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作品分析(1)
影视分析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作品走进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我们小组对近期观看的几部影视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总结。
以下是我们对这几部影视作品的分析总结报告。
二、影视作品概述1.《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改编自中国古典神话的动画电影,讲述了哪吒与命运抗争、成长的故事。
该片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美的画面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2.《我不是药神》《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一位普通药商为了拯救患者,勇敢地走上违法道路,最终引发社会关注的故事。
该片以真实的人物、感人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引发了观众的热议。
3.《流浪地球》《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电影,讲述了地球面临巨大灾难,人类为了生存,勇敢地踏上寻找新家园的征程。
该片以宏大的场面、紧张的剧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三、影视作品分析1.《哪吒之魔童降世》(1)主题分析:该片以哪吒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展现了勇敢、担当、善良等优秀品质。
同时,通过哪吒与命运抗争的故事,传达了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信念。
(2)人物分析:哪吒作为主角,勇敢、善良、正直,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他的成长历程让观众感受到了勇气和担当的力量。
(3)艺术手法分析:该片运用了丰富的动画表现手法,将古典神话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画面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感。
2.《我不是药神》(1)主题分析:该片以药价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社会现实问题,引发了观众对生命、道德、法律的思考。
(2)人物分析:主人公程勇是一位普通药商,他为了拯救患者,勇敢地走上违法道路,最终成为社会的英雄。
他的行为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3)艺术手法分析:该片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社会现实,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紧张的剧情,让观众深受触动。
3.《流浪地球》(1)主题分析:该片以人类命运为背景,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勇敢和团结。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作品剖析范文 / 影视作品剖析指导影视片剖析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就地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若是观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剖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
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异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所以影视作品的剖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种类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
无论所供给的影视作品是哪一种种类,剖析总要从艺术剖析的角度进行而不可以是复述性的内容归纳或平常而谈的观后有感。
考生要联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讲解、主持等各方面的因素,对其主题内容、构造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剖析。
不求八面玲珑,但求集中深刻,有独到的视角,力争写出自己的独到的感觉,表达拥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对一部比较完好的故事片种类的影视作品,常有的详细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评片名,是影视片的详细名称。
片名不不过个称呼的符号,还包含着以下涵意:(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引诱和示意,因为它在必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了必定的文化内容。
( 2)统率意义。
片名起的新巧,诚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质的,还应看片名能否担当了统率、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
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能否和影视片内容有关或许一致。
有的好片名不不过吻合影视片内容,并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谈论的必需。
(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
为了把剧本转变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思将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
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款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确实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详细要求。
这是导演艺术创建力的表现。
2)导演手段。
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详细的表现手段,经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
电视纪录片分析(PPT65页)

• 一、创作背景
•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文主义 被引入中国,首 先在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精英文化层中迅速成为 热点,其影响延续至今。这种局面进入90年代之 后更为突出。有学者把这一阶段的中国纪录片开 展表述为“以精英文化的人文价值为坐标,以群 众文化中的非主流人群的生存情感需要为指向, 形成的一种精英文化与群众文化之间奇妙结合的 新景观;
• 客观记录不是纯客观主义,它必须融入创作者的 主观表现因素,否则片子就成了一本有闻必录的 流水账。在正式拍摄时,尽管隐蔽创作者,不让 创作者的形象和声音进入画面。在编辑时,往往 运用一个故事来结构和表达,并大量使用同期声, 较少依赖解说。
• 从创作观念上讲,这种叙事方式的选题一般从小 处入手,注重的是个性化的事件和人物,讲究叙 事情节化,创作者往往把节目好看当作创作的第 一要素,结果片子就有了吸引人的因素,好看, 是一种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开 展,特别是对观众影视文化要求的提高,这种叙 事方式的弊端日益放大。因此,纪录片创作者不 得不寻求一种新的叙事方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出现了访谈加解说的叙事方式。
• 由于有了访谈的介入,降低了解说的比重,在一 定程度上降低了片子的主观介入程度,另一方面, 有了采访的介入,可以向观众展现过去和将来时 空,从而扩展了整个片子的表现力。当然,解说 和访谈的交替出现,无形中给片子带来一种节奏 因素,因而更加适合观众的收视需要。
•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2023/6/132023/6/13June 13, 2023
•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2023/6/132023/6/132023/6/132023/6/13
•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023/6/132023/6/13Tuesday, June 13, 2023
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分析

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分析一、电视剧剧本分析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电视剧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剧剧本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电视剧剧本的特点和创作要求。
1.角色设置电视剧一般具有较多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性格、身份和目的。
因此,剧本需要仔细地设定每个角色的特征,使得观众能够清晰地辨认每个人物并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定。
此外,由于电视剧的故事通常会在多集中展开,因此每个角色的角色情节也应该得到深入的呈现,以促进情节的推进。
2.故事情节电视剧故事情节通常比电影更为复杂,因为一部电视剧通常由多集组成。
因此,剧本需要设置大量设么塑造一个详细的故事情节,同时要确保情节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还需要合理地安排剧情转折和高潮,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3.对白对白是电视剧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好的对白可以增强角色的个性化,深化情节,引起观众的共鸣。
因此,在剧本创作过程中,需要仔细考虑每个角色的语言风格,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创造出符合剧情需要的对话。
二、电影剧本分析与电视剧相比,电影的剧本通常更为紧凑、简洁。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电影剧本的特点和创作要求。
1.基本构架一部电影通常由三幕和五幕两种构架组成,分别对应着电影的起始、发展和高潮阶段。
每个阶段都需要有针对性地塑造角色和推进情节。
2.节奏和速度与电视剧相比,电影的时长往往更短,因此电影剧本需要紧凑、快节奏。
在创作电影剧本时,应该追求简洁而明确的语言风格,避免过多的细节和冗长的情节,要注意时时刻刻掌握观众的注意力。
3.电影主题通过各种手法、创意的表达方式,在电影剧本中塑造一个主题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把目标和情感传达给观众。
总之,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剧本的创作都是作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需要认真的考虑各种元素,如角色的设定,情节的分类,对白的呈现、背景音乐等。
通过对剧本的精心创作,才能创造出更加成功的作品,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体会到电影电视剧的无穷魅力。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影片分析

纪录⽚《最后的⼭神》影⽚分析纪录⽚《最后的⼭神》影⽚分析 由孙庆⽥编导的《最后的⼭神》通过采访孟⾦福⼀家的⼭林⽣活,充分展⽰了鄂伦春⼈古⽼的⼭林⽂化与纯美的精神⽣活,同时也展⽰了新⼀代鄂伦春⼈与⽼⼀代鄂伦春⼈完全不同的精神⽣活、美好愿望和追求。
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纪录⽚《最后的⼭神》影⽚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纪录⽚《最后的⼭神》影⽚分析篇1 纪录⽚《最后的⼭神》影⽚分析: 影⽚以⿊⽩影像将我们带⼊居住在⼤⼩兴安岭上最后⼀代鄂伦春⼈孟⾦福和⽼伴丁桂琴⼀家对⼭林的依恋与固守的情感⽣活之中。
短短⼏⼗分钟就让我们既了解了古⽼的原始狩猎⽣活状态即⼈与⾃然融合的情况,⼜让我们看到了⼀个民族习俗、民族⽂化的历史变迁、传承与发展。
其特点有如下⼏点。
⼀、以具体感⼈的细节塑造出⽣动的、性格鲜明的⼈物形象 本⽚编导多次运⽤⼈物动作、物件和语⾔等细节,展⽰⼈物的⼼灵和品格,塑造出了⼀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鄂伦春⽼⼈形象。
当孟⾦福⽼⼈的枪⽼了,⽼得都不容易找到同型号的⼦弹时,他在打猎中仍然坚持不⽤套索和夹⼦,反映了鄂伦春⼈不“涸泽⽽渔”,保护⽣态环境,呵护⽣命的优良品质。
他割桦树⽪时从不伤树⼲,当有⼈砍了⼤树时他⽆限的伤感和不快,体现出鄂伦春⼈与⼤⾃然的深厚情感。
当夏天来临,他⽤⼔⾸给⾃⼰刮胡⼦,与⽼伴⼀起在岸边和⼩野鸭嬉戏的画⾯,既展⽰了⼈与⾃然的融合,⼜反映出两位⽼⼈更加⽣活化的童⼼未泯。
当记者问他是喜欢在⼭上还是⼭下时,他说:“⼭上舒服,在家不⾏,三天两头感冒。
”但当问到是⼭上好还是定居点好时,他却回答:“定居点好。
”这个细节反映出⽼⼈内⼼世界对历史传统习俗与时代变化进步的⽭盾⼼理。
⼤量的细节使我们看到了⼀位⾎液⾥流淌着古⽼鄂伦春⽼⼈——最后的⼭神,⽣动感⼈的形象。
⼆、交叉剪辑的表现⼿法配之以⿊⽩、彩⾊影像的鲜明对⽐ 凸显出两代鄂伦斯⼈的思想变化与⽣活的变迁,进⼀步展现了⼀个民族的⽂化在传承中变迁的主题。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来记录、分析、解释和描述真实历史事件、人物、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科学技术和艺术创作等内容的影视作品。
电视纪录片不仅是一种传播真实信息的方式,也是一种对真实世界进行审视和记录的媒介形式。
在电视纪录片中,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还有丰富的结构,并且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对于内容的表达和传达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包括导言、主体、结尾等几个部分。
虽然每个纪录片的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部纪录片通常包含上述几个部分。
接下来将对这些部分进行分析。
首先是导言部分。
导言是纪录片最开始的部分,通常是通过画面、声音和文字描述纪录片的主题和基本情节,并引导观众进入纪录片的世界。
导言的目的是引起观众的兴趣,让观众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期待。
导言通常会设计一些引人注目的内容和画面,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产生探索和了解更多的欲望。
导言部分在纪录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影体验,还可以为接下来的内容奠定基础。
接下来是主体部分。
主体是纪录片的核心部分,其中包括丰富的内容和详细的描述。
在主体部分,纪录片会通过现实的画面、真实的声音和丰富的文字等手段,对主题进行多角度的阐释和说明。
主体部分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图像资料和音像资料,并且往往会有专家学者的解说和分析。
在主体部分,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往往会设计得十分严谨和有序,以保证观众能够清晰地理解纪录片所要表达的内容。
最后是结尾部分。
结尾通常是纪录片的结束部分,结尾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总结性的陈述,也可以包括一些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预测。
结尾部分还可以对主题进行一些深度的思考和概括,让观众在纪录片结束之后继续产生思考和思考的余韵。
结尾部分对于给纪录片画上完美的句号,为纪录片的完成增添了一些美感和情感。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结构可以使纪录片更加有说服力,更加有吸引力。
在结构设计上,电视纪录片的导言、主体和结尾需要相互配合,通过合理的编排和剪辑,使得内容表达更加准确和生动。
影视作品分析练习题1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咖啡馆地下室印度沙龙内,公开卖票放映影片,这一天公认为世界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已被称作是世界电影的发明者。
1895年,卢米埃尔拍摄的《水浇园丁》就是最早的喜剧短片。
●1902年,梅里埃摄制了划时代的《月球旅行记》。
这部电影不仅开创了科幻片的先河,也使得电影上升为施展幻想的平台和提供娱乐的工具。
梅里埃也成为最早把小说搬上银幕的导演。
1896年10月,梅里爱拍成的《贵妇人的失踪》是用停机拍摄技术摄制成的第一部电影。
梅里埃也涉足了蒙太奇领域,《灰姑娘》中他把从厨房中走出来的灰姑娘和走进舞厅的灰姑娘连接在一起,制造出了“场面转换”。
●1927年,美国电影《爵士歌王》的出现,被后来的人们确定为有声片的开始,其实这还是一部无声影片,只是在片中插入了几段道白和歌曲而已,并且声音是被记录在唱片上的。
在其后才有了将声音和画面同印在一卷胶片上的技术。
第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片是《纽约之光》,拍摄于1929年。
1935年,美国拍摄出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界》,并由此开始了彩色影片的工业化制作。
1999年5月美国出现首批数字电影院,迪斯尼公司制作出了首部无胶片数字电影《玩具总动员续集》。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拍摄了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这是一部短戏剧片,主演是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谭鑫培。
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合导了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电影《难夫难妻》。
谢晋是中国第三代导演的成就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芙蓉镇》、《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
吴天明和谢飞是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红高粱》以大写意的手法刻画出一个似真实幻的民俗世界,该影片于1988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西方电影节上荣膺大奖,●1990年,李安编写了《推手》的剧本并得到台湾1990年的政府优秀剧作奖,他和冯光远合写的《喜宴》剧本也同时得奖。
卫视频道形象广告片创作分析(1)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聂艳梅 海口电视台广告部 严兴飞在电视台品牌战角逐中,独具特色的形象广告片和栏目包装日益成为塑造频道形象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中央电视台及各省级卫视频道的形象广告片进行分析,探讨形象广告片在频道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中的意义,并借鉴国外电视频道形象广告的创意经验,提出建议。
一、我国卫视频道形象广告片创作现状对于电视媒体来说,融合了视觉识别和理念识别的形象广告片,一方面能体现频道定位和频道理念,另一方面则能以更具视听效果的形式来传播频道形象,从而影响观众的收视倾向,引导观众的收视行为。
2000年前后,我国各卫视频道基本完成了台标、总片头和各栏目包装等设计,但对形象广告片还没有足够重视。
少数卫视频道的形象广告片也基本上是“竭诚合作,共谋发展”、“XX 卫视,无限精彩”等口号式表现。
浅层的文化意蕴和简单的表现手法,是各卫视频道千台一面的形象宣传片的阶段写照。
2002年开始,差异化策略和频道包装热潮逐渐席卷全国卫视,各卫视频道纷纷有了自己的形象宣传片,并在几年后初见成效。
2003年中央电视台频道改版形象片《站得更高,所以看得更远》显示出开放的心态和国际化的雄心。
其主题“传承文明、沟通未来”,意在让观众领会中央电视台品牌的深层意蕴。
随后几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相继推出《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和《打造央视网络新品牌》等形象广告片,直至形成十几套节目互为呼应的“央视组合”。
形象广告片的突出元素是广告语:经济频道之“透过现象看本质”及“一切皆有规则”;电影频道之“打开电视看电影”和“电影创造梦想,梦想推动生活”;电视剧频道之“看花样人生,品万种风情”;戏曲频道之“尽表天下事,感悟天下情”;音乐频道之“时时刻刻经典相随”……“央视组合”轻松而鲜明地体现出“综合+专业”的风格。
与此同时,各省级卫视的形象广告片也佳作频出。
浙江卫视形象广告片着重突出浙江的文化特色,卫视频道形象广告片创作分析:空灵清新的音乐,一幅幅水江苏卫视也曾将闻名世界的苏州园林、宜兴紫砂2002年,广西卫视的形象宣传片《山篇·水篇·,从31个国家数千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31届国际莫比广告大赛金奖,首开国内电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各省“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28
电视作品分析(1)
序 播出 号 时间
节目名称
节目题 材
1
3.1
梦圆温哥华
重大事件报 道
2
3.2
解刑事被害人燃眉之急
配合政府政 策
3
3.3
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一) ——共商国是 共克时艰
重大事件报 道
4
3.4
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二) ——文化产业逆势而上
重大事件报 道
序 播出 号 时间
14 3.15 15 3.16 16 3.17 17 3.18 18 3.19 19 3.20 20 3.21 21 3.22 22 3.23 23 3.24 24 3.25 25 3.26 26 3.27
节目名称
“毒奶粉” 流出始末 手机上的“红段子” 安置房何以被套取
碳汇植树更添绿 网络赌博大案侦破记 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 不择手段的公款出游 旅游论坛把脉海南地产 四川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 打了折的奖励资金 “毒奶粉”流出的背后
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策
叙事结 构
非线性
内容 类别
文化
是否批 评性报
道
否
内容 性质
热点
复线式
社会
否
难点
非Hale Waihona Puke 性政治否热点
非线性
文化
否
热点
非线性
政治
否
热点
非线性
社会
否
难点
单线式
政治
否
热点
非线性
政治
否
热点
非线性
政治
否
热点
复线式
文化
否
热点
非线性
经济
否
难点
非线性
社会
否
非线性 电视作经品济分析(1) 否
难点 热点
量化分析
一、单变量描述统计
以非批评性报道为主
电视作品分析(1)
量化分析
一、单变量描述统计
以热点报道为主
电视作品分析(1)
量化分析
二、进行相关变量分析
批评性报道中以反腐败和舆论监督的题材 为主
电视作品分析(1)
量化分析
二、进行相关变量分析
批评性报道中以经济内容为主
电视作品分析(1)
量化分析
二、进行相关变量分析
推动一揽子计划落实
策
10 3.10 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八)——学前教育 配合政府政
政府主导
策
11 3.11 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九)——改革收入 社会新闻 分配制度
12 3.12 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十)——保障性住 配合政府政
房保安居
策
13 3.13 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十一)——物联网 配合政府政
电视作品分析(1)
要点总结归纳
以非批评性报道为主
《焦点访谈》“大变脸”: 曾经,以批评性报道见长,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把视点投 向于大众最为关心的各种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矛头直指贪 官污吏和不法分子,在社会上掀起了极大的反响。 现在,它不再揭露黑幕后的真相,而倾向于做一些无关痛痒的 文化研究;它不再收集民间撕心裂肺的呼声,而开始走一条中 庸和谐的道路。
局”
复线式叙事结构:通过互 相对比或印证,来揭示新 闻事实真相与事件完整过
程的叙事方式。
非线性式叙事结构:从各 个方面如同记者“全息式” 拍照或影视剧的蒙太奇式 叙事技巧一样来组合材料, 完成对整篇报道的叙事。
电视作品分析(1)
量化分析
一、单变量描述统计
以政治和社会的报道内容为主
电视作品分析(1)
电视作品分析(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8
电视作品分析(1)
批评性报道中以疑点性质的内容为主
电视作品分析(1)
要点总结归纳
以配合政府政策的报道为主
大背景:3月3日——3月15日,两会召开 节目题材选择原则之一:“政府重视” 社会背景:我国的媒体是政府的“喉舌”
优:增强人民对政府政策了解;(学前教育 政府主导) 监督政府政策的落实;(黑龙江双鸭山-安置房何以被套取) 促进政府政策的改进。
轮椅上的爱 蒜农遭遇暗算
节目题 材
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 配合政府政
策 国际关注的 热点问题 配合政府政
策 舆论监督
反腐败
重大事件报 道
配合政府政 策
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
社会新闻
舆论监督
叙事结 构
非线性 非线性 单线式
内容 类别
社会 文化 政治
是否批 评性报
道
是
否
是
内容 性质
疑点 热点 疑点
非线性
社会
否
难点
单线式
社会
否
难点
复线式
文化
是
疑点
非线性
政治
是
疑点
非线性
经济
否
热点
复线式
政治
否
难点
单线式
经济
是
疑点
非线性
社会
是
疑点
单线式
社会
否
热点
复线式
经济
是
电视作品分析(1)
疑点
序 播出 号 时间
27 3.28
28 3.29 29 3.30
节目名称
学习实践结硕果 寻找生命之水——抗旱记(一)
王家岭的生命大营救
节目题 材
缺:选题变得保守、僵化,缺乏从受众及百姓关心的问题入手。
电视作品分析(1)
要点总结归纳
以政治和社会的报道内容为主
《焦点访谈》的舆论场功能:帮助了民意和中央之间的无衰 减交流和传递。由于中央对地方问题知之不多,地方政府向 中央掩盖问题使民众的利益得不到切实的关怀,如果受损的 民众面积扩大,民怨积聚,就不利于团结稳定和发展。因此, 这样的报道内容组合,可以让上级体察民情,亦可以让民间 透视政府。
5
3.5
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三) ——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重大事件报 道
6
3.6
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四) ——低碳生活 转变之路
配合政府政 策
7
3.7 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五)——外交部部 配合政府政
长答记者问
策
8
3.8 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六)——选举法修 配合政府政
正案草案提请审议
策
9
3.9 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七)——人大监督 配合政府政
配合政府政 策
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
叙事结 构
非线性
单线式 单线式
内容 类别
政治
是否批 评性报
道
否
内容 性质
热点
社会
否
热点
社会
否
热点
电视作品分析(1)
量化分析
一、单变量描述统计
以配合政府政策的报道为主
电视作品分析(1)
量化分析
一、单变量描述统计
以非线性式叙事结构为主
单线式叙事结构:时间发 展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 序、作者认识事物的顺序 成为行文的线索与依据。 “开端—发展—高潮—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