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都“北改”片区总体规划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0)中心城区“北改”片区优化方案-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

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一章规划概况 (2)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二、修编背景 (4)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四、成都概况 (6)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七、规划重点 (22)八、技术路线 (25)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一、发展总目标 (28)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一、区域协调策略 (34)二、城乡统筹策略 (35)三、生态优先策略 (35)四、空间优化策略 (36)五、产业转型策略 (36)六、枢纽强化策略 (36)七、文化引领策略 (37)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第六章城镇体系 (59)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二、发展策略 (64)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四、规划建设指引 (71)五、规划措施 (76)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一、第一产业 (78)二、第二产业 (80)三、第三产业 (87)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三、规划布局 (103)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三、商业设施 (110)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六、体育设施 (118)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八、殡葬设施 (123)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十、农贸市场 (125)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一、现状及分析 (142)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一、总体要求 (154)二、抗震工程 (154)三、防洪工程 (163)四、消防工程 (169)五、人防工程 (174)六、灾后重建 (178)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二、给水工程 (187)三、排水工程 (195)四、电力工程 (204)五、通信工程 (212)六、燃气工程 (218)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八、能源发展 (232)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一、城市性质 (241)二、城市职能 (242)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43)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分析 (243)二、规划目标 (251)三、发展策略 (251)四、中心城区布局调整优化 (252)五、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控制 (257)六、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59)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 (266)一、现状及问题 (266)二、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 (271)三、对外交通规划 (272)四、道路交通规划 (273)五、公共交通规划 (278)六、停车场规划 (283)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 (286)一、现状概况与问题 (286)二、发展策略 (287)三、级配体系 (288)四、规划布局 (288)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 (296)一、现状概况 (296)二、规划目标 (297)三、住房发展策略 (297)四、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299)五、居住区与住房建设指引 (302)第十九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05)一、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价值 (305)二、现状保护概况及存在问题 (307)三、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310)四、古城格局保护 (313)五、历史文化街区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群保护 (316)六、文物古迹保护 (320)七、历史文化名城展现体系 (323)八、规划实施措施 (326)第二十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328)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328)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329)三、绿地系统结构 (331)四、绿地系统规划 (331)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 (333)一、城市景观风貌基本特征 (333)二、现状存在主要问题 (334)三、规划目标和原则 (335)四、中心城区总体景观风貌架构 (336)五、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37)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 (341)一、抗震工程 (341)二、工业危险品安全规划 (354)三、防洪工程 (362)四、消防工程 (368)五、人防工程 (377)第二十三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市政基础设施 (383)一、环境保护 (383)二、给水工程 (388)三、排水工程 (392)四、电力工程 (401)五、通信工程 (404)六、燃气工程 (411)七、环境卫生设施 (415)第二十四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建议 (418)一、循序渐进,完善规划研究编制体系 (418)二、明确事权,优化规划管理体系 (418)三、创新管理制度,促进规划管理的跨区域协调 (419)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引导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20)五、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420)六、完善土地收购储备与使用制度 (421)七、强化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 (422)八、创新城乡建设的投融资方式 (422)九、推进规划的“精英参与”与“公众参与” (423)附录:环境影响评价 (424)第一部分总则第一章规划概况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一)项目准备1.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受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成都北改详细解读及趋势预测

成都北改详细解读及趋势预测
关键词:两廊两带三片区 一主四廊三轨 交通 产业
规模 建设模 式 约79.3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80万人 建新区(北部商城、翠微湖片区)、更新区(宝光 桂 湖、大丰旧城、三河旧城、龙桥等区域)、改旧区 (斑竹园、南丰工业园)。 成德大道走廊、蜀龙路走廊、“198”生态带、毗河 生 态带、大丰片区、北部商城片区、新都“198”片区 新都老城、新城、北部商城和“198”四大片区为依 托建立成彭“品牌提升”发展走廊、北新“现代商 贸” 发展走廊等“四廊”及地铁1号、3号、5号线 站点的 “三轨”。 川陕路(新都到三河场段)将拓宽至双向8车道,并 将 限制货车通行;货运大道——绕城高速互通式立 交桥的建成;新都将推进建设蜀龙路五期,建设蓉 北商贸大道连接金牛区,地铁3号线2期、1号线、5 号线规划迁入新都。 建千亿产业园区;形成高端展贸性市场示范区、知 识商贸经济实践区、商会总部经济集聚区、产城一 体优质生态区;全球家居CBD将加快建成国内规模 最大、辐射力最强的家居集散平台、采贩平台和商 务平台。
关键词:北改项目 投资
北改涉及人群:近2万家个体商户,40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10多万人,居民逾百万。
2012年“北改” 启动项目投资情况: 项目类型 交通项目 旧城改造项目 城中村项目 棚户区项目 公建配套项目 新建项目 数量(个) 43 14 4 1 50 6 投资(亿元) 138.34 472.07 138.4 40 104.34 134.2
关键词: “北改”2012年时间表
完成“北改”区域规划 完成详规、城市设计、交通、 生态、产业等专题规划 川陕路改造启动 “北改”动员大会 1月 2月 启动建设项目34个 交大路改造完成 6月 10月 12月
3月
“北改”工程启动大会 “北改”规划方案征集 昭觉寺绿水青龙项目、区域

成都北改方案

成都北改方案

成都北改方案1. 引言成都北改方案是指对成都市北部地区进行改造和发展的规划方案。

成都市北部地区是成都市的重要发展区域,也是成都市与其他城市交通联系的重要节点。

为了推动北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成都北改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都北改方案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计划。

2. 背景成都市北部地区是成都市的重要发展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缺乏规划,该地区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北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都市政府决定制定成都北改方案。

3. 目标成都北改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北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城市形象。

具体目标如下:•改善交通状况,提升交通网络的质量和效率;•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提升环境质量,实施生态保护和治理。

4. 主要内容成都北改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交通改善为了解决北部地区交通拥堵问题,成都北改方案将重点改善交通网络。

具体措施包括:•扩建和改造主要道路,提高道路容量;•新建轨道交通线路,并完善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发展自行车道网络,鼓励绿色出行。

4.2. 基础设施建设成都北改方案将加大对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具体措施包括:•新建和扩建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水、电、气等公共设施供应;•改建和提升住宅区的环境和设施。

4.3. 产业发展成都北改方案将通过推动北部地区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具体措施包括:•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科技园区,吸引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

4.4. 环境保护成都北改方案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水质和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建设生态公园和绿化带;•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措施。

成都北改方案

成都北改方案

成都北改方案成都北改方案一、项目背景成都北是成都市北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片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

目前,成都北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的解决这些问题,市政府制定了成都北改方案。

二、方案概述成都北改方案旨在通过改善交通设施、增设公共交通线路等措施,提高成都北地区的交通状况,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三、具体措施1. 改善道路设施方案中提出了改善道路设施的措施,包括扩建道路、提升道路质量等。

扩建道路将增加通行能力,缓解道路拥堵情况。

同时,提升道路质量将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 增设公共交通线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成都北改方案还提出了增设公共交通线路的措施。

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线路的覆盖范围,方便市民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缓解交通流量过大的问题。

3. 完善停车设施成都北改方案还提出了完善停车设施的措施。

通过增加停车位数量,合理布局停车场,提高停车设施的便利性和效率,方便市民停车。

4. 优化交通信号控制为了提高交通的运行效率,成都北改方案还提出了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的措施。

通过合理设置信号灯,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减少交通等待时间,提高交通的通行能力。

5. 推广绿色出行为了减少车辆污染,成都北改方案提出了推广绿色出行的措施。

通过鼓励市民骑行、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空气污染。

四、实施计划成都北改方案的实施将分为多个阶段进行。

首先,将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确定各项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

随后,将进行施工工程,包括道路扩建、公共交通线路的修建等。

最后,将对成都北地区的交通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五、预计效果预计成都北改方案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效果:1. 交通拥堵问题大幅度缓解,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2. 市民出行更加便利,交通出行时间缩短。

3. 私家车使用率下降,绿色出行意识提高。

4. 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交通安全得到提升。

六、总结成都北改方案旨在通过改善交通设施、增设公共交通线路等措施,提高成都北地区的交通状况,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1. 引言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4.1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内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范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范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范围内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明确北城改造有关政策问题意见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明确北城改造有关政策问题意见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明确北城改造有关政策问题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07•【字号】成办发[2012]60号•【施行日期】2012.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明确北城改造有关政策问题意见的通知(成办发〔2012〕60号)有关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房管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北城改造有关政策问题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1月7日关于进一步明确北城改造有关政策问题的意见(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房管局)北城改造工作(以下简称北改)启动实施来,改造区域规划编制、项目推动、宣传发动等工作有效开展,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和产业调迁等工作有序推动,目前已启动茶花、绿水青龙等27个片区4500亩土地的搬迁改造,签约30个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048亿元,群众热烈拥护,社会反响良好,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为切实解决改造中还存在的政策标准不够完善、社会投资渠道不畅、项目审批效率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社会资金、更高水准企业、更有前景项目进入,大力推进北城改造更快更好实施。

现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北城改造有关政策的意见》(成办发〔2012〕20号)的精神,就北改工程实施涉及的政策范围、审批程序、国土、规划、建设项目报建等具体方面有关政策问题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如下。

一、成办发〔2012〕20号文的适用范围金牛区、成华区北改规划区域范围内国有土地再次利用的北改项目,均按“四轴四片”政策享受土地利用、项目报建、房屋征收、财政等优惠政策。

二、优化规划管理审批机制(一)大力促进产权单位自主改造。

成都城市规划简析

成都城市规划简析

2 成都近期城市规划梳理
“北改”城市规划概述 “天府新区”城市规划概述
成都城市发展脉络
2003年 三个集中
2007年 城乡统筹 试验区
2008年 灾后重建
2009年 世界现代 田园城市
2010年 东村文化 创意城
2011年 “天府新 区”和 “北改”
“北改”是什么 ?
■北改:成都最大的民生工程,惠及万人
■范围:包括位于金 牛、成华的城市北部区 域,幅员约120平方公 里。东起新成华大道,西 至西大街-金牛大道(老 成灌路),南抵一环路 (局部至府河),北至绕 城高速金牛、成华北边 界
北改工程建设范围示意图
“北改”对成都楼市的影响?
从北改时间计划来看:
2012
2012北改进度:以道路基础设施改造为主
800
700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600
500 400
20000
300
15000
200
近期(2010年)
10000
100 0
中期(2015年)
5000 0
人口密度(人/平方
远期(2020年)
公里)
主城区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成都各区县人口密度情况
成都——科技事业
成都科技实力雄厚,已成为 中国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 市,国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
◆重点实验室152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1家(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
◆科技企业孵化器33个
在电子、生物、新技术、新材料、光学、光纤通讯、核技术应用、激光等高新技术
领域中,具有极强的综合优势和技术能力。
成都,下一步?
对成都未来发展的三大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