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和义和团
第二章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二)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 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农民革命纲领和较完整的 社会改革方案,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封建 土地所有制,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 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 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总结和提高了中国历代农 民起义提出过的“均平”、“均贫富”、 “均田”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 要求摆脱剥削和压迫、要求平等、要求消除 贫富区分的愿望,表现了农民群众对封建土 地制度深刻痛恨和大胆否定的高度的革命精 神。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分田方案只 能是农民小生产者的一种幻想,是根本不可 能实现的。因此,它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 封建落后性。
2.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 金田村起义,洪秀全随即颁布军纪五条:一、 尊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 四、公心和傩(睦),各遵头目约束;五、 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
3.永安建制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州(今蒙山县), 洪秀全分封诸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 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 开为翼王。西王以下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
一、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二、义和团运动的经过
一、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运动是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民 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中国人 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挽救民族危机 斗争的继续,也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反教会 斗争的总汇合。帝国主义把教会当作侵略中 国的重要工具。从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 代末,反教会的斗争大体经过了4个阶段。
3.安庆保卫战 1861年11月,陈玉成 4.经营江浙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64年
四、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抗争史

条件:阶级、思想、组织基础, 条件:阶级、思想、组织基础,外部条件
中 国
一大: 一大:
共
建党
时间、地点:1921.7.23,上海 时间、地点:1921.7.23, 内容:1.党的纲领 定名、奋斗目标); 党的纲领( );2. 内容:1.党的纲领(定名、奋斗目标);2. 确定中心任务; 3.选举领导机构 选举领导机构。 确定中心任务; 3.选举领导机构。 中共的诞生的意义:带来光明和希望, 中共的诞生的意义:带来光明和希望,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时间、地点:1922.7,上海 时间、地点:1922.7,
背 国际:日美加紧侵华;俄十月革命 国际:日美加紧侵华;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景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五 四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运 动 结果: 初步胜利(释放、罢免、拒签) 结果: 初步胜利(释放、罢免、拒签) 1919
1.性质,2.先锋、主力、 1.性质,2.先锋、主力、领导 性质 先锋 3.启导觉悟, 3.启导觉悟,准备力量的团结 启导觉悟 意义: 4.为中共成立准备思想基础 4.为中共成立准备思想基础 5.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阶级矛盾的激化
开始标志: 开始标志: 金田起义
概 况
初建政权: 初建政权: 永安建制 正式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政权: 定都天京 颁布革命纲领: 天朝天亩制度》 颁布革命纲领《天朝天亩制度》 军事全盛: 东征(秦日纲、石达开) 军事全盛: 东征(秦日纲、石达开) 由盛转衰: 由盛转衰 失败标志: 失败标志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第二章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二、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 三、太平天国后期斗争及其失败 四、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3.安庆保卫战 1861年11月,陈玉成 4.经营江浙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64年
四、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 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使反革命 势力大大超过革命势力。
主观原因是: 第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存在严重的宗派思想,破 坏了团结,涣散了力量; 第二,拜上帝会的宗教迷信束缚了革命群众的手脚; 第三,太平天国一度实行消灭家庭、消灭私有财产、 取消商业等过火政策,引起群众不满; 第四,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 认识不足。
太平天国的失败有力地证明: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中国,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如 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即使像太平天国这 样伟大的农民战争,也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农民是民主革命 的主力军,但不可能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பைடு நூலகம்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历史上 的意义却是巨大的。这场斗争坚持了14年之久, 革命势力发展到18个省,建立了一支上百万人的 农民起义军和农民政权,提出了一系列较为系统完 备的纲领制度,把中国旧式农民战争推到了最高峰。 它严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削弱了封建统治势力,又 英勇地抗击了外国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坚决捍 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的决心和勇气。它拉开了旧 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今后的民主革命斗争提供 了很多启示。它还对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 民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于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相关论述

关于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相关论述关于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相关论述1.农民阶级的代表:太平天国、义和团2.农民起义的大背景:(1)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激化晚清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更加激化了。
清朝统治阶级重要成员曾国藩曾在一份奏折《备陈民间疾苦疏》中谈到当时民间的疾苦:“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在这份奏折中,曾国藩着重谈到了“银价太昂,钱粮难纳”、“盗贼太众,良民难安”、“冤屈太多,民气难伸”几个问题。
(2)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第一、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支出了巨额的军费,《南京条约》中又规定向英国赔款,迫使清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剥削程度,新增加的捐税最终都落在农民头上;第二、鸦片输入使“银贵钱贱”问题进一步加剧,农民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是铜钱,交纳赋税却必须是白银,实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第三、五口通商使两广、福建、湖南、江西原来依靠内地通往广州商路谋生的成百万下层群众失去生计,这几个省份成为农民起义最猛烈的地区。
3.探索的活动与结果:以太平天国为例1金田村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3月,洪秀全称天王,9月攻占永安之后,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并颁布诏令3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上过程中得到农民的拥护,起义军不断扩大,1853年3月19日,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4颁布《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5军事全盛为了巩固和扩大革命成果,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粉碎了清军对天京的包围,实现了军事上的全盛。
6太平天国的覆灭从1856年9月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天京事变开始到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太平天国实力大为削弱,直至当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全面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利用和改造了的基督教教义,对中国封建专制进行 猛烈抨击。宗教毕竟不是真理,利用宗教发动农民起义,是农民 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宗教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成为宣传组织群 众的有力武器,但是当农民战争需要进一步向前发展时,它的消 极作用和局限性就会日益显露,并造成危害。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 建国革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 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体现了绝对 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 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只是空 想,根本无法实现,实际上也并没有实行(太平天国在江西、安 徽等地实行比较切合实际的“照旧交粮纳税”的办法)。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它涉及到经济、 政治、军事、文教和社会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产品分配问题:内容,实行圣库制度;原则,“天下人人不 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宣传和发动群众的指导思想,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之一。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 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 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逐渐建立等级森严的政治制 度。这是洪秀全尊孔的最深层原因。D项不是原因,西方是否支持天平天国, 与反孔尊孔没有关系。而且,不管是传统士绅的抵制(C)还是未获得西方的 支持(D),都是太平天国兴起时就存在的因素,不能解释洪秀全从前期反孔 到后期要求尊孔的变化。
2.(2015山东)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 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 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 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C) A.太平天国运动 表2 B.义和团运动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C.戊戌变法 722 甲 D.辛亥革命
2013高考历史必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历史】2013高考历史必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高频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例题】史学家认为:“魏源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解析】从材料中“十分可贵”“能上道”等信息,可知“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的主要思想是“师夷长技”,所以“这个方向”即学习西方。
结合“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信息,只有B项具有学习西方的特征。
答案为B。
【例题】一名俄国记者的报道记述了某年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场面:“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
但是团民们仍然挥舞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红灯照!’向车站前进。
”这一年是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解析】据材料中的“团民”“义和拳”“天津火车站”,可以确定其反映的是1900年义和团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情景。
1900年,义和团运动由山东、直隶发展到京津地区。
运用所学知识可得出1900年是庚子年:其一,八国联军侵华被称为“庚子之变”;其二,1901年为辛丑年(《辛丑条约》),根据天干地支的顺序,得出1900年为庚子年。
答案为C。
【归纳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落后性1.太平天国政权的腐朽和封建化——政治上的落后性。
2.维护小农经济、实行平均主义——经济上的落后性。
3.将帅不和、固守孤城——军事上的落后性。
4.摒弃传统文化,强制推行拜上帝教——文化上的落后性。
高频考点辛亥革命【例题】 20世纪初期,一位在中国的美国游客给家人的信中说:“您不用担心我,我们受到的保护很好,叛乱者肯定会胜利,大家都这样认为,因为所有的士兵都正在变成叛乱者。
我很幸运能目睹一场真正的战争。
”信中“真正的战争”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解析】根据时间20世纪初期排除A;武昌起义符合材料中“所有的士兵都正在变成叛乱者”的条件,因为武昌起义的参加者为湖北新军,故C正确;而黄花岗起义的参加者主要是革命党,秋收起义的参加者主要为农民,排除B、D。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的反抗与探索高二历史组闵青松【课标阐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课标解读:1.了解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过程及影响2.分析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及失败原因3.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4.认识农民运动在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及发展历程、结果及失败原因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容、意义及评价了解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并与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比较探究2.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相关材料,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无法独立完成中国革命任务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通过学习使学生关注农民问题,加强学生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及革命纲领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认识农民运动在革命中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过程】导入:多难的民族必将产生雄健的精神,在屈辱中站起来的才是真正的巨人。
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
在近代中国,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的农民阶级是怎样担任起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这一任务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一、兴起的背景展示材料: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要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表格模板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表(第三课时)
试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答:相同点:
①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
②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
③领导者:农民阶级;
④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动;
⑤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群众,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⑥结果及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⑦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
①时代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其爆发的根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是其根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后,做诗一首: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
其中“权断手足情”的主要原因是:()①领导者腐朽思想的日益滋长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③清政府分化、离间政策的影响④洪仁玕与洪秀全政见的不同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权断手足情”指的是1856年的天京变乱,根据所学天京变乱的发生与清政府分化、离间政策无关,洪仁玕是在变乱后执掌天国大权,排除③④。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2.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
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由题干“帝国内部的战争”排除AC,AC属于无关项。
D项辛亥革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即便反帝不太明显,但不属于严格的“帝国内部的战争”,另外,再根据恩格斯的生卒年(1820-1895年),更加坚定的判断出,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D。
进一步分析,可知,B项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3.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辱之道。
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有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错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属性不同其斗争目标是不可能趋向一致的;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的目标主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的目标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没有体现求民主;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以及资产阶级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反对外来侵略,所以本题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太平天国、义和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4.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对帝国主义也反封建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但是两者却有本质的区别,所以选项AB两项本身就是错误的。
“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的确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但是并不能作为“根本原因”,材料中的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足以证明其根本原因只能是马克思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太平天国运动并未带来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5.《晚清大变局中的人物和思潮》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到: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
通过实行专利制度,“准富者请人雇工”,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业、交通企业、开矿、办银行、办“学馆”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接起来。
这一“某人”是()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李鸿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主张学习西方:兴商业,办银行,建设铁路、开矿、办邮政,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故选B。
A项主张发展小农经济;C项与材料“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接起来”不符;D项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6.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的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
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B.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
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但由于其绝对的平均主义违背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加上战乱的因素,《天朝田亩制度》并未真正实施。
故A、B、C三项均是对其正确表述,D项表述错误。
所以应选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7.1859年,洪仁玕提出由私人集资筹建“书信馆”,并用火车运送邮件,“以通各色家信”。
这反映了A.太平天国大力推行近代化 B.洋务派试图发展近代邮政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 D.先进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仅仅从洪仁玕提出的建议,还不能得出“大力推行近代化”的结论,太平天国试图发展近代邮政,B错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的引诱导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C错误。
筹建“书信馆”,并用火车运送邮件,反映了先进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变革近代交通和通讯方式的思想,因此选择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8.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这反映了《资政新篇》A.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C.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资政新篇》最先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故A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没有实行的条件,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脱离了农民阶级,并未获得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故D项错误。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9.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写道:洪秀全考不上秀才,便产生了逆反心理。
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
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
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
洪秀全曾下诏书说:“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
”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B.心理因素是导致其绝对否定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因C.反对孔孟诸子百家学说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化D.实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思想上的统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材料中洪秀全产生的逆反心理对孔子的彻底否定,就占领南京后还不罢休,说明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没有摆脱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故A项正确;导致其绝对否定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因是其阶级属性,不是心理因素,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属于农民阶级,不可能传播资产阶级文化,故C项错误;反对孔子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拜上帝教“,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0.“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除了l00年后中国借来并加以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落后性局限性 B.对基督教义进行了中国化诠释C.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D.是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产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依据所学,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成为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
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所以应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认识11.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可以看出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所以本题选B,A、C、D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