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

—知、情、意—需要、动机—能力、人格

2、什么是发展?

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3、心理学中的发展

种系发展(进化)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这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4、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广义(种系发展)(1)动物心理演化—比较心理学(2)人类心理的进化—民族心理学狭义(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等

5、发展心理学

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6、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死亡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7、复演说(霍尔理论观点:把个体心理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种系心理发展的复演过程。(儿童喜欢捉谜藏——复演狩猎、男孩打仗——复演古代战争、女孩过家家——复演原始女性持家)

8、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遗传与环境外因与内因稳定与易变连续性与阶段性有无发展顶点

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或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如感知觉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如性别角色的形成)的年龄特征。

9、产前期(胎儿期)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中期(6-12岁左右)青春期(12岁左右-18岁)青年期(18-40岁)中年期(40-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10、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年龄特征研究的四个方面)

(1)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2)生理因素的发展

(3)动作(act)和活动(activity)的发展(4)言语的发展

1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特殊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生态性原则

12、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相关设计可以考察我们感兴趣的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它的主要缺点是不能表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设计是严格的评估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不足:样本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不足:不能确切反映个体发展规律;世代效应(cohort effect不同世代群体由于所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和遭遇历史事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心理发展上有差异的现象。)

13、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的常用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实验室观察法)

访谈法(如临床法)问卷法与测验法作品分析法

14、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制定研究程序和选择研究环境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

15、小结

什么是毕生发展心理学?

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和资料收集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理论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2)人格理论:意识、无意识

(3)人格结构: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

(4)心理发展阶段说: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阳具艳羡、阉割恐惧、俄底普斯情结)、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

(5)简评

进步之处:是对禁欲主义、理性主义的有力反抗;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个性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

缺陷:泛性论的观点;潜意识决定一切是不符合实际的;理论依据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他的个人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1)主要观点:强调自我在个性结构中的作用。强调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的本性最初既不好也不坏,但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自我同一性渐成的发展阶段

(2)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有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

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有关人类发展的结论应该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为基础,而不是以不可观察的无意识动机或认知过程的内省为基础。

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S—R)

(1)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

反射就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S-R)

(2)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科学)

(3)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4)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怕、怒、爱嫉妒和羞耻)

2.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

(1)应答性行为:是指经典行为主义中由刺激引起的反应行为,可以是无条件反射,也可以是条件反射。(S-R)

操作性行为:自发发生而受到强化后经常性重复的行为。(特点:自发的而不是由刺激引发、可以受控制变量的影响、不是单独反应而是一类反应。)

(3)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

强调及时强化,认为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

(4)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育婴箱的作用、行为矫正(行为协议法、代币制)、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5)早期行为主义简评

操作性强;只重视环境,不重视有机体本身主见(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

否认遗传和本能;只讲行为发展,不讲心理发展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

过程:榜样的行为表现、注意阶段、保持阶段(以符号的形式贮存在大脑中)、再现阶段、动机阶段(诱发观察者将获得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经模仿学得行为(2)强化可分为3种:直接强化(外界因素)、替代强化(别人成功)和自我强化(实现目标并奖励自己)

(3)强化—行为被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

正强化—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负强化—一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作用。

连续强化—指强化物重复出现,对每一个合乎要求的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

间歇强化(部分强化)—指仅对一部分反应予以强化

(4)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5)相互作用决定论:强调环境对人的行为重要作用,但是他认为环境跟人的行为、个体特征三个因素相互作用。

(6)评价:

班都拉强调外部刺激和环境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者,也强调自我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认为这才是人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知发展过程是文化成员之间社会互动的结果。

(1)两种工具观(物质生产的工具、精神生产的工具)

(2)两种心理机能(低—环境和教育—高)

低级心理机能:感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直观动作思维、(基本)情绪、冲动性意志等。

特点:不随意性、被动性的,由客体引起的心理现象,具体、形象的。

起源:种族发展的产物

高级心理机能:观察、随意记忆、逻辑思维、情绪。

特点:随意、主动的,按预定目的实现的、间接的、自我构建的心理活动。是概括抽象反映,由于思维的参与变得间接,以符号为中介。

起源:社会文化的产物

(3)语言发展

2.发展与教学的理论:最近发展区、学习的最佳期限

3.内化学说:个体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是外部动作内化的结果。

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发生认识论)

1.发生认识论:研究知识起源问题、具有跨专业性质、着重知识的结构和认识功能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