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ppt

合集下载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

①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 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触发碰撞(/碰撞强 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汽车的减速度或惯性, 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 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 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 爆。 ②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机电式、 电子式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触发碰撞传感器 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防护碰 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
1.2 发展趋势
未来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主要朝着 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智能化 2)绿色环保化 3)虚拟技术化 4)小型、轻型化 5)保护全方位化
第二讲 安全气囊系统概述 2.1 概述 汽 车 安 全 气 囊 系 统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缩写为SRS)是汽车上 的一种辅助保护系统,也称“辅助乘员保 护系统”。它是一种当汽车遇到冲撞而急 剧减速时能很快膨胀的缓冲垫,与座椅安 全带配合使用,可以避免车内乘员直接碰 撞到车内构件造成的伤害,是一种被动安 全装置。它可以有效降低驾驶员和汽车乘 员的伤亡率,具有不受约束、使用方便等 优点。
• 欧洲Euro-NCAP:碰撞测试有两个基本项目,即正 面和侧面碰撞。正面碰撞速度为64公里/小时,侧 面碰撞速度为50公里/小时。测试的成绩通过由五 个星级表示,星级越高表示该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越好。
• 美国NHTSA-NCAP:对车辆的测试主要包括正面碰 撞时速56公里、侧面碰撞时速62公里,以及抗翻 滚测试等,评测结果也用星级来表示,最高5星, 最低1星。
3.2 SRS电脑(安全气囊电脑)
SRS电脑是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中心,其功用 是接收碰撞传感器及其他各传感器输入的信号, 判断是否点火引爆气囊充气,并对系统故障进行 自诊断。

安全气囊系统知识

安全气囊系统知识
21
安全气囊的组成
气体发生器
安全气囊要求气体发生器能够在较短的时 间内(30 左右)产生大量的气体充满气囊,产 生的气体必须对人体无害,且不能温度太高, 同时要求气体发生器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气体发生器主要有:压缩气体式、烟火式和混 合式三种型式。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是压缩气体 式和烟火式相结合的发生器,也是目前广泛应 用一种气体发生器。在气体发生器的中央位置 安装有点火器,其作用是在触发碰撞传感器和 防护碰撞传感器将气囊电路接通时,引爆点火 剂,产生热量使充气剂分解。
19
驾驶员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的组成
20
安全气囊的组成
气囊气袋
气囊采用尼龙制成,内层 涂有聚氯丁二烯,或其他材 料用以密封气体。气囊静止 时被折叠成包,安放在气体 发生器上部和气囊饰盖之间。 气囊背面或顶部设置有排气 孔,当乘员压在气囊上时, 气囊受压后便从排气孔排气。
气囊饰盖
气囊饰盖表面模压有浅印, 以便气囊充气爆开时撕裂饰
22
接插件
安全气囊的组成
23
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汽车安全技术中的 安全气囊技术近年来也发展得很快,智能化、多安全气囊是今后整体安全 气囊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化 通过增设传感器和与之相配套的计算机软件,使安全气囊系统能够 在汽车碰撞的一瞬间,根据碰撞条件(汽车碰撞速度及碰撞程度)和乘员状 况(乘客的身体、体重、所处的位置和是否系安全带等),及时调整气囊的 膨胀时机、膨胀速度、膨胀程度,使安全气囊对乘客提供最合理和最有效 的保护。 小型化 研制和采用体积小、重量轻的新型气体发生器,将有助于安全气囊 总成的小型化和轻型化,以便可以安装在汽车的各个部位,进而实现对车 内乘员的全方位保护。 实现全方位保护 新型的安全气囊系统不再仅局限于保护驾驶员与前座乘员, 对后座乘员,以及对保护的部位(如下肢和颈部等),都将提供有效的保 护,使安全气囊在撞车事故发生后,成为车内乘员名副其实的安全保护神。 集成化 可减小传感器及其周边器件的数量,将所有的模块进行集中,统一 控制,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课件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课件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3、对安全气囊的要求
• 可靠性高:使用年限为7-15年 • 安全可靠:正确区分制动减速和碰撞减速的区别 • 灵敏度高:当发生碰撞时,在第二次碰撞前打开 • 有防误爆功能:轻微碰撞下不能打开 • 有自动诊断功能 • 有备用电源
火器引爆点火剂的瞬间,点火剂产生大 量
热量,充气剂(叠氯化钠)受热立即释
放氮气,使气囊膨胀。
• ①为了便于安装,驾驶员气囊气体发生器一般都做成圆 形。目前,大多数气体发生器都是利用热效应产生氮气 充入气囊。
• ②前排乘客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为长筒形,其工作原理与 驾驶员侧气体发生器相同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2、分类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1)机械式传感器(偏心锤式)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2)机电式(钢球式、滚筒式)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3)电子式(压电式)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一、概述
1、作用
当汽车遭受碰撞导致车速急剧变化时,气囊迅 速膨胀,在驾驶员、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迅速铺垫一个 气垫,使驾驶员、乘员头部与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 上,利用气囊的阻尼作用和气囊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 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 程度。
2、分类

汽车安全气囊ppt课件

汽车安全气囊ppt课件

• 驾驶员席SRS气囊组件主要由气囊装饰盖、SRS 气囊、气体发生器和装在气体发生器内部的点火 器组成
1.SRS气囊
SRS气囊是用聚酰胺织物制成,内层涂有聚氯丁 二烯,用以密闭气体。气囊在静止时,象降落伞 一样折叠成包,安放在气体发生器上部与气囊饰 盖之间。气囊开口一侧固定在气囊的安装支架上, 先用金属垫圈与气囊支架的座圈夹紧,然后用铆 钉铆接。此外,固定气体发生器的专用螺栓也穿 过金属垫圈和支架座圈将气体发生器固定在一起,
源以确保作动安全 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
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 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
在判定施放安全气囊正确后,控制回路便会将电流 送至点火器,接着瞬时快速加热,将内含的氮化钠推
进剂点燃。
同时点火器总成中的金属网罩可冷却快速膨胀的气体, 随即气囊可由设计好的小排气口排气,以发挥逐渐缓冲 功能。并避免在车身仍继续移动时阻碍碰撞的实现。
• 安装位置:
–方向盘上或仪表盘上(保护驾驶员和前排 乘客)
–前排座椅的背后(保护后排乘客)
安全气囊的发展
• 1953年美国人约翰赫特里克发明世界上首套SRS气囊系统
• 197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先采用现代气囊系统
• 1981年梅塞德斯奔驰公司首先采用烟火式锁紧卷收器,为采用汽 车安全气囊铺平了道路
据计算,正规的安全气囊必须在汽车发生碰撞后0.01 秒内处理器开始工作,0.03秒内点火装置启动,0.05秒 内高压气体进入气囊,0.08秒内气囊向外膨胀,0.11秒 内气囊完全胀大,之后,驾驶者才会撞上气囊。通过一
定的程序可以将故障码从PCM中读出。
安全气囊的种类
依据
按总体 结构

汽车安全气囊工作原理优秀课件

汽车安全气囊工作原理优秀课件
1) 防气囊误爆机构
与点火器之 间的插接器, 均采用了防 止气囊误爆 的短路 片。防止静 电或误通电 将电热丝接 通而造成气 囊误膨开
2)电路连接诊断机构
用来监测连接器是否连接可 靠,常用于前碰撞传感器。 有一个诊断销,和两个诊断 端子,连接器正常连接时, 诊断销与前碰撞传感器中的 常开触点并联。
汽车安全气囊工作原理优秀课件
一、安全气囊的作用
安全气囊系统(SRS)也被称为辅助乘员保 护系统。当汽车遭受冲撞导致车速急剧变化 时,安全气囊迅速膨胀,承受并缓冲驾驶员 或乘员头部与身体上部和膝盖部位的惯性力, 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程度。从而达到保护乘 客的目的。
二、安全气囊系统分类
按碰撞类型 正面防护安全气囊、侧面防护安全气囊和顶部
3)连接器双重锁定机构
线束的重要连接部位。用于锁定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防止连接器开。 当主锁未锁定时,插头上的两个凸台阻止副锁锁定;当主锁完全锁定
时,副锁锁柄方能转动并锁定;当主锁与副锁双重锁定时,防止连 接器插头与插座分开。
八、安全气囊检修注意事项
安全气囊内有火药及电雷管等易爆品,故在维修操作时必须按正 确顺序进行。否则,可能会使安全气囊系统在维修中发生意外, 从而导致严重事故,或在需要安全气囊充气起保护作用时却不起 作用。因此,检修应注意以下几点:
5、安全气囊ECU
安全气囊ECU是SRS的控制中心。 它是由专用中央处理单元ECU、
备用电源电路、稳压电路、信号 处理电路、保护电路、点火电路 和检测电路等组成。
六、SRS工作原理
当汽车速度在30km/h( 速度阀值)以上受到正面碰撞 或侧面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部或侧面的碰撞传感器利 用碰撞时产生的惯性力,检测到碰撞作用的时间、汽车 减速度即碰撞强度,并传送给安全气囊ECU, ECU将碰 撞传感器送来的碰撞信号与ECU内储存的碰撞触发数据 进行比较,如果判定碰撞强度达到或超过其规定值,则 指令接通安全气囊点火器的工作电路,使引爆管迅速爆 炸燃烧,并引燃气体发生器内的气体发生剂(叠氮化 钠)。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十分剧烈,在瞬间产生释放出 大量气体,经过滤冷却后充入折叠的安全气囊,使气囊 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膨胀展开成扁球状。在驾 驶员或乘员头部、胸部或身体因碰撞时的反冲力向前或 向侧面冲去时,鼓起的气囊在驾驶员或乘员的前部或侧 面车身硬件间成弹性缓冲气垫,利用气体本身的阻尼作 用或气囊背面排气孔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吸收并分散 驾驶员和乘员的冲击能量。气囊鼓起后很快就从气囊背 面的小孔排出部分气体而变瘪,柔软的气囊表面就能有 效地保护人体头部、胸部和身体其他部分免受冲击伤害 或减轻伤害程度。

安全气囊PPT课件

安全气囊PPT课件
当汽车以TBD以上的车速发生碰撞时,感 应块便移向触点,如碰最新撞课件传感器与非碰撞传感16
器同时闭合,则引发器接通点火电路,气囊膨 开。
(2) 电子式传感器
电子式加速度计对汽车正向加速度进行连 续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输送给ECU。
ECU内有一套复杂的碰撞信号处理程序, 能够确定气囊是否需要膨开。
若需要气囊膨开,ECU便会接通点火电路, 如机电式保险传感器同时也闭合,则引发器接 通,气囊膨开。
有些汽车不仅装有前端安全气囊,还装有 侧向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侧向碰撞时,也能 使侧向安全气囊充气,以减小侧向碰撞时的伤 害。
8.1.5 安全气囊系统的有效范围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并非在所有碰撞情况下 都能起作用。
正面安全气囊系统在汽车从正前方或斜前 方30°角(如图8.3所示)范围内发生碰撞且其纵 向减速度达到某一值(通最新课常件 称为减速度阈值) 10
图8.2(b)所示,40ms后,气囊已完全充胀, 驾驶员向前移动,安全带斜系在驾驶员身上并 被拉长,部分冲击能量已被吸收
图8.2(c)所示,80最m新课s件后,驾驶员的头及身8
体上部沉向气囊,气囊后面的排气孔将氮气在 一定压力下匀速逸出。
图8.2(d)所示,110ms后,驾驶员向后移动 回到座椅上,大部分气体从气囊中逸出,前方 恢复清晰视野。
8.1.2 安全气囊系统的基本组成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气囊组件、气体发生器、电 控装置(ECU )等组成,如图8.1所示。
8.1.3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当汽车遭受前方一定角度范围内的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部和SRS ECU内部的碰撞传感器都会检测到汽最车新课突件然减速的信号,并将信号输入 6 SRS ECU,以便判断是否发生碰撞。

安全气囊系统

安全气囊系统
●碰撞传感器工作原理
2021/8/2
8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安全气囊系统
当汽车以40km/h的速度与一个静止不动的同样 大小的汽车相撞,或者以不低于22km/h的车速迎面撞 到一个不可变形的物体时,才会接通搭铁回路。
b、安全传感器
● 安装位置:一般安装于SRS ECU内。
●作用:向ECU提供控制信号以确定是否真的发生碰 撞,防止因碰撞传感器的短路而造成气囊误打开。
车身电控技术
2021/8/2
1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安全气囊系统
引入两组概念
主动安全装置是指在汽车发生危险情况(事故) 之前就在干预阻止危险情况的发生的装置,如ABS、 EBD、ESP等等。
被动安全装置是指在汽车发生危险情况(事故) 时才开始被动的把危险情况(伤害)减小到最小的装 置,如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身变形吸能、可溃缩式 转向系统。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之
间的碰撞成为一次碰撞。一次碰撞后,汽车速度将急
剧变化,驾驶员和乘员就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向前运
动,并与车内的转向盘、挡风玻璃或仪表台发生碰撞,
20这21/8/种2 碰撞成为二次碰撞
2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安全气囊系统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一、安全气囊系统的功能
二、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
三、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安全气囊系统的检修与拆装
先观看专家讲解视频
2021/8/2
3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一、安全气囊系统功能
安全气囊系统
1、安全气囊系统简称 SRS
又称辅助防护系统或辅助约束系统。
2、作用:当汽车遭受冲撞导致车速急剧变化时,安 全气囊迅速膨胀,承受并缓冲乘员头部与身体上部产 生的惯性力,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程度。

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
1、主要功能
1) 正面碰撞判定 2) 侧面(SIDE)碰撞传感器和 y轴加速度传感器 3) 自我诊断及系统故障记录 4) 警告灯功能 5) 自我诊断功能
安全气囊装置功能
1. 加速度传感器 2. 内装机电式安全传感器 3. 点火时期调节功能 4. 自我诊断及周期性监测 5. 自我保证及诊断功能的警告灯 6. 故障及碰撞记录
螺旋弹簧
螺旋弹簧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系统概览
输入信号 / 传感器
J234
输出信号 / 执行器
安全气囊的 碰撞传感器
安全气囊
正面安全气囊的 碰撞传感器
驾驶员 安全气囊
驾驶员侧面 安全气囊
副驾驶 安全气囊
副驾驶侧面 安全气囊
前排二级式和膝部双SRS空气囊, 侧部SRS空气囊和窗帘式安全气囊
汽车对安全气囊的要求
安全可靠
能正确区分制动减速度和碰撞减速 度的区别
灵敏度高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在二次碰撞前 打开
有防误爆功能
减速度过低,轻微碰撞不能引爆
正面安全气囊的碰撞传感器主要由一个外壳、一个电子处理装置以及一个微机械加速度传感 器组成。
简单来说,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与电容器相仿。 有些电容板是固定的,而与其相对的电容板则是活动的。 发生事故时,活动电容板沿探测方向移动。电容器的电容因此而发生变化。电子处理装置
对该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其处理为数字信号,然后将这些数据传输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安全气囊的碰撞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
侧面和头部安全气囊的碰撞传感器使 用基于压电原理工作的加速度传感器。 它们通常安装在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座 位前或者在B柱和C柱区。
05.2008
VSQ/TT
43
安全气囊的碰撞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心球式碰撞传感器
滚球式碰撞传感器
• 动画
滚轴式碰撞传感器
碰撞传感器的作用
• 检测车辆发生碰撞时的减速度或惯性力,并将信号 传输到SRS电脑。 • 碰撞烈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遭受碰撞的激烈程度。 • 防护碰撞传感器与碰撞烈度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 SRS气囊产生误爆现象。 • 在SRS气囊系统中,一般设有3-4只碰撞传感器,分 别安装在车身前部和中部。如车身两侧的前翼子板 内侧、两侧前照灯支架下面、发动机散热器(水箱) 支架左、右两侧等。
• 驾驶员席SRS气囊组件主要由气囊装饰盖、SRS气囊、 气体发生器和装在气体发生器内部的点火器组成 1.SRS气囊 SRS气囊是用聚酰胺织物制成,内层涂有聚氯丁二烯, 用以密闭气体。气囊在静止时,象降落伞一样折叠 成包,安放在气体发生器上部与气囊饰盖之间。气 囊开口一侧固定在气囊的安装支架上,先用金属垫 圈与气囊支架的座圈夹紧,然后用铆钉铆接。此外, 固定气体发生器的专用螺栓也穿过金属垫圈和支架 座圈将气体发生器固定在一起,以便承受气体地冲 击。
二、指示灯
三、电控单元
四、气囊组件
• 气囊组件由SRS气囊、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器组成。 • 驾驶员席气囊组件安装在方向盘的中央,前排乘员 席气囊组件安装在正前方的仪表台上。
• 正面SRS气囊组件的功用是保护驾驶员与乘员的面部 和胸部,防止方向盘、挡风玻璃、仪表台和前排座 椅伤害人体;侧面SRS气囊组件的功用是保护驾驶员 与乘员头部和腰部,防止车门或车身伤害人体。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展示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汽车安全气囊
•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高,乘车 人员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威协。因此,促进了汽车 上的被动安全装置的发展 。 • 1953年,美国人赫特里克提出了“安全气囊”的设 计,并申请了专利。汽车碰撞达到一定的加速度时, 使其开关打开,压缩空气迅速充满气囊,在驾驶员 前方形成一只缓冲垫,从而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气体发生器的气囊(或称气囊)。当传感器开关启 动后,控制线路即处于开始工作状态,并借着侦测回路 来判断是否真有碰撞发生。如果讯号是同时来自两个传 感器的话,才会是安全气囊开始作用。由于汽车的发电
机及蓄电池通常都处于车头易损部位,因此,安全气囊
控制系统都具有自备的电源以确保作用的发挥。
• 气囊一般在汽车遭受碰撞后10ms内开始充气,从开 始充气到完全膨胀开的整个时间约为30ms。它沿转 向柱偏挡风玻璃方向膨开,防止驾驶员面部与挡风 玻璃、胸部与方向盘发生碰撞。气囊背面或顶部有 2-4个排气孔,当驾驶员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压到气 囊上时,气囊便从排气孔排气,持续时间不到1s, 从而吸收驾驶员与气囊碰撞的动能,使人体不受伤 害。近来研制出一种新的可呼吸气囊,它并没有排 气孔。有的气囊内设拉绳,用以控制其胀开的形状。
安全气囊的含义
• 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 为了减小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巨大的惯性力 所造成的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 • 压缩空气装在圆柱形压力容器中,系统采用弹簧 装置感应车的减速情况。当汽车减速度达到一定 值时,通过弹簧移动将阀门打开,气体便从压力 或仪表盘上(保护驾驶员和前 排乘客) – 前排座椅的背后(保护后排乘客)
安全气囊的发展
• 1953年美国人约翰赫特里克发明世界上首套SRS气囊系统 • 197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先采用现代气囊系统 • 1981年梅塞德斯奔驰公司首先采用烟火式锁紧卷收器,为采 用汽车安全气囊铺平了道路 • 1984年美国联邦政府将汽车被动安全装置纳入法规,要求从 1987年开始到1994年使轿车装配气囊率逐步达到100% • 1992年美国联邦政府法律规定,1994年以后出厂的新车必须 装备驾驶座SRS气囊系统和自动安全带 • 1993年在美国政府的提议下,通过了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汽 车安全法规FMVSS-208,随后,欧洲也通过了ECE R94法规, 只有安装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才能满足上述法规要求 • 1994年欧美各大汽车公司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做为标准装备, 安装在轿车和轻卡上 • 1998年日本丰田公司首次提出智能型安全气囊系统概念 • 1999年美国福特公司研制成功世界首套智能型安全气囊系统
撞的实现。
据计算,正规的安全气囊必须在汽车发生碰撞 后0.01秒内处理器开始工作,0.03秒内点火装置启 动,0.05秒内高压气体进入气囊,0.08秒内气囊向 外膨胀,0.11秒内气囊完全胀大,之后,驾驶者才
会撞上气囊。通过一定的程序可以将故障码从PCM中
读出。
安全气囊的种类
依据 按总体 结构 种 类 特 点 机械式气囊 电子式气囊 单气囊 双气囊 多气囊 按功用 正面气囊 侧面气囊 无电源、电路、配线 用传感器检测信号,ECU处理后控制气 囊充气 只装备有驾驶员席气囊 装备驾驶员席气囊及前排乘员席 装备3个或3个以上的气系统囊 为正面碰撞设计 为侧面碰撞设计
按 数 量
双气囊
双气囊
电子式安全气囊的组成
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和防护传感器) (2)指示灯(SRS指示灯) (3)电控单元(SRS电脑) (4)气囊组件
– SRS气囊 – 气体发生器 – 点火器
一、碰撞传感器
碰撞传感器分类
依据 功用 分类 碰撞烈度传感器 前碰撞传 感器 左前碰撞传感器 右前碰撞传感器 中央碰撞传感器 中心碰撞传感器 防护碰撞传感器 总体结 机电结合式碰撞传 构 感器 电子式碰撞传感器 水银开关式碰撞传感器 滚球式碰撞传感器 滚轴式碰撞传感器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主 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 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 能力。
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
在判定施放安全气囊正确后,控制回路便会 将电流送至点火器,接着瞬时快速加热,将内含 的氮化钠推进剂点燃。
同时点火器总成中的金属网罩可冷却快速膨胀的气 体,随即气囊可由设计好的小排气口排气,以发挥 逐渐缓冲功能。并避免在车身仍继续移动时阻碍碰
• SRS(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 ——辅助防护系统或辅助束缚系统。 • SRS气囊发明人:美国机械工程师约翰.赫特里克。 • SRS灵感: 1944年,鱼雷中释放的压缩空气将覆盖 在其上的帆布袋使其膨起。 • 一次车祸——发明SRS的动力。 • 1953年获得专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