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简述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简述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简述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应用博弈论思想分析团队合作中个人理性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作者:张舒悦

日期:2015年1月19日

[摘要] 我们说理性表现为参与人为自己的目标进行推理或计算。因此·在博弈对峙的局面中,每个人的理性判断最终导致的行为选择,也许反而会使导致集体利益的最差,当然。也许两个参与者之间不能被看做集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集体特点的分析,从而对每个人理性策略选择所构成的集体后果关联从而对个人理性与集体利益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囚徒困境;集体;理性;利己主义

[正文]

一、运筹学科的起源发展与分支概括

运筹学的起源

运筹学(英国用operational research,美国用operations research,简称OR),从它的英文名称和中文翻译可以看出它与作战相关。中文“运筹”一词来源于《史记——留侯世家》,刘邦夸奖张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一翻译不但传达了运筹学的渊源,而且反映了它的内涵,是翻译“信、达、雅”的最高境界。运筹学是一门内容广泛、应用广泛的交叉学科,它汇聚了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管理学、心理学、仿生学等众多的学科。有些分支的起源,如图论这一重要的分支的起源甚

至可以追溯到16世纪;即使是在现代通信领域广泛应用的排队论,也可以追溯到20世

纪初。但是,运筹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确实要归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这样一个时期,科学发展从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向学科交叉发展,从“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向系统综合研究的方向发展,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

科学开始了它的早期发展。这个良好的发展时期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暂时中断,大量的科

学家为了国家利益投入到了为战争服务之中。在德国一方,科学家更多地投人各种杀伤

武器的研究;而在英美一方,科学家被组织成为作战研究小组,专门研究作战中的一些

特殊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数学模型和方法来解决。如雷达的部署问题、运输船队的护航

问题、反潜深水炸弹投掷问题、飞行员长机僚机配对问题、太平洋岛屿军事物资存储问题、项目管理问题等等。这些研究保障了英伦三岛免遭德军的蹂躏、美军在太平战争的

胜利。

战后,这些科学家回到各自单位工作,但他们仍保持联系和活动,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到企业和政府应用之中。1948年,英国首先成立了运筹学学会;1952年,美国成立了运筹学学会;同年,Morse和Kimball出版《运筹学方法》,标志着运筹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从此,运筹学得到快速的发展。

1959年,国际运筹学联合会(IFORS)成立。我国于1980年4月成立中国运筹学学会,1982年加人IFORS,1992年,中国运筹学学会脱离数学学会成为独立的一级学会,于1999年8月组织了第15届IFORS大会。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罗庚、许国志等老一辈数学家致力于在中国推广运筹学,为运筹学的普及和深人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运筹学的发展

运筹学的快速发展还要归功于另外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运筹学的技术得到实质性的进展,最主要的贡献之一为:1947George Dantzig给出了线性规划的单纯型解法。其后,一系列的运筹学的标准工具,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排队论、库存理论都得到了完善。第二个因素是计算机革命。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原来依靠手工计算而限制了运筹学发展的运算规模得到革命性的突破。计算机的超强计算能力大大激发了运筹学在建模和算法方面的研究;同时,大量标准的运筹学工具被制作成通用软件(如LINGO等),或编入企业管理软件,如MRPⅡ、ERP等。

计算机为非破坏性试验和系统仿真带来了强有力的手段,也促进了运筹学难解问题的算法研究,元启发式算法和人工智能算法应运而生。但在运筹学发展的历史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也曾经出现过波折。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运筹学曾深深陷入数学泥沼,出现大量让人费解的算法,严格限制条件下的收敛性证明,使建模和算法远远脱离实际问题和应用,压抑了很多以实际为背景的研究,运筹学界内部也分成为两派。我国运筹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纠正这一现象,打出了“应用——运筹学的生命”的旗帜。运筹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运筹学的分支

主要的分支有规划论(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决策论、对策论(博弈论)、排队论、存储论等。

二、应用博弈论思想分析团队合作中个人理性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从囚徒困境分析

囚徒困境最先是由普林斯顿大学的塔克(Albert Tucker)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两个共同作案偷窃的小偷被警察抓住,被带进警察局单独审讯。他们面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如果一方向警方招认并揭发对方以前的犯罪行为,而对方不招认,招认者将当场释放,不招认的另一方则会被判重刑10年;如果双方都揭发对方,双方都有揭发他人的表现,但每人都被证明有罪,则各被判刑5年;而如果双方均不招认,因警察找不到他们以前犯罪的证据,只能对他们当下的偷窃行为进行惩罚,则各被拘留3个月。

若我们用甲、乙表示这两个小偷,不同情况下他们的收益或支付可表示成如下一个矩阵(这样的矩阵被称为支付矩阵):

如在甲招认、乙不招认的情况下,(当场释放,判刑10年)表示甲的“收益”为当场释放,乙被判刑10年。这两个小偷的理性选择是:招认。即无论对方是招认还是不招认,自己选择招认是最优的。这个博弈的双方的理性选择为:双方都招认。双方的收益为:双方均被判刑5年。

然而,若这两个囚徒双方“相互合作”,即都选择不招认,双方的结果是:双方均被拘留3个月。这个结果好于双方都招认。但这个博弈结果能够实现吗?当然不能,因为他们各自的“理性计算”告诉他们,选择招认(即不合作)是合理选择。这两个囚徒陷入了困境。在博弈中,参与人被假定为理性的。现实中的我们也是有理性的。只要告诉我们推理规则,我们每个人能够从“已知的”前提得到“未知的”结论,即我们都能够推理;人被认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有这样能力,这样的能力即“理性”。

无论是甲还是乙,“不合作”是“占优策略”,“合作”是被占优的:若对方采取合作策略,自己采取不合作策略优于合作策略;若对方采取不合作策略,自己采取不合作策略同样优于合作策略。这个博弈有唯一的纳什均衡—所谓纳什均衡是一个稳定的策略组合点,在该点上没有人愿意主动改变策略,因为所有参与人的收益在他人策略不变的情况下是最优的。在这个博奔中,只存在一个纳什均衡,该均衡为这个博弈的最后结果要差。但是,双方均合作的结果无法在博弈中实现。

若一个博弈只有一个纳什均衡,这个博弈将实现这个均衡,即这个均衡是可预测的。在囚徒困境博弈中,参与人能够预先预测双方“不合作”这个最后结果。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例子其结构就是囚徒困境。在这类博弈中,每个理性的参与人通过理性的分析,得出“不合作”行动是最优的选择。即每个人均不合作的均衡,是群体中每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然而存在“更合理”的结果——每个人均“合作”。对于这个更合理的结果,每个囚徒的理性能够通过分析而得出,但是它是不可实现的。然而,社会在面临囚徒困境时会朝向形成“集体”的方向努力,逐渐形成一个“类参与人”的集体,以克服个体理性的局限。

我们往往说,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这指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往往指的是计算能力的有限。然而,上述囚徒困境博弈中,博弈论专家发现,群体陷入困境中,原因不在于个体理性的有限性,即不是理性不足造成,而是理性本身造成的。

有人可能认为,这似乎只是一个模型,因而所谓理性的困境只是理论家的纯粹杜撰。然而其实这个博弈模型有广泛的解释力,如可作为军备竞赛、公共地悲剧、环境污染等的模型,也可以用之来解释我国基础教育困境模型①。企业为了打垮其他同行企业,竞相降价、倾销,结果是自相残杀;每个国家都无节制地向空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以至于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冷战时期美苏两霸的军备竞赛使人类走到危险的边缘……这些事例都是自利的理性造成的群体困境,我们可以充分的看到理性的局限性,因此在策略选择上一味利己克他的理性是不可取的。

集体维护集体稳定和集体利益

在囚徒困境中若存在一个“集体”,囚徒困境便能够消解,一个集体所做出的行动

能使所有人都受益,那么该行动之实施能够增进所有人的利益。该行动在实施中往往没

有实施阻力。集体所进行的行动往往要调动集体的行动资源,而这些行动资源属于集体

中的每一个人的,因而每个人都有享有这些资源的权力。这样,一个集体的行动应当给

集体的所有人,而不是大多数人,更不是少数人带来利益,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就应当

采取所有人都获得好处的方案。一个集体理性的行动是,该行动是最优的,群体中成员

的总收益最大,并且该行动下每个成员都获得好处。前者涉及效率问题,后者涉及公平

问题。为此,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计算出一个最优方案,然后建立一个补偿机制,给那

些在该方案下利益受损的群体以恰当补偿,这样的机制能够形成是因为集体是一个有执

行力的组织,补偿的多少有具体情况而定。

个人理性趋向于利己,集体则具有独特的“公共信念”,具有行动空间,具有目标等等,能够被看作是一个博弈参与人与其他集体进行博弈的组织,依旧要求每个成员对其

状况都是“满意”的,期望在集体联盟下的收益大于个体收益。集体中每个成员在集体

之中获得的收益比不在该集体之中获得的要大,那么该集体的存在是合理的。

但在一个集体之中,若该集体的某些人,或某些人组成的亚集体,生活的更好,而

他们生活的更好是建立在某个人群组织生活的更差的基础上的,这样的现象便是剥削现象。一个成员或一个确定的人群是否为剥削者或被剥削者,要看他在这一系列行动中的

平均收益,一个确定的人群组织的平均收益大,他们便是剥削者,而另外的某个人群组

织的平均收益低或收益降低,他们便是被剥削者,一个集体存在剥削者,必定存在被剥

削者,若一群人时时都是被剥削者,他们是不幸的;在任何集体行动中,他们都是利益

受损者,他们便形成一个阶层。这便是民主制度下的不公平或剥削现象。他们不满意这

个集体,他们希望退出这个集体。于是集体便面临着瓦解。

集体瓦解如果对所有人的利益都有所增加,这样的瓦解是合理的。但在很多情况下,

并非如此。集体的联盟值大于瓦解后各个成员的联盟之和,而之所以发生瓦解是因为持

续不公平造成的。因此,为了避免瓦解,只有在制度上进行完善,消除剥削,才能对所

有人都有益。

能力是合作的前提,我们应当完善自己的能力,使你与他人一起创造价值,同时平

衡自己的理性与情感,记住历史,面向未来,在社会中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潘天群,合作之道博弈中的共赢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1

[2]忻展红,林齐宁编着,运筹学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08

[3]曾国平,个人主义、利益分配与集体利益的条件,财经研究,2008.01

三、课程体会

经管类的学科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从老师的讲解,相关文献的阅读,我感觉到了运筹学中雄心与保守的碰撞,利益与道德的矛盾,理性与情感的辩论,最突出的,是智慧之光的闪耀,这是让人能够深深折服在前人的智慧之海中伟大思想力量。它不是理想的,天真的,如文学阳春白雪般的顾影自怜,而是充分的理性成熟和务实,坦然的剖析形式,战局,得失,甚至是人性中有些不光明面。记得《合作之道》有一句“理性便是指人选择最优行动的能力”,使我对理性生活也有了更客观地看法,通过这门课,我对运筹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从心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后续能够找机会进行深入的了解。但让我遗憾的是,由于课程安排在六至十周,其他课程复习计划较紧张,所以课程论文没有来得及作充足的准备,所以论

文内容不是很成熟,在此深深感到抱歉,希望以后能够合理决策运筹,对时间管理上更得心应手些。

工程项目管理-名词解释

项目:是由一组有起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建设项目:需要一定量的投资,按照一定程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应符合质量要求的,以形成固定资产为明确目标的特定任务。 工程施工项目:施工企业自施工承包投标开始到保修期满为止全过程中完成的项目。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为了使项目取得成功(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 工程项目范围管理:是指工程项目各过程的活动总和,或指组织为了成功完成工程项目并实现工程项目各项目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各项活动。 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组织职能而进行的组织系统的设计、建立、运行和调整。 工程项目监理: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建设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目标控制:是指实现计划目标的过程中,行为主体通过检查,收集实施状态的信息,将它与原计划比较,发现偏差,采取措施纠正这些偏差,从而保证计划的正常实施,达到预定目标。 目标管理:指集体中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在实施中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行为科学,借助人们的事业感、能力、自信、自尊等,实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目标。 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施工项目经理:是承包人的法定代表人在施工项目上的委托授权代理人,是对施工项目管理实施阶段全面负责的管理者,在项目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流水施工:建立在分工协作和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其实质就是联系作业,组织均衡施工。它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有效方法。 工艺参数:是指一组流水中施工过程的个数。 空间参数:指单体工程划分的施工段或群体工程划分的施工区的个数。 流水节拍:指某个专业队在一个施工段上的施工作业时间。 流水步距:指相邻的工作队进入流水作业的最小时间间隔。 工期:是指从第一专业投入流水作业开始,到最后一个专业队完成最后一个施工过程的最后一段工作退出流水作业为止的整个持续时间。 横道图:是以横向线条结合时间坐标表示各项工作施工的起始点和先后顺序的,整个计划是由一系列的横道组成。 总时差:是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自由时差:是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网络计划优化:是在编制阶段,在满足既定约束条件下,按照一定目标,通过不断改进网络计划的可行方案,寻求满意结果,从而编制可供实施的网络计划过程。 质量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检验批: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检验: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见证取样检测: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取样,并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所进行的检测。 交接检验:由施工的承接方与完成方经双方检查并对可否继续施工做出确认的活动。

运筹学的历史

运筹学(yùnchóuxué)简介 英语全称为:Operational?Research(英国)或者是Operations?Research(美国) 在中国战国时期,曾经有过一次流传后世的赛马比赛,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就是田忌赛马。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在已有的条件下,经过筹划、安排,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就会取得最好的效果。可见,筹划安排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前者提供模型,后者提供理论和方法。 运筹学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敌我双方交战,要克敌制胜就要在了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最优的对付敌人的方法,这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说法。 但是作为一门数学学科,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最优方法的选择安排,却是晚多了。也可以说,运筹学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门分支。 运筹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中能用数量来表达的有关策划、管理方面的问题。当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运筹学的许多内容不但研究经济和军事活动,有些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了。运筹学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数学上的分析、运算,得出各种各样的结果,最后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已达到最好的效果。 运筹学作为一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在处理千差万别的各种问题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建立模型、制定解法。 虽然不大可能存在能处理及其广泛对象的运筹学,但是在运筹学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形成了某些抽象模型,并能应用解决较广泛的实际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运筹学已渗入很多领域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筹学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是一个包括好几个分支的数学部门了。比如:数学规划(又包含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组合规划等)、图论、网络流、决策分析、排队论、可靠性数学理论、库存论、对策论、搜索论、模拟等等。 运筹学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它已渗透到诸如服务、库存、搜索、人口、对抗、控制、时间表、资源分配、厂址定位、能源、设计、生产、可靠性、等各个方面。 运筹学是软科学中“硬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兼有逻辑的数学和数学的逻辑的性质,是系统工程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种基础理论和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和工具。运筹学已被应用到各种管理工程中,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编辑本段]运筹学的历史 运筹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在英美两国发展起来的,有的学者把运筹学描述为就组织系统的各种经营作出决策的科学手段。?P.M.Morse与G.E.Kimball在他们的奠基作中给运筹学下的定义是:“运筹学是在实行管理的领域,运用数学方法,对需要进行管理的问题统筹规划,作出决策的一门应用科学。”运筹学的另一位创始人定义运筹学是:“管理系统的人为了获得关于系统运行的最优解而必须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使用许多数学工具(包括概率统计、数理分析、线性代数等)和逻辑判断方法,来研究系统中人、财、物的组织管理、筹划调度等问题,以期发挥最大效益。 现代运筹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在某些组织的管理中最先试用科学手段的时候。可是,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的活动是从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军事任务开始的。当时迫切需要把各项稀少的资源以有效的方式分配给各种不同的军事经营及在每一经营内的各项活动,所以美国及随后美国的军事管理当局都号召大批科学家运用科学手段来处理战略与战术问题,实际上这便是要求他们对种种(军事)经营进行研究,这些科学家小组正是最早的运筹小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OR”成功地解决了许多重要作战问题,显示了科学的巨大物质威力,为“OR”后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有代表性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性途径方法(CPM)和项目评估和反思(PERT)技术,它们是两种分别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 其中CPM是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于1957年联合研究提出,它假设每项活动的作业时间是确定值,重点在于费用和成本的控制。 PERT出现是在1958年,由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公司在规划和研究在核潜艇上发射“北极星”导弹的计划中首先提出。与CPM不同的是,PERT中作业时间是不确定的,是用概率的方法进行估计的估算值,另外它也并不十分关心项目费用和成本,重点在于时间控制,被主要应用于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大规模开发研究项目。 随后两者有发展一致的趋势,常常被结合使用,以求得时间和费用的最佳控制。 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是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但因为项目管理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国际上许多人开始对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其一是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另外是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项目管理发展史研究专家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是美国最早的曼哈顿计划开始的名称.。后由华罗庚教授50年代引进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叫统筹法和优选法)。现在的台湾省叫项目专案。项目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传播与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分类研究方法

1、【信息】:香农—所谓信息,也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 择制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是集合名次,包括音讯、消息、通知、情报等,是与物质、能量并列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2、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第一,他并不是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 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的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人对符号意义的赋予和解读,与人的社会属性是分不开的。 3、【传播】:帕克—所谓传播,即在某种意义、某种程度上,个人由此得以推测他人态度 和看法的社会心理学过程。书上—所谓传播,及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将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他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在传播过程中,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传授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授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行为的时候,我们把社会传播看作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考察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解释为过程的时候,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考察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视为系统的时候,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集合体”,不但考察某种具体的传播过程,而且考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A、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B、施拉姆说:“我们 研究传播时,我们也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么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和被告知,教别人和受教别人,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联系的。”C、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传播过程”。总的来说,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5、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A欧洲源流:塔尔德和他的模仿理论——塔尔德,法国的社会学家,认为一切社会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纯粹的发明是极少的,大量行为是模仿。模仿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和传播发生的,既然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那么传播也是最基本的互动渠道。另外,对舆论的结构及其形成,运动过程做了详细分析,对舆论主体作了严格界定,提出报刊是公众的“精神纽带”,在理性舆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齐美尔和他的网络理论——齐美尔,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形成社会学创始人。齐美尔认为社会学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最早提出了传播网络理论,认为社会上的个人都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要解释人的行为,最根本的是要搞清个人在这个传播链中的位臵,也就是与谁有这信息传播的关系,齐美尔将这个传播网络描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分析

[摘要]通过“鲁布革”工程,建筑业进行了企业生产关系的大变革,但并没有把科学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作为“鲁布革”经验的重点。提出进一步提升施工生产方式,就要发展以“减少工程量、降低消耗量、确保高质量”为核心内容的工程总承包。“LG”工程经验是继“鲁布革”工程之后的第二次冲击,冲击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工程总承包需要的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 [关键词]项目管理“鲁布革”工程“LG”工程工程总承包 Abstract:According to 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rried out large reform ofenterprises production relations,but it didn't take optimiz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cheme as the emphasis of LubugeHydro-electrical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5763229.html,/PMP/Project's experience.The paper put forward to develop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for the core ofreducing quantity,decreasing consumption and ensuring quality.LG Project expe rience is the second shock afterLubuge Project.Its target is to build up new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terprise operation mechanism appli-cant to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LG Project;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学习、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逐步探索和建立起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以下简称为项目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1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1.1建筑业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历史回顾 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从1984年我国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以及“鲁布革”工程实施开始,为引进学习阶段;从1987年五部委联合发文推广“鲁布革”经验,到1993年呼和浩特项目管理工作会议,论文网为研究试点阶段;从1994年九江项目管理工作会议,到1997年西安项目管理工作会议,为全面总结推广阶段;从1997年西安项目管理工作会议到2000年,为完善和深化规范项目管理阶段;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为创新发展阶段。 1.2建筑业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基本经验(1)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施工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市场经济、操作性强、比较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 (2)明确了建筑业的结构调整思路,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施工队伍为骨干、劳务作业队伍为依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结构。 (3)进行了企业内部两层分离实践,创造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规划多种经营、实行多元化战略的经验。 (4)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加速了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5)促进了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为建筑业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加快与国际惯例接

浅析运筹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运筹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表现为对资源的争夺。因此,在有限的资源下获得最大的利益是每个竞争者所考虑的问题,这也是经济学和运筹学所着重解决的问题。运筹学就是以数学为主要手段、着重研究最优化问题解法的学科。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运筹学可以用来很好的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运筹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现代化建设有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运筹学在企业决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众所周知,运筹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对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用数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社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创造经济效益。而企业投资的根本目的也是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限资源的有效使用的基础上,达到既定目标,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决策是否有效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愈来愈大。正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获利并促进企业的发展,而错误的或者无效的决策只能使企业无利可获甚至亏损,阻碍企业的发展。而运筹学、经济学、博弈论等决策性的科学可以引导投资者选择最佳投资组合策略,为决策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用来解决人们用纯数学方法或者现实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企业正确决策的形成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运筹学;决策;应用;理论体系;效益 一、引言 人们无论从事任何工作,不管采取什么行动,都希望所制订的工作或行动方案,是一切可行方案中的最优方案,以期获得满意的结果,诸如此类的问题,通常称为最优化问题。运筹学就是以数学为主要手段、着重研究最优化问题解法的学科。求解最优化问题的关键,一是建立粗细适宜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化

为数学问题;二是选择正确而简便的解法,以通过计算确定最优解和最优值。最优解与最优值相结合,便是最优方案。人们按照最优方案行事,即可达到预期的目标。运筹学的应用可大可小,可以处理各种策略性的问题。 通过对运筹学的学习,无论是从简单的故事,还是真实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运筹,是用最小的功效获得最大的利益。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极大的意义。运筹学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它已渗透到诸如矿山、服务、库存、搜索、人口、对抗、控制、时间表、资源分配、厂址定位、能源、设计、生产、可靠性、等各个方面。 二、运筹学概述 运筹学作为一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在处理千差万别的各种问题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建立模型、制定解法。虽然不大可能存在能处理及其广泛对象的运筹学,但是在运筹学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形成了某些抽象模型,并能应用解决较广泛的实际问题。 运筹学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敌我双方交战,要克敌制胜就要在了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最优的对付敌人的方法,这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说法。但是作为一门数学学科,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最优方法的选择安排,却相对较晚。也可以说,运筹学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门分支。运筹学的具体内容包括:规划论(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图论、决策论、对策论、可靠性理论等。 三、运筹学的发展 Operation Research原意是操作研究、作业研究、运用研究、作战研究,译作运筹学,是借用了《史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语中“运筹”二字,既显示其军事的起源,也表明它在我国已早有萌芽。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它使用许多数学工具(包括概率统计、数理分析、线性代数等)和逻辑判断方法,来研究系统中人、财、物的组织管理、筹划调度等问题。它对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期发挥最大效益。作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1.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工程项目建设是利用投资完成具有一定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的过程,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具体化,是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一种具体形式。它通过项目的建成投产使垫付出去的资金回收并获得增值。 2.工程管理现状 2.1理论与实践新进展作为传统的实行项目管理的工程建设领域,近几年来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上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建立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实行项目管理资格认证制度; 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创新:Partnering模式、动态联盟模式、伙伴关系模式。 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项目风险管理技术、项目集成化和结构化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可视化技术、项目过程测评技术、项目回顾和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思想与方法、大型项目管理和多项目管理方法。 2.2现阶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两年来出现的多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

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法制不健全 2)在项目的获取上还缺乏营销的概念 3)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范围有待扩展 4)竞争中过分重视价格的作用 5)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6)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还不够 7)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8)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①组织关系复杂,协调工作大、②投入资金的管理问题、③各自资任不明,分工不确切、④重进度,轻质量、⑤计划工作不落实、⑥材料供应、设备落实问、⑦合同问题。 3.发展趋势 3.1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 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 形成趋势和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

传播学概论-重点(一)

请同学们注意:因为传播学概论重要内容较多的关系,本次是一到七章的重点内容。(请大家根据重点结合书本认真理解记忆,加油:) 第一章导论 学习要点:本章是对传播学总体理论知识的论述。概述了传播学最基本的知识:传播现象的由来及发展;传播的定义与层次,传播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范围;传播学与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联系,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等等。共分为四节。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也就是属于名词解释的题较多。 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 一、基本概念 传播 二、重点问题 1、“传播”定义的三种类型。 2、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一、基本概念 传播学 二、重点问题 1,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英国传播学分为四大流派:麦奎尔社会学派;霍洛伦社会心理学派;奇斯曼政治经济学派;利兹职能学派; 第三节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 一、基本概念 大众传播学新闻学实验性的定量分析法思辨型定性分析法 研究对象 二、重点问题 1、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关系? 2、传播学是否与新闻学有血缘关系? 第四节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 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体系;2,对新闻改革起到参考,

借鉴作用;3,对社会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高新科技带来的社会变革,推动我国进入新世纪的信息时代,都有重要意义。 课后问答题: 人类传播有哪些主要层次?它们各自的特点是甚么?(此题非常重要) 按照信息传授范围大小: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自我传播每个人的自我信息传播,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1,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是合为一体的;2,传播的互动过程,仅限于自己。3,人脑信息库的内储信息量的多少,决定自我传播的活跃程度。 人际传播狭义: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亲身传播;广义: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层次。人际传播具有社会性,是大量存在的。反馈灵活,互动频繁。通过传播向他人展示自我,在他人反应中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人际传播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 群体传播团体传播,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纳入了社会系统。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都包含着能动的相互关系。群体传播会形成凝聚力。个人会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支持的力量。 组织传播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的关系结成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 方式有三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某一组织的决策过程与实施过程,也是传播过程。组织是否有权威,也表现在传播的内容是否有可信度。 大众传播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1,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2,所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受众是大量的,匿名的,不相干的;3,信息时代向流动的;4,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大众传播更快捷,广泛;5,由组织,职业传播者发出。

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

2007-06-15第9卷 第2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SH A AN XI R T V U JOU RN A L Jun15,2007 V ol 9 N o 2 教学研究 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 王建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教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运筹学的起源及发展状况进行考证,旨在向电大基层教学科指导教师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员介绍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使电大师生对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更清晰,应用更方便。 [关键词]国际运筹学联盟;运筹学;运筹学学报 [中图分类号] O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4649(2007)02 0086 01 人们一般认为,运筹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当时,英国(随即是美国)军事部门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将非常有限的物资以及人力和物力,分配与使用到各种军事活动的运行中,以达到最好的作战效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飞机从德国起飞17分钟即到达英国本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和拦截成为一大难题。1935年,为了对付德国空中力量的严重威胁,英国在东海岸的鲍德西(Baw dsey)成立了关于作战控制技术的研究机构。1938年,鲍德西科学小组负责人(Row e,A P)把他们从事的工作称为运筹学(oper ational research[英],operations resear ch[美],直译为 作战研究 )。因此,人们把鲍德西作为运筹学的诞生地,将1935 1938年这一时间段作为运筹学产生的酝酿时期。但是,关于运筹学的思想和方法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例如,丹麦电气工程师埃尔朗(Erlang,A K)关于用概率论理论来研究电话服务的论文(运筹学中排队论的早期论文)发表于1909年;美国数学家冯 诺伊曼(von Neumann,J )和摩根施特恩(M orgensten,O )所著 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一书(运筹学中对策论的创始作)成书前的一系列论文,在1928年就开始刊出;原苏联数学家康托洛维奇( !?#??%&, )的 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 一书出版于1939年。 二战结束时,世界各国的运筹学工作者已超过700人,这些人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其中一部分人力图将他们在战争中进行运筹研究取得的经验和知识转到民用生产中去。在英国,首先出现了一个 运筹学俱乐部 ,1950年出版了第一份运筹学杂志,并于1953年成立了英国运筹学学会。在美国,则于1952年即成立了美国运筹学学会。此后,于1959年成立了国际运筹学联盟(Interna-tio nal Federatio n of Operatio nal Research Societies,简称IFORS)。该联盟现有会员国45个。在中国, 1956年中国科学院即组织开展运筹学研究。1964年,借鉴 史记 汉高祖本记 中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一语,把 operations re-search 译名为 运筹学 。中国运筹学学会成立于1980年,1982年加入IFORS,并于该年创办了 运筹学杂志 ,1997年改名为 运筹学学报 。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大型企业的兴起,科技水平的提高,产品更新的加速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促使在经济和管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运筹学得到迅猛发展。现在,全世界(尤其在美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多设有自己的运筹学研究组织,在一些较知名的大学里,一般皆开设运筹学课程,不少大学还建有运筹学专业或有关的系和研究所。(下转第46页) *[收稿日期]2007-03-05 [作者简介]王建功(1957 ),西安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教学部主任,教授。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 项目:project "项目"一词最早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汉语中出现(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援外项目).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 发展历史 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 传统项目管理发展阶段 从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项目管理主要是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工业/民用工程建设方面。此时采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预算、规划和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借用的一些一般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当时的项目经理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具体执行者,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项给定的任务或工作,然后不断接受上级的指令,并根据指令去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建立的两大国际性项目管理协会,即: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和以美洲国家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以及各国相继成立的项目管理协会,为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一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中,发达国家的国防部门对于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创造的许多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由美国空军最早开发的项目计划评审方法(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由美国国防部提出并推广的项目工期与造价管理规范(Cost / Schedule Control Systems Criteria--C/SCSC)等一大批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现在仍然在广泛地使用。 2. 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项目团队规模的不断扩

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经验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以下简称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编辑]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不直接与该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但可以按合同约定,协助业主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并受业主委托监督合同的履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方式及服务内容、权限、取费和责任等,由业主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合同中约定。 [编辑] 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项目管理是复杂的任务 (1)建设工程项目时间跨度长、外界影响因素多,受到投资、时间、质量等多种约束条件的严格限制,并且由多个阶段和部分有机组合而成,其中任何一个阶段或部分出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增加项目管理的不确定因素。 (2)项目管理需要各方面的人员临时组织成一个团队,要求全体人员能够综合运用包括专业技术、经济、法律等多种学科知识,步调一致地进行工作,随时解决工程实际中发生的问题。 2.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 建设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项目管理者在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处理和解决工程项目实际问题。因此,项目管理就是将前人总结的建设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运用于工程管理实践。 3.项目管理应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需对资金、人员、材料、设备等多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并需要在不同阶段及时进行调整。对于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相关部门都应迅速地做出协调一致的反应,以适应项目时间目标的要求。同时,因各种建设项目在资金来源、规模大小、专业领域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同,项目管理组织的结构形式、部门设立、人员配备必然不同,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模式,而必须按照弹性原则围绕具体任务建立一次性的专门组织机构。 4.项目管理方法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 现代项目管理方法的理论体系是多学科知识的集成,可以分为哲学方法、逻辑方法和学科方法。哲学方法是辨证地分析事物的两面性、正面效应和反面效应;逻辑方法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归纳、演绎、综合,如逻辑框架法等;专业方法是利用各种学科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法、问卷法、蒙特卡罗模拟法、价值工程法、网络技术法等。这些方法在项目周期中的项目的策划与立项、目标控制、后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项目的科学管理起到关键性作用。 5.项目管理的标准是客户的满意度

工程施工项目流程管理完整版

工程施工项目流程管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 Gongcheng xiangmu guanli moshi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以下简称工程总承包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主要有如下方式: 1.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简称EPC)/交钥匙总承包(Lump Sum Key,简称LSTK) 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成本全面 负责。 交钥匙总承包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业务和责任的延伸,最终是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项目。 2.设计—施工总承包(Design-Build,简称D-B) 设计—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成本全面负责。 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类型和业主要求,工程总承包还可采用设计—采购总承包(Engineering-Procurement,简称E-P)、采购—施工总承包(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简称P-C)等方式。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以下简称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规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2013版 第一章传播概述 第一节、传播的含义 1、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2、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史,突厥传》。 3、传播的特性:(1)形态多样性: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写信、作文)、图像传播(绘画、拍照) (2)时空遍布性:从时间上从古至今、从空间上从南到北 (3)行为伴随性:行为离不开传播、行为本身就是传播 (4)极端重要性:传播的本质 4、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 (3)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 (4)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5、传播与信息的关系: (1)与信息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 (2)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人类传播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只是广义的传播中的一部分,即人类传播,传播学,即人类传播学 (4)传播定义:广义:系统(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行为; 狭义:人(自身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第二节、传播的类型 1、从符号角度:口语、文字、图像、实物 语言传播(口语、文字)、非语言传播(图像、实物) 从性质角度:人类传播(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非人类传播 2、人类传播的划分方法: (1)二分法(技术、手段):亲身传播、大众传播 (2)四分法(范围、规模):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大众传播 3、自我传播:最小是一种传播,是非社会传播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至少两人以上,下限明确,上限模糊,无明确的群体正式的组织 组织传播: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动的群体之间的传播,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公益组织、互利组织等 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优点:快、广、多、好缺点:反馈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 第三节、传播的结构 1、传播的三要素说:传者、受者、信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提出 2、模式的类型: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字模式图像模式最常用 3、传播基本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一)线性模式: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 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新闻传播学之新闻起源和本源

新闻传播学之新闻起源和本源 一、新闻的起源 1、人类早期的信息传播方式 (1)口头传播又叫口传新闻,是人类最早运用的新闻传播手段之一。口头新闻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报告马拉松战役胜利的故事。长处是灵活、简便。消息不胫而走,有广泛的适应性。缺点:容易失真。 (2)信号传播通过传受双方事前约定的信号传递某种信息(新闻)。长处是传送信息迅速。缺点是传递复杂的内容比较困难。 (3)符号传播,就是通过图画或者某种实物的暗示传递信息。长处是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易懂。短处是必须事先约定其含义。 (4)文字传播,采用文字作为手段,传递信息。长处是与上述三种传播手段比较而言,文字传播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拓展了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短处是必须识字,且有较高文化程度。 2、坚持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 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唯心主义的新闻起源观有两类说法: 一是“本能说”,他们认为,人类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正是好奇心对远近发生的变化产生无限的兴趣,才有追求、采集和传播新闻的欲望与动力。 二是“意志说”。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非本质的,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新闻这种现象由意志这种本质的“外化”而产生。 二、新闻的本源 1、新闻的本源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论述了新闻的本源和新闻的真实性等新闻学的基本问题。文章中说:“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2、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a、有事实才有新闻;

简述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简述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应用博弈论思想分析团队合作中个人理性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作者:张舒悦 日期:2015年1月19日 [摘要] 我们说理性表现为参与人为自己的目标进行推理或计算。因此·在博弈对峙的局面中,每个人的理性判断最终导致的行为选择,也许反而会使导致集体利益的最差,当然。也许两个参与者之间不能被看做集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集体特点的分析,从而对每个人理性策略选择所构成的集体后果关联从而对个人理性与集体利益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囚徒困境;集体;理性;利己主义 [正文] 一、运筹学科的起源发展与分支概括 运筹学的起源 运筹学(英国用operational research,美国用operations research,简称OR),从它的英文名称和中文翻译可以看出它与作战相关。中文“运筹”一词来源于《史记——留侯世家》,刘邦夸奖张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一翻译不但传达了运筹学的渊源,而且反映了它的内涵,是翻译“信、达、雅”的最高境界。运筹学是一门内容广泛、应用广泛的交叉学科,它汇聚了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管理学、心理学、仿生学等众多的学科。有些分支的起源,如图论这一重要的分支的起源甚 至可以追溯到16世纪;即使是在现代通信领域广泛应用的排队论,也可以追溯到20世 纪初。但是,运筹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确实要归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这样一个时期,科学发展从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向学科交叉发展,从“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向系统综合研究的方向发展,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 科学开始了它的早期发展。这个良好的发展时期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暂时中断,大量的科 学家为了国家利益投入到了为战争服务之中。在德国一方,科学家更多地投人各种杀伤 武器的研究;而在英美一方,科学家被组织成为作战研究小组,专门研究作战中的一些 特殊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数学模型和方法来解决。如雷达的部署问题、运输船队的护航 问题、反潜深水炸弹投掷问题、飞行员长机僚机配对问题、太平洋岛屿军事物资存储问题、项目管理问题等等。这些研究保障了英伦三岛免遭德军的蹂躏、美军在太平战争的 胜利。

浅谈中国项目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浅谈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 ——————历史、现状、趋向 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以项目为中心,提高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已经为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用以项目为主的发展模式。 本文对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当前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一、中国悠久的项目史与项目管理的产生 (1)中国悠久的项目史 项目作为国民经济及企业发展的基本元素,一直在人类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际上,自从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出现到当今,人类就一直执行着各种规模的“项目”。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上有许多举世曙目的项目,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长城进行的修筑、战国时期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北宋真宗年间皇城修复的“丁渭工程”、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故宫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运作大型复杂项目的范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都堪称是极其复杂的大型项目。对于这些项目的管理,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要取得成功也是非常困难的。 (2)项目管理的产生 有项目,就有项目管理问题。因此西方人提出,人类最早的项目管理是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当时人们完成项目的主要想法是完成任务,这就是潜意识的项目管理。但是,直到本世纪初,项目管理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方法,没有科学的管理手段,没有明确的操作技术标准。因而,对项目的管理还只是凭个别人的经验、智慧和直觉,依靠个别人的才能和天赋,根本谈不上科学性。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需要新式武器、探测需要雷达设备等,这些从未做过的项目接踵而至,不但技术复杂,参与的人员众多,时间又非常紧迫,经费上也有很大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来实现既定的目标。“项目管理”这个词就是从这时才开始被认识的。随着现代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涉及专业越来越广泛,项目内部关系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运作好一个项目的需要,于是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