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合集下载

《诗经》(黍离,子衿,木瓜)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黍离,子衿,木瓜)原文译文赏析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①黍:谷物名。

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

②稷,谷物名。

③行迈:前行。

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⑤噎(ye):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译文】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苗长得绿如绣。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忧郁神恍惚。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扬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迷乱如酒醉。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已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赏析】《黍离》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汉族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

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作于东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

又有分析认为未必是灭亡后的悲伤诗,只是在通过不同季节黍的变化来表达作者自己的心情。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

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鉴赏《国风·王风·黍离》译文及赏析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鉴赏《国风·王风·黍离》译文及赏析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鉴赏《国风·王风·黍离》译文及赏析《国风·王风·黍离》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

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国风·王风·黍离》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国风·王风·黍离》先秦:佚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国风·王风·黍离》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

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国风·王风·黍离》注释黍(shǔ):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

离离:行列貌。

稷(jì):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行迈:行走。

靡(mǐ)靡:行步迟缓貌。

中心:心中。

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悠悠:遥远的样子。

噎(yē):堵塞。

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国风·王风·黍离》鉴赏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原文注释及鉴赏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原文注释及鉴赏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原文注释及鉴赏诗经《国风·王风·黍离》原文注释及鉴赏《国风·王风·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

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

此诗三章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全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深沉的忧国思国之情。

黍离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中心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及注释译文那儿的黍子茂又,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那儿的高粱已结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那儿的高粱子实成。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郁结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注释⑴黍稷(shǔjì蜀记):两种农作物。

黍,黄米;稷,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离离:行列貌。

⑵行迈:行走。

:行步迟缓貌。

⑶摇摇:形容心神不安。

⑷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⑸(yē耶):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鉴赏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黍离原文、译文及赏析

黍离原文、译文及赏析

黍离原文、译文及赏析黍离原文、译文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黍离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①黍:谷物名。

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

②稷,谷物名。

③行迈:前行。

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⑤噎(ye):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译文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苗长得绿如绣。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忧郁神恍惚。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扬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迷乱如酒醉。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已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赏析请相信这不是杞人忧天。

这是一首流浪者之歌。

他一边漫游,一边唱出心中的忧郁。

何以忧郁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为油盐柴米一类的生活琐事而忧。

这是不是说得有点玄?不玄。

我们心中的悲哀经常是说不出理由的,忧郁也无法进行理性的分析。

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状态:莫名的烦恼,莫名的忧伤,莫名的悲哀,莫名的绝望。

当然,它完全可能像一根导火索,被某一具体事物所点燃,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物体。

但诱因不等于忧郁和悲哀本身。

更何况一个流浪漂泊者,神经随时都处于高度敏感的状备,最容易触景生情,睹物伤感,他没有明确的目的,似乎又在寻找什么;他没有归宿感,却又在冥冥之中受着什么指引。

《诗经选译--黍离》(闫海文通俗译诗经

《诗经选译--黍离》(闫海文通俗译诗经

《黍离》闫海文译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看那黍子很茂盛,高粱苗儿绿油油。

来到故地脚步慢,无限愁思烦心头。

能够理解我的人,知我心中好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还有何追求。

高高在上老天爷,是谁害我离家走?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看那黍子长得好,高粱穗大垂下头。

来到故地脚步慢,心中难受如醉酒。

能够理解我的人,知我心中好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还有何追求。

高高在上老天爷,是谁害我离家走?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看那黍子繁又茂,高粱结穗沉甸甸。

来到故地脚步慢,心里如噎很难受。

能够理解我的人,知我心中好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还有何追求。

高高在上老天爷,是谁害我离家走?闫海文(安阳县理工中专)注解: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衰微,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昔日的贵族大夫变成了一般平民,他们当然对社会不满。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的一位没落贵族大夫变为平民后,到原来的西周都城镐京行役,看到了镐京的城阙宫殿变成了种植五谷的田地,不禁发出忧愁悲伤的感慨,过去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贵族地位一去不复返了。

.。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 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实:果实。噎(音同“耶”):塞住。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 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 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 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 黍 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 离 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 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 ︾ 始》)。 的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 主 “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 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 要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 内 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 容 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 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
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王风· 黍离》的艺术特色
重章叠句 分章换韵 反复咏叹 悲情淋漓
【故事链接】 周王朝遭到外敌的进攻、蹂躏,周 平王只好放弃了原来的都城镐京,带着 文武百官东迁而去。后来,周朝的旧臣 路过镐京,看到先前的宗庙皇宫,已经 破败不堪,旧址上处处长满了“禾黍”, 不禁心中悲凉,落下眼泪。世人因此将 亡国之痛称作“黍离之悲”。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 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 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 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 求。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 造成的呢?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 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 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 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 王风。 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⑤。 悠悠苍天⑥,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⑦。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看不完那烈日生产的痛苦 深深泥沼 数不尽那黄昏蛛网的银丝 秘密回转 满眼是稷的成熟 满眼是黍的炫耀 理解我的人说 那是你心中的苦酒愁肠 不理解我的人问 你为什何要苦苦追求 高远的苍天呀 是什么样的人 让我往外出奔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赏析
•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遇,并非每个人都能 承受。思索的太深、追问得太深的人,总 有孤独、尴尬、委屈如影随形。诗人孤独 一人对抗着这些压迫内心的追问,最终无 法承受,几乎到崩溃的边缘,所以他才仰 天怒号,叩问苍天。

• • • • • •
• • •
【注释】 ① 黍稷(shǔ jì ):粮食作物名。黍,即大黄米。 离离:庄稼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样子。另说,结实累累。 ②稷,高粱,另说小米。 ③行迈:复合词,即“行 ”,远行。靡靡:走路迟缓。 ④中心:即心中。 摇摇:同“愮愮”,犹“遥遥”,是心忧闷而无可告, 忧郁无处诉说,即心神不安。《毛传》:“摇摇,忧无 所诉。” ⑤何求:似乎还在寻求什么. ⑥悠悠:遥远。 ⑦噎(yē ):咽喉梗塞。喻心中郁闷,好像气都透不 过来。
【诗意】 看不完那山峦的起伏,迤逦蜿蜒 数不尽那村庄的疏密,万里平畴 满眼是稷的整齐 满眼是黍的青葱 理解我的人说 那是你心中的苦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 你为何要苦苦追求 高远的苍天呀,是什么样的人 让我往外出走
数不尽那小路的坎坷,犬吠鸡鸣 看不完那鹰群的飞翔,踯躅怅惘 满眼是稷的抽穗 满眼是黍的扬花 理解我的人说 那是你心中的苦愁无告 不理解我的人问 你为什何要苦苦追求 高远的苍天呀,是什么样的人 让我往外出游

王风黍离注释翻译欣赏

王风黍离注释翻译欣赏
【译文】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 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 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 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 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诗经.王风.黍离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 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 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 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 呢?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 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 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 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 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 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 诗有寄托之意。
兴的分类
•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和兴 中分比两种情况。
• 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 起兴结两种形式。
押韵(也叫压韵、叶(xié)韵 ),把相同 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把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 类。 同一韵部的字叫同韵字。 上古三十韵部分为“阴声部”、 “入声部 ” 、“阳声部”三类。
谢 谢 观 看
韵的作用
• 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穿,以 成为完整的声调,使诗歌的节奏 感更鲜明,和谐。 • 便于记忆,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作品介绍】
《黍离》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

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王风;黍离》译注
题解: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原文译文注释彼黍离离1,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2,中心摇摇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4?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
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梁已结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子实成。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郁结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1.黍稷(shǔjì 蜀记):两种农作物。

黍,小米;稷,高粱。

离离:行列貌。

2.行迈:行走。

靡靡:行步迟缓貌。

3.摇摇:形容心神不安。

4.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5.噎(yē耶):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F-065】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1、黍:小米。

离离:行列貌。

2、稷:高粱。

头两句是说黍稷离离成行,正在长苗的时候。

“离离”和“苗”虽然分在两句实际是兼写黍稷。

下二章仿此。

3、迈:行远。

行迈:等于说“行
行”。

靡靡:脚步缓慢的样子。

4、中心:就是心中。

摇摇:又作“愮愮”,是心忧不能自主的感觉。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两句说,了解我的人见我在这里徘徊,晓得我心里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还当我在寻找什么呢。

6、悠悠:犹“遥遥”。

7、此:指苍天。

人:即“仁”(人、仁古字通),问苍天何仁,等于说“昊天不惠”。

8、第二、三章的头两句是说黍稷成穗结实。

从抽苗到结实要经过六七个月。

不过苗、穗、实等字的变换也可能是为了分章换韵,不必呆看作写时序的变迁。

9、噎(椰yē):气逆不能呼吸。

【题解及原文】《毛诗序》说周人东迁后行役到故都,见宗庙宫室,平为田地,遍种黍稷。

他忧伤彷徨,“闵周室之颠覆”,因而作了这首诗。

此说在旧说中最为通行,但从诗的本身体味,只见出这是一个流浪人诉忧之词,是否有关周室播迁的事却很难说。

所以“闵周”之说只可供参考而不必拘泥。

【余冠英今译】黍子齐齐整整,高粱一片新苗。

步儿慢慢腾腾,心儿晃晃摇摇。

知道我的说我心烦恼,不知道的问我把谁找。

苍天苍天你在上啊!是谁害得我这个样啊?黍子排成了队,高粱长出了穗。

步儿慢慢腾腾,心里好像酒醉。

知道我的说我心烦恼,不知道的问我把谁找。

苍天苍天你在上啊!是谁害得我这个样啊?黍子整整齐齐,高粱长足了米。

步儿慢慢腾腾,心里像噎着气。

知道我的说我心烦恼,不知道的问我把谁找。

苍天苍天你在上啊!是谁害得我这个样啊?更
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
【讲解】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

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本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

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

周,王城也,谓之东周。

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

”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
风》。

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

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

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

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
实”。

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

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

更进一层,透过诗本文所提供的具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呢?“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我们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不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吗?读此诗者当三思之。

(戴元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