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Ⅰ、考试得目得与要求

《西方经济学》课程就是全国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得核心基础专业课程。该课程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得地位,该课程得学习与掌握既与经管类各专业学生得专业课程学习密切相关,又为她们提供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思路与工具。

设置本课程得目得就是: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得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得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得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她经济学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打下良好得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得经济学基础知识与经济分析得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得知识、理论与方法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与现实生活中得经济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关于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得方针、政策。

学习本课程得要求就是:自学应考者应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得总体内容,主要结论与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与理解经济运行得逻辑关系与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与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

试题可能涉及课程中任何有关章节得内容。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与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得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就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得含义就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得名词、概念与知识得含义,并能正确认识与表述。就是低层次得要求。

领会:在识记得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得区别与联系。就是较高层次得要求。

应用:在领会得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与解释有关得理论与现实问题。Ⅱ、考试内容

第一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需求理论与供给理论得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能作出需求与供给曲线并能分析其移动得原因及结果;能计算均衡价格与产量;需求价格弹性得概念;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得因素;理解不同得需求价格弹性对于厂商、消费者得决策影响;能根据不同商品得需求弹性作出合理得价格决策。

二、考核知识点

(一)需求理论

(二)供给理念

(三)价格得决定

(四)需求价格弹性

(五)弹性理论得运用

三、考核要求

(一)需求理论

①识记:(1)需求得定义。(2)影响需求得因素。(3)需求得变动与需求量得变动。

②领会:(1)需求定理、直线型需求函数。(2)理解需求曲线移动得原因

③应用:运用所学原理作出需求曲线及其移动

(二)供给理念

①识记:(1)供给得定义。(2)影响供给得因素。(3)供给得变动与供给量得变动。

②领会:(1)供给定理、直线型供给函数。(2)理解供给曲线移动得原因

③应用:运用所学原理作出供给曲线及其移动

(三)价格得决定

①识记:(1)均衡价格得定义。

②领会:(1)均衡价格得形成过程。(2)需求及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得影响。(3)供求定理。

③应用:(1)运用供求模型计算均衡价格。(2)运用供求曲线找出均衡价格。

(四)需求价格弹性

①识记:(1)需求价格弹性得概念。(2)需求弹性得分类

②领会:(1)理解需求价格弹性得含义。(2)理解各种因素如何影响需求弹性

(五)弹性理论得运用

①领会:理解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得关系

②应用:(1)解释“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得经济学原理。(2)运用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得关系理解经济现象并做出经济决策。

第二章效用论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效用得概念,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得差异;理解消费者得消费行为;掌握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得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欲望与效用

(二)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四)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五)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三、考核要求

(一)欲望与效用

①识记:(1)欲望得概念。(2)效用得概念。(3)基数效用论得概念。(4)序数效用论得概念

②领会:(1)对效用概念得理解。(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得差异及不同得研究方法。

(二)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①识记:(1)总效用及边际效用得概念。(2)消费者均衡得概念

②领会:(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得关系。(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消费者均衡得条件

③应用:运用消费者均衡得条件做出消费决策。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1、应用: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需求定理。

(四)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①识记:(1)无差异曲线得概念。(2)消费可能线得概念

②领会:(1)无差异曲线得特征。(2)消费可能线得斜率。(3)消费可能线得变动

(五)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1、应用:运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在图上找出消费者均衡点。

第三章成本论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生产函数得内涵;一种生产要素改变时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两种生产要素同时改变得规模经济问题。理解生产者得行为,掌握生产者选择最适合得生产要素组合得方法:边际分析法与等产量线、等成本线分析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生产与生产函数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得合理投入

(三)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得合理投入

(四)生产要素得最优组合

三、考核要求

(一)生产与生产函数

①识记:(1)生产得概念。(2)生产要素得概念。(3)生产函数得概念

②领会:(1)简单生产函数Q=f(L、K)。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得合理投入

①识记: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得概念及其关系。

②领会: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③应用:解释一种生产要素得合理投入所处区域。

(三)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得合理投入

①识记:(1)规模经济得概念。(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得概念。(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得概念。

②领会:(1)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得原因。(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得原因。

(四)生产要素得最优组合

①识记:(1)等产量线得含义。(2)等产量线得特征。(3)等成本线得含义。(4)等成本线得斜率。

②领会:(1)生产要素最适组合得边际分析。(2)等成本线得移动

③应用:将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找出生产要素得最优组合。

第四章成本论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对于厂商来说短期与长期得区别;掌握短期及长期中各类成本得变动规律及它们之间得相互关系;理解机会成本得概念及其重要意义;熟练掌握利润最大化原则及其应用。

考核知识点

(一)短期成本分析

(二)长期成本分析

(三)机会成本及其她

(四)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三、考核要求

(一)短期成本分析

①识记:(1)短期得概念。(2)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得概念及区别。(3)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得概念

②领会:(1)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得变动规律及其关系。(2)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得变动规律及其关系。(3)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得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③应用:解释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之间得关系

(二)长期成本分析

①识记: (1)长期得概念。(2)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得概念

②领会: (1)长期总成本得变动规律。(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得关系。(3)了解不同行业得长期平均成本变动情况。(4)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得关系。

③应用:(1)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得特征。(2)解释不同行业长期平均成本递增、递减及不变得原因。

(三)机会成本及其她

①识记:机会成本得概念

②领会:理解机会成本对于经营与决策得重要性。

③应用:应用机会成本得概念对某一经营决策作出评价。

(四)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①识记:(1)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得概念。(2)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②领会:(1)理解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得关系。(2)解释为什么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③应用:运用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厂商得产量。

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市场结构划分得依据,掌握各种市场结构得特征;理解厂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为达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得产量与价格得决策。

二、考核知识点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得厂商短期均衡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得厂商长期均衡

三、考核要求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得厂商均衡

①识记:(1)根据市场竞争与垄断得程度可将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2)完全竞争得含义

②领会:(1)完全竞争得条件。(2)完全竞争市场上得价格与需求曲线对于个别厂商来说就是同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得平行线。(3)完全竞争市场得厂商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都等于价格。(4)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得停止营业点。(5)对完全竞争市场得评价。

③应用:(1)利用利润最大化原则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时得产量决定与盈利状况,分获得超

额利润及存在亏损两种情况。(2)利用利润最大化原则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得产量决定与盈利状况: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在长期平均成本得最低点上达到均衡。

第六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市场结构划分得依据,掌握各种市场结构得特征;理解厂商在不同得市场结构条件下为达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得产量与价格得决策;能从经济学得角度比较分析与评价不同得市场结构。

二、考核知识点

(一)完全垄断市场上得厂商均衡

(二)垄断竞争市场上得厂商均衡

(三)寡头垄断市场上得厂商均衡

(四)不同市场得效率

三、考核要求

(一)垄断市场上得厂商均衡

①识记:(1)垄断得含义。(2)垄断市场上得行业需求曲线也就就是一家厂商得需求曲线

②领会:(1)形成垄断得条件。(2)垄断厂商得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得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

③应用:(1)利用利润最大化条件分析垄断市场上得短期均衡。(1)利用利润最大化条件分析垄断市场上得长期均衡。

(二)垄断竞争市场上得厂商均衡

①识记:垄断竞争得含义。

②领会:理解引起垄断竞争得条件。

(三)寡头垄断市场上得厂商均衡

①识记:(1)寡头垄断得含义。(2)寡头垄断得市场特征。

②领会:(1)理解形成寡头垄断得条件。(2)寡头之间得相互依存性对寡头垄断市场均衡得重要影响

③应用:比较各种市场类型,对寡头垄断市场进行评价

第七章生产要素价格得决定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利润最大化原则在要素市场上得表现;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要素需求曲线得推导;了解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得供给曲线得特征;掌握用供求分析说明要素价格得决定。了解利润得来源、对收入分配平等与否得评价及各种收入分配政策。

二、考核知识点

(一)生产要素得需求与供给

(二)工资理论

(三)利息理论

(四)地租理论

(五)利润理论

三、考核要求

(一)生产要素得需求与供给

①识记:(1)生产要素得报酬: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企业家才能——利润。(2)生产要素需求得性质。(3)要素得边际生产力概念。

②领会:(1)影响生产要素需求得因素。(2)完全竞争市场上得生产要素需求曲线即生产要素得边际收益曲线。(3)各种生产要素得供给特点。

(二)工资理论

①识记:(1)工资得概念。(2)工会影响工资得三种主要方式。

②领会:(1)厂商对劳动得需求主要取决于劳动得边际生产力。(2)劳动得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了完全竞争市场上得工资水平。

③应用:解释“向后弯曲得”劳动供给曲线

(三)利息理论

①识记:利息得概念。

②领会:(1)为什么要给资本支付利息。(2)用投资与储蓄来说明利率得决定。

③应用:分析利息在经济中得重要作用。、

(四)地租理论

①识记:地租得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②领会:土地得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地租,由于土地得供给就是固定得,所以地租得高低取决于对土地得需求,即取决于土地得边际生产力。

(五)利润理论

①识记:(1)正常利润得概念。(2)超额利润得概念

②领会:超额利润产生得三个原因

③应用:分析利润在经济中得作用

(六)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①识记:(1)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得概念。

②应用:(1)运用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判断一国收入分配得平均程度。

第九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瓦尔拉斯定律;了解生产与交换得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与交换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得条件;掌握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标准、埃奇沃斯盒状图。

二、考核知识点

(一)一般均衡

(二)帕累托最优

(三)埃奇沃斯盒状图

(四)效率与公平

三、考核要求

①识记:一般均衡得概念、帕累托标准、交换得帕累托最有条件、生产与交换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得条

②应用:评价收入分配政策。

第十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学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垄断得损失、外部性、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了解信息得不完全与不对称;掌握信息不对称、外部经济与不经济、商品得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科斯定理与产权界定。

二、考核知识点

(一)垄断

(二)外部影响

(三)公共物品

(四)不完全信息

三、考核要求

①识记:“免费乘车着”、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科斯定理、公共物品得基本概念

2领会:如何保护公共资源

③应用:利用科斯定理消除外部资源得配置不当得现象

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对于宏观经济学有一简单得认识;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得概念,掌握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得三种方法;掌握衡量国民收入得其她指标得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了解与国民收入核算相关得一些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

(一)国内生产总值得核算方法

(二)国内收入核算中得其她总量

三、考核要求

(一)国内生产总值得核算方法

①识记:(1)国内生产总值得概念。(2)支出法、收入法及生产法得概念。

②领会:(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得定义。(2)三种方法计算得国内生产总值理论上应该就是一致得。

③应用:应用支出法、收入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得其她总量

①识记:(1)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得概念。(2)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得概念。(3)国内生产总值概念。(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得概念

②领会:(1)国民收入核算中五种总量得关系。(2)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得关系

第十一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国民收入公式,均衡产出;了解三部门得收入;掌握凯恩斯得消费理论与两部门国民收入得决定;掌握乘数论,各种乘数得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

(一)宏观经济均衡得含义

(二) 消费

(三)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四) 乘数论

三、考核要求

(一)宏观经济均衡

①识记:均衡产出得概念

②领会:均衡得国民收入就是由总需求决定得

(二) 消费理论

①识记:(1)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得概念。(2)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得概念及其相互关系。(4)乘数得概念

(三)国民收入决定

①识记: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得条件就是总供给(国民收入)与总需求相等。

②领会:两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得国民收入决定

(四)乘数论

①识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得概念

②应用:会计算各类乘数

第十二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得一般均衡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投资得基本含义;掌握IS曲线与LM曲线得概念、形状及其发生移动得主要原因;运用ISLM模型进行相应得政策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

(一)投资函数

(二)产品市场得均衡:IS曲线

(三)货币市场得均衡:LM曲线

(四)ISLM模型

三、考核要求

①识记:(1)ISLM模型得概念,I、S、L、M分别指投资、储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2)IS曲线得概念。

(3)LM曲线得概念

②领会:(1)总需求变动引起IS曲线移动。(2)货币供给量变动引起LM曲线移动。(3)国民收入与利率得决定:IS曲线与LM曲线得交点。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领会财政政策得理论并学会运用财政政策;领会货币政策得理论并学会运用货币政策。

二、考核知识点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二)财政政策

(三)货币政策

(四)宏观经济政策得运用

三、考核要求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①识记:(1)宏观经济政策得目标。

②领会:(1)宏观经济政策得四个目标之间关系。

(二)财政政策

①识记:(1)财政政策得内容。(2)扩张性得财政政策。(3)紧缩性得财政政策。(4)内在稳定器得概念。

②领会:(1)内在稳定器能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得原因。

③应用:针对不同情况,运用具体得财政政策来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得经济稳定。

(三)货币政策

①识记:(1)银行分为两类: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2)中央银行得职责。(3)商业银行得业务。(4)法定准备金制度。(5)货币政策得基本工具。

②领会:(1)解释银行创造货币得机制。(2)货币政策得传导机制:货币量——利率——总需求。(3)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及准备金政策。(4)扩张性货币政策及紧缩性货币政策。

③应用:在不同得经济形势下,运用不同得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第十四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得定义;掌握失业种类与通货膨胀种类;了解失业及通货膨胀对经济得影响;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得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失业理论

(二)货币与通货膨胀得基本知识

(三)通货膨胀理论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得关系

三、考核要求

(一)失业理论

①识记:(1)失业与充分就业得概念。(2)自然失业得概念及其类型。(3)周期性失业得概念。(4)紧缩性缺口得概念

②领会:(1)失业率得衡量。(2)周期性失业得原因。(3)理解失业带来得经济损失

(二)通货膨胀得基本知识

①识记:(1)通货膨胀得概念。(2)通货膨胀得分类。

②领会:(1)衡量通货膨胀得指标: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

(三)通货膨胀理论

①识记:(1)通货膨胀得概念。(2)通货膨胀得分类

②领会:(1)需求拉上得通货膨胀理论;(2)成本推动得通货膨胀理论;(3)结构性通货膨胀

③应用:(1)评价通货膨胀对经济得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得关系

①识记:菲利浦斯曲线得概念。

②领会:(1)凯恩斯得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2)菲利浦斯曲线反映得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得交替关系。(3)理解菲利浦斯曲线得政策含义。

第十五章经济周期理论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得各个阶段;掌握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得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

(一)经济周期得基本知识

(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三、考核要求

(一)经济周期得基本知识

①识记:(1)经济周期得含义。(2)经济周期得阶段

②领会: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各自得特点。

(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①领会: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得特征

第十六章经济增长理论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经济增长得概念、含义及经济增长得源泉。了解资本、劳动及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得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经济增长理论概况

三、考核要求

(一)经济增长理论概况

①识记:经济增长得概念

②领会:(1)经济增长得含义。(2)经济增长得源泉: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③应用:分析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得重要作用

第十七章开放经济概论

一、学习目得与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开放经济得概念及开放程度得衡量;国际收支平衡得定义与计算;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得原因;不同得汇率制度。

二、考核知识点

(一)开放经济与国际贸易

(二)国际收支

(三)汇率理论

三、考核要求

(一)开放经济与国际贸易

①识记:开放经济得定义。

②领会:开放程度得衡量,决定一国开放程度得因素。

(二)国际收支

①识记:(1)国际收支得概念。(2)国际收支平衡表得内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及官方储备项目。(3)国际

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逆差得概念

②领会:(1)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得基本原则。(2)国际收支得均衡与不均衡

(三)汇率理论

①识记:(1)外汇及汇率得概念。(2)外汇汇率得两种标价法: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3)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得概念。

②领会:(1)汇率得升值与汇率得贬值。(2)实行固定汇率及浮动汇率得优缺点。

Ⅲ、试卷结构及主要题型

一.试卷结构

基本题50%左右,综合题20%左右,提高题30%左右。

二.主要题型

具体内容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

Ⅳ、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Ⅴ、参考教材: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五版

《西方经济学教程》,梁小民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8月第3版

题型举例(题型举例仅供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就是正确得,将其先出并把它得编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假定其她条件不变,某种商品得价格下降将导致其( )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

(二)判断题(对以下各命题正确得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得在题后括号内打“×”) 1、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一定下降( )

(三)名词解释

1、基尼系数

(四)简答题

1、简述菲利普斯曲线得意义。

(五)计算题

1、假设某商品销售总收益函数为TR=120Q3Q2,求:当MR=30时需求得价格弹性

(六)论述题

1、政府该如何运用具体得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经济得衰退。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标准答案完整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

专升本基础会计真题

专升本《基础会计》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划分一次凭证和累计凭证的主要依据是() A、凭证的来源 B、凭证填制的人员 C、凭证填制的手续 D、凭证反映的经济内容 2、会计的基本只能是() A、计算和分析 B、计划和考核 C、反映和控制 D、预测和决策 3、“本年利润”账户10月31日贷方余额280,000元表示() A、截止该日的本年末分配利率 B、截止该日的本年累计净利润 C、截止该日的本年累计主营业务利润及其他业务利润 D、本月经营成果 4、发现记账凭证所填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但所用会计科目末错,若已过账,可以采用()更正 A、红字冲销法 B、划线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平行登记法 5、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 A、活页帐 B、卡片账 C、订本账 D、多栏账 6、限额领料单是一种() A、一次凭证 B、累计凭证 C、单式凭证 D、汇总凭证 7、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示是() A、查明银行和本单位未达帐项情况的表格 B、通知银行更正错误的依据 C、调整银行存款账簿记录的原始凭证 D、更正本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的依据 8、下列单据中不能作为记账用原始凭证的是() A、收料单 B、领料单 C、退料单 D、材料请购单 9、各种会计核算形式最主要的区别是()不同 A、账簿组织 B、记账程序 C、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 D、记账方法 10、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遵循的会计原则是() A、历史成本原则 B、谨慎原则 C、收付实现原则 D、配比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于资产账户的有() A、预收账款 B、应收利息 C、应收账款 D、预付账款 E、累计折旧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有()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E、实质重于形式 3、在借贷记账法下,“贷”表示() A、资产增加 B、收入增加 C、费用减少 D、负债减少 E、所有者权益增加 4、下列账户中,能与“主营业务收入”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是() A、库存现金 B、银行存款 C、应收账款 D、预收账款 E、本年利润 5、全面清查一般在()时进行 A、季度终了 B、年度终了 C、单位合并 D、单位改变隶属关系 E、进行清查核资 三、判断题 1、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3、原始凭证式有会计部门填制的,是等级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4、生产成本明细账的格式一般采用多栏式。 5、编制科目汇总表,可以简化总账的登记工作,同时也便于了解经济业务内容

2016年福建省专升本管理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2016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管理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第一部份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150 分) 一、考试要求 ?能准确地了解管理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时间、主要学派、重要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能比较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能系统地了解管理学中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管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分析、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对管理的基本工作能进行综合归纳 ?熟练运用管理学中的各种分类方法和工具,掌握计划、决策、领导、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二、考试内容 ?管理与管理学 掌握:管理的定义、性质及管理的职能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认识:主要管理理论形成的时间、研究重点、特点以及相关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 理解: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 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决策 理解:决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要素 掌握:决策的基本概念;决策的分类;决策的过程;集体决策方法 应用: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计划 认识:计划组织实施的方法 理解:计划的概念、性质、作用与类型 掌握:计划的编制过程;目标管理的过程; ?组织 理解:组织、组织设计的含义;组织结构的特性;组织设计的任务原则 掌握: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 应用:应用组织理论分析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 理解: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 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绩效评估的含义、程序与方法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认识: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理解: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掌握:组织变革的含义;组织变革的内容;组织变革的类型与目标;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组织文化的内容与功能 ?领导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内科学》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内科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内科学》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分级与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治疗 细目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 细目三:支气管哮喘

要点: 1.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细目四:肺炎 要点: 1.概述 (1)概念 (2)分类 2.肺炎链球菌肺炎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 3.肺炎支原体肺炎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 1.病因 2.病理与分类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原则 细目三:急性心力衰竭 要点: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 细目四:心律失常 要点: 1.分类 2.发生机制

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细目五:快速性心律失常要点: 1.过早搏动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心电图诊断 (4)治疗 2.阵发性心动过速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心电图诊断 (4)治疗 3.心房颤动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心电图诊断 (4)治疗 细目六:缓慢性心律失常要点: 房室传导阻滞

最新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 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2013年网络教育专升本基础会计学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四

官方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6f13276900.html, 2013年网络教育专升本基础会计学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0小题,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的标记填入括号之中) 1、下列各项核算组织程序中,具有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特点的是()。 A、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B、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C、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D、多栏式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 2、关于财务报告,以下论述中错误的是()。 A、财务报告能总括、综合、清晰明了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 B、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包括上级主管机关、投资者、债权人和内部经营管理者等 C、为加快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进度,可以先编制会计报表,然后再进行账证、账账、账实核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D、会计报表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3、下列报表项目中需要计算填列的项目有()。 A、应付工资 B、本年利润 C、存货 D、累计折旧 4、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时,在下列各种账簿格式中,通常银行存款日记账采用的是()。 A、三栏式 B、多栏式 C、数量金额式 D、分录日记账式 5、下列各项中,属于利润表中“所得税”项目填列依据的是()。 A、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 B、“所得税”账户的期末余额 C、“所得税”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D、所得税=利润总额-净利润 6、下列各项中,属于期末账项调整的依据是()。 A、会计目标 B、收付实现制 C、会计确认 D、权责发生制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共同点的是()。 A、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 B、登记总账的依据 C、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 D、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8、下列各项中,属于本期收入,尚未收到款项的账项调整项目是()。 A、期末估算的银行借款利息 B、期末估算的银行存款利息

专升本考试大纲

浙江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3+2”专升本考试大纲 《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内容提要和要求 第一章管理概论 1、组织与管理的定义。理解组织与管理的涵义,理解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主体——管理者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 2、管理的学科分类、特点、性质和基本原理。理解管理学的特点和性质;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3、管理的基本职能。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对组织进行管理职能分析。 4、管理机制和管理基本方法。认识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能对各种管理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深入理解泰罗科学管理的要点及其贡献;理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以其要点;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深入理解梅实的人际关系学说与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3、管理理论丛林。理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4、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理解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人的认识的发展变化,理解管理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管理的计划职能 1、计划工作。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工作的类型及步骤;掌握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掌握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 2、战略性计划管理。理解管理目标的性质,远景与使命的含义;掌握战略性环境分析的要点,及战略选择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各种新型的企业资源计划方法。 3、决策理论。深入理解决策的概念,掌握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原则、决策的程序;掌握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4、预测理论。理解预测的概念,熟悉经济预测的种类,掌握一般的预测方法。

303内科学考试大纲

303内科学考试大纲 基础知识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 一、常见症状与体征1.发热(1)常见原因:感染性、非感染性 (2)发生机制 (3)临床表现:发热的分度、过程与特 点、热型、临床意义 (4)诊断方法与步骤:伴随症状与体征、 实验室检查 掌握 熟悉 掌握 掌握2.咳嗽与咯痰(1)常见病因 (2)临床表现 (3)伴随症状 了解 掌握 掌握3.咯血(1)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4)伴随症状 掌握 4.紫绀(1)概念 (2)发生机制 (3)分类与临床表现 (4)伴随症状 熟悉 5.胸痛(1)常见病因 (2)发生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步骤 掌握 熟悉 掌握 掌握6.呼吸困难(1)常见病因 (2)临床表现与发生机制 (3)诊断步骤 掌握7.水肿(1)常见病因 (2)发生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掌握 熟悉 掌握 掌握8.恶心、呕吐(1)发生机制 (2)常见病因与临床特点 (3)伴随症状和意义 熟悉 掌握 掌握9.腹痛(1)常见病因 (2)发生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方法、步骤 掌握 熟悉 掌握 掌握10.腹泻(1)常见病因 (2)发生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方法、步骤 掌握 熟悉 掌握 掌握

11.呕血(1)常见出血病因及部位 (2)不同出血量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 表现 (3)伴随症状、体征和临床意义 (4)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与非食管静脉曲 张破裂出血的区别 (5)出血量与活动性判断 掌握 12.便血(1)病因 (2)不同出血量的病理生理改变 (3)临床表现 (4)伴随症状和意义 掌握 13.黄疸(1)正常胆红素代谢 (2)黄疸分类 (3)黄疸鉴别诊断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肝功能、免疫 学检查、血液学检查、超声、X线、核 素等治疗性试验熟悉掌握掌握掌握 14.腹水(1)常见病因 (2)发生机制 (3)诊断方法、步骤 (4)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掌握熟悉掌握掌握 15.肝肿大(1)概念 (2)常见病因、机制 (3)诊断方法 (4)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掌握 16.淋巴结肿大(1)正常淋巴结 (2)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3)浅表淋巴结的触诊方法与顺序 (4)肿大淋巴结的触诊内容 (5)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熟悉掌握掌握掌握掌握 17.紫癜(1)概念 (2)引起紫癜的常见原因 (3)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出血性皮疹的 鉴别 (4)紫癜的临床表现 掌握 18.脾肿大(1)正常脾脏的体表投影位置 (2)引起脾肿大的常见原因 (3)体格检查时脾肿大的测量方法及临 床常用脾肿大分度标准熟悉熟悉掌握 19.尿量异常(1)多尿、少尿、无尿的定义及临床意 义 (2)夜尿增多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掌握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 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 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 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 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 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2020年专升本《基础会计学》考试大纲

2020年专升本《基础会计学》考试大纲 一、总纲 本大纲适用于:安徽省属普通高校(以及经过批准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成人高等院校)的应届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安徽省高校毕业的具有普通高职(专科)学历的退役士兵。考试是国家承认的招收专科学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选拔性考试,旨在考核学生对于本课程是否达到进入本科学习水平的基本要求。考试需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采用闭卷方式进行。 本大纲旨在规定课程学习和考试的内容和范围,是实施课程考试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高效学习的纲领性文件,有助于考试标准的规范化和具体化。 本大纲的制定旨在贯彻国家和安徽省的相关要求,依据有关政策文件,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实现培养会计专业高级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考查内容以企业会计账务处理过程为主线,围绕会计的产生发展、职能目标、核算方法、会计对象与要素、会计信息的确认与计量、权责发生制、借贷记账法、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财产清查和财务报告等内容展开。使学生具备过硬的会计综合运用能力的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会计综合运用技能方法,熟练运用会计记账规则从事会计核算和相应的管理活动。考试以基础会计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通过对各章节知识要点的扎实掌握,具备相关会计基本理论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业务技能。

二、学科考查内容纲要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考试参考书目:《基础会计》(第六版),陈国辉、迟旭升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年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以及相关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会计行业相关领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解决现代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和具体的记账方法等实务操作问题,使得学生具备更为扎实和全面的学科素养。具体包括: 1.能力目标 能够从事会计最基本的核算工作; 能够掌握会计职业的就业能力和会计岗位初步职业判断能力; 能够完成从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一系列会计工作流程; 能够进行财产清查工作和错账查找工作。 2.知识目标 理解会计的概念、职能、目标;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体内容,会计工作流程; 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掌握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 掌握企业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等日常核算;

2017专升本考试大纲

2017专升本考试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一、考试科目、考试时间与分值、考试题型 本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为《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二、考试参考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科目考试参考教材:《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李超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三、考试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识记: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2)领会:人力资源的性质,人力资源的功能 (3)应用: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1)识记: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2)领会: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3)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 第三章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 (1)识记:职位分析的含义,胜任素质的定义 (2)领会:职位分析的步骤 (3)应用:职位分析的方法,职位说明书的编写 第四章人力资源规划 (1)识记: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与分类 (2)领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3)应用:人力资源供需的平衡 第五章员工招聘 (1)识记:招聘的含义,员工甄选的含义 (2)领会:影响招聘活动的因素,内部招募的渠道与方法,外部招募的渠道与方法(3)应用:招聘工作的程序,员工甄选程序与工具 第六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1)识记:职业生涯的含义,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2)领会: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3)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分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 第七章培训与开发 (1)识记:培训与开发的含义 (2)领会:培训与开发的主要方法 (3)应用: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八章绩效管理 (1)识记:绩效的含义,绩效管理的含义

最新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想当初管理学死掉后对《市场营销》的担忧,班上又一个人都不认识,那种无助。这些题目,本来只是想浏览哈,看看不懂的就了事。打开电脑后想起下载那天有童鞋说要答案,又正好能力范围之内。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填了一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童鞋。另外,不接受批评与抱怨哈! 1.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之间的关系。1 (1)失业与通货膨胀 (2)失业与产量 (3)总需求与总供给 (4)通货膨胀与产量 (5)就业与通货膨胀 (6) 2.随着人均资本增加,如果人均资本的增加并未导致人均产量的较小增加, 则--------抵消了-------的影响。2 (1)收益递减规律,劳动力增长 (2)收益递减规律,技术进步 (3)劳动力增长,较低投资 (4)技术进步,收益递减规律 (5)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 3.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4 (1)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2)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4)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5)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4.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应增加将:2 (1)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2)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3)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4)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5)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增加总需求。 5.以下哪种情况会引起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下的移动?1 (1)利率上升。 (2)国民收入的增加。 (3)货币供应的减少。 (4)国民收入的减少。 (5)利率下降。 6.为了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会使用-------的方法。5 (1)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所要支付的利率。

专升本考试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专升本考试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的基础是 A.个人崇拜式权威? B.理想性一合法权威C.传统式权威? D.个人情感 2.预算也被称为 ??? A..规划B.规则C.数字化的计划D.方案3.控制标准是时间的函数,这种控制类型属于 A.程序控制B.跟踪控制C.自适应控制D.最佳控制 4.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A.组织形象设计B.组织制度的完善C.组织的价值观D.管理机制 5.持久有形\可以核实的沟通方式是 A.口头方式B.书面方式 C.非语言方式D.电子媒介方式 6.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这是法约尔提出的A.分工原则B.集权与分权原则

C.统一指挥原则D.统一领导原则 7.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百程序性计划 8.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 A.易产生遂道视野B.双重领导,权贵不一致 C.部门间协调难D.易产生本位主义 9.能够防止"彼得现象"的产生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是 A.设置代理职务B.设立助理职务C.工作轮换D.工作丰富化 10.俄亥俄州立大学对领导方式的研究发现,更能使下属达到高绩效和高满意度的领导方式是 A.低关怀__低定规B.高关怀__低定规 C.低关怀__高定规D.高关怀__高定规 11.某人渴望结成紧密的人个关系、回避冲突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这是 A.成就的需要B.依附的需要C.权力的需要D.安全的权力 12.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考试大纲 内科学

内科学 一、呼吸系统疾病 (一)总论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知识。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为肺气肿的过程,病理变化特征。 3、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 4、掌握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1、掌握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及急性加重期临床表现的特点、诊断方法; 2、掌握慢性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全与心功能不全的处理要点,本病缓解期防治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3、掌握实验室检查。 4、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支气管哮喘 1、熟悉本病的发病原理。 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等。 3、掌握根据本病的发病原理,临床的不同类型,采用综合的防治方法来阻断引起哮喘发作的行个环节。 (五)呼吸衰竭 1、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原理和病理生理改变。 2、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意义。 3、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六)肺炎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 2、熟悉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治疗。 (七)肺脓肿 1、掌握肺脓肿的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2、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发病原理和鉴别诊断。 3、了解外科治疗的适应症。 (八)肺结核 1、掌握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抗痨药物的正确使用,大咯血的处理。 2、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防痨原则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 (九)胸膜炎①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②熟悉结核性胸膜炎的防治方法。 (十)支气管肺癌掌握本病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循环系统疾病 (一)心力衰竭 1、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和病理生理特点: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全】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 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 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 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 (即G=T )。政府支出G 和税收T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0,0==γP t ,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4、试说明图中A 、B 两点的经济涵义。 r%

上海商学院会计学基础考卷(专升本考试真题)教学内容

上海商学院 2007年财务管理专业“专升本”招生考试 《会计学基础》考试试卷(A卷) (本卷考试时间为直120分钟,闭卷,本卷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请按要求在试卷的密封线内填写你的试场号、准考证号和姓名。 2请仔细阅读各类题目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请保持卷面整洁,不要在试卷上做任何与考试无关的标记。 4可以使用没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题号对应空格内) 1.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称为( )。 A.会计科目B.会计要素 C.会计对象D.会计账户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内部监督的主体是( )。 A.业务人员B.会计机构 C.经济活动D.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3.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将劳动资料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基于的原则是( )。 A.重要性原则B.可比性原则’ C.谨慎性原则D.权责发生制原则 4.假定甲公司2006年12月31日库存某种设备15台,成本(不含增值税)为675万元,单位成本为45万元。与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在2007年1月25日,甲公司应按每台45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向乙公司销售15台。甲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可靠资料表明,向长期客户——乙公司销售该设备平均每台销售费用为0.13万元。则该批设备的可变现净值是( )。 A.789.75 B.676.95 . C.675 D.673.05 5.企业收入的发生往往会引起( )。 A.资产增加B.资产减少 C.负债增加D.所有者权益减少 6.下列属于资产类的账户是( )。 A.预付账款B.预收账款 C.本年利润D.财务费用 7.记账凭证未错,而记账错误。则可以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 A.划线更正法B.全额冲账法 C.补充登记法D.差额冲账法 8.“原材料”明细分类账的账页格式一般采用( )。 A.三栏式B.多栏式 C.横线登记式D.数量金额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