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合集下载

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优质课件

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优质课件

中原地区相继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 周五朝
南方分别存在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 南平、后蜀、南唐九个政权, 山西的北汉
唐朝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和发展
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
安史之乱是一场地方节度使发动的 对中央政权的叛乱, 叛乱集团代表 分裂割据的势力, 对人民来说是一 场大灾难。
.
想一想:唐朝由盛转 衰的原因是什么?
(1)唐玄宗不理政事, 沉湎酒色; (2)统治集团腐败, 宦官作乱; (3)安史之乱对唐朝的打击;等等。
.

唐玄宗后期,宦官高力士受宠,四方奏章 都要先经过高力士审阅,政事一般由高力
官 士处理,大事才送皇帝裁决。安史之乱时,

宦官李辅国开始掌握禁军。后来,宦官的 权力越来越大: 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
权 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宦官把持。宦官专 政加深了唐后期政治的黑暗,削弱了唐朝
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唐朝后期, 朝中宦官专权, 腐朽贪婪。

(2)地方藩镇割据, 对百姓残酷压榨,
因 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3)土地兼并严重。
.
起止时间: 874年——884年7月 地点: 河南濮阳 领导人: 王仙芝——黄巢 口号: “天补均平大将军” 规模: 建立政权: 结果: 影响:
.
想一想:起义军提出“均平”的 口号,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均平”的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 强烈要求以及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 受 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起义;赤眉起义; 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等。
.
(1)经历大规模农民战争扫荡之后, 唐朝已经名存实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为严重祸端,它不仅危及到国家的统一,甚至还 是迫使农民起义的重要诱因,最终将唐王朝葬 送。
一群节度使的独立: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兴亡图表
一名节度使的篡位:唐朝灭亡
你从上图能看出五代十国时期的 开国君主大致有哪一特点吗?
小结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分裂时期,五代 十国的开国君主基本上都是前朝的节度使,所以
军事方面:唐朝边防空虚,周边政权趁机 侵扰,加速边疆危机。
3
政治方面: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 弱了中央集权,打破了唐王朝统一的局
面。
小结
安史之乱使唐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的实力下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
史之乱起于藩镇节度使权势的膨胀,更加剧了 唐后期的藩镇割据。
小结
唐后期,藩镇割据已经成为唐朝统治衰亡最
且把持民政与财赋。节度
使盘踞一方,在当时被称
为藩镇。
两个节度使的叛乱:唐朝衰落
请你把自己 所了解到的“安 史之乱”的故事 讲给大家听听?
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皇帝荒废朝政 杨贵妃得宠 农民负担过重
发生严重灾荒 节度使权力膨胀 军队战斗力薄弱
两个节度使的叛乱:唐朝衰落
影响
2
1 经济方面:人口锐减,社会破坏严重
说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的延续。
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朝 衰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代 十


唐朝灭亡 后梁灭唐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唐玄宗 开元盛世
300
贞观末年
武则天 治宏5
武周末年
唐朝户数增长变化图
841
开元末年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知识点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公元755年,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安史之乱爆发。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安史之乱的原因:
(1)政治腐败: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2)军事举措失当:各地节度使享有军权、行政权和财权,势力膨胀;
(3)社会矛盾激化。

3.黄巢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战乱不断,人民赋税繁重,无法忍受,黄巢率军起义,并占长安,建立政权,给了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4.唐朝灭亡:朱温于907 年建立了后梁,至此唐朝灭亡。

5.五代十国:北方黄河流域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经历了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6.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1)北方政权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
(2)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3)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说课稿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说课稿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这一课题在我国历史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唐朝历史的一个分水岭,而且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题通过讲述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认识到内忧外患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以及民族融合、政治改革的重要性。

(二)主要内容本课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安史之乱的背景:讲述唐朝时期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政治腐败等问题,为安史之乱的发生埋下伏笔。

2. 安史之乱的过程:介绍安禄山、史思明等叛乱势力的崛起,以及唐朝政府军的反击,重点讲述重要战役和战略转折点。

3. 安史之乱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分析安史之乱对唐朝以及后世的影响。

4. 唐朝的衰亡:讲述安史之乱后,唐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地方割据现象以及黄巢起义等事件,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使学生认识到安史之乱对唐朝衰亡的重要作用。

3. 引导学生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史料、文献等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二)难点1. 安史之乱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分析。

2. 唐朝衰亡过程中的历史事件梳理。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针对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唐朝为何会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场动乱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哪些影响?”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课件)

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
问这场动乱是(B )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2.907年,后梁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灭亡。 后梁的开国皇帝是( B ) A. 黄巢 B. 朱温 C. 安禄山 D. 史思明
3.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
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 被黄巢起义军占领的
2.时间:755年-763年
3.人物:
边将:安禄山、史思明
平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
安禄山
郭子仪
4.路 线
《 玄 宗 幸 蜀 图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途中士兵拒绝前行,迫使玄宗赐杨 贵妃自缢。后来,在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努力之下,唐朝借助回纥兵平定了安 史之乱。
材料展示
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寂寞天 宝后,园庐但蒿藜…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 老寡妻。”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为什么会出现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这种变化呢?
……
人教版 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 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根据课本知识,回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唐朝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安史之乱与唐朝中后期的衰落

安史之乱与唐朝中后期的衰落

安史之乱与唐朝中后期的衰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王朝之一,然而,安史之乱却成为了唐朝中后期的一大转折点,导致了其逐渐衰落的局面。

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场规模宏大的叛乱,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

这场叛乱在公元755年爆发,造成了长达数十年的动荡和战乱。

安史之乱的爆发,削弱了唐朝的国力,动摇了王朝的根基。

影响唐朝中后期的衰落
安史之乱给唐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叛乱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和财富的破坏,使得唐朝的统治者们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政府的腐败加剧,社会秩序混乱,这一系列问题使得唐朝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和强大。

唐朝中后期的挣扎与收拾
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虽然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但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挣扎与收拾能力。

一些善于治国的君主和官员通过改革措施,试图挽回唐朝的衰落局面。

然而,由于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过于深远,唐朝的中后期仍然难以恢复昔日的繁荣。

安史之乱成为了唐朝中后期衰落的重要标志,这场叛乱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曾有一些兴起,但整体而言,这场叛乱加速了唐朝的式微,为后来的政治变革和局势动荡埋下了伏笔。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惨痛教训,对王朝的衰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中后期的挣扎与收拾,虽有一些努力,却无法彻底扭转局面。

安史之乱的余波持续影响着唐朝的命运,为后来的历史走向埋下了隐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31张PPT)

相关链接 唐朝后期,宦官专
权,藩镇割据态势严重, 相互之间发动兼并战争, 统治日趋腐朽。这样的态 势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一 黄巢起义
(1)原因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 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起义军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 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 以致命打击。 朱温(原为起义军将领)降唐,与 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C
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 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 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 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 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巧助记
五代有更替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分南北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天下乱。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形成 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 楚、闽、南汉、南平,北方的北汉
(2)实质 (3)特点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
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新唐书》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 朝政日益腐败。
(2)除材料一所述外,“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①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②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 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 的局面;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 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3)根据材料二,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4)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唐朝的内乱与衰落

安史之乱唐朝的内乱与衰落

安史之乱唐朝的内乱与衰落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但其后期却因为安史之乱而面临巨大的内乱和衰落。

本文将探讨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以及导致唐朝衰落的其他因素。

一、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爆发于755年,是唐朝最严重的内乱之一。

此时,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位篡位者联手起兵,对抗唐朝政权。

受困于腐败和内外压力的唐朝无法有效对抗反叛势力,最终导致了叛乱的爆发。

二、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1. 人民生活的破坏:安史之乱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战争,战乱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家园破碎和农田荒芜,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 政治体制的崩溃:安史之乱使得唐朝政权陷入混乱,皇帝的威信受到了严重动摇,丞相杨国忠的背叛更是让政治权威受到了严重打击。

3. 社会经济的动荡:战乱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动荡,商业活动减少,税收的收入大幅下降,国家财政陷入困境。

三、导致唐朝衰落的其他因素除安史之乱外,唐朝内部及外部的一系列因素也对唐朝的衰落起到了重要作用。

1. 腐败与官僚主义:唐朝末期,官僚主义和腐败盛行,官员贪污腐化,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国家的治理能力和人民的利益。

2. 内外夹击的压力:除了安史之乱,唐朝还面临来自北方的外敌威胁,如回纥、契丹等。

这些外部压力加剧了唐朝的困境。

3. 分封制度的弊端:唐朝采用了分封制度,导致地方豪强割据,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减弱,加剧了国家的分裂和内乱。

4. 经济结构的倒退:唐朝后期,农业生产逐渐衰退,粮食供应紧张,而一些贵族和地主则依赖商业和土地经营,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综上所述,安史之乱是唐朝内乱和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对唐朝政权、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然而,除了安史之乱外,唐朝内部腐败、外部压力、分封制度以及经济结构等一系列因素也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唐朝的内乱和衰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
五代十国的局面。

二、重点难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三、教学方法
问题提示与自学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导言导入
一、安史之乱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时间、影响。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边将安禄山一身兼
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影响: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黄巢起义的背景、过程、结果。

1.原因: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服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过程
黄巢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
的打击。

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
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影响: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四、小结:唐朝曾经鼎盛一时,但到了唐玄宗时期,他为富庶繁荣所陶醉,骄奢之心日益增长,早期的勤政纳谏作风逐渐退化,晚节不保,用人不当,直接导致了唐朝政局由盛而衰的
转折变化。

作业:写本课知识点
反思:1、在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味打断、扑灭学生的参与热情,否则没人
再举手,没人再想说。

思想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师生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

解决学生突发
问题的办法贵在教师的引导,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加强对相似概念的分析、比较、鉴别,
并通过提供材料和途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自我搜集材料,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在历史课上的积极性。

2、教师一定要在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的时候不但要备课本,备学生,还要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哪些问题有可能给学生带来困扰,哪些问题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发挥。

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疑问或者偏见的时候适当的补充相关知识并提出延伸性问题引发深入思考。

3、在布置给学生准备搜集材料的同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以免认识问题过于单一,另外当学生作好展示后,教师要努力整理成体系的东西,并可就此提出更深入的问题看学生明白了多少,特别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唯有如此,师生才能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