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优秀教案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成长经历
秋瑾自幼聪慧好学,受到良好 的教育,后嫁给一位富商之子 ,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革命之路
秋瑾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状况, 逐渐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辛 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牺牲与影响
秋瑾最终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 ,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 激励了无数人投身于民主革命

秋瑾的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满江红》
表达情感
上片中“去去”、“渺渺”、“脉脉 ”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 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暗示了作者 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词的下片解析
抒发情感
下片中,作者的情感更为浓烈,通过“空庭”、“故国”、“长门闭”等词语 ,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解放的渴 望。
描绘人物形象
秋瑾《满江红》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秋瑾的其他作品展示
CHAPTER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浙江 绍兴人,家庭背景较为优越。
秋瑾是近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 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这首诗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饱满的热 情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她对国 家民族的关切和忧虑。
文学地位
思想内涵
秋瑾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她的 作品被选入多种文学教材,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瑾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 们的思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赏析
这些词语描绘出一种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些词 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人经历影响
满江红秋瑾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对其作 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作品中可 能存在个人情感和立场的偏颇之处, 需要客观分析和评价。
对满江红秋瑾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
对于满江红秋瑾的作品和思想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 究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进一步挖掘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思 想和智慧。
比较研究
可以将满江红秋瑾的作品与其他同时代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 研究,探究其文学风格和思想特点,更全面地认识其文学地 位和影响。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
目录
• 人物背景介绍 • 满江红秋瑾的思想内容 • 满江红秋瑾的艺术成就 • 满江红秋瑾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 总结与评价
01 人物背景介绍
满江红秋瑾的生平
01
02
03
出生背景
满江红秋瑾出生于清朝末 期,家庭背景较为显赫。
教育背景
满江红秋瑾接受过良好的 教育,具备较高的文化素 养。
满江红秋瑾对后世的影响
满江红秋瑾的诗词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不断有新的作品对其进行 解读和演绎。
她的诗词成为了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为后世了解和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提供了珍 贵的素材。影响,成为了人们学习和崇 敬的对象。
满江红秋瑾的传承与发扬
文学语言
满江红秋瑾的文学语言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和 语言修养。
04 满江红秋瑾的历 史地位与影响
满江红秋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满江红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 璀璨的文学明珠,其诗词作品具
有深远的影响力。
她的作品被广泛传颂,深受读者 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
满江红秋瑾的诗词风格独特,具 有强烈的个性和情感表达,为中 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度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2024年度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1
2024/2/3
目录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艺术特色品鉴与传承发展历史地位评价与影响研究跨文化对比与海外传播策略教育教学应用推广实践案例分享
2
2024/2/3
01
CHAPTER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3
2024/2/3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7
2024/2/3
02
CHAPTER
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
8
2024/2/3
通过PPT课件展示《满江红》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秋瑾《满江红》全文
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重点词句标注
9
2024/2/3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当代社会对《满江红》的认可度极高,将其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诗篇。
21
2024/2/3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满江红》有望被更多地选入教材,成为青少年必读的经典诗篇之一。
同时,《满江红》所传递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秋瑾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满江红》在文学价值上超越了同类作品。
《满江红》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在同类作品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0
2024/2/3
《满江红》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满江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满江红》的朗诵技巧与感悟 • 《满江红》的实践应用与拓展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01
02
03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 浙江绍兴人,家庭条件优 渥,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 教育。
在朗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语速、重音、节奏感等技 巧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明白了如何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诵中。
对历史的思考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我对中国近代史和革命历史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07
《满江红》的实践应用 与拓展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技能培养
01
通过《满江红》,教师可以生动地讲述秋瑾所处的历史背景和
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人物评价分析
02
通过对《满江红》的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秋瑾进行全面
、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培养
03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学生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
会责任感。
在艺术领域的影响与拓展
02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清朝末年的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不安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民 生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民众生活困苦。
民族危机深重
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国 家领土沦丧,民族尊严受 到严重践踏。
思想启蒙运动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 反思传统文化,倡导西学 ,推动思想启蒙和改革。
秋瑾的个人经历与创作动机

满江红秋瑾优秀教案ppt课件

满江红秋瑾优秀教案ppt课件
Chapter
原文朗读及注释
01
朗读全文,注意字音、节奏和韵 律。
02
对难懂的字词进行注释,如“满 江红”、“小住”、“殊未屑” 等。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描述诗人在京城的孤独生活和中秋佳节的思念之情。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以黄花喻指诗人自己,表达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孤独的心境。
秋瑾生平及创作背景
秋瑾
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女权和 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创作背景
《满江红·小住京华》作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的初冬,当时,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居住北京,因王子 芳做了户部主事,秋瑾也跟着丈夫迁居北京,离开了 家乡山清水秀、生活恬静、能和姐妹们一同饮酒赋诗 的日子,来到一个陌生的、没有亲人的京城,从此过 上了满洲贵妇人的生活。在闺房中的孤独生活,使秋 瑾难以忍受,“分付与春知”的想法油然而生。
她的诗歌和散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传播,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 贡献。
秋瑾的作品激发了国际读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兴趣,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 合。
中外文化碰撞与融合思考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外文化不可避免 地会发生碰撞与融合。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传播和弘扬本民 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与融合,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 发展。
04
诗词鉴赏与对比阅读
Chapter
满江红与其他同类作品比较
题材相似
满江红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等作品都表达了爱国 情怀和对时局的担忧。
风格迥异
秋瑾的《满江红》语言刚健、清新,而岳飞的《满江红·怒 发冲冠》则更显豪放、激昂。
时代背景不同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 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 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相关评论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相关评论
• 1958年9月 9日,吴玉 章为秋瑾烈 士题词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 纪念碑
满江红
秋瑾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 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 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 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 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他总是给我惹麻烦,又让我没有面子, 我不喜 欢父亲 ,更不 喜欢变 傻后的 父亲。 可我越讨厌,傻父亲好像就越喜欢我。 后来干 脆每天 就在学 校门口 等我放 学,像 个小孩 一样黏 着我, 对我撒 娇耍赖 ,说我 不在家 他就难 过,他 想每天 见到我 。 我很生气,心想您可是从来都不会来学 校接我 的,从 幼儿园 开始就 没来过 学校一 次,同 学们都 以为我 是没有 父亲的 单亲家 庭,现 在倒好 ,我不 需要了 ,您却 每天跑 过来, 那么大 年纪, 还要像 个小孩 子,拉 我的手 ,说想 我。 为了不让其他同学知道我有一个傻父亲 ,我只 能等到 天黑再 出去, 没想到 他竟等 着我到 天黑, 在夕阳 的最后 一抹余 晖中, 他佝偻 的身躯 渐渐成 为一道 黑色的 剪影。 我的鼻 子突然 酸了一 下,一 种说不 出的感 觉在心 里蔓延 ,很奇 怪。我 终于妥 协,同 意他在 学校附 近的那 条偏僻 小路等 我,他 开心的 蹦起来 ,却跳 不高, 还差点 摔倒。 回家的路上,他总要牵着我的手,就像 小时候 我牵着 母亲的 手一样 。我从 一开始 的排斥 到渐渐 习惯, 想想这 样也好 ,至少 他不会 再管着 我了, 他现在 不过是 一个五 六岁的 孩子, 又不能 对我造 成“威 胁”, 我何必 对一个 孩子计 较。

《满江红秋瑾》课件

《满江红秋瑾》课件

03
1904年回国,在上海创 办《中国女报》,宣传 女性解放思想。
04
1907年在绍兴就义,年 仅32岁。
秋瑾的家庭背景
秋瑾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秋寿南曾任湘潭厘金局 局长。
秋瑾是家中长女,下有弟妹六 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家庭对秋瑾的教育十分重视, 从小便请了家庭教师教授她文 学、书法、绘画等课程。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诗歌 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韵律感
诗歌的韵律感强烈,使读者在朗读 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语言特色
用词精准
秋瑾在诗歌中选词精准,使得诗歌的 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句式多变
修辞丰富
秋瑾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表现力。
家国情怀
此诗表达了秋瑾对国家的 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 ,展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
女性意识
诗中体现了秋瑾作为女性 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和自 我觉醒,展现了她的女性 意识。
壮志豪情
秋瑾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的 壮志豪情,表达了她的抱 负和追求。
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
秋瑾运用丰富的象征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深意。
成年后,她意识到社 会的种种不公,开始 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 运。
《满江红》的创作过程
秋瑾在流亡日本期间,目睹了民 族危机,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她借用《满江红》这一词牌,创 作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壮志豪
情。
《满江红》的创作过程凝聚了秋 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期
望。
03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中国女报》
这是秋瑾创办的一份报纸,旨在宣传女权思想和革命精神。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

女性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塑造
女性自我认同的重要性
阐述女性自我认同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女性实 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女性价值观的塑造
分析女性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过程,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等方面 的影响因素。
女性价值观的多元性
探讨女性价值观的多元性特点,尊重不同女性的价值选择和追求, 促进女性全面发展。
中西方女性形象比较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历史演变
01
从古代到现代,中西方女性形象在各自文化中的塑造和变迁。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
02
通过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展示中西方女性形象的特
点和差异。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
03
分析中西方女性在家庭、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地位和角色,探
讨其异同点。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觉醒
时代地半封建 社会,民族危机深重。
《满江红》创作背景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 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 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满江红》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 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中 秋节秋夜她遥望明月,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遂填了这 首词。
01
东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从古代女诗人的自我意识到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02
西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想到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
03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觉醒比较
比较中西方女性在自我认知、性别平等观念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其背后
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交流中的女性话题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文章的内容
•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翻译】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
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
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
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
赏析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烈!”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 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 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 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着变化,来表达她的 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正是上接“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 步的思想发展。。
词中典故
•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 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 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 于冲破家庭牢笼
•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
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 忧虑。
词中典故
• ③“不因人热”,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 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 别人。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 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 也。’灭灶更燃火。”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 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 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 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 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 1875
说她家,稍总其个志秋
和爱姓念大办父典士瑾 笔读》的即。秋型。是 记的、是入秋寿的 著
秋 瑾
的 传 却 《 《 家 瑾 南 小 名
奇是神三塾兄曾官年的
。诗童字,妹任僚生近 词诗经受四湘地于代 、》》封人乡主绍民
家 庭
明等、建,县家兴主
清,《教秋督庭的革
小但百育瑾销。一命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
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
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
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
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
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赏析
•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 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 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 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 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 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 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
满江红
•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 八年风味独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殊未屑!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 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⑦!
1875年生于绍兴, 原名闺谨,字璿卿,自 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汉侠女儿。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是我国 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 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
•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 惠的女人
•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 吕雉——最狠毒的女人 •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 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
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 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 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 情。
• 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 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1895年,19岁的她跟 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 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 湘潭首富、曾国藩的 表弟王殿丞。王见秋 瑾生得秀美端庄,聪 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 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 ,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
写作背景
•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 随夫入京。
•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 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 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 ,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 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 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 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 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满江红
•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 八年风味独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殊未屑!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 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⑦!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娆的女人
•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 万贵妃(明宪宗妃子)——最
有魅力的女人
• 秋瑾——最豪气的女人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 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 腻”,又有男儿的“豪迈 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 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 美”和独具魅力的“女 性情怀”。
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 的时候, 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女侠秋瑾, 抛家弃子,女扮男装,东渡日 本,去追求另样的生,去追求 民族振兴的方法,把“最有豪 气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这样的称谓献给这 样的女英雄的确是实至名归。
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
迎了过去。
秋瑾的创作
•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歌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 前期:1891-1904 •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