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
sab侧安全气囊training

SAB侧安全气囊通常位于座椅的侧翼或门板内,当车辆受到 侧面冲击时,气囊会迅速充气膨胀,以减缓碰撞对乘员躯干 部位的冲击。
SAB侧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01
02
03
传感器
车辆的传感器系统监测到 侧面碰撞的冲击力,当达 到一定的阈值时,传感器 触发气囊充气。
气体发生器
气囊系统中的气体发生器 在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后, 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填充气 囊。
模拟演练与案例分析
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使参与者了解侧安全气囊在实际事故中 的保护作用,并学习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互动讨论与经验分享
鼓励参与者进行互动讨论和经验分享,以便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 整体培训效果。
03 SAB侧安全气囊的使用和 维护
如何正确使用SAB侧安全气囊
01
02
03
04
在使用SAB侧安全气囊之前, 请务必阅读并理解车辆的使用 手册和安全气囊的安装说明。
持续创新
未来SAB侧安全气囊将继续在材料、工艺、智能化等方面进行创新, 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法规推动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能会出台更加严格的汽车安全法规,进一步推动 SAB侧安全气囊的发展和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减少事故风险
通过培训,使参与者了解侧安全气 囊在事故中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 事故风险和减轻伤害程度。
Training的内容
侧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侧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方法
详细介绍侧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组成结 构和设计特点,使参与者了解其工作原理 和作用机制。
介绍侧安全气囊的正确安装、调整和使用 方法,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迅速启动侧 安全气囊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汽车气囊发展历史

汽车气囊发展历史一、起源和初期发展汽车气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美国汽车公司开始研发一种能够保护乘客安全的装置。
经过多年的努力,1971年,美国汽车公司福特成为第一家在其车辆上安装了气囊的汽车制造商。
起初,气囊系统只是作为选装件提供给消费者。
二、气囊系统的普及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由于对汽车安全性的关注不断增加,气囊系统开始在更多汽车上普及。
1988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要求所有轿车和轻型卡车都必须配备驾驶员侧气囊系统。
这一要求在1998年扩展到了乘客侧气囊系统。
三、多气囊系统的引入随着气囊系统的普及,汽车制造商开始研发多气囊系统,以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多气囊系统包括驾驶员和乘客侧气囊、头部气囊和膝部气囊等。
这些气囊系统能够在碰撞发生时提供更全面的保护,减少乘客受伤的风险。
四、智能化气囊系统的出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气囊系统开始出现。
智能化气囊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来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和乘客的位置,从而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控制气囊的充气速度和力度。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乘客的体型和位置来调整气囊的充气力度,以减少气囊对乘客的伤害。
五、侧面气囊的发展除了前方碰撞的保护,侧面碰撞也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供更全面的保护,汽车制造商开始引入侧面气囊系统。
侧面气囊通常安装在座椅背部或门板上,可以在侧面碰撞时提供额外的保护。
六、膨胀速度的控制气囊充气的速度对乘客的保护至关重要。
过快的充气速度可能会导致乘客受伤,而过慢的充气速度则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汽车制造商开始研发能够控制气囊膨胀速度的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碰撞的严重程度和乘客的位置来调整气囊的充气速度,以提供最佳的保护效果。
七、气囊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囊系统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一些汽车制造商开始研发可充电气囊系统,通过电池来提供更持久的充气能力。
另外,一些新型气囊系统还采用了更轻量化的材料,以减少车辆重量并提高燃油经济性。
安全气囊知识

通过与智能网联技术的结合,实现安全气囊与其他安全系统的联动, 提高整体安全性能。
安全气囊对未来交通安全的贡献和影响
01
提高乘客安全性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安全气囊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
的安全保护,降低交通事故中乘客的伤害风险。
02
推动汽车安全技术发展
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汽车安全技术的整体进步和创新,
帘式安全气囊
安装在车辆顶部,用于保护前 后排乘员的头部和颈部。
正面安全气囊
安装在方向盘和仪表板上,用 于保护驾驶员和前排乘员的头 部和胸部。
膝部安全气囊
安装在仪表板下方,用于保护 驾驶员和前排乘员的膝部。
座椅安全气囊
安装在座椅侧面的安全带固定 点附近,用于保护乘员的躯干 和骨盆。
02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的效果取决于其设计、制造质量和使用 条件等因素,正确使用和维护安全气囊能够使其 发挥最大的保护作用。
04
安全气囊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
安全气囊的优点
01
02
03
保护乘客安全
安全气囊能够在车辆发生 碰撞时迅速充气,为乘客 提供额外的保护层,减少 碰撞对乘客造成的伤害。
降低伤害程度
安全气囊能够降低碰撞时 对乘客头部的撞击力度, 减少对乘客头部的伤害程 度。
充气完成后,安全气囊系统自 动关闭,等待下一次使用。
03பைடு நூலகம்
安全气囊的应用和作用
安全气囊在汽车中的应用
安全气囊系统是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辅 助配置,它对于保护乘员安全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气囊通常安装在方向盘、副驾驶 仪表板、车门内板、座椅靠背等位置, 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员。
安全气囊是什么

安全气囊是什么全气囊的奔驰S级轿车驶下生产线已25年了。
据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部门(NHTSA)的统计,在美国的交通事故当中,安全气囊已保护了约14 200人的生命,你知道安全气囊的由来吗?下面就让店铺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欢。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设置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
安全气囊由三部分组成:气囊、传感器和充气系统。
安全气囊的功能是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避免乘员发生二次碰撞,或车辆发生翻滚等危险情况下被抛离座位。
如果发生碰撞,充气系统可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迅速充气,气囊在膨胀时将冲出方向盘或仪表盘。
从而使车内人员免受正向碰撞所产生作用力的冲击,大约在一秒钟后,气囊就会收缩(气囊上有许多小孔),因此不会妨碍车内人员的行动。
安全气囊简介安全气囊安全气囊,设置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
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
安全气囊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气囊自身,它由薄薄的尼龙纤维制成,折叠在方向盘或仪表盘中;然后是告知气囊充气的传感器,传感器可检测到相当于以16-24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墙壁的冲撞力;最后是充气系统,安全气囊实际上由与固体火箭助推器类似的系统进行充气,叠氮化钠(NaN3) 和硝酸钾(KNO3) 迅速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热氮气,此气体将为气囊充气,气囊在膨胀时将冲出方向盘或仪表盘。
安全气囊是安全气囊系统一个辅助保护设备,它是用带橡胶衬里的特种织物尼龙制成,工作时用无害的氮气填充。
在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充气大约需要0.03秒。
非常快的充气速度对确保当乘客的身体被安全带束缚不动而头部仍然向前行进时,安全气囊能及时到位。
在头部碰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
安全气囊毕业论文 .txt

毕业论文题目:汽车安全气囊姓名:班级:系别:交通运输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指导教师:摘要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系统装置。
通俗简单的就是说,保护不是主动的,只有在发现碰撞之后,这个系统才会起作用。
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部件组成。
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气囊容量约在(50-90)L。
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
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一氧化碳。
汽车安全气囊是在发生碰撞后,非常短的时间内,ECU发出点火指令,气体发生器起爆释放气体,气袋重启后冲破cover而形成一个袋体,使像前冲的乘员不至于撞到方向盘或者仪表板或者其他汽车零部件上。
其实就是一个用能量制约能量的过程,通俗说就是以暴制暴,所以说是被动的。
气囊起爆后是一个袋体(就像一个充气的气球),能抵消很大一部分由于碰撞而对司乘人员向前的冲量和能量,从而达到保护作用。
关键词:碰撞传感器缓冲气囊气体发生器控制块(电脑)SummaryThe automotive airbag is a passive safety system devices. Popular simple to say, protection is not active, only after the discovery of the collision, the system will work. Airbag sensors, microprocessors, gas generator and air bag components. Sensors and microprocessor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the crash, transmission, and sends a signal; gas generator according to the signal indication ignition action, to ignite the solid fuel and the production of gas to the air bag inflated, the airbag rapid expansion, airbag capacity of about (50-90) L,. The airbag has a safety valve will automatically discharge the part of the gas, to avoid to squeeze the passengers were injured when over-inflated or intraluminal pressure exceeds a certain value. Used in airbag gas is nitrogen or carbon monoxide. The automotive airbag in the event of a collision, a very short period of time, the ECU issue ignition instructions, the gas generator initiation to release the gas After rebooting the airbags to break through the cover and the formation of a bag body, to make like the pediment of the crew does not hit the steering wheel or on the dashboard or other car parts. Is actually a process of energy with energy constraints, popular is violence with violence, so passive. Airbag deployment, a bag body (like an inflated balloon), to offset a large part due to collision and passengers forward momentum and energy, so as to achieve a protective effect.Keywords: collision sensor buffer airbag gas generator control block (computer)目录第一章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1.1安全气囊简介1.2安全气囊的发展1.3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2.1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及特点2.1.1安全气囊的组成2.1.2安全气囊的特点2.2 安全气囊的作用与分类2.2.1 安全气囊的作用2.2.2 安全气囊的分类2.3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第三章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3.1 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3.2 启爆安全气囊的条件3.3 使用安全气囊注意事项3.4 安全气囊的缺陷3.5 安全气囊的拆装及维护总结参考文献第一章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1.1安全气囊简介安全气囊系统称为SRS,相对于安全带,安全气囊只是一个辅助保护设备。
汽车安全气囊论文

汽车安全气囊论文摘要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包括传感器总成、充气、折叠气囊、点火器、固态氮、警告灯等。
当汽车受到前方一定角度内的高速碰撞时,装在车前端的碰撞传感器和装在汽车中部的安全传感器,就可以检测到车突然减速,并将这一信号在0.01秒之内速度传递给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电脑。
因此,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解决乘车人员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在汽车上装配安全气囊就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安全气囊的作用、安全气囊的类型、安全气囊的发展、系统主要部件、气囊在车内的应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注意参项、安全气囊的维护等。
近几年来,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方便,但是因为交通事故也给人们造成不少严重的损失。
因此汽车的安全问题便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汽车安全部件诞生了,即汽车安全囊。
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被称为驾驶员的“救命袋”,它可以保护人在汽车发生事故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同时也给汽车工业带来了繁荣,而汽车安全气囊它在当今时代又如何的去发展和应用呢?[关键词] 安全气囊;传感器;安全;发展;应用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2)一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2)1.1 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4)1.2 国内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4)二汽车安全气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6)2.1安全气囊的组成 (6)1、传感器 (6)2、中央传感器 (6)3、安全传感器 (7)4、电子控制器 (7)2.2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及作用 (8)2.3 安全气囊的种类 (8)1、按系统的控制形式 (8)2、按系统的功用划分 (9)3、按安全气囊数量分类 (9)2.4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10)三、安全气囊系统的使用与检修 (12)3.1 安全气囊系统检修注意事项 (12)3.2 安全气囊的检修方法 (12)四、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 (15)4.1安全气囊的智能化 (16)4.2 安全气囊的绿色环保化 (17)4.3 安全气囊的虚拟技术化 (18)4.4 安全气囊的小型、轻型化 (18)4.5 安全气囊的保护全方位化 (19)4.6正在研制的此型保护气囊还有以下5种: (19)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安全气囊的研发和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被动安全装置,其发展历程和应用方式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改进。
本文将针对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汽车被动安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研发和实验。
最早的安全气囊是由美国汽车公司安装在车内,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起到缓冲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气囊逐渐成为了汽车行业中必备的安全装置。
起初,安全气囊只有驾驶员座椅上的一只,主要用于保护驾驶员在碰撞事故中的上体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乘员座椅及其他汽车组成部分也开始安装安全气囊,以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现在,汽车安全气囊已经成为了汽车内部的常见装置,包括驾驶员和乘客座椅的各个部位、汽车车门、车顶等都可以安装安全气囊。
目前,汽车安全气囊主要由气囊和充气装置两部分组成。
气囊通常由耐磨、抗撕裂的材料制成,能够抵御碰撞时的高速摩擦和挤压力。
充气装置通过车辆上的传感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会迅速将气囊内充满气体,形成一个保护罩,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缓冲和保护。
随着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不仅在安全性能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而且在技术层面也有了巨大的发展。
如今,安全气囊可以根据不同碰撞力度和角度的不同,灵敏地调节气囊的大小和充气时间,以提供更精准的保护。
此外,一些先进的安全气囊还可以识别车内乘客的体重和身高,根据不同的个体特征来调节气囊的充气力度和方向,使得保护更加精准和高效。
未来,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气囊将会与车辆的智能系统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
例如,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安全气囊可以通过与车辆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相连接,实时监测并分析车辆周围的交通状况和碰撞风险,为驾驶人和乘客提供更加精准的保护。
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

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引言安全气囊是一种在汽车行驶中发生碰撞时起到保护乘客的装置,它能够迅速充气并在乘客与车身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区域,从而减轻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减少乘客受伤的风险。
安全气囊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目前已成为现代汽车重要的被动安全装置之一。
本文将介绍安全气囊的应用领域、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安全气囊的应用领域安全气囊最初应用于高速公路上的汽车碰撞事故中,用于减轻乘客碰撞时的冲击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乘客安全的重视,安全气囊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目前,安全气囊已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1 汽车行业安全气囊是汽车行业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当汽车发生碰撞或撞击时,安全气囊能够迅速充气并填充乘客和车身之间的空间,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降低乘客的伤害风险。
1.2 航空航天安全气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用于航天飞船的着陆过程中。
当航天飞船着陆时,通过迅速充气的安全气囊来减轻着陆时产生的冲击力,保护飞船和乘员的安全。
1.3 体育运动在一些高风险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如赛车、足球、滑雪等,安全气囊也被应用于保护运动员的安全。
比如,在赛车项目中,驾驶员的座椅上通常会安装安全气囊,一旦发生碰撞,安全气囊就能迅速充气,保护驾驶员的头部和上身。
2.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安全气囊主要由气囊、感应器、装置和充气系统组成。
当车辆发生碰撞或撞击时,感应器会立即感知到碰撞,向装置发出信号,然后装置会迅速启动充气系统,通过气囊充气装置将气囊充满气体,形成一个缓冲区域。
安全气囊通常在车辆的方向盘、仪表板、座椅等位置安装,以保护乘客的头部和上身。
3. 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安全性的要求提升,安全气囊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未来,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多气囊系统目前,汽车安全气囊主要集中在车辆的前部和侧部,用于保护乘客的头部和上身。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安全气囊延伸到更多位置,例如车辆的后部和座位下方等,以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 (2)二、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机构 (3)三、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存在的问题 (3)四、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使用 (4)五、车外安全气囊系统的应用 (5)参考文献 (6)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李康祺指导老师:赵新09车辆工程2班[摘要]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
为了减小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巨大的惯性力所造成的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现代汽车在驾驶员前端方向盘中央普遍装有安全气囊系统,有些汽车在驾驶员副座前的工具箱上端也装有安全气囊系统。
【1】本文主要介绍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机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存在的问题、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改进以及车外安全气囊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安全气囊;发展;存在问题;改进;车外安全气囊一、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最早发展安全气囊系统的国家是美国,是美国机械工程师约翰·赫缀克(John w.Hertrick)于1953年发明的,并获得了题为“汽车缓冲安全装置(Safety Cushion Assembly For Automotive Vehicles)”的美国专利US2649311。
它的发展历史过程可以概括为:发明于50年代,开发于60年代,应用于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推广与于90年代。
安全气囊发明十多年以后,经过许多科研人员的努力,现代汽车安全气囊基本已经具为雏形。
随后把这种想法或专利传人世界各国,到了1980年,德国开始实现了这个想法,并在汽车上安装了安全气囊。
从此在美国的市场汽车上都出现了这样能保护乘员头部躯干和膝部作用的安全系统,即汽车安全气囊。
到了90年代以后,安全气囊的安全性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并作为一种具有现代化和高档次的安全装置。
197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开始出售可供顾客使用的汽车安全气囊。
在1981年,德国奔驰公司销售了3000辆配有安全气囊的汽车。
随后出现一系列关于汽车安全气囊的法规和条例,这给安全气囊的发展和使用树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之后各国许多汽车公司开始纷纷销售配有安全气囊的汽车,例如日本丰田、本田,美国福特、克莱斯勒,德国宝马,瑞典富豪等,在汽车上也出现了多个安全气囊。
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安全气囊也曾遭受过十分不利的局面,例如因气囊设计不合理而停止使用,因安全气囊误引爆问题,还被召回等问题。
【2】二、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机构传感器部分主要包括前方传感器、中央传感器以及安全传感器。
前方传感器安装在保险杠后与挡泥板之间,用来感侧低速冲撞的信号。
中央传感器装在中央控制器内,用来感测汽车发生高速冲撞的信息,并将其输送到电子控制器,用来引爆气囊电雷管,使气囊张开。
安全传感器用来防止系统在非冲撞时引起气囊的误动作。
它们装在中央控制器内,是一个水银常开开关。
当发生冲撞时,足够大的减速度力将水银抛上,接通电雷管电路。
控制器部分广泛采用电子控制器。
电子控制器包括引爆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储存电路和诊断电路等。
它们都集中装在中央控制器上。
实际上,引爆控制电路是1个晶体管开关电路。
当传感器传来的信号电压足够大时,晶体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就导通,将传来的信号与已经储存的信号(电阻、电压)相比较,确认是冲撞信号后则接通继电器,由驱动电路接通电源与电雷管的总开关电路,引爆气囊和安全带电雷管。
储存电路和诊断电路是合在一起的。
诊断电路不断地分析和诊断气囊系统的各种故障,将这些故障编码储入储存电路,以备将来检修时用。
与此同时、驱动电路使仪表盘上的SRS警告灯开始闪烁。
气体发生器与气囊常统称为气囊组件。
充气元件由电爆管、点火药粉及气体发生剂组成。
充气元件的功用是给气囊充气。
气囊由尼龙布制成,内表面敷有树脂。
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冲击力使碰撞传感器和触发传感器接通,SRS电脑接通引爆电路,使电流流过电爆管,使其发热将电爆管内的点火介质引燃。
火焰随即扩散到点火药粉和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
气体经滤网冷却后进入气囊内,气囊急剧膨胀,冲破方向盘,缓冲对驾驶员和乘员的冲击。
正规的安全气囊必须在发生汽车碰撞后的0.01秒内微处理器开始工作,0.03秒内点火装置启动0.05秒内高压气体进入气囊,0.08秒内气囊向外膨胀,0.11秒内气囊完全胀大。
此刻之后,驾车者才会撞上气囊。
【3】三、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存在的问题现阶段的安全气囊系统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1、在安全气囊膨胀时,如果在乘员和气囊中间有什么物件,甚至连乘员所佩戴的眼镜,安全气囊将可能会把此物件打到乘员身上,导致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在乘坐者之中若有儿童应格外受到关注。
安全气囊的设计并不是针对儿童而言的。
3、每个气囊只能使用一次,也就是说气囊只要引爆就不再有下一次保护的能力,也不能塞回去再使用,引爆后须回厂换一个新的气囊。
因车型不同,安全气囊的价格也不相同。
重新安装一套新气囊包括感应系统和电脑控制器,大致需要5000-10000元左右。
4、要保证安全气囊真正起到安全的作用,驾乘人员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驾乘习惯,保证胸部与方向盘保持一定距离。
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系好安全带,安全气囊只是辅助安全系统,需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安全保护效果。
5、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展开充气,气囊的刚度相对较高,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产生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乘员和驾驶员。
6、目前汽车安全气囊中普遍使用了迭叠化钠。
从环保和人体健康角度讲,迭氮化钠是一种有毒物质,其毒性是砷的近30倍。
此外,从安全角度讲,迭氮化钠在被激活后释放的气体冲起气囊的同时,还会生成固态的钠,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特别是在与水接触时可以直接燃烧。
【4】7、安全气囊弹出后,很可能对车内人员的逃生造成干涉阻碍。
四、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使用1、注意不要在气囊的前方、上方或近处放置物品。
由于气囊会在紧急状况下引爆,所以不要在气囊的前方、上方或近处放置物品,防止引爆时被气囊抛射出去,从而伤害乘员。
另外在室内安装CD、收音机等附件时,要遵守厂家的规定,不要随意修改属于安全气囊系统范围内零件和线路,以免影响气囊正常工作;儿童使用气囊时更要注意。
2、目前很多气囊都是针对成年人而设计的,包括气囊在车内的位置、高度等。
气囊在充气时,可能给前排儿童造成伤害。
建议把儿童安排在后排中间位置,并固定好。
3、降低安全气囊的刚度,应在膨胀后,设计一个排气阀,以缓解人体与气囊之间的冲击。
并且在事故结束后,应该能及时排气,恢复车内的空间,方便车内乘员的逃离或者方便援救行动。
4、气囊的表面材料应该注重隔热效果,以免灼伤人体。
五、车外安全气囊系统的应用近二十年,在北美、欧洲以及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车外安全气囊系统逐渐被运用在汽车上。
车外安全气囊按位置布局可分为汽车前保险杠气囊、发动机罩/A柱气囊、侧部气囊和后保险杠气囊。
【5】前保险杠气囊和发动机罩气囊主要考虑到保护路上行人的人身安全。
以下是一个人体被汽车正面撞中的行人腿部的冲击试验模拟场景,汽车以时速40km开来。
首先是腿部接受冲击,随后人的上身尤其是头部将会与挡风玻璃前的车头盖发生碰撞。
所以前保险杠气囊和发动机罩气囊这个时候就可以分别降低这两次碰撞的强度,保护行人的安全。
这里限定胫骨的最大加速度,是为了预防胫骨骨折。
而限定膝盖弯曲角度15度以及剪切变形小于6mm,是为了防止膝关节损伤,如韧带断裂和膝关节内骨折等。
【6】后保险杠安全气囊和侧部气囊则旨在对即将发生追尾或侧撞的冲击进行缓冲。
当配套的探测系统检测到追尾(碰撞)即将发生,气囊会立即弹出,包住汽车pp,尽可能地减少碰撞造成的损失——严格地说,这似乎是一种主动安全设备,需要主动地去探测和预判碰撞的发生。
配合其他的诸如主动刹车一类的安全系统使用,效果应该更加,尤其是在车撞人或者人撞车的情况下。
车外安全气囊系统明显的缺点是成本高。
首先是制造的成本更高,要在车身外部360加装安全气囊系统,在美国,重新装置一套新气囊和感应系统及整组电脑控制器,一般需要3000美元左右。
并且在驾车过程中遭遇程度较轻的碰撞也会把气囊打开,那么更换气囊的费用将比维修汽车表面的价格要高。
其次,由于安全气囊的冲击力很大,网上有车友做过这样两个实验。
试验一: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引爆安全气囊之后,强大的冲击力可以把一个 2.2kg的菠萝弹射到30米高空,落地点与发射点之间距离有40米远。
实验二:把一个西瓜悬空挂在安全气囊前20cm处并且引爆安全气囊,西瓜瞬间爆成无数碎片。
在这样的冲击力之下,安全气囊对行人的保护作用也许会引起反效果。
但一经解决了这两个技术问题之后,车外安全气囊系统的优越性就可想而知了。
它既可以保护路上行人的人身安全,又可以保护车身免受较大的损伤,更可很大程度上解除车内乘员与车内安全气囊之间的强烈冲击作用。
总的来说,车外安全气囊将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它本身也是众多从事汽车行业的人才们必须攻克的技术难题。
注:【1】赵开洋,《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2】苏亚凯,《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3】彭锦浩,《论奥迪A6安全气囊》【4】《汽车安全气囊使用浅谈》【5】刘建勋《Research on Vehicle External Airbag Technology》【6】Peter J. Schuste《Current Trends in Bumper Design for Pedestrian Impact》【7】程义《安全气囊的检修》【8】《全面解析安全气囊》【9】陶嘉伟《丰田汽车安全气囊的调查与分析》【10】陈雄《汽车安全气囊技术》【11】《汽车副驾驶室安全气囊系统的设计》【12】刘振中《安全气囊的应用》【13】Bengt Pipkorn Rikard Fredriksson Jan Olsson《BUMPER BAG FOR SUV TO PASSENGER VEHICLE COMPATIBILITY AND PEDESTRIAN 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