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修辞方法汇总—比喻、比拟、借代(附:练习及答案)
高考专题练习:正确使用修辞手法(附答案解析)

高考专题练习:正确使用修辞手法(附答案解析)1. 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我们一定要将红色的种子不断根植于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中,使其成为一代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重要动力,成为我们伟大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因。
A.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D. 乱石穿空,惊涛拍伴,卷起千堆雪【答案】D【解析】例句和D项为比喻。
A项拟人,B项用典,C项夸张。
2. 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节目《唐宫夜宴》不仅令亿万观众耳目一新,更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给"舞"得神采奕奕。
A.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B.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C.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D.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答案】C【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拟人。
A项,借代,B项,比喻,D项,比喻。
3. 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走进泸州,到处是泸州老窖为主角的店铺和广告,到处是饮酒的雕塑,或侧卧或斜立,手里举着向天的酒盏。
一旁的长江和沱江,也步履趔趄,醉态百出。
A.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B.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答案】A【解析】A项和例句都是拟人。
B项,对偶,C项,借代,D项,比喻。
4. 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山海经》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部奇书。
它超越时空的限制,记叙了各路神奇的夸父大禹、各种灵异的禽兽。
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C.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歌。
高中修辞手法练习题及讲解答案

高中修辞手法练习题及讲解答案### 高中修辞手法练习题及讲解答案#### 练习题一:比喻题目: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春天的景象。
答案:春天,大地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温柔地唤醒沉睡的万物。
阳光是她的手,轻轻抚摸着大地的脸庞,使沉睡的花儿睁开惺忪的眼,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小草,似一群顽皮的孩子,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春风,宛如一位轻盈的舞者,带着花香和泥土的芬芳,轻舞飞扬,让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她优雅的舞步中。
#### 练习题二:拟人题目:请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夜晚的星空。
答案:夜空,像一位深邃的智者,静静地凝视着大地。
星星们,是他的眼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
月亮,是夜空的伴侣,温柔地陪伴在他的身旁,用她柔和的光辉,抚慰着大地上的每一个生灵。
流星,是夜空的使者,划破寂静的夜空,带着希望和梦想,向我们传递着来自遥远星系的信息。
#### 练习题三:排比题目:请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知识的渴望。
答案:知识,是心灵的食粮,滋养着我们的思想;知识,是智慧的源泉,启迪着我们的灵感;知识,是力量的翅膀,让我们在探索的旅途中飞翔。
我们渴望知识,如同植物渴望阳光,不断生长;我们渴望知识,如同航船渴望风帆,勇往直前;我们渴望知识,如同探险者渴望地图,指引方向。
#### 练习题四:对比题目: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描述城市与乡村的不同。
答案: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是现代文明的缩影,它的繁华与喧嚣,是快节奏生活的象征。
而乡村,绿树成荫,鸡犬相闻,是自然和谐的写照,它的宁静与安详,是慢生活哲学的体现。
城市的夜晚,灯火通明,霓虹闪烁,是活力与激情的展现;乡村的夜晚,星光璀璨,虫鸣蛙叫,是宁静与平和的诉说。
#### 练习题五:夸张题目:请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个人非常疲惫的状态。
答案:他疲惫至极,仿佛连呼吸都成了负担,每一步行走都重如泰山。
他的眼皮沉重得像是被千斤的铁锤压着,连抬起头来都成了一种奢望。
常见修辞手法-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语言文字运用总复习(全国通用)

一、掌握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
(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
【边练边悟】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复手法的一项是( C )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B.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 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C.湖水波光粼粼,像是舞动的琴弦,静静地,轻轻地,柔柔地拨动着 ,诉说着,缠绵着。 D.他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献给了祖国,献 给了人民,献给了他热爱的土地。
【边练边悟】
5.(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 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 表达效果。
【答】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 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 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 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语言文字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考情分析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Ⅱ卷,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2021年 全国甲卷及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修辞,主观题和客 观题皆有,理解和赏析皆备,这足以证明“修辞”作为语言表达的一 项基本技能,高考对其愈发重视。这也是新课改形式下,对“审美鉴 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显性考查。
【边练边悟】
2.(2021·全国甲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 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 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高考语文冲刺:《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附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

高考冲刺: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一、考点透视考点明确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E。
这些修辞手法都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
高考试卷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命题趋势前几年多以判断选择的形式出现,但近年来更注重对修辞方法具体运用的考查,多以文字题的形式出现,放在以下题中去考: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
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语言应用题(第六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仿句中考查。
知识讲解【高清课堂: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ID 382477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比喻构成条件:一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两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如,清晨,花瓣上的露珠变成了粒粒珍珠。
借喻本体不出现,无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
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个本体进行描述。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运用比喻注意词的比喻意不是比喻,如,“我们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用的是“包袱”一词的比喻意,不看作比喻修辞。
同类相比不是比喻。
如,“小玲长得很像她妈妈”,表示推测、想象,不是比喻。
又如,天好像要下雨了。
比喻的效果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练习(答案版)

修辞手法修辞的概念:从理论上讲,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广义地说,它是指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至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狭义地说,它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具体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辞方式(也叫修辞格)。
修辞的整体作用: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等联接。
常见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造句:(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的比喻词中“是、成了、变成”等联接。
典型形式是:甲成了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造句:(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造句:3、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拟1、分类(1造句:(2造句:2???3?(1)重点在“(21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造句:(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培根)3、排比的作用: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四)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得人或事物。
1、种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造句:(2造句:(3造句:(4造句:(5造句:(6造句:(7造句:2(1(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五)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修辞练习大全(含答案)

修辞练习大全(含答案)本练习分两部分,上半部分为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顺序分类练习,下半部分为综合练习。
分类联系比喻指出下面比喻句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5、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答案】1、把漓江的水比作无瑕的翡翠 2、把老师比作一把火炬3、把缝纫鸟的窝比作工艺品4、把雪末比作玉屑5、把孩子比作泥猴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答案】1、是 2、否 3、否 4、否 5、是 6、否 7、是 8、否 9、否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什么,相似点是什么。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面前。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3、刺猬遇到强敌,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4、来到瀑布正面,看到青松翠柏中间是一条飞舞着的闪光银带,从上跌下来,溅起几尺高的水花。
高考语文修辞方法汇总—比喻、比拟、借代(附: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修辞方法汇总—比喻、比拟、借代(附:练习及答案)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方式表达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比喻0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
02构成本体、喻体、喻词。
03作用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04类型(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有“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形式:甲像乙。
【例1】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例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没有喻词,喻词有“是、成为、出现”等;形式:甲是乙。
【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堂随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
或者,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
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色,一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哩。
谁说,你们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①。
静一阵,有人这样说了一句,人们就又开始吃着喝着。
谁都知道,明儿是三月底,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屠户家里当然是要杀猪赶集呢。
不过,往常的集日,李屠户都是起早宰杀,日出上路,当天到镇上卖售新鲜。
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②。
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草呢,也相跟着疯生疯长。
要锄地,要施肥,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谁能过多地顾上谁哩。
月亮已经升了上来。
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能清晰地听见村街上走动的脚步声,踢里踏拉,由西往东,渐次地远了。
高考修辞手法专项训练提升(附参考答案)

高考修辞手法专项训练提升(附参考答案)
1. 概述
本文旨在为高考考生提供一份修辞手法专项训练,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提升自己在高考中的写作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相应的练题及参考答案。
2. 修辞手法练题
2.1 比喻
- 练题:请用比喻修辞手法描述下面的情境:
- 她的微笑如春风拂面。
- 参考答案:她的微笑宛如和煦的春风,温暖而令人愉悦。
2.2 拟人
- 练题:请用拟人修辞手法描述下面的情境:
- 雨水亲吻着大地。
- 参考答案:雨水像情人一样亲吻着大地,轻柔而又温暖。
2.3 排比
- 练题:请用排比修辞手法描述下面的情境:
- 勤奋、努力、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 参考答案:勤奋、努力、坚持,这三者是成功的关键。
2.4 比较
- 练题:请用比较修辞手法描述下面的情境:
- 她美如花儿。
- 参考答案:她的美丽像花儿一样动人。
3. 总结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专项训练,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写作。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练题能对考生在高考中的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注:本文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实际答案可能有多种合理的表达方式。
考生在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进行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修辞方法汇总—比喻、比拟、借代(附:练习及答案)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方式表达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比喻
01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
02
构成
本体、喻体、喻词。
03
作用
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04
类型
(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有“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形式:甲像乙。
【例1】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例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没有喻词,喻词有“是、成为、出现”等;形式:甲是乙。
【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堂随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
或者,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
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色,一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哩。
谁说,你们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①。
静一阵,有人这样说了一句,人们就又开始吃着喝着。
谁都知道,明儿是三月底,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屠户家里当然是要杀猪赶集呢。
不过,往常的集日,李屠户都是起早宰杀,日出上路,当天到镇上卖售新鲜。
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②。
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草呢,也相跟着疯生疯长。
要锄地,要施肥,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谁能过多地顾上谁哩。
月亮已经升了上来。
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能清晰地听见村街上走动的脚步声,踢里踏拉,由西往东,渐次地远了。
(节选自阁连科《黑猪毛白猪毛》)
1. 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
B. 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
C. 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
D. 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
【答案】A
【解析】
1. A项,是两个疑问句,没有用到修辞;
B项,“睡醒”是拟人手法;
C项,“如蚂蚁搬家”是比喻;
D项,“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是夸张。
故选A。
比拟
01
概念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02
作用
启发想象,利于抒情,富有感染力。
03
类型:拟人、拟物
(1)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
【例1】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例1】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把人比作物)
【例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课堂随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①。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
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②。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引用
C.比喻、借代、排比
D.比喻、比拟、借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高考中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手法进行判定、评价以及运用的能力。
B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运用了比喻。
“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运用了比拟手法。
第二段“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等多处运用了引用。
选文没有运用夸张和借代手法,所以排除项A、C、D三项。
故选B。
借代
01
概念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02
作用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练,引发联想。
03
类型
(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来代替本体事物。
【例1】用“锦鳞”代指游鱼: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
【例2】用“几千双眼睛”代指几千个人:
几千双眼睛都盯着你,看你穿上战士的衣服,看你挂上银质的奖章。
(李株《这样的战士》)
(2)特征代本体:即用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其本体的名称。
【例1】用“绿”和“红”来代指“叶”和“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例2】用细脚伶仃的“圆规”代指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鲁迅《故乡》)
(3)具体代抽象。
【例1】用“戎马”代指“战争”: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例2】用“枪杆子”代指“武装夺取政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4)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1】用“杜康”代指“酒”: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例2】用“李公朴”代指无数像李公朴一样敢于仗义执言,视死如归的革命者。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
后一次讲演》)
课堂随练
1.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从世界强国发展历史规律来看,我国目前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性阶段。
B.阿里的接力火炬交给张勇,是马云与阿里巴巴合伙人群体最正确的决定。
C.严格落实对超市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制度,从源头守护好百姓的菜篮子。
D.中方有责任坚持对话,拆解矛盾,解决问题,渡过中美关系的险滩激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目前“我国的发展阶段”比喻为“爬坡过坎的阶段”。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张勇接替马云比喻为“接力火炬”。
C.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菜篮子”代指“蔬菜和菜肉蛋禽鱼等农副产品”。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中美关系”比喻为“险滩激流”。
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