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四 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四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实验地点:程控实验室,崇实楼407)一、实验目的1、熟悉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临界比例度参数整定方法。
3、研究一次、二次阶跃扰动对系统被控量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MATLAB 软件,2、PC 机 三、实验原理工业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如图4-1所示,以加热炉出口温度为主控参数,以炉膛温度为副参数构成串级控制系统。
图4-1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图4-1中,主、副对象,即加热炉出口温度和炉膛温度特性传递函数分别为主对象:;)130)(130()(18001++=-s s e s G s 副对象:21802)1)(110()(++=-s s e s G s主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PI 或PID ,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P 。
对PI 控制器有 221111)(),/(,111)(c c I c I I c I c c K s G T K K s K K s T K s G ==+=⎪⎪⎭⎫ ⎝⎛+=采用串级控制设计主、副PID 控制器参数,并给出整定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和阶跃扰动响应曲线,说明不同控制方案控制效果的区别。
四、实验过程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反复调整调节器参数进行实验,利用MATLAB 中的Simulink 进行仿真,可以方便、快捷地确定出调节器的参数。
1.建立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Simulink 模型 (图4-2)在MATLAB 环境中建立Simulink 模型如下:)(01s G 为主被控对象,)(02s G 为副被控对象,Step 为系统的输入,c 为系统的输出,q1为一次阶跃扰动,q2为二次阶跃扰动,可以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PID1为主控制器,双击PID 控制器可设置参数:(PID 模块在MATLAB/Simulink Library Browser/Simulink Extras ),Step 为阶跃信号,参数起始时间应设置为0。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温度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如钢铁厂、化工厂、火电厂等锅炉的温度控制系统,电焊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等。
加热炉温度控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生产自动控制过程中 ,随着工艺要求 ,安全、经济生产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简单、常规的控制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
传统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很难使系统完全抗干扰。
串级控制系统具备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快速性、适应性和控制质量,因此在复杂的过程控制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主副回路设计进行了详述,设计了加热炉串级控制系统,并将基于MATLAB的增量式PID算法应用在控制系统中。
结合基于计算机控制的PID参数整定方法实现串级控制,控制结果表明系统具有优良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关键词:干扰串级控制主回路副回路Abstract:Automatic control of production process, with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ecurity, economic production rising cases, simple, conventional control can not meet the modern production. The traditional single-loop control system is difficult to make the system completely anti-interference. Cascade control system with good anti-jamming capability, rapidity, flexibility and quality control, and therefore a complex process control industry has been widely used. Cascade control system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in and sub-loop design was elaborate, designed cascade control system, furnace, and MATLAB-based incremental PID algorithm is applied in the control system. Combination of computer-based control method to achieve PID parameter tuning cascade control, contro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excellent control accuracy and stabilityKeywords:Cascade control, interference, the main circuit, the Deputy loop目录1.前言 (2)2、整体方案设计 (3)2.1方案比较 (3)2.2方案论证 (6)2.3方案选择 (7)3、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8)4. 温度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9)4.1控制对象的特性 (9)4.2主回路的设计 (10)4.3副回路的选择 (10)4.4主、副调节器规律的选择 (10)4.5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 (10)5、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 (12)6 、MATLAB系统仿真 (13)6.1系统仿真图 (13)6.2副回路的整定 (15)6.3主回路的整定 (16)7.设计总结 (18)【参考文献】 (19)1.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热炉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供热过程的前馈_串级自适应控制

功能测试通过SUPMAX 的操作员站发出控制指令,指令通过通信卡传递到通信处理机,由通信处理机控制测控单元(CSU)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正确的动作,同时将动作反馈给通信卡传回到操作员站上显示正确的信息。
通过DCS 的操作员站发出控制指令到SUPLINK 和SUPAPPS,由电气通信程序从SUPLI NK 和SUP AP PS 读取指令,传递到CSP A,再通过电气监控网传递到通信处理机,由通信处理机控制测控单元(CSU )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正确的动作,同时将动作反馈通过电气通信程序写入SUPLINK 和SUP APP,并在操作员站上进行正确的信息显示。
经过几次测试,该项功能测试的正确性都达到了100%。
实时性测试测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的实时性:一是指令执行的实时性;二是反馈显示的实时性。
综合起来就是控制回路的实时性。
指令执行的实时性其理论数据如图4所示。
图4 通信卡方式控制指令实时性图示实际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平均值为1 093s 。
反馈显示的实时性其理论数据如图5指示。
图5 通信卡方式反馈信号实时性图示实际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平均值为2 420s,其中包括由于目测屏幕显示的反应滞后时间(平均为0 5s)。
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在7个长达72h 不间断的考核期间,通过DCS 定时自动对一系列设备发出控制指令,同时通过硬接线返回反馈信号以记录反馈信号。
每个72h 测试的结果如下:共发出34640个指令,正确反馈信号获得34640个,其指令间隔为30s,正确率为100%。
5 结束语本文介绍的方案既保留了ECS 优越的特点,也完善了电厂集中管理控制的要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是目前在国内领先的DCS 与ECS 一体化的控制方案。
在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的贵州野马寨3 200MW 发电机组的DCS 项目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案。
收稿日期:2004-01-08。
作者许大庆,男,1964年生,198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研究领域: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等。
管式加热炉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说明

管式加热炉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说明一、引言二、系统结构温度串级控制系统主要由上位机、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组成。
1.上位机:负责启动和监控系统运行,提供温度设定值和参考模型,按照系统控制算法生成控制指令发送给下位控制器。
2.温度传感器:负责实时采集管式加热炉内的温度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器进行处理。
3.控制器:根据上位机提供的设定值和参考模型,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执行机构。
4.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调节管式加热炉内的加热功率或其他参数,以实现温度控制。
三、温度控制策略1.温度设定值的调整:上位机会根据需要设定管式加热炉内的目标温度,并将其发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会根据设定值和参考模型,生成合适的控制指令来调节温度。
2.温度比例控制:控制器会根据当前温度和设定值之间的差异,生成一个控制量来调节加热功率,使加热炉内的温度趋近于设定值。
3.温度积分控制:为了消除静态误差,控制器会根据温度偏差的积分值生成一定的控制量,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4.温度微分控制:为了快速响应温度变化,控制器还会根据温度变化的速率生成相应的控制量。
四、系统性能指标1.温度响应时间:系统需要具备较快的响应时间,即加热炉内的温度能够尽快达到设定值。
2.温度稳定度:系统应当保持较好的温度稳定度,即经过一定时间后,温度偏差应尽可能小。
3.抗干扰能力:系统需要具备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对于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应尽可能小。
五、系统设计优化1.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合适的温度传感器能够提供准确的温度数据,为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输入信号。
2.高性能控制器的选择:通过选用性能较好的控制器,能够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3.优化控制策略:通过合理选择温度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能够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4.加入滤波器和抗干扰装置:通过加入合适的滤波器和抗干扰装置,能够降低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度,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加热炉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第 1 章课程设计的方案1.1 概述在产品的工艺加工过程中,温度有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温度检测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砂浆工艺中,使浆液的温度保持恒定值,对保持浆液粘度和浓度不变,进行均匀上浆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对加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连续的测量和控制;另外,由于砂浆机中蒸气压力和卷绕速度的变化使烘干温度变化很大,因此,测量和控制烘筒的温度非常重要。
加热炉是炼油、化工生产中的重要装置之一,它的任务是把原料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
在冶金工业中,加热炉内的温度控制直接关系到所冶炼金属的产品质量的好坏,温度控制不好,将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为此,可靠的温度的监控在工业中是十分必要的。
加热炉是钢铁企业热轧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加热炉的能耗和最终钢材产品质量钢坯成材率、轧机设备寿命以及整个主轧线的有效作业率.加热炉控制系统对加热炉的控制系统来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坯料加热温度的均匀,温度控制的准确,合理进行燃烧,节约燃料,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都有重要意义单回路控制系统解决了大量的定值控制问题。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控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是工业生产中很常见的一种系统,它将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起来,组成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这样既发挥了前馈控制即使克服主要干扰被控参数影响的优点,又保持了反馈控制能抑制各种干扰的优势,同时也降低了对前馈控制器的要求,便于工程上的实现。
第2章课程设计方案论证2.1方案选定2.1.1简单控制系统加热炉是炼油、化工生产中的重要装置之一,它的任务是把原料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
因此,常选原料油出口温度11为被控参数、燃料流量为控制变量,构成如图2.1所示的温度控制系统。
影响原料油出口温度 1 1的干扰有原料油流量f1(t)、原料油入口温度f2(t)、燃料压力f3(t)、燃料压力f4(t)等。
串级控制和前馈-串级控制的控制原理

串级控制和前馈-串级控制的控制原理
一、串级控制原理
串级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具有较大时滞或时间常数、大容量滞后特性的被控对象,例如温度、液位等。
串级控制系统主要由两个控制器串联在一起组成,分为主控制器和副控制器。
主控制器主要对被控对象进行初步控制,其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值,副控制器则对主控制器输出进行进一步调整。
串级控制的原理是针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需求,将一个控制系统分成两个或多个控制回路,其中每个回路都针对被控对象的一个特定参数进行控制。
通过这种分级控制的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在串级控制中,副控制器对主控制器的输出进行修正,以减小主控制器对副控制量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
同时,由于副控制器的引入,使得系统对被控对象的参数变化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二、前馈-串级控制原理
前馈-串级控制是一种结合了前馈控制和串级控制的复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是指通过测量并补偿干扰因素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在复合控制系统中,前馈控制器和串级控制器协同工作,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更精确、更快速的控制。
前馈-串级控制的原理是将前馈控制器和串级控制器通过适当的方式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通常,前馈控制器用于补偿主要干扰因素的影响,而串级控制器则用于对被控对象的精确调整。
这种复合控制系统能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减小超调和降低误差,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控制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前馈-串级控制系统需要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干扰因素以及对控制精度的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配置。
管式加热炉温度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设计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报告管式加热炉温度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设计学生:专业:自动化班级: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2012年10目录前言 (3)1 管式加热炉系统描述 (3)1.1 管式加热炉的一般结构 (3)1.2 管式加热炉传热方式 (4)1.3 管式加热炉工艺流程 (4)1.4 主要控制参数、操作参数及影响因素 (4)2 方案设计 (4)2.1 方案一 (5)2.2 方案二 (5)3 管式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6)3.1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传递函数 (6)3.2 过程响应分析 (8)3.3 PID控制算法 (9)3.4 PID 控制各参数的作用 (9)4 MATLAB/Simulink仿真 (10)4.1 用ITAE 方法设计控制器 (10)4.2 用Ziegler-Nichols方法设计控制器 (12)5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 (14)5.1 前馈-反馈控制与单回路控制模型的比较 (14)5.2 基于ITAE方法的仿真模型 (15)5.2.1 ITAE的PI控制模型仿真 (15)5.2.2 ITAE的PID控制模型仿真 (15)5.3基于Ziegler-Nichols方法的仿真模型 (16)5.3.1 Ziegler-Nichols的PI控制仿真模型 (16)5.3.2 Ziegler-Nichols的PID控制仿真模型 (17)6 报告总结 (17)参考文献 (18)前言管式加热炉是石油炼制、化纤工业、石油化工和化学行业主要的工艺设备之一,作用是将物料加热至工艺所要求的温度,具有操作方便, 自动化水平高, 加工成本低, 传热效率高等优点。
1967年4月,世界上第一台步进梁式加热炉由美国米兰德公司设计而成,之后,日本中外炉公司设计的世界上第二座步进梁式加热炉于1967年5月投产。
70年代末,发达工业国家己经进入大型连续加热炉计算机控制的实用阶段,但控制策略还主要局限于燃烧控制。
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设计一、引言加热炉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设备,其作用是通过燃烧燃料加热空气或其他介质,使其达到所需温度。
加热炉的出口温度和炉膛温度是评估加热炉性能的关键指标。
为了提高加热炉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需要设计出一个合理的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二、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将两个或以上的控制回路串接在一起,将一个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控制器的输入,通过不同层次的控制,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在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中,可以将炉膛温度作为外环控制,将加热炉出口温度作为内环控制。
三、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1.确定控制目标:在此串级控制系统中,控制目标是将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同时保持炉膛温度稳定。
2.确定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输入变量为控制器输出信号,输出变量为加热炉出口温度。
3.系统的数学模型:确定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之间的动态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可以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器或者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模型预测控制等方法。
4.设计外环控制器:外环控制器根据炉膛温度的反馈信号调整燃料供给,以控制炉膛温度的稳定性。
5.设计内环控制器:内环控制器根据外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和加热炉出口温度的反馈信号调整燃料供给,以控制加热炉出口温度。
6.仿真与优化:使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串级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观察系统的响应特性,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7.实际系统应用:将优化后的串级控制系统应用到实际加热炉中,并进行调试和验证。
四、串级控制系统的优势1.提高控制精度:串级控制系统将控制精度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控制,可以快速响应外环控制器的调整,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2.提高稳定性:串级控制系统通过多层次的控制,减少了外界扰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提高动态响应速度:串级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内环的控制效果对外环的控制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更快的动态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概述在产品的工艺加工过程中,温度有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温度检测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砂浆工艺中,使浆液的温度保持恒定值,对保持浆液粘度和浓度不变,进行均匀上浆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对加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连续的测量和控制;另外,由于砂浆机中蒸气压力和卷绕速度的变化使烘干温度变化很大,因此,测量和控制烘筒的温度非常重要。
加热炉是炼油、化工生产中的重要装置之一,它的任务是把原料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
在冶金工业中,加热炉内的温度控制直接关系到所冶炼金属的产品质量的好坏,温度控制不好,将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为此,可靠的温度的监控在工业中是十分必要的。
加热炉是钢铁企业热轧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加热炉的能耗和最终钢材产品质量钢坯成材率、轧机设备寿命以及整个主轧线的有效作业率.加热炉控制系统对加热炉的控制系统来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坯料加热温度的均匀,温度控制的准确,合理进行燃烧,节约燃料,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都有重要意义单回路控制系统解决了大量的定值控制问题。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控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是工业生产中很常见的一种系统,它将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起来,组成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这样既发挥了前馈控制即使克服主要干扰被控参数影响的优点,又保持了反馈控制能抑制各种干扰的优势,同时也降低了对前馈控制器的要求,便于工程上的实现。
172.1方案选定2.1.1 简单控制系统加热炉是炼油、化工生产中的重要装置之一,它的任务是把原料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
因此,常选原料油出口温度()11θ为被控参数、燃料流量为控制变量,构成如图2.1所示的温度控制系统。
影响原料油出口温度()11θ的干扰有原料油流量1()f t 、原料油入口温度2()f t 、燃料压力3()f t 、燃料压力4()f t 等。
该系统根据原料油出口温度1t θ()变化来控制燃料阀门开度,通过改变燃料流量将原油出口温度控制在规定的数值上,是一个简单控制系统。
图2.1 加热炉出口单回路温度控制系统由图2.1可知,当燃料压力或燃料热值变化时,先影响炉膛温度,然后通过传热过程逐渐影响原料油的出口温度。
从燃料流量变化经过三个容量后,才引起原料油出口温度变化,这个通道时间常数很大,约有15min ,反应缓慢。
而温度控制器1T C 是根据原料油的出口温度1()t θ与设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
当燃料部分出现干扰后,图2.1所示的控制系统并不能及时产生控制作用,克服干扰对被控参数1()t θ的影响,控制质量差。
当生产工艺对原料油出口温度1()t θ要求严格时,上述简单控制系统很难满足要求。
燃料在炉膛燃烧后,首先引起炉膛温度2()t θ变化,再通过炉膛与原料油的温差将热量传给原料油,中间还要经过原料油管道管壁。
显然,燃料量变化或燃料热值变化,首先使炉膛温度发生改变。
如果以炉膛温度作为被控参数组成单回路控制系统,会使控制通道容量滞后减少,时间常数约为3min ,对来自燃料的干扰3()f t 、4()f t 的控制作用比较及时,对应的控制系统如图2.2所示。
但问题是炉膛温度2()t θ毕竟不能真正代表原料油出口温度1()t θ,即使炉膛温度恒定,原料油本身的流量或入口温度变化仍会影响原料油出口温度,这是因为来自原料油的干扰1()f t 、2()f t 并没有包含控制系统(反馈回路)之内,控制系统不能克服1()f t 、2()f t 对原料油出口温度的影响,控制效果仍达不到生产工艺要求。
图2.2 加热炉炉膛温度控制系统2.1.2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如果将上面两种控制系统的优点——温度控制器1T C 对被控参数1()t θ的精确控制、温度控制器2T C 对来自燃料的干扰3()f t 、4()f t 的及时控制结合起来,先根据炉膛温度2()t θ的变化,改变燃料量,快速消除来自燃料的干扰3()f t 、4()f t 对炉膛温度的影响;然后再根据原料油出口温度1()t θ与设定值的偏差,改变炉膛温度控制器2T C 的设定值,进一步控制燃料量,以保持原料油出口温度恒定,这样就构成了以原料油出口温度为主要被控参数,以炉膛温度为辅助被控参数的串级控制系统。
在以这个串级控制系统作为反馈回路,将前馈和反馈相加的信号作为炉膛温度控制器的设定值,组成相加型前馈和串级反馈的控制系统。
这样干扰3()f t、4()f t对原油出口温度的影响主要由炉膛温度控制器(构成的控制回路进行校正;由原料油出口温度控制器)构成的控制回路克服干扰1()f t、2()f t对原料油出口温度1()tθ的影响,并对其他干扰所引起的1()tθ的偏差进行校正。
综上所述,由于加热炉动态性复杂,存在多种扰动,简单控制系统难以满足控制要求,所以采用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第3章加热炉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器件选择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串级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控制器,前一个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控制器的设定,后一个控制器的输出送往控制阀。
前一个控制器称为主控制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控制器称为副控制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串级部分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
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控制器、控制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控制器、副控制器、控制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前馈系统采用一个控制器和一个变送器,当系统出现扰动时,立即将其测量出来,通过前馈控制器,根据扰动量的大小改变控制变量,以抵消扰动对被控参数的影响。
图3.1加热炉出口温度前馈--串级控制系统图3.2加热炉出口温度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结构框图3.1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串级系统一、主回路设计主回路设计就是确定被控参数,根据被控参数与生产过程的关系,被控参数的选择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选择能直接返应生产过程中产品产量和质量,易于测量的参数作为被控参数,称为直接参数法。
但有时由于缺乏检测直接反映产品质量参数的有效手段,无法对产品质量参数进行直接检测,这时可以选择与质量指标有单值对应关系、易于测量的变量作为被控参数,间接反映产品质量、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
二、副回路的设计与副参数的选择副回路的选择是确定副回路的被控参数,串级系统的特点主要来源于它的副回路,副回路的参数选择一般应遵行下面几个原则:(1)主、副参数有对应关系。
即通过调整副参数能有效地影响主参数,副参数的变化应反映主参数的变化趋势、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主参数;其次,选择的副参数必须是物理上可测的;另外,由副参数所构成的副回路,控制通道尽可能短,控制过程时间常数不能太大,时间滞后小,以便使等效过程时间常数显著减小,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频率,加快控制过程反应速度,改善系统控制品质。
(2)副参数的选择必须使副回路包含变化剧烈的主要干扰,并尽可能多包含一些干扰。
在选择副参数时一定要把主要干扰包含在副回路中,并力求把更多的干扰包含在副回路中,但也不是副回路包含的干扰越多越好,因为副回路包含的干扰越多,其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必然越大,响应速度变慢,副回路快速克服干扰的能力将受到影响。
所以在选择副参数时,应在副回路反应灵敏与包含较多干扰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
(3)副参数的选择应考虑主、副回路中控制过程的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的发生。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回路中控制过程的时间常数不能太接近,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副回路具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会理密切相关,如果主、副回路中的时间常数比较接近,系统一旦受到干扰,就有可能产生“共振”,使控制质量下降,甚至使系统因震荡而无法工作。
在选择副参数时,应注意使主、副回路中控制过程的时间常数之比为3~10,以减少主、副回路的动态联系、避免“共振”。
(4)应注意工艺上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三、主、副控制器控制规律的选择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起的作用不同。
主控制器起定值控制作用,副控制器起随动控制作用,这是选择控制器规律的基本出发点。
主被控参数是工艺操作的主要指标,允许波动范围很小,一般要求无静差,因此,主控制器应选PI或PID控制规律。
副被控参数的设置是为了克服主要干扰对主参数的影响,因而可以允许在一定范围的变化,并允许有静差。
为此,副控制器选择P控制规律。
四、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的选择原则是使整个系统构成负反馈。
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的选择方法是:首先根据工艺要求决定控制阀的气开、气关形式,并决定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然后再依据主、副过程的正、反形式最终确定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方式。
由图3.2可以得到,从生产工艺安全出发,燃料油控制阀选用气开式,即一旦出现故障或气源断气,控制阀应完全关闭,切断燃料油进入加热炉,确保设备安全。
对于副控制器,当炉膛温度升高时,测量信号增大、为保证副回路为负反馈,此时控制阀应关小,要求副控制器输出信号减小。
按照测量信号增大,输出信号减小的原则要求,副控制器应为反作用方式。
对于主控制器,当副参数升高时,主参数也升高,故主控制器应为反作用方式。
五、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串级系统的控制过程1、主被控变量:加热炉出口温度2、副被控变量:炉膛温度K>0。
3、控制阀:从安全角度考虑,选择气开控制阀,vK>0。
4、副被控对象:控制阀打开,燃料油流量增加,炉膛温度升高,因此,2p5、副控制器:为保证负反馈,应满足222c v p m K K K K >0。
因2m K >0,应选2c K >0,即选择反作用控制器。
6、主被控对象:当炉膛温度升高时,出口温度升高,因此,1p K >0。
7、主控制器:为保证负反馈,应满足111c p m K K K >0。
因1m K >0,应选1c K >0。
即选用反作用控制器。
8、主控方式更换:由于副控制器是反作用控制器,因此,主控制器从串级切换到主控制时,主控制器的作用方式不更换,保持原来的反作用方式。
该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如下:当扰动或负荷变化使炉膛温度升高时,因副控制器是反作用,因此,控制器输出减小,控制阀是气开型,从而控制阀开度减小,燃料量减小,使炉膛温度下降;同时,炉膛温度升高,使出口温度升高,通过反作用的主控制器,使副控制器的设定降低,通过副控制回路的控制,减小燃料量,减低炉膛温度,进而降低出口温度,以保持出口温度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