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的现状与对策浅析

合集下载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土壤污染是指土壤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对土壤污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一、土壤污染问题分析1. 主要污染物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重金属是最为常见的土壤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药施用和废弃物处理等。

有机物污染包括石油烃类、农药和化肥等,这些有机物对土壤造成严重损害。

而放射性物质则来自于核能设施事故、医疗废物等,对土壤造成辐射污染。

2. 污染的影响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从而影响粮食生产。

土壤污染还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导致饮用水的污染。

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重要的是,土壤污染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农产品和饮用水等途径接触到受污染的土壤。

3. 污染的现状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据统计,我国土壤总面积的1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占主要比例。

在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

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研究1. 溯源管理要有效防治土壤污染,首先需要进行溯源管理。

对企业的排污管控,明确污染物的类型和排放量,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工业废水得到合理处理。

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需要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监管和管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2.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土壤改良和微生物修复等。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吸收和转移有害物质的能力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比如铁皮石斛、一枝黄花等植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土壤,是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频繁,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当今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目前,常见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三大类。

物理修复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常见的方法有土壤置换、土壤蒸汽抽提、热脱附等。

土壤置换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换上未受污染的土壤,这种方法虽然直接有效,但工程量大,成本高。

土壤蒸汽抽提则是通过抽提系统将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气态并抽出,从而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

热脱附技术是利用热能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挥发或分离出来,适用于处理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向土壤中添加化学试剂,使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降低污染物毒性或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修复方法有化学氧化还原、化学淋洗等。

化学氧化还原技术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污染物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

化学淋洗则是利用淋洗剂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洗脱出来,然后对淋洗液进行处理。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或转化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或毒性减小。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吸收、挥发、降解等作用来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例如一些超积累植物能够大量吸收重金属并将其积累在体内。

微生物修复则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

动物修复相对较少应用,主要是利用土壤中的一些动物如蚯蚓等的活动来改善土壤结构和促进污染物的分解。

在实际的土壤污染治理中,往往会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治理效果和降低治理成本。

例如,对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先采用化学淋洗技术去除大部分污染物,然后再通过植物修复技术进一步降低污染物的含量。

浅谈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03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水平。
03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
土壤淋洗
利用清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表面活性剂对土壤 中的污染物进行溶解,然后通过 收集系统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
出来。
土壤置换
将污染土壤挖出,用未污染的土 壤进行置换,以降低土壤中污染
物的浓度。
热解吸
利用高温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 土壤中解吸出来,再通过冷凝等
培养良好习惯
合理分类垃圾,减少一次性塑 料制品使用,保护土地资源。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失败原因分析
失败的案例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不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所致。这些因素导致 土壤污染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甚至出现恶化的趋势。
05
未来展望与建议
未来土壤污染防治的趋势
01
02
03
04
持续监测与评估
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 ,定期评估土壤质量,为防治
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创新引领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发, 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污染治理效
率和效果。
政策法规完善
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 规,严格落实责任,加大违法
惩处力度。
多元共治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土壤污染防 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
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对政府和企业的建议
政府
加强监管力度,严格审批建设项目, 确保企业合法合规排放;加大投入, 支持土壤污染防治科研和治理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企业
自觉履行环保责任,严格控制污染物 排放;加大科技投入,采用清洁生产 技术和工艺;积极参与土壤污染治理 和修复工作。

土壤污染的现状与对策

土壤污染的现状与对策

土壤污染的现状与对策1. 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承载着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土壤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土壤污染的现状2.1 主要污染源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农药使用、废弃物处理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活动等。

工业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会通过大气降解或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对土壤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农药使用过程中,残留的农药会渗入土壤并积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导致土壤受到污染。

2.2 污染程度与范围土壤污染程度与范围因地区和污染源而异。

一些工业区域和农业密集地区受到的土壤污染更为严重,而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活动也会导致局部土壤污染。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通过水体和空气传播,对更广泛的地区产生影响。

2.3 影响与危害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与危害。

首先,受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毒性影响。

其次,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土壤污染还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3. 对策与措施3.1 源头治理源头治理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管理措施,限制工业企业和农药使用者对土壤的污染。

此外,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

3.2 土壤修复与治理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需要进行修复与治理。

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

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体来降解有害物质,物理修复通过土壤通气、水分调控等手段改善土壤环境,化学修复则是利用化学物质来还原或转化有害物质。

3.3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至关重要。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然而,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1.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

有机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农药等。

2. 土壤污染的分布与影响我国土壤污染的分布广泛,涵盖了农田、城市、工业区等多个领域。

在农田地区,由于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在城市和工业区,由于工业废水和废渣的排放,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质量和生态环境。

三、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1.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推进工业绿色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同时,应加强对工业废渣的处理和利用,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3.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同时,应加强对化肥和农药的监管,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4.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与修复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定期对土壤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应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如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

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机、无机物质或微生物等,使其性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或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土壤污染治理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制定对策,以应对这一挑战。

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1. 治理难度大:土壤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复杂,分布不均匀,且存在于土壤深层,治理难度很大。

土壤污染物之间往往存在相互作用,导致研究和治理的复杂性增加。

2. 技术成本高:目前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相对落后,治理成本高昂。

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如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效果难以保障。

3.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土壤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但目前对土壤污染治理的专项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很多土壤污染区域得不到有效治理。

4. 环保法规不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的法规体系相对滞后,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一些企业对土壤污染乱排乱放。

对策分析:1. 完善技术手段:加大对土壤治理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推动土壤修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开发新型土壤修复材料、完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等,提高治理效果。

2. 建立健全的资金体系:政府应当出台土壤污染治理的专项资金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促进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 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对污染源企业的监管力度,实行严格的惩罚制度,杜绝土壤污染的扩散和恶化。

4. 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明确土壤污染监测标准和阈值,规范土壤污染治理行为,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 落实企业责任:通过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督和处罚,推动企业自觉承担环境责任,加强污染治理工作,实现环境友好型生产。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有效解决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促进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土壤环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而土壤环境污染则直接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大气污染等。

据统计,我国超过90%的农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严重。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土壤的酸化和生态系统的紊乱。

土壤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导致了农作物的质量下降,农产品污染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

土壤环境污染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 加强立法和政策引导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引导是解决土壤环境污染的关键。

应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

还应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2. 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应逐步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定向监测和治理。

3. 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积极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加大对土壤修复的投入力度。

应研究开发一些高效、低成本的土壤修复技术,探索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土壤修复剂等绿色环保技术,为治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提供有效方法。

4.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城市土壤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

城市土壤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

城市土壤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本文档旨在分析城市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及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

2. 城市土壤污染状况分析2.1 污染现状城市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排放等。

目前,我国城市土壤污染已呈现出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深、污染物质多样的特点。

2.2 污染成因城市土壤污染的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业排放、城市污水排放、农药化肥使用、垃圾填埋等。

2.3 污染影响城市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地下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

同时,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威胁粮食安全。

3. 治理对策针对城市土壤污染问题,应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包括法律法规、污染预防、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

3.1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土壤污染监管。

例如,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依法进行。

3.2 污染预防加强源头控制,减少土壤污染物的排放。

具体措施包括:- 提高工业排放标准,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 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减少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减少污水排放。

3.3 污染治理针对已受污染的土壤,采取有效治理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

治理方法包括:- 物理方法:如换土、翻土等,将受污染土壤替换为干净土壤;- 化学方法:如土壤稳定、固化等,降低污染物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 生物方法: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能力降低污染物浓度。

3.4 生态修复在城市土壤污染治理过程中,注重生态修复,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1卷 第 3期
2 土 壤污 染 的现 状与 形势 近 30年来 ,随着 中国工业 化 、城镇 化进 程 的不
断 加 快 ,随 之 而 来 的 土 壤 污 染 问 题 也 日益 凸 显 。 2005年 4月 至 2013年 12月 间 ,中 国开展 了首 次全 国土壤 污染 状况 调查 ,调查 点 位 覆 盖 全 部 耕 地 ,部 分 林地 、草 地 、未利 用地 和建 设用 地 ,实际 调查 面积 约 630万 km [3 J。总体 上看 ,全 国土壤 环 境 状况 不 容乐观 ,全 国 土 壤 总 的 超 标 率 为 16.1% ,其 中轻 微 、轻 度 、中 度 和 重 度 污 染 点 位 比 例 分 别 为 11.2% 、2.3% 、1.5% 和 1.1% L3 J。 污 染 类 型 以 无 机 型 为主 ,有机 型 次之 ,复合 型污染 比重较 小 ,无 机 污 染 物 超 标 点 位 数 占全 部 超 标 点 位 的 82.8% ,特 别 是 镉 和镍 超 标 比例 较 高 ,分 别 为 7% 和 4.9% 。 从 污染 分 布情况 看 ,南 方 土壤 污染 重 于 北 方 ;长 江 三 角洲 、珠 江三 角 洲 、东 北 老 工 业基 地 等 部 分 区域 土壤 污染 问题较 为 突 出 ,西南 、中南地 区土 壤 重 金 属 超标 范 围较 大 ;镉 、汞 、砷 、铅 4种 无 机 污染 物 含 量 分 布呈 现从 西Jt',N东 南 、从 东北 到 西南方 向逐渐 升 高 的态 势 。通 过 进一 步 的分析 ,有 三个情 况值 得 我 们警 惕 :一是 耕地 环境 质量 存在 隐 患 。点位 超标 率 为 19.4% ,主 要 污 染 物 为镉 、镍 、铜 、砷 等 ,虽 然 绝 大 多数 呈轻微 污 染 ,暂 不对 人体 健康 构成 直 接威 胁 ,但 如果 不采 取 相 关 措 施 ,随 着 污 染 物 的不 断积 累 ,将 对食 品安 全 和人体 健康 带来 较 大 的隐患 。二 是 典 型 场 地 污 染 较 为普 遍 。重 污 染 企 业 、工 业 园 区 、矿 区 、工业废 弃 地 、公 路 沿线 的土 壤环境 质 量超 标 情况 较 为普遍 ,特别是 及 黑色金 属 、有色 金属 、皮 革制 品 、造纸 、电镀 等重 污 染 企 业 用 地 超标 率 达 到 36.3% ,工业 废 弃 地 污 染 率 达 到 了 34.9% 。三 是 污水灌 溉 区污 染 情 况 较 为严 重 。调查 中 发现 采 用 污水灌溉的缺水地区 ,由于污水处理不到位 、污水 用 量 过大 造 成 污染 物 富 集 等原 因 ,55个 污 水 灌 溉 区 中有 39个存 在土 壤污 染情 况 。
收 稿 日期 :2018一O1—05 修 订 日期 :2018—01—16 作者简介 :袁 哲 (1986一),男 ,江苏南京 人 ,工程师 ,硕士 ,研 究方向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 护规划 、污染防治规划 、环境影 响 评 价 。
· 20·
袁 哲 等.土壤污染 防治 的现状与对策浅析
A 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our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ollu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oil pollution in China and Jiangsu province,a n d th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Key words:Soil pollution;heavy metal ;Site Remediation;Monitoring and 活 动 产生 的污 染 物 进 入 土壤 并积 累 到一 定 程 度 ,引起 土 壤 质 量 恶 化 ,并 对人 或 其他 生物 造成 危 害的 现象 。近 年来 ,国内土 壤 污染 事件 呈不 断增 多 的趋势 ,也越 来 越受 到人 们 的关 注 ,特别 是 2014年 的湖 南毒 大米 事件 _1],和近 期 常州 外 国语 学 校 新 校 区毒 地 导 致 学 生 不 良反 应 事件 ,引起公众深深 的忧虑 ,也给我们敲响 了警 钟 。重 视土 壤污 染 问题 ,加 强 土壤 污染 防治 已经 到 了刻 不 容缓 的地 步 。
第 3l卷 第 3期 2 0 1 8 年 6 月
污 染 防 治 技 术
POLLUT10N CONTR0L TECH N0LOGY
Vo1.31,No.3 Jun.,2 0 1 8
土壤 污染 防治 的现 状 与对 策 浅 析
袁 哲 , 奚璐翊 (1.江 苏环保 产 业技 术研 究 院股份 公 司 ,江 苏 南京 210036;
土 壤 污染 的特 点也很 鲜 明 。第一 是 隐蔽 性 ,大 气 污染 、水 污染 问题 一 般 都 比较 直 观 ,通 过感 官就
能发 现 ,而 土壤 污染 潜藏 在地 下 ,不易 察觉 ,往 往 要 通过对 土 壤样 品进 行 分 析 化 验 和农 作 物 的残 留检 测 ,甚 至通 过 研 究 对 人 畜 健 康 状 况 的 影 响 才 能 确 定 ,是典型的“隐形杀手 ”。第二是滞后性 ,污染物 往 往通 过地 下水 等介 质慢 慢渗 透 到土壤 中 ,产 生潜 在 污染 与产 生实 际 污 染 之 间存 在 着 滞 后 和 不 确定 性 。第 三是 累积性 ,污染物 质在 土壤 中并 不像 在 大 气 和水 体 中那样 容易 扩散 和稀 释 ,因此容 易在 土壤 中不断积累而超标。第四是不可逆性 ,重金属对土 壤 的污 染基 本上 是一 个不 可逆 转 的过程 ,许 多有机 化学物质 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第 五 是地域 性 ,污染 多 集 中在 化 工 、电镀 等 重 污染 企 业 及 园区 ,和一 些 矿 山周 围 。正 是 因为这 些 特 性 , 使 得土 壤 污染一 旦发 生 ,仅 仅依 靠切 断 污染源 的方 法 则往往 很 难恢 复 ,有 时要 靠 换 土 、淋 洗 土壤 等方 法 才能解 决 问题 ,其 他 治 理 技 术 可 能见 效 较 慢 ,因 此 ,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
I 土壤 污染 的来 源与 特征 引起 土壤 污 染 的 原 因非 常 复杂 。从 污染 类 型
上看 ,包 括 汞 、镉 、铅 、砷 等 重 金 属 引起 的无 机 污染 物 ,和各 种化 学农 药 、石油 及 其 裂 解 产 物 或 其 他 各 类有机合成产物产生 的有机污染物。从污染来 源 上 看 ,各类 生 活污 水 和 工 业废 水 的 排放 、含 有 重金 属 的废 气 、过量 施 用 的化 肥农 药 、处 理 不 当 的 固体 废 物都 能 带来 土壤 污染 。从 污染 途径 上看 ,既 有 固 体 废物 的直接 污染 ,也有 来 自水 、气 的间接 污染 。
Prelim inary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 easures of soil pollution control
Yuan Zhe , Xi Lu —yi
(1.Jiangsu Academy ofEnvironmental Industry an d Technology CO.,Ltd,Nanjing,.Jiangsu 210036,China; 2.Nanjing Guohuan Technology CO.,Ltd,Nanjing,Jiangsu 210042,China)
2.南京 国环科技 股 份有 限公 司 ,江 苏 南京 210042)
摘 要 :根据 土壤污染的来源和特性 ,分析中 国和江苏省 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存 在问题 ,并提 出相应对 策建议 。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场地修复 ;监测 预警 中 图 分 类 号 :X53 文 献标 识 码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