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波澜起伏
起伏作文之情节波澜起伏的作文

情节波澜起伏的作文【篇一:让作文波澜起伏提高班补充资料】提高班补充资料三让作文波澜起伏同学们都很想把文章写得波澜起伏,重点突出,但就是力不从心。
而老师则失望地在作文里写下“记流水帐”的批注。
怎样才能写出波澜、主次分明而避免记流水帐的文章呢?大家知道“量体裁衣”的意思,即裁缝根据各人身材的差异,对布进行适当的裁剪,这样做成的衣服才合体。
同学们在拥有大量的材料后,如果不加以取舍,把事情的过程全部写下来,这就像裁缝不将布裁剪,直接缠在人身上一样,既浪费了布料,衣服又不美观。
作文时,如果对材料既不加以选择,又不进行裁剪,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杂乱无章。
一件事情,从头到尾有很多头绪、细节、枝叶等,作文时必须进行取舍,选择其中最有表现力,最精彩的部分着笔,写出来的作文一定会让人看了喜欢。
文章波澜起伏,常常是由矛盾引起的,而矛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比如说,一条小溪静静地流着,如果没有障碍,就不会激起浪花,当然平平淡淡;如果流水遇上了礁石,会撞击也浪花,自然生动活泼了。
我们就应该像发现流水与礁石撞击的浪花一样,去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矛盾,学会写生活中的矛盾。
假如同学们的作文中有障碍、有矛盾,就很容易避免记流水帐了,文章自然会变得生动有趣。
每篇文章都有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
写作文时,要分清楚:主要材料详写,次要材料略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这样一篇作文就像模像样了。
那就正如我们常见的大树,有树干和树枝之分,树干粗,树枝细。
我们有谁见过枝比干还要粗的“树”呀!同样的道理,写文章如果主次不分,详略失当,重心产生偏差,写成流水帐就在所难免了。
因此,作文时,千万不要让次要材料和主要材料占一样的比重。
还有的同学在作文时,认为有好多事情可以写,就把这些事情全部罗列起来搬到纸上,认为这样做全面。
结果是适得其反,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
平均用力地写,这也是记流水帐,主要毛病是没有突出重点。
有人说:从一滴水中能看到太阳的光辉。
所以,在众多的事情中,大家选取一件作为重点来写,以点带面,必然能把文章所要反映的主题表现出来。
如何让记叙文情节波澜起伏_记叙文指导

如何让记叙文情节波澜起伏_记叙文指导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人们常说:登山望景.喜欢山高谷深,重峦叠嶂。
阅读文章,喜欢波澜起伏.波谲云诡.而平铺直叙则是古今作文之大忌。
那么.怎样构思才能使记叙文情节兴起波澜呢?一、设悬法。
记叙文要扣住读者,关键一法在于设置悬念。
若看头知尾,一览无余,再好的文章也会逊色;反之,若悬念环生,波澜迭起,就能扣人心弦,引人人胜。
如《驿路梨花》开头写“我”和老余投宿于深山小茅屋,不知主人是谁,给读者造成悬念。
过了一会儿瑶族老人来送米,满以为他是主人。
但他说不是。
读到这里,读者自然想问:“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 后来老人说自己从一个赶马人口里得知。
主人是哈尼小姑娘梨花,待见到小姑娘时。
她们又说不是。
至此文章悬念进一步加深了,直到最后读者才知道谜底——小茅屋的建造者和所有的照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这样层层设置悬念,使文章既合乎情理,又曲折生动.深化了中心。
二、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
”巧合是造成文章波澜的技法之一。
如单口相声《连升三级》中写纨绔子弟张好古进京赶考,进城后他巧遇运水皇车,便混进去了。
后来,他又巧遇魏忠贤。
骗得名片。
主考官看过名片认为是魏的人,让他高中第二名。
这是三巧。
四巧是他拜访魏受款待.声震京城得以混迹翰林院。
五巧有人代张做寿联骂魏,魏无暇看.别人也慑于魏的专横不敢说。
六巧是魏党被诛,张因寿联竟连升三级。
这步步巧合使情节波澜层迭.描绘出封建社会一幅群丑图。
三、离合法。
此法指叙写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行文忽即忽离.忽远忽近.离合错综巧妙推移。
如杨朔的《茶花赋》,起笔写“我”久在异国他乡怀念祖国.盼望有一幅描绘祖国面貌的画挂在眼前,以寄托思念之情。
但接着宕开一笔.从梅花写到茶花,又联想到劳心劳力创造美的生活的能工巧匠。
又从孩子们仰着的鲜红小脸联想到童子面茶花的含露乍开.这些似乎已离题很远了.但作者笔锋一转写自己由此得到一幅画的构思: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象征祖国的面貌。
情节波澜起伏的作文

情节波澜起伏的作文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情节波澜起伏的作文(一)在小学的生活中,有许多让我难忘的事情,今天我就来讲一件让我难忘的丑事。
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贪玩极了,每天放学我都要和几个同学到“政法“的小花园里去玩儿上一个小时,因此我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
不仅是因为贪玩儿,更主要的是那时的数学老师管得太宽松,因此每次上数学课,我总是在桌底下放着一本课外书,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细细品味一下,久而久之,我的胆子越来越大了。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看似缓慢其实如果你不珍惜的话,它就会在你的眼前飞逝。
转眼间,期末考试就要到了,而许多数学重点我还没掌握。
这时,我不得不紧张起来,于是我放学没有和同学去小花园玩耍,而是打开数学辅导用书学习起来,结果可想而知,我再努力,再搜肠刮肚也不知道这些数学题是怎么回事。
唉!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现在叹气也没用了,只有从现在开始尽我最大的努力学习数学了!期末考试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了,我的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喘不过起来。
在这两天时间里,我拼命地做数学辅导题(虽然错了许多),找老师问问题,但是半个学期的知识怎么可能在这几天里补完呢!当家长说我时我还硬着头皮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终于到了期末考时这一天了,我心里像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极不安稳,凭这种状态来考试当然也不会有好结果了。
我只好硬起头皮,拼一拼了!“哎呀!这道题怎么写呀“考试时我遇到了一道不算很难的题,但在我眼里却是一道好比“奥数“里的难题,我急得抓耳挠腮,但无论怎么抓头皮,就是不知道答案,我只好跳过这道题做下一道了。
就这样,我跳过了一道又一道不算难的“难题“,在考场时间就是生命,但是对于我这个“呆头鹅“时间再多也是徒劳的。
“铃……“时间到了,我只好胡乱往空白处填了几个数。
此时的我,脑中浮现出的是老师失望的眼神,耳畔回响的是家长的呵斥,同学的嘲笑。
卷子发下来了,那个刺眼的红数字在我的眼前摆着,成绩栏上赫然写着一个刺眼的“良“字。
记叙文写作之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记叙文写作之情节曲折、波澜起伏作者:王学华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0年第14期技法指导记叙文叙事时,只有写得情节曲折、波澜起伏,有文势的抑扬、情节的跌宕、结构的开合,才能发挥它的美学效应。
那么,如何做到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呢?有以下四种方法可供大家借鉴:一、有张有弛叙述时,在节奏上张弛相间,有紧有松,有张有合,犹如大江东去,时急时缓,迂回曲折。
如《聊斋志异》中的《促织》就有三次大的起落:“征促织”是一落,无钱无能的成名怎样完成缴促织的任务,令人担心。
“捕促织”是一起,成名按图得虫,举家庆贺。
“毙促织”是二落,千辛万苦捕到的促织,竟被儿子拍死,怎不令成名痛心。
“化促织”是二起,成名捕得儿子魂化的促织,使情节峰回路转。
“笑促织”是三落,“村中少年好事者”多次嘲笑成名的促织,令其倍感“惭怍”。
“斗促织”是三起,成名的促织斗败了“蟹壳青”与大公鸡,令成名“益惊喜”。
这样的情节曲曲折折,在节奏的处理上非常得法,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使读者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抑扬结合为了更好地颂扬人物和事件,有时可以先对所写的对象进行某种贬抑,然后由抑到扬,由贬到褒,既使文章曲折波澜,又能增强扬者愈扬的表达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扬而抑,“抑”不过是一种手段,“扬”才是写作目的。
鲁迅先生写《范爱农》时就采用了此法。
范爱农在鲁迅的心目中,开始的印象是“可恶”的,后来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叙述,鲁迅发现范爱农是一个非常正直、耿介、真诚、勤快的人,感情上从“可恶”变成“喜爱”,使范爱农的品质更加真实可信,达到了扬者愈扬的目的。
三、安排巧合提炼生活中的“巧合”事件,合情合理地编织情节,使之符合生活的惯常逻辑,也是把文章写得波澜起伏的绝妙方法之一。
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如此。
作品中,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国外发财的于勒早日归来,却在哲尔赛岛上巧遇穷困潦倒卖牡蛎的于勒,面对亲弟弟、“我”的亲叔叔,菲利普夫妇却不相认。
内容波澜起伏作文怎么写

内容波澜起伏作文怎么写一、建议1. 制造冲突和矛盾在故事中设置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紧张感。
2. 设计转折和意外让情节的发展出乎读者的意料,例如原本看似顺利的事情突然遭遇挫折,或者看似无望的情况出现转机。
3. 塑造复杂的人物人物的性格和动机应该是多面的,他们的决策和行动会因为内心的矛盾和外界的压力而不断变化,从而使故事更加曲折。
4. 运用悬念在适当的地方留下悬念,让读者急于知道会发生什么,吸引他们继续读下去。
5. 控制节奏在紧张激烈的情节之后,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舒缓的段落,给读者喘息的机会,然后再重新掀起波澜。
6. 逐步升级冲突和困难应该逐渐加剧,让读者感受到主角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直到最终的高潮和解决。
二、示例作文:《那一刻,我长大了》成长是一条曲折的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
而那一刻,我在这条路上经历了一场狂风骤雨,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阳光。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书桌上。
我正悠然自得地看着漫画书,妈妈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宝贝,今天妈妈有点忙,你能去帮我买些盐回来吗?”我极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书,嘟囔着嘴出了门。
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我一路小跑着来到了小区门口的小卖部。
买好盐,我像往常一样准备回家,然而,就在这时,一只流浪狗出现在我的面前。
它瘦骨嶙峋,眼神中透露出无助和恐惧。
我心中一软,想把手中的零食分给它一些。
正当我靠近它时,那只狗突然狂叫起来,吓得我手一哆嗦,盐袋掉在了地上。
盐撒了一地,我的心也随之沉入谷底。
这可怎么办?我慌了神,脑海中一片空白。
无奈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回到小卖部,用自己的零花钱重新买了一袋盐。
回家的路上,我心情沉重,害怕妈妈会责备我。
当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家门,准备迎接妈妈的怒火时,却看到妈妈微笑着站在厨房门口。
她接过我手中的盐,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孩子,我知道你一定遇到了什么事情,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能想办法解决。
中考记叙文情节的波澜起伏+教学设计

中考记叙文情节的波澜起伏教学设计数年前,一场努力和梦想的考试,让我领略了中考记叙文情节的波澜起伏。
那是一个晴朗的清晨,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考场,迎来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
题目是关于“成长”的记叙文,这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入中学的学子来说,意义重大。
面对这样的题目,我首先设想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记得小时候我很害羞,总是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主动和同学们交流,与老师互动。
这些点滴的成长,成为了我记叙文的起点。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打算以“害羞的我”为标题,展开我的成长故事。
我会以第一人称的形式,生动地描述自己小时候的内向和害羞,以及在学校生活中慢慢变得开朗、自信的过程。
我会用生动具体的描写,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的成长过程,引发读者对自身成长的思考。
接下来,我会转入故事的高潮部分,命名为“挫折与成长”。
记得在一次班级演讲比赛中,我准备了很久的演讲稿却在台上突然忘词了。
当时我非常尴尬和难过,但正是这次挫折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成长目标。
我会用这个故事来说明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伴随着失败和挫折。
通过我的故事,读者可以体会到成长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在困难中不断前行。
我会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写上“成长的收获”,通过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总结出成长的收获,并展望未来。
我会以此作为文章的总结,让读者在回顾我的成长经历之后,能够得到一些启发,对自己的成长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篇记叙文不仅是我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对成长理解的深刻总结。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自己成长的思考,让他们在阅读完之后获得一些心灵的启迪。
对我来说,写这篇文章也是一个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回顾和总结,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成长的真谛。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我准备以“成长”为中心,通过我的成长经历来展开文章的内容。
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我需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沉浸在我的成长故事中。
西游记第三回写法特点

西游记第三回写法特点
《西游记》第三回的写法特点如下:
1、叙述视角多样。
作者在叙述中灵活运用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让读者既能全面了解事情始末,又能产生强烈的现场感。
2、情节波澜起伏。
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巧妙的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人物形象鲜明。
作者通过描绘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使每个人物都独具特色,个性鲜明。
4、语言幽默风趣。
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趣,让人忍俊不禁。
5、结构紧凑完整。
作者在叙述中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使整个故事线索清晰,逻辑严密。
6、主题深刻丰富。
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作者表达了对自由、正义、勇敢等价值的肯定,以及对权力的批判和反思。
尺水兴波———让情节波澜起伏

评价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清代的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话》也说:“波漾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深文隐义,余味曲笔。
”这就是说,文章不宜平铺直叙,快人快语,而要讲究“隐义”和“曲笔”,把故事写得曲曲折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出人意料,似潮涨潮落,扣人心弦。
在记叙文中,如果叙事平铺直叙,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见头知尾,读来一点意思都没有;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使你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有起伏呢?一、“一波三折”法即善于利用故事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形成波澜。
现实生活本身就复杂多变:事有大小好坏之变,物有长短方圆之变,情有喜怒哀乐之变。
景有动静荣枯之变,只要把握好事物的常态、变态,偶然、必然,有层次地展开矛盾冲突,才能使文章有起有落,富于变化,平中见奇。
例如,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
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仅此四句犹如波涛翻滚,起起伏伏,跌宕生姿。
契诃夫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经历了五次变化。
故事的一波三折写出了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特征。
如果狗主是普通百姓,那么他严惩小狗,株连狗主,中饱私囊;如果狗主是将军或将军哥哥,那么他奉承拍马,邀赏请功,威吓百姓。
作者没有直接说明他的本性,而是叙写他不断地自我否定时,他都那么自然而迅速,不断地变换断定,使故事曲折生动,使奥楚蔑洛夫形象鲜明。
二、“故弄玄虚”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故意设置悬念。
所谓“悬念”,就是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
设置悬念,就是作者在写作时故意卖“关子”,故意留下疑团,这样可使文章跌宕起伏,以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使读者欲罢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是我的太阳
河南一考生
寒风凛冽……
这是寒流来临后的第三个晚上,谁也没料到这次寒流的降临。当同学们坐在教室里打哆嗦、跺脚的时候,窗口便接连地出现了家长的面孔,一个,两个,三个……
看着同学们都穿上了棉袄,看着他们脸上绽放的灿烂笑容,我的心里还在默念着:也许,下一刻出现在窗口的就是奶奶慈祥的脸,或是妈妈漂亮的脸,至于爸爸……我心里一阵酸楚……
二、属于新材料作文。材料看似简单,其实寓意深刻。说“土”,显然只是个象征,借土说人,托物言志。可以立意为:把握人生,如何看待或者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位置,体现价值。也可以立意为:环境的作用不可忽视;要脚踏实地做土壤,不做飘浮的尘埃;个人只有根植于集体,才能避免成为飘浮在空中的尘埃等等。此文要精心构思,把握主题,言之有物,不泛泛而谈,切忌盲目感慨、空洞议论。
这道题目很能让考生说真话、抒真情,因为每个考生总会有那么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有一段令人怀念的美好时光。这就可以避免考生在考场作文中无病呻吟或胡编乱造。所以,这道题目非常平易而有亲和力,容易入手又容易出彩。
考试时除了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外,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当然,所写文章要提炼出一个明确的中心。提倡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是鲜明的永恒的主题!
写“人”,就能让考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从懂事的童年到初中毕业这十几年生活中所遇到的最最重要的人,选材范围可以很广泛。内容上可以写亲情、友情、师生情等。这次作文实际上就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难忘的人”等等之类命题作文的一种变体。写“物”可与以前所写的“与书为友”等等之类的题转换圆通,运用拟人手法,和生命中难以割舍的珍贵事物作倾心的交流,只要情节设计巧妙,也是可圈可点的。
一瞬间,无数次这样的嘱咐一下子从心底涌到了我的耳际:“饭要吃饱,人是铁饭是钢嘛!”“多活动活动,别闷成个软蛋!”……
风更加凛冽,可是我已感觉不到冷,因为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安静而美好。
名师点评
文章构思巧妙,采用了层层铺垫、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先是通过描写寒冷的天气中,同学们的家长送来了取暖衣物,而“我”却在焦急地等待,对爸爸充满失望,此为铺垫一;忽然作者巧妙过渡,笔锋一转,回忆往事,写到爸爸的严厉,“我”充满委屈,此为铺垫二;作者为形成大的波澜,又写到了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反衬对爸爸的彻底失望,为此铺垫三。至此,文章层层铺垫,蓄势已充满张力。作者浓墨重彩地写了父亲给“我”送毛衣这一幕,刻画了父亲的温慈形象,“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与前文“我”内心的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文章完成了欲扬先抑,达到了跌宕起伏、尺水兴波的目的,极富感染力。
叙述性的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转变为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变得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考生要想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常用的方法有:
一、悬念法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由于人本有追根问底的天性,而悬念法恰能将这一心理欲望激发出来。所以,悬念法是最容易收到引人入胜效果的方法之一。
二、误会法
误会法,是指利用时间、地点、人为等因素,故意造成人物间的误解,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丰富情节戏剧性的一种表现技巧。误会法常常让本来能按常理发展的事情节外生枝,而文章就在这生枝之处显示出情节或主题的精彩。
三、铺垫法
为了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对要写的人和事先不直说,而是先作种种铺垫,给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与此同时,往往要不惜笔墨,渲染气氛,烘云托月,再入妙境,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收到“山外有山”的表达效果。
想起爸爸,我又打了一个寒战。爸爸出差了,在出差前,他来过学校一回。那天,兴冲冲地来学校找我的他,被班主任“拦截”了。我一下子如掉进了冰窖。刚进行考试,我的成绩一落千丈。之后他找到我,一脸阴沉地抛出一句话:“你太令我失望了,我要去出差,你得反省反省!”说完,他便转身走了。望着他的背影,我只觉得全身的温度降到了冰点,手脚也不自觉地发抖——慈爱的爸爸从来没有用过那样冰冷的话语同我告别……一瞬间,泪水夹杂着内心的委屈从眼角飞涌而下。
四、倒叙和插叙法
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读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样更符合生活的实际。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这是使文章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真题再现
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你是我的太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目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土
附着在大地上,
就是土壤。
飘浮在半空中,
只能是尘埃。
要求:(1)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题的形式。
一、“你是我的太阳”,这是一道完全命题的作文考题,这个题目对初中毕业生来说并不难。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题中的“太阳”一词,代表“温暖”“光明”“希望”“力量”“安慰”等正能量,而“你”既可以是具体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
不管写成什么样的文章,都应该围绕材料展开。材料中有“春天”“希望”“收获”等词语,这就要求文章要突出积极向上的情感。从文体来说,写成记人的记叙文相对比较容易发挥,是不错的选择。写作时力求故事情节曲折,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较好。写成抒情散文,如果能较好地把握笔法,收放自如地抒发情感,往往能快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文题练习
读下面的《小苹果》歌词节选,按要求写作。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就像天边最美的云朵。春天又来到了花开满山坡,种下希望就会收获……
请以“你是我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比较容易把握,横线上可以补充“榜样”“开心果”“领路人”等具体的对象,写成一篇记人的记叙文;也可以补充“青春”“梦想”“怀念”等抽象的事物,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情节波澜起伏
技法概述
叙事是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中考作文讲求在极短的篇幅里写人叙事,因此,考生必须讲究写人叙事技巧,打造出文章亮点。
一般来说,中考作文应避免平铺直叙,特别是那种内容不具体的叙事更应该避免。精心选材,把握材料的特点和亮点,巧妙设计,讲究叙事与情节的波澜起伏,是考生写考场作文一个较好的努力方向。
明天就是周末,我的希望已暗淡了。同桌小明把他最珍爱的毛衣送到我手上,同室的小刚把被子搬到我床上,晚上和我挤着睡,说这样都暖和。我冷寂的心感受到了一丝安慰。
第二天,寒风开始夹着雪花飘进教室。上课时,老师给我捎来了一件毛衣,我的眼睛一亮——是爸爸的毛衣,那深蓝的大海上一叶白帆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图案。我赶紧扭头看窗外——风雪中,爸爸消瘦了许多,如风一般,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校门。课后,老师告诉我:“你爸爸刚出差回来,路过学校,叫你这周别回去了,天冷,生活费和衣服他明天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