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模块一液位串级控制方案

某水库采用了液位串级控制方案,通过合理配置和控制水泵、闸门等设备,实现了对水库液位的精确控制。该方 案有效保障了供水安全和稳定,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能耗较高。
维护成本高
03
由于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复杂性,维护和调试成本相对较高。
安全性问题
泄漏风险
液位串级控制涉及多个储罐和管道,存在一定的泄漏风险, 需要采取安全措施以降低泄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01
压力安全
在液位控制过程中,储罐内的压力可能 会发生变化,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压力在 安全范围内。
02
03
保障安全
对液位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可 以防止因液位过高或过低引起的 溢流、空罐等安全问题。
节约资源
精确的液位控制有助于减少不必 要的液体浪费,节约资源,降低 生产成本。
液位串级控制方案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液位串级控制方案的发展可追溯至上世纪末,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方案 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精确度高
液位串级控制方案采用多级控制,能够显著提高液位控制的精确度, 减少误差。
适用范围广
该方案可应用于各种液体容器的液位控制,如水箱、油罐等,具有广 泛的适用性。
灵活性高
液位串级控制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各级控制器的参数,实现灵活 的控制效果。
液位串级控制方案的重要性
提高生产效率
精确的液位控制能够确保生产过 程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提 高生产效率。
技术革新
近年来,随着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液位串级控制方案在精度、稳定 性和智能化方面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未来展望
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一、系统结构1.水箱:系统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用于存储和供应水资源。
2.控制阀:用于调节水箱出口的流量,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位信号来控制阀门的开度。
3.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箱内部的液位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供控制系统使用。
4.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箱出口的流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供控制系统使用。
5.控制器: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液位和流量信号,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度来调节水箱的液位和流量。
二、系统设计1.控制策略的选择: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一般选择PID控制算法。
PID控制器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控制量和设定值之间的误差来调节阀门的开度,实现液位和流量的闭环控制。
2.系统参数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水箱的容积和液位范围,以便合理地选择传感器的量程。
然后需要根据水箱的工作条件和流量要求来确定控制阀的参数,如最大流量、最小可调节流量等。
3.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根据系统的要求和工作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液位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并将其正确安装在水箱中。
液位传感器一般安装在水箱的顶部,流量传感器安装在水箱的出口处。
4.控制器的设计与配置:根据系统需求和控制策略的选择,选择适合的PID控制器,并按照系统参数进行配置。
控制器应具备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能够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及时调节阀门的开度。
5.控制策略的调整与优化: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通过实际的试验和调整来优化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可以通过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准确控制。
6.故障检测与保护措施:在设计系统时,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故障,如传感器故障、控制阀失效等,并设计相应的故障检测和保护措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三、系统应用总结: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
其设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系统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并通过优化控制策略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优质控制效果。
液位—流量串级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工业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目的与要求1.1设计目的(1)加深对过程控制系统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对过程仪表的实际应用能力。
(2)培养运用组态软件和计算机设计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际能力。
1.2 设计要求(1)根据液位-流量串级过程控制系统的具体对象和控制要求,独立设计控制方案,正确选用过程仪表。
(2)根据液位-流量串级过程控制系统A/D、D/A和开关I/O的需要,正确选用过程模块。
(3)根据与计算机串行通讯的需要,正确选用RS485/RS232转换与通讯模块。
(4)运用组态软件,正确设计液位-流量串级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态图、组态画面和组态控制程序。
2 系统结构设计2.1 控制方案在本系统中被控参量有两个,上水箱液位和管道流量,这两个参量具有相关联系,流量的大小可以影响上水箱液位,根据流量与液位的关系,故系统采用串级控制,内环为流量控制,外环为液位控制。
内环与外环的控制算法均采用PID 算法,PID算法实现简单,控制效果好,系统稳定性好。
外环液位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内环流量控制器的设定值,流量控制器的输出来控制调节阀的大小,来控制管道流量的大小,进而控制上水箱液位。
2.2 系统结构系统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计算机控制上水箱液位和流量串级系统控制框图3 过程仪表的选择3.1 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用来对上位水箱和下位水箱的液位进行检测,采用工业用的DBYG扩散硅压力变送器,本变送器按标准的二线制传输,采用高品质、低功耗精密器件,稳定性、可靠性大大提高。
可方便地与其它DDZ—X型仪表互换配置,并能直接替换进口同类仪表。
效验的方法时通电预热15分钟后,分别在零压力和满量程压力下检查输出电流。
在零压力下调整零电位器,使输出电流为4mA,在满量程压力下调整量程电位器,使输出电流为20mA。
本传感器精度为0.5级,因为为二线制,故工作时需串24V直流电源。
液位传感器用来对上水箱和中位水箱的液位进行检测,采用工业用的DBYG扩散硅压力变送器,0.5级精度,二线制4-20mA标准信号输出。
上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摘要设计采用水箱液位和注水流量串级控制,设计系统主要由水箱、管道、三相磁力泵、水压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及其输入输出通道电路等构成。
系统中由液位PID控制器的设定值端口设置液位给定值,水压力传感器检测液位。
涡轮流量计测流量,变频器调节水泵的转速,采用PID算法得出变频器输出值,实现流量的控制。
流量控制是内环,液位控制是外环。
用WinCC组件制作相对应的控制画面,让画面的个按钮与变量相对应,对系统的个参数进行整定,通过不断的调试,使系统尽可能的保持在要求的位置。
系统电源由接触器和按钮控制,系统电源接通后PLC进行必要的自检和初始化,控制器接收到系统启动按钮动作信号后,通过接触器接通电机电源,启动动力系统工作,开始两个闭环系统的调节控制。
关键词:串级控制;PLC控制;PID控制;WinCC组件目录一、概述 (1)1.1 串级控制系统简介 (1)1.2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1)1.3 主、副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 (1)1.4 串级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 (2)二、课程设计使用的实验设备 (3)2.1 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3)2.1.1 电源控制台 (3)2.1.2 总线控制柜 (3)2.2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3)2.2.1 STEP 7简介 (3)2.2.2 WINCC简介 (4)三、基本原理 (5)3.1 系统组成 (5)3.1.1 被控对象 (5)3.1.2 检测装置 (5)3.1.3 执行机构 (6)3.1.4 控制器 (6)3.2 系统工作原理 (6)3.3 控制系统流程图 (7)3.4 系统投入运行步骤 (8)四、串级控制系统PID参数整定 (11)4.1 调节器参数整定过程 (11)4.1.1 主调节器为PID (11)4.1.2 主调节器为PI (13)4.2 系统在阶跃扰动作用下的静、动态性能 (15)4.3 主、副调节器采用不同PID参数时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16)结束语 (17)参考文献 (18)一、概述1.1 串级控制系统简介图2.1是串级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实验3 液位流量串级控制实验

实验3 液位流量串级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即主被控参数、副被控参数、主调节器、副调节器、主回路、副回路。
通过实验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串级控制主、副控制回路的选择。
掌握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方法,并将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投运到实验中。
二、实验设备过程控制实验系统,计算机三、实验原理单回路控制系统解决了工艺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大量的参数定值问题。
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艺操作条件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安全运行和经济性及对控制质量的要求也更高。
但回路控制系统往往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串级控制系统就应运而生。
1、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串级控制系统是改善控制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过程控制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串级控制系统是指不止采用一个控制器,而是将两个或几个控制器相串级,是将一个控制器的输入作为下一个控制器设定值的控制系统。
2、串级控制系统的名词术语主被控参数:在串级控制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那个被控参数。
副被控参数: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为了稳定主被控参数而引入的中间辅助变量。
主被控过程:由主参数表征其特性的生产过程,主回路所包含的过程,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其输入为副被控参数,输出为主控参数。
副被控过程:由副被控参数为输出的生产过程,副回路所包含的过程,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其输入为控制参数。
主调节器:按主参数的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工作的调节器,其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
副调节器:按副参数的测量值与主调节器输出的偏差进行工作的调节器,其输出直接控制调节阀动作。
副回路:由副调节器、副被控过程、副测量变送器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主回路:由主调节器、副回路、主被控过程及主测量变送器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一次扰动:作用在主被控过程上的,而不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
二次扰动:作用在副被控过程上,即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
当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它的控制量与被控量都稳定在某一定值。
液位流量串级控制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方向发展,对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出了日益增长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单回路液位控制已经难以满足一些复杂的控制要求,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由于控制过程特性呈现大滞后、外界环境的扰动较大,要保持水箱液位最后都保持设定值,用简单的单闭环反馈控制不能实现很好的控制效果,所以采用串级闭环反馈系统。
本设计采用水箱液位和注水流量串级控制,设计系统主要由水箱、管道、三相磁力泵、水压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及其输入输出通道电路等构成。
系统中由液位PID控制器的设定值端口设置液位给定值,水压力传感器检测液位。
涡轮流量计测流量,变频器调节水泵的转速,采用PID算法得出变频器输出值,实现流量的控制。
流量控制是内环,液位控制是外环。
制作相对应的控制画面,让画面的个按钮与变量相对应,对系统的个参数进行整定,通过不断的调试,使系统尽可能的保持在要求的位置。
系统电源由接触器和按钮控制,系统电源接通后PLC进行必要的自检和初始化,控制器接收到系统启动按钮动作信号后,通过接触器接通电机电源,启动动力系统工作,开始两个闭环系统的调节控制。
目录1、设计目的和任务 (1)1.1 目的 (1)1.2 主要任务 (1)2、设计方案提出及选择 (1)2.1 液位单闭环控制系统 (1)2.2 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1)3、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结构 (2)3.1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 (2)3.2 系统总貌图 (4)4、设计方案的控制流程图和电气原理图 (4)4.1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图设计 (4)4.2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框图的设计 (5)4.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 (5)5、系统工作原理 (6)5.1 水箱工作原理 (6)5.2 PID控制工作原理 (7)6、软件流程图及程序的编写 (7)7、上位机画面制作 (9)8、PID参数整定 (10)8.1 串级控制回路系统的优点 (10)8.2 串级控制系统的作用 (10)8.3 监控画面参数的调节 (10)9、结果 (11)1、设计目的和任务1.1 目的利用实验室的多容水箱及其辅助检测设备,并采用PLC作为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一个液位控制系统,使得液位能够尽量保持平稳在设定的范围内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学会查寻资料、方案比较,以及设计计算及系统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PLC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程序调试等PLC系统的开发过程,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分析课程设计课题: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设计系别: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任琦梅河南城建学院成绩评定·一、指导教师评语(根据学生设计报告质量、答辩情况及其平时表现综合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1系统结构设计1.1控制方案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控制系统,它是根据系统结构命名的。
一、基本原理:它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控制器串联而成的,一个控制器的输出是另一个控制器的的给定值。
二、结构: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即主回路和副回路。
主回路有主控制器、副回路、主对象和主变送器构成;而副回路由副控制器、控制阀、副对象和副变送器构成。
三、特点:与简单控制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在结构上增加了一个副回路,所以有以下特点(1)、对于进入副回路的扰动具有较快、较强的克服能力。
(2)、改善主控制器的广义对象的特性。
(3)、对符合和操作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4)、副回路可以按照主回路的需要更精确地控制操纵变量的质量流和能量流。
四、应用场合:(1)、用于克服变化剧烈的和幅值大的干扰。
(2)、用于时滞较大的对象。
(3)、用于容量之后较大的对象。
(4)、用于克服对象的非线性。
本控制系统中,被控参量有两个,上水箱的液位和下水箱的液位,这两个参量具有相关关系。
上水箱的液位可以影响下水箱的液位,根据上下水箱的液位相关关系,故系统采用的串级控制。
其中,内环控制上水箱的液位,外环控制下水箱的液位,系统远行使下水箱的液位跟随给定值,系统框图如下图3.1所示图3.1液位-液位串级控制系统框图1.2控制规律本设计采用的是工业控制中最常用的PID控制规律,内环与外环的控制算法采用PID算法,PID算法实现简单,控制效果好,系统稳定性好,外环PID的输出作为内环的输入,内环跟随外环的输出。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
它结构简单,参数易于调整,在长期的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水温——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水温——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述了模拟锅炉内胆水温与循环水流量构成的串级控制系统的研究过程。
本次设计以THSA-1型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实验台及其实验装置为平台,采用AI808P智能仪表对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并通过MCGS组态软件进行上位机监控,说明了主副调节器参数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阶跃扰动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的影响。
标签:水温;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智能仪表控制;MCGS在一些工业过程控制如冶炼、钢铁、化工等工业生产中,水温与水流量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因素,而温度因滞后性比较强,所以控制起来比较困难。
本文是以实验室的THSA-1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为平台,以模拟锅炉内胆水温与循环水流量构成的串级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
建立一个基本的计算机控制软硬件平台,采用智能仪表对锅炉水温与循环水流量构成的串级系统进行控制,并用MCGS组态软件建立组态界面在计算机上运行实现组态监控。
1 系统组成采用PLC为控制器,在进行A/D、D/A转换和LED显示时存在较多难题,内部编程较为复杂,价格昂贵等;采用智能仪表控制则不同,AI808P智能仪表作为控制器它包括报警,显示及控制功能,使用较方便,价格适中,可根据现场情况实时改变内部参数对系统进行控制。
采用智能仪表对锅炉内胆水温与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2 系统硬件设计2.1 智能仪表机AI808P智能调节器对系统所需的硬件进行选择要根据系统控制框图结合THSA综合自动化过程控制平台提供的硬件模块来进行。
智能仪表选择THSA-1型实验平台提供的AI808P智能仪表。
AI808P智能调节器具有模糊逻辑PID调节及参数自整定功能的先进控制算法。
在误差大时,运用模糊法进行调节,以消除PID饱和积分现象;当误差减小时,采用改进后的PID算法进行调节,并能在调节中自动学习和记忆被控对象的部分特征以使效果最优化。
其具有无超调、高精度、参数确定简单,对复杂对象也能获得较好控制效果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过程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控制策略,采用自动化仪表及系统来代替操作人员的部分或全部直接劳动,使生产过程在不同程度上自动地运行,所以过程控制又被称为生产过程自动化,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力、轻工、纺织、建材、原子能等领域。
过程控制系统是指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粘度、湿度以及PH值等这样一些过程变量的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力工具之一。
它在确保生产正常运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
单回路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中结构最简单、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它解决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参数定值控制问题。
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和强化方向发展,对操作条件、控制精度、经济效益、安全运行、环境保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时,单回路控制系统往往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为了提高控制品质,需要在单回路的基础上,采取其它措施,组成复杂控制系统。
而串级控制就是其中一种提高控制品质的有效方案。
本毕业设计课题针对液位对象浅述了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方法和步骤,虽然只是串级控制系统的一个简单的应用例子,但也初步综合了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检测与转换技术、组态软件等自动控制专业的知识,对于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水平、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概述;第二章为总体方案的设计;第三章叙述了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的确定;第四章介绍了实际控制系统的运行与调试;第五章为论文的结论、讨论和建议。
本课题的设计和论文的编写得到了尹绍清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章概述§1.1 本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和强化方向发展,对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出了日益增长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单回路控制已经难以满足一些复杂的控制要求。
在单回路控制方案基础上提出的串级控制方案,则对提高过程控制的品质有极为明显的效果。
串级控制系统具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全部功能,而且还具有许多单回路控制系统所没有的优点。
因此,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一般都比单回路控制系统好,而且串级控制系统利用一般常规仪表就能够实现,所以,串级控制是一种易于实现且效果又较好的控制方法,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也比较普遍。
本毕业设计课题讨论了一个简单的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步骤。
液位和流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两个测控参数,因此本毕业设计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通过综合应用自动控制专业的各门课程知识,有助于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本论文的目的和内容1.2.1 目的通过毕业设计,加深对所学传感器技术、转换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以及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工程整定参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2.2 内容一、题目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二、设计指标液位在0~500mm内给定一个值, <5%,稳定时间<300s,稳态误差≤∣±2mm∣。
三、作者的主要任务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毕业设计,认真复习有关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认真查阅参考资料,仔细分析被控对象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控制要求。
能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解决设计中的各种问题,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的任务,使设计的系统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重视理论与实际结合,写好毕业论文。
并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毕业设计答辩。
第二章总体方案的设计§2.1 本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及现有的一些方案进行比较与选择的论述单回路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它只用一个调节器,调节器也只有一个输入信号,从系统方框图看,只有一个闭环。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简单系统已经能够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因此,它是一种最基本的、使用最广泛的控制系统。
但是也有另外一些情况,譬如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决定了它很难控制,而工艺对调节质量的要求又很高;或者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虽然并不复杂,但控制的任务却比较特殊,则单回路控制系统就无能为力了。
另外,随着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和强化方向发展,对操作条件要求更加严格,参数间相互关系更加复杂,对控制系统的精度和功能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有明确的限制。
为此,需要在单回路的基础上,采取其它措施,组成复杂控制系统,而串级控制系统就是其中一种改善和提高控制品质的极为有效的控制系统。
液位和流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两个参数,对液位和流量进行控制的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十分普遍。
液位的时间常数T一般很大,因此有很大的容积迟延,如果用单回路控制系统来控制,可能无法达到较好的控制质量。
而串级控制系统可以用一般常规仪表来实现,成本增加也不大,却可以起到十分明显的提高控制质量的效果,因此往往采用串级控制系统对液位进行控制。
一般情况下,流量是影响液位的主要因素,其时间常数较小,将它纳入副回路进行控制,不仅有效地克服了流量对液位造成的干扰,而且使系统工作频率提高,能够对液位实行较快的控制。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克服大容积迟延的控制方案,例如前馈控制、大迟延滞后补偿控制。
但这两种控制方案较难用一般常规仪表来实现,在经济性和简便性上不如串级控制,一般用在其它有特殊要求的控制系统中。
§2.2 本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框图及工作过程2.2.1 被控对象的分析一、被控对象的构成图被控对象为图2.1中所示液位对象。
图2.1二、被控对象的工作原理、传递函数及理论推导如下:单容水箱如图2.1所示,Qi 为入口流量,由调节阀开度μ加以控制,出口流量则由电磁阀控制产生干扰。
被调量为水箱中的水位H,它反映水的流入与流出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现在分析水位在电磁阀开度扰动下的动态特性。
显然,在任何时刻水位的变化均满足下述物料平衡方程:()1i o dH Q Q dt F=- (2.1) 其中 i Q k μμ= (2.2)o Q = (2.3)F 为水箱的横截面积;k μ是决定于阀门特性的系数,可以假定它是常数;k 是与电磁阀开度有关的系数,在固定不变的开度下,k 可视为常数。
将(2.2)、(2.3)两式代入式(2.1)得(1dH k dt F μμ=- (2.4) 上式是一个非线性微分方程。
这个非线性给下一步的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但如果水位始终保持在其稳态值附近很小的范围内变化,那就可以将上式加以线性化。
为此,首先把原始的平衡方程改写成增量形式,其方法如下。
在过程控制中,描述各种动态环节的动态特性最常用的方式是阶跃响应,这意味着在扰动发生以前,该环节原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对于上述水箱来说,在起始的稳定平衡状态下,平衡方程(2.1)变为()0010i o Q Q F=- (2.5) 上式说明在稳定平衡状态下,因入口流量0i Q 必然等于出口流量0o Q ,故水位变化速度为零。
将(2.1)、(2.5)两式相减,并以增量形式表示各个量偏离其起始稳态值的程度,即0H H H ∆=-,0i i i Q Q Q ∆=-,0o o o Q Q Q ∆=- (2.6)那么就得到()1i o d H Q Q dt F∆=∆-∆ (2.7) 它就是平衡方程(2.1)的增量形式。
考虑水位只在其稳态值附近的小范围变化,故由式(2.3)可以近似认为o Q H ∆=(2.8) 则式(2.7)变为1i d H Q H dt F ⎛⎫∆=∆ ⎪ ⎪⎝⎭或i d H F H Q dt ⎫∆+∆=⎪⎪⎝⎭(2.9) 如果各变量都以自己的稳态值为起算点,即000i H Q ==则可去掉上式中的增量符号,直接写成i dH F H dt ⎫+=⎪⎪⎝⎭(2.10) 因假定000i H Q ==,则对微分方程(2.10)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可得()()1i Fs H s s ⎫+=⎪⎪⎝⎭(2.11) 将式(2.11)改写成如下形式()()i H s Q s = (2.12) 式(2.12)即液位对象的传递函数。
2.2.2 检测转换元件的选择、性能参数本系统需要使用的检测转换元件为流量检测转换元件和液位检测转换元件,下面分别讨论两种检测转换元件的类别及对其的选择。
一、流量检测转换元件在工程上,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某一截面的物料数量,其常用的计量单位有以下三种:1)体积流量Q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物料体积,用立方米每小时(m 3/h ),升每小时(l/h )等单位表示。
2)重量流量G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物料的重量,一般用公斤力每小时(Kgf/h )表示。
3)质量流量M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物料的质量,可用公斤每小时(Kg/h )表示。
上述三种流量之间的关系为M=ρQ (2.13)G Q gQ gM γρ=== (2.14)式中,ρ是流体密度;γ是流体重度;g 是重力加速度。
流量测量方法和仪表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很多。
下面按照目前最流行、最广泛的分类法,即分为:容积式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浮子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流体振荡流量计中的涡街流量计、质量流量计和插入式流量计来分别阐述各种流量计的原理、特点。
(1)差压式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由一次装置(检测件)和二次装置(差压转换和流量显示仪表)组成。
通常以检测件形式对差压式流量计分类,如孔板流量计、文丘利流量计、均速管流量计等。
二次装置为各种机械、电子、机电一体式差压计,差压变送器及流量显示仪表。
差压式流量计的检测件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节流装置、水力阻力式、离心式、动压头式、动压头增益式及射流式几大类。
差压式流量计的原理是:根据伯努利能量方程,当流体流经管道中的节流装置(如孔板)时,流束将在节流装置处形成局部收缩,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在节流装置前后产生微小的静压力差(称为差压)。
流体的流速越快,节流装置前后产生的差压也越大,从而可以通过测量差压来间接测量流量的大小。
图2.2图2.2所示为孔板式的节流元件,理论分析与实验表明,孔板两侧的压力差,即ΔP=P1-P2与质量流量M之间有如下关系:==(2.15)M c p其中K c=(2.16)式(2.15)表明,流量M 与差压ΔP 的平方根成正比。
式(2.16)中的ρ为流体密度;β与S 为孔板的尺寸参数;c 为流出系数,由实验决定。
式(2.15)与式(2.16)均指液体介质。
而对于蒸汽或气体,也有类似的关系。
只是需要改写液体密度ρ为气体密度1ρ并加入气体膨胀修正系数ε。
但在具体的应用条件下,这些参数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归结于式(2.16)的常系数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