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泰兴地区古民居建筑风格特点

合集下载

泰兴文化博览中心:古韵新风扑面来

泰兴文化博览中心:古韵新风扑面来

泰兴文化博览中心:古韵新风扑面来作者:泰兴侨来源:《华人时刊》2017年第06期在千年古城江苏泰兴,有一处宋、明以来古县衙历史风貌的建筑群。

这里,绿水环绕,佳木成荫,清波荡漾,鱼跃鸟鸣;这里,青砖黛瓦,回廊曲径,形态壮丽,气势恢宏;这里,千年历史文脉与现代社会文明交相辉映,将城市沿革、历史名人、文化遗存、馆藏文物、现代城市风貌、城市发展远景规划融为一体……她就是在千年古县衙遗址上新落成的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

徜徉其间,古韵新风扑面而来;深入其境,犹如穿越时空,来到了被明代名士张京元誉为“不啻武陵桃源之人间世也”的嘉园仙境;拾阶而上,一处处历史人文景观向人们诉说着泰兴的古往今昔。

高大庄严的“延令古治”牌坊,镌刻了“至德遗封”四个大字。

1928年兴建的中山塔,记载了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历史伟业。

塔下是古县衙门前的三思桥,往昔提示官吏、讼民及各界人等三思而后行,现今游客在桥边驻足小憩,观桥下流水潺潺、莲荷含苞、锦鲤嬉戏。

文化博览中心东西两侧复建了两座牌坊,东曰“冢宰”,是西周官职中的六卿之首,明代为吏部尚书;西曰“司马”,系古代官职兵部尚书。

分别为纪念明朝泰兴名士“百官之首”翟善和兵部侍郎张羽惠而立。

由三思桥折而往东,环石径北行,便可感受到延令古城于沧桑巨变中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处自然景观———县家汪小南海的独特魅力,这里水天相连,波光粼粼,绿草依依,传说古时曾有仙鹤栖息,故湖岸边建有来鹤亭。

亭旁的书带桥曲曲弯弯,横跨东西,通向泰兴明代学宫尊经阁遗址,一座现代化图书馆已在此落成。

古老的银杏树旁,还建有遗带亭,亭内矗立着遗带亭记碑,记载着一则感天动地的真实故事:明代县令舒曰敬清廉为官,去官后贫不能行,将腰带换着盘缠,百姓闻之,凑钱赎出,并建亭立碑,千古传颂。

亭北尚有一尊戒石碑,是古县衙内历任县官为警戒自己的言行而立。

再往北,便是后乐桥,过桥向北是后乐山遗址。

寓意范仲淹“先忧后乐”名言。

折回向南,延河而筑有观德亭,其含义想来是让百姓监督和评价官员的德行。

泰兴古城

泰兴古城

泰兴古城 ---- 中轴线之美王云峰中国,一个古老、神奇的国度。

如其文字,象形,形象,充满无限美感和想象力。

文字成了一种艺术。

泰兴,一座东方古城。

水,街,勾勒出诗画般的象形古城。

充满无尽幻想与灵感。

古城也成了一种艺术。

无论文字,还是古城,无不流露出中国人的审美与心灵,一种美,东方美,内在美与心灵美。

泰兴古城空间布局:十字大街、双河绕城、街河交融。

形成了中国古城风貌中最独特且最具魅力的空间意象:龟背腾蛇双城河,琴书相融十字街。

泰兴古城空间意象图泰兴城池,南宋初定址龙河之岸,再无更变。

今天,见到的泰兴古城是座宋城,经历宋元明清,沉淀愈加厚重。

自南宋,泰兴城池一直稳固,无论其外在轮廓、大小、形态,还是它的内在机理都无大的变化,至今清晰明了。

泰兴城内,古街古巷,大都还保留着。

如,鼓楼街、三井巷、南草巷、老虎巷、天瑞巷等。

虽两侧建筑已非昔貌,但街巷的整体形态、走向未受到根本的改变。

泰兴古城设计异常独特,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

古城的轮廓、布局、形态,简洁优美,富有内涵,形神俱佳。

古城设计体现了泰兴先人的聪明才智。

中国,一个以“中”为大、美、尊的国度,故名中国。

这片土地上处处体现“中”的思想。

从我们的心理,从我们的言行,甚至古代城市规划、设计也是如此,有中心点,有中心轴,有中心区,有政治的“中”,有文化的“中”,有地理、交通的“中”。

这里谈谈泰兴古城规划里的“中”——地理(交通)的中心轴。

古代城镇主要有水陆两种交通方式,相应的是河道与街巷,空间形态也即是水陆两脉。

泰兴古城的水脉由神奇的内外城河构成,外城河如神龟,内城河如灵蛇,双水环绕,形成独特的“龟背腾蛇”古城风貌。

古城的陆脉由简洁的“十”字形大街构成。

“十”字大街,今天的鼓楼街。

南北鼓楼街为古城的中轴线(纵轴),东西鼓楼街为横轴。

鼓楼街,街以楼名,因古时“十”字街交汇处建有鼓楼(谯楼)。

泰兴鼓楼街,不同于其他古城“十”字形大街,更多了科学精神和人文内涵。

先看古城中轴线,泰兴鼓楼南北大街贯穿古城,北至拱极门(北门),南到澄江门(南门),这条南北轴不仅是古城的中心轴,也是风水轴。

泰州泰兴的明代城墙遗址

泰州泰兴的明代城墙遗址

泰州泰兴的明代城墙遗址泰州泰兴的明代城墙遗址源远流长,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明代的建筑杰作,这段城墙见证了泰州泰兴的历史变迁,也反映出中国城市建设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城墙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来介绍泰州泰兴的明代城墙遗址。

一、历史背景泰州泰兴的明代城墙建造于明代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当时的泰兴城正处于一个战略要地的位置。

城墙的建设,旨在加强边境防御,保护城市的安全。

泰兴这座古城曾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文化繁荣,城墙的建设也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变化。

二、建筑特点1. 建筑材料泰州泰兴的明代城墙采用了砖石和土木结构相结合的方式。

城墙的外面是一层由鳞状砖砌成的护墙,内部则用土木结构填充。

这种砖土结构的建筑方式,不仅提升了城墙的坚固程度,还使城墙的整体美观度得到提高。

2. 建筑形式泰兴的明代城墙呈长方形,总长度约5.5公里,高度达到10多米。

城墙上设置有多个城门和护城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东门和西门。

这些城门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和细腻精美的雕刻而闻名于世。

3. 防御设施泰州泰兴的明代城墙还设置了多个防御设施,如瓮城、箭楼和角楼等。

这些设施不仅起到了阻击敌人进攻的作用,还为城墙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尤其是箭楼和城墙上的警示瞭望台,更是成为明代军事防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文化价值1.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城墙建筑的典范,泰州泰兴的明代城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见证了明代泰兴城的繁荣与兴衰,记录了泰州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化交流,对于研究明代历史和城市发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2. 文化遗产泰州泰兴的明代城墙遗址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座古城的象征,它承载了泰州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泰兴的明代城墙遗址得到了国家重视和保护,成为了中国建筑史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3. 旅游资源泰州泰兴的明代城墙遗址也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

每年,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欣赏这座城墙的壮丽和文化内涵。

泰州历史文化概述

泰州历史文化概述

泰州历史文化概述泰州历史文化概述泰州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泰州师专地方文化研究所泰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地级市。

目前,管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市和海陵、高港两区。

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

泰州是江苏省1995年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泰州有3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上百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州,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两千一百多年的建制史。

5000年前,泰州先民开创了源远流长的泰州文明史。

古海陵境内的青墩遗址、单塘河遗址、南荡遗址,是泰州先民的生活遗迹。

青墩遗址有“江苏河姆渡”的美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00年前,泰州人在姜堰天目山建造了闪耀着文明和智慧的商周古城。

这座古城现存城墙、河道、排水沟、房址、台基、墓葬等丰富文化遗迹。

天目山遗址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泰州始建海陵县。

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升海陵县为泰州,寓意“国泰民安”。

因此,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盛赞泰州是“汉唐古郡,淮海名区”。

泰州还有“凤凰城”的美名,据清道光《泰州志》记载,宋时泰州“城峻而坚,壕深而广,城翔壕上,若凤凰展翅”,故称“凤凰城”。

元明清近千年来,泰州风调雨顺,安定祥和,人称泰州为“福地”。

正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说:“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千年风雨在这里激荡,历史文化在这里演绎。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三水文化、盐税文化、教育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戏曲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泰州文化。

一、三水文化——三水激荡润海陵,水韵绵长泽子孙古泰州地处长江之尾、淮河之畔、黄海之滨,江、淮、海三水在这里激荡和汇聚。

明万历《泰州志》形胜篇中写道:“泰州介乎维扬崇川之间,平原爽垲,众水萦回,东濒海,北距淮,大江映乎前,巨湖环于后,有鼓角门戟之雄实,江海门户之要至。

泰兴黄桥古镇的历史价值

泰兴黄桥古镇的历史价值

泰兴黄桥古镇的历史价值泰兴黄桥古镇位于中国江苏省泰兴市境内,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

黄桥古镇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作为一个文化遗产的价值,还表现在其对于研究和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黄桥古镇建于宋朝,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古镇得名于黄桥,黄桥横跨于运河上,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连接着南京、苏州等重要城市。

黄桥古镇以运河作为重要的交通线路,成为水陆交通的纽带,也是商贸繁荣的象征。

黄桥古镇的历史建筑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镇内保存有众多的古建筑群,如清代的黄桥杨宅、李宅、冯宅以及明代的庙宇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特殊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还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和社会风貌。

在黄桥古镇的街道巷弄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老的石板路、青石桥等古代建筑特征,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中。

除了建筑外,黄桥古镇还有丰富的文化传承。

这里是江浙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黄桥古镇被誉为江苏民间文化之源。

传统的民间艺术如昆曲、江南丝绣等在这里得以保持和传承。

古镇内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泰兴赶梢灯、泰兴拳、织花船等。

走在古镇的街头巷尾,往往能听到悠扬的南音、欢快的锣鼓声,感受到古镇文化的独特魅力。

对于研究和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黄桥古镇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古代,黄桥古镇是一个重要的商业集散地,汇聚了大量的商品和人流。

这里的商贾云集,商业繁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镇周边的农田也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为镇内居民和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粮食供应。

黄桥古镇不仅是一个商业中心,也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社交活动的地方。

除了经济价值,黄桥古镇还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古镇见证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变迁。

通过研究古镇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城市的商贸活动、人口流动、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古老的建筑、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都是对过去时代记忆的见证,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历史,并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泰兴黄桥古镇的水墨风情

泰兴黄桥古镇的水墨风情

泰兴黄桥古镇的水墨风情泰兴黄桥古镇位于江苏省泰兴市境内,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水墨风情古镇。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江苏水墨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泰兴黄桥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迷人的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

泰兴黄桥古镇建于宋代,距今已有接近千年的历史。

古镇内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保存完整,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古镇的主街道两旁建有许多古老的民居和商铺,这些建筑物多为青砖灰瓦,木结构,细腻精致,彰显着当地人勤劳智慧的精神。

在古镇的中心地带,有一座古老的明代建筑——黄桥古桥。

这座古桥跨越秀洲河,纵横交错,犹如画中仙境。

古桥的石雕栏杆,刻满了各种吉祥图案,展现出浓厚的水墨意境。

每当夜幕降临,桥上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古镇,别有一番韵味。

除了黄桥古桥,泰兴黄桥古镇还有其他许多值得一看的古迹和景点。

古镇内的黄桥镇文化广场是一个重要的集会场所,以其宏伟的广场设计和独特的雕塑而闻名。

广场上屹立着一尊高大的明代古代文人雕像,每天都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古镇的水系也是其独特之处。

整个古镇被秀洲河环绕着,清澈的河水倒映着古桥、古街的影像,与周边的古建筑相得益彰。

在河边漫步,可以感受到水乡景色的宁静和恬淡。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古镇的杨柳岸边开满了垂柳,倒映在水中,如同一幅水墨画。

这里的人们也常常乘船出游,感受着水乡的宁静和美丽。

泰兴黄桥古镇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手工艺。

古镇内有着许多著名的手工艺坊,如剪纸、扎染和陶艺等。

这些手工艺的精湛和独特性令人叹为观止。

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些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还可以亲自动手体验,感受到传统手艺的魅力。

古镇的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黄桥古镇以其独特的江苏菜系和传统的小吃而闻名。

这里的小吃丰富多样,有糖葫芦、春卷、酥糖等等。

游客可以在古镇的街头巷尾品尝到地道的江苏特色美食,满足味蕾的享受。

泰兴黄桥古镇以其浓厚的水墨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

无论是追溯历史文化的古迹,还是感受江南水乡的宁静生活,这里都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泰州泰兴的天安楼的古建筑

泰州泰兴的天安楼的古建筑

泰州泰兴的天安楼的古建筑泰安楼是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的一座古建筑,也是该地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

它是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建筑,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和观赏。

泰安楼位于泰兴市的市中心,是该地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建筑占地面积宽阔,整体呈现出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泰安楼是一座典型的四合五进式建筑,由门楼、配殿、主殿和后殿组成,整体布局呈现出敬字形,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泰安楼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最早是由泰兴当地的一位名叫陈安的富商捐资修建,用来祭祀先祖和尊敬先贤。

泰安楼作为一座宗祠,不仅是当地的信仰中心,也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泰安楼见证了泰兴市的历史变迁,成为了该地独特的文化符号。

泰安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其建筑结构严谨,显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门楼高大宏伟,中间为三间,两边各有一间,并配有两根石柱作为支撑。

门楼上方是脊饰,采用了精美的砖雕花纹,增添了建筑的美观性。

进入泰安楼,可以看到一个庭院式的建筑群。

庭院中种满了碧绿的植物,空气清新。

中间是一座主殿,供奉着泰兴地区的祖先。

在主殿的两侧有配殿,供奉着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而后殿则用来进行各种重要的祭祀活动。

泰安楼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了传统的砖木结构。

整个建筑的墙壁是用红色的砖块砌成的,从远处看去,红墙白瓦的建筑给人一种和谐高雅的感觉。

而屋顶则是用青瓦覆盖,檐口上有精美的木雕装饰,形成了建筑的亮点。

同时,泰安楼内还保存着丰富的彩绘、壁画等艺术装饰,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

除了建筑本身的魅力,泰安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里曾经是泰兴地区的文化中心,吸引了许多学者、文人和政治家前来研究和交流。

泰安楼内留存着许多名人的字画和碑刻,这些珍贵的文物记录了泰兴市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风貌。

此外,泰安楼还常常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文化讲座等,吸引了大批文化爱好者。

论苏中泰州城镇民居建筑文化的符号

论苏中泰州城镇民居建筑文化的符号

论苏中泰州城镇民居建筑文化的符号作者:王雨涵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4期摘要建筑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物质产物,也是文化符号,表征了不同地区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崇差别。

地处长江三角洲下游的泰州市,属于苏中地区,受到中原文化、吴文化等的影响,其传统建筑、民居建筑也就有了自身的特点,即显性符号、隐性符号。

关键词苏中;泰州;城镇民居;建筑文化;符号1 引言我国的传统符号分为两类:显性符号和隐形符号。

显性符号是指可见可摸的外在形象,如汉字、数字、色彩、材料、图案、各类建筑构件等;而隐形符号是指隐藏在显性符号之后并影响显性符号产生的文化现象,如政治、经济、哲学、伦理道德、地理环境等因素。

对于苏中传统建筑文化来说,苏中城镇民居中的空间形体、图案装饰、材料装饰、色彩装饰、陈设装饰为显性符号;民俗观、生态观和情态观则为隐形符号。

大家熟知的江南民居,古朴典雅的古老民居,在苏中泰州也能经常看到。

江南民居集中体现了先辈们的生存智慧和审美情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宝贵并不在于古老和稀缺,而在于文化的一脉相承。

把这些民居遗产提升为符号,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得以迅速发展,升华,对我们的文化继承与发扬意义重大。

2 江苏传统建筑区系的划分江苏省位于长江中下游,面积不大,根据地理文化差异简单分为:苏南、苏中、苏北。

整个江苏由“几块不同文化色彩的板块”组合而成。

而其中最大的文化分野当属南北建筑文化的差异。

从一些建筑调研的情况看,大体上,苏北建筑特征倾向于雄浑粗犷(中原文化),而苏南则以清雅细巧见长(江浙文化)。

如果进一步根据建筑的屋面形式、结构体系、墙体材料、色彩基调及建筑装饰等分析,江苏传统建筑可以划分为五大文化圈。

按照图1来划分,泰州属于苏中运河文化圈,以扬州、泰州、淮安市为核心。

这一地区属唐代以后的扬州府和淮安府,主要水系为大运河的淮扬运河段。

泰州受到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文化等的综合影响,彼此之间互相交融,又分别保留着专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质,从而与其他文化圈区分开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扬州之间时,这里尚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长期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考察地形地表、河川流
的地理演变,长江细沙和海水生物不断沉淀。另外,由于 向以及日照风向等自然地理条件,以确定建筑及聚落的
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河流往往在南岸形成凹 选址和朝向;充分考虑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地
装饰风格特点。
伦道德、长幼之序,体现了规矩的程式与宗法。
一、历史背景下的综合文化的影响
泰兴人以乡为家,视同乡为亲人,综合文化背景下的
泰兴自南唐升元元年(937 年)设县治以来,已有一 泰兴人不忘老了叶落归根。这种乡土情结为泰兴传统建
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士民因战祸或迫于生计曾多次 筑烙上了强烈的家园印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泰兴人笃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懂 为瓶花、麒麟、牧童、牡丹、灵芝、松树、菊花等图案,木质
得对自然要选择、利用并适当地损益增补,逐渐形成了居 细腻,雕镂精美,纤毫毕现。门楼有门当石两块,上镌鹿、
(下转第 94 页)
92
视角,采用一些电视的镜头语言,如鱼眼镜头。利用鱼眼镜头可 以表达出异样的感受。创作者还可以运用特殊的透视绘制漫 画,如极端的俯视和仰视,以加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岸,在北岸形成凸岸。前者逐渐被侵蚀、挖深,导致坍塌; 势较高的地方,朝向偏东南,既利采光,又顺乎季风风
而后者泥沙堆积成滩,年长日久,露出大片陆地,故城址 向。这种理论,一千多年来一直指导着泰兴的民居建
选在凸岸一般说来更利于城市发展。翻开中外地图可 设。如,黄桥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坐西朝东,寓有“紫气东
见,凡大江大河弯环处(河曲)或入海处几乎都有大城市, 来”的美好祈愿。泰兴先人建房看风水的传统,可以说是
泰兴地区的古民居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选址与 后代奉儒守礼,耕读传家,同时又有冬暖夏凉、便于交往
布局、装饰造型与题材等方面。它与中原文化、吴越文化 的特点。
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有着泰兴独有的装饰风格特点,从
泰兴古民居装饰图案,装饰在脊与檐处,多用砖雕、
口岸(古柴墟)、泰兴(古延令)、黄桥(古永丰里)的典型古 灰雕以及石雕;装饰在门、窗、柱和梁等部位,则多用木
关键词:历史文化 泰兴古民居 风格特点
泰兴位于泰州市东南部,处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址选择的方法和理念。
东接如皋,南界靖江,西濒长江,北邻姜堰,东北与海安接
在居址选择和布局中,“地理”是必须详加审查的内
壤,西北与高港毗邻。五千多年前,当长江入海口还在镇 容。地势高低相因,脉络勾连,皆有自然之理。古人通过
泰兴一些地方的方言中还存有古吴越语的发音。在历史
泰兴位于江淮之间,南北文化交融,民居建筑风格别
的演变中,泰兴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如学宫书院、道观 具一格,既有南方的清秀、典雅,又有北方的雄浑、简朴。
寺院、名人故里、古典园林等,体现出泰兴历史文化积淀 泰兴地区沿江乡村,如永安洲地区,其圆弧形和阶梯直线

历尹 史夏 文 化 背 景 下 的 泰 兴 地 区 古 民 居 建 筑 风 格 特 点
摘 要:从历史渊源上看,泰兴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文化渊源呈综合文化形态,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多元交融。泰 兴古民居建筑装饰多样化呈现,且具有鲜明的特征。在历史文化背景下探析泰兴古民居建筑风格特点,有利于保护并 传承传统。
的深厚和丰富,表达出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传统思想观 形风格的风火墙兼有江南与江淮地区民居的不同风格造
念。
型。
泰兴古县城的瓜形城池布局,体现了“龟背腾蛇”的
泰兴古民居建筑外观简洁,简朴端庄,不事张扬,中
风水考量;四合庭院形制的古民居建筑,体现了大家庭聚 庸规矩。与粉墙黛瓦的苏式民居不同,泰兴古民居常呈
族而居的民族心理;柴墟古镇、延令古镇和黄桥古镇的古 现青砖黛瓦,蝴蝶灰瓦,砌青砖包皮墙,垒磨砖清水脊,朴
迁徙入泰兴,最典型的是人们在南北宋之交、元初从北方
2.装饰造型与题材
南下泰兴,以及明代“靖难之役”后人们从江南苏州、镇江
泰兴古民居以砖木结构为主,柱梁组成抬梁式屋架,
一带辗转到江北泰兴定居。因此,泰兴历史文化积淀深 榫卯结构坚实巧妙,翼角翅飞出檐,既避日晒,又利室内
厚,呈现出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综合、交融的特点,至今 采光。
3.文案承载图片的能力 文字应该避免累赘重复画面承载的内容,要做到点题和深 化 主 题 。 文 字 和 图 形 相 互 影 响 ,创 作 者 要 认 真 选 择 文 字 的 字 体。文字是一种特殊的图形,要配合画面的其他元素。文案的 第一作用是帮助观众辨别画面内容,提供额外的信息,然后才是 文案的点缀,突出文案承载图片的功能。单个文字可以被视为 点,若干文字的排列可以被视为线,若干行的文字可以被视为 面。把文字看作特殊的图形,运用构图的不同组合方式产生各 种各样的视觉印象,以表现漫画的主题。 4.明确视觉引导 把画面中的形象解构为形状,找到形状之间的联系,使其有 秩序地排列,从而有层次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按照创作者的意 图欣赏作品。画面元素具有多面性,如颜色、线条和构图等各不 相同,创作者要安排明确的视觉引导,让观者根据一定的秩序有 条理地欣赏漫画,这需要运用一些实用的漫画构图技巧。 首先,以冷暖色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规划空间。颜色千变 万化,不同的人对色彩有不同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暖色 调可以拓展空间感,使画面元素向前靠近;冷色调会收缩空间, 让观者感觉画面元素靠后。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营造画面元素的 距离感。其次,黑白色块可以丰富画面的层次。利用人眼的向 光性,一般人的视觉顺序是从暗部到亮部移动,创作者可以以此
或为首都,或为商业中心。由此可见,泰兴地区从地理位 掺杂了迷信成分的“建筑环境学”,它是泰兴传统建筑理
置上看确实是一方宝地。
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岸(古柴墟)、泰兴(古延令)、黄桥
通过实地考察泰兴地区典型古民居和查阅史料,笔 (古永丰里)的传统古民居,庭院布局坐北朝南,中轴对
者意在寻找泰兴地区历史文化渊源下的古民居建筑及其 称,中规中矩,正房与大堂、庭院与偏房的布局体现了人
民居遗存彰显了鲜明的家族文化;古书院与园林或纯朴 实无华,素洁大方。其结构科学合理,采用抬梁或穿斗式
淡雅或诗情画意,作为神来之笔的飞檐翘角散发着历史 框架木结构,坚实牢固。三间一进,少则三进,多则六七
的韵味。
进,从前往后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两进之间用围墙连成小
二、泰兴地区古民居装饰风格特点
天井,构成一个个小院落。这种庭院建筑格局,适合子孙
民居中可见一斑。
雕。表现手法有高雕、浮雕、平雕以及简单刻线等。装饰
1.选址与布局
图案题材多取吉祥之意,如,黄桥(古永丰里)明清古民居
当中原移民来到泰兴定居时,首先通过相土尝水、辨 建筑群花格木门上木雕精美,堪称一绝,下部是五根红木

正方位、举势立形等基本人居规划设计方法,营建庐舍。 雕成的竿状,上部三扇方形开光窗,四周角花围缀,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