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题汇总讲义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题

《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真题一、文学常识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
《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二、课文诵读节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重点词句1.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同“耶”2.古今异义(1)但当涉猎但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①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②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3)见往事耳①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②耳古义:语气词,罢了今义:耳朵(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独(5)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等到今义:以及(6)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另,另外今义:更加3.一词多义(1)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用②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2)当①当涂掌事掌管②但当涉猎应当(3)见①见往事耳了解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4)事①卿今当涂掌事政事②何见事之晚乎事情4.重点实词与虚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3)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4)蒙乃始就学于是,就(5)及鲁肃过寻阳经过(6)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7)即更刮目相待擦拭5.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你如今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以下是《孙权劝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二、通假字:1.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
三、一词多义:1.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正)2.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四、古今异义:1.博士: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古,只。
今,转折连词。
3.耳:古,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今,耳朵。
4.孤:古,王侯的自称。
今,独自,孤独。
5.岂:古,难道。
今,常用作反问,哪里,怎么。
6.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7.事:古,指历史。
今,事情。
8.虽:古,即使。
今,虽然。
9.如此:古,这样。
今,这样。
五、词类活用:1.卿今当涂掌事(名词作动词,执政)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作名词,研究儒家经典)3.卿今者才略(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和谋略)4.见往事耳(形容词作动词,了解)5.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军中多务辞”)六、特殊句式:1.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2.省略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七、成语:1.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八、重点语句翻译: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梳理考点清单

七年级语文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孙权劝学》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单独,孤单治: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治理博士: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但是涉猎: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接触,涉及(3)见往事...耳见: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看见往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过去的事情(4)及.鲁肃过寻阳古义:__________今义:赶上;比得上(5)即更.刮目相待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更加;再2.一词多义(1)当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__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_____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___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今当.远离(《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2)过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__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____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___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__3.其他重点实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当涉猎..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见往事耳....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及.鲁肃过寻阳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虚词意义及用法(1)以①蒙辞以.军中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①孤其欲卿治经为.博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友而.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特殊句式辨析(1)蒙辞以军中多务。
中考语文第7篇孙权劝学复习素材

第7篇 孙权劝学❶重点词语解释①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通“耶”,语气词)④但.当涉猎..(但,只,仅。
涉猎,粗略地阅读) ⑤见往事耳....(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罢了) ⑥孰若..孤(孰,谁,哪个。
若,比得上) ⑦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⑧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⑨卿今者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⑩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⑪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见事,认清事物) ❷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❸一词多义①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掌控、掌管) ②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③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❹古今异义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③但.当涉猎 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④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⑤见往事耳.耳⎩⎪⎨⎪⎧古义:语气词,罢了今义:耳朵 ⑥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今义:更加,越发❺成语①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孙 权劝学知识点

孙权劝学知识点《孙权劝学知识点》《孙权劝学》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出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这篇短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人生哲理。
以下是对《孙权劝学》相关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司马光(1019 年 11 月 17 日-1086 年 10 月 11 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 294 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 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 1362 年的历史。
二、重点字词1、初,权谓吕蒙曰初:当初。
谓:对……说。
2、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以:用。
务:事务。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通“耶”,语气词。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罢了。
6、孰若孤孰:谁,哪个。
若:比得上。
7、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8、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
过:经过。
9、卿今者才略今者:如今,现在。
才略:才干和谋略。
10、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
11、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三、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5、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题汇总讲义38730

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题汇总讲义一、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此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孤岂欲卿(qīng)但当shè(涉)猎即更刮目相待(gēng)肃遂拜蒙母(suì)答案:(二)、重点字词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当权、当道)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4、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5、见往事耳(历史)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7、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8、卿今者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9、即更刮目相待(重新)(擦擦眼)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三)、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译为:语气词(四)、古今异义词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往事耳2、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五)、一词多义1、谓:权谓吕蒙曰(对------说)谓为信然(说)《隆中对》太守谓谁(是)《醉翁亭记》太守自谓也(命名、称谓)《醉翁亭记》2、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3、过:及鲁肃过寻阳(到)人恒过(过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益: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曾益其所不能(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香远益清(更加)《爱莲说》5、更:即更刮目相待(重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湖心亭看雪》是日更定矣(初更,时间单位)《湖心亭看雪》(七)、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1、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2、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孙权劝学》文言文重点知识

《孙权劝学》文言文重点知识一、一词多义: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二、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三、古今异义词:辞:古义:推脱。
(蒙辞以军中多务)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及:古义: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以及。
古义:到。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经过。
更:古义: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今义:更加。
但:古义:只。
(但当涉猎)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大: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古义:从事(文中)。
今义:就。
特殊句式: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结构后置。
反问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文章道理: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解释争议:课本把“当涂掌事”联在一起解释为“掌权管事”,有些人认为不妥,“当涂”与下文的“寻阳”一样,是个地名,位于安徽省东沿,至于“掌事”,跟我们熟悉的“知县”“知府”“知事”一样,是个官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为什么。
⑦见事:知晓事情。
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⑨遂:于是,就。
⑩拜:拜访,拜见。
⑪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题汇总讲义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此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二、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孤岂欲卿(qīng)但当shè(涉)猎
即更刮目相待(gēng)肃遂拜蒙母(suì)
答案: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当权、当道)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
4、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历史)
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7、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8、卿今者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9、即更刮目相待(重新)(擦擦眼)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
(三)、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译为:语气词
(四)、古今异义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往事耳
2、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五)、一词多义
1、谓:权谓吕蒙曰(对------说)谓为信然(说)《隆中对》
太守谓谁(是)《醉翁亭记》
太守自谓也(命名、称谓)《醉翁亭记》
2、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3、过:及鲁肃过寻阳(到)
人恒过(过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益: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香远益清(更加)《爱莲说》
5、更: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湖心亭看雪》
是日更定矣(初更,时间单位)《湖心亭看雪》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1、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2、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5、蒙乃始就学
5、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八)、文言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等于“蒙以军中多务辞”。
状语后置
译为: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九)、成语积累
①.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五、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本文主要写孙权的善于劝学和吕蒙的惊人长进。
采用对话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2、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议论”来表现吕蒙的惊人长进。
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证明。
六、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资治通鉴》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
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
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2、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B
)(3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 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 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 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3、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3分)
紧扣选文内容,围绕“读书”“学”能“大有所益”即可。
示例: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0XX年)锦州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3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①邴(bǐng):姓。
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心中悲伤。
③苟:如果。
1、解释[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
(1分)
(1)蒙乃始就学:从师学习(2)于是遂就书:从师读书
2、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2分)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收学费。
3、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D)(2分)
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写成下列各题。
(以下为20XX年宁德巿中招题)
(一)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1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3行乎?”平公曰:
“善哉!”。
【注释】1炳烛:点烛。
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3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二)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句子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
于厅事之东北角C。
贫者语于富者曰D。
游于是乎此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A.恐已暮.矣(迟,晚)B。
盲臣安.敢戏君乎(怎么)C。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再次,重新)D。
及.鲁肃过寻阳(等到,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年纪大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事务多_.(不超过五个字)
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炳烛之明:形容不能持久的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