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10

合集下载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

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

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

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

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

哲学家康德名言大全,康德关于自由的名言、道德律名言

哲学家康德名言大全,康德关于自由的名言、道德律名言

哲学家康德名言大全,康德关于自由的名言、道德律名言1、Freedom is not letting you do whatever you wanna but teaching you not to do the things you don't wanna do.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伊曼努尔·康德2、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3、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康德4、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康德5、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康德6、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康德7、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康德8、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

——康德9、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10、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康德11、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12、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3、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康德14、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康德15、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

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康德16、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7、"Only two things in this world so that our souls are deeply shocked First, 这个世界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 our brilliant stars overhead, First,"ourheartslofty morallaws."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18、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德国哲学家康德经典名言30句

德国哲学家康德经典名言30句

德国哲学家康德经典名言30句1.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2.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3.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4.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5.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6.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7.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8.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9.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10.一个人没有信心,第二天都不想起床。

11.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

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12.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13.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14.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15.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16.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17.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18.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19.只要你尽职尽责,人们都会由衷地对你尊敬。

20.思想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

21.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

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22.经验虽然告诉我们某物是如此这般的状况,但并不告诉我们它不能是另外的状况。

23.美,是没有目的的快乐。

24.教育之目的就在于使人成为人。

25.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他却离我而去26.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

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

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

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

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

德国哲学家康德30句名言

德国哲学家康德30句名言

德国哲学家康德30句名言1.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2.自由不是让你做任何想做的事,而是做你应当做的事。

3.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4.理性是为自身立法的能力。

5.道德法则就是:永远按照你希望它成为普遍法则的准则去行动。

6.理性是唯一能判断何为善何为恶的。

7.道德的最高原则是:行动,只按照你同时也希望它成为普遍法则的准则去行动。

8.理性是道德行为的唯一裁判。

9.人应当被当作目的本身,而不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10.理性是道德行为的唯一源泉。

11.理性是自由的唯一基础。

12.道德行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出于对法则的尊重。

13.我们不能通过经验来认识道德法则。

14.理性是道德行为的唯一指导。

15.道德法则的尊严在于其普遍性和必然性。

16.道德的最高原则是:行动时,将人当作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

17.理性是唯一能够判断何为善何为恶的。

18.理性是道德行为的唯一裁判。

19.理性是唯一能够理解道德法则的。

20.道德的尊严在于它超越了个人利益。

21.理性是道德行为的唯一基础。

22.道德行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出于对道德法则的尊重。

23.理性是唯一能够理解道德法则的本质。

24.道德行为的尊严在于它超越了个人利益。

25.道德的最高原则是:行动时,将人当作目的本身,而不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26.理性是唯一能够判断何为善何为恶的。

27.理性是唯一能够理解道德法则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8.道德行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出于对道德法则的尊重和遵循。

29.理性是唯一能够理解道德行为的真正价值。

30.道德的最高原则是:行动时,将人当作目的本身,而不仅仅是达到目的的工具。

康德 哲学.ppt

康德 哲学.ppt
反题:没有自由,世界上的一切都服从于 自然因果律
对现象领域的规定
四、实践理性批判
人类 理性
理论理性:认识功能
自然法则
人 不得不服从
应该遵从
实践理性:意志功能
道德法则
四、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是把实践范畴引入哲学的第一人,其实 践仅限于伦理学范围
自然法则体现为以“是”为系词的叙述式, 理性法则乃是由“应该”联结的命令式
五、判断力批判
美学
康德是西方美学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从 他之后美学才真正成为独立的学科
康德的美学贡献与其审美经验无关,完全 是出于其哲学理论需要的纯粹理论思辨的 结果。
五、判断力批判
美学 审美判断不同于逻辑判断,它基于美
感而不是范畴 审美判断关涉的是主体对事物的纯粹
形式的把握,与被把握的对象没有直 接关系(事物之美与事物本身的性质 无关,而是因为它符合了主体的某种 形式,引想主观上愉快的美感)
知识以判断为基本单位,而判断就是以某种形式把不 同的表象或概念联结(综合)在一起。
综合的三重作用:直观中把握性的综合;想象中再现 性的综合;概念中认知性的综合
认识的对象只是表象,即把不同的表象结合于一身的 同一性(对象概念)→意识的同一性→自我的同一性 为其基础和前提→一切认识之最高的根据就是先验主 体的自我同一性。
先验分析论 三、纯粹理性批判
客观演绎:从自我的先验同一性出发,通 过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之间的关系说明范 畴对经验的客观有效性
自我的先验同一性:我思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 自我意识还必须以对象之综合的统一性为前提 范畴作为先验自我之综合统一功能的体现乃是
自我与对象之间的“中介” 知性范畴是形成经验对象的先天条件

《康德及其哲学》课件

《康德及其哲学》课件
中的重要地位。
03
康德对后世的影响
对欧洲哲学的影响
德国观念论
康德的思想对德国观念论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先验主义和批判 哲学为后来的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资源。
欧洲浪漫主义
康德的哲学思想也影响了欧洲浪漫主 义运动,强调个人自由和独立思考, 对现代欧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现代伦理学的影响
总结词
康德的哲学思想对实用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实用 主义者强调实践和应用,这与康德哲学中的实践理性观念 相呼应。
要点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详细描述
康德的哲学思想对实用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实用 主义者强调实践和应用,认为真理是相对于实践的结果而 言的,这与康德哲学中的实践理性观念相呼应。康德的实 践理性观念强调道德的自主性和自由意志,认为道德法则 不是基于经验或感性欲望,而是基于先验的自由意志。这 一思想对实用主义者关于道德和自由的观念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道德哲学
总结词
道德哲学是康德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提出了“绝对命令”和“善良意 志”等核心概念,强调道德的普遍性和 必然性。
VS
详细描述
康德认为,道德法则只能来自纯粹理性, 而不能来自经验世界。他提出了“绝对命 令”,即一个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取 决于它是否符合普遍法则。同时,康德认 为善良意志是人类最本质的道德属性,它 不受个人欲望和利益的驱使,而是出于义 务和责任。
社会契约论
康德的社会契约论思想也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认为社会契约是实现正义和自 由的必要条件,对现代政治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04
康德与当代哲学
康德与后现代主义
总结词
康德与后现代主义的关联主要表现在对理性主义和经 验主义的批判上,后现代主义继承了康德的这一思想 ,并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康德的哲学理论

康德的哲学理论

康德的哲学理论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宇宙发展史概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和《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康德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康德在1770年以后的批判时期,建立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强调事物的二元对立和先验形式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是康德哲学的两大特征。

康德的哲学世界观是二元论,康德的认识论是先验论。

一、康德的二元论世界观在康德看来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二元对立的关系之中,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和可知的"现象",知识认识领域的"纯粹理性"和伦理道德领域的"实践理性",先验的"形式"和经验的"质料"都具有二元对立的特征。

什么是自在之物?康德认为:自在之物是在认识主体的感觉之外独立存在的事物,是"表象"发生的外部原因,是"现象"的内容、基础和来源,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先验形式规定、不受各种先验概念范畴限制的、理性不能认识和把握的事物。

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说:作为我们的感官对象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是已有的,只是这物是什么样子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在我们心中所产生的表象。

因此无论如何,我承认在我们之外有物体存在。

他还说:自在之物是现象后面和经验之外的存在,它的性质或本质没有给感官直接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只能按照物所表现给我们的那样,而不能按照物本身那样来认识它"。

康德认为:知性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是特殊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知识,理性则要求在相对的、有条件的知识基础上,认识把握整体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最高统一体,认识灵魂、世界和上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德哲学
前批判时期
自然科学研究
《研究》一文:潮汐延缓地球自转的假说。由于月
球的引力,早晚海水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
正好相反,因此阻碍了地球的运动。
《概论》一书: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引力形成
引力中心成为太阳,引力与斥力相互作用形成漩涡 成为性的引力中心,造成了另外的行星。
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
先验理性论
只要理性对经验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就会有反
映理性这种自然倾向的形而上学的存在。形而上学是
人类的自然禀赋。(形而上学是可能的) 科学的(能正确使用理性)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对科学理论的作用
对道德的作用
限制理论理性在知识中的运用,从而给道德形而上学 (信仰)创造了生存的空间。
先验感性论
感性纯直观(感性直观的纯形式)
时间 空间 形而上学说明:纯形式的内容(是什么?);先验
的说明:纯形式为什么是先验的(感性直观的可能 条件)
康德用他的时空观来解释数学。在他看来,数学知识 之所以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根源于人心中时间和空 间观念的先天性。正因为时间观念是先天的,算术命 题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正因为空间观念是先天的, 几何学公理才具有普遍必然性。(数学成为可能的原 因)
先验感性论
经验、超验、先验、先天
经验:不是经验论意义上的经验,而是具有普遍
必然性的知识。
超验:完全与经验无关,不可知的领域。 先天:为经验提供必要的前提的知识要素,是
“普遍必然性”。
先验:“可能性的条件”,一切先验的都是先天
的,具有普遍必然性,但是先天的并不就是先验 的,因为不一定能成为终极的可能性条件。
自律与绝对命令
自律:善良意志服从的是运用自身的力量、为了
自身的目的而制定的规则,这种规则就是自律。
也是绝对命令,直言命令。
假言命令:条件句表示目的,结论句表示手段,
要求按照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行事,以经验为基础,
不是意志自由选择的行动。
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道德公设
绝对命令和道德公设是实现至善的途径。
先验性:康德把自己的哲学称作先验的哲学,这
种先验的东西不是对象,而是关于认识对象的方 式的知识。也就是说,认识对象的方式是先验的。 这种认识形式的概念系统就是先验哲学。认识的
形式是先验的,认识的内容是经验的。
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
矛盾性:康德的哲学吸收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相
关理论;包含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因素;也得 出了“二律背反”的结论;此岸与彼岸的割裂。 总之,康德哲学包含着重重的矛盾,这种矛盾用
先验知性论
“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 的。”感性提供直观对象,知性则以概念思考对象。 知性的质料是感性直观,知性的形式如同感性的形式 一样是先天的纯形式。 知性:通过规则把现象统一起来的一种能力,是以概 念(范畴)思维对象的能力。它的一切作用就在于判 断,知性是一种通过规则思维和判断的能力。 知性是能动的,感性是被动的,知性不能直观,感性 不能判断。
实践哲学
自由与善良意志
自由:道德活动的基础是纯粹理性,而不是情感和
感觉。纯粹性就在于不受外在于自身因素的束缚, 所以纯粹理性的意义就是自由。自由是道德价值的
前提。
善良意志:自由的伦理意义就是善良意志,是以善
良自身为目的的意志,是绝对自由的,以摆脱了一
切经验因素的理性规则为指导。
实践哲学
先验感性论
感性与感性直观
感性:意识通过被对象所激动这种方式来获得表
象的能力(感受性)。
感性直观:感性接受的表象。 直观形式:感性对物自体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感性纯直观:感性直观的先验形式。是先天的,
不包含经验和感性材料。
质料(后天的)与形式(先天的)共同构成感性
直观,形成感性经验。
先天综合判断:先天的、必然的,对经验世界 的判断。(新的判断) 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经验知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的最后依据是什么?
经验论的怀疑论和唯理论的独断论。
先天综合判断的三种形式:数学命题,自然科学的
一般命题和形而上学命题。
此岸与彼岸
“现象”(Phenomena)和 “自在之物”(thing-in-itself)
把只能应用于经 上帝是一个“是者” 验的先验形式用 的分析命题不能得 于对世界整体性 出上帝存在的综合 质的判断。 判断,需要经验来 连接概念及其属性。
先验理性论
结论: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经验对象,
也不是先验形式,而是超验领域,理性运用
知性纯范畴对先验理念进行思辨,会在理性 内部造成不可避免,不可解决的困惑和矛盾。 因而传统形而上学不是知识。
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
批判性:康德给哲学规定的任务就是批判,他说
我们的时代是真正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应该服从 批判。他写了三大批判。康德所谓的批判是“研 讨、分析、审查人们的认识能力,确定认识的范 围和限度”——对理性能力的批判。(数学、自 然科学和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
康德一方面肯定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刺激我们感官从
而产生感觉的客体,即所谓自在之物;另一方面,
他又断言这个客体是不可认识的,认识所能达到的 只是自在之物刺激我们感官而产生的感觉表象,即
所谓现象。
在康德哲学中,感觉不反映对象,现象不表现本质,
主体和客体之间、本质和现象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 逾越的鸿沟。
条件。(自然科学的可能性)
先验理性论
理性的趋向于先验幻相
趋向:从感性经过知性,思维自然而然的会向理性
层面进行,这样理性就具有了把先验理念
知识的自然禀赋。
作为
幻相:运用知性范畴思考先验理念(做出判断)就
会造成先验幻相。
原因:a.范畴运用于经验之外,是非法的超验的使
用,产生的结论没有客观有效性;b.范畴被运用于
康德的话来说是一种理性的或者是思维的矛盾,
而不是世界固有的矛盾。
先天综合判断
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
分析命题:主词和谓词之间有蕴含的关系,是先天
的、必然的。
综合命题:主词和谓词之间每有蕴含的关系,是后
天的、偶然的。
除了通过分析和综合方法得到的知识,在没有任何
知识,传统形而上学也不是知识。
先天综合判断
不可认识的理念,从而把先验理念变成了先验幻相。
先验理念:
知性 判断 理性 推理 灵魂 世界 上帝
知性范 最高概 畴 念
先验理性论
传统形而上学:把先验幻相作为研究的对象,结果 造成了理性的困惑和矛盾。
理性心理学 灵魂是实体 灵魂—自我意识 是一种综合的功 能而不是精神实 体。 理性宇宙论 二律背反 理性神学 “是者”和存在分 离
先验理性论
理性的正当性:理性是寻求知识最高的统一的综合能
力,理性不满足于知性所能达到的范畴、规则的统一,
沿着综合的方向继续上升,企图用最高理念和原则把 知识的各个部门综合为完整的整体,这是理性的自然
倾向,也是合理的、正当的。理性仍然是指引知识和
行动的可靠保证。理性作为一种自然禀赋并没有欺骗 我们。 感性提供对象,知性进行判断,理性加以最高综合。
理性第一,信仰第二;道德第一,宗教第二。
理性宗教
人性的堕落需要人的皈依。康德把宗教的皈依解释 为从自发向自觉地道德转变。 宗教情感和宗教信仰产生于道德。
人的软弱造成皈依的无力,进而产生了“救赎”和
“恩宠”,这是对人道德努力的补充和成全。 代表了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来自本章结束先验知性论
知性为自然界立法(人的中心地位)
我们通常所说的普遍必然联系不是事物所固有的,
而是范畴所具有的。
这些范畴不能被运用于物自体,只能运用于现象
界。
我们经验到的现象都是被范畴综合为具有普遍必
然性的现象界的整体,即自然界,范畴加诸其上 的法则即自然规律。
这些规律不是具体的科学规律,而是它们成立的
先验知性论
知性的纯形式
形而上学演绎:纯形式的内容(是什么?);先验演
绎:纯形式为什么是先验的(知性的可能条件)。知 性纯形式具有更加严格的逻辑性,可以通过逻辑方法
推导出来(知性理论又称为先验逻辑)
从逻辑判断的形式推导出知性范畴
量的范畴 统一 多样 质的范畴 实在 否定 关系的范畴 实体与属性 原因与结果 样式的范畴 可能与不可能 存在与非存在
“自在之物”(thing-initself)
是认识中感性材料的来源,自在之物对感官刺激才
能产生感觉。自在之物是已有的、先在的。不同于 贝克莱的心外无物。
是本体,存在于彼岸世界,不可认识,是认识的一
种界限。
是理念。自在之物不是认识的对象但却是理论思考
的对象。 物自体只能思不能知,对认识起范导的作用。
整体
限制
作用与反作用
必然与偶然
先验知性论
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解决危机)
哥白尼革命:人不动,从星球动转变为人动,星
球不动。
“范畴是这样的概念,它们先天地把法则加诸现
象和作为现象全体的自然界之上。”
先验的形式来整理和规范外部世界。 由主观到客观,从原则概念到研究对象,而不是
相反(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道德公设:是搀和了感性欲望和情感的、为了适应
道德实践的要求而设立的假定,不是纯粹理性的产
物。
1.意志自由,2.灵魂不朽,3.上帝存在。
理性宗教
康德试图把宗教所具有的正当的道德功能与纯粹理
性的道德学说结合起来,把宗教理性化、道德化。
宗教不再是道德的前提和基础,相反上帝存在、灵 魂不朽等宗教信条经过理性的审查后成为假定性和 辅助性的道德公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