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音乐教案放马山歌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放马山歌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放马山歌_人教新课标

唱歌《放马山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唱歌《放马山歌》

教学目标

1.知道《放马山歌》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裁。

2.知道《放马山歌》是云南民歌。

教学重难点

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放马山歌》,做到吐字清晰。

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1)老师播放歌曲《茉莉花》和《娃哈哈》,请学生听辨这两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老师小结:听到的歌曲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新疆民歌《娃哈哈》,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2.初听歌曲

(1)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引导学生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请用几个词语来形容。

(2)老师小结:歌曲的音区比较高,情绪高亢、明亮。

(3)老师简介歌曲:这首歌曲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叫作《放马山歌》。山歌是民歌中的一种体裁,即人们在山野劳动生活时演唱的抒情性民歌。i』J歌的节奏一般比较自由,音调高亢、嘹亮,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使歌声传得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衬词。

(4)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的衬词,如学生没听出来可再听一遍,然后请一名同学来学一学。在唱“哟哦”的时候要注意“哟”字长一点,起点要高。“哦”字要上扬,甩出去唱。然后全体同学学唱“哟哦”。

3.学唱歌曲

(1)视唱歌谱

①出示歌谱,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主要旋律只有三个小节,其他旋律都是重复或变化重复这三小节。

②指导学生慢速视唱。提示附点八分音符的准确演唱。

③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其他的旋律是如何重复的。

④完整演唱歌谱。

(2)演唱歌词

①请一位同学演唱前三段歌词,大家评价,全体演唱。

②请一位同学演唱第四段歌词,大家评价,全体演唱。

③老师提示一字多音的演唱。

④老师提示衬词“呜噜噜的”要吐字清晰,以及“呢”和“哟哦”的唱法。

(3)完整演唱歌曲。

①提示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以及第四段结尾的演唱。

②提示接准前奏与间奏。

4.表现歌曲

(1)总结山歌特点

①欣赏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引导学生体验山歌的特点。

②老师小结:《放马山歌》是一首山歌体裁的歌曲,山歌的特点之一是高亢、

明亮,要唱出这种明亮的音色,就要适当地把声音提高一些,但不能喊唱。

(2)调整调性演唱

①先用G调演唱,打好基础之后,试着用A调演唱,再向bB调努力。老师指导唱高音时,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以及气息饱满。

②引导学生讨论调性升高后给人的感觉。(可以使人的情绪更加激动)

③全体同学用‘B调演唱,做到不喊唱。

(3)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①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②指导学生分男、女声唱或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歌曲。

5.拓展欣赏

(1)《放马山歌》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民歌,许多歌唱家都演唱过这首歌曲。前面我们欣赏的是男声独唱,现在再来欣赏分别用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演唱的两个版本,听一听他们的演唱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

(2)老师小结:民歌的演唱朴实、具有地方特色;流行唱法具有动感,有的还加入了RAP,具有现代感,可视性较强。

6.演唱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山歌是我国民歌的一种体裁,音色高亢、明亮,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最后让我们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放马山歌》,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三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放马山歌人教新课标

《放马山歌》教案 一、教学课时 1课时 二、授课人 主力学校李广锋 三、教学准备 1.音频、视频资料:《放马山歌》、云南民俗风景。 2.多媒体电脑课件一份。 3.钢琴。 4. 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梆子等。 四、教材分析 云南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那里的民歌民曲丰富多彩。《放马山歌》属于山歌类型。它采用了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形式,旋律明快,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全曲只包含“ 6、1、2、3 ”四个音,音域只有一个纯五度,五声羽调式。歌词语言通俗、朴素,再加衬词的运用及“吆喝”声,更突出了地方特色。 五、教学目标 1.感受云南民歌《放马山歌》的风格特点,能准确地把握装饰音的时值,了解 云南民歌中方言衬词与吆喝的运用,能用好听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演唱、对比,体验方言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歌曲 旋律编创。 3.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民歌特点,了解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愿意聆听民 歌、演唱民歌、喜爱民歌。 六、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装饰音。 2.引导学生用好听的声音体验吆喝衬词。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引出民歌地域——云南。 设问:“你听得出这是哪个地区的方言吗?” 教师用云南话念歌词。 2. 感受云南风俗。 老师弹奏钢琴独奏曲《放马山歌》,学生欣赏云南景色,介绍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歌。 3. 引出歌曲《放马山歌》。 设问:“老师刚刚念的其实是一首云南民歌的歌词,叫做《放马山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找找它唱的跟老师念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播放《放马山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云南话版歌词中,感受方言的独特,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 老师弹奏《放马山歌》,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有初步的歌曲印象。 (二)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民歌特点——衬词 1.聆听歌曲《放马山歌》 设问:“跟老师念的歌词有什么不同?多了什么?” 引出“呜噜噜噜”、“哟”、“哦哟”、“尼”等方言衬词,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感受吆喝衬词“哦哟” 设问:“‘哦哟’这个词是怎么念的?”(音调上扬,甩出去) “为什么要这么念?”(放马时的吆喝声) 一起念念。(引导学生想象放马的场景,需要嘹亮、上扬的音调)3.朗读歌词。 师:“跟老师一起念念加入衬词的歌词,注意模仿老师念歌词的节奏。”设计意图:比较教师念的词与歌曲中的词,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民歌运用“衬词”的特点;引导学生与歌词内容结合,了解民歌源于劳动人民的 生活;掌握好歌词的节奏,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三)学唱《放马山歌》

2017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北正街小学王静 一、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热爱音乐,喜爱唱歌,但由于学生的不同基础,一小部分学生视唱,识谱,听辨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因此,影响了整个班级,所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在识谱能力的教学上,让学生掌握拍号,听音,换气记号,渐强渐弱记号等基本音乐符号。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特点,内容不同的歌曲。能通过学习灵活运用换气符号,并在歌唱时,体现出二拍子,三拍子的不同特点。 2.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掌握简易的知识,通过对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识唱简易的歌曲。

3.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动物,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的爱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并有理解和表现歌曲的能力。 4.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并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的习惯,发展听觉,记忆力,想象力,并了解祖国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美感。 四.教材分析 1、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除对原有教学内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因乐知识和技能的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2

初中音乐_演唱放马山歌脚夫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放马山歌》教学设计 授课人: 【教学内容】湘艺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放马山歌》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学习目标】 1.感受山歌体裁歌曲高亢、奔放的风格特点,进而喜欢演唱山歌。 2.聆听、欣赏、学唱歌曲、体验不同版本的韵味。 3.学唱《放马山歌》,学会并正确掌握x.xxx节奏型、倚音、上滑音下滑音的唱法和运用。 【学习重点】学唱放马山歌 【学习难点】放马人的吆喝声、x.xxx 节奏的准确,音准。 【教学准备】鞭子、帽子、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课堂 二、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 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2.教师范唱歌曲 首先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云南的著名山歌大家想不想听啊? 3.说情绪学吆喝声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哪句歌词最能体现歌曲的情绪?吆喝声,分解学唱 4.引出课题 板书--放马山歌 5.介绍歌曲这首云南民歌是如何被人们熟知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6.比较欣赏歌唱家黄虹演唱的《放马山歌》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 大家更喜欢哪个版本的?

相较于前面的版本,除了伴奏的变化,和放马的吆喝声,其实还有很多细微的处理使得曲子好听,下面让我们一边学唱,一边了解吧! 三、学唱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引出附点节奏x.xxx 2.视唱乐谱。 你们觉得哪一个小节比较难唱?让我们先来唱一下吧! 3.完整听赏跟唱。 4.加歌词跟琴唱,引出倚音。 让我们跟着琴唱一下吧! 听老师加以改编,这样是不是好听多了? 完整唱一下吧! 5.跟伴奏齐唱歌曲。 6.动作编创演唱。 四、音乐知识拓展 1.什么是山歌? 通过刚才这首歌曲的学唱,你对山歌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2.民歌的体裁主要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呢!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刚刚建校不足两年半,因生源来自全市各个地区,学生音乐素养及音乐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关注到全班每位同学,尽量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本课针对初中学生不善于表现的特点,教师尽量多用示范表演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充分体验歌曲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演唱的欲望,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效果好。 本课的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学生参与度很高,较好的完成了目标。 【教材分析】《放马山歌》所反映的是西南高原的一种很传统又很普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的唱词采用了“十二月”体,这显然与内地传统民歌体式有关,但它所用的衬词如“乌噜噜的”、“尼”等却有本

竹笛名曲《牧民新歌》教学欣赏

竹笛名曲《牧民新歌》教学欣赏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型:欣赏课(竹笛名曲) 授课对象:三年级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竹笛、陶笛、多媒体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牧民新歌》让学生从乐曲中体会牧民在新社会的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热情和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 教学重点:细分乐曲的段落,理顺每个段落的音乐情绪。通过乐曲的表达,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感受牧民的新生活。 教学难点:强化乐曲的“快板”的节奏练习,让学生初步认知音乐的激情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对乐曲的风格的探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好了解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材分析: 1.乐曲简析:《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 乐曲分为五段: 1.引子自由抒展的引子展现出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碧草如茵、天高云淡的画面,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蓬勃激越之情,非常动人。

2.慢板显示乐曲主题,表现了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时而低回内在,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活,赞美家乡。 3.小快板以跳荡的吐音描绘牧民策马驰聘时蹄声哒哒的欢乐情景。 4.自豪的行板,展示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与草原的眷恋。 5.结束段情绪更为热烈,形成万马奔腾嘶呜声声的气氛,主音在小快板转调之后回落在羽凋式,使全曲有很强的终止感。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二、复习演唱,新课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演唱《噢!苏珊娜》、《草原上》【美国西部牛仔的生活和中国草原的曲调的再记忆】 师:《草原上》是我国蒙古族的民歌,请同学来说说你所知道的大草原的景象。生:答略。 师: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与老师一起,通过视频来了解大草原 播放PPT(草原的景象)背景配乐:《牧民新歌》 师:现在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我们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有同学知道,今天的画面中的音乐是音乐的名曲叫什么吗?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吗? (《牧民新歌》竹笛名曲) 三、新课教学 (一)简单介绍中国竹笛,欣赏全曲。 1,材质,形制,特色:笛膜。(脆亮) 师点击多媒体2:呈示课件片头《牧民新歌》(其中“新”字用红色突出)

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xx 教学年级: 七年级 教学内容: xx 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由音乐知识、欣赏、演唱、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教材选取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感受民歌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歌的种类,说出山歌、号子的基本含义,通过歌曲欣赏能够辨别两种民歌体裁。 2:能够自信的演唱《放马山歌》和模仿劳动号子片段。 3:在研究学习中,能通过感受与体验,发现“鱼摇尾”的创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它创编2——4 小节旋律短句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传统民歌很难走进现代学生的生活,怎样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常识,可以结合听赏、体验、参与表现以及探究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引导他们结合不同地域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地域特征去理解民歌,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教学设计亮点: 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和相声等形象的视频片段切入,让学生先走入他们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利用“角色换位”的方法、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走近并喜欢传统民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2.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一.导入 导语: 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什么歌?你知道哪些民歌?民歌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歌天地,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民歌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 观赏: 《放马山歌》 创设情境: 放马xx 的xx 邀请学生冥想,体验站在高山之巅尽情呐喊放马的的感受。 (可让学生捂住耳朵,更能让学生无所顾忌、畅快淋漓的去体验。) 二、XX《放马山歌》

音乐教学设计《放马山歌》

音乐教学设计《放马山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并且掌握基本节奏型和衬词的唱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视听结合法、比较法、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歌曲,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放马山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牧民愉快的放牧生活。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山歌体裁的风格特点。 2、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基本节奏型 教具:钢琴、课件、多媒体播放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好听的民歌,你们仔细的聆听,然后说一说这两首民歌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播放音乐) 音乐片段一: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音乐片段二: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学生回答) 三、教授新课: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师:同学们说的太对了。我们刚才欣赏的一首是新疆民歌,一首是蒙古民歌。那么,什么叫“民歌”呢?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它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民歌按体裁来分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现在,老师再请大家欣赏一首民歌,你们猜猜它是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哪一类呢?(学生回答) 2、简介山歌。 师:这首歌曲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叫做《放马山歌》。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山歌”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山歌”是指人们在山野劳动生活中所演唱的抒情性的民歌。山歌的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声调高亢嘹亮,音调悠长,拖腔中常用自由延长的音来抒发感情。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使歌声传得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衬词、衬句。 3、再次聆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 师:现在,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山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山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放马山歌》是牧民上山放牧时唱的歌,它生动地反映了牧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4、聆听歌曲旋律,了解歌曲的歌唱顺序。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歌。同学们看歌谱中出现了哪些你们熟悉的音乐记号?(2/4拍号、反复记号、反复跳跃记号)。这些音乐记号有什么作用?(生答)现在,我们再来感受一遍这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的歌唱顺序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聆听) 5、节奏练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这首歌曲的节奏型也很有特点,我们来观察一下。(出示节奏) 师:歌谱中的哪些节奏是你不熟悉的?谁来帮一帮他? (1)熟悉基本节奏型。 (2)在熟悉了基本节奏型后,学生边打拍子边读出节奏。 6、视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美。 (1)师:歌曲的节奏我们已经掌握了,我们再来看歌曲的曲谱。组成这首歌曲的音特别的少,究竟有哪几个音呢?(la 、do、re、mi) 教师运用柯达伊手势带着同学们唱一唱。

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刘杰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内容:湘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由音乐知识、欣赏、演唱、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教材选取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感受民歌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教学目标: 1:了解民歌的种类,说出山歌、号子的基本含义,通过歌曲欣赏能够辨别两种民歌体裁。 2:能够自信的演唱《放马山歌》和模仿劳动号子片段。 3:在研究学习中,能通过感受与体验,发现“鱼摇尾”的创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它创编2——4小节旋律短句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传统民歌很难走进现代学生的生活,怎样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常识,可以结合听赏、体验、参与表现以及探究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引导他们结合不同地域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地域特征去理解民歌,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教学设计亮点: 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和相声等形象的视频片段切入,让学生先走入他们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利用“角色换位”的方法、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走近并喜欢传统民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2.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放马山歌》音乐教案

唱歌《放马山歌》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 唱歌《放马山歌》 教学目标 1.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放马山歌》,做到吐字清晰。 2.知道《放马山歌》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裁。 3.知道《放马山歌》是云南民歌。 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1)老师播放歌曲《茉莉花》和《娃哈哈》,请学生听辨这两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老师小结:听到的歌曲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新疆民歌《娃哈哈》,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2.初听歌曲 (1)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引导学生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请用几个词语来形容。 (2)老师小结:歌曲的音区比较高,情绪高亢、明亮。 (3)老师简介歌曲:这首歌曲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叫作《放马山歌》。山歌是民歌中的一种体裁,即人们在山野劳动生活时演唱的抒情性民歌。i』J歌的节奏一般比较自由,音调高亢、嘹亮,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使歌声传得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衬词。 (4)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的衬词,如学生没听出来可再听一遍,然后请一名同学来学一学。在唱“哟哦”的时候要注意“哟”字长一点,起点要高。“哦”字要上扬,甩出去唱。然后全体同学学唱“哟哦”。 3.学唱歌曲 (1)视唱歌谱 ①出示歌谱,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主要旋律只有三个小节,其他旋律都是重复或变化重复这三小节。

②指导学生慢速视唱。提示附点八分音符的准确演唱。 ③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其他的旋律是如何重复的。 ④完整演唱歌谱。 (2)演唱歌词 ①请一位同学演唱前三段歌词,大家评价,全体演唱。 ②请一位同学演唱第四段歌词,大家评价,全体演唱。 ③老师提示一字多音的演唱。 ④老师提示衬词“呜噜噜的”要吐字清晰,以及“呢”和“哟哦”的唱法。 (3)完整演唱歌曲。 ①提示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以及第四段结尾的演唱。 ②提示接准前奏与间奏。 4.表现歌曲 (1)总结山歌特点 ①欣赏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引导学生体验山歌的特点。 ②老师小结:《放马山歌》是一首山歌体裁的歌曲,山歌的特点之一是高亢、明亮,要唱出这种明亮的音色,就要适当地把声音提高一些,但不能喊唱。 (2)调整调性演唱 ①先用G调演唱,打好基础之后,试着用A调演唱,再向bB调努力。老师指导唱高音时,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以及气息饱满。 ②引导学生讨论调性升高后给人的感觉。(可以使人的情绪更加激动) ③全体同学用‘B调演唱,做到不喊唱。 (3)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①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②指导学生分男、女声唱或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歌曲。 5.拓展欣赏 (1)《放马山歌》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民歌,许多歌唱家都演唱过这首歌曲。前面我们欣赏的是男声独唱,现在再来欣赏分别用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演唱的两个版本,听一听他们的演唱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 (2)老师小结:民歌的演唱朴实、具有地方特色;流行唱法具有动感,有的还加入了RAP,具有现代感,可视性较强。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快乐的do re mi 第一课时 歌曲:《快乐的do re mi 》 教学目标: 演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 re mi 。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 》 1. 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 re mi 》 (2)请你跟音乐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 re 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 2. 听唱法演唱歌曲。 ( 1) 轻声读歌词第一段。 ( 2) 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 ( 4)学习演唱二、三段歌词,听录音范唱。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三、演唱歌曲 1. 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 2. 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 第二课时 欣赏:《哆来咪》 教学目标: 听赏歌曲《哆来咪》,进一步巩固对音符do re mi 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音符do re mi 二、听赏歌曲《多来咪》 1. 初听歌曲录音, 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读一读歌词。 2. 听歌曲。 3.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三、音乐表演《多来咪》。 1. 教师讲解《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2. 讨论表演《多来咪》片断。 3. 进行音乐表演。 四.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演唱:《爱唱歌的小杜鹃》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爱唱歌的小杜鹃》。 2. 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律动。

《放马山歌》教案与反思

《放马山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并且掌握基本节奏型和衬词的唱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视听结合法、比较法、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歌曲,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放马山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牧民愉快的放牧生活。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山歌体裁的风格特点。 2、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基本节奏型 教具:钢琴、课件、多媒体播放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好听的民歌,你们仔细的聆听,然后说一说这两首民歌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播放音乐) 音乐片段一: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音乐片段二: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学生回答) 三、教授新课: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师:同学们说的太对了。我们刚才欣赏的一首是新疆民歌,一首是蒙古民歌。那么,什么叫“民歌”呢?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它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民歌按体裁来分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现在,老师再请大家欣赏一首民歌,你们猜猜它是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哪一类呢?(学生回答) 2、简介山歌。 师:这首歌曲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叫做《放马山歌》。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山歌”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山歌”是指人们在山野劳动生活中所演唱的抒情性的民歌。山歌的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声调高亢嘹亮,音调悠长,拖腔中常用自由延长的音来抒发感情。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使歌声传得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衬词、衬句。 3、再次聆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 师:现在,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山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山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放马山歌》是牧民上山放牧时唱的歌,它生动地反映了牧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4、聆听歌曲旋律,了解歌曲的歌唱顺序。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歌。同学们看歌谱中出现了哪些你们熟悉的音乐记号?(2/4拍号、反复记号、反复跳跃记号)。这些音乐记号有什么作用?(生答)现在,我们再来感受一遍这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的歌唱顺序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聆听)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放马山歌》教案03.doc

《放马山歌》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云南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那里的民歌民曲丰富多彩。《放马山歌》属于山歌类型。它采用了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形式,旋律明快,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全曲只包含“ 6、1、2、3 ”四个音,音域只有一个纯五度,五声羽调式。歌词语言通俗、朴素,再加衬词的运用及“吆喝”声,更突出了地方特色。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云南民歌《放马山歌》的风格特点,能准确地把握装饰音的时值,了解云南民歌中方言衬词与吆喝的运用,能用好听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演唱、对比,体验方言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旋律编创。 3.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民歌特点,了解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愿意聆听民歌、演唱民歌、喜爱民歌。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装饰音。 2.引导学生用好听的声音体验吆喝衬词。 四、教学准备 1.音频、视频资料:《放马山歌》、云南民俗风景。 2.多媒体电脑课件一份。 3.钢琴。 4. 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梆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引出民歌地域——云南。 设问:“你听得出这是哪个地区的方言吗?” 教师用云南话念歌词。 2. 感受云南风俗。 老师弹奏钢琴独奏曲《放马山歌》,学生欣赏云南景色,介绍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歌。

3. 引出歌曲《放马山歌》。 设问:“老师刚刚念的其实是一首云南民歌的歌词,叫做《放马山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找找它唱的跟老师念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播放《放马山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云南话版歌词中,感受方言的独特,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老师弹奏《放马山歌》,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有初步的歌曲印象。 (二)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民歌特点——衬词 1.聆听歌曲《放马山歌》 设问:“跟老师念的歌词有什么不同?多了什么?” 引出“呜噜噜噜”、“哟”、“哦哟”、“尼”等方言衬词,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感受吆喝衬词“哦哟” 设问:“‘哦哟’这个词是怎么念的?”(音调上扬,甩出去) “为什么要这么念?”(放马时的吆喝声) 一起念念。(引导学生想象放马的场景,需要嘹亮、上扬的音调) 3.朗读歌词。 师:“跟老师一起念念加入衬词的歌词,注意模仿老师念歌词的节奏。” 设计意图:比较教师念的词与歌曲中的词,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民歌运用“衬词”的特点;引导学生与歌词内容结合,了解民歌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掌握好歌词的节奏,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三)学唱《放马山歌》 1.师:“这次听歌曲的时候,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欢快的,旋律明快) 2.老师教唱歌曲旋律。(提示歌唱状态,提示学生留意歌曲的主音“ la”) 3. 学习装饰音 设问:“下面我要唱一句旋律,但是用两种版本唱,听听有什么不同?” 哪种更有味道?” 教师范唱相同旋律,不带装饰音和带装饰音两种效果。 引出知识点“装饰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其唱法。 4.丰富形式合作演唱 师:“我们已经对歌曲有了一定熟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合作演唱歌曲。”

《牧民新歌》教学设计

《牧民新歌》教学设计 (聆听课) 教材分析 《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国着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草原气息浓郁,展现出迷人的草原景色和牧民富有诗意的放牧生活画卷。乐曲为四部曲式结构: 引子部分调式为羽调式,旋律自由舒展,展现出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碧草如茵、天高云淡的画面,中间短暂的离调增添了蓬勃激越之情,尤为动人。 第一段是优美深情的慢板。似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时而低回内在,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活、赞美家乡。主题旋律在第一段中再现时,是跳跃的小快板,把前面的慢板曲调加以变奏处理,改变节拍,加快速度,描绘出牧民策马驰骋时蹄声嗒嗒的欢乐情景。 第二段,将主题音调的节奏拉宽,似牧民身骑飞驰的骏马自豪歌唱。继而音乐在高音区转宫调式,色彩明亮新颖,与全曲形成一定的对比,使激越之情推向新高潮。 第三段,主题在更加欢快的气氛中出现,形象地模拟出骏马啸啸昂首甩鬃的勃勃英姿。结束时情绪更为热烈,急速的16分音符进行和强烈的节奏,形成万马奔腾嘶鸣的局面,渲染出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人欢马叫的欢腾气氛……使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 2.在课外听到《牧民新歌》,能说出乐曲的曲名。 3.认识民族吹管乐器——笛子。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 能哼唱乐曲的主题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乐曲片段(小快板) 教师语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乐曲,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来听一听:1.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乐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师语言:相信同学们听出来了,乐曲由我国民族乐器笛子演奏的(简单说说笛子)。乐曲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同学们看着乐谱,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遍,同时找出乐谱中一反复出现中的节奏。 教师语言:找到了吗,反复出现的节奏是xxxxx。我们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个节奏像什么声音呢? 教师语言:对,像不像草原上马儿奔跑时发出的声音xxxxxxxxxx,聪明的蒙古族人把这个节奏写入自己的歌曲中,形成了蒙古族音乐独有的特色。 2.简单介绍《牧民新歌》 教师语言:这段旋律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牧民新歌》中的一小段。《牧民新歌》是我们着名的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迷人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 教师语言:现在就让《牧民新歌》这首乐曲带我们插上音乐翅膀,飞到“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草原上和牧民一起感受他们的生活吧。 二、欣赏引子 1.想象画面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听乐曲开头的引子旋律,哪幅图片最能表现引子旋律所描绘的画面? 教师语言:对,是第1幅图片。表现出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旋律充满蓬勃激越之情,非常动人。 2.速度、节拍特点 教师语言:此段的速度与拍子给人怎样的感受呢? 教师语言:速度缓慢、节拍非常自由舒展。更好的表现出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碧草如茵、天高云淡的画面。

放马山歌教案

放马山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放马山歌》,让学生初步了解云南欢快、热情、 豪放的特点, 2、启发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美、感受 旋律节奏美。 3、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 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掌握附点音符和衬词的唱法。 2、启发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老师没上课之前,先给大家唱两段歌曲,请同学们听 听它们属于哪个民族的?又是属于哪种体裁的? 生:蒙古、新疆。属于民歌。 师: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不同地区,也就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族歌曲。而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集体创作,它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民歌按体裁来分可以 分为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 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节奏自由。是中国 民歌基本体裁之一。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同学习来自云南的 民歌放马山歌。(放录音) 师:我们感受了这首歌曲带给我们的震撼,谁来说说这首歌曲为我 们展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师:《放马山歌》是牧民上山放牧时唱的歌,通过欢快的节奏,高 亢明亮的语调,生动地反映了牧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绪。下面让我 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找出那些不熟悉的音乐 符号或节奏。(老师黑板写出写出第一句节奏型)(反复记号,下 滑音)

师:了解了歌曲里的符号节奏,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同来把歌词按照节奏朗读一遍。 师:——就是“哟哦”这两个字,“哟哦”有什么实际的意思吗?在民歌中有一些词没有实际意义,但在歌曲中却具有烘托气氛、突出民歌风格的作用,这样的词叫“衬词”,衬词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唱起来朗朗上口。 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牧民们喊“哟哦”是在干什么?你能唱一唱吗?(学生唱)“哟哦”这两个字是牧民赶牲口时的吆喝声,表现了牧民欢快、热情、奔放的情绪。在吆喝的过程中要注意“哟”字长一点,起点高一点;“哦”字要向上扬,甩出去唱。(学生可以用挥鞭的姿势辅助自己找到吆喝的感觉)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唱谱。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到草场上去放马。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想一想设计成什么形式?(男女分唱或一领众和等)

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放马山歌》教案新人教版(全汇总版)

唱歌《放马山歌》 教学内容 唱歌《放马山歌》 教学目标 1.知道《放马山歌》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裁。 2.知道《放马山歌》是云南民歌。 教学重难点 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放马山歌》,做到吐字清晰。 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1)老师播放歌曲《茉莉花》和《娃哈哈》,请学生听辨这两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老师小结:听到的歌曲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新疆民歌《娃哈哈》,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2.初听歌曲 (1)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引导学生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请用几个词语来形容。 (2)老师小结:歌曲的音区比较高,情绪高亢、明亮。 (3)老师简介歌曲:这首歌曲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叫作《放马山歌》。山歌是民歌中的一种体裁,即人们在山野劳动生活时演唱的抒情性民歌。i』J歌的节奏一般比较自由,音调高亢、嘹亮,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使歌声传得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衬词。 (4)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的衬词,如学生没听出来可再听一遍,然后请一名同学来学一学。在唱“哟哦”的时候要注意“哟”字长一点,起点要高。“哦”字要上扬,甩出去唱。然后全体同学学唱“哟哦”。 3.学唱歌曲 (1)视唱歌谱 ①出示歌谱,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主要旋律只有三个小节,其他旋律都是重复或变化重复这三小节。 ②指导学生慢速视唱。提示附点八分音符的准确演唱。

③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其他的旋律是如何重复的。 ④完整演唱歌谱。 (2)演唱歌词 ①请一位同学演唱前三段歌词,大家评价,全体演唱。 ②请一位同学演唱第四段歌词,大家评价,全体演唱。 ③老师提示一字多音的演唱。 ④老师提示衬词“呜噜噜的”要吐字清晰,以及“呢”和“哟哦”的唱法。 (3)完整演唱歌曲。 ①提示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以及第四段结尾的演唱。 ②提示接准前奏与间奏。 4.表现歌曲 (1)总结山歌特点 ①欣赏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引导学生体验山歌的特点。 ②老师小结:《放马山歌》是一首山歌体裁的歌曲,山歌的特点之一是高亢、明亮,要唱出这种明亮的音色,就要适当地把声音提高一些,但不能喊唱。 (2)调整调性演唱 ①先用G调演唱,打好基础之后,试着用A调演唱,再向bB调努力。老师指导唱高音时,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以及气息饱满。 ②引导学生讨论调性升高后给人的感觉。(可以使人的情绪更加激动) ③全体同学用‘B调演唱,做到不喊唱。 (3)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①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②指导学生分男、女声唱或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歌曲。 5.拓展欣赏 (1)《放马山歌》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民歌,许多歌唱家都演唱过这首歌曲。前面我们欣赏的是男声独唱,现在再来欣赏分别用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演唱的两个版本,听一听他们的演唱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 (2)老师小结:民歌的演唱朴实、具有地方特色;流行唱法具有动感,有的还加入了 RAP,具有现代感,可视性较强。 6.演唱小结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音乐《牧民新歌》教案

《牧民新歌》教案 教材分析: 《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 乐曲分为五段: 引子自由抒展的引子展现出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碧草如茵、天高云淡的画面,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蓬勃激越之情,非常动人: 慢板显示乐曲主题,表现了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时而低回内在,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活,赞美家乡。小快板以跳荡的吐音描绘牧民策马驰聘时蹄声哒哒的欢乐情景。广阔的的快板(自豪地),节奏放宽,旋律舒展,后半部短暂离开羽调式,变成宫调式。表达牧民们对社会主义的歌颂。 结束段情绪更为热烈,形成万马奔腾嘶呜声声的气氛,主音在小快板转调之后回落在羽调式,使全曲有很强的终止感。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

2.认识竹笛,了解竹笛的音色. 3.通过欣赏《牧民新歌》让学生从乐曲中体会牧民在新社会的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热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乐曲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乐曲主题的表现和想象发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常规律动,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乐器,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件乐器?生:竹笛 师:对,就是咱们中国的民族乐器——竹笛。看来同学们都知道这件乐器啊,那么今天让我们更一步的了解一下这件乐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竹笛一共分为几个部分?接下来让咱们一起来看,简介竹笛。 师:接下来我想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试一试,吹一吹。生:好,这位同学你来,你很幸运。老师来教你,首先两嘴唇并拢,成微笑往后拉,形成了一个口风,然后把嘴巴里面的气息均匀的吹出来。老师来给调整,你来吹。 师:非常好,谢谢你,你真棒,请上位。我再来请个女

民歌教学教案

民歌教学教案(二)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学习,进一步掌握有关民歌的知识。使学生对我国各个民族有所了解,加深了对党的英明领导,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幸福生活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党。懂得了今天的认真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建设祖国的使命。 教具:录音机、投影机、电子琴、双响筒、沙锤、碰铃 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分辨民歌不同体裁特点 教学过程: (1)欣赏复习——录音机播发民歌音乐片段,学生说出音乐片段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体裁? A:《拼命号子》——劳动号子 B:《无锡景》——小调 C:《放马山歌》——山歌 填图——按要求填图。 A:学生逐一地将云南、内蒙古、陕北、江苏、四川填在投影片的地图上。 B:在填图的过程中,学生发言,讨论各个省份的风土人情,哼唱有代表性的民歌片断。教师及时表扬学生的积极性,确认学生表述正确的部分;示范有代表性的舞蹈基本动作,揭示各民族音乐的特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多元性

的国家。 (2)新课教学:学唱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A:电子琴弹奏旋律,学生欣赏。 B:跟随老师学唱旋律 C:跟电子琴哼唱旋律 E:电子琴伴奏,学生齐唱 F:录音机播放范唱曲,学生完整地欣赏全曲 (3)表演:学生领唱、齐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用手击拍配以打击乐器及电子琴伴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能力):A:一位学生领唱 B:三位学生分别敲打双筒响、沙锤、碰玲, 节奏:X X| X X |、X XX | X XX | C:其余学生边唱边用手拍打伴奏节奏:X X | X X |、X XX |X XX | D:电子琴伴奏 (4)小结:今天通过欣赏、学唱民歌,让我们对我国民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接纳喜欢我们祖国的民歌,因为它是我们文化的根源之一。 (5)作业布置: A :能自如地演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B: 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音乐课堂上推荐给同学们欣赏。

潼湖中学谭芳七年级(上册)《放马山歌》教学设计说明

《放马山歌》教学设计 仲恺高新区潼湖中学谭芳教学容:《放马山歌》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等 教材分析: 《放马山歌》是流行于的一首著名山歌。是歌唱家黄虹的保留曲目。歌词非常简朴,七言两句为一段,反映牧马人生活。音乐结构也很简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手法洗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吆喝声又别具特色,十分适合活力四射的学生学唱。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流行歌曲,可能有部分学生认为民间歌手的演唱很土、很落后,常常表现出不屑一顾,民歌是我国音乐浩瀚海洋里一颗璀璨的明珠,针对部分初中学生认为民间歌手的演唱很土、很落后,我在课堂尽可能的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对比欣赏不同地区山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

山歌》,并且掌握基本节奏型和衬词的唱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视听结合法、比较法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歌曲,并进一步了解祖国各地山歌的音乐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放马山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牧民愉快的放牧生活。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山歌体裁的风格特点。 2.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好听的民歌,你们仔细的聆听,然后说一说这两首民歌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播放音乐)音乐片段一:民歌《娃哈哈》 音乐片段二:民歌《茉莉花》。 (学生回答) 三、教授新课 1.了解民歌、山歌 师:同学们说的太对了。我们刚才欣赏的一首是民歌,一首是蒙古民

最新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牧民新歌》教案

《牧民新歌》教案 教学目得: 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牧民新歌》,让学生从乐曲中体会牧民在新社会得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得热情和学习民族音乐得兴趣。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乐曲得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得风格,感受牧民得新生活。 2、引导学生对乐曲主题得表现和创作发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竹笛、乐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让学生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得太阳》,唤起学生对草原得记忆。师:刚才我们欣赏得是什么歌曲?描写得是哪个民族得生活? 生:《草原上升起不落得太阳》,蒙古族。 师:蒙古族有什么特点?(提示学生从着装、生活习惯、爱好等方面答题。) 师随学生得回答点击多媒体,呈现介绍蒙古族得图片。

师:现在对蒙古族我们有了初步得了解,不知道大家想不想也骑上骏马到浩瀚得大草原上去任意驰骋?相信这一曲笛子独奏《牧民新歌》能让我们插上音乐得翅膀,飞到“风吹草低见牛羊”得草原上和牧民一起感受牧民得生活。 三、新课教学。 1、欣赏全曲。 播放全曲。 师问:不知道这美妙动听得音乐将同学们带入了怎样得一幅画面里?师:你们能告诉老师这首乐曲分几个乐段吗? 2、分段欣赏。 A、引子: 师点击多媒体,播放乐曲引子部分伴奏。 师:乐曲此段得拍子有什么特点?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B、慢板: 师点击多媒体,播放乐曲慢板部分伴奏。 师:请同学们在乐谱中找出乐曲得主题乐句。 师点击多媒体,呈现主题乐句谱例。师领生将此主题乐句视唱两遍。师:你们可以从主题乐句谈一谈对此段乐曲得感受吗? 师:乐曲此段描写了牧民情不自禁、放声歌唱幸福得新生活。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回创作家,围绕着主题乐句抒写自己得情怀? 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