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甜面酱中米曲霉的分离与培养条件优化

传统甜面酱中米曲霉的分离与培养条件优化
传统甜面酱中米曲霉的分离与培养条件优化

传统甜面酱中米曲霉的分离与培养条件优化

摘要:采用形态学观察对传统甜面酱中分离得到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米曲霉在培养时间56 h、湿度90%、曲料温度30 ℃的条件下,霉菌的产酶能力最高;接着采用响应面试验的Box-Behnken设计原理对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的显著影响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分析试验,使用SAS 9.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多项式的回归拟合和方差分析,确定其关键影响因素的最终优化值,并且预测蛋白酶和糖化酶的最高酶活。通过响应面试验可知,当培养时间为54 h、曲料湿度为90%、温度为31 ℃时,米曲霉中蛋白酶和糖化酶的酶活总和为1 764.34 U/g,与优化前相比,酶活提高了17.33%。

关键词:甜面浆;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形态学观察;培养条件;响应面试验

传统自然发酵酱的风味远比人工保温发酵产品优良,因为变温发酵过程有利于风味物质的形成[1]。因此对传统甜面酱种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筛选优良菌种用于工业化生产,对进一步提高甜面酱质量、改善其风味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甜面酱的酿制主要采用沪酿3.042,并且甜面酱中主要功能菌株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2],所以,研究重点对甜面酱种曲中的米霉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培养条件的优化,为对其进一步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酱样品:于江苏省溧阳市收集的民间酱种曲样品。

培养基:菌落分离采用PDA培养基,菌种鉴定采用察氏培养基;霉菌发酵培养基(麸皮培养基)为250 mL三角瓶中加入8 g麸皮、2 g豆粕、10 mL水,于121 ℃灭菌30 min,摇散。

仪器设备:LDZX-50FBS型立式蒸汽压力灭菌锅购自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数码照相机购自北京华旗资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SPX-300B生化培养箱购自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AIR TECH超净工作台购自苏净集团安泰公司,LHS-150SC 恒温恒湿箱购自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菌种的分离与纯化在无菌条件下将曲捣碎,称取适量样品,选取适宜的稀释度用生理盐水稀释,采用含100 U/mL青霉素的PDA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每个稀释度接种3个平板,放置于30 ℃的培养箱内培养48 h,进行观察,将菌落形态不同的菌种分离,各自传代培养,至少进行3次传代分离,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教案)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 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教学时应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为主线,以合成氨知识为中心,结合工业 生产的实际情况,将知识串联、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2. 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知识的实际应 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合成氨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 2. 通过合成氨前景的展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引入]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想不想当老板? (为什么想当老板?) [板书]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学生活动] 了解学习目标,内容框架 [提问] 1. 在化学必修—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呢? 2. 合成氨反应的特点? 3. 选择生产条件的目的是什么? 4. 选择生产条件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1 原理:N 2 + 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 反应特点:①可逆反应 ②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正反应气体体积缩小 3尽可能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产物产率 4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生活动] 请根据正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析298K下合成氨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只需要估算即可) [知识回顾] 运用所学有关知识填写下表: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温度 压强 催化剂 浓度 [教师引导并总结] 请同学们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利用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分析什么条件有利于

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1.过滤 [情境一]:现在有一份食盐(NaCl)和一份砂子,把它们混到了一起,想一想:要把它们分开,怎么办?分开后的砂子与原来的砂子相比较,有没有减少,我们怎么知道?用什 么方法证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知识贮备:①砂子不溶于水(H2O)。 ②食盐可溶于水。 ③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用过的筛子的用途。 ④测定物质的质量大小可用托盘天平。 新知识补充:滤纸是一种可以让水顺利透过的纸,但泥砂却不能透过。 实验前的准备: 1.过滤器的准备:①选择一个漏斗和一张滤纸, ②想一想:怎么把滤纸放进漏斗? ③怎样安装一个右图所示的过滤装置? 2.托盘天平的使用:①调整好托盘天平,准备称量。 ②分别称取20 克砂子和20克食盐。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2只)、托盘天平、药匙。 实验步骤:①将称量好的砂子和食盐混合于烧杯中。 ②加入少量水使其中的食盐完全溶解。 ③过滤。 ④称量滤渣。 ⑤保留滤液(食盐水)以备下一个实验用。 思考:1、步骤②的水为什么只加少量而不是越多越好? 2、步骤④的称量合适不合适?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3、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还可以分开什么样的混合物?举例说明。

2.蒸发 [情境二]:在[情境一]的实验中我们只实现了砂子与食盐水的分离,但食盐与水还是混合在一起。如果我们现在就想把食盐和水分开,从而实现把砂子与食盐分开后得到混 合前的砂子和食盐,怎么办? 知识贮备:①常温下,水(可用H2O表示)为液态,当温度升高到100℃(水的沸点)时就会转变为水蒸气而汽化。 ②食盐(化学名为氯化钠,用NaCl表示)在常温下为固体,熔点:801℃沸 点:1413℃ ③食盐溶解于水中时,只是由原来比较大的用肉眼可以看得见的颗粒分散成很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扩散到了水中。 新知识补充:1、日常生活中可以用锅煮开水,实验室则可以用蒸发皿来代替“锅”。 2、注意观察酒精灯的火焰,有什么特点?想一下什么位置的温度会最高? 实验前的准备:安装一个右图所示的蒸发装置,想一下:如何安装会更合理?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①把食盐水注入蒸发皿中。 ②点燃酒精灯,开始对食盐水加热,并不断搅拌。 ③加热到适当的时候就可以得到食盐固体。 ④称量所得到的食盐(NaCl)的质量。 思考: 1、步骤②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步骤③中的“适当的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步骤④中称出的食盐的质量与20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还可以分开什么样的混合物?举例说明。

生物分离工程答案1

《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一(第1~3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 C )。 A、明矾 B、石灰 C、聚丙烯类 D、硫酸亚铁 2、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C ) A. 加热B絮凝 C.离心 D. 调pH 3、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那种固液分离手段(B ) A. 离心分离B过滤 C. 沉降 D.超滤 4、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 A ) A. 高压匀浆B超声波破碎 C. 渗透压冲击法 D. 酶解法 5、为加快过滤效果通常使用( C ) A.电解质B高分子聚合物 C.惰性助滤剂 D.活性助滤剂 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 C ) A.离心B过滤 C.超滤 D.双水相萃取 7、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 D ) A.加热 B.调pH C.絮凝和凝聚 D.层析 8、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 C ) A.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 9、从四环素发酵液中去除铁离子,可用( B ) A.草酸酸化B.加黄血盐C.加硫酸锌D.氨水碱化 10、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B )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11、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 D ) A:氯化钠;B:硫酸;C:硝酸汞;D:硫酸铵 12、盐析法纯化酶类是根据( B )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 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 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 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13、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 B ) A.酸性条件B碱性条件 C.中性条件 D.和溶液酸碱度无关 14、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 D ) A.乙酸乙酯B正丁醇 C.苯 D.丙酮 15、有机溶剂为什么能够沉淀蛋白质( B ) A.介电常数大B介电常数小 C.中和电荷 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 16、蛋白质溶液进行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浓度在( A )范围内适合。 A. 0.5%~2%B1%~3% C. 2%~4% D. 3%~5% 17、生物活性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沉析,然后适用( C )去除金属离子。 A. SDS B CTAB C. EDTA D. CPC 18、单宁沉析法制备菠萝蛋白酶实验中,加入1%的单宁于鲜菠萝汁中产生沉淀,属于( D )沉析原理。 A盐析B有机溶剂沉析C等电点沉析D有机酸沉析 19、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C )

接种、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

接种、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 一、接种 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1、接种工具和方法 在实验室或工厂实践中,用得最多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由于接种要求或方法的不同,接种针的针尖部常做成不同的形状,有刀形、耙形等之分。有时滴管、吸管也可作为接种工具进行液体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要将菌液均匀涂布时,需要用到涂布棒。(图3-3) 图3-3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 2.接种环3.接种钩4.5.玻璃涂棒6.接种圈7.接种锄8.小解剖刀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2)三点接种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4)浇混接种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涂布接种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体接种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7)注射接种该法是用注射的方法将待接的微生物转接至活的生物体内,如人或其它动物中,常见的疫苗预防接种,就是用注射接种,接入人体,来预防某些疾病。 8)活体接种活体接种是专门用于培养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因为病毒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合成氨教学设计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山东福山第一中学 王珊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了解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体验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与理论分析的差异; 3通过对合成氨适宜条件的分析,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速率等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引导学生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生产效率等因素,寻找工业合成氨生产的最佳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化学反应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课型:新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在本章的前三节课分别分析了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而对于实际工业生产来说,不能只是单一的考虑一方面。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和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本节教材中充分体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可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学情分析】在前三节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这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感觉不容易理解,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去引导,循序渐进。在复习前面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反应的特点,进而探讨工业生产所需的合适条件都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符合解决化学热力学角度实现高转化率所需的条件与从动力学角度实现高速率所需的条件的矛盾,以及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成本、经济效益的等多方面的问题。

新戊二醇合成工艺条件优化

2014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目: 新戊二醇合成工艺条件优化 院系名称:化学化工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逗你玩学号: 指导教师: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4年 5 月20 日

摘要 新戊二醇(NPG)是典型的新戊基结构二元醇,具有良好的化学反应性能,可快速参与酯化、缩合和氧化等多种化学反应。新戊二醇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树脂、聚酯粉末涂料﹑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及合成航空润滑油等,同时,新戊二醇又是优良的溶剂,可用于芳烃和环烷烃的选择分离,高级润滑油的添加剂及其他精细化学品。 本课题受鹤壁市淇县彤邦化工有限公司委托以提高产品得率为主要目标,对歧化法合成新戊二醇的反应条件进行全面优化。 本文通过对歧化法生产新戊二醇进行一系列正交实验, 得到了较好的新戊二醇合成工艺条件为:第一步反应不用额外添加催化剂直接用液碱,原料配比为n(异丁醛):n(甲醛):n(液碱)=1:2.2:1.1;最佳反应温度为40℃,反应总时间为10小时,新戊二醇的收率在94%之上。 关键词: 新戊二醇歧化反应工艺优化

Title:Neopentyl glycol synthesis process optimization Abstract: Neopentyl glycol (NPG) is a typical structure of neopentyl diol, having good chemical reactivity, chemical reactions involved in many fast esterification, condensation and oxidation. Neopentyl glycol is widely used in production of polyester resin, polyurethane, and synthetic lubricants, powder coatings, while neopentyl glycol is an excellent solvent, is used to select the separation of aromatic and naphthenic hydrocarbons, higher the lubricating oil additives and other fine chemicals. This topic by Hebi City State Chemical Co., Ltd. Tong Qi County commission to improve product yield wa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synthesis of new diol disproportionation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fully optimized Man disproportionation produced by a series of new diol orthogonal experiment to get a better neopentyl glycol synthesis conditions: the first reaction is not directly used to add additional caustic catalyst , molar ratio of n ( isobutyraldehyde ): n ( formaldehyde ): n ( caustic ) = 1:2.2:1.1 ; optimal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40 ℃, the total reaction time of 8 hours , neopentyl glycol, 94% yield over . Key words:Neopentyl glycol;Disproportion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高中生物《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课题重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 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活动2: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4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5 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1.6 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

[瑞林,阿基,条件]阿基瑞林合成条件的优化

阿基瑞林合成条件的优化 阿基瑞林(Argireline,Ac-Glu-Glu-Met-Gln-Arg-Arg-NH2),又名乙酰六胜肽-3,又被称为类肉毒杆菌素,是模仿SNAP-25蛋白N端6个氨基酸的寡肽。阿基瑞林为高端化妆品常用的原料之一,功效主要是减少由面部表情肌收缩造成的皱纹,对额头或眼睛周围的皱纹有理想的祛除效果。另外,它还能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有助于肌肤组织重建。阿基瑞林是一种更安全、更廉价、温和的肉毒杆菌毒素替代品。 阿基瑞林作为一种新兴的药妆品原料,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阿基瑞林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优化,以期提高阿基瑞林粗肽的纯度,利于后期纯化,为工业化量产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AR224CN分析天平,美国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制氮机,苏州华德气体设备有限公司;TDL-40B高速大容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SHZ- Ⅳ循环水多用真空泵,南京科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Heal Force系列纯水机,香港力康公司;Agilent 1200液相,美国Agilent公司;Agilent1200系列高效液相-ESI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 1.2 主要材料 Rink-Amide 树脂,上海吉尔生化有限公司;1,2-二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氨基酸原料,成都诚诺新技术有限公司;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苏州昊帆高新技术有限公司;N,N-二甲基甲酰胺(DMF),天津星马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三氟乙酸(TFA),上海达瑞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 苯甲醚,天津福晨化工厂; 甲基苯基醚、1,2-乙二硫醇(EDT),阿拉丁试剂; 无水吡啶、六氢吡啶、冰乙醚、乙腈、冰醋酸、甲醇,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高纯水,实验室自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投料比的选择取Rink Amide树脂溶胀,脱除Fmoc保护基。HOBT:DIC: 氨基酸(N:N:N) 为1.2:1.2:1,树脂:氨基酸按照表1的投料比(N:N) 反应,依次从N端到C端循环偶联氨基酸,合成完毕后,肽树脂真空减压干燥,称重。结果见表1: 树脂: 氨基酸投料比为1:3和1:4时,肽树脂增重差别不大,基于成本考虑,选择投料比为1:3。 2.2 裂解液体系的选择取1g肽树脂缓缓加入表2的裂解液体系中,室温(25℃) 裂解2h。过滤裂解液,滤液中缓慢滴加60ml冰乙醚,32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重复4次,得到粗肽样品并干燥,检测粗肽纯度。结果显示,TFA:EDT:苯甲硫醚: 苯甲醚=90:3:5:2为阿基瑞林适宜的裂解液体系。 2.3 裂解时间的选择取1g肽树脂缓缓加入到裂解液中,室温(25℃)按照表3中的时间裂解。过滤裂解液,滤液中缓慢滴加60ml 冰乙醚,32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重复4次; 得到粗肽样品,干燥并检测粗肽纯度。结果显示,最佳时间为2.0h,时间缩短和延长粗肽纯度都有降低的趋势。 2.4 肽树脂与裂解液比例的选择取1g 肽树脂按照表4的比例(M:V) 加入裂解液,室温

造血细胞分离、集落培养及表型分析

造血细胞分离、集落培养及表型分析 所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它的基本特性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即经过一个细胞周期活动之后,可以产生两个与分裂前性质相同的造血干细胞,同时又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造血干细胞具有向各系血细胞分化的能力。 图1 造血系统和造血干细胞分化图 Fig。1 hematopoietic system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动员的外周血、脐血中,与骨髓和动员的外周血相比,脐血来源丰富、受病毒污染的几率小、富含造血干细胞且所含的造血干细胞具有更高的增殖潜能,同时脐血中的淋巴细胞幼稚,具有较低的免疫排斥活性,是优良的造血干细胞来源。 造血干/祖细胞鉴别的传统方法还是应用集落分析方法,它可检测粒-巨嗜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 forming unit-granulocyte/ macrophage,CFU-GM)、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urst-forming unit-erythroid,BFU-E)、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megakaryocyte,CFU-MK)、红系-粒系-巨嗜系-单核系集落形成单位(multipotent colony-forming units,CFU-GEMM或mixed colony-forming unit,CFU-Mix),等等,它是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4天,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集落。 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随着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CD34+、CD38-、HLA-DR-、Thy-1+、c-kit+、LFA-1-、CD45RA-、CD71-、lin-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造血干细胞的标志。此外,1997年发现一个新的造血干细胞标志是AC133,但具CD34抗原是目前公认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共同标志。

高中化学 2.4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习题 鲁科版选修4(1)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其中NH3只占15%,所以生产氨的工厂的效率都很低 B.由于氨易液化,N2、H2在实际生产中是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很高 C.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500 ℃,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2×107~5×107 Pa,因为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大 解析:合成氨的反应在适宜的生产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原料的转化率并不高,但生成的NH3分离出后,再将未反应的N2、H2循环利用,这样处理后,可使生产氨的产率都较高,故A 项错误,B项正确;合成氨工业选择500 ℃左右的温度,是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确定的,因 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低温才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项错误;无论从反应 速率还是化学平衡考虑,高压更有利于合成氨,但压强太大,对设备、动力的要求更高,基 于此选择了2×107~5×107 Pa的高压,催化剂活性最大时的温度是500 ℃,故D项错误。 答案:B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在500 ℃左右进行的,这主要是因为( ) A.500 ℃时此反应速率最快 B.500 ℃时NH3的平衡浓度最大 C.500 ℃时N2的转化率最高 D.500 ℃时该反应的催化剂活性最大 解析:工业合成氨反应采用500 ℃的温度,有三个方面的原因:①有较高的反应速率; ②反应物有较大的转化率;③催化剂的活性最大。 答案:D 3.合成氨时,既要使合成氨的产率增大,又要使反应速率增快,不可采取的方法是( ) A.补充N2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分离出NH3 解析:补充N2、增大压强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促进平衡向生成氨的大向移动;分离 出NH3,能使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反应速率是提高的;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但 不利于氨的生成。 答案:B 4.(双选题)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在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杀虫双(单)合成反应的研究及其工艺条件的优化

杀虫双(单)合成反应的研究及其工艺条件的优化 裔连祥 (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2) 摘要:文章对杀虫双、杀虫单、中间体N,N-二甲基丙烯胺、中间体1-二甲胺基-2,二氯丙烷的制备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指出了发生副反应的途径和老式生产工艺中存 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和解决途径,并提出了工艺改进的具体办法。小试成功地优化了 工艺条件,减少了副反应,并将其成果直接应用于大生产,大幅度地提高了质量和收率.关键词:杀虫双;杀虫单;N,N-二甲基丙烯胺;1-二甲胺基-2,3-二氯丙烷盐酸盐; 工艺改进;收率 Synthetic study and process innovation of bisulfap and monosultap Yi Lian Xiang (Jiangsu Anpon Electrochemincal Co.Ltd , Huaian 223002 ,China) Abstract:The artice has carried on detailed research in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Bisulfap、Monosultap、Intermediate-N,N-dimethyl-propylene amine、Intermediate-1-(dimethylamino)-2,3-dichloropropane,The way of side reac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 in traditional process were put forward.And the reasons and solutions were analyzed.Process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and side reaction was reduced in the lab scale experiment.The process that got in the test was applied in the production.Quality and yield were improved in a high range. Keywords:Bisulfap;Monosultap;N,N-dimethyl-propyleneamine;1-(dimethylamino)-2,3-dichloropropane;process innovation;yield 概述 杀虫双是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发研究完成的农用杀虫剂。该品种属沙 蚕毒素类衍生物之一,主要应用于大田水稻螟虫的防治,在蔬菜、果树、甘蔗、 小麦、玉米、茶叶、中草药上的害虫防治效果也较好。国内有三十多家生产厂年 产量达6~8万吨(折百)。现已成为我国农用杀虫剂最大吨位的品种。国外几乎 没有生产厂家,使用时绝大多数都是从我国进口(主要是杀虫单),只是最近重 庆农药厂在越南新建了一套小规模的生产装置。

一株自养硝化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一株自养硝化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摘要:针对前期筛选的自养硝化杆菌(Nitrobacter)菌株y3-2,以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测定的菌液终浓度为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硝化杆菌y3-2的培养基中CaCO3、Na2CO3、NaNO2浓度分别为0.5、1.0、0.5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 ℃、pH 8.0、摇床转速200 r/min。优化后硝化杆菌y3-2的发酵周期由优化前的7 d缩短至4 d,菌液终浓度达到4.31×109 CFU/mL。 关键词:硝化杆菌(Nitrobacter);培养基;培养条件;优化 氮素是水体污染源的主要成分之一,水体的脱氮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热点[1]。与传统的物理化学脱氮工艺相比,生物脱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势。现今采用最多的生物脱氮工艺为硝化—反硝化工艺,其中的硝化工艺由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完成[2]。硝化细菌分为自养型硝化细菌和异养型硝化细菌2类,异养型硝化细菌仅占很少一部分,自养型硝化细菌是生物脱氮过程中起硝化作用的主要菌群,其硝化速率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硝化效果和生物脱氮效率[3]。硝化过程通常由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先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由亚硝酸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4]。与自养型AOB 一样,自养型NOB具有生长速度慢、自然条件下数量低等特点,这一方面使NOB 的研究较为困难,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其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因此,研究加快NOB 生长速度的培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5,6]。本研究以一株亚硝酸氧化细菌y3-2[7]为出发菌株,对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PCR)计数的方法对其菌液浓度进行计数,以期获得能快速培养硝化杆菌y3-2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试验用菌种硝化杆菌y3-2由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分室分离纯化保藏,经16 S rDNA鉴定为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细菌。 1.1.2 优化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前初始培养基:MgSO4·7H2O 0.12 g/L、NaH2PO4·2H2O 1.16 g/L、K2HPO4·3H2O 0.33 g/L、MnSO4·H2O 0.007 6 g/L、(NH4)6Mo7O24·4H2O 50 μg/L、无水NaCO3 0.5 g/L、NaNO2 1.0 g/L、pH 7.5,121 ℃、30 min灭菌。优化前的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加入50 mL培养基,200 r/min、30 ℃恒温培养。 1.1.3 试剂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定性检测试剂[8]:Griess试剂、盐酸溶液、氨基磺酸铵溶液、二苯胺—硫酸试剂,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和Real Master

其他分离方法

《化工原理》任课教师:杨雪峰Prof. Dr. Yang Xuefeng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第十四章 其他传质分离方法

结晶( Crystallization ) 结晶是从蒸气、溶液或熔融物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由于晶体与气体、液体以及非晶体固体不同,所以晶体有其自身的共同规律和基本特性。 结晶操作的分类 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升华结晶、反应沉淀及盐析等类型。结晶操作的特点 (1)能从杂质含量较多的溶液中获得高纯度的固体产品; (2)与蒸馏等单元操作相比,结晶操作过程的能耗较低(一 般来讲,结晶热仅为汽化热的1/3~1/7); (3)结晶操作可用于高熔点混合物、共沸物以及热敏性物质 等难分离物系的分离。

基本概念和操作原理 溶液结晶过程是涉及溶质由液相转入固相的相际传质过程,而且由于影响晶体成长的因素较多,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晶核的生成(Nucleation ) 晶核的生成机理主要有三种:初级均相成核、初级非均相成核和二次成核。 晶体的成长(Crystal growth) 晶体的成长机理可分为两步: (1)溶质由溶液主体向晶体表面的扩散过程,其推动力为溶 液主体与晶体表面溶质的浓度差; (2)溶质在晶体表面以某种方式嵌入空间晶格而组成有规则 的结构,并放出结晶热。该过程也称为表面反应过程。

结晶只可能在过饱和溶 液中发生。 饱和溶液: 溶质与溶液共存并处于相平衡状态。其浓度即是该温度下固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平衡浓度)。不饱和溶液: 浓度<饱和浓度的溶液。过饱和溶液: 浓度>饱和浓度的溶液。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其中NH3只占15%,所以生产氨的工厂的效率都很低 B.由于氨易液化,N2、H2在实际生产中是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很高 C.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500 ℃,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2×107~5×107 Pa,因为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大 解析:合成氨的反应在适宜的生产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原料的转化率并不高,但生成的NH3分离出后,再将未反应的N2、H2循环利用,这样处理后,可使生产氨的产率都较高,故A项错误,B项正确;合成氨工业选择500 ℃左右的温度,是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确定的,因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低温才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项错误;无论从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考虑,高压更有利于合成氨,但压强太大,对设备、动力的要求更高,基于此选择了2×107~5×107 Pa的高压,催化剂活性最大时的温度是500 ℃,故D项错误。 答案:B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在500 ℃左右进行的,这主要是因为( ) A.500 ℃时此反应速率最快 B.500 ℃时NH3的平衡浓度最大

C.500 ℃时N2的转化率最高 D.500 ℃时该反应的催化剂活性最大 解析:工业合成氨反应采用500 ℃的温度,有三个方面的原因:①有较高的反应速率;②反应物有较大的转化率; ③催化剂的活性最大。 答案:D 3.合成氨时,既要使合成氨的产率增大,又要使反应速率增快,不可采取的方法是( ) A.补充N2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分离出NH3 解析:补充N2、增大压强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促进平衡向生成氨的大向移动;分离出NH3,能使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反应速率是提高的;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利于氨的生成。 答案:B 4.(双选题)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 ? 3H2(g)2NH3(g),在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硫代硫酸钠的合成条件的选择与优化分析解析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题目: 硫代硫酸钠的合成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二、基础数据 Na2CO3+SO2==Na2SO3+CO2 Na2SO3+S+5H2O==Na2S2O3·5H2O 5mL无水乙醇 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20ml硫酸 3ml 淀粉指示剂 三、内容要求: 1. 说明部分: 合成硫代硫酸钠的反应式为Na2SO3+ S + 5H2O=Na2S2O3.5H2O 在250ml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亚硫酸钠溶液,分几次加入用乙醇浸温过的S粉控制溶液的PH值,共煮至沸腾过滤,除去未反应的硫粉,得硫代硫酸钠溶液,蒸发至饱和溶液,调节溶液至中性或弱碱性,将已调好酸碱的溶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离心,甩干得到硫代硫酸钠结晶,若纯度不够再进行重结晶。 硫代硫酸钠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溶于松节油及氨,不溶于醇,加热至100℃失去5个结晶水,在潮湿空气中有潮解性,在33℃以上的干燥空气中易风化,硫代硫酸钠在中性碱性溶液中很稳定,在酸性溶液中由于生成不稳定的硫代硫酸而分解。

硫代硫酸钠的标准浓度可用K2Cr2O7 ,KIO3 ,KBrO3 , 等基准物质进行标定。硫代硫酸钠用途广泛,在感光工业下用作照相定影剂,造纸工业等上消毒剂,洗涤剂食品工业用作螯合剂,抗氧化剂,棉织物漂白的脱氯剂,用于电镀,鞣革部门。 硫代硫酸钠在感光工业用作照相定影剂;造纸工业用作纸浆漂白后的除氯剂;印染工业用作棉织品漂白后的脱氯剂;分析化学用作色层分析;容量分析用作碘的还原剂、试剂;医药上用作消毒剂、洗涤剂;食品工业用作螯合剂、抗氧化剂。 正因为硫代硫酸钠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寻找一种科学的、合理的生产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查阅大量资料,并且也在实验室中亲身实践,寻找到了一种较为科学的合成方法,具体为原料用量、温度、酸度等方面因素最佳条件的选择。 2. 计算部分: 式中:X 一硫代硫酸钠之百分含量,%; V 一碘标准溶液之用量,mL; C一碘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M一样品质量,g; 0.2482 一每毫摩尔Na2S2O3.5H2O相当之克数. 3. 绘图部分: 绘图部分包括四个部分五个图,分别是反应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固体S的用量,固液比对应硫代硫酸钠产量而建立的曲线图,如下:

(整理)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选修1答案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人教版选修1 )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p14-20) 1.营养物质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是否加入琼脂 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只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2.固体培养基菌落种群 3.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硝酸盐等无机氮源,CO2, 糖类等有机物,N2, CO2, NH3, 糖类等有机物, 硝酸盐等无机氮源以及含氮的有机物。 4. 5.防止外来杂菌入侵,(1)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酒精擦拭、氯气消毒)、紫外线消毒、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消毒等。 (2)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灼烧灭菌(接种环、接种针等)、干热灭菌(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等)、高压蒸汽灭菌等(培养基、培养皿等),高压蒸汽灭菌法。 (3)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接种环、接种针等 6.3)pH 4)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5)倒平板,酒精灯火焰,倒置(即皿盖在下,皿底在上),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7平板划线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经过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接种环 1)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图略,见书18页 2)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中,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菌,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三角玻璃刮刀 火焰附近。用移液管吸取1ml培养的菌液,注入9ml无菌水,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吹吸3次,充分混匀,这样稀释了101倍,以此类推。 8.颜色、形状、大小等,说明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可能是培养基或者接种过程未达到无菌操作。 设置空白对照 9.固体斜面培养基,4℃冰箱保存,菌种容易污染或产生变异。甘油管藏法。 相关习题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思考题 11-1 在分析化学中,为什么要进行分离富集?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答:在定量分析,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换句话说,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范围。在一般情况下,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11-2 常用哪些方法进行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举例说明。 答: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氢氧化物沉淀剂控制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方法。常用的沉淀剂有: a 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的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在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b 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一、二金属离子分离。 c 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胺-HCl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IV)等的分离。 d ZnO悬浊液法等: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用于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11-3 某矿样溶液含Fe3+,A13+,Ca2+,Mg2+,Mn2+,Cr3+,Cu2+和Zn2+等离子,加入NH4C1和氨水后,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哪些离子以什么方式存在于沉淀中?分离是否完全? 答:NH4Cl与NH3构成缓冲液,pH在8-9间,因此溶液中有Ca2+,Mg2+,,Cu(NH3)42-、Zn(NH3)42+等离子和少量Mn2+,而沉淀中有Fe(OH)3,Al(OH)3和Cr(OH)3和少量Mn(OH)2沉淀。试液中Fe3+,A13+,Cr3+可以与Ca2+,Mg2+,Cu2+和Zn2+等离子完全分开,而Mn2+分离不完全。 11-4 如将上述矿样用Na2O2熔融,以水浸取,其分离情况又如何? 答:Na2O2即是强碱又是氧化剂,Cr3+、Mn2+分别被氧化成CrO42-和MnO4-。因此溶液有AlO22-,ZnO22-,MnO4-和CrO42-和少量Ca2+,在沉淀中有:Fe(OH)3,Mg(OH)2和Cu(OH)2和少量Ca(O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