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旺建盏名家介绍
建盏——当代建盏手工艺师傅简介(部分)

建盏——当代建盏⼿⼯艺师傅简介(部分)2013年12⽉31⽇,建阳市⼈民政府评选了建阳市⾸届建窑建盏制作技艺⾮物质⽂化遗产代表性传承⼈12⼈,这些师傅都可以称得上是建阳建盏的名家,他们是蔡炳龙(省级)、蔡炳盛(市级)、许家有、熊忠贵、吴⽴勇、张修潘、吕⽵兴、郑兴梨、叶礼忠、詹贵溪、孙福昆、黄⽂勇等⼈。
2014年⼜评选出建阳市⾦油滴建盏制作技艺⾮物质⽂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黄美⾦。
2015年7⽉6⽇,建阳市⼈民政府评选了建阳市第⼆批建窑建盏制作技艺⾮物质⽂化遗产代表性传承⼈11⼈,他们是廖设⽣、叶智慧、蔡炳昆、卢国伟、张奉成、阙梅娇、暨国军、吕河冬、裴春元、邹云源、黄美⾦。
其他:省级⾼级⼯艺美术师:陈其富(学院派,⾮专业烧制建盏),省级⾼级⼯艺美术师:李甲栈(⾮专业烧制建盏)。
此⼆位均属⾮建盏专业领域,⽽作品也是独树⼀帜,市场流通量有限。
李甲栈油滴束⼝盏陈其富黄鹧鸪斑以下列举部分:【李达】中国陶瓷艺术⼤师鹧鸪斑建盏代表⼈物。
1955年⽣,福建省莆⽥⼈,中国陶瓷艺术⼤师。
作为建盏界的泰⼭北⽃,集建盏理论和实践之⼤家。
2005年发表《宋代油滴茶盏鉴赏》,2007年发表《建盏鉴赏》,2008年发表《建盏揭秘》。
作品被选为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列品,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品,中国⼯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品。
【陈⼤鹏】国家⼯艺师,中国古代陶瓷研究会会员。
潜⼼四⼗年研究兔毫天⽬、鹧鸪斑天⽬、乌⾦天⽬瓷。
建盏其烧制的天⽬瓷器质朴⼤⽅,神形兼备,使失传近千年?的古瓷⼯艺重放异彩,中国⽂化部永久收藏。
获邀多次赴海外天⽬陶瓷⽂化交流⼤会,建盏品被⽇本、美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澳⼤利亚、港、澳、?台地区名家收藏,陈⼤鹏?鹧鸪斑建盏【蔡炳龙】2010年获批福建省建窑建盏制作技艺⾮物质⽂化遗产传承⼈建阳市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
1952年7⽉出⽣,⼟⽣⼟长的⽔吉⼈,⾃幼受建盏⽂化的影响,受家庭的熏陶,喜好制陶烧瓷⼯艺制作,⾃1981年从事建盏烧制创作以来,在⼿⼯建盏作坊⼯作32年,蔡炳龙陆续制作出兔毫盏、油滴盏、鹧鸪盏、虎⽪斑、⽊叶、珍珠斑等多种产品,釉⾯采⽤天然矿釉,与宋代建盏仿真度极⾼,产品经久耐看,每只建盏的斑纹和形状都有细微变化,意趣天籁,美仑美奂。
建盏前十大师,建盏大师排名,建盏前十大师排名

建盏前十大师,建盏大师排名
建盏前十大师排名
关键词速读:建盏大师;建盏大师排行榜
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建盏界的厉害人物,建盏工艺师职称榜(排名不分先后)
一、国家级:2位
在建盏行业中,有两位泰斗级国大师,自上世纪80年就开始系统研究和制作建盏,并从未间断过,为建盏的复兴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孙建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李达(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二、省级:6位
蔡炳盛(省级非遗传承人)
黄美金(省级非遗传承人)
蔡炳龙(省级非遗传承人)
许家有(省级非遗传承人)
孙莉(女,省级非遗传承人)
熊中贵(省级非遗传承人)
三、除以上有职称的工艺师外,建盏行业还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工艺大师12位:
陈大鹏,洪忠民,翁书杰,徐国清,黄上兴,陈叶琦,蒋新颖,吴德勇,陈小菁(女),赵雄,李勇,魏远财等等,还有许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管建盏发展得如何飞快,都离不开每一位对建盏热爱的人们,建盏的美可以说是浑然天成不加修饰追求自然。
不管是宋代的建盏还是现代烧制的建盏,追求的都是一种极简却又自然变化的,人为不可控的美。
建盏名家名录大全,建盏大师排名表及落款

建盏名家名录⼤全,建盏⼤师排名表及落款
谈到建盏,很多盏友对这些名称都能朗朗上⼝,但是要问建盏名家有哪些,你能说出⼏个呢?
如果不知道的话,现在就来了解⼀下吧。
下⾯饮茶⼈⽹就来分享⼀下建盏名家名录⼤全,以及
这些⼤师的落款(排名不分⾼低)。
1、李勇:民间,落款“勇”
2、陈叶琦:民间,落款“琦”
3、赵雄:民间,落款“宋吉”
4、叶礼旺:民间,落款“旺”
6、陈国⽂:民间,落款“⽂”
7、刘记寿:民间,落款“窑⿍”
9、徐国清:民间,落款“国清”
10、饶飞雄:民间,落款“飞惺”
12、黄祥元:民间,落款“祥”或“贡御隆”
13、廖铭:民间,落款“廖铭”或“云⾕⼭”
15、刘吴弟:民间,落款“刘吴弟印”或“弟”
16、洪忠民:民间,落款“洪忠民制”或“洪盏”
18、邹云源:市级,落款“邹”
19、张修潘:市级,落款“张”
21、詹桂溪:市级,落款“贵稀堂”
22、叶礼忠:市级,落款“忠”或“叶礼忠”
24、阙梅娇:省级,落款“阙梅娇”
25、许家有:省级落款“许家有”
27、黄美⾦:省级,落款“⾦”或者“美⾦”
28、蔡炳龙:准国家级,落款“龙”或“蔡炳龙制”
30、孙建兴:国家级,落款“建”或者“兴”
31、陈⼤鹏:国家级,落款“陈⼤鹏制”或“陈⼤鹏”。
建窑建盏的薪火传承

建窑建盏的薪火传承作者:***来源:《江苏陶瓷》2022年第03期1建窑建盏的烧制历史建盏创烧于晚唐,兴盛于宋,停烧于元,绝迹于明清,复兴于当代。
当代建盏重获生机,蓬勃发展应当归功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流传千年的华夏文明和先辈们流传下来的文化习俗。
因此,随着传统的饮茶文化再度兴盛起来,建盏的回归也是顺理成章的。
当代建盏匠人保持匠心与热情,窑火重燃,延续建盏传奇,谱写建盏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建阳建盏的兴盛与地理因素也密不可分,建盏所用坯、釉泥料全部是就地取材,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建阳水吉当地特别是后井的瓷土含铁量高,最适宜用来烧制建盏,不仅是瓷土,建盏的烧制还与后井的水、后井的釉、后井的松柴、后井的气候等等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何周边日本、韩国等国,纵有高精科技、优秀的陶瓷工匠也无法烧制出建阳相同效果建盏的重要原因。
2廖成义的建盏技艺人生廖成义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1971年11月生于后井村,自幼受到建盏的文化熏陶,十二三岁时经常跟着村里大人们漫山遍野地淘捡残留的瓷片,那时的建盏无人问津,没有人关注它的历史价值,而年少的他却对这些五彩斑斓的残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年长后,更热衷于老盏收藏,每每听说某处有好盏,不论身处何处,总能第一时间赶到,也舍得拿出资金收藏建盏。
收藏的建盏琳琅满目,各种器型、类别、大小皆有涉及,而且屡见精品。
老盏的收藏也为其日后烧制仿宋建盏提供了有力的实物参照。
为了研究建盏的烧制工艺,他几乎走遍了后井村所有宋代龙窑遗址的山头,寻找当年宋人们用来做坯釉的泥土和釉石,并且了解这些泥土和釉石的特性,他发现只有使用含高铁量的泥土和釉石才能最好地还原宋朝时期所烧制的精美建盏,让他庆幸的是这份得天独厚的礼物就深藏在后井村,他也探寻两宋时期的龙窑,研究其构造、原理、搭建砖块的制作,以及山坡之间的坡度等,渐渐地对龙窑及烧制建盏的温度、湿度、气氛、时间等整个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了古人说的“七死八活九翻身”的含义,深知温度和湿度对于龙窑烧制建盏的巨大影响。
浅谈建盏的烧制工艺--柴烧工艺创新

[1]许 家 有.初 探 现 代 建 窑 建 盏 烧 制 工 艺 [J].东 方 收 藏. 2019(8):89-90
[2]黄辉耀.建窑建盏———陶瓷 艺 术 界 之 星 [J].东 方 收 藏. 2019(12):45-46
[3]凌超.分析建盏 文 化 的 发 展 与 传 承 [J].全 国 性 建 材 科 技 核 心 期 刊 ——— 陶 瓷 ,2021(4):143-144
* 作者简介:刘伟(1987— ),大专,中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为建盏工艺及艺术研究。
2021 年 06 月
4 传统的柴烧制作
建盏的柴烧工艺起源 于 宋 朝,随 着 斗 茶 风 俗 的 发 展兴盛而进入鼎盛时期。传统的柴烧也分为两类其 一 为 龙 窑 烧 制 ;一 为 倒 焰 窑 烧 制 。 4.1 龙窑柴烧
3 建盏的烧制工艺
由于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盏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良 好的保护,且被大众所熟 知。现 如 今 建 盏 的 烧 制 方 式 也十分多样,主要有三种:其 一 为 电 窑 炉 烧 制;其 一 为 气窑制作;其一为传统的 柴 烧 制 作。三 种 制 作 方 式 均 各有优劣。
制 再 到 电 窑 气 窑 制 作,千 百 年 来 人 们 不 断 地 追 求 探 索。社会 生 产 力 的 进 步 带 来 了 建 盏 制 作 工 艺 的 进 步 。 [2] 建盏技 术 的 发 展 离 不 开 我 们 每 个 人 的 努 力。 伴随着建盏发源地文化不 断 深 挖,人 们 对 于 建 盏 的 认 识也不断加 深,建 盏 所 承 载 的 文 化、斗 茶 的 风 俗 所 带 来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 也 都 逐 步 地 显 露 出 来,并 促 进相关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为 建 盏 的 发 展 又 一 次 注 入 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越来越多 的 人 们 开 始 追 求 精 神 上 的 食 粮,建 盏 不 再是单一的作为在博物馆 中 受 到 鉴 赏 的 古 董,更 多 是 作为一种日常的装饰摆设品甚至是茶皿用具被大众 所接受。而恰 恰 是 因 为 大 众 开 始 重 视 建 盏,为 此,越 来越多的人 开 始 了 解 建 盏,学 习 制 作 建 盏,他 们 的 加 入使得建盏所呈现出的风格与形式也越发地多种多 样。这更是为建盏的后续发展注入了大量的生机和 活力。
陈郑敏建盏简介

陈郑敏建盏简介陈郑敏建盏简介陈郑敏,原名陈虹,号菊春,是中国土壤物理学家、文化遗产保护家、陶艺家,同时也是建盏的传承人之一。
他于193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幼热爱陶瓷艺术,父亲则是当时杭州名流之一,也是一位善于雕刻陶艺的人。
陈郑敏从小就接受着这个家庭的熏陶,成年后更是深厚的学习和研究了陶艺和建盏。
今天他已经成为了建盏研究和文化传承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建盏第一人”。
陈郑敏对建盏的思考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物理性质和制作工艺上。
他认为一个好的建盏需要从土体85%开始与火候相结合的全部烧制制作工艺,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材料或工艺能够完全取代这个工序。
所以陈郑敏在制作建盏的过程中,会同时运用陶瓷手法和物理技术,使其最终形成具有耐高温、防漏滴、保温等物理特性的建盏。
在他的创作中,建盏不仅是日常使用之物,还是一种承载着文化、历史和社会学意义的艺术作品。
陈郑敏的研究与传承不仅限于理论和实践,还包含了文化价值的传承。
他十分注重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来传承和弘扬建盏的价值。
他多次参与并组织了建盏的展览、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建盏的文化内涵。
此外,他还与数位陶艺大师合作,联袂推出一系列陶艺文化研究、传播和交流活动,使建盏这一古老而富有历史文化的器物得以深入人心。
作为建盏的传承人和代表人物,陈郑敏拥有十分广阔的视野和思维。
他不仅在技术上不断探索,还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他曾说“我们要学会两种知识,一是建盏的制作知识,二是建盏的文化知识”,认为只有深入挖掘建盏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将建盏的价值传承下去。
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为建盏这一古老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最后,陈郑敏所创作的建盏不仅具备了实用性,更呈现了卓越的美学价值。
他所追求的,不仅是建盏的物质质感和制作技术,也是更高层次的艺术能力和审美品味。
在艺术和文化的双重领域中,他都始终将建盏和中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的创作信条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时尚一起叠加,传承和发扬文化底蕴的同时,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审美观的变化。
建盏四杰在什么档次、是哪四个人?

四个“80后”,四位当代新锐建盏名家,建盏作品畅销海外50多个国家。
在建阳,这四位本土年轻的当代烧盏人,被称为“建窑四杰”!这一串“标签”,让人忍不住产生探究的兴趣。
他们怎样的年轻团队?是什么样的产品?
(从右至左依次为刘学财、廖铭、陈叶琦、翁书杰)
刘学财,财窑建盏创始人
廖铭,廖铭建盏创始人
陈叶琦,古匠建盏创始人
翁书杰,宇杰建盏创始人
建盏匠人们CP合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一般还是以家庭作坊式存在,父子档、夫妻档、师徒档、亲戚档、兄弟档、同学档、朋友档的方式及其普遍。
此前CP合作最为知名的应该是“飞惺”建盏。
随着“建窑四杰”组合的出现,建盏CP进入了小高峰,CP组合达四位之多,不仅年龄相仿,每位合作者的作品和定位定价也各有特色并互补。
从商业营销角度而言,是很好的一种营销模式。
匠心技艺为基础,创新营销作推动,两者有机结合下,“建窑四杰”的品牌逐渐在市场打响。
今年4月16日,全国首家公益无人茶室在建阳建盏一条街开业,又一次吸引了众多媒体眼球,这也是“建窑四杰”为推广建盏文化作出的一次全新大胆的尝试。
建窑四杰开启的强CP时代,为建阳建盏的发展点上了一个小逗号,他们的未来应该更精彩,期待更多的惊喜!。
江有庭建盏名家介绍

学西画出生的江有庭,在一次陶艺课上偶然接触到油滴天目的配方,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建盏生涯。
1984年江有庭开始专攻天目茶碗,1995已发现古今中外未曾出现的彩色天目。
他烧出的色彩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金、银多彩混合,色泽纹样随光线的强弱与照应的角度而变换万千,得【藏色天目】之名。
1980年毕业,1983年在高雄应征了陶艺教室的助理的工作,从没有基础到三个月后分担教学工作,对陶艺有了兴趣与自信;隔年北上持续从事陶艺教学,同时向李保通师傅学拉坯、进入台艺大厅吴毓堂老师的釉药学。
一日,吴老师介绍了油滴天目釉,江有庭听出了兴趣,拿着老师提供的配方,没多久,在自己的的工作室中烧出了油滴天目茶碗,开启了日后专研天目釉烧制技艺的机缘。
终于在1995年烧出闪耀多种色彩的天目釉,自称为[藏色天目],意思是发现了藏在黑釉里的色彩。
1996年讲工作室迁至三芝乡,名为[圆山窑],全心致力于藏色天目的烧制。
2000年代更烧出玄光系列、彩金系列等天目釉作品,奠定自己在天目釉烧制表现上的根基。
陶工20年来江有庭对自己非常严苛。
每个茶碗的圆形及厚薄,全凭他一双手做到大小一致分毫不差,稍有不满意便重做。
光修坯这个步骤就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入门。
而点釉更是复杂,稍不注意便失败,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江有庭不思不创意,唯事无心烧。
制作出了超越前人的天目盏。
他也被誉为是“台湾天目第一人”。
于2011年更是荣获首届台湾之光个人荣誉大奖。
详情可登录武夷建盏官网进行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色,代表着海、代表着天、代表着花、代表着色,韵味。
是海的无垠、是天的宽广、是花的纯真、是色的淡美。
在那蓝色的梦里,有位女子俏立水中。
蓝色的水袖卷起一管玉箫,似水的容颜妩媚着月的娇柔,抬手握箫的姿势竟是如此地古典而清雅。
那精灵般的音律,摇曳出溺水三千般的缠绵,和那一丝缕从梦的源头徐徐吹来的风,轻吻你容颜的呢喃,又扰乱了谁的心绪?
蓝色,是最冷的色彩。
蓝色非常纯净,通常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
纯净的蓝色表现出的是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
偏爱于蓝色的艺术家们,通常都有着一颗朴实无华的心和宽广无垠的胸怀,他们通常将艺术当做生命中的唯一,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甘于平凡,甘于寂寞,在岁月流逝中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自己的梦。
他们是一群孤独的“求道者”,他们心中怀着宏伟的梦想,却不愿与现实中的人分担,只是默默地做,想着用砂砾和泥土堆出山川,可敬又可佩。
正如当代建盏名家——吴继旺老师,从2008年开始接触建盏烧制以来,十年如一日,在铁土窑火中,默默耕耘着自己的信仰,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纯粹的追梦人。
作为建窑建盏遗址后井村土生土长的工艺美术师,自小,吴继旺就对两宋文化有着不一般的情怀,落花伤春,饮茶填词,这种温润儒雅性格倒是与两宋文人极为相似。
宋人饮茶重茶器,极其讲究烹茶用建盏。
“茶色白、宜黑盏”、“玉毫条达为上”等宋人对建盏的描述,一直影响着他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艺的道路上,学无止境。
真正的大师,永远怀着一颗学徒的心。
从接触建盏开始,吴继旺便虚心向各位建盏界的前辈请教、学习,得到多位建盏烧制非遗传承人的指点,即便如今已经在建盏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依旧保持着一种虚怀若谷、孜孜钻研的态度,或许正是如此,吴继旺老师才能在守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一抹回蓝,在建盏界声名鹊起。
蓝如秋的皓月,缥缈、神秘,在广阔的天空中尽情地练舞,旋转,跳跃,自由自在。
蓝色吸引了许多的梦,深不可测,能真正读懂它的人往往被其感动,自己的心灵也会随着它飞舞。
2017年,“我有匠心”首届建阳建盏斗盏大赛中,吴继旺的《山蓝》作品艳惊四座:深邃的蓝,如浩渺的天空、如深邃的大海、如无垠的宇宙,一盏中,宛若承载着日月星河,变幻万千。
盏底花纹饱满、纹理清晰、层次分明,不同的光源感受都会有变
化。
茶汤倒入、盏底斑纹犹如漂浮在池塘的荷叶。
静谧中透着唯美;典雅中藏着生机,真正的盏中极品。
蓝色,是藏在吴继旺心中的本色。
吴继旺的回蓝盏,托之,糙手自然,沉重压掌。
铁胎紧致,底厚沿薄,好像掌中纳含着一方宇宙星空,掌控万物,这种由心底自然生出的感觉让人迷醉。
听之,黄钟铁音,粗犷如歌,蕴含着最为原始的韵律,透过敲击的铿锵之音,好似置身于铁矿窑场,土与火交织,颂唱着令人神往的涅槃之歌。
饮之,温淳顺滑,厚底保温,久置不凉,矿釉无毒,其中蕴含的氧化铁在高温的情况下,更会形成一个磁场,对水和茶汤都会有一个磁化作用,俗称“软水”,茶叶在水中浮动,甘润顺滑,茶性十足,韵深味浓,暗香浮动。
一抹回蓝,演绎宇宙万象,纳于一盏,回味无穷。
对于建盏名家吴继旺而言,手中的盏,是一种追忆,更是一种使命,一种需要用一生去传承的使命!
详情可登录武夷建盏官网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