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种群的特征学案

合集下载

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导学案

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导学案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单位时间内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作迁入率或迁出率。迁入率或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含义:种群中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阶段。
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种群
年龄组成情况
①年龄组成②性别比例③出生率和死亡率④迁入和迁出的个体数量
A.②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7.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11.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_和_。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__个体。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_。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_。
15."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r1)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预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目的要求(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2)3. 材料用具4. 实验步骤: (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⑵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 确定的调查时间: 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 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 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 )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 )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1.实验原理:用取样法或取样法,对草地 (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二、学习过程(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1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 能否举例说明:2、种群的基本特征: 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预测变化方向决定大小和密度思考完成: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其中样方法适于调查哪些生物 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生物的特点是2、假定在调查区域中, 捕获M 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 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 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 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_______________,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三):探究草地某双子叶植 物的种群密度1、简单说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不同点:2、 想一想本实验要用到哪些工具和用具 ______________ 用样方法进行本实验的基本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际情况你要调查的双子叶植物是 ____________ 样方的面积是 ____________ ,你在小组内的工作分工是 请你设计出调查对象的计数表格:3、4、5、6、 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用怎样的取样方式7、 对本实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反思总结 完成概念图并说明原因四、当堂检测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A.—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2、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哪一项(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3、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平方公里内的人口数量B.—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C.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4、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5、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34只,是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正确•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N= 39 X 34 - 15,这种措施直接调节C.性别比例D.出生率,型,C表示型。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的特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的特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出生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率为_______.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例如:有1000个体的田鼠种群,在一年中有300个个体死亡,那么这个种群在该年中的死亡率就是________.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2.1【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2.2【教学难点】: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播放视频新闻资料:云南景东对极度涉危物种黑冠长臂猿种群进行调查资料。
老师对学生问题归纳如下:
教师由例题引出种群的概念,并由学生自主整理。
(多选)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B.一片草地上全部的东亚飞蝗
C.世界上的全部的鸟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大蟾蜍
老师引入诗词赏析内容:
冰原、寒风、企鹅
从个体到种群
从种群到个体
无不揭示一个原理---
整体不是部分叠加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如果要调查学校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_法,结合教材简要写出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
教师点评学生的估算学校男女人数的方法。
教师介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之一:样方法
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教师介绍: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来讲,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的密度二、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三、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四、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种群的特征包括、、,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2、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值。

3、常用的取样方法有法和法。

4、对于的动物可采用法来估算种群密度。

5、比较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类型种群构成特点发展趋势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二)典型题例分析1、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2、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3、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人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单位/株m-2)年份种名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加拿大一枝黄花1、95、19、415、116、5狗牙根8、06、25、63、91、6巢菜3、02、11、10、20车前草3、02、00、400婆婆纳3、22、81、71、30泽漆2、11、81、51、00小蘖2、21、91、51、21、0狗尾草3、22、51、51、10、6繁缕8、03、21、10、50卷耳5、41、41、000(1)用坐标系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4.1 种群的特征 导学案-文档资料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4.1 种群的特征  导学案-文档资料

第4章种群和群落目标导航学习要求1.列举种群的特征,并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并尝试建立数学模型。

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4.阐明群落的演替。

知识网络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前导读学习准备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生物的全部个体。

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⑴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⑵调查方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⑴概念: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比率。

⑵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4.年龄结构⑴概念:一个种群中个体数目的比例。

⑵类型:、、。

⑶意义:可预测的变化趋势。

5。

性别比例:种群中的比例。

三、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做到。

常用的方法有:和。

破疑解难一、种群概念及其实质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一个种群中有不同年龄的个体;一个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种群是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种群内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体不具备的特征;个体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同一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不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1.实习原理: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在一般情况下,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是困难的。

常常用取样调查法来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

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2.常用方法植物多采用“样方法”;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三、“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有关问题这种方法是在原形示范和具体指导下,让学生完成尝试、模仿性的操作。

必修三第一节种群特征学案.doc

必修三第一节种群特征学案.doc

2)-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 )4)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 出生率和死亡率(主 (数量特征*入率和迁出率 (核心问题)组■成 I比例 J要)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 性别预翅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依据年龄组成)空间姓征:杂草的 范机分布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 说出种群的特征。

2、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基础知识学习】 一、 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例:判断下列实例能否构成种群,是的打",不是的打X 。

1) 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 3) 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 二、 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种群是最基本的数拍特征水稻的均匀分布瓢虫的集群分布 第一讲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1、 概念:种群在单位的个体数,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2、 常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法和 法。

a.样方法(1) 适用范围:植物的种群密度、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蜡虫的密度、跳蛹的密 度等。

(2)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3) 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P61)(注:在一个样方内进行计数,一般遵循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原则,自己画图表示)(4) 练一练: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 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In?), 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株。

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单 位:株/公顷,1公顷=10000m2)b.标志重捕法(1)概念:被调查种群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被标记的个数设为M), 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个数记为n,重捕到的动物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记为m),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N)。

N_ n (重捕个体数)妊的、N ------------------ XM (标记个体数)计算公式:m (重捕中标记个体数)(2)(2)适用范围: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课题《种群的特征》第一课时课型:新课12②有哪些常用的取样方法?③如何保证统计结果接近越接近真实情况?2.标志重捕法(1)适应范围:。

(2)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的相等,在调查期间没有新个体的,也没有较多个体的。

(3)标志物和标志方法:标志物不能过于,以防改变与其它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动物的活动或导致其发生等,标志物必须维持一定的,在调查期间不能脱落。

在被调查的种群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数量为a,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到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到的个体数量为b,其中被标记个体数为c,此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1.若在a点时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

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兔种群的K值约为只。

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地面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兔被天敌捕食,标记不影响兔被捕食)。

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______ (偏高、偏低、不变)。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

该种群密度是____ 只/hm2。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 (偏高、偏低、不变)。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填“偏高”或“偏低”)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往往导致调查结果 __________(偏高或偏低)。

知识小结:当堂检测:4 1、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 B .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C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 .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 .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3.下列各项中,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 )A.出生率 B .死亡率 C .出生率或死亡率 D .出生率和死亡率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施放在田间,可成功诱杀棉铃虫的雄性个体,这一措施可使棉铃虫种群的密度 ( )A.明显增大 B .明显减小 C .相对稳定 D .先增后减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 ( )A.种群密度 B .出生率 C .性别比例 D .年龄组成6、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 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

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10:4.1 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10:4.1 种群的特征

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稻田中的稗草随处可见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8.下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9.下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组成,请据图回答:(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型,C表示型。

(2)B种群的年龄组成特征是。

(3)A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4)C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当堂检测[答案]1.[答案]C[解析]绵羊和山羊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故这8群羊属于两个种群。

2.[答案]C[解析]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有较大差异,如珍稀动物和数量较多的动物;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外界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占所有个体的比例。

3.[答案]A[解析]标志重捕法主要用来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故选A。

4.[答案]B[解析]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若选择生长茂盛的区域取样,就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不符合随机取样;样方法需要根据每个样方中的数据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调查区域的形状不同,选取样方的方法不同。

5.[答案]B[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图基部表示幼年个体数量,顶部表示老年个体数量,结合题意可知,该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其特点是幼年个体比例小,老年个体比例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会变小。

6.[答案]A[解析]如果种群处于衰退期,其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A项正确;种群中雄性多于雌性,种群密度不一定减小,如蜜蜂种群适宜的性别比例就是雄性多于雌性,B项错误;种群密度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决定,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增加,C项错误;一般种群结构复杂,稳定性高,种群密度会增加,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灵璧一中赵斌教材预览导言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具有一定的,而且在下能够,并能够产生出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生活在一定的个体的总和。

思考:①马和驴是同一物种吗?为什么?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吗?提示:①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②不是,鱼有许多种。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思考: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一般适用于调查什么生物?提示:植物;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2.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3. 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

预览答案自然区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自然状态相互交配和繁殖可育后代自然区域同种生物单位面积(或体积)数量特征新产生死亡迁入和迁出个体数目的比例比例问题探讨怎样估算这地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本节聚焦本节学习重点是:种群的特征;学习难点是: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学习时要从探究方法着手,理解种群的概念和特征,发展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样方法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

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

首先,在要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数量进行估计。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样方: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就叫做样方。

样方也叫做样本。

2.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这样就满足了随机性,叫做随机取样。

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

3.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实施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2)选择调查地段→(3)确定样方(符合随机取样原则)→(4)设计计数记录表→(5)实地计数记录→(6)计算种群密度分析讨论1.实地调查与本节课“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调查有什么不同?提示:“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

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

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3.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提示: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

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4.比较各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提示: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例如5%以内。

如果超出了此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一样的原因应当首先归结为采取不同的样方法所致。

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讨论取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二)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量生物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新充分混和分布后),再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样本中标记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动物种群数量的绝对估计。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N∶M=n∶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n/m。

例题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解析:种群是指一定时间、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不同的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种群;同一时间、空间内的同种个体是一个种群,这些个体不仅包括所有成熟个体,也包括所有幼年、青年、老年等所有个体。

但种群不是同种生物简单的相加,而是具有一系列一个个体所不具备的种群特征。

即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才能成为真正的种群。

答案:C例题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解析:蔓生或丛生植物不宜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高等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能大体反映种群数量变化。

答案:C例题运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野外调查,下列哪一项假设不符合这一方面的调查( )。

A.被标志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志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志的动物物种明显地群聚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志物的影响,标志物不脱落解析:标志重捕法要尽量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注意随机性。

答案:C同步拓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在取样调查中,常用的取样方法有许多种,一般根据种群在空间中的分布类型确定的理论样方数,分别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数字)、五点式、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以及“z”字形方式等取样方法,用不同的取样方法估计种群密度都有一定的误差。

(3)标志的常用方法:标志法就是将动物自然种群中的一部分个体标上记号,再放回到自焴环境中去,与未标群体混合,以便定时地追踪观察,了解生物种群在行为、活动上的规律,以及种群分布和数量变动的规律。

由于这种方法独特,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优点,因而在种群生态的研究工作中得到很大的发展。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电子标志法:对于大型动物来说,微型电子技术已用于自动化的跟踪研究。

对于鸟类、鱼类的群体标记,可以从中了解许多生态行为规律,该方法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②颜色标志法:适用于群体标记,用来做标记的颜色必须易粘着,无毒,不易脱落,不影响行为,便于识别。

对于不同种类可以采用不同的着色方法和颜色类型。

③同位素标志法:是一种广泛适用的标记方法,可以作体表涂布标记和内服吸收标记。

④标签与符号标志法:这种标志法一般用于较大型的动物,这是比较简单的标志方法。

(4)应用标志重捕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标志方法必须不会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活动如选用着色的标志时,要注意色素无害、溶剂无毒;用切趾、剪翅等方法标志动物时,不能影响它正常的生命活动或者导致疾病、感染等。

②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

③标志物持续时间不得短于研究时间④在下次取样之前,被标志的动物必须在种群中完全混合均匀,这也是进行标志重捕的前提。

⑤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个体迁入或迁出,即使有迁移现象,也是可以测定的⑥在研究期问没有出生或死亡,或能够测出出生和死亡的数量。

在满足这些条件后,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计动物的种群数量和计算种群密度。

例题: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问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再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采用样方法。

由于动物的活动能力强,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而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估算种群密度可利用如下关系式:N:第一次捕获并标志的鼠数=第二次捕获的鼠数:第二次捕获鼠中的标忓鼠数,根据题意可知:N:68=54:12,N=306。

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就不相等,统计结果就不准确。

答案:B二种群的特征(一)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在农林害虫的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62个孩子,我国人口在这一年的出生率就是1.862%。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例如,某个有200个个体的种群,在一年中有40个个体死亡,这个种群的死亡率就是20%。

注意: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许多生物的种群都存在着个体迁入和迁出的现象。

迁出是指种群内个体由于种种原因而离开种群的领地,迁入是个体由别的种群进入领地。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

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它们都将通过影响种群密度这个基本特征来影响种群数量,因此可以称为初级种群参数。

如果你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变化,那么迁入和迁出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种群的初级参数即以上特征,次级种群参数为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日在该种群中的比例。

种群的年龄组成表示如图。

思考与讨论1.图4—3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属于稳定型?为什么?提示: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