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题型3 选择题 数据图表型训练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特色练课件训练13图表图画类选择题26PPT

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特色练课件训练13图表图画类选择题26PPT
解析
3.(2020·内蒙古赤峰 4 月模拟)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
所示。这些政策( )
时期
经济政策
出处

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 班固《汉书·卷六十四》

“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

注(定本)·错币第四》
汉景帝 复收田租(“十五税一”)之半,即“三 十税一”
范晔《后汉书·卷一》
解析
4.(2020·江苏南通一调)下表反映的是两晋南朝入仕类别统计。据此推
断合理的是( )
类别 吏部直接任命 察举和学校考试 州郡县吏积功升迁 其他
比重
50.2%
25.4%
14.2%
10.2%
A.太学考试开始出现
B.察举选官州郡县吏升迁缓慢
答案
解析 三国两晋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主要依据门第族望,选官 权被地方掌握,不过表格中反映出由代表国家意志的吏部任命比重明显较 大,体现了选官权向中央集中的趋势,故选 C 项。汉武帝时设太学,组织 考试,排除 A 项;两汉时期实行察举制,排除 B 项;州郡县吏升迁缓慢以 偏概全,排除 D 项。
项。
解析 答案
9.(2020·山东泰安模拟)如图是 20 世纪 60 年代《人民日报》刊发的一幅 大庆油田钻井平台的新闻图片。该新闻图片意在( )
A.勾画工业“大跃进”的热烈场面 B.彰显中国钻井技术领先于世界 C.表明中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D.号召人们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
答案
解析 大庆油田钻井平台的照片将工人置于图片中心,集中展现了工 人的建设热情,作为《人民日报》新闻图片,结合时间,可知其号召人们 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意义较为明显,D 项正确。“大跃进”在 60 年代已经结 束,排除 A 项;材料并未对中国钻井技术和他国进行比较,排除 B 项;通 过图片无法反映出石油供给量,排除 C 项。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图表数据类二)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图表数据类二)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图表数据类(二)1、(2015·广东文综·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2、(2015·福建文综·18)图8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3、(2015·福建文综·24)表2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

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表2 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4、(2015·上海单科·17)观察右侧图表,其中乙国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德国5、(2015·海南单科·1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据此可知()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6、(2014·安徽文综·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

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图4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7、(2014·安徽文综·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

高考历史15种热考题型:3 图表定量分析类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高考历史15种热考题型:3 图表定量分析类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3.图表定量分析类选择题考题示范(2013·四川·T3)下表是1620年和l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

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年代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1620年 300 1 7001850年 720 2 880A.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答题指导】1.命题立意:本题以某一时段人口统计表为栽体,考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考查考生对表格的定量解读分析能力。

2.获取信息(三个基本信息)(信息1)题干“1620年和l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对应时间是在17世纪初一l9世纪中期。

(信息2)表格信息“l620年和l850年的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变化”。

(信息3)纵向看,这一时段无论城镇人口还是农村人口都迅速增加;横向看,该时间段城镇人口均低于农村人口。

3.选项分析(1)从1620年至l850年,该时间段城镇人口均低于农村人口,A错误。

(2)读表可知,由于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因此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故选B。

(3)从表中看出,说农业经济日渐凋敞与表格农村人口迅速增加相矛盾,故排除C。

(4)表格只涉及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的变化,无法体现在全国中的位置,D错误。

题型特点1从材料外在形式看:以大量统计资料(数据)为依据,用表格、坐标图(曲线图、柱状图)、饼形图、扇形图等计量手段呈现,考查某一阶段(时期)相同历史现象或者不同历史现象变化的表现、原因、特征及趋势。

(1)饼形图类:例如(2013·江苏·Tl3)下面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

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2)表格类:例如(2013·重庆·T9)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 704 317 387 5371958 1 083 580 503 5661959 1 483 867 616 4971960 1 627 1 090 547 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3)坐标图类(坐标曲线图和坐标柱状图)例如(2013·安徽·T21)(4)扇形图类:例如(2012·课标卷·T35)2.考查特点:此类题考查事物的数据特征(静态特征、动态特征);数据关系(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联系、相关性);数据成因(形成数据特点、数据关系的原因)等。

【步步高_课标通用】高考历史二轮热点_题型_回扣:高考题型练题型3

【步步高_课标通用】高考历史二轮热点_题型_回扣:高考题型练题型3

()
A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建立 答案 B 解析 解题关键一是通过观察图表弄清 “ 城乡差距最小年 ” 是何时,二是熟知选项所提
及重大经济举措和成就出现的时间。据图片观察可知
“ 城乡差距最小年 ” 是 1981 ~
------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题型 3 选择题 ·数据图表型
数据图表题常见形式:一是表格类试题。 一般而言, 表格题的结构特点为:围绕所 考内容在表中设置横标目和纵标目, 横标目表示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几个项目数据, 纵标目 表示一个具体项目数据的变化情况。另一类题型则是各种图表,包括各种饼状图、柱状图、 坐标图等。图象有反映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函数图象, 有反映变化过程或趋势的统计曲线图, 有用于数量关系直观比较的直方图 或柱状图 ,还有用于比例关系直观比较的饼状图等。解 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把握数据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1985 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始于 1986 年,排除 A ;1981~ 1985 年我国农村实行 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且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阶段,而城市则自
1984 年 10 月起在全国全面展开经济体制改革,故 B 项正确;对外开放格局是自 1984 年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以来逐步形成的,且影响城乡差距大小的重要因素是对内改
最明显的变化是民族企业超过官
办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 (或民族企业发展迅速,官办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下降明显
)。据
所学知识, A 、B、D 都是其变化的重要原因,材料反映的是 1872~ 1913 年期间的民族
工业发展情况,而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第一部分专题三一、选择题1.(2023·高考历史模拟卷一)《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

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D)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的能力。

由材料信息“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反映出殷人将鬼神作为万物主宰的天命观。

由“惟命于不常”“惟德是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周代则认为命运无常,只有品德高尚、按人民意愿办事,治国有方的人才是天命的延续。

从天命观的这一发展,可以看出天命观彰显出一定理性色彩,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的描述相悖,明显错误;B项属于无关项;C项不符合题干“实质上”要求;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2.(2023·乌鲁木齐)古代儒家学者认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这表明儒者(C)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C.具有经世济民情怀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指通过自身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回报他人和社会,体现的是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因此这种主张表明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故答案为C项;A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于社会变革的态度,排除B项;D项“复古”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3.(2023·高考押题卷一)战国申不害重“术”,其思想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核心;王夫之却将其学说斥为“洪水猛兽”,主张在政府内部分权,各级官吏都要有自己的权力,君主不能过多的干涉。

造成这种认识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C)A.阶级立场根本不同C.社会发展阶段不同B.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D.学术指导思想的不同【解析】申不害是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加强君主专制,要求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他的主张符合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要求。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题型强化训练3 地图、表格类选择题 (4)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题型强化训练3 地图、表格类选择题 (4)

训练3 地图、表格类选择题1.(江西南昌三模)下图为西周晚期的散氏盘。

其内底铭文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了夨(cè)国攻打散国,周天子应散国之请派人调解,并见证夨人赔付给散氏田地、划定赔付的田地及封界,最后举行盟誓之事。

这表明当时( )A.青铜器的功用发生改变B.盟誓活动强化了宗法制C.旧的井田制度已经瓦解D.传统规制出现重要变化2.(山西太原二模)下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各家对“义”的解释。

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道德观念已被普遍接受B.知识阶层注重追求有序社会C.法家理念渗透到各家思想中D.各家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提高3.(山西吕梁三模)下表为汉朝文献中的有关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朝 ( )臣禹年老贫穷……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汉书·贡禹传》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A.豪强地主大肆操纵政权B.土地买卖开始合法化C.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D.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4.(四川雅安三模)建言民情会议是明朝为鼓励四方建言而创设的一项会议制度。

下表为据《皇明条法事类纂》等史料统计的身份明确的建言者人数。

这一制度( )(注:官员又以州县卫所的中下层地方官和学官为主)A.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B.实现了明朝统治的长治久安C.旨在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5.(山西太原三模)下图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外流变化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政府未有实际措施应对B.国际收支处于出超地位C.银贵钱贱民众负担加重D.西方商品倾销势如破竹6.(东北三省四市一模)右图名为《专制椅》的漫画刊登于1912年8月出版的《真相画报》。

该漫画表明( )A.袁世凯复辟缺少相应社会基础B.浪漫主义推动了民国文艺创作C.北洋军阀专制混战引起了民众不满D.当权者若再行专制将面临危险7.(江西重点高中二联)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幅地图,反映了( )A.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D.解放区新政权不断巩固8.(黑龙江哈尔滨模拟)下表为1791—1860年美国的棉花产量表。

数据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数据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3.绘画(照片、图片)类
对象和内容分类:宗 1 教画、历史画、风俗
画、人物画、花鸟画、
山水画、建筑画等
工具和材料分类: 2 版画、雕塑、壁
画等
形式分类:装饰 3 画、年画、宣传
画、漫画等
地域或民族文化传
统分类:中国画、
4
日本画、西洋画等
绘画作品(照片)是一 个时代的见证或反映,因 而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 据图中信息或题干的提示, 判断照片或绘画所反映的 时代特征、历史事件、历 史现象,确定照片或绘画 的主题,再结合所学历史 知识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 结论。
(四)曲线图:边边角角看拐点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从不同时 间段内曲线的升降变化去分析其中 所包含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做 出正确的判断。注意,千万不要遗 漏题干中出现的时间、曲线图名称、 曲线图出处等关键信息,另外要注 意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
统计数据图表选择题解题总体要求 一要“三看”
01
02
03
看表头及出处:确 定历史事件、现象 及历史时期
看表格中的项目: 数据信息的时间、 空间、数量的变 化(升降)
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 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 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 的现象。
二要“四注意”
注意围绕数据而展 1 开的描述性的语言
注意时间变化与 2 数据变化的关系
注意分析数据 3 变化的特征
注意分析数据 4 变化的原因
(二)饼状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阴晴圆缺看大小”是指通过各部
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的变化来分 析变化情况,无法看出总量的变化。
做此类题时,首先要审清图例所 标示的内容,正确判断图表的构成 及其所隐含的变化与趋向,并依据 所学知识,联系设问综合分析,进 行解答。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适用于山东重庆河北)历史第十三讲 近现代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适用于山东重庆河北)历史第十三讲 近现代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

第十三讲近现代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一、选择题1.(2022辽宁沈阳一模)下表是1866—1868年第一国际三次会议中部分代表的观点及相对应的决议。

这体现了()A.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B.工人运动思想的日益僵化C.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过程D.工人与资本家矛盾的缓和2.巴黎公社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在其发布的第5号公告中明确提出:中央委员会不是制造混乱的罪魁,因为它有幸领导的国民自卫军既无过激行动,也无报复行为,国民自卫军正是以其明智而克制的态度,显出自己的气魄和力量来的。

这表明巴黎公社()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B.贯彻了主权在民的思想C.传递了巩固政权的意愿D.接受了先进理论的指导3.(2022山东潍坊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测评)1918年,列宁指出,这场伟大的革命是由我们这些落后的“古怪”的俄国人开始的……应当说,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

这说明,俄国革命()A.是无产阶级夺权的首次尝试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鼓舞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斗争4.(2022天津红桥高三期末)1920年,列宁认为,在必须坚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口号的同时,还必须实行“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使西欧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与东方各殖民地半殖民地以至一切落后国家的农民革命运动结成尽可能密切的联盟。

列宁意在号召()A.无产阶级必须领导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B.国际无产阶级应联合起来支持苏俄革命C.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D.各国无产阶级要与本国资产阶级联合斗争5.(2022山东临沂模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有学者指出,苏联一共有过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军事共产主义模式,它被列宁否定,但斯大林延续了这一模式;另一种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模式,但它被斯大林所推翻。

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模式的变化()A.纠正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偏差B.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C.反映了计划和市场地位的不同D.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6.(2022山东青岛一模)下图是苏俄(联)历史上某一时期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3 选择题数据图表型训练试题
题型3选择题·数据图表型
数据图表题常见形式:一是表格类试题。

一般而言,表格题的结构特点为:围绕所考内容在表中设置横标目和纵标目,横标目表示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几个项目数据,纵标目表示一个具体项目数据的变化情况。

另一类题型则是各种图表,包括各种饼状图、柱状图、坐标图等。

图象有反映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函数图象,有反映变化过程或趋势的统计曲线图,有用于数量关系直观比较的直方图(或柱状图),还有用于比例关系直观比较的饼状图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把握数据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1.对于下图《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理解不正确的是()
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
A.清代中国地价和粮价波动受政治影响大,与商品价值规律无关
B.康乾时期人口的增加是地价、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
C.地价的两次大幅下跌都与战乱有关
D.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
答案 A
解析A项与商品价值规律无关错误,清中期以后人口增加导致地价、粮价大幅上升主要受价值规律影响。

2.读下表,表中年代一到年代二数据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B .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工业兴起
C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D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答案 D
解析 题中表格新设工厂增多,外贸赤字减少,表明中国经济此时发展势头较好。

可判断出是短暂春天。

此外,由德国进口数量削减为
0,表明德国经济出现了极大波动,唯一符合描述的就是一战德国战败,那么刚好也对应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故选D 。

3.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该表反映了( )
的进一步冲击 ③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并发展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
并非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③。

4.下表为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民族工业统计资料。

第二时期与第一时期
相比较,中国境内民族工业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原因不包括( )
B .清朝为扩大税源暂时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及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答案 C
解析 第二时期中国境内民族工业与第一时期相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民族企业超过官办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或民族企业发展迅速,官办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下降明显)。

据所学知识,A 、B 、D 都是其变化的重要原因,材料反映的是1872~1913年期间的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而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C 符合题意。

5.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1865~1911年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
B .中国的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
C .民族工业促进了外贸的发展
D .中国近代经济日益衰退 答案 D
解析解题关键一是注意本题属逆向型选择题,二是能通过表格纵向、横向数据变化中准确获取信息。

从时间看,反映的是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民国建立以前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诞生到初步发展。

从纵向数据看,“进口数”呈递增趋势,反映出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项正确;“平衡”栏中的数据是由横向的进口数和出口数相比得出的;从纵向看,中国的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B项正确;从纵向数据看,“出口数”有所增加,尤其进入十九世纪末以后增幅较大,这与当时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密不可分,C项正确;据表格,尤其从“出口数”看,D项所述不正确。

故选D。

6.下图为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图。

出现示意图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各界人士参加经济建设运动
B.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因忙于内战官僚资本放弃了对民族企业的压制
D.国民政府发行大量纸币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答案 A
解析B项所述是一战时期;C项所述不符合实际;国民政府发行大量纸币刺激民族工业发展不符合1933~1936年的情况。

其实,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排除D。

7.下表右栏数字代号处所应代指的生产指数,对应正确的是()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
(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A.①:-0.68%
B.①:-4.5%;②:-0.68%;③:8.7%
C.①:8.7%;②:-4.5%;③:-0.68%
D.①:-4.5%;②:8.7%;③:-0.68%
答案 D
解析抗战胜利后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据此可知③处应是工业生产指数最低的数字,即-0.68%,据此排除A、B两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其工业生产指数应比抗战时期的高,故②不会是比“-2.45%”指数低的“-4.5%”,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

8.据下图,影响1960~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中共八大明确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C.“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全面夺权”狂潮使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
答案 C
解析1960~1961年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呈下降趋势。

A、B两项都是其前期所起到的积极影响,与题意不符;“全面夺权”狂潮发生在1966年“文革”爆发后,排除D。

只有C项正确。

9.对如下表格叙述正确的是()
中国1952~1956年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A.1952
B.1956年公私合营企业占据相当比例,意味着改造尚未成功
C.对农业的改造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所占比例提高的重要原因
D.三大改造是1952~1956年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答案 D
解析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到1956年,私有成分的经济比重已经相当低,反映了三大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生产资料由私有转变成了公有,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0.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建立
答案 B
解析解题关键一是通过观察图表弄清“城乡差距最小年”是何时,二是熟知选项所提及重大经济举措和成就出现的时间。

据图片观察可知“城乡差距最小年”是1981~1985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始于1986年,排除A;1981~1985年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且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阶段,而城市则自1984年10月起在全国全面展开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正确;对外开放格局是自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以来逐步形成的,且影响城乡差距大小的重要因素是对内改革,排除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排除D。

11.根据下面表格内容,判断1972年一栏中从上至下的“?”处应填()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
A.45.1
B.45.112.324.6
C.7.612.329.6
D.7.6 2.129.6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拥有最多的黄金外汇储备;二战后,日本、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但随着欧洲一体化、日本的复兴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相对衰落,黄金外汇储备逐渐下降,日本、西欧逐渐增加。

12.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