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

合集下载

2023年国产安全气囊前景堪忧

2023年国产安全气囊前景堪忧

2023年国产安全气囊前景堪忧摘要: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安全气囊作为一项重要的被动安全系统,对于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国产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2023年国产安全气囊前景堪忧。

本文将分析当前国产安全气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引言安全气囊是汽车行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在车辆碰撞事故中起到缓冲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作用。

然而,国产安全气囊在2023年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这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安全都构成了威胁。

第二部分:国产安全气囊的问题1. 技术水平不足:国产汽车制造商的安全气囊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

国外一些知名汽车制造商在安全气囊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而国内制造商在这个领域的投入相对较少。

2. 质量问题频发:近年来,国产安全气囊质量问题频发,涉及到的问题包括:气囊爆炸、空气泄漏和失效等。

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导致驾驶员和乘客在事故中受伤甚至丧失生命,还会对整个汽车行业的信誉造成严重的影响。

3. 缺乏标准和监管: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于安全气囊的制造和使用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定。

这导致了一些不良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采用了次品材料和劣质工艺,从而影响了安全气囊的性能和质量。

第三部分:解决方案1. 提高技术水平:国产汽车制造商应加大对安全气囊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力度,引进和吸纳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通过合作和交流,提高国内制造商的技术水平,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

2. 加强质量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安全气囊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和监控机制。

对于不合格产品和不合格厂商,要依法进行处罚,并公开曝光,以起到震慑作用。

3. 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全面的安全气囊标准体系,明确规定安全气囊的设计、制造和测试要求。

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制造商和消费者对安全气囊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部分:结论国产安全气囊面临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等诸多因素导致近年来汽车安全事故的损失逐年上升。

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

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主要有防抱死系统,制动力分配系统等。

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上的配置保护乘员的能力。

目前主要有安全带、安全气垫、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 Airbag Restraint System以下简称为:安全气囊)等。

关键词:汽车被动安全辅助约束系统安全气囊一、汽车安全的概述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主动安全性”,又称“积极安全性”。

重点是将车轮悬架、制动和转向的性能调教到最好的程度,尽量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舒服性,减少行车时所产生的偏差。

例如安装制动防抱死装置(Antilock Braking System)以提高制动性能防止甩尾现象,安装驱动防滑装置(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防止汽车产生侧滑,采用转向动力辅助减轻驾驶者的疲劳程度,采用新式光源提高照明射程,等等。

另一类叫做“被动安全性”,又称“消极安全性”,顾名思义就是一旦事故发生时,汽车保护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的安全程度。

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就属于汽车乘员“被动安全性保护装置”。

其中安全带在被动保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安全气囊属于“辅助约束系统”(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即SRS。

它的作用是弥补佩带安全带仍不能保护的汽车乘员头部、脸部和胸部。

二、安全气囊的发展安全气囊的使用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它对减少撞车伤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机构”的报告指出,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在撞车时,死亡人数减少了23%。

新泽西某一医院整形外科在4年时间里对2300起事故作了研究后认为,配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驾驶员在车祸中面部受伤减少了75%,而这主要是安全气囊的功劳。

2023年汽车安全气囊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汽车安全气囊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汽车安全气囊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一、安全气囊行业现状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安全气囊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我国汽车安全气囊的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已经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整车配装率也在逐年提高,整车厂商不断提升产业链布局,安全气囊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据了解,目前,国内汽车安全气囊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三大地区,其中亚洲市场最具潜力。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市场潜力也巨大。

2019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达2.8亿辆,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其中安全气囊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已成为车企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安全气囊市场需求分析1. 车辆被动安全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车厂商不断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被动安全成为市场上的热点。

而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被动安全设备,应用广泛,不仅可以提高乘车人员的安全系数,还可以通过与其它安全装置相配合,实现最佳的安全效果。

2. 市场竞争作为汽车市场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气囊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不仅主机厂商争夺市场份额,还涌现出众多新兴企业。

同时,劣质产品存在利润诱惑,低价竞争层出不穷,导致部分厂商投机取巧,生产不合格甚至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3. 国际质量规格不断提升随着国际市场质量规格的不断提高,国内安全气囊厂商成为市场主体时必须满足全球质量标准以保证产品的销售。

在这种情况下,安全气囊厂商需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以赢得竞争优势和产品市场地位。

4. 政策扶持为了适应国家安全和环保的要求,政府加大对汽车安全气囊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本土厂商的发展,包括技术研发、产业标准、行业规范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扶持。

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市场需求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未来展望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安全气囊行业市场需求量和市场规模都将不断增长。

从目前的市场分析来看,随着汽车智能化、环保要求和人口红利逐步释放,未来安全气囊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气囊行业发展现状

气囊行业发展现状

气囊行业发展现状
气囊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之一,是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在车辆碰撞时的重要装置。

气囊行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当前,气囊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气囊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气囊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目前我国气囊的产销量已居世界前列。

不仅如此,国内气囊制造技术也得到了较大提升,现在已经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气囊产品批量生产,包括前安全气囊、侧安全气囊、帷幕式安全气囊等。

其次,气囊行业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随着国家汽车安全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气囊行业迎来了机遇。

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制造流程等方面不断提升,以满足国家对汽车安全性和质量的要求。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不景气的汽车销售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此外,还有国内外竞争压力,特别是来自国外气囊巨头在技术和市场占有率方面的竞争。

最后,气囊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发展。

在硬件方面,应加强在不同类型车型上的适用性研究,实现气囊在不同碰撞形式下的最佳保护效果。

在技术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气囊的触发和充气速度,以更好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此外,气囊行业还需不断推进电子化、智能化的发展,如发展车载气囊传感器、配套气囊的人机交互系统等。

要做到这些,需要加强科研力量的支持,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综上所述,气囊行业目前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也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未来,气囊行业需要在技术创新、装备更新、市场营销等方面不断努力,以适应汽车安全需求的变化,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汽车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

汽车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

汽车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passiv 安全装置,在预防和减轻车辆碰撞事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汽车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

1. 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汽车安全气囊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最初是用于飞机上的救生系统。

随着对于车辆碰撞安全的关注度增加,安全气囊开始被应用于汽车行业。

最早期的安全气囊只有驾驶员的设计,然而现在几乎每辆汽车都配备了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气囊。

2. 安全气囊的原理与作用安全气囊是由感应器、气体发生器和充气囊组成的。

感应器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探测到碰撞力度,然后通过气体发生器使充气囊迅速充气,以保护乘员免受碰撞的冲击和潜在危险。

3. 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安全气囊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中,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能。

3.1 全方位保护传统安全气囊只能进行正面碰撞的保护,而现代汽车安全气囊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保护,包括侧面和侧翻碰撞的防护。

这些新型安全气囊设计和系统会在侧面碰撞事故中迅速展开,以保护乘员的头部和身体。

3.2 多段式充气传统气囊只有一个充气阶段,但是现代汽车安全气囊多采用多段式充气设计,可以根据碰撞力度的不同进行自适应充气。

这种多段式充气可以更精确地调节气囊的充气速度和硬度,以减少乘员在碰撞中的伤害。

3.3 座位压力感应控制系统另一个创新是座位压力感应控制系统。

这种系统通过感应座椅上的压力分布,可以判断出乘员的位置和体重,从而根据乘员的特点进行安全气囊的充气调节。

这样可以让安全气囊更加符合不同乘员的需求,提供更好的保护。

3.4 智能化技术应用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汽车安全气囊也开始应用更加智能化的技术。

例如,一些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可以通过车辆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如疲劳、分心等,以提前预警并自动展开安全气囊。

4. 汽车安全气囊面临的挑战虽然汽车安全气囊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Xxxxxx学院Xxxxxxx课程设计题目: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院别学科门类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年月日目录摘要 (2)ABSTRACT (5)第一章安全气囊的发展历史 (6)1.1安全气囊的发展 (6)1.1.1国外的安全气囊发展历程 (6)1.1.2国内的安全气囊发展历史 (7)1.2安全气囊的功能简介 (7)1.2.1安全气囊的使用原理 (7)1.2.2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 (7)第二章安全气囊的应用现状 (9)2.1安全气囊的应用 (9)2.1.1乘员探测系统应用 (9)2.1.2磁电式传感器应用 (9)2.1.3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 (10)2.2安全气囊改良 (11)第三章安全气囊的发展前景 (13)3.1安全气囊的智能化 (13)3.2安全气囊的绿色环保化 (14)3.3安全气囊的小型、轻型化 (14)结论 (15)参考文献 (16)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道路条件的改善,车流量越来越大,汽车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如此汽车带给我们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加重,交通事故频频出现。

为了保障人们出行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行车过中的安全,解决行车过程中的人员安全渐渐地受到了我们的重视。

以此汽车的安全也就随之产生,随后很快的出现了一系列的汽车安全系统。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目前主要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等。

由于很多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被动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成本低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

现在,世界上许多汽车制造厂及专业生产厂都在设计和生产安全气囊。

今天的气囊已经发展到可以在任意方向的碰撞中(包括侧向碰撞)起保护乘员头部、躯干和膝部的作用。

此外还会向智能化、小型化、多样化、无污染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安全气囊;技术;应用;发展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oad conditions, the speed of the car becomes faster and faster, and the traffic flow is becoming bigger and bigger. This car has brought us more security risks, and traffic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eople's travel and property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driving, we gradu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of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driving. As a result, the safety of the car was also produced, and then a series of car safety systems appeared. Vehicle safety is divided into two kinds: active safety and passive safety. Active safety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cars to prevent accidents. Passive safety means that in case of accidents, there are mainly safety belts and airbag protection systems. Because many accidents are unavoidable, passive safety is extremely important. As a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passive safety, airbag is easy to use, effective and inexpensive, and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and popularized. Now, m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nd professional manufacturers in the world are designing and producing airbags. Today's airbags have developed to protect the crew's head, trunk, and knees in any direction of collision (including lateral collisions). In addition to the trend of intelligent, miniaturized, diversified and pollution-freeKeywords:airba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第一章安全气囊的发展历史1.1安全气囊的发展1.1.1国外的安全气囊发展历程安全气囊使用到现在已有近30年了,它对减少撞车伤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安全气囊及其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

安全气囊及其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

(E)车辆翻滚 (F )与大型货车追尾
3.5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 智能化 ? 小型化 ? 多样化 ? 环境保护型安全气囊
? 工作状态
2.1.2 气囊组件
? 气体发生器 根据要求,以足够快的速度产生足够体积的气体,供给气 囊。
?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和触发装置三部分 组成。
? 气囊 一方面,在充气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密封性以保证气囊能迅 速建立足够的压力;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透气或节流机 制以便气囊受撞后能排出其内部的气体而达到消耗碰撞能 量的目的。
3.2安全气囊打开的条件
? 碰撞方向与汽车中心线的夹角30。以内。
? 碰撞车速50km/h以上。
? 前碰撞传感器与安全气囊ECU内的安全传感器必须同时接通。
3.3常见的气囊弹出的情况
A. 时速50公里以上,两车 正面碰撞(偏离车辆中心 线不超过正负30度),前 气囊弹出。
B. 时速50公里以上,正面碰撞 护汽车速度在30km/h(速度阀值)以上受到正面碰撞或侧 面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部或侧面的碰撞传感器利用碰撞 时产生的惯性力,检测到碰撞作用的时间、汽车减速度即 碰撞强度,并传送给安全气囊ECU, ECU将碰撞传感器 送来的碰撞信号与ECU内储存的碰撞触发数据进行比较, 如果判定碰撞强度达到或超过其规定值,则指令接通安全 气囊点火器的工作电路,使引爆管迅速爆炸燃烧,并引燃 气体发生器内的气体发生剂(叠氮化钠)。使气囊在极短 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膨胀展开成扁球状,有效地保护人 体头部、胸部和身体其他部分免受冲击伤害或减轻伤害程 度。
C. 偶尔会出现车辆在高速行使中 通过减速带或小沟时气囊弹出。 这种情况尽管没有发生碰撞事故, 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位于车辆底部, 碰撞传感器感应到的加速度超过 临界值时,前气囊弹出。

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

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

生产工艺创新
材料创新:采用更轻、更耐高温的材料,提高气囊的安全性能 生产工艺创新: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结构设计创新:优化气囊的结构设计,提高其展开速度和覆盖面积 智能化技术应用:引入智能化技术,实现气囊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
06
安全气囊的市场前景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迅速 充气并展开,保护乘员免受伤 害
分为正面气囊、侧面气囊、膝 部气囊等不同类型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的基本结构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的触发机制 安全气囊的优缺点
03
安全气囊的应用
汽车领域的应用
安全气囊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安全气囊在汽车安全系统中的重 要性
添加标题
高强度纤维材料:用于制造气囊,具有更高的弹性和耐久性 纳米技术:在气囊中应用纳米技术,提高气囊的敏感性和响应速度 智能化技术:将传感器和微处理器集成到气囊系统中,实现气囊的智能化控制 多重安全防护技术:采用多重安全防护技术,提高气囊的安全性能
设计创新
智能化设计: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现气囊的智能控制和响应 多重保护设计:采用多个气囊和多个传感器,实现全方位的保护 轻量化设计:采用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减轻气囊的重量和体积 可靠性设计:采用高可靠性的材料和制造工艺,确保气囊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工作
主要生产商及市场份额
主要生产商:博世、大陆、德尔福、电装等
市场份额:博世和大陆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德尔福和电装也在积极拓展安全气囊业 务
市场竞争:各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在加大安全气囊领域的投入,市场竞争激烈
未来趋势: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提升,安全气囊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未来将更加注 重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史
• 本世纪:众多的大学和事业公司参与到安 全气囊的研制与发展过程中 主要的大学包括: 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 主要的公司包括: 赫达公司,锦恒汽车安全系统公司,久乐汽 车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庆华电器制造厂(现 西安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和 昌公司等.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史-参与研究的学校
第四讲国内安全气囊的 发展
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
主要内容
• 世界安全气囊的发展史 •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史 • 国内安全气囊发展展望
世界安全气囊发展史
• 50年代:发明安全气囊 (美国John Hetrick和德国Walter Lindner)
• 60年代:开始研制 (NHTSA)
• 70年代:各大公司开始研制并投入生产 (通用,福特,TRW,Autoliv)
• 赫达公司 国内最早研制和开发安全气囊产品的机 构,但没有进入商业化生产。
国内安全气囊发展展望
• 科技研究的成功与否是安全气囊发展的 主要基础 汽车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气体发生 器和气囊组成。所有这些部件的研究与 设计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当今安全气囊迅 猛发展的主要基础,从而也就决定了今后 安全气囊的发展.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史-主要的生产厂商
• 西安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是西安北方庆华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北方高 科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 汽车安全气囊总成、气体发生器、电点火管、产气药 等的开发与生产。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所 开发出的部分产品已获TRW公司、AUTOLIV公司、 BREED公司的检定认可。目前已开发出具有国内先进 水平的汽车安全系统产品,包括驾驶员侧气囊模块、 乘员侧气囊模块、座椅两侧气囊模块用气体发生器及 预紧式安全带用气体发生器和气体发生器用产气药及 电点火管类产品。 生产能力:电子式安全气囊15万套/年,产气药120吨 /年,电点火管500万只/年;即将建成的生产能力: 气囊用气体发生器2004年30万只、2005年50万只, 安全带用预紧式气体发生器2004年50万只、2005年 100万• 锦恒汽车安全系统公司 辽宁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是国内惟一一家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气囊生产企业,是国内同行业中 首家实现为整车配套的企业,为一汽红旗、二汽富康 、北京吉普、海南马自达、郑州日产、沈阳中华等20 多个汽车生产厂家的30多个车型研发、配套安全气囊 。目前,他们的20个新产品正在研发中。今年,公司 拟投资2000万元扩建实验室,进行联式气囊的研发。 现已形成单班年产20万套安全气囊总成、120万只气袋 、15万只饰盖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和所占市场份额 国内最大。今年,锦恒公司将生产15万套安全气囊产 品,明年生产25万套,2007年生产30万套。销售收入 今年实现2.2亿元,2006年实现3.5亿元,2007年达到 4亿元。
国内安全气囊发展展望
• 著名汽车公司的介入是安全气囊发展的 主要动力及基本保障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史-主要的生产厂商
• 久乐汽车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东方久乐(集团)有限公司由上海东方久乐汽 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和石家庄久乐汽车安全设 备有限公司组成,是国内最早开拓汽车安全气 囊领域,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集科研、生 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拥有资产 近8亿人民币,员工680人。产品主要包括汽车 安全气囊以及相关各类附件,同时为满足客户 需求不断开发被动安全相关产品。经过10年的 发展,集团已经成功为国内十余家汽车厂近20 种车型匹配安全气囊装置,生产能力实现年产 30万套。
• 南京理工大学 在传感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设计方面具有雄 厚的基础。经过近十年的研究, 其机电一体式传 感器、无叠氮化钠气体发生器、分步式气囊的 研究和产品曾受国外著名公司邀请在德国做过 数次评估, 且得到他们的极大关注。这些研究与 成果全部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并将对现行的安 全气囊的一些关键设计提出新的挑战。同时, 南 京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还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 流活动, 已在世界安全气囊研讨会上多次发表论 文。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史-主要的生产厂商
• 和昌公司 产品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第一代汽车安全 气囊,有引进国外技术自行开发的第二 代气囊产品,还有智能型电子式双侧安 全气囊等10多种产品品种,年生产能力 10万套。 2001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50万 元,利税100万元。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史-主要的生产厂商
• 80年代:高速发展 (美国FMV SS208,欧洲ECER94)
• 90年代:美国、欧共体、日本正式立法要求安 全气囊
• 21世纪:全面且面向多样化和精密化方向发展 ,且发展中地区的市场开始起步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史
• 80年代末:我开始进行安全气囊的研究 • 9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安全气囊通过实车试验与设
计定型 在我国“九五”规划期间和“十五”规划中, 国家经贸 委和汽车行业将安全气囊列为我国汽车零配件三大重 点发展项目(电子喷油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和安全气 囊系统) 之一, 尤其是在1999 年10 月28 日, 国家机械 工业局发布《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 (CMVDR294)。这个设计规则明确提出对汽车乘员在 发生汽车碰撞时的安全标准, 头部性能指标(HPC) 应小 于或等于1 000, 胸部性能指标(THPC) 应小于或等于 75mm 和腿部性能指标(FPC) 应小于或等于10kN。同 时,国家机械局567 号文件要求新车型于2001 年1 月1 日前, 所有车型于2002 年7 月1 日前达到CMVDR 294 中所述的安全要求.
• 清华大学 黄世霖等人在汽车碰撞实验研究中, 系统 地研究了多种国产汽车中安全气囊的匹 配技术,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点火控制模拟 、汽车碰撞的过程模拟和实验验证以及 有关软件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设计中的 应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对国内的汽车 安全气囊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史-参与研究的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