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测试题含答案及知识点.docx

合集下载

比例、比例尺测试题.docx

比例、比例尺测试题.docx

比例、比例尺练习题(三)姓名一、填空题:1、比例尺 =(): (), 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例尺分为()比例尺和()比例尺。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

AB两地相距320km,画在这幅图上应是()cm。

3、一个零件长8 毫米,画在设计图上是16 厘米,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

4、六年级同学排队做广播操,每行人数和排成的行数成()比例;出油率一定,花生油的质量和花生的质量,成()比例; 3x=y,x 和 y 成()比例;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成()比例。

5、在一幅平面图上, 5 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50 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6、小林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 , 他骑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成 () 比例。

7、在 A×B=C中 , 当 C一定时 ,A 和 B() 比例,当 B 一定时 ,A 和 C() 比例。

8、在比例尺是 1:4000000 的地图上,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9、一种微型零件的长 5 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 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二、判断题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成反比例。

()2、一根电线,用去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成反比例。

()3、订阅《少年文艺》的份数与总钱数成反比例。

()4、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高和体积成反比例。

()三、选择题1、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是8 毫米,画在比例尺是10: 1 的图纸上的长度是()A、8 分米B、 8 毫米C、8 厘米2、圆的周长和滚过的路程()。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3、方形的一定,它的周与()。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4、()中的两种量不成比例。

A、从北京到广州,列行的平均速度和所需B、一箱苹果,吃去的个数和剩下的个数。

C、同一刻、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子的度。

5、小明的身高和体重()A 、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6、某校学生人数一定,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密 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 60分钟)题号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一、填空。

(每空1分,共18分)1.5( )=20÷50=( ):100=( )(填小数)2.如果34a =45b (a ≠0,b ≠0),那么b :a =( )。

3.从30的因数中选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 )。

4.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72,一个内项是12,另一个内项是( )。

5.走同一段路,甲用了2小时,乙用了3小时,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 )。

6.在7:4=28:16中,内项增加4,要使比例成立,外项7应该乘( )。

7.已知m n=a (m ≠0,n ≠0),当m 一定时,n 和a 成( )比例关系;当n 一定时,m 和n 成( )比例关系;当a 一定时,m 和n 成( )比例关系。

8.—张图纸的比例尺是60:1。

如果在该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度是72cm ,那么它的实际长度是( )cm 。

9.学校的操场是一个长250m 、宽100m 的长方形,小明按一定的比将操场画在一张图纸上,长画了10cm ,他所用的比例尺是( ),按此比例尺宽应画( )cm 。

而小亮选用的比例尺是,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显然,( )画的操场大一些。

10.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5cm ,高是9cm ,把它按1:3的比缩小,得到的图形面积是( )cm²。

11.根据4×7=2×14,在能组成的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最大的一个比例是( )。

二、判断。

(每题2分,共10分) 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成反比例关系。

( ) 2.图上距离总是小于实际距离。

( )3.今年,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5,所以爸爸的年龄和小明的年龄成正比例。

( )4.把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扩大为原来的4倍,就是把这个长方形按1:4的比放大。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4.比例尺》-单元测试3 青岛版(含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4.比例尺》-单元测试3  青岛版(含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尺》-单元测试3一、单选题1.在一张精密地图上,用2厘米表示实际长度1毫米,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A.2:1B.1:2C.20:1D.1:202.在比例尺是l:100的一幅图上,量得长方形的长是3cm,宽是4cm,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A.1200cm2B.12m2C.1200m23.在比例尺是1:10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个圆实际的直径比是()A.1:10B.4:9C.2:3D.无法确定4.把一个正方形的按2∶1放大,面积是原来的( )倍。

A.2B.4C.6D.85.一个精密零件长是9毫米,画在图纸上是3.6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A.1:4B.4:1C.40:1二、非选择题6.上面左图按____:____缩小得到右图.7.在比例尺是1:6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2.5厘米,一架飞机下午1时30分从甲地起飞,下午2时45分到达乙地,这架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____千米.8.在一幅地图上,用5厘米表示实际的4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____.9.在一幅比例尺是5:1的精密零件图上,量得一种零件长25毫米,这种零件长是____厘米.10.比例尺=____:____.11.在比例尺为1:400000的地图上,量的一正方形的实验基地边长是1.5cm,实际上这个基地的周长是____千米.12.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字比例尺:____;在这幅地图上,5.5cm表示实际的____千米.13.在一幅地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36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____,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在这幅图上的距离是____厘米.14.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5千米的速度从上海出发,几小时可以到达杭州?15.北京到广州的实际距离约是18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测得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6.动手操作,按2:1画出下面的放大图形.17.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8毫米,在设计图上用4厘米表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8.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大约需要4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尺》-单元测试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C;【解析】:解:2厘米:1毫米,=20毫米:1毫米,=20:1;答: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20:1.故选:C.2.【答案】:B;【解析】:解:3÷=300(厘米)=3(米);100=400(厘米)=4(米);3×4=12(平方米);答: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12平方米.故选:B.3.【答案】:C;【解析】:解:令甲乙两圆的图上直径为2d,3d,根据比例尺可得实际甲乙两圆的直径分别是20d,30d,20d:30d=2:3.故选:C.4.【答案】:B;【解析】:把一个正方形的按2∶1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边长是原来正方形边长的2倍,则面积是原来的2×2=4倍。

【三套试卷】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材检测题及答案(2)

【三套试卷】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材检测题及答案(2)

第四单元练习测试卷(包含答案)(1)一、单选题(共4题;共8分)1.在一幅地图上用1cm长的线段表示40km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 1:40B. 1:4000C. 1:4000000D. 400000:1 【答案】C【考点】比例尺的认识【解析】【解答】1cm:40km=1cm:4000000cm=1:4000000 。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认识,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列式解答。

2.表示x和y成正比例的关系式是()。

A. x+y=k(一定)B. x-y=k(一定)C. =k(一定)D. xy=k(一定)【答案】C【考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表示x和y成正比例的关系式是=k(一定)。

故答案为:C。

【分析】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y:x=k(一定);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关系式表示:xy=k(一定),据此判断。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5,另一个内项是()A. 1B. 0.2C. 5【答案】B【考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解:1÷5=0.2故答案为:B。

【分析】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内项也互为倒数。

4.在一幅地图上量得2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 1:5000B. 1:5C. 1:500000【答案】C【考点】比例尺的认识【解析】【解答】解:2厘米:10千米=2厘米:1000000厘米=1:500000。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由此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并化成前项是1的比即可求出比例尺,注意统一单位。

二、填空题(共5题;共18分)5.如果9A=4B(A、B都不为0),则A:B=________:________;如果= (x、y都不为0),则x:y=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含答案解析)(3)

六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含答案解析)(3)
解析: 10;40
【解析】【解答】解:如果 x 和 y 成正比例,空格里的数是 30÷(60÷20)=10; 如果 x 和 y 成反比例,空格里的数是 60×20÷30=40。 故答案为:10;40。 【分析】若 x 和 y 成正比例,那么 y=kx(k 是常数,x,y≠0);
若 x 和 y 成反比例,那么 y= (k 是常数,x,y≠0)。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7.某开发区要建一个长 600 米,宽 400 米的长方形广场,现在要把它画在一张长 20 厘
米,宽 15 厘米的长方形纸上,选用下面哪个比例尺比较合适?( )
A. 1:4000
B. 1:2500
C. 1:50000
8.在一幅地图上,用 5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50 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
进而可得出

。Hale Waihona Puke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已知条件 mn=c, =a,可得出 mn=ab,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1.B
解析: B
【解析】【解答】 : = , A 选项 5:4= , B 选项 4:5= , C 选项 : = , D 选项
=5 厘米:15000000 厘米
=(5÷5):(15000000÷5)
=1:3000000
故答案为:D。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根据 1 千米=100000 厘米,将单位化统一后,再化
简成最简整数比。
9.D
解析: D
【解析】【解答】 把比例 5:3=20:12 的内项 3 增加 6,内项由 3 变成 9,扩大 3 倍,要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4.比例》单元测试 苏教版(含答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4.比例》单元测试   苏教版(含答案) (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A:B=C:D,如果A扩大10倍,B、D不变,C必须()A.扩大10倍B.缩小10倍C.不变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把一个三角形按2:1放大后,它每个角的度数、每条边的长度都要扩大到原来的2倍B.平行四边形各边长度确定后,周长和面积就确定了C.三角形各边长度确定后,周长和面积就确定了3.能与0.2:4组成比例的是()A.5:4B.20:1C.1:20D.5:0.254.在一幅地图上,用10厘米的线段表示30千米的时间距离,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A.1:300B.1:3000000C.1:3000005.一种零件实际长6mm,图上距离是30cm,比例尺是()A.5:1B.1:5C.50:16.一个零件长8毫米,画在图纸上长16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A.1:2B.1:20C.2:1D.20:17.下列各个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B.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比值叫做比例尺C.每支铅笔的价钱一定,铅笔支数和总价成正比例D.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与其对应的高成反比例8.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图上距离.A.大于B.小于C.等于二、非选择题9.如果2X=3Y,那么X:Y=3:2.____.(判断对错)10.如果5a=4b,那么a:b=____:____,如果a:8=0.3:6,那么a=____.11.天津到杭州的铁路长150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0的地图上,它的长是____厘米.12.在一幅比例尺是1:5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3厘米,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千米.13.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5cm,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225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____.14.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式,至少写出4个:1.5×12=20×0.9.15.将如图按3:1的比例尺画图,并计算所得图形的面积.16.如果4A=5B,那么A:B=____:____,A和B成____比例.17.根据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相信你是最棒的.(1)将三角形按1:3缩小;(2)将长方形按2:1放大.18.将三角形按1:3缩小,将长方形按2:1放大.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A;【解析】:解:因为A:B=C:D,所以AD=BC,如果A扩大10倍,要使比例式成立,C必须也扩大10倍.故选:A.2.【答案】:C;【解析】:解:A:由分析得出:把一个三角形按2:1放大后,它每个角的度数不变.所以此选项说法错误;B:平行四边形的各边长度确定后,根据周长的定义,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这四边长之和,是可以确定的;但是平行四边形易变形,边长确定时,高不能确定,所以面积无法确定,所以此选项说法错误;C: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当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时,它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即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就确定了,所以此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3.【答案】:C;【解析】:解:0.2:4=0.2÷4=0.05;A、5:4=5÷4=1.25,因为1.25≠0.05,所以不能组成比例;B、20:1=20÷1=20,因为20≠0.05,所以不能组成比例;C、1:20=1÷20=0.05,因为0.05=0.05,所以能组成比例;D、5:0.25=5÷0.25=20,因为20≠0.05,所以不能组成比例;故选:C.4.【答案】:C;【解析】:解:30千米=3000000厘米,10:3000000=1:300000;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故选:C.5.【答案】:C;【解析】:解:30cm=300mm300:6=50:1答:比例尺为50:1.故选:C.6.【答案】:D;【解析】:解: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16厘米:8毫米,=160毫米:8毫米,=20:1.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20:1.故选:D.7.【答案】:B;【解析】:解:A、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说法正确;B、因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说法错误;C、因为总价÷数量=单价(一定),则每支铅笔的价钱一定,铅笔支数和总价成正比例,所以说法正确;D、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面积一定,则底与其对应的高成反比例,说法正确.故选:B.8.【答案】:B;【解析】:解:由“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知,6:1的比例尺是将原图放大6倍,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6倍.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小于图上距离.故选:B.9.【答案】:√;【解析】:解:如果2X=3Y,那么X:Y=3:2,符合比例的基本性质.故答案为:√.10.【答案】:4;5;0.4;【解析】:解:因为5a=4b,则a:b=4:5;因为a:8=0.3:6,则a=8×0.3÷6=0.4;故答案为:4、5、0.4.11.【答案】:3;【解析】:解:1500千米=150000000厘米150000000×=3(厘米)答:它的长是3厘米.故答案为:3.12.【答案】:150;【解析】:解:3÷(厘米)=150(千米)答: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150千米.故答案为:150.13.【答案】:1:4500000;【解析】:解:因为225千米=22500000厘米,则5厘米:22500000厘米=1:4500000;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500000.故答案为:1:4500000.14.【答案】:解:所得比例式如下:1.5:0.9=20:12,0.9:1.5=12:20,1.5:20=0.9:12,20:1.5=12:0.9.;【解析】:依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即可作答.15.【答案】:解:原图半径为3,所以所作圆的半径为3×3=9 面积:3.14×92=3.14×81=254.34答:所得图形的面积是254.34.画图如下:;【解析】:根据图形放大的意义,将半径=3的圆按照3:1放大,得到圆的半径=3×3=9;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计算即可.16.【答案】:54;正;【解析】:解:4A=5B,那么A:B=5:4A和B成正比例.故答案为:5,4,正.17.【答案】:解:如图所示,即为所要求的作图:;【解析】:(1)将三角形将三角形按 1:3缩小,则其底边和高缩小3倍,所以缩小后的三角形的底是2,高是1,于由此即可画出缩小后的三角形;(2)将长方形按2:1扩大,则其长和宽都扩大2倍,所以扩大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是6和2,由此即可画出扩大后的长方形.18.【答案】:解:将三角形按1:3缩小,将长方形按2:1放大如下图:;【解析】:(1)图中三角形的底是2格,高是3格,根据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按1:3缩小后的三角形的底是2÷3格,高是3÷3=1格.(2)图中长方形的长是3格,宽是1格,根据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按2:1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为6格,宽为2格,据此画图即可.。

六年级【小升初】小学数学专题课程《比和比例问题》(含答案)

六年级【小升初】小学数学专题课程《比和比例问题》(含答案)

16、比和比例问题知识要点梳理一、比例尺应用题在比例尺应用题中,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个相关的量中,知道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根据关系式,求出另一个量。

在计算中,要注意各种量的单位要统一。

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在比的意义、比与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解决的。

关键是要根据各部分之比,确定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即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三、正、反比例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中的各种相关联的数量有正比例关系,关系式是:yx=k(一定);反比例应用题中的各种相关联的数量有反比例关系,关系式是:x·y=k(一定)。

四、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一般方法与步骤1.找出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分析判断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2.设未知数为x,并注明单位名称。

3.根据比值(一定)或积(一定)建立比例式,并解比例。

4.检验,写答语。

考点精讲分析典例精讲考点1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例1】希望小学要种一批树共390棵,按照三个班的人数来分配。

一班有42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3人,三个班各应植树多少棵?【精析】这是一道把390棵植树任务按三个班人数之比42:45:43进行分配的问题。

要分的总数是390,总份数是42+45+43=130。

其中一班占总数的42130,二班占总数的45130,三班占总数的43130,要求各班应植树的棵数,实际上是分别求390的42130,45130,43130各是多少。

【答案】解法一:按比例分配法42+45+43=130390×42130=126(棵)390×45130=135(棵)390×43130=129(棵)解法二:份数解法390÷(42+45+43)=3(棵)3×42=126(棵)3×45=135(棵)3×43=129(棵)答:一班应植树126棵,二班应植树135棵,三班应植树129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综合测试卷(解析版)一、单选题1.把5:8的前项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加上( )。

A .10B .16C .24D .20【答案】B【知识点】比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解:(5+10)÷5=15÷5 =38×3-8=16,后项应该加上16。

故答案为:B 。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计算。

2.甲地到乙地,快车用23小时,慢车用1小时,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是( )。

A .23:1B .2:3C .3:2D .5:3【答案】C【知识点】比的化简与求值【解析】【解答】解:1:23=3:2。

故答案为:C 。

【分析】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所用时间的反比。

3.从甲盐库取出 15的盐运到乙盐库,这时两个盐库所存的盐的质量相等,原来甲盐库和乙盐库的存盐质量的比是( )。

A .5:3B .4:5C .6:5D .5:4【答案】A【知识点】比的应用【解析】【解答】把甲盐库原来的盐看作单位“1”,甲盐库现在剩下的盐占1-15=45;乙盐库原来的盐:45-15=35;1:35=5:3 。

故答案为:A 。

【分析】根据题意,把甲盐库原来的盐量看作单位“1”,先求出从甲盐库取出15后剩下的盐量,剩下的盐量也是乙盐库现在的盐量,然后用乙盐库现在的盐量-甲盐库取出的15=乙盐库原来的盐量,最后用甲盐库原来的盐量:乙盐库原来的盐量,将结果化成最简整数比即可。

4.(2024六上·平湖期末)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5:3,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答案】B【知识点】三角形的分类;比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80°×22+5+3=36°;180°×52+5+3=90°;180°×32+5+3=54°;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测试题含答案及知识点
一、比例
1.已知 AB=K,=D,( ABCD都是大于0 的自然数),那么下列比例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D。

【分析】 AB=K, =D,那么=D,所以 AB=CD,据此作答即可。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缩小到原来的后,其斜边()
A. 扩大 3 倍
B. 不变
C. 缩小到原来的
D. 无法判断【答案】C
【解析】【解答】解: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缩小到原来的后,其斜边也缩小到原
来的。

故答案为: C。

【分析】直角三角形斜边扩大或缩小的倍数与两条直角边扩大或缩小的倍数相同。

3.下面()能和:4组成比例。

A. 5: 10
B.
C.
【答案】C
【解析】【解答】:4=÷4=;
选项 A,5 :10=5 ÷ 10= ,≠ ,不能组成比例;
选项 B,: = ÷=,≠ ,不能组成比例;
选项 C,: = ÷=,=,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 C。

【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用前项÷后项 =比值,分别求出比值,如果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据此解答。

4.在下面各比中,能与∶组成比例的是()。

A. 4∶3
B. 3∶4
C.∶3
【答案】A
【解析】【解答】解::=4:3。

故答案为: A。

【分析】根据比例的定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构成比例。

5.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 50 米,宽30 米,
(1)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大。

A. 1∶ 1000
B. ∶11500
C.∶1 500
(2)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 1∶ 1000
B. ∶11500
C.∶1 500
【答案】( 1) C
(2) B
【解析】【解答】解: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要选平面图最大,即要比例尺最大,所
以选用比例尺 1: 500 画出的平面图最大;同样,要选平面图最小,即要比例尺最小,所以选
用比例尺 1: 1500 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故答案为: C; B。

【分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6.已知 a: b=c: d,若将 b 乘 5,使比例不成立的条件是()。

A. a 乘 5
B. c 除以 5
C. d 除以 5
【答案】C
【解析】【解答】因为a: b=c:d ;所以 bc=ad; bx5xc=ax5xd; bx5xc÷5=bc=ad
故答案为: C
【分析】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bc=ad,若将 b 乘 5,等式左边扩大到原来的 5 倍,若 d 除以 5,等式的右边缩小到原来的.因此,等式不成立,即比例也不成立。

7.下列各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的是()。

A.和
B. 40:10 和 1:4
C. 1.2:0.4 和:
D.:2和
:5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2=,,不能组成比例;
B、40: 10=4, 1:4=0.25,不能组成比例;
C、1.2: 0.4=3,,能组成比例;
D、,,不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 C。

【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由此计算出两个比的比值,如果比值相等就能
组成比例。

8.如图,三角形中 a 边上的高为b, c 边上的高为d。

根据这些信息,下列式子中,()不成立。

A. a: c=d:b
B. :a c=b: d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ab= cd,所以ab=cd,所以a: c=b: d 是不成立的。

故答案为: B。

【分析】 c 和 d 是对应的底和高, a 和 b 是对应的底和高,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以得到
ab=cd,这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选择不成立的比例即可。

9.如果 5x=8y( x、 y≠0),那么 ________:________= 5:8 .
【答案】y; x
【解析】【解答】如果 5x= 8y( x、 y≠0),那么y:x=5: 8。

故答案为: y; x。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将相乘的两个数同时
做外项或内项即可解答。

10.从 12 的约数中任选四个数组成比例是________.
【答案】1: 2= 3:6
【解析】【解答】解: 12 的约数有1、 2、 3、4、 6、 12,组成的比例是1: 2=3: 6。

故答案为: 1: 2=3: 6(答案不唯一)。

【分析】先找出 12 的所有约数,然后从中找出四个数组成两个比值相等的比,这两个比就
能组成一个比例。

11.如果 A×= B×,那么 A: B=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4; 3
【解析】【解答】如果 A ×=B×,
那么 A:B=。


故答案为: 4; 3。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内项之积等于比例的外项之积;
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把比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

12 .在一幅地图上,用 2.5 厘米的长度表示实际距离20 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________。

【答案】 1: 800000
【解析】【解答】解:20 千米 =2000000 厘米,比例尺是 2.5:2000000=1 : 800000。

故答案为: 1: 800000 。

【分析】先把实际距离换算成厘米,然后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并化成前项是 1 的比即可。

13.一间卧室用边长为0.3 米的正方形的地砖铺地,需要640 块,如果改用边长0.4 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地砖多少块?(用比例解)
【答案】解:设如果改用边长0.4 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地砖x 块。

(0.3 ×0.)3:( 0.4 ×0.)4 =x: 640
0.09:0.16=x : 640
0.16x=57.6
x=360
答:如果改用边长0.4 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地砖360 块。

【解析】【分析】可以设如果改用边长0.4 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地砖x 块,边长为0.3 米的正方形地砖的面积:边长为0.3 米的正方形地砖的面积=边长为 0.4 米的正方形地砖的块数:边长为0.3 米的正方形地砖的块数,据此代入数据和字母作答即可。

14.生产了一批零件,每天生产200 个, 15 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了250 个,实际比原计划可以提前多少天完成?(用比例求解)
【答案】解:设实际需要x 天,
200 × 15=250x,
解得x=12
15-12=3(天)
答:实际比原计划可以提前 3 天完成。

【解析】【分析】这批零件的总数不变,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和生产的天数成反比例关
x 天完系,所以实际和计划每天生产的个数和生产的天数的乘积是相等的,设实际需要
成,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15.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4 厘米,而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答案】解: 180 千米= 18000000 厘米
4:18000000 = 1: 45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500000 。

【解析】【分析】 1 千米 =100000 厘米,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