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说课稿范文八年级地理《辽阔的疆域》说课稿范文_0364

初中说课稿范文八年级地理《辽阔的疆域》说课稿范文_0364

2020初中说课稿范文八年级地理《辽阔的疆域》说课稿范文_0364EDUCATION WORD初中说课稿范文八年级地理《辽阔的疆域》说课稿范文_0364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说课稿不同于教案,只说“怎样教”,而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整理了这篇八年级地理《辽阔的疆域》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

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

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

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二、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01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01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1.你们好!2.我是__组,__号。

3.我今天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4.<【板书】:第一节辽阔的疆域>5.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是学生在七年级学习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的中国地理的第一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国策。

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所以说它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辽阔的疆域是本章第一节,通过“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三项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国土的基本状况,它是掌握我国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学习中国地理其他各章节的基础,对本章以及后面中国地理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学好本节内容。

本节基础知识大部分为识记知识,有许多的地名及其空间位置,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反复练习,因此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较多。

根据本课的知识量和难易程度,本节教学计划在2-3课时内完成。

然后,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特点,能运用地球仪或半球位置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 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地位,能在地图上查阅我国的四至、疆域、临海、邻国,量算领土距离,分析国土辽阔优越性。

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量算和观察分析能力。

《我们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我们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我们辽阔的疆域》说课稿我们辽阔的疆域一、课程概述这是一堂关于中国疆域概况的地理课程。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将了解中国的辽阔疆域及其地理特征,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辽阔疆域,包括国土面积、地理位置等;2. 掌握中国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地势、气候、地形等;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中国的辽阔疆域及其地理特征;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情感与热爱。

四、教学内容1. 中国疆域概况中国是一个东亚国家,是世界第三大面积国家。

它位于东亚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毗邻14个国家。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各种地形地貌众多。

2. 地理特征中国的地势分布很复杂,东部沿海为平原和丘陵地带,中部为平原和盆地地带,西部为高原和山地地带。

中国的气候分布也很广泛,有寒冷的北方地区、温暖的南方地区以及高原、沙漠等特殊气候区域。

3. 祖国之美中国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学生们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了解中国的自然景观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培养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报告自己所熟悉的中国地理知识,加深研究效果。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写下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展示对中国辽阔疆域的理解与感悟。

以上为《我们辽阔的疆域》说课稿,谢谢!。

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辽阔的疆域》说课稿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丁义一、课标分析1-2-4概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本课标的要点着眼在中国的位置、领土的四至点和国土面积(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邻国的名称和位置。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优越的区位和广袤的疆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整体描述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概述中国地理总体特征的内容,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将中国作为一个大区域,展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征。

在人文环境方面,国土辽阔、疆界绵长、人口众多、民族团结等,都是显著特征。

而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河流众多等,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才造就了我国地域之间的一些显著差异。

只有在了解这些特征的基础之上,我们才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各地人们的生活习俗。

可以说,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整册课本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是中国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

《辽阔的疆域》占据第一单元内容的第一课时,展现的是我国地理特征的第一大特征——疆域辽阔,这之中包含几个要点——包括疆域的范围和面积、邻国的分布、特定的空间位置及其优势等等。

可以说,本课是有关中国地理的一个俯瞰镜头,只有俯瞰过了全局,才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锁定某个区域再做更详尽的分析,从而形成从整体到局部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辽阔的疆域》恰是利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来初步认识中国,从而过渡到中国地理。

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七上一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地理学习的一些方法,尤其是读图能力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已经较强,所以此时应更为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一些技巧,尤其是记忆的技巧,并同时强化地理学习的习惯,养成正确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初二上册地理说课稿教学模板一:辽阔的疆域

初二上册地理说课稿教学模板一:辽阔的疆域

初二上册地理说课稿教学模板一:辽阔的疆域前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地理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原理,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文思想,增强环保意识,发展社会责任感。

本篇教学模板主要讲述面积较大的一些地理概念,介绍辽阔的疆域。

教材简介初二地理教材上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自然地理条件2.人口与城市3.经济与发展4.地球与人类活动本教材着重强调面积概念,同时也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概念,并能够用不同的单位进行面积的转换。

2.了解我国疆域面积的情况,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大小。

3.掌握我国各个省份的面积,理解不同地区的面积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理解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面积的单位转换。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教授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讲授地图和数学中的测量面积单位的转换,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案例教学:以中国的各个省份为例,将省份的面积与其发展水平相对应,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区面积对行政管理的区域范围及其影响。

3.问题式教学:随堂提出面积计算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第一节课1. 地图及测量面积单位引入(2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呈现一张地图,并先让学生自己尝试估算一下地图上两个地区的面积大小,然后引导他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单位称量面积大小(如平方米,平方公里等),并教授面积单位的转换方法。

2. 中国的疆域面积大小(20分钟)通过投影仪呈现地图并讲述中国的疆域面积以及与其他国家的面积大小比较,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庞大的国土面积。

3. 按省份分类介绍各个省份的面积以及对经济的影响(20分钟)通过投影仪呈现地图和表格的形式,将中国各个省份的面积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介绍,并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

第二节课1. 根据模板练习转换面积(20分钟)教师通过模板教授面积计算与面积单位转换,并在黑板上演示模板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模板填充并进行练习。

八年级地理上册 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新人教版

辽阔的疆域知识和技能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和邻国。

2.知道我国宪法规定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3.培养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1.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2.查找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2.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谈话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游戏拼图板【教学时间】教学3课时,活动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播放课件:选取中国有代表意义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成就图片进行展示,配以《我爱你,中国》歌曲。

解说:伴随着这首深情隽永、荡气回肠的赞美祖国之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山河之壮美,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为这样的母亲而骄傲,为有幸成为她的儿女而自豪。

对于母亲,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在新学年里我们将了解她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最该了解的是她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

板书: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讲授新课:我们怎样描述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呢?活动:屏幕显示图1-1中国在世界的位置示意,小组合作探讨下列问题。

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北半球)2.指出东西半球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东半球)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纬度范围。

(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5.屏幕显示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让学生指出亚洲和太平洋,再现中国轮廓,再让学生指出中国在亚洲的什么部位、太平洋的什么方向。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辽阔的疆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辽阔的疆域》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以及我国的行政区划。

教材通过大量的地图、图片和数据,使学生对我国的疆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我国领土的四至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此外,教材还简要介绍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让学生对我国的地理格局有所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我国的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领土四至点等具体知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和巩固。

同时,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以及我国的行政区划。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我国疆域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辽阔的疆域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以及我国的行政区划。

2.教学难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以及省级行政区的分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疆域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让学生对我国的疆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我国领土的四至点,以及省级行政区的分布。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地图,进行分析讨论。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省级行政区,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格局。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我国的疆域有更深刻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地理辽阔疆域说课稿例文

八年级上册地理辽阔疆域说课稿例文

八年级上册地理辽阔疆域说课稿例文(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二、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p 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洋,尾靠全球陆。

”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没有寒带。

3、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活动: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所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图)答: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大,有少部分在热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图)答: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

东临世界的大洋太平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东部气候湿润,又有利于海上的对外交往。

(二)、国土辽阔1、国土: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称,通常涉及领土和领海。

(附图)我国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那里是祖国每天最先迎接太阳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约在凌晨2点2021 我国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过国境线不远处是塔吉克斯坦的喀拉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阔的疆域知识和技能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和邻国。

2.知道我国宪法规定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3.培养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1.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2.查找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2.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谈话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游戏拼图板【教学时间】教学3课时,活动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播放课件:选取中国有代表意义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成就图片进行展示,配以《我爱你,中国》歌曲。

解说:伴随着这首深情隽永、荡气回肠的赞美祖国之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山河之壮美,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为这样的母亲而骄傲,为有幸成为她的儿女而自豪。

对于母亲,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在新学年里我们将了解她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最该了解的是她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

板书: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讲授新课:我们怎样描述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呢?活动:屏幕显示图1-1中国在世界的位置示意,小组合作探讨下列问题。

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北半球)2.指出东西半球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东半球)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纬度范围。

(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5.屏幕显示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让学生指出亚洲和太平洋,再现中国轮廓,再让学生指出中国在亚洲的什么部位、太平洋的什么方向。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6.你能再列举几个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吗?承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民的经济活动,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活动]屏幕显示图1-2与图1-3,小组探讨下列问题。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与日本、蒙古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3.如果我国的海陆位置不是东临太平洋,而是深居内陆,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4.同样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东高西低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以上内容难度梯度逐渐加大,意在引导学生形成通过对比分析、进而归纳综合地“理”的思维过程。

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参与讨论,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教师总结]1.纬度过高或过低,所处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

我国领土所跨纬度范围广,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使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世界上大多数的动、植物都可以找到栖息之所,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深居内陆的国家由于不临海,一方面难以受到海洋影响,气候干旱;另一方面,一定程度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些岛国,由于四面临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可以从陆路通往中亚和欧洲各国。

东临浩瀚的海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也便于从海上与世界各国往来。

同时,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我国东部,供给农业所需的降水;另一方面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注入太平洋,这样不仅沟通了东西交通,而且形成巨大的水力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了明星的亚洲特有的季风气候,除了青藏高原大部和西北内陆地区以外,广大东部和南部,甚至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地区均受到夏季凤的影响,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北回归线附近并未出现荒漠景观,而是“鱼米之乡”,这里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成了世界上亚热带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屏幕显示本节知识结构并做简要总结。

[拓展与探究]查阅地图,分析比较中国与英国、中国与美国、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思考我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位置优势开展经济活动。

(组内合作探究,以小论文方式呈现,准备组间交流)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