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郑振铎《猫》

合集下载

第17课《猫》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

第17课《猫》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

晌(shǎnɡ)午 瞰(kàn)望 愤懑(mèn) 墙垣(yuán)
【解析】B项中,“虐”应读nüè。
课堂检测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凝望 惩戒 无与纶比 若有若无 B.恍惚 叮嘱 畏罪潜逃 提心吊胆 C.悲楚 安祥 恼羞成怒 妄下断语 D.辩护 衔着 怒不可扼 怒气冲天
【解析】A项“纶”应为“伦”; C项“祥”应为“详”; D项“扼”应为“遏”。
课堂小结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 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 事实真相;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 要同情弱小者。
课后作业
1.小练笔:
请帮助作者向第三只猫进行误解表白,字数 150左右;
2.课外阅读:
《猫》是郑振铎《家庭的故事》首篇,这个集 子里描绘了中国旧式家庭在其行将就灭之际的形形 色色的生活。课后请找到相关篇目,用本课所学方 法尝试对这些文章的主旨进行解读。
精读细研
案件转折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案件的真凶: 黑猫 案件的性质: 冤案
案件结果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 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合作探究
2.为什么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我更难过得多”?仅 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解析】A项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中的句子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中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整体感知
1.默读《猫》,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得
猫、养猫、失猫的三次经历)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勾画出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的语句,并完善表格内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7课《猫》课件(2024)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7课《猫》课件(2024)

在文海中遨游 在积累中提升
整体感知
·
➢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摘录文中的描 写性语句,为三只小猫“建档”。
第 一 只猫
籍贯(来处)
从隔壁要来的
样貌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性情 在“我家”的地位
很活泼(“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 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 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死亡
在文海中遨游 在积累中提升
整体感知
·
➢ 再次默读课文,摘录文中起总领、过渡、总结等作用的语句,概括故事内容。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第1自然段)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2自然段)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14自然段)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第34自然段)
概括内容:文章围绕“养猫”这一中心,描写了“我”及家人与三只小猫的故
很受喜爱、小侣(“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 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 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结局
病死
在文海中遨游 在积累中提升
整体感知
·
➢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摘录文中的描 写性语句,为三只小猫“建档”。
籍贯(来处)
从舅舅家要来的
预习检查
·
➢ 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逗( dòu )
缕( lǚ ) 倚( yǐ ) 妄( wànɡ )
消耗(hào ) 忧郁(yù ) 懒惰(duò) 怂恿(sǒnɡ yǒnɡ)
安详(xiánɡ) 乞丐(ɡài ) 预警( jǐnɡ ) 怅然(chànɡ)

第17课《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本: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猫》一文中关于三只猫的描述及其命运,掌握文章的主要情节。

词汇积累: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消瘦”、“忧郁”、“提心吊胆”等,丰富词汇量。

情感分析: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作者在描述不同猫时所表达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猫的态度从喜爱到悲伤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文本解读技巧: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学生能够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增强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对文中人物的行为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情心与责任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动物的同情心,认识到动物也是生命,值得尊重和爱护。

生命教育:学生能够从文中感悟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理解对待生命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文学鉴赏:学生能够欣赏郑振铎的文学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感受作者通过猫的故事传达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三只猫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喜悦到失去时的悲伤,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细节描写分析: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猫的外貌、行为和环境,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主题探索: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如生命的意义、责任与同情心,以及对待生命的尊重。

教学难点情感深度理解:深入理解作者在描述猫的命运时流露出的复杂情感,包括对生命的珍视、失去的痛苦以及对未来的无奈。

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中人物的行为,特别是对猫的态度,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文学鉴赏与表达: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结构和主题等多角度分析文本,并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家里有养宠物吗?你们觉得养宠物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学生1回答:“我觉得养宠物可以陪伴我们,让我们不那么孤单。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7《猫》课件(共37张PPT)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7《猫》课件(共37张PPT)

链接
作者在《家庭的故事》的《自序》中言及书题命 名缘由:“我不曾写过什么小说,这一个集子中所收 的不过是小小的故事而已”,“许许多多的悲剧,这 不都是这些旧家庭酝酿出来的么?” 在封建宗法统治 的旧式家庭里尤为突出,总会有一些人成为比他们权 势更大,地位更高的人的牺牲品,成为被侮辱,被践 踏的对象。
我怎样的品格?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 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我真诚善良、 严于自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知错就改 的品格。
忏悔出自于良心的自责
永远愧对
我与猫在这件事中的区别在于:
我能说话,它却不能,
我是强势,它处于弱势,
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
B 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结构上 有什么作用?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联系本文,完成一篇题为《如果我是郑振 铎》的小作文,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郑振铎
• 第一只猫: 快乐 → 酸辛 ↓
• 第二只猫: 愉悦 → 怅然 ↓
• 第三只猫: 厌恶 → 愤怒→愧疚
再 见 !
不幸就是由于他们的弱小地位造成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
又何止一只猫而已?在动荡不安的旧中国, 这不正是那些贫苦者,弱小者不幸命运的写 照吗?
链接
《猫》是郑振铎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写 于1925年,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时,《家庭的 故事》在其总体上是悲剧性的……所有悲剧人物以及 由他们的活动所组成的黯淡生活画面,都不是孤立存 在的,而是和中国旧式家庭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必然性 和存在权利这一现象联系在一起发生的。——张必锟
字词积累
Yōu yù
忧郁
chéng
惩戒

第17课《猫》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
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
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悔恨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
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
猫之美
①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 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 那里晒太阳。 ②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 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提示: 第一句通过“( )— ( ) —( )”活动地点的变化,还运用“()()” 等动作描写,突出了猫的( )。 第二句抓住()和()描写,突出猫的()。传达出“我”的()之情
人之爱
关爱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要查问好几次
三妹常指着它笑着骂
嗔怪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 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
欣赏 惊喜意外
亡失后的表现:慌乱地寻找、心里还有一线 希望、亡失证实后的怅然、愤恨
学生朗读 读出字里行间作者蕴含的感情
这两只小猫都如此的活泼可爱,给一家人带来 无尽的欢乐,让人的心也跟着柔软起来,而最 终,都难逃失踪或死亡的命运,在这里,我们 就能感受到郑振铎笔下“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 愁”。
埋下 伏笔
部编语文七上第五单元
猫之命运 人之得失
读完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你肯定有很多思考和收获吧!
1、对文中“我”“猫”“妻”“周家丫头”你想说点什么,
部编语文七上第五单元
品读文本 感悟生命之美
通读文章我们发现,作者在文章中一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 历,他将爱与美给了前两只小猫,请同学们分小组找到描 写猫之美与表现人之爱 的句子,品读赏析一下。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

7.“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 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都在批 评什么人? 【答案】三妹埋怨邻居家的丫头,“我”诅骂捉走猫 的人,实际是批评了两类人:一类是事不关己、不闻
不问、麻木不仁的旁观者;另一类是损人利己、自私
自利、横刀夺爱的小人。这两类人都会给善良的人带 来伤害,而有时这种伤害是长久的。
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 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 弱小的影响。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军侵占上海租界。身在上海的 郑振铎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郑先生热泪盈眶地说:“大家 都知道了,今天是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 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直到日军的车队开进校园,郑先 生才宣布:“下课。”下课时,郑先生挺直了身体,作立正 的姿势,全体学生全部起立,许久默默无言,只有几个女生 在低声啜泣„„爱国的烈焰燃烧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郑先生最后一课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 教育了千百个后来者。
魔法记忆:偏旁辨字法,言语上咒骂,为“诅”;失
望欲落泪,为“沮”。

记一记词义
1.污涩: 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 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 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怂恿、煽动辨析:二者都有鼓动别人做某事的意思。 “怂恿”别人做的,不一定是坏事。如:李青怂恿
小刚去上海发展。“煽动”指鼓动(别人去做坏事)。如:在 这股阴风的煽动下,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把吴吉昌当作斗争对 象。 5.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例句:听到那个可怕的故事后,林林 总提心吊胆的。 6.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 好像有,也好像没有。例句:天黑下来的时候,远处的山峦 若有若无。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7 猫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7 猫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 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 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 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 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 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 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 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 铎先生的散文《猫》。
福建省长乐人, 现代作家、学者, 翻译家。 本文选自《郑振铎 文集》。
来历 毛色 性情 态度 结局


课 文 内
第一
从隔 壁要
花白
很活 泼
喜欢
死了
只猫 来

, 添 表
第二 只猫
舅舅 送的
更有 黄色 趣更
活泼
喜欢
丢失


第三 只猫
蜷伏 在家 门口
花白 但
并不好 忧郁 看 后 懒惰
毛烧脱Βιβλιοθήκη 不喜 欢屈死想一想
文章开头写“我家养了好几次 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既然这样,那我们删去写前两 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郑振铎(1898—1958)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 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 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注音:

污涩
sŏng yŏng
怂恿
chéng jiè chàng
惩戒
怅然
quán
蜷伏

诅骂
读课文,品妙处
你们喜欢哪只猫,为什么? 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 理由。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找一找
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作 者对三只猫的亡失的感情和态 度的语句。

第17课《猫》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6)

第17课《猫》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6)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受五四运动前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 想的影响,郑振铎很早就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 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 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读一读
yōu yù
忧郁

污涩
chéng
惩戒
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 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 —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 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文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 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 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 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 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 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案件转折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案件的真凶: 黑猫 案件的性质: 冤案
案件结果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 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第五单元
16 猫
第二课时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 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毛色花白,
并不好看, 又很瘦,烧 脱了好几块 毛之后,样
不忧惰活 郁 。泼 懒、若 大 欢 注有 家 , 意若 不 不 它无 喜 大 。,被 打 死“ 伤 亡我 后 。”更 得 永 猫难 多 不 。过 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