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望》为例,对联入门1

以《春望》为例,对联入门1
以《春望》为例,对联入门1

对联入门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

一、导入:以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导入

苏轼自幼聪慧过人,读书颇多,自谓才高八斗,于是目空一切,在自家门旁撰写对联一副: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一位老者看到这副对联后,认为这后生也太轻狂,于是拿来一本书来求教,苏东坡接过书一看,竟是连篇的生僻难字,自己实在是认不了几个,不禁汗颜,连忙向老者道歉,并连忙在对联的上下联各加了两个字,老者看后,连连夸他加得好。

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是: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二、找特点:以杜甫的《春望》为例,找出对联的基本要求。

1、齐读

2、出示对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你有什么发现?

(1)、字数相等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出示游戏:为下列上选择最合适的上联。

(1)上联:(B)

下联:最有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A.苟有恒,何必要三更入眠五更起床

B.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2)结构相似。我们来看第一联,上为“感时”,下为“恨别”,上“花”下“鸟”,“溅泪”对“惊心”,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特点?(板书结构相似)

(3)词性相同。那么相对应的词从词性上看有什么特点呢?:“感时”“恨别”都是动词,“花”对“鸟”,都是名词,“溅泪”对“惊心”都是动词加名词,我们又可以发现对联上下联同一位置词性要相同。(板书词性相同)下面请同学们对对看。出示练习训练一: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________。

训练二: 评改对联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4)内容相关

其中千古名句,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改成“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那就不行了。

(5)平仄相谐(提一下,让学生明白对联的贴法)贴一副春联: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4、出示对联口诀

三、说一说

同学们,你喜欢你身边的哪些对联?奉献出来让大家也来欣赏一下吧。

(预设)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请别的学生判断他说的是不是对联,为什么?)

四、(1)出示拟写要点

一、要注意审题

二、要分析“出句”特点

三、要善于联想

A、相似联想由花朵想到美人

B、相反联想“大”“小”

C、相关联想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香

(2)对一对门前碧水环绕

(屋后青山耸出)

五、秀一秀

1、连线题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时雨点红桃千树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d.有闲春色燕双飞

2、根据语境,补写下联的后部分。

学海扬帆,驶向真理彼岸;

杨柳迎绿, _____________。

3、结合课文补充完整对联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陶渊明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源(厌恶黑暗描绘世外桃源)

4、横批:静物无声

上联:三尺讲台迎冬夏

下联:四行桌椅度春秋

5、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他停下脚步,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两个衙役是什么意思,衙役想了半天也回答不出来。请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用一成语写出横联。

横联是缺衣少食

五、总结:给你们推荐几个网址:中国对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f16952312.html,

唐诗宋词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f16952312.html,/

文语虚林http://duilian.553,net/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副对联:上联岁月峥嵘须奋斗

下联年华潇洒莫蹉跎横批才成志立

板书设计

对联基本要求

1、字数相等

2、结构相似

3、词性相同

4、内容相关

……

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的格律 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就是对联在内容、词性和声律三个方面的规则,实质上涵盖了对联的所有六个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意境相容,用当前时髦的方式来概括,叫“六相”。本节将着重介绍对联格律中的一条基本规则,即对联中平声仄声的排列规律,简称声律或声韵。 在讲解平仄声律之前,我想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种格律分类的观点。这种观点把对联的格律分为正格联、变格联和无格联三种格律形式。所谓正格联,即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在正格联中,又分为律联、组合律、宽律三种形式(限于篇幅,恕不赘述,)。变格联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与传统的正格联不同,上联可以平收,下联可以仄收。变格联如是五字和七字的,也可遵诗联。所谓无格,也就是对联时根本不讲究平仄,随心所欲,只讲究词与意思的对仗,而不考虑平仄,这种联多见于技巧联。 这种分类方法是否科学,大家尽可以见仁见智。不过,个人倾向于接受之。理由:从古到今,虽然绝大多数对联是仄起平收,但是也有不少的联作并不遵循这种规则而我们仍然能够接受甚至欣赏。这种分类法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这种现象。 从对联最基础的内容讲起,已经掌握平仄的联友就权当复习一下。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当然是正格联的联律了。为了不至于误导,俺将

严格按照正格联的声律规则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尾字平仄规则、句中平仄规则、句脚平仄规则。 一、尾字平仄规则 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二、句中平仄规则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 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 例如虎雨画墨 龙风诗泉 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例如上海彩凤绿叶良友 宁波金龙红花好书 3、三言联格律。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A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联律通则及解读

联律通则及解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联律通则》及解读 联律通则《联律通则》是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规定。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联律通则制订者中国楹联学会作用楹联创作、评审、鉴赏之格律依据 中国楹联学会引言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试行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订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基本规则第一条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

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形成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第二章传统对格 第七条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单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史上最经典对联

史上最经典对联 哪些对联是史上最经典的对联呢,大家有没有了解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史上最经典对联,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史上最经典对联1 上联:青山不墨千秋画;下联:流水无弦万古琴。 上联: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下联: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上联:一经飞红雨;下联:千林散绿荫。 上联:山静水流开画景;下联:鸢飞鱼跃悟天机。 上联:五车诗胆;下联:八斗才雄。 上联:大块焕文章,白云在天,沧波无际;下联:春风扇淑气,杂树生花,群莺乱飞。 上联:问青牛何人骑去;下联:有黄鹤自天飞来。 上联:临水开轩,四面云山皆入画;下联: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 上联:古今奇观属岩壑;下联:往来名士尽风流。 上联:云影波光天上下;下联:松涛竹韵水中央。 史上最经典对联2 上联:雨过林霏清石气;下联:秋将山翠入诗心。 上联:留此湖山,得此佳趣;下联:召以佳景,假以文

章。 上联:掬水月在手;下联:弄花香满衣。 上联:风旌不动真乘义;下联:月印常圆了悟因。 上联:开张天岸马;下联:奇逸人中龙。 上联:佛法无边,静里常观自在;下联:慈云广济,空中密见如来。 上联:笔底江山助磅礴;下联:楼前风月自春秋。(来自张广楠苏东坡读书的台联) 上联:铁石梅花气概;下联:山川香草风流。 上联: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上联:月光千里白;下联:秋色一天青。 上联:几点梅花归笛孔;下联:一湾流水入琴心。 上联:开轩敫朗月;下联:对弈趁清风。 上联:偶呼明月问千古;下联:临对青山思故人。 上联:睡至二三更时,下联: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上联:天上何曾有山水;下联:人间岂不是神仙。 上联:提笔四顾天地窄;下联:长啸一声山月高。 上联:瑞气降寰宇;下联:兰香遍大千。 上联:云水风度;下联:松柏气节。 上联:荡思八荒;下联:游神万古。

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对联的基本要求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的基础,例如广东卷的出句是“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对句可以是“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或者“人参貂皮鹿茸,莫非东北珍宝”。但若对“唐诗宋词元曲,莫非祖国文化”就让人觉得别扭和生硬。我们学过的对联都是内容密切相关的,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等。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从语法上来要求的,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与“梅花”是名词,“锋”与“香”是形容词,“自”与“从”是介词,“磨砺”与“苦寒”是名词,“出”与“来”是动词。 3、节奏相应,平仄和谐 一副对联中,上联一共有几个音节的停顿读法,下联也必须对应。上下联还要平仄相反,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径”读仄声,“舟”读平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照”读仄声,“流”读平声。对联的节奏相应,平仄和谐,读起来才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 二、内容上的要求 语意相关应该是对联内在美的体现,它要求上下联的意脉必须互相关联,好像是双峰对峙,二水分流,是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两美合一,是环肥燕瘦般地和谐统一在一个意境中。我们看下面的两副“对联”。 ①反对侵略/学习下棋②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 从对联的形式要求来看,词性、句式似乎都无可挑剔,平仄亦合,可是上下联意思毫无关联。这样的“对联”,只能算是“对句”。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要求彼此相关,不能毫无联系。通常有三种类型: 1、正对:也叫同类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类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如上文中的对联。又如:“知识海洋勤是岸,科技高峰志为梯。”上联写勤奋,下联写志气。二者相互补充,给人以启迪。 2、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对相反,它们相互映衬,相反相成。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上联的“横眉冷对”,下联的“俯首甘为”,一反一正,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3、流水对:也叫串对,即上下联的内容连贯相承,也就是说,上下两联虽为两句,但却是表达一句话的意思。例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意思是说在山中下了一夜雨之后,树梢上像流着几百道泉水。 声律和谐、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是对联的高标准。但作为初学者,只要能做到上、下联的字数相等,结构大体相同,词性基本相对,末字平仄相合,内容彼此相关,也就可以了。 三、对联的写作方法指导 1、对联的内容都相关,在解答对联题时,就可以借助联想,利用相关、相似、相反的联想。先把一句拆成几个词组,利用联想的方法,给每个词分别作对,再把这些对出的词连缀成一句。例如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出的上联“扫千年旧习”可拆成“扫--千年——旧习”,与“扫”相关的词有“除、革、去、改、破、树、立、乘、展”

对联的常用术语释义大全

对联的常用术语释义大全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

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9、【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10、【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

经典七言对联、七言楹联

經典七言春聯 1.財運亨通全家樂事業有成滿堂春橫批:吉星高照 2.萬象更新迎百福一帆風順納千祥橫批:喜迎新春 3.占天時地利人和取五湖四海財寶橫批:萬象更新 4.花開富貴重重喜運轉乾坤步步高橫批:吉星高照 5.一年好景同春到四季財源順時來橫批:吉星高照 6.東成西就全家福南通北達廣生財橫批:大展宏圖 7.春至百花香滿地時來萬事喜盈門橫批:喜迎新春 8.吉星高照家富有大地回春人安康橫批:財源廣進 9.和順滿門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萬象更新 10.和順一門生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吉星高照 11.一門天賜平安福四海人同富貴春橫批:喜迎新春 12.財發如春多得意福來似海正逢時橫批:萬象更新 13.恭喜發財財到手迎春接福福滿堂橫批:歡度春節 14.平安富貴財源進如意吉祥事業興橫批:喜迎新春 15.爆竹四起接五福梅花一枝報三春橫批:萬事如意 16.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橫批:喜氣盈門 17.榮華富貴盈門喜福壽康寧滿戶春橫批:喜氣盈門 18.門迎曉日財源廣戶納春風吉慶多橫批:新春大吉 19.好日子舒心如意美生活幸福平安橫批:家庭幸福 20.一帆風順全家福萬事如意滿門春橫批:喜氣盈門 21.開門迎春春滿院抬頭見喜喜事多橫批:辭舊迎春 22.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永開花橫批:歡度春節 23.八方財寶進門庭四面貴人相照應橫批:大展宏圖 24.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南西北財橫批:五福臨門 25.年年順景財源進歲歲平安福壽臨橫批:大展宏圖 26.春回大地春光好福降人間福祿多橫批:春意盎然 27.春到人間人增壽喜臨門第門生輝橫批:新春大吉 28.辭舊歲家業興旺迎新年百福呈祥橫批:新春大吉 29.福來小院四季樂春到門戶闔家歡橫批:喜氣盈門 30.和氣盈門迎瑞氣春光滿眼映文光橫批:喜氣盈門 31.一家歡笑春風暖四季平安淑景新橫批:辭舊迎春 32.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鴻福步步登高橫批:新春大吉 33.富貴雙全人如意財喜兩旺家和睦橫批:萬事如意 34.闔家歡樂迎富貴滿堂歡喜永平安橫批:萬事如意 35.春風得意財源廣平安富貴家業興橫批:前程似錦 36.天賜寶地財源廣地助富門吉祥家橫批:五福臨門 37.迎春迎喜迎富貴接財接福接平安橫批:心想事成 38.風水寶地千財旺天順人和萬事興橫批:五福臨門 39.迎新春前程似錦賀佳節事業輝煌橫批:辭舊迎春 40.人興財旺鴻福長家和事順好運來橫批:心想事成 41.福門家業騰雲起寶地財源乘風來橫批:萬事如意 42.占地利生意興隆得天時財源廣進橫批:四季興隆 43.通天生意騰雲起遍地商機鴻運來橫批:財源廣進

中学生对联入门

中学生对联入门【对联文化】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对联趣味故事】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 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 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一天傍晚,苏轼和好友佛印泛舟长江。佛印是一个和尚。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马上就明白了。他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这扇子上题有苏东坡诗句。然后两人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对联基本常识】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简称“对”,俗名“对子”或“联语”,后来因为大多贴在对称的“楹”(即柱子)上,又称为“楹联”或“楹对”。“对联”的前一部分叫“上联”、“出句”或“上比”,后一部分就叫做“下联”、“对句”或“下比”。有些还有“横批”。对联的特点和要求:字数相等。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结构相应。即主谓对主谓,述宾对述宾,偏正对偏正,联合对联合,述补对述补。词性相同。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平仄相对。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对联的几种类别】1、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2、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刻联语,统称为楹联。在山东大明湖畔的李清照纪念堂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3、婚联:专门在举行婚礼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鸾凤和鸣昌五世同心永结富裕果并蒂新开幸福花4、挽联:为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堂上所用的对联。何处听琴高山流水成古调特来挂剑清风明月想遗徽大雅云亡空忆杏坛沾化雨斯文遽丧忍教桃李泣春风5、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趣味名联积累】同字异音:这是刻在山海关姜女庙上的一副名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异字同音:点灯登阁各攻书,移椅倚桐同赏月。丫头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童子击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回文倒顺:画上荷花和尚画。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寺隐云游僧处处红花红处处

对联解释

对联解释 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的意思是什么?又是一个春天到了,满地绿茵茵的春草,一树树粉红粉红的杏花。形象地展现春光的明媚,表达了对美丽春色的热爱之情。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桃花红。——理坑《云溪不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不二首》 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是什么意思?春天重回大地,大自然山青水秀,充满生机。在明媚春光地照耀下,祖国到处呈现出百业兴盛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祝愿,期待着祖国经济的腾飞。 3.“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的意思是什么?家里人勤劳,就能过上好生活,家人和睦相处,就会感受非常幸福。 4.“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的意思梅花开了,带来了烂漫美好的春天。爆竹声声,预祝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5.“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是什么意思?春天来了,柳树披上绿衣,散开秀发,粉红的桃花也要盛开来迎接又一个暖春。 6.满招损,谦受益.释义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能够得到益处。告诫人们要养成谦虚的美德,杜绝骄傲。出处《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古今贤文·真理篇》 7.“满招损,谦受益”,是《尚书》里的两句话,教人修身养性的."满招损,谦受益"的原句是"满招损,谦得益".后又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由欧阳修引用.满,骄傲、自满;招,招来;损,损害;谦,谦虚;受,受到;益,好处、益处。《尚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故此以“满招损,谦受益”来讲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故曰:满招损,谦受益。”亦作:“满招损,谦受益。”明·沈采《千金记·延访》:“满招损,谦受益。”用于劝不人不要骄傲自大。 8.求大同,存小异。解释: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指不因个不分歧而阻碍要紧方面的求得一致。示例:海峡两岸要统一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近义词:求同存异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宾语;指不因个不分歧而阻碍要紧方面的求得一致。 9.有过之无不及。拼音:yǒu gu zhī ,wú bù jí。解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用法复句式:作宾语;用于人、事物的比较。例子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格言·刻稿娶小》:“刻一册稿,娶一个小,则甬东风气,较明末~。”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10.前怕狼,后怕虎。解释: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出处:【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设谋,使毒,只待把忠良妒。”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此联为明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专门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12.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云: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13.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云: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纳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能够讲明,相同的艺术手段,能够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14.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岭行宫新联。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合作的万松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纳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15.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亲小孩袁寒云的老师.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讲东家待我专门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

对联入门

对联入门 一) 平仄 简单而言, 以普通话(今音)为例: 字的一, 二读音----- 平声 字的三, 四读音----- 仄声 平声举例: 天/人/家/池/塘/轻/桃/风/花/流……等等 仄声举例: 世/事/醉/夜/地/水/雪/月/草/去……等等 二) 联律 一幅正确的对联是上联尾字为仄音, 下联尾子为平音 主张以普通话(今音)的平仄音入联 更正: 个人认为: 硬记五言联律(上联)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硬记七言联律(上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 概念: (1,3,5 不论, 2,4,6 分明) 我在初学联的时候, 经常看到什么1,3,5 不论, 2,4,6 分明, 苦思了一段日子和问了好几个前辈之后, 才明白了其中意思, 原来就是说联律的规范和变化, 所谓1,3,5不论, 就是说七言句中的1,3,5位置的字在联句中可变化平仄, 并不要求太死, 而2,4,6分明则刚刚相反, 是需要很严格的平仄相对, 因此无论在出句或对句中, 在1,3,5位的字都有了弹性的处理, 当然, 这也不是说全部是这样, 三仄尾和三平尾是不主张的格律和犯忌的, 现在解释一下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就以七言为例: 我在上面说过上联用: 仄仄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是很规范的律; 但若以1,3,5 不论的概念去写, 便可写成: 通仄通平平仄仄和通平通仄通平仄, 这个明白不? 当然1,3,5 不论的概念只针对七言句而说, 五言句不包含在内! 举个实例: (1) 画上荷花和尚画 仄仄平平平仄仄(正规格律) 可写成: 唯有朝云能识我 平仄平平平仄仄(第一字用平声也不算不合律) 或可写成: 风压草丛头点地

谈谈对联的学习

谈谈对联的学习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 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 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学习已是人们不断满足自身需要、充实原有知识结构,获取有价值信息,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法宝。 在学校里,我开设有一门公共选修课《对联入门》,可以说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这主要表现在:根据这几年来的情况,每个学期报名选修的人数都是满额的(有的选修课报名人数不一定满额,有的甚至达不到开课的最低人数),由于公共选修课每周只安排有一次课(3课时),而且教学总课时有限(只有32课时),这对于勤奋好学的学生来讲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有的学生问我关于学习对联的途径问题,比如:有学生问上“今日头条”去学对联可以吗?上面有很多人出句征联,应对的人好多啊,上去“学习”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的水平没什么长进,发现很多人写的对联貌似不合格。在此,我谈谈个人的看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今日头条”上学习对联是可行的,可以作为学习方式之一,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不能把它作为学习的“主战场”,因为那上面有很多出句是不合格的!也就是不符合对联的格律,参与者涉及到广阔的人群,其中绝大多数是普通的爱好者,他们平时很少(甚至是根本没有)学习过对联的基础知识,对对联的了解很肤浅,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马积高(1925--)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

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 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横批:名山坛席 注: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

-小学生对联基础知识zong练习

小学生对联基础知识练习 一、名联欣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二、对联基础知识歌谣 天文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 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朝对暮,夏对春。 五戊对三更。 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 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国号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 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杰。 食馔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 炮羊对鲙鱼,煮笋对餐英。 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三、找出每组适当的答案,在下面画一条横线: 1.剪刀对布匹 锯子对(1)水泥(2)木材(3)椅子(4)砖头 2、花卉对公园 化石对(1)商店(2)礼堂(3)博物院(4)图书馆 3、鸟蛋对雏鸟 种子对(1)树木(2)花朵(3)幼芽(4)树根4、声音对耳朵 味道对(1)香甜(2)口腔(3)牙齿(4)舌头5、绿色对颜色 铅笔对(1)文具(2)钢笔(3)木头(4)铅笔盒6、工人对机器 战士对(1)坦克(2)大炮(3)机枪(4)武器

7、良药对苦口 忠言对(1)顺耳(2)刺耳(3)逆耳(4)悦耳8、成果对努力 收获对(1)除草(2)播种(3)施肥(4)耕耘四、在括号里填出相对应的词语。 1、早晨对朝阳正如黄昏对() 2、雨天对潮湿正如晴天对() 3、失败对痛苦正如成功对() 4、开始对结束正如元旦对() 5、陌生对熟悉正如随便对() 6、豺狼对残忍正如羔羊对() 7、热闹对城市正如安静对() 8、()对白天正如黑暗对夜晚 9、节约对光荣正如浪费对() 10、()对秋天正如温暖对春天 11、清澈对泉水正如混浊对()12、寒冷对冬天正如()对夏天 13、喧闹对大街正如僻静对() 14、勤劳对丰收正如懒惰对() 15、团结对安定正如分裂对() 16、信任对朋友正如怀疑对() 17、批评对缺点正如表扬对() 18、马对牲畜正如鸡对() 19、宽阔对马路正如狭窄对() 20、高耸对山峰正如低陷对() 21、凶猛对老虎正如柔弱对() 22、铁对矿藏正如蜘蛛对() 四.对对子。 桃红对()亲朋对()天涯对()荒滩对()高山对()晚霞对()清山对()粗壮对()花前对()龙飞对()花好对()电闪对()欢天对()冰天对()成功对()稀疏对()细雨对()生根对()铺路对() 五、巧对对联 蚕吐丝——(蜂酿蜜)辞旧岁——(迎新年)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对联练习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对“燕子叽”、“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________ “莫愁湖”对________ “总统府”对__________ 2、下面加“ ”的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 “月送花香浮小院” A.绿叶红花映山前B.风摇竹影到幽斋C.梦随春风到天明D.风吹萤火到满园

★第三章:对联入门(学对联三十六忌、联绵、列品)

第三章對聯入門 ——學對聯三十六忌 §3-1 動機 1、忌無決心、無恒心。對聯是文學,不是“筆墨遊戲”,而是“做學問”,社會功能極廣極大。三日打魚兩天曬網不行,須持之以恆。“持之以恆”並非要放棄或削弱本職工作(指在崗和尋覓生活者),意指經常妙巧地抓緊安排“讀、想、練”。想學不想學,不想學又想學的動機難以成功。 2、忌貪快。決心很大,追求“快”,恨不得“一舉成名天下知”,世間哪有那麼“便宜事”。從小學到大學,要十多年;從懂得做對聯到出佳作,絕非朝夕工夫,短得要兩三載,此亦“恒”也。別被嚇住,朝夕能出精品,這就在於個人基礎。 3、忌貪長厭短。對聯一般宜短而精,一味認為“長聯易得出名”,非高手反而弄巧成拙。因為長聯易犯“重字”,內部結構對應關係等複雜較難匹配。 4、忌貪奇貪異。實用對聯作法尚未過關,便去搞巧、奇、怪之類的對聯,則會失去重心。 5、忌貪多。懂得對聯基礎知識後,就年產對聯幾百甚至千餘副,欲以“高產”稱著,或者趕時間,急於出集子,*之過急。正確的方向是“少而精,精後多”。 6、忌驕。發表幾副或一些作品,或得過一兩次小獎(一指地區不廣,二指含金量不足),便不想鑽讀報刊上的好作品(包括理論等),守株待兔無益。“功夫到家”這個話實難結論,在甲次征聯獲甲等獎,乙次不一定獲獎,總有間破的。 §3-2 句式 7、忌句子長短不一。古傳有這種例子,如“紅顏配老翁,妙;知己成佳偶,堪歡。”這不是“對聯”。有的聯書收入它,貽誤初學知多少?! 8、忌節奏不相稱(注意“假對”例外)。如某書中:“掌握/科學/創/大業;黃土/育出/金和玉”,除了缺乏對聯味,上句是二二一二式,下句是二二三式,屬對不成。 9、忌把律詩對偶句式與非律詩對偶混談。律詩對偶句式是固定的,有二二三(或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兩種節奏(音步)。非律詩句式,每個節奏的字數不能固定,以詞、片語語意而定。總之,音步必在同一“點”上,如周恩來一聯: 與/有肝膽人/共事; 於/無字句處/讀書。 §3-3 音韻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基础知识复习:对联全国通用(无答案)

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名联赏析】 1、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徐氏女撰题杭州岳飞墓联 【注释】①辜:罪。②铸: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物件。③佞臣:惯于对皇帝吹捧拍马、陷害忠良的奸臣。④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抗金将领。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⑤徐氏女:清代松江(今属上海)人。 【鉴赏】上联对岳飞遇害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甚至青山也以能掩埋精忠报国的英雄骨骸而感到荣幸。下联则表达了对民族败类、阴险狠毒的奸臣秦桧的鄙视和忿恨!此联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们爱憎分明的感情,表达了国人对民族英雄的无比崇敬和怀念及对卖国贼

的无比憎恨之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无锡东林书院的名联 3、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西湖中山公园的叠字亭联 【鉴赏】此联把西湖山光水色、晴雨景象尽收其中,这副叠字联也是回文对,读成“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也十分流畅自然。这副对联配上苏东坡的诗句“西湖天下景”作横匾,可谓是珠联璧合。 4、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实为: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对联 【鉴赏】此联历来为骚人墨客所凝神揣摩,或得其解,或不得其解。实际上,这副对联巧妙地运用了一字两音和同音假借的方法,只要搞清楚这一点,此联即可正确读出,其义也不求自现。原来是:“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此联生动地描绘出当地海阔天空,水绿云白的美丽景色,意趣隽永,读后令人久久回味。 【提示】在我国的名胜古迹中,无处不见对联,且种类格式多样,内容极其丰富。游览景观时,结合赏联,不仅有助于识景、添趣,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凝炼气质。 【随堂练习】 1、为下列对联选出最恰当的横批。 风流人物数当代,大好春光看今朝。() ①日新月异②普天同庆③春回大地

对联解释.doc

对联解释 1.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的意思是什么?又是一个春天到了,满地绿茵茵 的春草,一树树粉红粉红的杏花。形象地展现春光的明媚,表达了对美丽春色的热爱之情。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桃花红。——理坑《云溪不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 如。——杜牧《赠不二首》 2.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是什么意思 ?春天重回大地 ,大 自然山青水秀 ,充满生机。在明媚春光地照耀下 ,祖国到处呈现出百业兴盛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祖 ” 国的祝愿,期待着祖国经济的腾飞。 3.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的意思是什么?家里人 勤劳,就能过上好生活,家人和睦相处,就会感受非常幸福。 4.“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的意思梅花开了,带来了烂漫美好的春天。爆竹声声,预祝新的 一年平平安安。 5. “绿柳舒眉辞旧岁 ,红桃开口贺新年”是什么意思?春天来了 ,柳树披上绿 衣 ,散开秀发 ,粉红的桃花也要盛开来迎接又一个暖春。 6.满招损 ,谦受益 .释义自满会招 致损失,谦虚能够得到益处。告诫人们要养成谦虚的美德,杜绝骄傲。出处《尚书·大禹谟》: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古今贤文·真理篇》7. “满招损,谦受益”,是《尚 书》里的两句话,教人修身养性的."满招损,谦受益 " 的原句是"满招损,谦得益".后又 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由欧阳修引用.满,骄傲、自满;招,招来;损,损害;谦, 谦虚;受,受到;益,好处、益处。《尚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 益,时乃天道。”故此以“满招损,谦受益”来讲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 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故曰:满招 损,谦受益。”亦作:“满招损,谦受益。”明·沈采《千金记·延访》:“满招损,谦受益。”用 于劝不人不要骄傲自大。8.求大同,存小异。解释: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 指不因个不分歧而阻碍要紧方面的求得一致。示例:海峡两岸要统一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近义词:求同存异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宾语;指不因个不分歧而阻碍要紧方面的求得一 致。9.有过之无不及。拼音:yǒu gu zh ,īwú b ù。j解í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 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用法复句式:作宾语;用于人、事物的比较。例子清·平步青 《霞外捃屑·格言·刻稿娶小》:“刻一册稿,娶一个小,则甬东风气,较明末~。”出自:先秦·孔 子《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10.前怕狼,后怕虎。解释:比喻胆小 怕事,顾虑太多。出处:【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 怕虎。设谋,使毒,只待把忠良妒。”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 事关怀。此联为明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 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 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专门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12.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云:松声 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13.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 云: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 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纳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 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能够讲明,相同的艺术手段,能够表达绝然不同的思 想情趣。14.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此联是彭 元瑞和纪晓岚岭行宫新联。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 年( 1790 年) 重阳合作的万松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 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纳了拆字(松- 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 巧,不流于俗套。15.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此 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亲小孩袁寒云的老师.有一年春 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讲东家待我专门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

经典对联欣赏

经典对联欣赏 同字异音 这是刻在山海关姜女庙上的一副名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异字同音 饥鸡盗稻童桶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 点灯登阁各攻书,移椅倚桐同赏月。 童子击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回文倒顺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 . 洞帘水挂水帘洞山果花开花果山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脸映桃红桃映脸风摇柳绿柳摇风 海上飞燕飞上海江内行船行内江 中华传妙墨妙墨焕中华人中柳如是是如柳中人楼望海

海望楼水连天天连水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洞中洞隐龙响水池中池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凤落梧桐梧落凤珠联璧合璧联珠处处飞花飞处处潺潺碧水碧潺潺艳艳红花随落雨雨落随花红艳艳暮天遥对寒窗雾雾窗寒对遥天暮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塘里塘水清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古风古柏香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贴翰林书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处处红花红处处重重绿树绿重重雪映梅花梅映雪莺宜柳絮柳宜莺

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塘里塘水清 顶针联 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对联故事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相传秦少游与苏小妹新婚之夜,苏小妹出了上联“双手推开窗前月”,对不出不让入洞房,这可难住了我们的少游兄,苦思冥想不得,苏东坡躲在一旁以石块扔进水缸提示,秦对出“一石惊破水中天” 民国时一广告联“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 叠字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