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

合集下载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联邦储备银行职责
• 检查该区州注册银行; • 审批银行合并申请; • 进行资金划拨清算; • 货币发行管理; • 确定本区贴现率、管理贴现操作窗口; • 对辖区会员银行提供贷款; • 研究本地区经济和货币政策,并公布研究
结果。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二、组织结构
• 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 • 职能机构:政策与市场部、金融机构与
监督部和业务与服务部。每个部下设相 应的职能机构。 • 分支机构:8个城市设有分行,4个城市 设有代表处。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英 格 兰 银 行 机 构 设 置 图
• •

•英格兰银行董事会


常稽 务核 委委 员员 会会
• 1844年7月29日《皮尔条例》的通过,为英格兰银行作为 中央银行提供了法律保证。
• 1854年,英格兰银行成为银行的银行。 • 1928年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 • 1946年收归国有。 • 1979年4月公布了第一个完整的银行法,对英格兰银行的
权力做了详尽的规定。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邦 储 备 银 行


事 会 办 公

币 金 融 政 策
行 管 理 主 任
计 官 办 公
邦 储 备 银 行
行 监 督 管 理
部 部 业 部 部 室 室 主 办室 活部

任公


办室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内部部门设置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联邦储备委员会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

银行体制:是指银行体系的组织形式、框架结构、运行机制、业务分工、管理制度、构造方式、发展战略模式、运行环境和总体效应等相关金融要素的有机整体。

银行公会(协会):银行协会是协调银行间关系、促进银行间合作的全国性或地区性同业协商机构,是一种非官方、非盈利的金融行业组织。

金融倾斜:是指在世界各国金融发展中,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不均衡发展,先有间接金融,后有直接金融,间接金融业务占有量比直接金融大的不均衡状态。

银行体制构成要素:组织形式、框架结构、运行机制、业务分工、管理制度、构造方式、发展战略模式、运行环境、总体效应。

试述英国银行体制的构成及特征构成:(一)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领导机构:董事会,最高决策机构。

董事会由总裁、副总裁及16名董事组成。

成员由政府推荐,英王任命。

正、副总裁任期5年,董事4年,轮流离任。

董事中有知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担任董事)(二)英国的银行1、零售性银行:英国银行系统的主体。

主要客户:个人和中小企业。

(1)清算银行:到1995年,英国共有34家清算银行。

“四大金刚”:巴克莱银行、劳合银行、米特兰银行和国民西敏士银行。

拥有庞大的分支网络,约占全国零售性银行所设分支机构的72%。

(2)划拨银行。

(国民划拨银行)于1968年正式设立。

1990年以前,划拨银行归英政府所有,隶属于邮政局,并利用全国21000多个邮政局营业处展开业务。

1990年,实行私有化,被联盟保险公司和莱斯特房屋互助协会收购。

(3)信托储蓄银行1817年,英国颁布了《储蓄银行法》,标志着现代信托储蓄银行的开始。

1976年,英政府通过了《信托储蓄银行法》,摆脱政府控制,开始全面办理银行业务,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由原来的73家减少到只有4家。

1995年,分支机构达1235家,客户逾千万。

1995年10月,信托储蓄银行与劳合银行合并,共同组建劳合信托储蓄银行集团。

(4)英格兰银行银行部:根据1844年《皮尔条例》,英格兰银行的业务机构划分为银行部和发行部。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与职能的比较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与职能的比较
15
二、中央银行职能的比较
(一)不同时期中央银行职能的比较
1、初创时期中央银行职能的特点 2、扩展时期中央银行职能的特点 3、强化时期中央银行职能的特点
16
17
18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比较
1、西方各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比较
19
结论:
1、历史背景不同,政策目标各异; 2、共同的命运,相同的目标; 3、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不同。
3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最新发展
(1)各国央行更加重视货币政策的国际合作; (2)出现了中央银行监督与货币政策相分离的趋势 (3)区域性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成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趋势; (4)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潮流中,伴随着各国金融市
场不断融合,各国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正日益趋同; (5)在国际经济协调中,各国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对外关系
20
2、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比较
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比较单一
第一阶段: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物价稳定
发展中国家实施货币政策的经济金融条件不同
货币政策必须担负起调整比例结构、理顺经济关系职责 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给实施货币政策带来一定困难 由于经济实力较弱,资金不足,还要大量借入外债. 以上特点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重点不
24
三、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比较
(一)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
①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国家被赋予不同的内容;每一种 工具在历史上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经济 金融形势的变化,有些工具 已经不象过去那样受到重视,有 的甚至以被放弃;
②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应用方法; ③各国都拥有属于本国特有的一些政策工具; ④各国均是根据国情出发,选择适用于本国的主要政策工具。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简单比较(学术论文)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简单比较(学术论文)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简单比较(学术论文)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简单比较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两大重要部分还是很值得我们做些研究的。

二者之间既有相似也有不同。

首先,从组织结构上看,两者都属二元的中央银行体制。

欧洲央行作为欧元区成员国中央银行的总行,相当于美联储的联邦储备委员会,欧洲央行的执行董事会类似于美国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而欧元区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则相当于美国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

欧洲中央银行,简称欧洲央行,是根据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约》的规定于1998年7月1日正式成立的,是为了适应欧元发行流通而设立的金融机构,同时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产物。

其职责和结构以德国联邦银行为模式,独立于欧盟机构和各国政府之外。

欧洲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管理超国家货币的中央银行。

独立性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不受各国政府的监督。

它是唯一有资格允许在欧盟内部发行欧元的机构,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后,11个欧元国政府将失去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而必须实行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

整个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也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其体现在机构、人员、职能和资金预算四个方面:1(机构独立性:欧洲中央银行和成员国中央银行的机构独立性的核心在于它和它的决策机构不接受第三者的指示。

根据欧盟条约第107条和欧洲中央银行章程第7条,无论是欧洲中央银行,还是成员国中央银行,还是两者的决策机构,它们在实施欧盟条约所赋予它们的权力、任务和义务的时候不得接受共同体、成员国国政府和其他部门的指示。

2(人事独立性:欧洲货币局在其过去几份有关趋同情况进展报告里是这样细化对人事独立性的要求的:首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任期为8年。

一个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的任期至少达5年之久。

即使无时限的任命也被看作是允许的。

此外,还必须确保只有当行长不再满足履行其职务的条件或者犯下一个严重的失误时,才能免除其职务。

银行制度比较

银行制度比较

银行制度比较1.银行体制的内涵及构成要素银行体制是指银行体系的组织形式、框架结构、运行机制、业务分工、管理制度、构造方式、发展战略模式、运行环境和总体效应等相关金融要素的有机整体。

构成要素:组织形式、框架结构、运行机制、业务分工、管理制度、构造方式、发展战略模式、运行环境、总体效应2.金融倾斜的内涵:金融倾斜是指在世界各国金融发展中,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不均衡发展,先有间接金融,后有直接金融,间接金融业务占有量比直接金融大的不均衡状态。

3、各国商业银行外部组织形式模式有哪些?(概念)外部组织形式比较(一)单一银行制度(独家银行制)是指一家商业银行原则上只有一个营业机构,不能再设立分支行的一种组织制度。

(美国为典型)优点:1、防止垄断2、降低成本3、服务地方4、政策一致不足:1、限制了银行业务的开展,限制了银行的经营和业务创新,不利于规模效益的提高。

2、破产情况时有发生。

(二)分支行制度指银行可以在营业总机构之外,在国内或者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形成一个以总行为中心的庞大的银行网络体系。

(典型国家是:英国等西欧国家和苏联、东欧国家、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分支行制按总行职能不同,又可分为1、总管理处制2、总行制:直隶制、区域行制、管辖行制优点:1、资金雄厚、实力强大、易于集中统一指挥和调度,便于各行之间调剂资金的余缺。

2、业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广,抗风险能力强,稳定性高,竞争力强、安全有效,运营费用节约和形成网络、利于自动化和电子化的形成。

缺点:1、因其庞大的分支机构体系,以及规模和实力,很容易造成对中小银行的兼并,从而造成金融垄断。

2、分支行制要求总行或管理行具有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和先进的通讯系统,否则,将难以控制。

3、分支行的管理人员若固守一地,将使管理行的控制能力下降,若将其经常调换,则要影响分支行的业务发展。

(三)集团银行制是指由一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股权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若干家银行。

法律上这些银行仍然独立,但其业务与经营政策则属于持股公司所控制。

从组织架构及职能分析英美欧央银行体系的差异

从组织架构及职能分析英美欧央银行体系的差异

从组织架构及职能分析英美欧央银行体系的差异发表时间:2021-01-05T07:57:41.75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4期作者:梁晓昱蒋国琴田冲冲杨佳熙[导读] 中央银行制度是关于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即中央银行的规范体系,在各国金融制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尤其是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直接产生于政府融资、银行券统一发行、最后贷款人、清算和金融监管的需要。

本文主要研究美英欧之间中央银行体系的差异。

梁晓昱蒋国琴田冲冲杨佳熙河北金融学院摘要:中央银行制度是关于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即中央银行的规范体系,在各国金融制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尤其是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直接产生于政府融资、银行券统一发行、最后贷款人、清算和金融监管的需要。

本文主要研究美英欧之间中央银行体系的差异。

关键词:中央银行制度;英格兰银行;美联储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历程1.中央银行制度的诞生(1)英格兰银行1688年,来自阿姆斯特丹的苏格兰绅士威廉·帕特森(William Patterson)宣布了具体计划。

经过国会长时间的讨论,1694年7月24日通过了一项决议,建立了一家具有发行货币权利的股份制银行。

随着银行权利的不断扩大,银行的地位在明显提高,许多商业银行将一部分现金留给了开证行。

商业银行慢慢融入英格兰银行,从而使英格兰银行可以获得清算银行的地位。

在繁荣年代,商业银行不得不向加纳工业贸易商提供大量直接或间接票据贴现。

(2)美联储1863年,美国颁布《国家货币法》,联邦银行制度和体系正式建立。

在财政部下,已经授权发行统一,安全和可靠的钞票,其中设立了“货币发行监督人”,以监督国有银行的活动。

创建了按面值循环的统一钞票。

在1907年的经济危机期间,成立了货币委员会,以提议一种新的联邦储备系统,但长期难以生产。

(3)欧洲中央银行1998年6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成立,总部设在在德国法兰克福,主要负责欧洲联盟和欧洲通用货币欧元区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分析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分析

• 2.德意志联邦银行 • 德意志联邦银行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同时 也是欧洲中央银行系统(ESCB)的一部分。 由于它的实力和规模,德意志联邦银行是 此组织中最有影响力的成员,德意志联邦 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同位于德国法兰克福。 • 德意志联邦银行是第一个被赋予完全独立 性的中央银行,代表了被称为“联邦银行 模式”的中央银行模式。
• 德意志联邦银行因 其在20世纪下半叶 成功地控制通货膨 胀而受到普遍尊重, 这使德国马克成为 最重要的货币之一, 也使得德意志联邦 银行对其他很多欧 洲国家拥有实际上 的潜在影响力。
• 3.日本银行 • 日本银行隶属财政部, 独立性较小。大藏大 臣对日本银行享有业 务指令权、监督命令 权、官员任命权以及 具体业务操作监督权, 但是1998年4月日本 国会通过了修正《日 本银行法》以法律形 式确认中央银行的独 立地位,实现模式转 化。
•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 5 条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 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 事项作出的决定 , 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 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 , 即予执 行 , 并报国务院备案。”由此可见,我 国央行独立性受制于国务院等行政机 构。
四、各国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比较
• 中央银行独立性大的国家多设单一的监管 机构,中央银行就是金融业的主管部门, 主要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如德国和美国。 在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小的国家,如意大利、 法国、日本、加拿大和瑞士等,对金融业 的监管机构是多头的。
• 1.从立法方面看 • 很多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法都明确赋予中 央银行以法定职责。或赋予中央银行在制 定或执行货币政策方面享有相当的独立性。 • 2.从中央银行的资本所有权来看 • 它的发展趋势是趋于归政府所有。 • 3.从任命中央银行的总裁来看 • 政府作为中央银行的唯一的或主要的股东, 或甚至在私人全部持有中央银行股票的情 况下,政府一般都拥有任命理事或总裁的 权力。 至于在中央银行理事会中政府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7金融——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1998年7月1日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在当今金融全球化、经济金融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历史背景下,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央银行制度的作用也变得更加突出。

各国幅员、地理和自然状况不同,民族、社会历史、经济结构、发展水平、政治和法律制度殊异,使得中央银行体制共制差别很大。

尽管如此,其仍然显示了强烈的共性和最一般的发展趋势。

一、各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从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个途径:一是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赋予信誉好、实力强的商业银行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从而使这家银行逐渐演变为中央银行,二是内政府根据他国经验直接出资组建而成。

1、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¾瑞典银行成立于1656年,最初是—家欧洲私人银行。

1668年出政府出面改组为国家银行后,具有了中央银行的某些待征。

瑞典银行只对国会负责,但并未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也同时办理商业银行业务。

直到1897年它才得以独占货币发行权,并不再经营—般商业银行的业务,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

¾1694年建立的英格兰银行,是—家股份制的私人银行,虽然也经政府特许获得银行券的发行权.但直到1844年“皮尔条例”颁布,才最终独占货币的发行权。

英格兰银行同时还代理国库,信誉较高,吸引了许多私人银行的存款,取得了银行的领导地位。

¾19世纪到20世纪初,在当时世界经济和金融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中央银行成立与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约有29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相继成立。

¾法兰西银行成立于1800年,到1848年才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并于19世纪70年代完成了向中央银行的过渡。

¾荷兰银行成立于1814年;¾奥地利国家银行和挪威国家银行成立于1817年;¾丹麦国家银行成立于1818年;¾西班牙银行成立于1829年,1874年才垄断西班牙的货币发行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1998年7月1日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在当今金融全球化、经济金融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历史背景下,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央银行制度的作用也变得更加突出。

各国幅员、地理和自然状况不同,民族、社会历史、经济结构、发展水平、政治和法律制度殊异,使得中央银行体制共制差别很大。

尽管如此,其仍然显示了强烈的共性和最一般的发展趋势。

一、各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从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个途径:一是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赋予信誉好、实力强的商业银行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从而使这家银行逐渐演变为中央银行,二是内政府根据他国经验直接出资组建而成。

1、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¾瑞典银行成立于1656年,最初是—家欧洲私人银行。

1668年出政府出面改组为国家银行后,具有了中央银行的某些待征。

瑞典银行只对国会负责,但并未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也同时办理商业银行业务。

直到1897年它才得以独占货币发行权,并不再经营—般商业银行的业务,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

¾1694年建立的英格兰银行,是—家股份制的私人银行,虽然也经政府特许获得银行券的发行权.但直到1844年“皮尔条例”颁布,才最终独占货币的发行权。

英格兰银行同时还代理国库,信誉较高,吸引了许多私人银行的存款,取得了银行的领导地位。

¾19世纪到20世纪初,在当时世界经济和金融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中央银行成立与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约有29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相继成立。

¾法兰西银行成立于1800年,到1848年才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并于19世纪70年代完成了向中央银行的过渡。

¾荷兰银行成立于1814年;¾奥地利国家银行和挪威国家银行成立于1817年;¾丹麦国家银行成立于1818年;¾西班牙银行成立于1829年,1874年才垄断西班牙的货币发行权。

¾德国国家银行成立于1875年,是由原来的普鲁士银行改组而成的,到1912年,德国国家银行基本上垄断了货币发行权。

¾日本银行成立于1882年,1889年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

¾意大利银行成立于1893年,1626年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1936年获得了中央银行约法律地位。

¾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成立于1912年;¾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成立于1913年。

这一时期,从中央银行产生的形式上看,除个别国家外,基本上是由普通银行通过国家法律赋予其货币发行权而演变成为中央银行的。

在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的发展历史中,瑞典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建立和演变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

早期的商业银行体系小,某一家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商业银行逐渐取得了银行界和政府的信任,充当了领导银行和政府的银行的特殊角色。

这种银行的职能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有许多经济特权,并以政府为强大后盾,逐渐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它代理国库、资本雄厚,对政府和一般的银行提供资金,并逐渐地形成了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控制和管理。

另一方面,它又是私人商业银行,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为谋取盈利对工商业发放贷款,从而形成了与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

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必然引起广大银行的强烈反对。

在这种矛盾与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中央银行的一般特征: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直接向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专门进行宏观经济金融调节、管理和控制。

2、中央银行制度的快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许多国家经济和金融出现了剧烈的波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促使各国纷纷整顿和重建货币制度。

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经济会议提出,未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了中央银行的国家要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并形成了决议,以共同维护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由此推动了中央银行建立与发展的又一次高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恢复经济,稳定经济金融秩序,各国在对中央银行加强控制的同时,也大大加强了中央银行的权利与责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30多年里,欧美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改组和加强上。

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经济金融比欧洲晚得多,除了少数几个国家如伊朗、印度、泰国等外,其余大多数亚洲和非洲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设立的。

许多国家是在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后才设立的。

这一时期新成立或改建的中央银行,大多数是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并借鉴了以往的经验,使其直接地、全面地具备了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

亚洲和非洲国家中央银行的普遍设立,标志着中央银行制度在全球的普及。

3、中央银行制度的最新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央银行制度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得多。

与以往相比,中央银行制度面临着更大的变革。

第一,各国中央银行更加重视货币政策的国际合作。

第二,出现了中央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相分离的趋势。

第三,区域性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成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趋势。

1998年7月1日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2000年5月6日,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在泰国的清迈就东亚地区财政金融合作、建立双边货币机制达成共识,并发表了联合声明。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潮流下,伴随着各国金融市场的不断融合,各国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正在日益趋同。

第五,在国际经济协调中,各国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对外关系的代表。

二、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结构比较中央银行体制的结构主要包括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权力结构、机构设置、资本所有权等几个方面,我们将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各国中央银行存在的共同基础和一般规律。

虽然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实行了中央银行制度,但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单一式的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的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和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等四种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比较9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国只设立—家中央银行,并由其全面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力,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责。

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部实行这种体制。

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亦采用单一式组织形式。

9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若干家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如目前的美国、德国即实行此种中央银行制度。

美国的中央银行称为联邦储备体系,在中央一级设立联邦储备理事会。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设在华盛顿,负责管理联邦储备体系和全国的金融决策。

对外代表美国中央银行。

在地方一级设立联邦储备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将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一个区设立一家联邦储备银行。

联邦储备银行在各自的辖区内履行中央银行职责。

德国中央银行在中央一级设立中央银行理事会和为其服务的若干业务职能机构,在地方一级设立了9个州中央银行。

9准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采取这种中央银行组织形式的国家有新加坡、马尔代夫、斐济、沙持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在这类制度下,国家设立的金融管理机构的名称和职责在各国也有所不同,如新加坡设立金融管理局,隶属财政部,该金融管理局不负责发行货币,货币发行权授于大型商业银行,并由国家货币委员会负责管理。

除此之外,金融管理局全面行使中央银行的共他各项职能。

9跨国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地域相邻的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这种中央银行制度适用于相对一致的区域性经济和货币联盟体制。

目前这类体制的典型代表是欧洲中央银行、西非国家中央银行、中非国家银行。

2、机构设置比较9内部机构设置各国中央银行内部职能部门的设置都是根据其担负的任务,包括货币政策的制订实施、业务往来、金融监管等,按照精干、高效、协调等原则而设置的。

尽管各国中央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数量不等,名称亦有差别,但总体来看,大都包括如下几种类型:第一,职能部门。

这是中央银行内设机构的主体部分,包括办理与金融机构业务往来的部门、货币政策操作部门、负责货币发行的部门、组织清算的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

第二,提供咨询、调研和分析的部门,包括统计分析部门、研究部门等。

第三,保障和行政管理部门,包括行政管理部门、服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

9分支机构设置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是中央银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银行全面行使职能和履行规定职责所必需的组织保证。

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基本上都设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大致有如下三种类型。

a)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这种设置方法是根据各地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和中央银行业务量的大小,视实际需要按经济区域设立分支机构。

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中央银行各项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和货币政策的集中统一操作,受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少,也能够强化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特征。

b)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

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设置与国家的行政区划用一致,逐级设置分行或支行。

分支机构规模的大小与其所在的行政区的级别相关,而与业务量的关系不大。

这种设置方式—般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随着国家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按行政区别设置分支机构的方式已经逐渐被取代。

例如,中国中央银行1998年底对分支机构设置进行了重大改革,撤销了省级分行,按经济区域设立了9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行和2家营业管理部。

c)以经济区域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

这种设置方式一般是按经济区域设置分行,而分行之下的机构设置则考虑行政区划并尽量与行政区划相一致。

日本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是这种模式。

3、权利分配比较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主要表现在金融政策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这三个方面,其中决策权是其权力核心,执行权是其权力的集中体现,监督权是其权力得以行使的保证。

9金融政策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是合一的英国、美国、非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中央银行属于这种类型。

一般来讲,中央银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集于一身的权力机构是理事会。

理事会直接对国会或政府负责;理事会成员直接由政府推荐,由总统任命。

理事会既是各项政策方针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贯彻实施和监督者。

9金融政策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分别设立、分别行使这类中央银行有日本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法兰西银行、瑞士四家银行等。

日本银行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它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政策范围包括变更官方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制定调整合融市场的运作和管理规则等,日本银行的主要职能机构变更以及在业务、会计等方面的重要事项也要该委员会讨论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