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小老鼠和大老虎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含反思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语言,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故事道具: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卡通画或故事书。
2.角色扮演物品:老鼠耳朵和老虎耳朵头花,老鼠和老虎的尾巴。
3.活动规划:讲故事、角色扮演及情境问答等。
三、活动过程1.讲故事在白板上出现故事中的主角·小老鼠与大老虎的卡通图,以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及情节,并引导幼儿逐步理解故事脉络。
2.角色扮演老师向幼儿做出一个建议,让幼儿经过自主选择穿上自己小老鼠或大老虎的特殊耳朵或尾巴,进入角色扮演世界。
角色扮演活动时间约为5到10分钟,老师可以适当调整。
3.情境问答老师提出相关的问题,根据幼儿们身着的角色和故事情节一一引导他们回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故事中的人物介绍:老鼠和老虎是怎样的动物,它们长什么样?(2)故事中的人物感受:小老鼠遇到了大老虎,它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3)故事中的人物行动:小老鼠遇到危险时是怎样逃走的?幼儿们觉得大老虎有什么反应?四、教学反思这次的活动在幼儿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讲故事,幼儿们进入了情境中,感受到了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角色扮演,幼儿们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发挥能力,更好地体验了故事的情节;通过情境问答,幼儿们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升了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同时,活动中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积极发言,锻炼了他们相互交流的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活动时间略短,无法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热情;活动形式过于简单,缺少对幼儿思维的引导。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会不断总结和改进,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大班语言《小老鼠和大老虎》教案

大班优质语言《小老鼠和大老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的友谊。
2. 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友谊的意义。
2. 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 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难点:1. 运用想象力创造故事情节。
2. 运用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小老鼠和大老虎》。
2.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3. 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或图书《小老鼠和大老虎》。
b. 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封面,引发兴趣。
2. 故事讲述:a. 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b. 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友谊意义。
3. 故事讨论:a. 引导幼儿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b.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趣事。
4. 创作活动:a. 引导幼儿运用想象力,创作故事续编或相关场景。
b. 鼓励幼儿用词汇和句子描述自己的创作。
b.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意。
五、作业: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主要情节。
2. 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与家长进行语言交流。
3.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友谊的画作,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友谊的力量。
2.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主动思考、表达和创造。
3. 采用分组讨论、互动交流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多元化评价,关注幼儿在语言、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或图书《小老鼠和大老虎》。
2. 故事讲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3. 故事讨论:引导幼儿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趣事。
4. 创作活动:引导幼儿运用想象力,创作故事续编或相关场景。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喜爱。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小老鼠和大老虎》2. 角色头饰:小老鼠、大老虎3. 背景音乐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坐好,播放背景音乐,引起幼儿兴趣。
2. 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3. 分组讨论:邀请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友谊,以及他们是如何互相帮助的。
4. 角色扮演:邀请部分幼儿上台,扮演小老鼠和大老虎,复述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四、活动延伸1. 创意绘画:邀请幼儿用画笔和颜料,绘制自己心中的小老鼠和大老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创作,共同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参与度。
2. 在角色扮演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培养幼儿的自信和勇气。
3.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关爱,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4. 结合家园共育,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六、活动材料1. 故事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2. 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3.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4. 角色扮演服装道具七、活动步骤1. 故事阅读:教师带领幼儿共同阅读《小老鼠和大老虎》绘本,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
2. 讨论交流:提问幼儿关于友谊、团结、互助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3. 手工制作:教师示范制作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手工制品,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作品。
4. 绘画表达:邀请幼儿用画笔和颜料绘制自己心中的小老鼠和大老虎,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5.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充分体验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课件)大班语言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小老鼠和大老虎》

《小老鼠和大老虎》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的友谊。
2. 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成语“不打不相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成语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2. 成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
2. 成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图书,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讲述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3. 讨论故事:引导学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提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学习成语:介绍成语“不打不相识”,解释其意思,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总结: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成语的含义,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故事,并运用成语“不打不相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要注重成语的的正确运用,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小老鼠和大老虎,再现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故事续集,以“不打不相识”的成语为主题。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成语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创作故事续集时的表现,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故事的掌握程度和成语的运用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友谊的故事,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 组织学生参加友谊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2. 强调友谊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建立和维护友谊。
大班语言《小老鼠和大老虎》教案

大班优质语言《小老鼠和大老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的友谊。
2. 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生字词,巩固已学的汉语拼音。
4.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情节,能够讲述故事,学习生字词。
2.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生字词,巩固汉语拼音。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小老鼠和大老虎》。
2. 生字词卡片。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或图书,引起幼儿兴趣。
2. 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关系。
3. 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教幼儿正确朗读,巩固汉语拼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的友谊,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5. 绘画活动: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小老鼠和大老虎,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五、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
2. 家长协助幼儿用汉语拼音正确书写故事中的生字词。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绘画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通过作业设计,巩固幼儿对故事情节和生字词的记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倾听、表达、合作等方面。
2. 评估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3. 检测幼儿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汉字书写和拼音发音。
4.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价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参与故事讨论,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提高表演能力。
3. 开展类似的友谊主题的故事分享活动,让幼儿学会珍惜友谊。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内容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一、活动目标1.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在朋友之间相互关心、帮助。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3.教育幼儿要勇敢、自信,学会面对困难,克服恐惧。
二、活动准备1.故事课件:《小老鼠和大老虎》2.画纸、画笔3.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头饰4.音乐《好朋友》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分享他们与好朋友的故事,引导幼儿谈论友谊的意义。
2.教师出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头饰,引发幼儿兴趣。
二、讲述故事1.教师讲述《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道理。
2.讲述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故事情节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三、讨论故事a.小老鼠和大老虎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b.小老鼠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克服恐惧的?c.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四、角色扮演1.教师邀请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老鼠和大老虎,进行故事表演。
2.表演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引导幼儿关注角色特点,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
五、创作绘画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引导幼儿创作一幅关于小老鼠和大老虎的画。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六、分享绘画作品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作品中的故事。
2.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2.教师播放音乐《好朋友》,引导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友谊的美好。
四、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回家后讲述《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与家长分享友谊的重要性。
2.课后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好朋友”主题的绘画比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五、活动反思1.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讲述故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细节。
对话示例:教师问:“小老鼠刚开始害怕大老虎,你们觉得小老鼠心里会想什么?”幼儿回答:“小老鼠可能会想,大老虎会不会吃掉我?”教师回应:“对,小老鼠很害怕,但是它鼓起勇气,和大老虎交了朋友。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一、活动目标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大班幼儿培养自信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 ] 教师准备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图片或相关物品。
•[ ] 教师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老鼠尾巴、老虎爪子。
•[ ] 准备一个音箱和音乐。
•[ ] 在教室或操场上放置障碍物。
三、活动步骤第一步:引入活动1.教师介绍今天的活动是关于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简单讲述故事中的情节,并鼓励幼儿参与讨论。
2.教师询问幼儿,他们对小老鼠和大老虎分别有什么印象,引导他们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角色扮演1.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老鼠,一组扮演大老虎。
2.教师给幼儿发放角色扮演的道具。
3.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跳舞,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
第三步:团队合作游戏1.教师在教室或操场上设置一定数量的障碍物,然后要求小老鼠和大老虎分别站在起点线上,并解释规则:小老鼠要通过障碍物迅速逃到终点线上,而大老虎要尽快追上小老鼠。
2.教师示范一次游戏过程,然后让幼儿轮流扮演小老鼠和大老虎,进行多次游戏。
第四步:活动总结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游戏的过程和规则,并鼓励幼儿发言,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在游戏中,小老鼠需要什么技巧才能逃脱大老虎的追捕?大老虎如何才能迅速捉住小老鼠?3.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并短暂陈述幼儿在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方面取得的进步。
4.教师给予幼儿鼓励和赞赏,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四、反思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游戏,幼儿得到了实际操作、实践和合作的机会。
然而,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需要改进: 1. 在角色扮演环节,幼儿的参与程度不够高,部分幼儿羞怯或缺乏自信。
下次活动中,我需要加强引导,提供更多鼓励和支持。
2. 游戏设置的障碍物数量可能有些过多,导致有些幼儿在追逐中受到阻碍。
(课件)大班语言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小老鼠和大老虎》

《小老鼠和大老虎》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培养幼儿之间的友好相处意识。
2. 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友谊、合作、分享。
2. 故事角色:小老鼠、大老虎。
3. 故事情节:小老鼠和大老虎成为朋友,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但在一次分享食物时,发生了矛盾,他们通过沟通和理解,解决了问题,重新成为了好朋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2. 难点: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故事中的道理,与他人友好相处。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老鼠和大老虎》。
2. 故事道具:小老鼠、大老虎玩偶。
3. 分享食物:一些水果、零食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分享和合作。
3.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4. 讨论: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5. 活动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分享食物的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友谊的重视。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表达不够积极,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给予他们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活动延伸环节,可以适当增加游戏的难度,让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友谊的魅力。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细节方面还有待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延伸环节的分享情况,评价他们对于故事道理的实践应用。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友谊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友谊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