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
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真菌)整体检测解决方案

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整体检测方案前段时间,国家药典委员会在官网上公布了“关于中药中重金属、农残、黄曲霉毒素等物质限量标准草案的公示”——为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和安排,经国家药典委委员会有关单位和专家对黄曲霉毒素、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等有害物质的控制方法、限度值以及重点品种进行试验研究,拟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中药的安全性指标控制项目,尤其是加强对中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的控制。
其中关于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对《中国药典》收载的柏子仁、莲子、使君子、槟榔、麦芽、肉豆蔻、决明子、远志、薏苡仁、大枣、地龙、蜈蚣、水蛭、全蝎等14味药材及其饮片品种项下增加“黄曲霉毒素”检查项目,限度为“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kg;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总量不得过10μg/kg”。
针对黄曲霉毒素监控体系的日益完善及其检测需求的不断增加,月旭科技近期推出了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供相关用户参考。
1. 适用范围适用于柏子仁、莲子、使君子、槟榔、麦芽、肉豆蔻、决明子、远志、薏苡仁、大枣、地龙、蜈蚣、水蛭、全蝎等14味药材及其饮片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的测定。
2. 方法简介样品经过甲醇-水提取,提取液经过滤、稀释后,经过含有黄曲霉毒素特异抗体的免疫亲和柱净化,此抗体对黄曲霉毒素B1、B2、G1、G2具有专一性,黄曲霉毒素交联在层析介质中的抗体上。
首先用水或吐温-20/PBS将免疫亲和柱上的杂质除去,然后用甲醇通过免疫亲和层析柱洗脱,洗脱液通过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后碘溶液衍生,测定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也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后光化学衍生在254nm下用光化学的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1和G1进行衍生测定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3. 分析步骤3.1提取取供试品粉末(柏子仁、莲子、使君子、槟榔、麦芽、肉豆蔻、决明子、远志、薏苡仁、大枣、地龙、蜈蚣、水蛭、全蝎等14味药材及其饮片及其制品)约15g(过二号筛),精密称定,加入氯化钠3 g,置于均质瓶中,加入70%甲醇溶液75 mL,高速搅拌2分钟(搅拌速度大于11000转/分),离心5分钟(离心速度2500转/分),精密量取上清液15 mL,置于50 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 µm)滤过,待净化。
黄曲霉素解决方案

黄曲霉素全套解决方案-美瑞泰克科技黄曲霉素(Aflatoxins)黄曲霉素存在于花生、棉籽粉、玉米、干辣椒粉等食品中。
霉菌的生长并不一定表明黄曲毒素的存在,因为黄曲毒素只有在湿度、温度适合及通风良好才会生成。
黄曲霉素B类具有蓝色荧光,G类具有绿色荧光。
除了蔬菜中常见的(B1,B2,G1,G2),还有存在喂食了有毒饲料的奶牛的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其中毒性最高的M的代谢物为4-羟基化的产物Bs.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
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1根据国标《GB/T 18979-2003》,使用柱后衍生方法可以在一次测定过程中,在同一荧光发射波长下同时检测出这六种黄曲霉素。
(Pickering公司提供)经过黄曲霉素免疫亲和柱净化,经过柱后后衍生荧光检测。
纯化回收率分析条件:色谱柱:MYCOTOX柱,1612124。
温度:42℃流速:1.0mL/min流动相:MeOH,CH3CN,H2O; 22:22:56,柱后衍生条件:柱后衍生系统:Pinnacle PCX 1.4mL反应器温度:95℃试剂:I2 100mg/L 水溶液检测:荧光检测,氙灯激发波长:365nm 检测波长:430nm2. 根据国标《GB 5413.3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 M1 的测定(摘自Sigma-Alchrich 公司)色谱柱:Ascentis Express C18, 2.7um, 2.1×100mm柱压:230bar流速:0.3ml/min柱温:35℃试液温度:20℃进样量:10ul流动相:A液,0.1%甲酸溶液; B液,乙腈-甲醇溶液(1+1)3 高效光化学反应法测定黄曲霉素B1(摘自LcTech)此法检测成本低,可用等度HPLC直接测定流动相:水/甲醇/乙腈:60/30/15 (v/v/v)流速:1.2mL进样量:100uL色谱柱:RP C18荧光检测:发射波长:365nm,接收波长:460nm光化学衍生是一种简单、便宜、灵活的技术,可提高很多分析物质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测定及安全处置 模板

政府监管:制定法 规,加强监管,确
保安全处置措施的 1
实施
社会监督:鼓励公 4
众参与,加强社会 监督,确保安全处
置措施的实施
培训教育:对相关 人员进行培训,提
2 高安全处置意识和
技能
3
企业责任:企业应
承担安全处置的责
任,确保处置措施
的实施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 的替代方案
绿色农药的研发与应用
01
绿色农药的定义:环保、安全、
谢谢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01
正确选择农药:根据作物种 02
合理使用剂量:按照说明书
类、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
上的推荐剂量使用,避免过
农药
量使用
03
安全操作:使用农药时,穿 04
妥善保管:将农药存放在儿
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
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
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食
05
废弃物处理:使用后的农药包 06
减少农药及黄曲霉毒素影响的政策与法规
农药减量政策:政府鼓励农民减少农药使用,推 广绿色防控技术
农药替代政策:政府支持研发和推广生物农药、 物理防治等替代技术
黄曲霉毒素监管法规:政府加强对黄曲霉毒素的 监管,确保食品和饲料安全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处置法规:政府制定农药及黄 曲霉毒素安全处置规定,确保环境安全
高效的农药
02
绿色农药的研发方向:生物农药、
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等
03
绿色农药的应用:替代传统农药,
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04
绿色农药的发展趋势:智能化、
精准化、高效化
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替代品
1 谷物类食品:选择无污染的谷物,如玉米、小麦、大米等 2 豆类食品:选择无污染的豆类,如大豆、绿豆、红豆等 3 蔬菜类食品:选择无污染的蔬菜,如菠菜、白菜、胡萝卜等 4 水果类食品:选择无污染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5 肉类食品:选择无污染的肉类,如鸡肉、牛肉、猪肉等 6 乳制品:选择无污染的乳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等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与防控措施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与防控措施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毒素,它产生于霉菌黄曲霉中。
黄曲霉菌存在于许多食品中,如玉米、花生、大米等。
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害,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肝脏损伤、免疫系统抑制等严重后果。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检测和防控黄曲霉毒素成为迫切的任务。
首先,要进行有效的黄曲霉毒素检测。
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可通过化学和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
化学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定量分析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生物学方法则利用黄曲霉菌的生长和代谢特性进行检测。
例如,可以通过培养细胞来监测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也可以通过生物传感器实时监测食品中的毒素含量。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
其次,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和传播。
在食品加工和存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黄曲霉菌的生长条件,如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防霉剂和生物控制剂来阻止黄曲霉菌的生长。
防霉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生物控制剂则利用有益微生物对黄曲霉菌进行竞争,达到降低毒素产生的效果。
这些措施可以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降低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此外,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选择和储存食品。
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查看包装,并选择有资质的生产商和销售商。
同时,要注意食品的保存方式,避免食品受潮发霉。
如果发现食品有异味或变质现象,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食品与霉菌交叉污染,也是降低黄曲霉毒素风险的重要措施。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与防控需要多方合作。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确保食品生产和销售的质量安全。
科研机构应不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检测方法。
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控制生产流程,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消费者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黄曲霉素M1全套解决方案

泰乐祺科技推出奶及奶制品中黄曲霉素M1专业解决方案- 针对近日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的蒙牛乳业(眉山)和福建长富纯牛奶抽查的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的问题。
蒙牛乳业对此向民众进行了致歉申明,反应了民族企业的责任心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对于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在之前的相关食品卫生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其中:鲜乳及其乳制品(折算为鲜乳汁)不得超过0.5u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黄曲霉毒素b1。
(GB 2761-2005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9676-2003国家标准—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谷物、坚果、花生、棉籽粉、玉米、干辣椒粉等食品中以及一些与人类血液,动物饲料相关的产品中。
霉菌的生长并不一定表明黄曲毒素的存在,因为黄曲毒素只有在湿度、温度适合及通风良好才会生成。
黄曲霉素B类具有蓝色荧光,G类具有绿色荧光。
除了蔬菜中常见的(B1,B2,G1,G2),还有存在喂食了有毒饲料的奶牛的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其中毒性最高的M的代谢物为4-羟基化的产物Bs.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也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其危害巨大,人类日常消费食品中如牛乳及其制品是易受到黄曲霉毒素M1污染的食品之一。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其实主要是指黄曲霉毒素比砒霜毒。
目前来讲,Aflatoxin M1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检测法等。
液相色谱法可以精确的检测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微小含量。
而使用黄曲霉毒素M1 ELISA试剂盒则能够快速而准确的分析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
作为国内专业从事霉菌毒素检测技术与产品服务的主要供应商, 2010年泰乐祺科技投巨资成立了"检测应用实验室",重点关注食品安全事件尤其是涉及霉菌毒素安全等检测技术问题,以期望快速提出解决方案。
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快速定量检测方案

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快速定量检测方案--8min准确定量一、黄曲霉毒素概述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的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它们主要存在于药材、谷物、坚果、棉籽以及动物饲料相关的产品中。
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且以B1毒性最大。
当人摄入量大时,会发生急性中毒,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
当微量持续摄入时,会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
二、黄曲霉毒素检测的中药材品种及其国家限量标准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黄曲霉素检查的5种药材:酸枣仁、僵蚕、胖大海、陈皮、桃仁。
现行的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黄曲霉毒素检查的19种中药材,相对2010版《中国药典》增加了14个品种:(1)根及根茎类:远志;(2)果实种子类:大枣、肉豆蔻、决明子、麦芽、陈皮、使君子、柏子仁、胖大海、莲子、桃仁、槟榔、酸枣仁、薏苡仁;(3)动物类:水蛭、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黄曲霉毒素类别限量标准(μg/kg)黄曲霉毒素B1 ≤5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及≤10黄曲霉毒素G2总量引自:现行的2015版《中国药典》《中国药典》对黄曲霉毒素检测的要求,既突出了中药整体质量控制的特点,又增加和完善了安全性控制方面的要求。
三、上海飞测生物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定量检测方案--8min准确定量检测原理:4.1.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快速检测系统性能◆检测灵敏度:0.5μg/kg;◆定量线性范围:1.0μg/kg - 75.0μg/kg;◆样品前处理时间:7min;◆检测时间:8min;◆准确度:回收率为80%-125%;◆特异性:在1000μg/kg浓度水平下与其它真菌毒素无交叉反应;4.2.样品前处理过程1、粉碎(中药材样品粉碎处理、称量);2、振荡提取(5min);3、离心(2min);4.3.检测操作过程1、稀释;2、加样反应(8min);3、读数,打印检测报告;4.4.结果判读和输出采用便携式黄曲霉毒素B1检测仪进行读数,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客观,避免人为的误判。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与防治技术研究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与防治技术研究黄曲霉毒素,是指由黄曲霉产生的一类有毒化学物质。
它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有较强的威胁,因此在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领域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与防治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
危害性黄曲霉毒素主要代表物质为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
这些毒素会在农产品、饲料、食品等各种物品上生长繁殖,存在一定的毒害性。
人体吸入或经口摄取黄曲霉毒素后,可引起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伤,严重的甚至致癌致死。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防治势在必行。
检测技术近年来,对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研究与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差减法、免疫学检测试剂盒、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等。
其中免疫学检测试剂盒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类型的免疫学检测试剂盒,其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通过变色法或比色法检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
但是,免疫学检测法也存在诸多限制,主要是与样品复杂性相关。
复杂的样品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目前的研究方向在于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度。
防治方法黄曲霉毒素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利用改良剂等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杀菌剂或显微菌剂等方法来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和繁殖。
但是,这种方法使用的化学品一般具有较高的毒性,可能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性。
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高温、低温、干燥等物理条件对黄曲霉进行杀灭。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较窄,一般只能用于少量样品。
生物防治方法是通过利用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类生物防治剂,对黄曲霉进行控制。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性和安全性,但种类有限,控制效果可能不理想。
利用改良剂方法是利用添加剂等物质对农产品、饲料、食品等物品进行改良处理,以达到延长保存期、防止黄曲霉等菌类生长的目的。
这种方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式。
未来研究方向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防治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分析研究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分析研究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对人和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因此,开展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篇文章将从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检测方法、分析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多环芳烃类毒素,具有高度的毒性和致癌性。
其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发热、肝肾损伤等。
而长期暴露于黄曲霉毒素环境下,还可能导致肝、胃、肠道、肺等多种癌症的发生。
因此,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此外,黄曲霉毒素还对食品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如玉米、花生、小麦等,可能会被误食,导致人类健康问题。
因此,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分析研究对于保护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需要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检测法和物化检测法两种。
1.生物检测法生物检测法是通过对特定微生物的反应来检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检测法包括小麦胚芽发芽试验、日本葡糖酸钠涂抹试验、蝎尾鱼毒素试验、酵母荚膜实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观察生物体的反应来测定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但是存在较大的误差和不确定性,需要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做出很多努力。
2.物化检测法物化检测法是通过对样品所含黄曲霉毒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确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常见的物化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电化学法、荧光光谱法等。
物化检测法具有检测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
三、黄曲霉毒素的分析研究黄曲霉毒素的分析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毒性机理、探索其防治方法具有关键作用。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分析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黄曲霉毒素的合成对黄曲霉毒素进行人工合成,可以深入了解其结构和毒性机理,并探索新的防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一、黄曲霉毒素介绍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为AF)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
它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人体及动物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损害严重,该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及粮食制品中。
黄曲霉毒素比较耐热,加热至230℃才能被完全破坏,因此一般烹饪加工也不易消除。
二、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1、引起急、慢性中毒: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物质,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除抑制DNA、RNA的合成外,也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黄曲霉毒索引起人类的急性中毒事件,国内外均有许多报导,最典型的是印度的霉变玉米事件,该事件直接导致了数十人丧生,数百人患上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
2、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有极强的致癌性,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会诱发肝癌。
它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是目前公认的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黄曲霉毒素含量在30~50ug/kg时为低毒,50~100ug/kg时为中毒,100~1000ug/kg时为高毒,1000ug/kg以上为极毒。
鉴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的巨大危害性,我国对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作了严格规定,其中,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为5ug/kg(即5ppb)。
三、黄曲霉毒素的种类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1、B2、G1、G2,其中B1被认为是主要的有毒物质,有2种这些毒素的代谢产物M1和M2。
其中黄曲霉毒素B1主要存在于农产品,动物饲料,中药等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1是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1后在体内经羟基化代谢的产物,一部分从尿和乳汁排出,一部分存在于动物的可食部分,如乳、肝、蛋类、肾、血和肌肉中,其中以乳最为常见。
黄曲霉毒素M1的毒性和致癌性与黄曲霉毒素B1的基本相似。
由于牛乳及其制品是人类、特别是婴儿的主要食品,所以其危害性更大。
四、最新政策及国标(含国外一些政策)1、自2003年8月1日起,凡在我国境内从事米、面、油、酱油、醋生产加工的企业,其产品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印发小麦粉等5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黄曲霉毒素B1必须检测。
2、在第八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报》中发布关于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最新国标:(1)、GB/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2)、GB/T 18980-2003 《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免疫亲和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以上两项国标均在2003年8月1日开始实施3、2002年2月4日欧盟决议对从中国进口或委托从中国进口的花生和花生制品实施黄曲霉毒素强制性检测的特殊条件五、中国及国际上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标准1、主要国家:2、其他(1)、WHO/FAO标准。
国际卫生组织(WHO)/世界粮农组织所属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推荐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最大允许量标准为总量(B1+B2+G1+G2)小于15μg/kg;牛奶中M1的最大允许量为0.5μg/kg(2)、南非标准。
1990颁布了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允许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总量小于10μg/kg,其中黄曲霉毒素B1小于5μg/kg。
(3)、其他标准。
印度标准是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小于30μg/kg;越南和阿根廷的标准为黄曲霉毒素B1小于20μg/kg。
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测定黄曲霉毒素测定的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质谱法、放射免疫测定法。
这些方法中,国标方法“免疫亲和柱法”是现在国际公认的比较经济有效的分析方法。
有着较好的权威性和通用性,且为国外多个组织认可,被列为标准方法,如: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美国农业部联邦谷物检测中心(FGIS)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美国食品药品行政署(US-FDA)美国农业部(USDA)同时在国内被认证的机构: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CIQ)七、黄曲霉毒素检测—“免疫亲和柱法”方法有以下特点:1、认证机构广泛,通用性强2、分析速度快,一个样品只需10-15分钟,其他传统的方法要做到定量分析需要几小时至几天的时间。
3、灵敏度高,测定范围广泛(0-300ppb),用荧光计可以测定0.1ppb的黄曲霉毒素四种异构体,用HPLC可以检测出10ppt的黄曲霉毒素B1。
4、采用单克隆免疫技术,可以特效性地将黄曲霉毒素和其他真菌毒素分离出来,分离效率和回收率高,正确性和可靠性强。
八、黄曲霉毒素检测—“免疫亲和柱法”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试剂配制(1)样品提取溶剂:甲醇/水(4/1,v/v)(2)5mmo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2)母液配制:1)称取50.14gNa2HPO4.12H2O溶解于700ml水中。
2)称取9.66gNaH2PO4.H2O溶解于350ml水中。
3)将上述两种溶液进行混合并加入42.5gNaCl,配制成pH7.2 5mmol 磷酸盐缓冲溶液(3)1mmo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2)工作液配制:取200ml 的5mmo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稀释于800ml水中。
(4)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吐温(Tween)配制:取8ml吐温-20稀释于92mlpH7.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5)HPLC 流动相配制:水/甲醇/乙腈(60/30/15,v/v)2、样品处理方法:方法一:标准方法该处理程序适用于样品基质中没有干扰,主要适用于大多数谷类样品的处理。
1、取20g样品加入100ml提取液(甲醇/水,4/1,v/v)放入匀浆机中,并高速搅拌5分钟。
2、用滤纸过滤上述提取液3、取14ml过滤后的提取液加入86ml的1mmolPBS缓冲溶液(pH 7.2)。
如果样品量比较少,取样品体积可以适当减少(如1.4ml+8.6ml缓冲溶液)。
如混合过程中有沉淀产生,样品需要用注射过滤器进行过滤或进行离心。
4、打开净化柱上密封盖和下面堵头后,柱中的缓冲溶液会排出,直到缓冲溶液液面达到柱中填料上层处。
5、取5-50ml稀释后的提取液(取样体积根据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来确定)上AflaCLEAN TM柱。
在净化过程中可对柱子进行抽真空和加压;但必须保证过柱流速不大于1-2滴/秒。
尽量让所有上样样品都通过柱子流出来,即使柱中溶剂流干了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要避免柱子溶剂完全流干。
6、用10ml蒸馏水或纯化水清洗柱子7、用气体吹扫或抽真空除去柱子中残余的水8、每次用1ml甲醇洗脱柱子,可洗2次。
第一次加入的甲醇需用堵头堵住柱子下端,使甲醇在净化柱中保持5min后,再放出收集。
9、根据分析的需要对洗脱液进行稀释或浓缩并直接进行HPLC分析。
方法二:标准方法加正己烷分层该样品处理方法针对样品中含有油脂比较多,如坚果类,一些香料或无花果酱,脂肪和样品中含有一些需要用正己烷去除的杂质。
1、称取20g样品并加入2g的氯化钠2、加入100ml提取溶剂(甲醇/水,4/1,v/v)和50ml正己烷于匀浆机中高速搅拌5min。
3、静止分层,取下层液进行下一步处理4、取下层液用滤纸过滤5、取14ml过滤后的提取液加入86ml 的1mmolPBS缓冲溶液(pH 7.2)。
如果样品量比较少,取样品体积可以适当减少(如1.4ml+8.6ml缓冲溶液)。
如混合过程中有沉淀产生,上柱液需要用注射过滤器进行过滤或进行离心。
6、打开净化柱上端密封盖和下端堵头后,柱中的缓冲溶液会排出,直到缓冲溶液液面达到柱中填料上层处。
7、取5-50ml稀释后的提取液(取样体积根据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来确定)上AflaCLEAN TM柱。
在净化过程中可对柱子进行抽真空和加压;但必须保证过柱流速不大于1-2滴/秒。
尽量让所有上样样品都通过柱子流出来,即使柱中溶剂流干了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要避免柱子完全溶剂流干。
8、用10ml蒸馏水或纯化水清洗柱子9、用气体吹扫或抽真空除去柱子中残余的水10、每次用1ml甲醇洗脱柱子,可洗2次。
第一次加入的甲醇需用堵头堵住柱子下端,使甲醇在净化柱中保持5min后,再放出收集。
11、根据分析的需要对洗脱液进行稀释或浓缩并直接进行HPLC分析。
方法三:标准方法加正己烷分层和PBS/Tween稀释该处理过程用于样品含有干扰杂质,主要是大部分的香料和中草药。
1、此处理过程样品最大取样量为20g(一些样品需要减少取样量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提取效果)。
2、称取20g样品并加入2g氯化钠3、样品先进行均质化处理,向处理好的样品中加入100ml提取溶剂(甲醇/水,4/1,v/v)和50ml正己烷于匀浆机中并高速搅拌5min。
4、提取液静止分层,取下层溶液进行下一步处理5、取下层溶液用滤纸过滤6、取5ml滤液加入35mlPBS/Tween溶液稀释。
如稀释混匀中出现沉淀,需用注射过滤器进行过滤或离心。
7、打开净化柱上端密封盖和下端堵头后,柱中的缓冲溶液会排出,直到缓冲溶液液面达到柱中填料上层处。
8、取14ml稀释后的提取液(取样体积根据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来确定)上AflaCLEAN TM柱。
在净化过程中可对柱子进行抽真空和加压;但必须保证过柱流速不大于2ml/min。
尽量让所有上样样品都通过柱子流出来,即使柱中溶剂流干了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要避免柱子完全溶剂流干9、用10ml蒸馏水或纯化水清洗柱子10、用气体吹扫或抽真空除去柱子中的残余的水11、每次用1ml甲醇洗脱柱子,可洗2次。
第一次加入的甲醇需用堵头堵住柱子下端,使甲醇在净化柱中保持5min后,再放出收集。
12、根据分析的需要对洗脱液进行稀释或浓缩并直接进行HPLC分析3、HPLC分析方法:黄曲霉毒素检测需要一台配有荧光检测器的HPLC系统。
黄曲霉毒素HPLC分析检测条件可参照以下设定:流动相:水/甲醇/乙腈60/30/15 (v/v);流速:1.2ml/min进样量:10-100µL;柱温:36℃HPLC黄曲霉毒素专用分析柱:150×4.6mm;RP C18(货号:10522)荧光检测器设置:EX.:365nm;Em.:460nm (使用柱后衍生系统,详见柱后衍生技术)或Em.:430nm用于黄曲霉毒素B类的检测和455nm用于黄曲霉毒素G类的检测4、柱后衍生技术在HPLC分析中,为提高一些检测痕量目标物的灵敏度(如黄曲霉毒素B1和G1),需要对检测的目标物进行衍生化,目前在HPLC中,以柱前衍生法和柱后衍生法居多,但柱前衍生法由于操作过程较繁琐,容易影响定量的准确性,不适合用于对大量样品做常规检测,而柱后衍生法操作简单,可连续反应以实现自动化分析,适用于大量样品的连续的自动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