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课件 鲁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课件(共44张PPT)

C 5、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耕地 B、森林 C、大理石 D、淡水
C 6、下列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生产活动是( )
A、农业、林业、交通运输业 B、林业、牧业、冶金业
C、农业、渔业、矿业
D、牧业、渔业、旅游业
C 7、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上能源利用以( )
A、煤炭为主
B、水能为主
C、石油为主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过度采伐
热带雨林减 少甚至消失
加重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 旱涝灾荒增加 大气污染加剧 物种减少
2、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重点)
(1)强调适度开发。 (2)人类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 来,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3)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 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 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4)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公众参与(关键)
雷电
地热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 交 水 稻
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实测04年10月在深圳市龙岗区48亩实 验田的超级杂交水稻晚稻的实测结果:每亩高产847公斤。
吉 林 雾 凇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42021/8/14Saturday, August 1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42021/8/142021/8/148/14/2021 10:51:53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42021/8/142021/8/14Aug-2114-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42021/8/142021/8/14Saturday, August 14, 2021
2013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精品课件 鲁教版必修1

( (
)生存条件恶化 )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
(
(
)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土地生产力下降
(
(
)人均资源减少
)当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
(
)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育子女以保
证老有所养
(
(
)人均收入减少
)教育落后,环境意识薄弱
(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示意
农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
自然条件比较好、 矿产资源对资源 自然资源相对丰 性产业和工业布 富的地区,农业 局有着决定性影 文明才得以形成 响。矿产资源的 和发展。土地数 储存状况、交通 量和质量都成为 运输的便利程度 影响人类生存发 是影响生产力布 展的重要因素 局的重要因素
社会文 明阶段
采猎文 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
举例
人类常 随季节 和气候 的变化 而迁移
地形平坦、气 候温暖、水源丰 沛、土壤肥沃的 黄河流域、长江 流域、两河流 域、印度河谷 地、尼罗河谷地 都创造了辉煌的 古代文明
以大庆等为代表 的石油工业城市, 以鞍山等为代表 的钢铁工业城 市,以金昌等为 代表的有色金属 工业城市,都靠 近矿产资源富集 的地区
间接污 染水 源、食 品,危 害人体 健康
预防为 主,治 理污染 源
增施有 机肥、 加熟石 灰
例2
进入工业文明阶段,由于人口数量的
快速增长,非农业用地的大幅度增加,某些
地区土地生产力下降,环境恶化,下图反映
的是发生在某些地区的相关现象,下列各项 是其中的一些环节,按因果关系将图中的代 码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每个代码限填一 次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优质课件(共46张PPT)48页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优质课件(共46张
PPT)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交 通,鸡 犬相闻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PPT)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交 通,鸡 犬相闻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课件 鲁教版必修1

答案:(1)C
(2)C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在
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作用不同,以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
响为例分析如下:
社会 生产 阶段 特征 主要 以狩
土地资源数
量、质量对 人类的影响 土地资源数 量对人类影 响不大 繁多 ↓ 易获取食物,不 需要经常迁移 举例
人类活动对自然 环境的影响
)
C.c——劳动力
D.d——技术
(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A.数量 C.类型 [解析] B.质量 D.区位
(
)
第(1)题,在工业文明阶段,对人类文明和
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是技术因素。第(2)题,区位即位置, 是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影响。 [答案] (1)D (2)D
人类文明 采猎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
土地用途多样
数量 化,土地质量
的财产和生产资料,标准也发生本 人类影响不大, 数量 质量 土地对人 土地的 质变化。土地 质量 而土地 数量 类的影响 和 都 质量 的 对人类 影响人类生存和 和 影响较大 发展 成为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制约 因素
土地
对
因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Biblioteka 盐碱地酸化污染
对 策
因地制宜
发展生态
农业
完善排灌系 植树种草、 施有机 统,利用水 预防为主, 退耕还林、 肥、加 利和生物等 治理污染源 退耕还牧 熟石灰 配套技术
[例2]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
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曲线表示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a——原料 B.b——土地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课件第四单元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以煤炭利用为主;二战以 用途径的不
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 可再生资源
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 最好不要轻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易开发利用
正推广利用
第二十页,共44页。
【跟踪训练】
2016(第五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市场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在论坛上表示,中国钢铁工业高度依
赖进口铁矿的局面将长期存在。2016 年 1-11 月,中国铁矿石
第二十九页,共44页。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可再生资源(如
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时,要对其保
护和促进再生,使后续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至少达到目前的水
平;二是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在实现合理开发的同时,要
找到能够代替它们的新资源,具体途径和要求如下表:
当代人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③环境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高度重视对_生__态__环__境___的保 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④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_可__持__续___利用的关键。
第八页,共44页。
一、判断题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使用能源的数量减少,种类增 多。 ( × ) 2.修建水库可以大大减轻库区上游的洪涝灾害。( × ) 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取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可能会导 致土地盐渍化。( √ ) 4.汽油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 ) 5.工业文明阶段判断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是以土地的区位 和用途等来衡量的。( √ )
第二十五页,共44页。
【核心归纳】
1.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社 会 阶 段
生产特 征
土地资源数 量、质量对人
类的影响
举例
人类活动对 自然环境的
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 可再生资源
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 最好不要轻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易开发利用
正推广利用
第二十页,共44页。
【跟踪训练】
2016(第五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市场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在论坛上表示,中国钢铁工业高度依
赖进口铁矿的局面将长期存在。2016 年 1-11 月,中国铁矿石
第二十九页,共44页。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可再生资源(如
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时,要对其保
护和促进再生,使后续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至少达到目前的水
平;二是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在实现合理开发的同时,要
找到能够代替它们的新资源,具体途径和要求如下表:
当代人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③环境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高度重视对_生__态__环__境___的保 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④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_可__持__续___利用的关键。
第八页,共44页。
一、判断题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使用能源的数量减少,种类增 多。 ( × ) 2.修建水库可以大大减轻库区上游的洪涝灾害。( × ) 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取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可能会导 致土地盐渍化。( √ ) 4.汽油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 ) 5.工业文明阶段判断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是以土地的区位 和用途等来衡量的。( √ )
第二十五页,共44页。
【核心归纳】
1.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社 会 阶 段
生产特 征
土地资源数 量、质量对人
类的影响
举例
人类活动对 自然环境的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复习课件

一二三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资源, 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2.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社会阶段 主要生产 方式或标志
土地资源数量 对人类的影响
采猎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
狩猎动物、采 集果实
种植和养殖
答案:2.C 3.D
1 2-3 4-5 6
“龙吸水”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它可 将湖或海里的水卷入空中,形成高高的水柱,如同被吸入空中一 样,俗称“龙吸水”,也称“龙卷水”(如下图),其风力可达 到台风的几倍。据此完成第4~5题。
1 2-3
4.“龙吸水”风力强劲的主要原因是( )
1 2-3 4-5 6
1.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2014年6月13日,重庆砚石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2 人死亡,7人受伤 B.2015年4月4日,贵州省毕节市境内发生特大交通事故,造 成21人死亡,3人受伤 C.2015年9月27日,超强台风“杜鹃”在台湾、福建登陆, 最强风力达15~16级,造成台湾地区2人死亡,3~4人受伤 D.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受害人数达800 万
1-2 3 4-5 6
4.该图说明我国( ) A.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B.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C.煤炭和石油的生产量同步增长 D.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得到改善
5.目前,改善我国能源现状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以煤炭代替石油,提高能源自给率 C.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开发新能源 D.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1 2-3 4-5 6
材料二:中国暴雨日数和暴雨洪水分区图。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课件(共47张PPT)

2019/7/2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2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D.美国、墨西哥
3.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之一。下列国家中,根据本
国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大规模“东水西调”的是
A.俄罗斯 B.加拿大 C.中国 D.澳大利亚
自然资源问题及保护
读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2)题。 (1)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 )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8.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B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图为“我国某地利用新能源的路灯”,据此完成9~10题。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自然资源的特征
2.根据自然条件与用水需求等因素判断,下列四组国家中,水资源都非
常紧缺的一组是
A.埃及、新加坡
B.巴西、阿根廷
C.英国、以色列
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 重视保护
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公众参与 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2016-2017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自然资源与人类》课件 (共37张PPT)

3、数量是有限的
理解:表现、原因、意义
一定空间 、一定时间
分布不均、再生周期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4、利用具有发展性
能源:木材——煤炭——石油、天
然气——核能 煤炭——直接燃烧——煤化工
石油——直接燃烧——加工
4、利用具有发展性
理解: 表现、原因、意义
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和途径不断 扩大,利用率不断提高
3.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减小的是(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核能
)
4. 在工业社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 人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强 B. 人类被动适应自然 C.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D. 环境问题对人类威胁并不严重
概念
采列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概述 自然 资源
自然资源的分类
►根据自我再生的性质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人类 社会
持续提供物质、能量
前提条件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自然 资源
无节制开发利用
天然宝石
水泥
羊毛衫
煤油 东北虎 农村沼气
皮革
阳 光
资源类型
土地资源
属性
可再生
组成
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等。
4.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公众参与
1、原因: 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 2、途径:
适度开发、利益兼顾 重视保护、公众参与
保护资源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达成学习目标 3
1.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钢铁 C. 草场
B. 煤炭 D. 汽油
2.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 是(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水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 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的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 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不可再生资源。闪电现在不属于自然资 源,但如果人类研究出利用的方法并加以利用时,闪电就会成 为自然资源。
(3)材料二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反映出自然资源的什么特点, 对人类开发利用有何启示?
5
(2)农业文明阶段: ①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重要 因 素。 ②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主动地改变和改 造自然环境。 (3)工业文明阶段: ①土地的质量与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制约 因素。 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6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必要性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1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物质与 能量 。 2.分类 不可可再再生生资资源源::生物矿资产源资、源土地资源 、水资源和气 候资源
2
(2)资源间的联系性: 可再生 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3) 数量 的有限性。 (4)利用的 发展性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 进一步拓展。 [温馨提示] (1)判断一种物质或能量是否为自然资源,关键看是否同时满 足两个条件:一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二是用于生产和生活。 (2)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一定是自然资源。但有些能 源,如非矿产性能源(汽油、电等)就不是自然资源。
战以来,石油、天然 的不可再生资
气逐渐成为主要能 源,最好不要
源。目前,核能、太 轻易开发利用
阳能、风能、地热能
等正推广利用
16
应用体验不可少
对资源的 过度开发 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 资源 的短缺 环境 的恶化。
2.措施
(1) 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 再生能力 。 (2) 兼顾利益 :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 整体利益 、
当代人的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关系。
7
(3) 环境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 的保 护,实现 科学利用 与 保护 的统一。
3
[易错提醒] 可再生资源的分布都有地带性规律
这种说法不全面。一般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水、生物等 资源的分布,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的影响,其分布一般具有 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但并非所有可再生资源都如此,像水 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多受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制约, 一般不具有区域分异规律。
4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 资源,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2.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土地 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1)采猎文明阶段: ①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土地 质量 影响较大。 ②人类通过适应自然环境求得生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作 用与影响较小。
(4) 公众参与 :没有公众在 开源节能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 参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不可能实现。
[温馨提示] 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不断更新、循 环使用。但开发利用的速度和强度若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资源环 境的承受能力,开发利用不合理,就会造成资源短缺、枯竭,成为 不可再生资源。
各种矿产资源
合理规划,适
度开发,循环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 利用
源
15
表现
自然资源的利 用范围和利用 利用 途径不断拓展 的发 展性
自然资源的利 用率不断提高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以资源利用为例:产
业革命前以木材、风
力、畜力、水力为 对于尚未完全
主;产业革命以来, 弄清其用途和
以煤炭利用为主;二 开发利用途径
8
知识点一 认识自然资源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 学习本节时,同学们纷纷搜集自己所知道的自然资 源,小王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图片来说明,但有的同学却说他找的 不是自然资源。
9
材料二 我国天然林面积不足国土面积的 10%(①),全国 木材产量的 40%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是全国的 林业基地(②)。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的用材林、成熟林已由 新中国成立时的 1 200 万公顷减到 1998 年底的 590 万公顷,减 少 5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③),风沙和旱涝灾害频频发生, 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 面保护和营造森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挖掘潜力,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取得了很好的效益(④)。
提示:①:数量的有限性;启示: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 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②:分布的不平衡性;启示:因地制宜。 ③:资源间的联系性;启示:注意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④:利用的发展性;启示:提高科技水平,挖掘开发潜力。
12
核心要点掌握好 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特征主要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去概括,如 分布、数量、资源之间的关系和人类利用方面的特点等,比 较如下:
13
表现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数量或质量上 的显著地域差 异
分布 可再生资源分 的不 布具有地域分 平衡 异规律
性
不可再生的矿 产资源分布具 有地质规律
不同自然带内热量、 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 变化
金、银、铜、铁等内 生矿多在岩浆岩地 区,煤、石油等外生 矿多在沉积岩地区
因地制宜,发 挥地区优势, 全球集中开 采,但增加运 输负担
10
(1)将图片中的自然资源分类,并说明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 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提示:煤炭属于矿产资源,瀑布属于水资源,田野属于土地资 源,老虎属于生物资源。
瀑布、田野、老虎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同学们在讨论时,有人说可再生资源永远可以利用,不
用考虑保护;而有人说闪电资源永远也不会成为自然资源。你认 为他们的说法对吗?
14
资源 间的 联系 性
数量 的有 限性
表现
可再生资源之 间表现突出
绝对储量将随 人类的开发利 用而不断减少 资源的再生、 更新、循环总 有一定周期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
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 注意资源的保
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 护和综合开发
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 利用
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3)材料二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反映出自然资源的什么特点, 对人类开发利用有何启示?
5
(2)农业文明阶段: ①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重要 因 素。 ②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主动地改变和改 造自然环境。 (3)工业文明阶段: ①土地的质量与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制约 因素。 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6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必要性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1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物质与 能量 。 2.分类 不可可再再生生资资源源::生物矿资产源资、源土地资源 、水资源和气 候资源
2
(2)资源间的联系性: 可再生 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3) 数量 的有限性。 (4)利用的 发展性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 进一步拓展。 [温馨提示] (1)判断一种物质或能量是否为自然资源,关键看是否同时满 足两个条件:一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二是用于生产和生活。 (2)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一定是自然资源。但有些能 源,如非矿产性能源(汽油、电等)就不是自然资源。
战以来,石油、天然 的不可再生资
气逐渐成为主要能 源,最好不要
源。目前,核能、太 轻易开发利用
阳能、风能、地热能
等正推广利用
16
应用体验不可少
对资源的 过度开发 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 资源 的短缺 环境 的恶化。
2.措施
(1) 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 再生能力 。 (2) 兼顾利益 :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 整体利益 、
当代人的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关系。
7
(3) 环境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 的保 护,实现 科学利用 与 保护 的统一。
3
[易错提醒] 可再生资源的分布都有地带性规律
这种说法不全面。一般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水、生物等 资源的分布,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的影响,其分布一般具有 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但并非所有可再生资源都如此,像水 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多受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制约, 一般不具有区域分异规律。
4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 资源,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2.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土地 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1)采猎文明阶段: ①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土地 质量 影响较大。 ②人类通过适应自然环境求得生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作 用与影响较小。
(4) 公众参与 :没有公众在 开源节能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 参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不可能实现。
[温馨提示] 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不断更新、循 环使用。但开发利用的速度和强度若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资源环 境的承受能力,开发利用不合理,就会造成资源短缺、枯竭,成为 不可再生资源。
各种矿产资源
合理规划,适
度开发,循环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 利用
源
15
表现
自然资源的利 用范围和利用 利用 途径不断拓展 的发 展性
自然资源的利 用率不断提高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以资源利用为例:产
业革命前以木材、风
力、畜力、水力为 对于尚未完全
主;产业革命以来, 弄清其用途和
以煤炭利用为主;二 开发利用途径
8
知识点一 认识自然资源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 学习本节时,同学们纷纷搜集自己所知道的自然资 源,小王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图片来说明,但有的同学却说他找的 不是自然资源。
9
材料二 我国天然林面积不足国土面积的 10%(①),全国 木材产量的 40%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是全国的 林业基地(②)。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的用材林、成熟林已由 新中国成立时的 1 200 万公顷减到 1998 年底的 590 万公顷,减 少 5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③),风沙和旱涝灾害频频发生, 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 面保护和营造森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挖掘潜力,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取得了很好的效益(④)。
提示:①:数量的有限性;启示: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 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②:分布的不平衡性;启示:因地制宜。 ③:资源间的联系性;启示:注意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④:利用的发展性;启示:提高科技水平,挖掘开发潜力。
12
核心要点掌握好 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特征主要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去概括,如 分布、数量、资源之间的关系和人类利用方面的特点等,比 较如下:
13
表现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数量或质量上 的显著地域差 异
分布 可再生资源分 的不 布具有地域分 平衡 异规律
性
不可再生的矿 产资源分布具 有地质规律
不同自然带内热量、 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 变化
金、银、铜、铁等内 生矿多在岩浆岩地 区,煤、石油等外生 矿多在沉积岩地区
因地制宜,发 挥地区优势, 全球集中开 采,但增加运 输负担
10
(1)将图片中的自然资源分类,并说明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 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提示:煤炭属于矿产资源,瀑布属于水资源,田野属于土地资 源,老虎属于生物资源。
瀑布、田野、老虎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同学们在讨论时,有人说可再生资源永远可以利用,不
用考虑保护;而有人说闪电资源永远也不会成为自然资源。你认 为他们的说法对吗?
14
资源 间的 联系 性
数量 的有 限性
表现
可再生资源之 间表现突出
绝对储量将随 人类的开发利 用而不断减少 资源的再生、 更新、循环总 有一定周期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
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 注意资源的保
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 护和综合开发
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 利用
太阳光热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