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Waterborne Polyurethane Modified with Acrylic Acid Ester)在近几年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是一种有潜力的高性能材料。
本文将对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合成方法、性能调控以及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合成方法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乳化聚合法和分散聚合法。
乳化聚合法是通过将水溶性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在乳化剂存在下进行共聚反应得到。
此方法具有简单、操作方便、反应温度低等优点,合成的产品分散性好、性能稳定。
而分散聚合法则是通过将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分散在共溶剂中共同聚合得到。
此方法可控性好,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调控产品性能。
二、性能调控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聚氨酯段的结构以及调整丙烯酸酯的添加量来进行调控。
聚氨酯段的结构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抗水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起硬段物中低分子量杂链段的引入可以改善力学性能,增强材料的耐磨性和拉伸强度。
而丙烯酸酯的添加可以改善水性聚氨酯的柔软性、耐磨性和耐化学性能。
此外,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和配比来控制水性聚氨酯的粒径大小,进而调控粒子分散性和粘度。
三、应用领域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在涂料、胶黏剂和封堵剂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涂料领域,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可以用于喷涂涂料、木器涂料和工业涂料等。
它具有优异的附着力、硬度和耐候性,且不含有机溶剂,对环境友好。
在胶黏剂领域,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可用于水性胶黏剂、纸张粘合剂和电子封装材料等。
它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拉伸强度和抗黏性,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封堵剂领域,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可用于混凝土修补、管道封堵和地下工程封堵等。
它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流变性能和耐水性能,可在复杂的工程环境下有效封堵。
综上所述,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在合成方法、性能调控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中 国 胶 粘 剂
・3 ・ 4
CHI NA ADHE I S S VE
20 0 6年 5月第 1 5卷第 5 期
V l1 o5, y 0 6 o。5 N . Ma . 0 2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赵灵霞 钱公 望 2 ,
联 的作用 , 因此 , 此类产品能够单组分长时间稳定储
存 。 是 由于在涂 膜 的干燥 过程 中 , 但 随着 水 和助溶剂 的挥 发 , 膜 的玻璃 化 温度 (g 不断 升高 , 系粘度 涂 T) 体
从而使聚氨酯乳胶膜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 2 一 目 , 前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主要制备方 法有 : 共混、 复合乳液共聚、 接枝共聚等 劈 法 。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环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东 省 广 州 市 1 广 5 0 4 ;2 南 理 工 大 学 制 浆 造 纸 工 程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东 1 6 1 .华 广
省广州市
5 04 ) 16 1
摘要 : 详细 介绍 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 酯的三种 方法 : 混改性 , 其 复合 乳液共聚改性 , 接枝 菸聚 改性 ,
烯 酸 良好 的 耐候性 和 耐水性 两 者 有 机 地结 合 起 来 ,
性 ,将富集于水 油两相界面 , D 的酰肼部 位与 AH D A 的羰 基进 行 脱 水反 应 , A M 形成 交 联 得 到腙 化合
物嘲 反应是 平衡 反应 , 。 随着 水分 子的脱 除 , 反应 向右 进行 , 达到一 定 的交联 程度 。 水在 体系 中起着 阻碍交
综述 了国内外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 改性
功能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进展

产 生羟 基 , 而使 A T S 性 的P 从 PE 改 U分 子 连 接 在 一
起 , 成 三 维 网络 结 构 ( 图 3 oA T S 到 “ 形 见 P E 起 内交
其 外 围 由不 同 的有 机 基 团构 成 , 以 进 行 不 同结 构 可 或性 能 的功 能化 , 构筑 有 机 一 机 纳米 复 合材 料 的 是 无
F g r T e t r e d me s o a e w r tu t r o me y iu e 3 h e i n i n l t o k sr c u ef r d b h n
性 WP U乳 液 。所 得 的 改 性 WP U乳 液 非 常 稳 定 , U P 膜 的耐水性 大大 提高 , 是接 枝量 6 质量 分数 ) 但 %(
的A A P E P DMS 能 明 显 改 善 P 不 u膜 的 拉 伸 性 能 。由 于 上 述 合 成 方 法 工 艺 复 杂 , u F 人 对 此进 行 了 Y eR 等
A T dii a i n o I o e H e P ESmo fc to fPI 1 C 】 s m
杆 硬 度 可 以达 到 4 。 过 A T S 改 性 , U膜 的 2通 PE 的 WP
由于 P u主 链 束 缚 了 共 聚 的 P MS 移 ,与 D 迁 P MS 聚 相 比 , DMS D 共 P 接枝 改 性 WP U更 有利 于 硅 氧 链 段 向涂 膜 表 面 迁 移 和 增 大 WP U膜 对 水 的接 触 角 ,
2 一对。 … r C H 3 静
…
丙烯 酸 接 枝 环 氧 树 脂 二 胺
纳米粉体材料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广 泛应 用 于涂 料 、 粘 剂 、 物涂 胶 织
收 稿 日期 :0 1 7 3 2 1 0 —1 通 讯联 系 人
产值的 1%。 0 这不仅是因为涂料工
业投 资小 、 效快 、 济效益 高 , 见 经 更
一
应、 量子尺寸效应等 , 拥有一系列 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 在众多领 域特别是在光 、 磁 、 电、 催化等方面
条新 途径 。
近年来 , 其在化_领域得到了 T
一
定的应用 , 其中包括在涂料工业 中的应用 。据统计 , 在发达 的工业 国家内, 涂料产值约 占化学工业年
2水性聚氨酯发展状况
声、 、 磁、 、 光 电、 热 力等特性均会 出
现质变 。 由于颗粒 尺寸变小所 引起 的宏 观 物理 性 质 的变 化 成 为小 尺
寸效应 。
族聚氨酯综合性能差 , 芳香族聚氨 酯 易黄变 , 了提 高水性 聚氨酯 这 为
些 方面 的性 能 , 对水性 聚氨 酯 人们 采 取 了很多 的改性措施 。
Ke r s n n o e ; t r o n o y r t a e c mp st; d f a in y wo d : a op wd r wae b r e p lu e h n ; o o i mo i c t e i o
1 引言
纳 米材 料 是处 在 原 子簇 和宏 观 物体 交 界过 渡 区 的一 种 典 型 系 统 ,其结 构既不 同于体 块材料 , 也 不 同于 单个 的原 子 , 特殊 的结 构 其 层次 使 它具 有 表 面效 应 、体积 效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新进展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新进展潘季荣;黄森;肖新颜【摘要】水性聚氨酯(WPU)广泛应用于建筑、涂料、电气绝缘及国防等领域,但是由于WPU制备过程中会引入亲水基团,导致其耐水耐油性、耐化学品性、耐候性等不如人意,需对其进行改性。
本文对WPU的最新改性方法,如有机硅改性、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改性、纳米无机材料改性等进行了综述,并对WPU改性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Waterborne polyurethane(WPU) had a widely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such as construction,coatings,electrical insulation and defense.However,the special performance of the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most user duing to the introduction of hydrophilic groups in the synthesis of the polyurethane.Many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mprove the water and oil resistance,chemical resistance,weather resistance of WPU.Several modification methods for waterborne polyurethane,including organosilicone modification,organofluorine modification,acrylate modification,epoxy resin modification and nano-material modification WPU,are summarized.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ified WPU is expected.【期刊名称】《河南化工》【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有机氟;丙烯酸酯【作者】潘季荣;黄森;肖新颜【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3.8水性聚氨酯(WPU)是以水为分散介质,其分散液含有少量或者不含有机溶剂的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改性研究进展

位 聚合法 。溶胶一 凝胶法是硅烷蟮化合物 的水解生成溶胶 , 水解后 的化 合物与聚合物缩聚形成凝胶。 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 、 分散均匀 , 缺点 是 母 体中引人大量的硅酸烷基醋 , 其价格昂贵且有毒 , 并使制得 的纳米材 料 脆性增大 。共混改性 是通过机械 混合 的方法 将纳米粒 子加 入到 P U 中 , 方法工艺简单 、 该 经济 , 但南于纳米粒子颗粒极易 团聚, 以纳米 粒 所 子在 P U中的分散性 很差。因此 , 成功制备纳米涂料 的关键 是选择 合适 的丁艺条件 或对 纳米粒子表 面改性 , 使纳 米粒子能稳 定地 分散到基 料
2 3环氧改性 WP U E 改性 WP P U的 方 法 主 要 有 两 种 : 是 化 学 共 聚 法 , 种 方 法 主 要 一 这 是利用 E 上 的环 氧基和仲 羟基与 P 进行共 聚反应 , 到预聚体 后再 P u 得 在水 中乳化 , 最后得到水性 的 E P改性 P U乳液。据文献报道 , 随着体 系 中E P含量 的不 断增 加 , U的力 学性 能有所 提高 , 是乳液 的稳 定 WP 但 性逐 渐变 差 , 因此 , P的加入量 应严格 控制 在 1%以下 , 是 南于 当 E 0 这 W( PJ 1%时 , 聚 体 黏 度 过 高 而 无 法 乳 化 或 在 预 聚 过 程 中 发 生 凝 E >0 预 胶 。二是形 成互穿 网络 (P , IN)该方法是先合成 P U预聚体 , 再将~定量 的E P均 匀 分 散 到 预 聚 体 中 , 后 将 共 混 物 倒 入 水 中 乳 化 , 此 制 备 的 最 由 乳 液稳定性 随着 E P含量 的 增 加 而 逐 渐 变 羞 。 该 改 性 方 法 的 致 命 弱 点 足乳液储存 稳定性 差 , 这将很大程度 I 一 限制其实 际应厢 。一般 E' l的用 量 为4 %时 , 乳液的稳定性最佳。
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技术进展 Technology Progre ss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颜 俊 涂伟萍 杨卓如 陈焕钦(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广州,510640)提 要 介绍了国内外水性聚氨酯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粘合剂,涂料 聚氨酯即聚氨基甲酸酯(PU),它是分子结构中含有重复的氨基甲酸酯基(—NHC OO—)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总称。
自从1937年德国Bayer教授首次合成聚氨酯以来,聚氨酯以其软硬度可调节范围广、耐低温、柔韧性好、附着力强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因而,基于聚氨酯弹性体的发泡材料、涂料、胶粘剂用途越来越广。
聚氨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以溶剂型聚氨酯为主;第二阶段是水性聚氨酯迅速发展的阶段。
水性聚氨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有机溶剂易燃易爆,挥发性大,气味大,甚至有毒有害。
所以,从安全角度,从减少大气污染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角度看,水性涂料的发展是必然的。
从成本和资源角度看,也应该发展水性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
1 国外水性聚氨酯的发展方向早期的水性聚氨酯是单组分、线性的,在涂膜干燥后亲水性基团不减少,干燥形成的涂膜遇水易溶胀,耐溶剂性和耐热性也不好,降低了其使用性能。
为了提高水性聚氨酯涂膜的耐水性、耐热性,各国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1.1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20世纪90年代开发了双组分水性聚氨酯。
制备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有几种方法。
其一是利用含羧基和羟基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制取双组分水性聚氨酯[1]。
但是,含羧基和羟基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价格昂贵。
其二是用亲水的聚醚与多异氰酸酯发生部分反应制取亲水性好的多异氰酸酯组分以加强甲、乙组分的相容性[2~4]。
但是,用亲水的聚醚改性多异氰酸酯增加了成本,而且亲水聚醚会引入涂膜耐水性变差的问题。
当然也可用高速剪切混合来加强两组分的相容性,但是能耗和设备费却增加了。
美国ARC O化学技术公司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并于1999年9月获得专利[5],新技术的核心是使用含重复的烯丙基醇或烷氧化烯丙基醇的水分散聚合物。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性聚氨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在涂料、胶粘剂、皮革涂饰剂、纸张处理剂、纤维处理剂以及高分子膜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水性聚氨酯在某些性能上仍存在一定不足,如耐水性、耐溶剂性、耐候性等方面的性能有待提升。
因此,通过改性提高水性聚氨酯的性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有机硅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如良好的耐水性、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等,成为了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理想选择。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不仅继承了水性聚氨酯的环保性,还大幅提升了其耐水、耐候等性能,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工艺、性能表征及应用性能,探讨有机硅改性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机理。
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为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为推动水性聚氨酯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主要涉及到有机硅化合物的引入和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两个主要步骤。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一制备过程。
需要选择适合的有机硅化合物进行改性。
常见的有机硅化合物包括硅烷偶联剂、聚硅氧烷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耐水、耐候和耐化学腐蚀性能,能够有效提高水性聚氨酯的性能。
在选择有机硅化合物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水解、醇解等,以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水性聚氨酯反应。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通常采用预聚体法。
将异氰酸酯与多元醇进行预聚反应,生成预聚体。
然后,在预聚体中加入扩链剂、催化剂、水等,进行链扩展和乳化,最终得到水性聚氨酯乳液。
在合成水性聚氨酯的过程中,将处理后的有机硅化合物引入反应体系。
有机硅化合物可以与预聚体中的异氰酸酯基团发生反应,形成硅氧键,从而将有机硅链段引入水性聚氨酯分子链中。
通过控制有机硅化合物的加入量和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几种水性聚氨酯化学改性研究进展,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有机硅烷等二元共聚改性及两种以上树脂的三元共聚改性的研究状况。
展望了水性聚氨酯化学改性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改性;共聚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聚氨酯(polyurethane)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是在聚合物内含有相当数量氨酯键的高分子化合物。
水性聚氨酯(WPU)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态体系,它不含或含有少量有机溶剂,具有不燃、无毒无污染、节省能源、操作加工方便等优点,同时保留了传统溶剂型聚氨酯的一些优良胜能,如良好的耐磨性、柔韧性、耐低温性和耐疲劳性等。
单一的聚氨酯乳液尚存在自增稠性差、固含量低、乳胶膜的耐水性差、光泽性较低、涂膜的综合性能较差等缺点。
但是,PU预聚体中的-NCO基团具较强的活性,能与羟基、氨基、乙烯基等基团反应,这就为研究者通过改性来提高WPU涂料的综合性能提供了可能,促使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对水性聚氨酯涂料进行各种改性研究,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水性聚氨酯改性的方法有物理共混和化学共聚两种形式:共混是将具有互补特性的两种或多种树脂混合在一起,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混容稳定性差;共聚是通过在体系中引入各种功能性的成分,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复合乳液,因乳液的稳定性好而具实用性。
目前,PU与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醋酸乙烯、丁苯橡胶、环氧树脂、聚硅氧烷和丙烯酸酯的复合乳液均有研究,其中后三类复合乳液因在功能上与水性聚氨酯具有互补性,尤其对聚氨酯涂层的耐水性及硬度、强度等力学性能的改善较为显著,因此,研究最为活跃。
1 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
环氧树脂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机械强度高、粘附力强、成型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电绝缘性好、热稳定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与涂料行业。
由于环氧树脂的羟基与聚氨酯反应时可以将支化点引入聚氨酯主链,使之部分形成网状结构,因此环氧改性聚氨酯(EPU)乳液在提高涂膜的附着力、抗张强度、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等方面作用明显。
2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PA)乳液具有较好的耐水性、物理机械性能和耐候性能,故PU和PA在性能上具有互补性。
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对水性聚氨酯的共聚改性是将PA加入PU乳液中,再通过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制得的复合乳液(PUA)。
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①PU 乳液和PA乳液共混,外加交联剂进行共聚形成PUA复合乳液;②先合成PU聚合物乳液,以此为种子乳液再进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PUA复合乳液;③两种乳液以分子线度互相渗透,然后进行反应,形成高分子互穿网络的PUA复合乳液;④合成带C=C 双键的不饱和氨基甲酸酯单体,然后将该大单体和其它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得到PUA共聚乳液。
3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
有机硅分子中既含有机基团,又含无机硅原子,具有较低的表面能,常用它作为有机介质和无机介质的偶联剂。
它在涂膜中向表面富集,赋予这些经过有机硅改性的涂膜优良的耐水性、耐候性、耐酸碱性、耐高低温性能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因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但要实现有机硅与聚氨酯共聚改性,有机硅分子链上必须含有能与异氰酸酯中的NCO基反应的活性基团,如羟基、氨基、乙烯基、环氧基等。
羟基硅烷常作为羟基组分部分或全部代替聚二醇参与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在预聚物分子链上引入Si-O键;氨基硅烷以双氨基硅烷应用最多,通过与预聚体的扩链反应而引入到聚氨酯乳液中;环氧硅烷则作为外交联剂通过与水性聚氨酯链的羧基或羧基季铵盐反应,以
达到改性的目的。
4 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
对水性聚氨酯仅仅采用一种物质对其改性,其性能不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由于环氧树脂具有高模量、高强度和耐化学性好等优点,丙烯酸酯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耐候性,有机硅则有较好的透气性、耐水性,耐低温性尤佳。
因此在实验中如何将这些优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以提高水性聚氨酯的综合性能,这对WPU的改性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二元共聚改性的基础上,有不少研究者对三元共聚改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是用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有机硅三种改性物,两两交叉结合对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
华南理工大学的一批研究人员对环氧-丙烯酸-聚氨酯杂合乳液
的合成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如黄洪等人[2]用环氧树脂E-44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WPU),丙烯酸羟乙酯(HEA)与MMA发生共聚反应。
制得以丙烯酸酯为核,聚氨酯为壳,HEA为核壳之间桥连的核壳交联型PUA复合乳液。
这种复合乳液集中了聚氨酯的耐低温、柔软性好、附着力强,丙烯酸酯的耐水和耐候性好,环氧树脂的高模量、高强度、耐化学性好等许多优点。
傅和青等人[3]以三羟甲基丙烷 (TMP)为交联剂,先用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PU),得到环氧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WPUE)分散体,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通过自由基乳液聚合得到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 (WPUEA)杂合分散体。
实验结果表明,选用
E20环氧树脂,当-NCO/OH总摩尔比为1.2~1.5,TMP的添加量为 4~8%,E20添加量为4~6%,MMA添加量为1O~3O%时得到WPUEA杂合分散体性能较佳,所得到的水性WPUEA杂合分散体的涂膜硬度为0.73,光泽度达到85,表干时间为30min,冻融循环大于5,同时耐水性和耐溶剂性均得到提高。
在环氧-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方面,广州珠江化工集团公司科
研者以 E-20环氧树脂和r-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1100)为改性材料,制得由聚醚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为基础原料
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
该剂除具有无毒、不易燃、环境友好及成本低等优点外,其综合质量性能高为显著特征。
该剂外观为稳定性强的半透明(乳白)液体,粘度值 31~35mPa.s,耐水煮(90℃)性强,剥离强度1.35~3.05MPa,拉伸剪切强度1.85~4.81MPa[4]。
张晓镭等[5]采用丙烯酸树脂(PA或PAr)、有机硅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合成了一种有机硅丙烯酸聚氨酯聚合物。
探讨了各种合成条件,如反应温度、NCO/0H值、引发剂浓度、-COOH用量、有机硅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李伟等人[6]以聚酯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原料,合成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乳液,加入含侧氨基和不饱和双键的有机硅氧烷进行扩链改性,得到了一系列有机硅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乳液。
该乳液形成的涂膜接触角更大、附着力更强、具有更好的耐水性,但硬度稍有下降。
5 结语
当前的水性聚氨酯改性研究,更多的是利用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有机硅的固有特性,针对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硬度和拉伸强度等性能予以改善和优化,效果较为明显,水性聚氨酯未来的研究应是对其综合性能的提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并运用其它高分子材料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提高综合性能,如有机氟。
现有的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等材料对其改性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发展,且这种两种树脂间的复合优化将会扩展到三种、四种树脂间进行,从而充分发挥各种树脂的性能优势,克服其固有缺陷。
2)提高固含量和固化成膜速度。
当前的水性聚氨酯产品固含量一般在20-40%,成膜收缩率大,固化时间长。
固含量提高至50%以上,且贮存稳定性好的水性PU将是未来水性PU的研究方向。
此外研究新的固化工艺,通过在水性PU中加入引发剂,在辐射源照射下实现常温快速固化将有利于水性PU的工业化推广。
3)尽量减少溶剂用量,最终达到无溶剂,生产出真正的“绿色产品”。
目前在水性聚氨酯制备中,为调节粘度添加了一定量溶剂,从而带来污染。
为此,可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完善工艺、配方等,
控制聚合物粘度;通过加入反应型稀释剂消除有机溶剂单体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周盾白,贾德民,黄险波.水性胶粘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化学与粘合,2006,28(4):248-252
[2]黄洪,傅和青,邓艳文等.环氧树脂与丙烯酸酯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20(4):583-587
[3]傅和青,黄洪,张心亚等.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杂合分散体的合成[J].化工学报,2007,58(2):495-500
[4]王沛喜.水性聚氨酯胶粘剂[J].中国胶粘剂,2006,15(3):22
[5]张晓镭,李海燕,杨德瑞.有机硅丙烯酸聚氨酯三元共聚乳液的研究[J].中国皮革,2003,32(23):5-7
[6]李伟,胡建青,涂伟平.有机硅改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J].涂料工业,2007,37(7):36-38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