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的难题。
通过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的土地产权制度,可以鼓励农民流转土地,促进大规模农业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 农村土地资源的非农化利用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农村土地资源也可以用于非农化利用。
例如,发展农村特色小镇、农产品加工业、农家乐等产业,可以将农村土地改造成非农用地,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6. 农村土地资源的生态修复部分农村土地由于过度利用或不当使用,出现土壤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采取植被恢复、废弃土地治理、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可恢复农村土地资源的生态功能,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 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需要注重综合开发。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产量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产量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增加农作物和养殖业的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本文将探讨几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率。
一、科学耕作科学耕作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首先,合理施肥是科学耕作的基础。
根据土地的肥力状况,科学调配有机肥和化肥,避免肥力过强或过弱。
其次,合理灌溉是科学耕作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含水情况,科学确定灌溉周期和水量,避免因灌溉不当造成水分浪费和土壤盐碱化。
此外,适时翻耕、松土和除草,以保持土壤松散和通透,提供足够阳光和营养供应。
二、推广农业技术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
例如,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可以减少水分损失,提高灌溉效果。
此外,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减少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另外,推广种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和适应性,增加产量。
三、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首先,要根据土地的质量和功能,确定不同土地的利用方式。
高肥沃耕地适合发展粮食作物、蔬菜和经济作物;山地和丘陵地适合发展果树和茶叶等经济作物;水域和湿地适合发展水产养殖。
其次,要合理划定农田和生态用地,保护好耕地资源,并加强对农田的保护和监管。
最后,要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的灌溉条件,确保作物的水源供应。
四、发展农田与农业综合开发农田与农业综合开发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首先,可以进行农田水果种植与养殖的结合,进行农田水果种植与家禽养殖、渔业养殖的有机结合,增加农业的产值和农民的收入。
其次,可以开发农田观光旅游,提供农田游览和采摘等服务,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可以进行农田与农业科技研发的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品质。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退化与土壤退化
在讨论土地退化或土壤退化时,两者常常混为一 谈,许多情形下,把土壤退化简单地作为土地退化 来讨论,反之亦然。
土地退化的直接后果是: ( 1 )直接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生产力; ( 2 )破坏自然景观及人类生存环境;
( 3 )通过水分和能量的平衡与循环的交替演化诱发 区域乃至全球的土被破坏、水系萎缩、森林衰亡和气 候变化
土壤流失对农业生产及生态 环境的影响
思考一:土壤流失有什么危害? 思考二:如果你是当地的官员,您将
如何治理当地的水土流失,还人 民一 个秀美的山川?
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 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 过程。
我国盐渍土总面积约 1 亿公顷, 其中 现代盐渍化土壤 0.37 亿公顷, 残余盐渍化土壤 0.45 亿公顷, 潜在盐渍化土壤 0.17 亿公顷。
多可怕!你还睡得着吗?
土壤流失的防治
一、 要宣传和树立全民的“国土危机”意识
二、 以防为主,标本兼治
① ② ③ 严禁乱砍乱伐,加大植被保护的力度 尽快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严格限制利用强度; 按自然规律利用和开发土壤资源;
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④ 实施科学的耕作法,如土壤保护耕作法。
⑤ 加大水土保护的工程投入
金
火
木
水
土
相 生 相 克 、 物 竟 天 择 、 自 然 平 衡
土壤退化的分类
1971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土壤退化》一书。土壤退化包括 类:
侵蚀、盐碱、有机废料、传染性生物、工业无机废料、 农药、放射性、重金属、肥料和洗涤剂、旱涝障碍、养 分亏缺、非农占用
土壤退化主要表现
高效利用土壤资源的策略

高效利用土壤资源的策略土壤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壤资源正遭受着日益严峻的威胁。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高效利用土壤资源。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策略,帮助保护和改善土壤资源。
一、保护土壤质量保护土壤质量是高效利用土壤资源的首要任务。
首先,我们应该减少土壤侵蚀,避免水土流失。
在农业生产中,采取措施如合理选择耕作方式和轮作种植,增加植被覆盖等,可以显著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其次,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严格控制施用量,避免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过度污染。
此外,科学管理和利用农田秸秆、有机肥料等可持续资源,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二、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平衡、最大程度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农业模式。
相较于传统农业,有机农业更注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
有机农业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
此外,有机农业注重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培养有益微生物和土壤生物群落,有助于提高土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倡导和推广有机农业不仅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也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三、实施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是一种将有机废弃物和农业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农业模式。
通过合理利用农业、农村和城市的有机废弃物,实现废物资源化和能源回收利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土壤肥力。
例如,农田灌溉可以利用城市污水处理过后的水源,既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又为土壤提供了养分。
此外,采用农业生物技术,如菌肥、蚯蚓堆肥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利用率,促进废弃物的再利用。
四、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是高效利用土壤资源的关键。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我们需要精确测定土地的质量和用途,合理划分耕地、林地、草地等功能区域。
在农业生产中,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特性,科学规划种植结构,提高土壤肥料利用率和农产品收益率。
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我国人地矛盾更突出,从50年代早期至1980年不到30 年旳期间,人均占有耕地少了667m2(1亩)。40数年 来,开荒造田虽达2513万公顷,但降低耕地达4073万 公顷,而人口增长了6亿多。如太湖地域近期工业建设 每年占用耕地1.8%,南方不少地域旳耕地占用比率也 在2—3%之间。1988年全国农村建房占用耕地约67万 公顷,伴随人口每年新增1600万以上旳速度发展,生
肥旳年产量。水土流失不但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旳威胁,同 步对水利、交通、工矿事业等带来巨大危害。
3.土壤资源退化,肥力下降。
因为土壤侵蚀和垦殖利用不合理,使土壤退 化,生产力下降。土壤退化实际涉及了土壤 环境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特征劣 化综合表征,如体现在有机质含量下降,营 养元素短缺,土壤构造破坏,土壤侵蚀,土 层变薄,土壤板结,土壤碱化、沙化诸方面 劣化表征。据艾伦统计,世界土壤资源养分 亏损面积达23%;热带地域中亏损最多旳是 磷、钙、镁、锌、硼等;南美酸性土中缺乏 氮、磷养分者占90%以上,缺钙者占70%, 缺锌者占62%,故土壤有机质含量旳下降是 当前土壤退化旳主要标志。据B.G.Rozanov
腐殖质是地球表面太阳能旳主要累积器,也是确保 生物圈生态稳定旳土壤生产力保护者。
4.土壤盐碱化、沙化加剧。
世界各大洲干旱、半干旱地域都有不同程度旳盐碱土分布,其面 积约占干旱区面积旳39%,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洲大陆西 部、非洲大陆北部,其中前苏联旳盐碱土面积最大,约7500万公 顷,印度有692.6万公顷,巴基斯坦约600万公顷。其他干旱、半 干旱地域都有分布。另外在滨海地域和旱作土壤浇灌区,也有滨 海盐土和次生盐土发生。据报导(世界资源报告,1987),某些 排水不充分旳浇灌系统引起土壤盐渍化程度远比在自然条件下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土壤退化
据统计:因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 和土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的土壤退化总面积约 4.6 亿公顷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0% ,是全球土壤退化总面积的 1/4。
我国从 1979 年到 1989 年 10 年间,草场退 化每年约 130 万公顷,人均草地面积由 0.4 公顷 下降到 0.36 公顷。
土地退化与土壤退化
在讨论土地退化或土壤退化时,两者常常混为一 谈,许多情形下,把土壤退化简单地作为土地退化 来讨论,反之亦然。
土地退化的直接后果是: ( 1 )直接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生产力; ( 2 )破坏自然景观及人类生存环境; ( 3 )通过水分和能量的平衡与循环的交替演化诱发 区域乃至全球的土被破坏、水系萎缩、森林衰亡和气 候变化
总而言之:
国土面积大而耕地少,分布不均衡且优质土壤少, 人均水平低且后备资源少,山地多平原少旱涝灾害多。
三、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
• 1、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 2、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大 • 3、土壤资源退化,肥力下降 • 4、土壤盐碱化,沙化加剧 • 5、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环境恶化。
表 14 - 1 我国与一些国家的土地资源占有情况对比
国家
美国 英国
土地总 人口 面积 106 106ha
916.7 246. 1
24.2 57.2
耕地 106ha
187.9
6.93
草地 林地 106ha 106ha
241.5 268.2
11.6 2.32
农业人 口 % 2.5
2.1
人均耕 地
hm2/p 0.764
相
生
金
相 克
、
物
火
水
竟 天
择
、
自
木土
然 平
衡
土壤退化的分类
1971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土壤退化》一书。土壤退化包括 类:
侵蚀、盐碱、有机废料、传染性生物、工业无机废料 、农药、放射性、重金属、肥料和洗涤剂、旱涝障碍、 养分亏缺、非农占用
土壤退化主要表现
1.土壤(地)沙化和沙漠化
沙化:指土壤在风蚀作用下,表层土壤细颗粒 减少而粗质砂粒增多的过程。 沙漠化:是土壤在风蚀作用下,向沙漠生境演 化的过程。沙漠是沙漠化的顶极状态。
杞人忧天,谁人忧地 !
呜呼!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何人何时何地!
干旱沙区:内蒙狼山—宁夏贺兰山—甘肃乌鞘岭以西 半干旱沙区:内蒙中西部、河北北部、陕北及宁夏东南部。 半湿润沙区:东北地区。
土壤退化原因
过度开采地下 水,导致百年 的树林死亡
土壤退化原因
二月春风似尖刀!
土壤退化原因
1959年由法国科学家H.N.Lehourou提出,一般指沙质荒漠化或 沙漠化。主要是强调在沙漠边缘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 活动作用,制造了“新沙漠”,气候因素则是一个适宜的环境条
0.121
加拿大 922.1 25.9 45.9
32 3.54
3.6
1.772
中 国 948.7 1200 118 261 196
80
0.098
如中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黄土高原、西部绿洲、卡 斯特地区、荒漠化地区等。
4 、耕地质量总体较差,自持能力弱
中低产田占 2/3 ,其中亩产低于 150kg/亩的低产田占 1/3. 低产田的种类有:缺水地、坡地、风沙地、盐碱地、涝地、水 浸地等。 如南方低产红壤的面积约为1200万公顷
风啸啸沙龙舞 !大漠漫漫归 何处?
内蒙古草原的理论载畜量应为 0.49 只羊/ha,而实际 载畜量每公顷达 0.65 只羊,超出 33% 。
沙进人退
五、荒漠化
1.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
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
地退化。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荒漠化 一词最早是有法国的科学家A.Abreville与1949年提出,原 意是指中非和西非年降水量在700-1500mm之间的半湿润、湿润 地区的热带森林,由于人类滥伐、烧荒和耕作导致森林的稀树草 原化和干旱环境的出现以及类似的荒漠化景观的演变模式。
2、类型繁多,利用差异大
3、耕地面积小,分布不均,开发有一定潜力 耕地面积1400万Km2,占陆地总面积的10.7% 已耕地面积占可耕地的42%,尚有1600万Km2可
耕地待开发 但①开发难度大,难以利用 ②分布不平衡,与人口分布不相适应,非洲、南
美洲,大洋洲人口少,但可开发耕地多
二、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2 、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地区差异大 山地 33% 高原 26% 盆地 19% 平原 12% 丘陵 10% 90% 以上的耕地和陆地水域分布在东南部 50% 以上的林地集中在东北和西南 80% 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 山地丘陵及高山的土壤占全国总面积面积为 1.23 亿 hm2 ,人均不到 0.1km2。
1、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按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地总面积占世界陆地总 面积的1/15,居第三位。
据统计,在我国土壤资源中,适于发展农业或农林 结合的土壤约263.33万Km2 ,占全国土壤资源总 面积27.4%,适于发展林业和林农结合的土壤约 243.33万Km2 ,占总面积25.38%;适于发展牧业 或牧农、牧林结合的土壤面积为234.47万Km2 , 占总面积24.42%,仅部分适于林业或牧业的高山 及亚高山土壤,面积为198.66万Km2 ,占总面积 20.7%;尚难开发利用的石质山地及其他土地,共 约20.24万Km2 ,占总面积2.1%。
第六章 土壤资源合理利用
•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 的土壤类型的总称。
土壤资源的特点: 1、具有一定肥力; 2、具有可更新性和可培育性; 3、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节 土壤资源的现状
• 一、世界土壤资源的现状 1、低质量的土壤资源比例大 可耕地占陆地总面积的23% 已耕地占陆地总面积的10.7%
四、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概念
土壤退化指的是土壤数量减 少和质量降低。
数量减少可以表现为表土 丧失,或整个土体的毁失, 或土地被非农业占用。
质量降低表现在土壤物理 、化学、生物学方面的质量 下降。
土地退化概念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 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 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的破 坏及衰亡、草地退化、水资 源恶化与土壤肥力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