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整理

《社会医学》整理
《社会医学》整理

第一章概论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探讨从卫生策略和措施上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门交叉学科。

? 1.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

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

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Array? 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

(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

(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观

(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高危人群、高危环境、高危因素)的观点

(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

(急性传染病的防治离不开社会措施:UNICEF提出两个突破:技术突破、社会突破)

(6)全社会参与的大卫生观

(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健康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各领域的积极行动和协同推进,即大健康观)

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

(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

(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

(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

(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概念的本质概括。

1.医学模式的演变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机械论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攻破难题:手术的疼痛、感染、失血)

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

(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

? 3.影响人群健康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1)环境因素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

(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

(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基础性和价值)

(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7.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4)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

健康(名解):从生物角度看人的健康,主要是检查器官功能和各项指标是否正常;从心理、精神角度观察人的健康,主要是看有无自我控制能力、能否正确对待外界影响、是否处于内心平衡的状态;从社会医学角度衡量人的健康,主要涉及个人的社会适应性、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和应付各种突发时间的能力。

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

疾病:疾病可以看成是整个生物体或其他系统在生长、发育、功能调整中的失败或失调。

?五星级医生:

卫生服务的提供者

诊疗方案的制定者

健康教育的指导者

社区卫生的领导者

卫生事务的协调者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DH):在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资源所决定的生活的工作的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

SDH的价值理念:由社会地位和资源分配不公平带来的健康不公平是影响一个社会的健康状况的最根本的原因。

1978年9月,WHO和UNICEF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提出"初级卫生保健"概念。

提出:1986年11月,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渥太华,《渥太华宪章》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理论模型:达尔格伦、怀特海德

1不同基因的个体

2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

3社会和社区影响

4社会结构性因素

5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

1年龄、性别、遗传

2个体生活方式

3社会支持网络

4社会经济地位

5其他社会结构因素

6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社会支持

概念: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的帮助。

分类:

工具性支持:指提供可见的帮助、行动

信息性支持:提供反馈、行动意见

评价性支持:指单纯提供信息

影响因素:(1)人际关系(2)社会网络(3)社会凝聚力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与途径

特点:(1)双向性(2)普遍性或稳定性(3)变异性(4)强制性

途径:(1)分配制度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2)社会制度对卫生政策的决定作用

(3)社会制度对人行为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人群健康水平评价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妇死亡率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

1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提高Array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健康投资

经济发展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发展。

2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生活方式改变

现代社会病的产生

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

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

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疾病损失和资源耗费;促进教育收益实现;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第五章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

?老年型社会: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70%

2.城市化与健康(简答)

?城市化:指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其结果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

?关系:环境污染加重、精神障碍增加、现代病、交通危害

第六章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

? 1.文化:广义指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法律、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

?文化影响健康的模式及特点:

文化的类型(模式):(1)智能文化(2)规范文化(3)思想文化

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掌握):(1)无形性(2)本源性(3)软约束性(4)稳定性(5)民族性

文化的构成:认知成分、规范成分、符号成分

文化的特征:(1)历史性(2)现实性(3)渗透性(4)继承性(5)社会性

?宗教: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主观的反映,是以神的崇拜和神的旨意为核心的信仰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2.科技进步对健康的影响?(正向和负向作用)简答P61

◆正向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医学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时疾病的认识和论疗技术有了很大的改善,

应用、推广最新的医疗技术、设备、药品和材料,使病人直接受益。

(1)诊疗技术:高科技医疗仪器设备的出现为诊疗疾病提供了有效手段,如各种放射渣影做共振为诊断提供广清晰可靠的影像资料,提高对疑难疾病的诊疗水平。正在兴起和发展的生命科学技术(如基因工程、生殖工程)和纳米技术等在医学中的应用,必将对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信息高速公路:通过互联网,医生可以了解最新的医药发展动态;病人可以了解有关的疾病信息购买非处方药;基层医院可以通过互联网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对病人进行会诊;医疗机构之间实时的数据图像交互和信息共享;借助可穿戴医疗设备、病人在家就能得到实时健康监测和预警。

◆负向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

(1)高科技在诊疗中的应用,物化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医患双方对技术和机器的依赖。这就很容易把过去人和人之间亲密的交流、倾诉和倾听结束在机器面前,医生与病人直接为获取诊断信息的交流大大减少,医生和病人也由“相识者”变成“陌生人”,导致出现高技术、低感情的现象。

(2)高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收费标准,也提升了病人对疾病治愈的期望值。然而,在整个医学发展中对于许多复杂性疾病(如肿瘤),治疗方法尽管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滞后于诊断技术的发展展中,对于许多复杂性疾病,诊断中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高收费,但最终并不能有效解决疾病治愈的问题。

(3)高新技术的应用,容易造成或被认为是过度诊疗。有了高新技术能力和多种选择,人们必社会有使用这些手段的倾向。

互联网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影响可概括为:4C 3P 1S

4C是指内容(comtemt)、连接(cmetiony)、商务(ommerce)、医疗保键(care)

3P是指病人( patient)、提供者( povider)、支付方( payer)

1s是指医药和器械设备供应商( spplier)

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反文化:一种所代表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站到了主流文化对立面的亚文化,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某些思想及行为。

文化贫困:是一种社会心理特征,即依赖性强,相信宿命,健康价值观低下。

第七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第八章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

1.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社会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分类

主要特点: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分类:

1、按调查结果分析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2、按调查目的分为:现况调查、病因学研究

3、按调查事件的时间顺序分为: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

4、按收集资料的方法分为:观察法、访谈法、信访法

(2)实验研究(主要方法是现场试验研究)

主要特点:研究者能认为设置处理因素,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是随机分配的

(3)评价研究

分为:

社会医学特有的综合评价方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评价)

卫生项目评价

德尔菲法

(4)文献研究

2.社会医学的研究步骤

第一步:选择课题,陈述假设(选择课题的三原则:(1)需要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

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归纳为:技术路线(统筹安排)、实施计划(研究对象的确定、抽样方法、研究工具等)、资料整理与分析计划(表格设计、统计方法))

在技术路线中,重点介绍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分类:

概率抽样:每一个对象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而在非概率抽样中是未知的。

(单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

非概率抽样:不遵循随机化原则,研究者以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选择研究对象

(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

优点:方法简便易行、能及时得到有用资料,没有概率抽样的复杂性

缺点:不能用样本抽样总体,不能估计抽样误差的大小

第三步:收集资料

第四步:整理和分析资料

第五步:解释结果

? 3.定性研究:“质性研究”,是一种在自然的情境下,从整体的角度深入探究和阐述被研究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的一类研究方法。

特点:

1)定性研究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

2)定性研究是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

3)定性研究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

4)定性研究的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

?用途:

(1)辅助问卷设计,估计问卷调查的非抽样误差

(2)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

(3)分析定量研究出现矛盾结果的原因

(4)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5)作为快速评价技术,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

研究方法:

1)深入访谈法(步骤:准备工作、调查对象的选择、设计访谈提纲、访谈员选择与培训、现场访谈、访谈结

果分析和撰写报告)

2)专题小组讨论(2~3组,每组8~10人,专题小组还需要一个协调人,1~2记录者和1~2个辅助者)

3)选题小组讨论法

4)观察法

?访谈法与信访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 4.定量研究:通过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关系的研究称之为~。

特点:

(1)研究的重点在于“验证假设”,一般有较严密的逻辑构架;

(2)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

(3)结果可用具体的指标表达,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检验;

(4)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较强说服力。

5.问卷设计的概念:在问卷调查中用于收集资料的一种测量工具,它是由一组问题和相应答案所构成的表格,故国内也称为调查表(掌握)

主要类型:自填问卷、访谈问卷

一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

设计原则:目的性、反向性、实用性

设计步骤:

明确研究目的

建立问卷库(头脑风暴法、借用其他问卷的条目)

设计问卷初稿

试用和修改

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问卷评价:

信度: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信度,通常将两种或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信度系数)来评价。(复测0.70以上)、复本、折半信度)

效度: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表面、内容、结构、准则效度)

?信度与效度关系:

1)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信度不高,效度也不高

2)可信的测量既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即信度高,效度不一定也高

3)无效的测量既可能是可信的,也可能是不可信的。即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不高

4)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测量。即效度高,信度也一定也高。

第九章卫生服务研究(补充)

1、卫生服务研究的概念(HSR)掌握:从卫生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的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将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2、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掌握:

(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3)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包括卫生人力、卫生机构、装备和供用、只是和技术

(4)卫生系统的组织和功能

(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

(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3、卫生服务的研究方法

(1)描述性研究(2)分析性研究(3)实验性研究(4)理论研究(5)系统分析法

(6)综合评价法(7)投入产出分析法(8)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法(分类:一次性横断面调查、重复性横断面调查、连续性横断面调查)

4、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1)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社会公平性(2)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改进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

1、卫生服务要求的概念(health services want )掌握: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

2、卫生服务需要(health services need)掌握: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4、卫生服务需求(health services demand)掌握:从经济学价值观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质量。

5、卫生服务利用( health services use)掌握: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可以直接反映卫生系统的人群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质量)

6、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掌握:(1)人口数量及年龄性别构成(2)社会经济因素(3)文化教育(4)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5)医疗保健制度(6)气候地理条件(7)行为心理(8)婚姻与家庭

7、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与分析(掌握)

疾病频率指标:(1)两周患病率=前两周内患病人数/调查人数×100%

(2)慢性病患病率=前半年内缓慢性病人数/调查人数×100%

(3)健康占总人口百分比

疾病严重程度指标:

(1)两周卧床率=前两周内卧床人数/调查人数×100%

(2)两周活动受限率=前两周内活动受限人数/调查人数×100%

(3)两周休工率=前两周内因病休工人数/调查人数×100%

(4)两周患病天数=前两周内患病总天数/调查人数

8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与分析(掌握)

→卫生服务利用分为:门诊服务利用、住院服务利用、预防保健服务利用及康复服务利用

门诊服务利用:

(1)两周就诊率=前两周就诊人数/调查人数×100%

(2)两周患者就诊率=前两周患者就诊人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

(3)两周患者未就诊率=前两周患者未就诊人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

住院服务利用:

(1)住院率=前一年内住院人数/调查人数×100%

(2)人均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人数

(3)未住院率=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100%

9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指标的应用

(1)测算目标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利用量

(2)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3)计算疾病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一般来说,短期卫生发展计划可相对多的考虑需求,而长期为生发展计划则可更多的考虑需要)

三.卫生服务资源

1卫生资源的组成:卫生人力、费用、设施、装备、药品、信息、知识和技术

2卫生人力的概念:指经过专业训练,在卫生系统工作,提供卫生服务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和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

3卫生人力存在的问题(熟悉):

(1)总量不少,素质不高

(2)学术带头人缺乏

(3)管理人员素质低

(4)专业、学历、结构不够合理

(5)地区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

(6)城乡卫生人力分布有待改善

(7)工作效率低

(8)人才流失现象有待遏制

4卫生人力规划的概念:对未来卫生人力需要量、供应量以及拥有量进行预测。

5卫生人力需求的概念: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劳动力发展等多种因素出发,研究卫生部门在目标年间需要卫生人力的数量和质量。

6卫生人力需求的预测方法:

(1)健康需要法(2)健康需求法(30服务目标法(4)人口比值法

7卫生费用(狭义)的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广义):指一定时期内保护人群健康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以货币来计量。

8卫生费用的研究内容(熟悉):

(1)卫生服务过程中需要多少资金

(2)卫生费用的构成与特点

(3)卫生费用的分配和使用是否公平合理

(4)健康需要、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之间是否相对平衡

9卫生费用的来源:国家、集体、个人。(熟悉)

10卫生费用的评价指标(熟悉):

(1)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2)人均卫生费用

(3)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4)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

(5)医疗、卫生免疫、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四.卫生服务综合评价

1效率及效果这两项结果指标视为卫生服务评价的核心。

2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内容的主要特征(掌握)

(1)适宜程度(2)足够程度(3)进度(4)效率(5)效果(6)影响

3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掌握)

(1)重要性和实用性

(2)有效性

(3)特异性

(4)敏感性

(5)代表性

(6)可靠性

(7)可获得性

第十章卫生项目评价

第十一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补充)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factor appraisal HRA)

一、危险因素、健康危险因素概念(掌握)

1.因素:机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各种诱发相关因素

2.健康危险因素: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

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RA):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4慢性病自然史的六个阶段:

(1)无危险阶段(2)出现危险因素(3)致病因素出现

(4)症状出现(5)体征出现(6)劳动力丧失

二、危险因素的特点与分类(掌握)

1特点:(1)潜伏期长(2)特异性弱(3)联合作用(4)广泛存在

2分类:

(1)环境危险因素(自然环境危险因素、社会环境危险因素)

(2)心理、行为危险因素

(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

(4)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三、HAR计算方法

1、HAR所需的资料掌握

(1)当地性别年龄别的疾病死亡率(2)个人危险健康因素(3)计算危险分数的有关资料

2、HAR的步骤掌握

(1)收集死亡率资料

(2)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

(3)将危险因素转化为危险分数

(4)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5)计算存在死亡危险

(6)计算评价年龄

(7)计算增长年龄

(8)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3、计算组合危险分数的方法掌握

(1)死亡原因有关的危险因素只有一项,组合危险分数=该危险因素的危险分数

(2)死亡原因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多项,将危险分数大于1.0的各项分别减去1.0后的剩余数值作为相加项分别相加。

1.0作为相乘项,小于或等于1.0 的各项危险分数值作为相乘项分别相乘,将相乘项之积和相加项之和在相加=该疾病的组合危险分数

4、计算存在死亡危险方法

存在死亡危险=疾病别平均死亡率*该疾病危险分数

5、评价年龄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掌握

概念: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按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的预期死亡率水平求出的年龄

计算方法:将各种死亡原因的存在危险因素求和,得出总的死亡危险值

6、危险因素降低程度计算方法掌握

危险因素降低程度=(存在死亡危险-新存在死亡危险)/总存在死亡危险*100%

四、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对个体群体的分类掌握

1、个体分类:(1)健康型(2)自创性危险因素型(3)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4)一般性危险型

2、群体的分类(1)不同人群的危险程度(2)危险因素的属性(3)分析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第十二章生命质量评价(补充)

1生命质量的概念(quality of life QOF)(掌握)

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一种感觉体验。

生命质量评价反映了个人期望与实际生活状况之间的差距,该差距越大,生命质量就越差。

2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F)(掌握):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人满意度。

3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掌握)

(1)生理状态(2)心理状态(3)社会功能状态(4)主观判断与满意度

4五种常用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

(1)健康良好状态指数(2)疾病影响量表(3)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数

(4)健康调查量表(5)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第十三章社会卫生状况

?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指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诸多社会因素的状况。(掌握)

? 2. 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程序:(熟悉)

(1)确定社会卫生状况的内涵

(2)把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形成若干范畴

(3)根据所确定的范畴,寻找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指标

(4)根据所选定的指标,制定收集有关资料的计划,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5)分析指标,归纳结果

? 3.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的指标:(掌握)综合反映

单一指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指仅测量健康某一方面的指标。

→其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卫生状况的指标是婴儿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

婴儿死亡率指标重要的原因:

1)婴儿死亡率在绝大多数的国家相对其他年龄别死亡率而言是最高的,各国各地区相差悬殊

2)婴儿死亡率对平均期望寿命和人口增长影响很大

3)婴儿死亡率的分母是当年出生活产数,不受人格结构的影响,具有可比性

4)婴幼儿时期,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卫生条件的变化比较敏感

复合指标:

1)?减寿人年数(PYLL):某一人群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出生期

望寿命)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

2)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

3)活动期望寿命(ALE)

4)?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指标,

是生命数量和生活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性指标。

5)健康期望寿命(HALE)

人类发展指数涵盖:经济收入、健康、教育

基尼系数法:健康公平的指标是基尼系数法,数值越大,不公平的程度越高。

测量健康公平性方法:基尼系数法、健康差异指数法、人群归因危险度法、集中指数法、极差法、比率法

健康中国基本原则: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

战略主题:共建共享,全民健康

全球人均期望寿命:,我国:

4.全球卫生策略:

?1988年,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WHO各成员国发表“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宣言。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宣言的主要内容是:

(1)重申健康是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每个公民都有相同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来获得最大可能的健康;

(2)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和幸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一个理想,其社会基础是:

①承认享有最大可能的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

②重视政策、研究和服务提供过程的伦理方面;

③消除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

④消除性别歧视,强调性别平等。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策基础包括两个方面:1、健康是人类发展的中心;2、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目标:

1)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2)在国家内部之间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

3)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实施策略:WHO建议4项重大行动

1)与贫困做斗争

2)在所有的环境中促进健康

3)部门间的协调、协商和互利

4)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规划

? 5.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PHC)的概念:“基本卫生保健”,是指普及适宜的、技术可靠、社会能接受和负担的技术,使全体人民公平地获得基本卫生服务。

?提出:1978年,《阿里木图宣言》,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

?内涵:

(1)服务对象是全体居民

(2)服务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有科学依据,其费用能够为个人和政府负担

(3)工作重点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控制和消灭一切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种因素

(4)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公平地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从而促使全体社会成员达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

应的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

(5)初级卫生保健不代表低水平、低成本和简单,而是强调公平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卫生资源,注重成本投入的

效率和效果

?PHC基本原则:社会公正性、社区参与、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部门间协作行动

?PHC的基本任务:(1)促进健康(2)预防(3)治疗(4)康复

PHC的特点:(1)社会性(2)群众性(3)艰巨性(4)长期性

慢性病的社区卫生服务

(1)支持或解释(2)告诫或建议(3)处方(4)转诊(5)实验室和医疗专用设备检查(6)随访(7)预防

第十四章卫生政策

? 1.社会政策:是指国际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规定、行动准则、计划和措施的总称。

? 2.卫生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保障公众健康和实现特定卫生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行动依据。?内容包括:卫生发展的目标、法律、法规、战略、方针、策略、计划和措施等。

3.卫生政策的特点:

1)利益和价值倾向

2)目标取向

3)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4)功能多样性

5)过程及阶段性

? 4.卫生政策的功能:

规制功能:对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准入、卫生服务的质量安全、服务行为等进行规制

导向功能:引导卫生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空间和流向上的变动

分配功能:将有限的卫生资源进行公平合理分配

协调功能:协调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

5.卫生政策制定原则:

一致、信息、系统、可行、动态、参与原则

6.我国新医改: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在实施方案》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

主要内容:

?一个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位一体: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八项支撑:

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系

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

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机制

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健全的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 5.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掌握)

(1)以农村为重点

(2)预防为主

(3)中西医并重

(4)依靠科技与教育

(5)动员全社会参与

(6)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三个战略重点:(1)农村卫生(2)预防保健(3)中西医(掌握)

一个核心: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掌握)

第十五章卫生保障制度

第十六章健康管理与治理

第十七章社区卫生服务(补充)

1社区的概念:由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关联的大集体。

2社区的五要素(掌握)

(1)一定数量的人口

(2)一定的地域

(3)生活服务设施

(4)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5)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3社区卫生服务(CHS)的概念(掌握):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为导向,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综合经济方便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

4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1)基层医疗保健

(2)人格化照顾

(3)综合性照顾

(4)持续性服务

(5)协调性服务

(6)可及性服务

(7)以家庭为照顾单位

(8)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

(9)以现代医学模式为基础

(10)预防为主的服务

(11)团体合作的工作方式

5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1)健康人群(2)亚健康人群(3)高危人群(4)重点保护人群(5)病人

6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

(1)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2)创建健康社区

(3)保证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

7社区卫生服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2)有利于卫生事业适应社会需要

(3)有利于坚持“预防为主”的战略

(4)有利于抑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5)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6)有利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8社区卫生服内容

(1)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2)社区医疗

(3)社区预防

(4)社区康复

(5)社区保健

(6)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9传统医疗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区别

1)传统医疗服务

(1)主要靠医院

(2)成本高

(3)被动服务

(4)以疾病为中心,针对病人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5)依靠高精尖技术着重解决专科化的疾病问题

2)社区卫生服务(CHS)

(1)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机构

(2)成本低

(3)主动服务

(4)以健康为中心,针对社区全体人群,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

(5)依靠适宜技术,提供基本的卫生服务,重点解决居民的基本医疗

10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要求(掌握)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设施: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2)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设施: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11 双向诊断的基本涵义:根据病人病情的需求而进行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或与上级医院间,上下级间和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诊断过程。其分为纵向转诊,横向转诊。(掌握)

12 双向转诊的影响因素:(掌握)

(1)医院希望留住病人以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

(2)医疗保障制度缺少规定

(3)病人对大医院的依赖心里

(4)社区卫生服务还不够完善及全科医生水平偏低

13 区域卫生规划的概念:(掌握)

1)在特定的区域内,根据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卫生层次,不同功能、不同模式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2)区域卫生规划是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社会组成部分,是区域卫生发展和资源配置的综合规划。14国外卫生服务形式:掌握

(1)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经营管理模式

(2)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计划管理私人提供服务的经营管理模式

(3)以美国为代表的私营为主体的经营管理模式

15社会卫生服务的筹资模式:掌握(1)政府筹资(2)企业筹资(3)社会保险与私人保险(4)消费者付费(5)社区筹资

第十八章家庭保健

第十九章弱势人群卫生服务

第二十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

(名解)慢性病:不是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骑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

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1.慢性病的特征:

1) 患病时间是长期的 2) 病后常留下功能障碍

3) 疾病的原因常可引起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4) 因病情不同,需要不同的医疗处置 5)

因病情差异,需要不同的康复训练

2.慢性病筛检

对象范围:整群筛检、选择性筛检 目的不同:治疗性筛检、预防性筛检

3.筛查的定义: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筛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病人,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运用快速的检验方法主动在人群中发现无症状病人的措施。

4.筛检原则:

1) 本地区危害大的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列入首选; 2) 选择高危人群为重点筛查

3) 所筛查的疾病在无症状期诊治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4) 所筛查的疾病在无症状期治疗可有更好的效果; 5)

尽可能采用安全价廉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第二一章 社会病防治

? 1.社会病: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 ?

2.社会病的特点:

(1) 社会病必须具有社会性

(2) 社会病的产生根源非常复杂,但主要在于会 (3) 社会病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4) 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综合措施、共同努力,包括改变不合适的社会公共政策,建立健康的社会文化等 (5)

社会病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

?

自杀的预防(10条)(P290) 大中学生的自杀预防

大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面临的主要压力有: 1)情感心理压力 2)学习和就业压力大 3)经济压力 4)人际关系压力 5)社会适应压力 主要的预防措施有:

①改革教育和管理体制,合理安排学习负担,尽量缓解学生经济压力;

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从人校开始即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定期复查

⑤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向病人提供咨询,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危机干预热线; ⑥建立合适的专业咨询和转诊机制;

1

建立国家自杀预防战略

2 提高人群的心理健康素质

3 普及有关自杀和自杀预防的知识。

4 指导媒体有关自杀事件的报道

5 减少自杀的机会

6 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

7 对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 8 提供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

9 加强学校和工作场所的自条预防工作 10 关注自杀死亡者的亲人

⑦培训学生管理干部和学生干部,建立自杀行为的监测体系。

? 6.非故意伤害:指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伤害。(人体损伤、精神创伤、心理障碍)伤害: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机体组织元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称为伤害

?7.意外伤害的预防干预理论:“四E干预”

工程干预(engineering intervention)

经济干预(economic intervention)

强制干预(enforcement intervention)

教育干预(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8.吸毒的预防与控制(填空):减少供给、减少需求、减少危害

?吸毒: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吸食、注射等)使用能够影响人的精神状况,但为法律所禁止拥有和使用的化学物质的行为。

?毒品:指法律所禁止拥有和使用的精神活性物质,主要指阿片类、大麻、苯丙胺、可卡因等,又称为非法药物。?9.性传播疾病(STDs):是主要由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疾病,过去称为性病。

5影响政策问题构建的因素:(1)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2)问题解决的可能性(3)政策的倡导者

(4)自然灾害危机(5)政治时机(6)新的政治角色进入(7)社会文化的影响(8)重要人物的影响

6政策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二是方案,确定目标是前提,拟定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熟悉)

2.社会环境指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以及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文化等。

4社会阶层:主要指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6经济因素对健康的消极作用

(1)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2)不良行为和心理压力突出

(3)社会负性事件增多(4)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10社会化定义:指人从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的角色职能的社会人的过程

14人口系数:(1)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总人口数×100%

(2)儿童少年系数=儿童少年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15人口性别结构:指男女性人口分别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人口性比例=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

性比例是用来评价人口性别结构是否平衡的指标

16医疗保健制度概念:指医疗保健费用的负担形式以及相应的卫生服务组织、管理方式和实施过程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和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的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____ _ ___。 3.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 围、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的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有、持久性、 的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和。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的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和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是两个理论,一个是,另一个是。 12.围产保健的目的①降低孕产妇和的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的和残疾儿的出生率;③提高 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15.问卷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和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 A.资料的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D.难获得“有说服力”的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的结果不能外推E.观察研究的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的()

第一章医学社会学概述

第一章医学社会学概述 医学社会学是研究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原因及其影响的学科。它采用社会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健康和医学实践。 一、健康:医学社会学视角 1、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受伤害,而且还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2、健康和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演变 ①疾病是由罪恶魂灵引起 ②人的健康受总体环境因素的影响 ③人体被看成是遵循物理和化学原理的“机器”似的统一体 ④“物种医学”和社会空间医学”的出现 ⑤健康:回到整体的人 A “治疗至上”论的动摇 以使用药品为主来实施医学干预成为医生处理临床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这被称为“治疗至上(upon to treat)”。 B 生活条件的改善 C 现代健康观念的回归 慢性病:长期的难以治愈的疾病 D 贫穷和健康:仍在关注的问题 二、传染病重新出现: 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的再度凸显 1、“老”传染病卷土重来 特点:致病细菌显示出明显的抗药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新传染病杀伤力惊人 新老传染病肆虐的原因 致病菌逐步适应环境,提高本身的生存能力 同时,由于人们轻视了传染病,给细菌及病毒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 滥用药物、性行为不检点、环境污染、城市拥挤、不注意卫生 环球旅行中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使传染病“传遍整个世界”。 3、性传播疾病(STDs) 导致性传播疾病高发的原因 (1)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减少了对意 外怀孕的担心; (2)世界各地城市青年的性解放和 性自由意识; (3)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型的雇佣 形式 (4)建立多个性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三、医学社会学的发展 1、早期的医学社会学 2、医学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首先,出现了医学社会学研究朝着与卫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有关的研究领域的转化。 其次,医学社会学和普通的社会学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医学模式的发展及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发展及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摘要]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是医学同哲学结合而产生的概念,随着人类观念的变更、时代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正逐步转变人们对于医学的认知,促使人们从生理、心理、社会多角度系统性地考查疾病与健康。当今社会下,由于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影响健康的因素多元化,使得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显得更加适合当今的时代发展。 [关键词]医学模式;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分析 医学模式又叫医学观,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点[1]。医学模式的产生,必然是以医学实践为基础的,在医学模式中,包含了人类对医学的总体认知,同时医学模式也是对例如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概念的概括[2]。随着人类观念的变更、对健康与疾病认知的深化以及时代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 1、医学模式的发展历程 医学模式的发展历史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远古时期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与巫术文化相关,多采用诸如祈祷祭祀等神秘主义的方式,可以称这种方式为巫术医疗模式[3];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发现了动植物的药理作用,于是形成了以天然动植物为药物,以朴素的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哲学医学模式[4],这是医学模式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生物医学模式,公元十四、五世纪以来,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也大大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之父”英国的哈维(1578—1657)创立了“血液循环说”[5]并建立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德国菲尔绍(1821—1902)创立的细胞病理学等成果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生物医学的模式也随之诞生和建立;第四个阶段既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家恩格尔(G.L.Engel)在Science上发表了《需要新的医学模型: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首次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概念[6],这种医学模式概念既考虑了病人发病的生物学因素,还充分考虑到了有关的心理因素及环境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医学模式的发展体现了两次医学发展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以感官和实地观察为手段获得对人体生命现象、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理解的古代经验医学,变为通过有目的地实验、进行科学论证,立足于科学实验和生物科学成就基础之上的现代实验医学;第二次飞跃是充分认识到人类除了自然的生物属性外,还具有复杂的社会属性,在考虑生物致病因素的同时,重视社会和心理因素的作用,从而产生了现代医学模式[7]。 这四种医学模式历时性的转变深刻反映出了人类对生命认识和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化,通过对医学模式的不断思考、不断完善,到现如今,虽然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对当代医学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且在某些医学领域有进一步深化的倾向,但是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除生物因素之外的心理、社会因素对于影响疾病的重要性,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开始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领域之中。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1977 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首先提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 [8],这一医学模式被誉为“现代医学模式”,是对科学医学的补充与完善。也就是说健康问题不仅仅是生物学问题,还包括人的心理问题、患者所处的环境(自然和社会因素)及医疗保健体系(社会体系)[9]。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有时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

社会医学: 第一章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它以满足区域内所有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对卫生资源实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第二章 模式:在科学研究中是指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或解释方式,也可以指一种思想体系或思维方式。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理论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它实质上是一种医学观。是对医学的本质、发展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做出的高度理论概括。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法和心理学方法。 亚健康: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亚临床状态:指虽然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存在着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反应的临床测验证据。 第三章 社会因素: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亦可称为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阶层: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社会支持: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帮助。 亚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是非全社会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 健康投资:指为了防止疾病,恢复和发展人群健康而消耗的经济投资。 第四章 健康相关行为:指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自我效能:指人们对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对某种困难情景能力的信念。 生活事件:指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社会支持:指一个人在社会网络中得到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个人控制信念:指个体对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或情境所持的控制信念。 生活方式:广义是指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的一系列日常活动的表现形式;狭义指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 第五章 定性研究:通过采用专门的技术,获得人们在想法、感受等方面的较深层反应的信息,研究目标人群对有关问题的态度、信念、动机和行为等。 问卷:是社会医学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测量工具。 封闭式问题:向被调查者提问,并给出两种以上的选择答案,让其选择回答。 信度:采用相同测量工具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精选.)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和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的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 ____ _ ___。 3.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 围、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的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有、持久性、 的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和。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的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和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是两个理论,一个是,另一个是。 12.围产保健的目的①降低孕产妇和的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的和残疾儿的出生率;③提高 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 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15.问卷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和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 A.资料的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D.难获得“有说服力”的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的结果不能外推E.观察研究的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的 ()

医学社会学作业

医学社会学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医学社会学》课程作业 姓名:俞宝英学号:712007072002 年级:12秋护理学(专本)学习中心:温州 一、简答题: 1.普遍调查:也叫做普查,这是一种在特定社会范围内 所进行的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是从调查总体中选取样本所进行的一种调查。 3.文献法:又称历史法,包括第一手文献和第二手文献,是间接收集情报资料的方 法,从文献、档案、报纸、书刊、报表以及历史资料等各种社会信息中去收集自己研究所必需的资料。 4.实验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社会现 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去研究社会现象。 5.卫生服务公平性:卫生服务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卫生资源配置的3个重要原则 上:一是可及性原则;二是需要原则;三是健康原则。 6.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与处理医学问题 的思想和方法,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总体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其核心就是医学

观。 7.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现阶段对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大专院校 学生实行的一种免费的卫生保健制度。 8.劳保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是劳动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 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的劳动者给予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9.卫生资源:卫生资源是医疗部门所拥有和使用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的总 和。 10.卫生保健体制:卫生保健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卫生保健资 源,为个人和集体提供防病治病等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措施和制度。 11.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医疗服务总供给水平与社会人群健康总需求水平大 致相等。 12.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 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由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构成。 13.商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营的,赢利性的医疗保障。消费 者依一定数额交纳保险金,遇到重大疾病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 14.卫生行政组织:卫生行政组织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 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15.医疗违规行为:医疗违规行为是社会学违规概念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凡违反或 背离公认的医疗规范的行为称为医疗违规。 二、论述题: 1.国内外医疗保险体制的比较 答:我国的医疗保险体制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它一直坚持推行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表现在医疗保险上亦是如此,德国实行的是一种强制性的、以社会健康保险为主、辅之以商业保险的医疗保险制度,这种强制性的社会健康保险制度覆盖了德国91%的人口,加之商业保险的作用,德国整个健康保险制度为其99.8%的人口提供了医疗保障。 2.国内外医务人员培养模式的比较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整理(1)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社会因素)与医学(健康或疾病)的联系与规律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 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 医学模式: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现象的总的看法、基本观点和实践原则,亦称医学观。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鬼神作怪,天遣神罚,健康与生命乃神灵赐与,总之归之于某种无所不在的神灵。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与思考 的朴素、辩证、整体的医学观念,称为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把人体当成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疾病是机器某部分故障失灵,需 修补完善”,人和动物不同在于“多几个弹簧和齿轮”,这就是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认为每种疾病都必然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或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或化学改变,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应该能够找到治疗的手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是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亚健康状态:指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亚临床疾病:无症状疾病,无临床症状体征,但有临床检测证据。 整体病因论:疾病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作用结果的复合体。 健康投资: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闲暇时间和卫生服务等资源。 人口流动: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 社会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总和。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现为亲密,也可以是疏远和敌对。 社会支持:即个体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物质和情感帮助。 城市化: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其结果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 文化(广义):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文化,指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 人格:是稳定地表现于个体的心理特质,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 心理压力: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事件和内在要求在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或威胁,表现为身心紧张或不适。 社会事件:指个体在现代社会中遇到的重大正负性生活变化及危机。 文献研究:利用已有资料,采用整理、综合、分析等手段,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指以人群为对象的研究,阐述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 定量研究:通过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研究称之为定量研究。 访谈法: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或电话交谈,了解情况,收集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与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得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 ____ _ ___。 3.我国得卫生工作方针就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得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围、 需求为导向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得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得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得作用有、持久性、 得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与。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得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与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得观点就是两个理论,一个就是 ,另一个就是。 12.围产保健得目得①降低孕产妇与得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得与残疾儿得出生率;③提高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 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 15.问卷得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与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得主要缺点就是 ( ) A.资料得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 D.难获得“有说服力”得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得结果不能外推 E.观察研究得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就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得( ) A.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

社会医学 名词解释 社会医学: 是研究社会(社会因素)与医学(健康或疾病)的联系与规律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 积极健康观: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大卫生观: 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 医学模式: 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现象的总的看法、基本观点和实践原则,亦称医学观。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鬼神作怪,天遣神罚,健康与生命乃神灵赐与,总之归之于某种无所不在的神灵。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与思考的朴素、辩证、整体的医学观念,称为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把人体当成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疾病是机器某部分故障失灵,需修补完善”,人和动物不同在于“多几个弹簧和齿轮”,这就是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认为每种疾病都必然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或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或化学改变,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应该能够找到治疗的手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是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亚健康状态: 指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亚临床疾病 :无症状疾病,无临床症状体征,但有临床检测证据。 整体病因论: 疾病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作用结果的复合体。健康投资: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闲暇时间和卫生服务等资源。 人口流动: 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 社会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总和。 人际关系 :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现为亲密,也可以是疏远和敌对。 社会支持: 即个体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物质和情感帮助。 城市化: 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其结果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 文化(广义):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97k4b) 考试题型:单选(15到20分)名词解释判断简答(25分)论述(30分)名词解释 1.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 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2.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 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3.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SDH):在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 社会地位和所拥有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4.社会资本:指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成为一种社会资源而被个体所用 5.倡导促动(advocacy):指向目标组织或个人提出主张并促使其采纳的行动 四个要素:倡议(proposition),联盟(coalition),宣传(publicity),行动(action) 6.信度(reliability):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7.效度(validity):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8.健康危险因素(health risk factors ):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 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

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9.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factors appraisal HRA )是研究危险因素 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10.生命质量: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 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观满意度。 11.社会病(sociopathy)的概念: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 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12.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 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13.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14.卫生保健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所采取的综合 性政策和措施,包括卫生费用筹集,分配与支付方式以及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和管理措施等基本要素。 15.精神活性物质:在医学上,能够影响人类心情,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形 态,并具有依赖性(成瘾)的物质。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3)研究社会

社会医学调查问卷-标准版

大学生主要健康危险因素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河南中医药大学09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我们有了更高的起点,但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大学生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造成大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认知,促进他们更好的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谢谢您的参与。 填写说明: 1.依据您填写的信息表,我们将对您目前的健康状况进行一 次全面、系统地评估,使您对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健康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将对您的将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指导,以达到预防疾病发展的目的; 2.本表填写的内容关系到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请您 务必完整,客观的填写; 3.健康信息涉及到个人隐私,我们将对您的所有个人资料严 格保密; 4.如有您需要我们会将您的健康调查结果反馈给您。

调查问卷 一、个人信息 1 、您所属的学校: A郑州航院 B华北水院 C河南教育学院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E河南警察学院 F河南中医药大学 G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F其他 2、您所学的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4、您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大五 二、目前健康状况 5、总体来讲,目前你的的身体状况是: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差 6、您最近的精神状况: A精神饱满 B情绪没有太大波动 C精神压抑,不知为什么D经常为小事不开心,很久不能恢复 5、你过去一段时间是否经常感到疲劳: A从不 B有时会 C不经常 D经常 6、您最近是否经常感觉自己身体不适: A经常会 B偶尔会 C从没有过 三、膳食和运动 7、您觉得学校的餐厅是否合口味: A非常可口 B一般 C非常差,很难吃 8、您觉得学校的餐厅是否满足营养需要:

社会医学每章复习考试重点人卫版

社会医学 第一章 概论 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 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 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3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 (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4 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 (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 医学模式 1 医学模式的演变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 2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 1

(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 3 影响人群健康因素 (1)环境因素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4 医学优先发展战略 (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 (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5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 (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 (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 心 (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 6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 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7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 (4)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1 社会因素的定义(掌握)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 2 社会环境指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以及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文化等。 3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掌握) (1)泛影响性(2)恒常性(3)积累性(4)交互作用 4 社会阶层:主要指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5 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 6 经济因素对健康的消极作用 (1)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2)不良行为和心理压力突出 2

社会医学复习考试大纲

《社会医学》课程教学简介social medicine 一、学时: 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34学时;实践教学(社会卫生调查):14学时。学分数:3学分, 二、承担课程教学的院系: 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系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有自身的基本理论和内容,亦与卫生管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或医学模式,认识社会因素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影响,为培养正确的医学思维模式奠定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社会医学的性质和定义,掌握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健康的概念,掌握社会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2.掌握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 3.掌握现代社会病基本概念以及性病(包括艾滋病)、自杀等的社会危险因素和社会防治措施; 4.掌握PHC的概念和HFA的含义,掌握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 5.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内容、实施的意义; 6.掌握反映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状况的主要指标,生命质量评价方法及危险因素评价方法的应用范围。 (二)基本技能 1.掌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 2.掌握分析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基本思路; 3.掌握生命质量评价、人群健康状况评价、卫生服务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社会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及调查设计的基本方法; 5.掌握几种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五、必须选修学习的课程:医学基础课 六、所用教材和参考书籍:教材:卢祖洵主编《社会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 七、考试成绩的折算方法: 平时成绩占20%(课堂讨论参与情况)理论成绩占80% 第一章绪论

社会医学

第一章概论 社会医学定义:性质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1. 社会因素—健康和疾病2. 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3. 保护和促进健康 社会医学基本理论 一.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二.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三.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四.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五.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六.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社会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注重社会预防为预防医学奠定了科学的基础而预防注重生物预防2社区医学与社会医学均以人群为对象以保障人群健康为目的社会医学研究范围更广而社区医学这比较具体和实践性更强 3医学社会学社会医学的重点是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与社会因素的关系,而医学社会学则着重研究医疗卫生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医学模式 概念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高度概括 以医学为对象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核心是医学观。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医学模式的四个特点、客观性2、独立性3、稳定性与渐进性4、继承性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内容中国的阴阳五行学病理学说建立中国哲学五行相生相克、相关协调金木水火土失调的原因外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意义1第一次将纯粹的哲学与对疾病的观察结合起来2标志着西医与希腊自然哲学的结合3疾病的发病机理--不再是神秘的、无法解释的超自然力量4希波克拉底之前:疾病是由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导致5希波克拉底及其创立的学说将西医与原始的神秘主义分割开来6标志理性病理生理学的真正开端 传统医学模式的局限重视局部,轻视人的整体,只重视躯体的生物反应,不重视精神的巨大作用。忽视人的社会性。影响了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内容1整体医学观2身体和精神的整合3多因多果---病因链4个人与社会的联系5从预防医学到健康维护6美国内科医生:恩格尔提出由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替代生物医学模式(1977)生物医学模式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社会、心理的纬度,是一个简化的、近视的观点 6 强调生物学、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系统多层次关系对疾病的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的意义1揭示了医学观的发展2肯定了生物医学模式的价值3 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地位(大卫生) 新健康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从生物角看人的健康,从心理精神角度观察人的健康,从社会学角度衡量人的健康 恩格尔给疾病下了一个定义:疾病可看作是整个生物体或其他系统在生长、发育、功能及调整中的失败或失调。疾病(disease) 是一种病理状态(生物尺度),病患(illnes 是病人说明病

社会医学总复习(人卫第三版)重点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证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医疗卫生服务四个方面的扩大: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和人群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社会卫生状态及其变动规律;研究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 2)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 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 三次卫生革命: 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3.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及社会治疗学。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 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2疾病谱和死因普的改变,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的形式:环境康健医学模式,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健康:WHO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地完好状态。” 疾病是一种病理状态(生物尺度),病患是病人说明病理状态的方式(感觉尺度),患病是病人对病理状态感觉的反应(行动尺度)。 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亚临床状态:亦称无症状疾病,疾病过程中不仅有机体受损害,出现紊乱的病理表现,而且还有防御、适应与生理性代偿反应。亚临床状态虽然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存在着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反应的临床检测证据。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与累积性、交互作用。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1.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2.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社会因素作用的中介。3.中枢神经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调节控制器。 一、社会经济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包括人的衣食住行及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的方面。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 第一章概论 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 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 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 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

(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 (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 (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 (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 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 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7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4)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1社会因素的定义(掌握)指社会的各项构成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群或群体

3.亚健康状态: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根据这个定义,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组合的概念。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