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刘三姐案例分析(可打印修改)

合集下载

印象刘三姐项目可行性分析

印象刘三姐项目可行性分析

印象刘三姐项目可行性分析一、项目概述印象刘三姐项目是一个旨在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旅游项目。

刘三姐是中国传统戏曲《刘三姐》中的女主角,以其优美动人的歌唱和舞蹈技艺闻名于世。

该项目旨在通过打造旅游景点,演出剧场和相关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并提供一种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二、市场需求分析1. 文化旅游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文化旅游。

他们希望通过旅游的方式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印象刘三姐项目符合这一需求,通过演出剧场和文化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2. 传统文化传承需求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日益丧失和遗忘的问题。

印象刘三姐项目通过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为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该项目的成功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3. 经济利益需求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印象刘三姐项目将为当地经济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利益。

首先,旅游景点的建设和维护将刺激当地的建筑和服务业发展,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其次,游客的消费将带动当地酒店、餐饮和零售业的增长。

最后,该项目的成功将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印象刘三姐项目的核心是演出剧场和文化活动。

通过现代化的灯光、音响和舞台设计技术,结合传统舞台艺术表演,可以创造出震撼人心的演出效果。

此外,项目还需要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和推广,与游客进行线上互动,提升用户体验。

现有的技术手段能够满足项目需求。

2. 市场可行性印象刘三姐项目的目标市场是具有文化旅游需求的游客。

中国拥有庞大的旅游市场,在国内外游客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项目地点选择在有悠久历史和优美环境的景区或古镇,能够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

3. 管理可行性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项目规划、资金调配、团队协作以及市场营销等各方面。

印象刘三姐案例分析(可打印修改)

印象刘三姐案例分析(可打印修改)
衍生产品
《印象刘三姐》三分之二的演员是附近农村的渔民。他们白天劳作,晚上划着 渔舟演出,既真实地展现了漓江儿女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又增加了收入。 此外,作为产业后续发展,项目组还建立了“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以教学-实 践-就业一条龙为办学模式。学校毕业生部分考入专业艺术高校和文艺团队,部 分被《印象刘三姐》的演出机构录用为演职员,既发掘了艺术人才,也保证了演出 队伍的稳定和质量。
《印象刘三姐》是一个偏雅的高端文化产品。高雅艺术产品在文化市场上往往 叫好不叫座,但《印象刘三姐》尽管普通票票价为每张188元,却在世界金融危机 的逆市中既叫好又叫座。由于《印象刘三姐》的原创性,游客非常愿意掏钱看。在 他们心中,现在,到桂林旅游不看《印象刘三姐》就等于没到桂林。“《印象刘三姐》 已经成为桂林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案例分析印象刘三姐从原创文化精品印象刘三姐到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近年来印象系列风靡中国演出业作为一部开创世界和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先河的原创性文化精品印象刘三姐从年月在桂林阳朔漓江书童山下公演至今一直保持着全国演出业中观众最多影响力最大年营业额最高的演出地位堪称我国文化产业的成功范本本体特色因地制宜印象刘三姐以漓江水域为舞台以座山峰和广袤天穹为背景将壮族歌仙刘三姐的山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多种元素创新组合融入桂林山水之中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它突破了一个舞台三面墙的传统剧场结构赋予观众全新的视
市场定位
《印象•刘三姐》从一开始就将市场定位为文化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一个高雅 的艺术作品,,只有以市场需求来确定文化产品的定位,引起公众的文化需求欲望, 才能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上歌舞剧《印象•刘三姐》的剧场,坐落 在桂林市阳朔县城附近的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具有地势优势:桂林山水的重要 组成部分——阳朔的自然山光水色,凡浏览桂林的客人 80%都要到阳朔,这里的 峰林、清江、溶洞、田园、古民居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情画卷,吸引着众多国际及国 内游客来到阳朔度假。 人和,人气兴旺也。“山水甲天下”、“刘三姐”两大品牌,以及 具有多年市场运作成功经验的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使《印象•刘三姐》 凝聚了旺旺的人气,构成了强强合作具有成功趋向的客观条件。

(完整word版)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

(完整word版)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

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摘要:在当今中国演艺市场迅速发展演艺的规模不断的扩大,演出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更加显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

刘三姐》是国内新型演艺市场不断摸索新的运营模式—- 文化艺术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的尝试:是对文化的创意和创新:是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完美契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间文化与时尚文化的结合。

关键词:旅游文化演艺经营与管理开发模式存在问题正文: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广袤无际的天穹,构成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剧场印象·刘三姐传唱最久远的民族山歌,史无前例的桂林漓江风情巨献。

由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出任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梅帅元任总策划、数易其稿,历时三年半努力制作而成,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

《印象刘三姐》体现了一种淋漓尽致的豪华气派,利用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工程,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传统演出是在剧院有限的空间里进行,这场演出则以自然造化为实景舞台,放眼望去,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化为中心的舞台,给人宽广的视野和超然的感受。

传统的舞台演出,是人的创作,而“山水实景演出”是人与上帝共同的创作。

在印象·刘三姐,山峰的隐现、水镜的倒影、烟雨的点缀、竹林的轻吟、月光的披洒随时都会进入演出,成为美妙的插曲,晴天的漓江,清风倒影特别迷人,可烟雨漓江,赐给人们的却是另外一种美的享受。

国内有很多这样的旅游演艺项目,印象。

刘三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第一、政府加强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力度,为演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第二、旅游产品的主题不断创新。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是旅游开发的核心,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印象刘三姐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于不断的创新主题.第三、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充分融合,树立了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品牌。

印象刘三姐的案例分析

印象刘三姐的案例分析

印象刘三姐的案例分析第一篇:印象刘三姐的案例分析印象刘三姐的案例分析一.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表现在什么地方:1,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充分融合,树立了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品牌。

2,在世界上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观众多,收入高,演出地位高。

1,将民族文化和商业完美融合,旅游与文化完美结合,树立了经典的民族文化品牌。

2,人文和自然结合,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特点山水实景演出,叠加各种优势资源,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印象刘三姐启用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工程,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剧场音响采用隐蔽式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并巧妙利用山峰屏蔽及回声,形成天然的立体声效果,造成一种强烈的现场冲击波,给消费者造成一种终身难忘的震撼效果,达到营销的目的;印象刘三姐最大限度的表现了阳朔山水,用实景,山水去带动顾客的情绪,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和感受。

从生命周期上说,印象刘三姐处于哪个阶段从生命周期理论来说,印象刘三姐现在处于成熟阶段。

刘三姐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

已经有大量的相似产品的出现,使人们对印象系列没有新奇之感。

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各类印象系列不得不加大在产品质量、节目创新,服务质量与态度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印象刘三姐的品牌战略与营销策略印象刘三姐在大力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它明智的将其定位于世界级的品牌战略策略,它从各个反面满足了中外游客的不同需求,既保留了刘三姐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化的东西,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为中外游客展现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理,增加了东西方游客对中华文化的深层理解。

印象刘三姐走的是高端精品化的路线,其集名山、名水、名人、名剧等于一身,邀请张艺谋等世界知名人物来策划,再加上国内外媒体和网络终端的炒作,得到了民众广泛的关注。

广西龙头文化产品《印象·刘三姐》生命周期分析

广西龙头文化产品《印象·刘三姐》生命周期分析
2 0 0 6年度 的 门票 收入增 长 率 为 6 2 . 5 %, 2 0 0 7年度 的
门票收人增长率为 2 8 . 2 %。 总之, 2 0 0 5 ~ 2 0 0 7 年间, 各 年度的门票收入年增长率都超过 了 1 0 %,很显然 , 《 印象・ 刘三姐》 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
文化产品《 印象 ・ 刘三姐》 是由广西桂林广维文华 旅 游文化产 业有 限公 司 ( 以下 简称广 维公 司 ) 投资 , 由 张艺谋等数十位 中外艺术家参与创作的大型山水实 景演 出 , 于2 0 0 4 年 3月 2 0 日正式公演 。 演 出以桂林 漓江沿岸 十二座山峰作为实景舞台 , 内容分为七个 场次 , 分别为“ 山水传说 ・ 序幕 ” 、 “ 红色印象 ・ 对歌” 、 “ 绿色印象 ・ 家 园” 、 “ 蓝色印象 ・ 情歌” 、 “ 金色印象 ・
【 中图分类号] G1 2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3 6 2 1 ( 2 0 1 4 ) 0 5 — 0 0 7 9 — 0 4
处 阶段 并提 出相应对 策 , 是一 件 十分迫 切 的事情 。


文化产品《 印象 ・ 刘 三姐》 概述 二、 《 印象 ・ 刘 三姐》 产 品生命周 期分析
火等元素 , 被 中国优秀的艺术家们用非凡 的创意将 其巧妙地融合到《 印象 ・ 刘 三姐》 演 出之中 , 演 出收 获 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所开创的艺术 形 式 和文 化 产 业模 式 在 全 国乃 至 全 世 界掀 起 了 “ 印
象” 热潮 。随着《 印象 ・ 刘 三姐 》 这一 文 化产 品被 消 费 者 日渐熟 知 以及 “ 印象” 系 列文 化 产 品在 各 地 泛 滥 ,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文化创意旅游案例研究——以《印象·刘三姐》为例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文化创意旅游案例研究——以《印象·刘三姐》为例

作者简 介 :贾婉 文 ( 1 9 8 9一) ,女 ,上 海 财 经 大学 浙 江学 院经 济 系 ,助 教 ,硕 士 ,主 要研 究 方 向 为旅 游 经济 、产业 经济。 ① ② 信 息来源 :中国中央人 民政 府网站 ,h t t p :/ / w w w . g o v . c n / g o n g b a o / c o n t e n t / 2 O O 9 / c o n t e n t 一1 4 8 1 6 4 7 . h t m 中国网旅游新 闻:h t t p :/ / w w w . c h i n a . c o n. r c n / t r a v e l / t x t / 2 0 t 0—0 1 / 2 9 / c o n t e n t 一1 9 3 3 0 7 3 4 . h t m .
旅 游 研 究 。2 0 1 5 ,7 ( 4) :3 7— 4 4
To ur i s m Re s e a r c h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5 8 4 1 . 2 0 1 5 . 0 4 . 0 0 6
产 业 融 合 视 角 下 的 文 化 创 意 旅 游 案 例 研 究
旅游 产业 融 合 是 在 一 定 影 响 因素 的共 同作 用 下 ,
趋 势 。在 2 0 1 0年 全 国旅游 工 作会 议 上 ②, 国家旅
游局提出 , 通过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 的融合发 展 ,培 育旅 游业 的战 略性 支 柱 产业 地 位 。这 次会 议 的召开加快 了各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 展速 度 。在旅 游 业 与各 大 产业 融 合 形 成 的众 多旅 游模式中,文化创意旅游 以其新颖 的创意 、深厚 的文 化 内涵 、深 度 的旅 游 者体 验 等 特 征 赢 得旅 游 者的青睐,迅速风靡全 国。 《 印象 ・ 刘三姐》是

从《刘三姐》到《印象·刘三姐》--一个现代大众文化文本分析

从《刘三姐》到《印象·刘三姐》--一个现代大众文化文本分析
第8 卷第 3 期
20 9月 05年
集 美大学 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r l mi r y lo y Scl n s o aoJ eUi s (ho p a oaSic ) u f n i Pis h n i c e n i 论 t d e
V l8 N . o , 3 . o Sp , 0 e.2 5 0
自 广西的壮、汉、瑶、侗等民族喜 古以来, 歌善唱, 这种民族性格使他们很自 然地创造出歌 仙刘三姐的传说来。人们把刘三姐作为歌唱活动 的精神性因素,为获得创作灵感的激发而崇奉 之。在 2 世纪5 年代以前, 0 0 群众对歌之前都要
姐却喜欢上了一个普通人家的青年。刘三姐因此 遭受迫害, 最终刘三姐升仙, 财主受惩罚。民间 智慧: 刘三姐为惩罚财主, 将财主骗至岩洞内, 封闭洞口。民间想像: 天生丽质、天性好歌的刘 三姐被想像成非凡人物, 在完成了她的俗世因缘
活方式之中的日 常文化形态。[ 《 s 印象 ・ l 刘三
姐》正是充分体现了以上的特点。由此,我们 可以得出结论,《 印象 ・ 刘三姐》完全是现代商 业运作机制制造出来的大众文化文本。 ( ・ 二)《 印象 刘三姐》对 自然景观资源和
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激活
《 印象 ・ 刘三姐》是对电影 《 刘三姐》的再 创作和再加工。它利用了电影 《 刘三姐》 的以 下资源:()电影 《 1 刘三姐》的声誉;()电 2 影 《 刘三姐》的歌曲;()电影 ( 3 刘三姐》的 爱情主题;( )电影 《 4 刘三姐》对漓江风景的 表现;()电影 《 5 刘三姐》对边地民俗、少数
案的分析, 对思考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某种启迪价值。
〔 关键词1大众文化;《 刘三姐》 印象 ・ ;《 刘三姐》 ;国际性;时尚性 〔 中图分类号」G 1 1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一 8X 05 0 - 0 08 89 ( 0 ) 8 - 2 3 4 5

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桂林《印象·刘三姐》为例

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桂林《印象·刘三姐》为例
民族倚统家绝与地巍社象缝流苏羼
——以桂林《印象・刘三姐》为例
口玉苗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650223)
摘要:文章在对全球化背景下《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的运作原理和实际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肯定了其“开发、创新民 族文化.以民族文化产业化促进民族现代化,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社会经济良性互动”的特色发展道路。并指出这种发展 模式适应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既要现代化,又要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特性的要求,对其他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印象・刘三姐;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4—1494—05 作者简介:玉苗(1984一),女(壮族),广西南宁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学、婚姻家庭研究、女性研究。
■囝V。1.25
N。.2
万方数据
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 议的过程。”伫*在全球文化趋同倾向的冲击下。民族文 化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威胁,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陷 入了没落、衰退、甚至灭绝的境地。然而,全球化也给 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文化同质 化相伴随的是地方和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伸张,各民族 文化可以兼收并蓄外来文化而不断地发展进步。 发展经济与保护和发展文化传统两者兼得是全球 化背景下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正如美 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的表述:“不少关于 现代化的分析均始于这样j种假设,即:现代化就是用 外来的取代本土的,用现代的取代以往的。但是,人们 越来越趋向于这样一个双重的目标:既保留自己的传 统,又跟上2l世纪的步伐。”【2m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强劲 的形势下,一些民族文化之所以衰落甚至灭亡,是因为 一些民族在追求“现代化”时,以单向度的思维理解“现 代性”,照搬四方的模式寻求“发展”,结果失去了民族 文化与经济的和谐与协调,不仅经济不能获得真正的、 持久的发展,而且也使民族文化走向衰落和灭亡。 (二)《印象-刘三姐》是追求民族文化与社会经济 的良性互动的探索 文化是民族的根系,是一个民族生存、延续、发展 的重要支柱。文化对经济的作用:(1)文化是经济发展 的精神动力、无形资本和资产;(2)文化物是经济产业 发展的硬资源;(3)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灵魂、品质、质量 或素质p-。总之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来自于民族 内部。而经济对文化有3种作用:(1)经济发展为文化 资源和文化活动提供开放的市场、必要的资金,从而带 动传统文化形成特色产业或品牌,使文化个性得到巩 同提升;(2)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异文化选择,从而 加速文化问的交流、冲突、融合或创新,选择性地振兴 或破坏传统文化及解构其生态;(3)经济生产关系社会 结构的转型影响着文化变迁p一。 中外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已使人们越来 越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是一种对 立统一的关系,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又有相互适应、 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一面,传统文化需要现代化,现 代化离不开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双向的间步进行的过 程。各民族都应该而且可以通过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不 断创新,而实现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实现民族文化 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 实现民族文化与社会经济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效应
世界知名的名胜风景——桂林山水风光、 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品牌——《刘三姐》、 世界知名导演——张艺谋 三个品牌组合在一起,在美丽的漓江畔演绎了一个旅游与文化产业充分融合的 传奇。
资金充足
包括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等导演在内,《印象刘三姐》整个剧目有67名中
外艺术家加盟创作,演出方案修改了19次,投资近1亿元人民币,历经5年零5个 月完成。该剧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创新。 在资本运作上,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项目初期给予20万元启动经费外, 其他近1亿元投资都是由项目总策划人梅帅元组织业主实施产业化运作,完全按 照企业化运作,吸纳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民营公司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品牌 无形资产等进行多元投资经营的。
本体特色
“因地制宜”——《印象刘三姐》以漓江水域为舞台,以12座山峰和广袤天穹为 背景,将壮族歌仙刘三姐的山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多种元素创新 组合,融入桂林山水之中,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它突破了“一个舞台三面 墙”的传统剧场结构,赋予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全场演出约70分钟,演出人员 约700人,整个演出如梦如诗、气势恢弘。
市场定位
《印象•刘三姐》从一开始就将市场定位为文化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一个高雅 的艺术作品,,只有以市场需求来确定文化产品的定位,引起公众的文化需求欲望, 才能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上歌舞剧《印象•刘三姐》的剧场,坐落 在桂林市阳朔县城附近的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具有地势优势:桂林山水的重要 组成部分——阳朔的自然山光水色,凡浏览桂林的客人 80%都要到阳朔,这里的 峰林、清江、溶洞、田园、古民居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情画卷,吸引着众多国际及国 内游客来到阳朔度假。 人和,人气兴旺也。“山水甲天下”、“刘三姐”两大品牌,以及 具有多年市场运作成功经验的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使《印象•刘三姐》 凝聚了旺旺的人气,构成了强强合作具有成功趋向的客观条件。
《印象刘三姐》是一个偏雅的高端文化产品。高雅艺术产品在文化市场上往往 叫好不叫座,但《印象刘三姐》尽管普通票票价为每张188元,却在世界金融危机 的逆市中既叫好又叫座。由于《印象刘三姐》的原创性,游客非常愿意掏钱看。在 他们心中,现在,到桂林旅游不看《印象刘三姐》就等于没到桂林。“《印象刘三姐》 已经成为桂林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案例分析:《印象刘三姐》
从原创文化精品《印象刘三姐》,到《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近年来,“印象” 系列风靡中国演出业。 作为一部开创世界和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先河的原创性文 化精品,《印象刘三姐》从2004年3月在桂林阳朔漓江书童山下公演至今,一直保 持着“全国演出业中观众最多、影响力最大、年营业额最高”的演出地位,堪称我 国文化产业的成功“范本”。
营销策略
《印象刘三姐》从立项时就确立了“整体营销”的思路。公司引入了日本理光公 司桂林销售总监出任票务销售总管,联络各大旅行社,把文化与旅游产业捆在一 起,形成利益共同体,把票务市场做大,形成“多赢”。 此外,整个《印象刘三姐》及其园区工程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遵循“绿色艺 术、环保先行”的理念,特别强调保护漓江江岸和水面的原生状态,打造园区环保 的品牌。在园区周边建设道路、绿化、停车场、餐饮、足浴、桑拿等配套项目,加 上桂林阳朔丰富的休闲旅游方式,如骑自行车、登山、攀崖、泥浴、看演出、民俗 游、逛东街、游西街等,形成了一条多环节联动的产业链,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 发展。《印象·刘三姐》开创文化产业发展“票房销售—带动旅游—地产增值—商业 服务—拉动就业—品牌效应—吸引投资—股份升值”的新模式。
衍生产品
《印象刘三姐》三分之二的演员是附近农村的渔民。他们白天劳作,晚上划着 渔舟演出,既真实地展现了漓江儿女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又增加了收入。 此外,作为产业后续发展,项目组还建立了“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以教学-实 践-就业一条龙为办学模式。学校毕业生部分考入专业艺术高校和文艺团队,部 分被《印象刘三姐》的演出机构录用为演职员,既发掘了艺术人才,也保证了演出 队伍的稳定和质量。
文化创新
包括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等导演在内,《印象刘三姐》整个剧目有67名中外 艺术家加盟创作,演出方案修改了19次,历经5年零5个月完成。该剧从“十月怀 胎”到“一朝分娩”,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创新。《印象•刘三姐》将刘三姐经典山歌与广 西少数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性组合,使之成为民族与地 域的文化标志。
《印象刘三姐》成为一个常年演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 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当地知名度的提高。其形成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 多方面的良好综合效益,反过来又让《印象刘三姐》这个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